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

时间:2019-05-12 22: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

第一篇: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

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点以及家长应对方式研究

摘要:愤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与个体的动机取向存在关联性。本文主要剖析了幼儿的愤怒情绪,青少年愤怒发生及表达特点,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等,初步探讨愤怒情绪在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中的特点,作用,和如何对待等方式。

关键词:愤怒,青少年,情绪特征

愤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基本情绪,总是和悲伤、痛苦等情绪一起被归为负性情绪。你的愤怒可能显示了你没有正面对应你的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情绪问题,它可能是一种信号,揭示了你的某些需求和欠缺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对自己价值信仰妥协过多,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从其他人能理解的方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愤怒和需要,同时,放弃愤怒并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情绪健康的标志。

对于青少年来说,愤怒来源可能产生于父母早期教养的冷漠与忽略,或者是不能够均爱子女只喜欢自己兄弟而发生的,也可能是因为父母早期教养的反复无常或者滥施愤怒,都可能造成青少年和儿童的愤怒,而撅嘴,愠怒,默不作声,常常是其发泄的方式。之所以如此表现情绪,正是因为他们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被阻止表达愤怒的情绪,正如我们同样被阻止,而不能表现出其他所谓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悲伤,内疚或者嫉妒。

事实上该文试图通过青少年和儿童的愤怒讨论,来探讨一种如何有效控制愤怒情绪或者是健康地将发怒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一.暴力并不是我的本意—浅谈幼儿的愤怒情绪

一位妈妈如是说:“孩子明明拥有了不同神态的奥特曼却还是哭闹着索要新的,我恼火了,强行抱着孩子往家走,到家后孩子很愤怒,用拳头打我,摔家里的东西,晚饭都不吃,后来奶奶又把玩具买了回来才收场。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如果不满足孩子要求,就无法化解孩子的愤怒情绪,我该怎么办?”

当孩子达不到目的而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通常会大哭大闹扔玩具甚至打人。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愤怒等同于干坏事与捣蛋混为一谈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予以责罚或者强制性地加以扼杀。实上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一是由于引发孩子愤怒的缘由没有化解反而使孩子更愤怒;孩子会抱怨大人对他们不理解感到委屈进而导致与大人感情上的疏远给孩子心灵留下创伤;三是如果孩子在家长的威慑之下屈服。他当时不敢再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愤怒,今后孩子如果遇到引起愤怒的事件会逐渐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愤怒情绪指向自我。一般来说,造成幼儿愤怒情绪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四点:

(1)父母管制方式

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实现不到的目标较容易以一种愤怒的方式表达不满。

(2)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3)孩子的愤怒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他们会退缩、发呆,或默不作声以求逃生。这些骇人的时刻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处境的体验。

(4)孩子的愤怒有可能是掩盖着对不公的抗议

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某天,你忽然发现孩子在家里故意扔东西,故意破坏家里的物品,这时,你不必紧张,也不必愤怒,因为这通常是孩子碰到挫折、委屈或愤怒时的表达方式。孩子在没有学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之前,只好以敲、打、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这时,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这种失控表现,停下忙碌的脚步,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正常的泄愤渠道。

二.青少年的愤怒发生以及表达特点:

一份研究表明从某省普通中学抽取样本452名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 19岁之间;其中男生189名, 女生263名。由2 名经过训练的编码员对被试描述的愤怒事件起因的分类标定, 最终确定了12种愤怒诱发因素。比较愤怒诱发因素的性别差异,。男生报告的与伤害有关的愤怒情绪多于女生, 而在多种诱发因素上, 女生报告的频次都多于男生。

而在频度方面62.6%的学生近期内经历过愤怒事件。在一周愤怒高频发生的学生占16.5%, 愤怒发生频率达到 1 天 1次或多的学生有3.2%。在方式方面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被试报告的实际使用某种表达方式的频次低于想要使用的表达方式, 但在说脏话、自己伤害自己,皱眉表示不高兴 3种方式上, 学生报告的实际使用频次高于想要使用这些方式的频次。

然而另一份研究采用0-3共四级自评问卷,4 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2 个因子:对已排除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者入组年龄均为16~18周岁,62 名抢劫、伤害、扰乱治安等暴力犯罪者,55 名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者和100 名普通高中生进行对照研究。

表明青少年处于情绪和人格特征形成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与不良的愤怒情绪特征有关,而愤怒情绪表达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则对暴力和犯罪行为可能具有直接的影响。

