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
研究背景: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走进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如:屌丝、微博控、坑爹、亲、伤不起、有木有„„网络文化正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涌入我们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我们小组将对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发展进行深度的探究。研究目的:探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能从网络文化中学到什么,网络文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伤害。
研究成果:
一、网络文化的发源
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到了网络文化的发源与传播途径。其中主要是在微博、百度贴吧、天涯猫扑之类的论坛中进行传播。
1.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
微博就是如此这样令无数人为之狂热的东西,人们通过微博放松、交友。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每日每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
2.百度贴吧
贴吧是旗下独立品牌,全球最大。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它与搜索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成讨论区,使用户能立即参与交流,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其所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百度贴吧可以算得上是当今网络最火热的论坛,许多网友都聚集在诸如“魔兽世界吧”、“李毅吧”的论坛中讨论一些时事、国事。许多网络的热词与事件也都是出自百度贴吧,如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二、网络文化的传播
(先做到这样 回来再补充了。。)
第二篇:网络文化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网络文化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黄若愚指导教师:李茂娟
摘要: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络道德教育 和谐文化
前言:网络文化国内背景成本的低廉性和技术的开放性使互联网迅速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看法的重要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互联网成为各种信息和舆论的集散地。在网民中,既有知识分子党政干部,也有普通工人农民;既有在职人员,也有离退休人员;既有大量中青年,也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网民的职业、身份、年龄、收入差异很大。国际背景随着现在爆发的欧元债务危机和美元债务危机,网络作为大众喜欢的主要手段正在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跨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网络文化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因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特征,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娱乐性、教育性、知识性、商业性和服务性;从传播角度来看,它具有即时性、超容性以及超时空性和超文本性;从存在方式上看,它又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融性和易变性等等。尽管如此,以下几点则可看作对网络文化特性基本的概括:
(一)开放性。大家可以不分高低贵贱,可以不受内容、时间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对其各取所需,资源共享。形成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度平