以上两个图表揭示了暴力犯罪组在状态愤怒、特质愤怒和愤怒外投表达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犯罪组和正常组,而在愤怒控制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非暴力犯罪组则在愤怒感觉和愤怒性情上的得分高于正常组。青少年暴力组和非暴力犯罪组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差异不明显,而与正常组相比,两个犯罪组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上均低于正常组,而父母的拒绝否认则高于正常组。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一般同龄人非暴力犯罪更 容易体验到愤怒。更强烈的通过身体和语言表达愤怒的愿望。教养方式上,父母对子女缺乏关爱和理解,更多采用拒绝和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等负性教养方式,子女有更高愤怒情绪并通过特点情景向外表达。

三.愤怒背后的那些情绪

(1)恐惧。很多人认为青少年的愤怒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同一种情感的不同方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或战或逃的反应机制,正是环境因素决定了你将你的情感转化为恐惧,要么转化为愤怒。恐惧往往是隐藏着的愤怒,青少年习惯用愤怒来应对那些明显给他们带来的饿恐惧感的可怕环境。

(2)悲伤。大部分人会认为哭泣或者感到伤悲是脆弱的体现,然而实际上青少年的愤怒也可以同样掩盖着悲伤,但如此就可能严重地削弱了自己与他人亲切真诚的交往能力,强硬的外

表可能掩盖着悲痛,但同样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最终丧失袒露胸襟展示情感的能力,为了拆除隔断与他人,表面的你与真实的你之间的防御墙,必须允许自己感到悲伤,也正是如此,青少年通过愤怒情绪表达出咽在肚子里的泪水。

(3)愧疚。每当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能力挽救某些人或者事,愤怒也常常被青少年利用来掩盖和低档愧疚。起初他们会感到十分愧疚,但他们不会常常如此愧疚并承担责任,而是转而责备其他人事,从而也会促使你通过承认错误,或修补造成的伤害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4)羞耻。对于脾气火爆者,责备他人或者自责者而言,羞耻常常是激起愤怒最通常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羞耻激起了隐藏,退缩或者消失了的愿望,我们必须通过指责攻击他人,或者将其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行为来达到这份情绪的释放。

唐纳德内桑森《羞耻与骄傲》中这样描述道:“最初产生的羞耻感通常会在后来生成愤怒,一种充斥着耻辱的愤怒,试图暂时从低落的经历和羞耻感受中缓过气来,当羞耻明显带有或真实或想象的不赞同他人内容时,这种愤怒矛头则会轻易对准他人。”尤其是自尊心层次较低,感到自己一文不值,以及感到自己比他人低下,卑劣,不受欢迎,异于平常的自我怨恨的青少年,愤怒是他们用于低档羞耻感最常见的方法。而正是这样,耻辱常常是严重体罚,情感虐待,漠视,抛弃之后的结果。这些不公正的遭遇给孩子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是无用的,不受欢迎的,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孩子,而长久忍受类似的羞耻会转变为愤怒以宣泄心中的积怨,他们极度敏感,极具戒备心,频频发怒,并率先对他人发起攻击,只不过是隐藏极易受伤的自己,并宣示:“我将要证明给你看,我不是一团废物。”而这种证明的方式就是愤怒的情绪。

四.如何化解幼儿和青少年的愤怒情绪

儿童方面:首先,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愤怒表示理解用身体的接触如拥抱(爱抚等来安抚发怒的孩子 并告诉孩子你的心情我理解你一定很生气。这样让孩子感觉你和他是一个阵营的 使他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然后请孩子把引起他愤怒的事情讲出来从而让他把愤怒情绪表达出来达到消除愤怒带来的伤害和紧张的目的。其次 愤怒总是因为某人或某事妨碍了孩子导致的。因此要耐心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 根据孩子产生愤怒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最后,给孩子适当宣泄愤怒的机会 家里可以准备一些软玩具让孩子在愤怒的时候可以恣情敲打以宣泄。其他方式:举办家庭活动。如睡前故事会、周末娱乐会、星期天的郊外野餐,参加体育锻炼。

青少年:(1)由于之前分析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愤怒的多发地, 同学和家人是愤怒的主要对象,因此,青少年与家人之间的愤怒也特别值得关注, 它与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增加有关。青少年与父母期望的背离、青少年自主追求与父母控制欲的矛盾 , 以及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共同面对的升学压力是导致亲子冲突频发, 家庭中愤怒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此, 做好亲子关系辅导, 加强亲子沟通, 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情绪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分析学生报告的愤怒诱发因素, 其中有直接的环境因素, 也有内在的认知因素。愤怒的属性不一定就是消极的。面对青少年的愤怒, 教育者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积极动机, 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 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3)青少年高频愤怒者的比例较大--如果学生每天都有愤怒事件发生, 即说明这部分青少年一直处在非常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其冲突始终存在而无法消解加强青少年情绪疏导。

【参考文献】

﹝1﹞(美)贝弗利·恩格尔(著),吕亚萍(译)尊重你的愤怒,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

﹝2﹞ 陈翠,张红静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6月

﹝3﹞ 邵阳,谢斌,乔伊 《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年12卷

﹝4﹞ 高越洋,《浅谈幼儿的愤怒情绪》 沈阳师范大学 心理月刊 2010年5月

﹝5﹞ 刘慧军,朱丽雯 《青少年愤怒情绪的发生及表达特点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月卷

﹝6﹞ 朱阳,刘少英 《如何化解孩子的愤怒情绪》家庭生活2007年4月卷

第二篇: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规律;应用学前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重点难点 重点为学前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发展的规律,难点为学前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 精讲法,文献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地考察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过程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1.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早期亲子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父母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再者,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响。2.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对其各方面心理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行为强化是指父母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对儿童行为的不同反应来巩固或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或态度习惯。父母改变儿童行为的反应主要有三种:权力控制、撤除关爱和引导。相对而言,引导法最有利于实现父母改变儿童态度和行为习惯的目标。

3.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亲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着来自亲子双方及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第三,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最后,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对待子女的行为、态度。

4.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是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儿童从2岁左右开始,就偏好于与父亲一起游戏,也就是说他们更喜欢在游戏时与父亲在一起;而且在同父亲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得到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他们通常玩得很活跃,很愉快,并因此而对父亲产生强烈的依恋情感,父亲成为儿童除母亲之外的最重要的安全依靠。在陌生或令人恐惧的情境中,父亲和母亲一样能够使婴幼儿平静、放松,减轻焦虑。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质量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响。有人用智商测验考察儿童智力水平与早期父子交往的关系,结果发现与父亲在一起积极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商较高,智力较发达,而且这种影响在男孩中比在女孩中更明显。另一些研究是对早年失去父亲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果发现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远远不如正常儿童;而且父亲离开儿童越早,离开的时间越长,儿童将来数学能力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在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性别角色是最突出、最深刻的一个方面。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学习男性角色的范型,而且为女孩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对照物。现有研究资料均发现,尽管父母双方对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获得和发展均有较大影响,但父亲在这方面的作用比母亲更大。

(二)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1.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它为儿童提供了与众多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因此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此外,同伴关系对儿童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影响作用。①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儿童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发出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等,从而尝试、练习自己已学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并即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观察对方的社交行为,学习、尝试新的社交手段,丰富自身的社交行为。②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良好的同伴交往能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和愉快。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也能成为儿童的一种情感依赖,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③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同的孩子带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因此,同伴交往可为儿童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同伴交往也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这都非常有助于儿童扩展知识,丰富认知,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首先,同伴交往为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对照标准,其次,与同伴的交往为儿童对行为的自我调控提供着丰富的信息和参照标准。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2、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儿童的同伴交往在其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出现,婴儿在6个月左右能和同伴相对微笑并发声,到10个月左右,婴儿之间的行为表现出某些应答的特征,即一个婴儿的社交行为引起了另一个婴儿的反应。出生后第二年,尤其在1.5岁之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影响的内容和方式也越发复杂,出现了彼此间互补性的交往行为。2岁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可以将游戏分为六种类型。(1)无所用心的行为;(2)单独游戏;(3)旁观;(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其中平等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到学前晚期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

3、同伴交往有四种类型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庞丽娟采用上述方法对4-6岁幼儿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1.受欢迎型:受欢迎型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同伴提名分上看,他们的正提名分很高而负提名分很低。

2.被拒绝型:被拒绝型幼儿和受欢迎型幼儿一样,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叫喊、推打小朋友等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因而常常被多数幼儿所排斥、拒绝,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从同伴提名分上看,他们一般正提名分很低而负提名分很高。

3.被忽视型:与前两类幼儿不同的是,这类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既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所忽视和冷落。这类幼儿的正、负提名分都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很低。

4.一般型:这类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即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非为同伴所特别的喜爱、接纳,也非特别的忽视、拒绝,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从提名分上看,这类幼儿的正、负提名都有一定的得分,两者都处于居中的水平。

上述四种同伴交往类型,在幼儿群体中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 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

从发展的角度看,在4-6岁范围内,随幼儿年龄增长,受欢迎幼儿人数呈增多趋势,而被拒绝幼儿、被忽视幼儿呈减少趋势。在性别维度上,以上四种类型的分布也是很有意思的。在受欢迎幼儿中,女孩明显地多于男孩;在被拒绝幼儿中,男孩显著地多于女孩;而在被忽视幼儿中,女孩多于男孩,但男孩也有一定的比例。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5、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学前儿童自身的各方面特征,及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首先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人之间,以及父母与儿童之间,都在进行着交往。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情境下,父母的语言、行为都会有很多的差异,这些都成为儿童学习、仿效的榜样,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如何与不同对象交往、如何处理不同情形的方式、技能。其次,亲子交往中儿童并非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通过微笑、言语、哭泣、身体动作等向父母表达需求与感受,甚至发起交往。其间,他们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儿童将来自信心和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再者,不少心理学研究指出,婴儿最初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比如婴儿第一次对成人微笑和发声之后的2个月,在同伴交往中才开始出现相同的行为;儿童对同伴的态度和行为特征大多是其父母与人交往特征的“翻版”。可见,儿童在早期与父母的交往经验对其同伴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以及姓名,影响着儿童被同伴选择和接受的程度。幼儿一般偏向于和与自己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一起玩耍;那些长相较好、名字好听的儿童比较容易被同伴最初接纳和喜欢。其次,儿童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对儿童同伴交往关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从前面不同社交类型幼儿特点的介绍中也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幼儿在社交积极性及交往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了幼儿在同伴中的不同地位,形成了不同的社交类型。被拒绝幼儿之所以被同伴所排斥、拒绝,正是因为其交往中的行为方式不恰当,攻击性行为方式多,而友好、积极行为方式少。而被忽视幼儿之所以被忽视,在同伴心目中没影响和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在同伴群体中消极、退缩,同时也因此而既少积极、友好行为,也少消极、不友好行为,并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观察发现,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他们为玩具而争抢,甚至发生“武力”冲突;通过玩具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如把手中的玩具递给同伴,或接受同伴提供的玩具,以表示对对方邀请的响应。他们还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牙将和与他人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的分享、合作等。如儿童A正在玩一个十分可爱的洋娃娃,儿童B看见,很受吸引,也想玩,并试图去拿,这时候A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放弃洋娃娃给B玩,要么自己继续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会使A与B发生交往,或者表现为分享、轮流,或者发生冲突和争抢。在交往的过程中,A和B都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玩洋娃娃的愿望的制约,于是都不得不注意对方的情感、要求和反应,并据之协调自己的行为,以使围绕这一玩具的交往顺利进行。

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在没有玩具,或有少量小玩具的条件下,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抢、攻击等消极的交往行为;而在有大玩具,如滑梯、攀登架、中型积木等的条件下,儿童之间倾向于发生轮流、分享、合作等积极、友好的交往行为。也有研究表明,在只有一些很小的、可个人控制的玩具,如球、小火车、小型积木等的条件下,儿童倾向于单独摆弄手中的玩具而很少与同伴发生交流、分享。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自由游戏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而在有一定任务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戏或集体活动中,即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儿童,也能与同伴进行一定的配合、协作,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因此,在儿童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为儿童创设、提供一定数量的利于儿童展开合作、轮流、分享的大型玩具;当幼儿玩小型玩具时,多鼓励、引导幼儿展开分享、交流,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行为的展开。同时,自由游戏活动情境是我们了解幼儿真实交往行为的有利时机,要注意观察其与同伴的交往,并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任务、规则的集体游戏活动,以集体统一的目标、规则规范幼儿在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促使幼儿的社交行为进一步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1、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同情和帮助、分享、谦让等利他行为。

观察发现,1岁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对别人微笑或发声t这种积极性反应表达了最初的友好倾向。当这些儿童看到别人处于困境,如摔倒、受伤、哭泣时,他们会加以关注.并出现皱眉、伤心的表情。到1岁左右儿童还会对处于困境中的人做出积极的抚慰动作,如轻拍或抚摸等。在婴儿与成人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用自己的手指指点某些物品,并尽量使成人跟随手指注意到被指物品,这种指点动作反映着儿童最初的分车行为。

在人生的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看,或者送给别人玩,有时候拿着自己的玩具加入他人的活动中,有时候帮助妈妈做些简单的事情。尽管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弄清到人遭受困境的原因,但他们却明显地表现出对处于困境的人们的关注,有时候是慢慢地走近哭泣着的同伴,轻轻地拍拍他(她),有时候是向一位掉了玩具的儿童提供另一件玩具,有时候又是给弄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伤手指的母亲拿来“创可贴”„。

2岁以后,随着生活范围和交往经验的增多,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能够根据一些不太明显的细微变化来识别他人的情绪体验,推断他人的处境,并作出相应的抚慰或帮助行为。如当一个儿童入园时因为父亲生病、住院而心情不高兴,很少言语,也不像往常一样积极地参与小朋友的游戏,幼儿能马上发现,并关切地询问;“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高兴?”当得知其父亲生病时,能劝慰他:“别着急,你爸爸会马上好起来的”,“大夫会给他治好的,”有的幼儿还马上把自己手中最喜欢的玩具让给地玩,或邀请他参加自己的游戏。

研究发现,不同儿童表达同情或提供帮助的具体做法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例如,当母亲因读报上的悲剧故事而哭泣时,孩子甲、乙、丙、丁可能有四种完全不一样的反应。甲可能因母亲的眼泪而紧张、伤心,走上前用手指给母亲抹眼泪,请母亲别哭;已几乎不动声色,但他回头询问了一声“妈妈,怎么了?”丙则冲过来,拿起登载这个故事的报纸,将它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撕掉扔在地上;丁则没有任何表示,充耳不闻地走到一边去。四个孩子对母亲的悲伤情绪的反应完全不同,甲很富于情感,同情、伤心;乙则表现出冷静的反应,好像要从“理智上”探究问题的原因;丙表现出一种攻击性、防御性的亲社会类型,他们经常说的一种话是“谁把他弄哭了就去打谁”;丁是一种逃避型的反应,试图排斥这些困境信号,并予以回避。而且,各个儿童的亲社会反应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他们表达同情或提供帮助的行为性质很少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近年来,一些关于同情和利他行为的发展的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并非一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有些不仅不增多,还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比如分享,在4岁到16岁之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变化趋势;再如,面对一个摔倒在地的小朋友,较小的幼儿比较大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同情的行为反应,面对一个受伤流血的成人也是如此。可见,同情及其他利他行为并非自然随年龄增大而增多,需要借助于教育,儿童不可能离开教育而自发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2、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儿童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儿童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踢、咬、扔东西等,其中绝大多数冲突是为了争夺物品,如玩具、手巾,甚至座位而发生的。

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到4岁时攻击性行为最多,但这之后其数量则逐渐减少。其中,尤其是婴儿身上常见的无缘无故发脾气,扔东西、抓人、推开他人的行为逐渐减少。

从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来看,多数幼儿常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如推、拉、踢、咬、抓等。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常常为着争抢座位、玩具而出手抓人、打入、推人,甚至用整个身体去挤撞“妨碍”自己的他人。随着言语的逐步发展,幼儿从中班开始逐渐增加了言语的攻击。幼儿时期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言语反应在人际冲突中表现得越来越多,而身体动作的攻击反应逐渐减少,到了小学阶段,儿童就很少使用身体上的攻击,而主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要使用这种“唇枪舌剑”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来看,幼儿期虽然仍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儿童常常为了玩具、活动材料或活动空间而争吵、打架,但是他们慢慢地也表现出敌意性的攻击行为,有时故意向自己不喜欢的成人或小朋友说难听的话,或者在被他人无意伤害后,有意骂人或打人、推玩具等以示报复。幼儿常常说这种故意气人的话:“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理你呢”,或者“你的玩具有什么好玩的,破玩意儿”,“瞧你这样,还想当公主,当什么当?”

但总的来说,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较少以人为中心,他们很少是抱着“我要放意伤害他人”的目的而做出攻击性的行为的;但是,由于整个心理水平、交往方式和自我控制的不成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玩具和物品而发生矛盾和冲突,并经常采用身体动作或言语还击的方式来对付对方。所以,我们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同时,要注意教给幼儿恰当的交往方式,特别是当自己的愿望、需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要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要注意控制自己,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解决。

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各种攻击性行为都比女孩多,他们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而女孩在受攻击时则有的哭泣、退让,有的向老师报告,而较少采取报复。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伴采用攻击行为,或者亲自加入同伴间的争斗。较大的男孩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果对方也是男孩,他们很容易发出攻击行为,但如果对方是女孩,他们采用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则减少。

3、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是在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身的认知水平也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1)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生物因素

首先是激素的作用。目前一些研究证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的水平有关。其次,人类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在漫长的生物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进化历程中,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亲社会性的反应模式和行为倾向,如微笑、乐群性等等。这些逐渐成为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再有,影响社会性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气质。一般的,研究发现,“困难型”儿童往往到幼儿期表现出较高的焦虑和敌对性,容易成为攻击性较强的“小霸王”。

(2)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环境因素

前面所讲的各生物因素总是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它们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的。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父母)、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

父母和同伴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它们主要是通过与儿童的交往而作用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或对之进行巩固,或对之进行改变。

社会文化传统对于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有程度上的差异,如有的文化极端反对和抵制攻击性行为,有的文化则对攻击性行为比较宽容。此外,经济文化水平各不相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利他和合作行为的鼓励程度也不同,像墨西哥、肯尼亚等工业化水平低、社会比较简单的国家,对合作和互相关心的行为比较推崇;而美国和西欧等工业化程度高、比较复杂的社会则更多地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个人的独立奋斗。这些不同文化传统对社会性行为的不同态度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发展中的儿童,对其社会性行为发生影响。对攻击性行为比较宽容的社会,其社会成员的攻击性行为通常较多;而鼓励竞争的社会中,其成员的利他和合作行为则明显少于鼓励这类行为的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是一个社会传送文化和道海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性质和具体形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在,电视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当然,电视节目对亲社会行为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那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和善良、关怀的故事及动画片,能为儿童学习和巩固荣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有助于儿童通过观察、模仿,习得亲社会行为。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3)认知因素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认知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有很大影响。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和对情境信息的识别等。当儿童从电视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需要用武力“解决一切”时,他们会做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当他们认识到“打人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伤心,是不应该的行为”之后,其攻击性行为则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儿童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比如对、朋友之间就该互相帮助”;“不分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的是不好的孩子”等等,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点心、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

对情境信号的识别主要是指对交往事件的理解和对他人情绪感受的识别。在幼儿身上常常因为误解别人行为的动机而造成攻击性的反应。比如别人玩皮球时因一时疏忽而将球碰了他,而儿童会认为那人是有意攻击自己,于是采用报复行为,引起两人的冲突。在助人行为的发生中,首先需要的是了解别人的困境,但学前儿童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较难识别一些

/ 23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较隐蔽的信号。此外,意识到人们的需要才可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对于儿童助人的具体行为的发展也是有直接影响的。

除此之外,交往中儿童的情绪状态、心境、周围环境的气氛等对社会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的,愉快的心境、轻松的气氛有利于合作、分享行为的发生,而挫折感、焦虑与烦躁的气氛则容易诱发攻击性行为。

[结课]

社会文化习俗等对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影响。

/ 23

第三篇: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教学教材

第四章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案例: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童。这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机器般的儿童。他母亲说,“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同样没有产生影响。他的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到处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称“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 在他出生的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哭,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间表,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人爱抚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把他留在小床或围栏里,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经过3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爱笑俱乐部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

(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

(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学习活动 交往生活 劳动、体育活动

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 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新生儿:兴奋 ―― 抑制

3、小学儿童的情感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儿童对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情况: 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正常辨认阶段。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质程度。

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 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

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表现之一: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表现之二:引起愤怒的原因。表现之三:表达心情的方式。

3、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比如:学前儿童喜欢谁不喜欢只要是从自我出发的“XX爱和我一起玩,我喜欢他;XX不给我玩具,我不喜欢他。” 而小学儿童学会从道德准则出发,确立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我喜欢XX,因为他学习好好,我讨厌XX,因为他不守纪律。”

(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

1、强度――易冲动、爆发快 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做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

2、速度――变化快

3、情境性――易受暗示 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 《十里长街送总理》

(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 小学低年级儿童可控性较差。例如:在玩得入迷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情绪也很外显,情绪常常表露在外。到高年级时,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班干部为完成教师委托的任务,会耐心、细致地帮助后进生。

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者对儿童的道德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

1、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2、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

3、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

4、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有人曾统计了一个五岁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了4043个涉及到25个方面的问题。小学儿童的理智感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

1、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

2、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3、从对具有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

4、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

5、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

(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 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审美发展的特点如下:

1、小学低年级儿童已能很好地欣赏动物塑像,而且与高年级儿童的感受体验十分接近。随年龄的增长美感欣赏能力还会逐渐发展。

2、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

(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

一般而言,对低年级学生,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过程中容易获得知识,得到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以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为宜,让他在读物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启迪。

(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通过环境设置、角色扮演、气氛组织等实践活动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比如:利用电影、电视创设情境。观后再组织评议,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教师把原剧进行改编,以话剧形式出现,让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并进入角色。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如经常举行多样化的班会、少先队中队会活动、兴趣活动等。建立起一个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气氛的班集体。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自己不适当情绪的发生; 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检查与调节的习惯; 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

(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虐杀小动物。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分,以防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 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此外,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小学儿童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感、自满和自卑等。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在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讨论: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克服消极情绪?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亲子关系

三、同伴关系

四、师生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零点接触阶段

2、单方相识阶段(注意阶段)

3、表面性接触阶段

4、亲密、融合阶段

5、漠视、冷谈

6、疏远

7、分离

二、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变化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亲子关系的变化

1、交往时间的变化

研究发现5-12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为儿童阅读、与儿童谈话,与儿童做游戏的交往时间少了一半。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

6岁以前,父母替儿童做出决定,6-12岁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做出决定,12岁以后儿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决定。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讨论: 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同伴关系

(一)小学儿童的友谊

(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

(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

(一)小学儿童的友谊 友谊是人际关系深化发展的结果。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此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友谊阶段(1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在群体中,小学儿童的择友通常有四个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

第四篇:愤怒个性感言

愤怒个性感言30句

1、他的声音由低到高,渐渐地咆哮起来,脸色涨红,进而发青,脖子涨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都是汗珠子,满嘴唇都是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劈里啪啦”作响。

2、当你愤怒的时候说出来的那些话,是最令你感到后悔的。

3、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4、那摇曳的花朵插在打碎的花盆里,我应该说吗?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5、累了么? 跟我恋爱吧,不管你有多少忐忑多少难过多少愤怒都交给我用力抱着好吗?

6、从趣味上来说,幽默比宽容离愤怒更远。

7、愤怒会使刀刃变得迟钝!

8、世事变,有没有将你掩盖?

9、我不明白我提起她你为什么那么愤怒,是放不下么。

10、我又愤怒又脆弱爱都不会改, 怕由冷落却不肯接待, 给你宠爱这恋爱爱不出未来, 大概都是我不好爱。

11、我只能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我害怕再有一秒钟我的眼泪就会不自然的掉落下来。

12、你可以像生气的狗一样,对着事情过去的方向愤怒。你可以诅咒,辱骂命运。但到最后,你还是得看开。

13、能愤怒能感动能悲伤能快乐就好。

14、你这么努力,究竟是因为热爱还是愤怒?

15、在我愤怒时。我会选择不说话。显我的大度。在我高兴时。我会选择不说话。显我内敛。

16、我所执着的是永恒不变的信念!我所愤怒的是诋毁信念的人!

17、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在你失败的时候总会有一群猪在旁边笑。

18、有一点点愤怒,也有一点点心痛。

19、我粗重的呼吸代表了我此刻的愤怒。

20、皮肤下面是肌肉,学着运用他们,脸长在自己脸上,脸颊嘴唇耳朵微笑和愤怒不该像珍宝一样忽去忽来。

21、以为有心,所以嫉妒;以为有心,所以吞噬;以为有心;所以愤怒;因为有心所以,想要得到你的一切。

22、恐惧让身体不住颤抖,愤怒让身体不再抖动。

23、所有愤怒的背后,都是我们不想面对的恐惧:以羞愧、委屈、被遗弃、不被爱等方式呈现。

24、知晓愤怒之人,同样知晓悲伤。

25、因为有心,所以悲伤,所以嫉妒,所以吞噬,所以抢夺,所以傲慢,所以愤怒。

26、没有理由的愤怒,都是无理取闹。

27、有时候我真愿化作愤怒的小鸟,然后一头撞向那些猪。

28、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有几头猪在背后偷偷的笑。

29、当有人对我很鄙夷的时候我并不愤怒,事实上我对他或她,同样的不屑一顾。

30、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在你失败的时候总有那么几只猪嘲笑你

第五篇:愤怒个性感言

愤怒个性感言(通用40句)

1、别拿自己当根葱,没人拿你蘸酱。

2、人家从没把你放心里过,你又何必自作多情。

3、我说了太多脏话,不是因为我没有素质,只是有的时候只有脏话才能表达我愤怒的心情。

4、我们不仅为自己的错误而烦恼,还为别人犯下的错感到愤怒;我们不仅对现在尚可以去改变和创造的未来感到烦恼,还对已经发生不可更改的过去感到懊恼。我们在事情未取得进展的时候烦恼于停滞,在事情取得进展后又烦恼于它的速度不够快…这一切都是自寻烦恼。

5、你活得不快乐的原因,是既无法忍受目前的状态,又没能力改变这一切。说白了,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6、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

7、愤怒还代表你爱我,可你竟然一点点也不愤怒,原来的都是我一厢情愿!对不起!打扰到你们了!

8、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

9、从趣味上来说,幽默比宽容离愤怒更远。

10、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11、地位和金钱会让有些女人丢开家庭,用虚荣心思考,而绿帽子的愤怒,会让很多的男人丢开脑子,用拳头思考。

12、受了委屈,受了埋怨,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你愤怒了,你不满了,你受够了,但是你不能放弃。这就是人生。

13、原来这世上有种愤怒,会让人失去自我。

14、我愤怒我不甘,我无法容忍,那些什么坚持毅力和方向,早就不知道去了哪。

15、不要被恐怖和愤怒迷住双眼,所有生物只是依借其存在方式而存在的'。

16、慢慢的 对于你的激动、愤怒、不满,我毫无情绪。

17、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18、我愤怒你骗我你多爱我,我蠢仍然信任。

19、她知道如果不愤怒点,她会悲伤得落泪的。

20、愤怒只会乱了你的阵脚,所以请你生气前先冷静一下。

21、能缓解情绪里愤怒的,也许只有回忆里的种种美好。

22、有一种愤怒叫做间隔得时间太短,请稍后重试。

23、愤怒到了极限,其实是失落。

24、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每当遇到失败时,总有那么几只猪在笑。

25、学校就是个鸟笼,关着我们一群愤怒的小鸟。

26、心里都知道生气吵架的时候说的都是违心话,可我们都总选择相信 然后愈发伤心与愤怒。

27、你有多少愤怒多少难过多少不安全,都交给我用力抱着好吗。

28、愤怒的小鸟总结出一个道理:在你失败时 总有一群猪嘲笑你。

29、在我歇斯底里的怀疑吼叫愤怒和偏执时,我不过需要一个紧紧的拥抱。

30、压抑不住的愤怒,我真心烦透了。

31、告诉自己切记,愤怒只会影响了自己,成全了他人。

32、你能笑容总像阳光般让我的愤怒烟消云散。

33、他说我爱你,回来吧 然后我笑了,因为我看见他现任愤怒的站在他身后。

34、能别复制别人的发布么?这算什么?作为旁观者看了都愤怒。

35、只有杀了你,才能平息我内心深深的愤怒。

36、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37、明明可以笑着对我说,但为什么要悲傲的对我说,惹起了我的愤怒。

38、如果这个世界总是你给失望,压榨,让你愤怒,彷徨,但是你还是要咬紧牙关一直走,因为谁也不知道后面的路。

39、如同青春时所有的愤怒,记起时忧伤,忘记也容易。

40、什么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女人的愤怒。

下载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一、 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二、 填空题 1. 中小学生阶段正处于个体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 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可以说......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设计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 一、 说教材 《愤怒情绪的调控》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第二版第四单元第二节,本单元的主题是“驾驭情绪”,寓意在本章教学......

    小学生愤怒情绪的控制

    201011014028曾雪梅10小教(1)班小学生愤怒情绪的控制教学目标:1、认识、体会人的常见的各种情绪。2、初步学会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教学目的:1、让孩子......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1 一、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康行为的实践,由知觉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只有以学生自己为中心所形成的价......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化[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

    愤怒个性感言句子

    愤怒个性感言句子40句精选1、学会浅浅地笑,任何时候;愤怒会让你变得丑陋,当别人冒犯你,要记得用你的智慧回击他,不要骂人,即使你很生气,也要学会很美丽,但是对卑鄙的人不要客气,不要......

    愤怒个性说说感言

    愤怒个性说说感言30句1、他的太阳穴暴起了青筋,胡子好像钢针一根根竖了起来。2、他愤慨而痛心,如同骨鳗在喉,非吐不快。3、若你现在还会心动,还会愤怒,还会悲伤,请暗自庆幸,你还年......

    愤怒个性朋友圈语录

    愤怒个性朋友圈语录大全(通用50句)1、那摇曳的花朵插在打碎的花盆里,我应该说吗?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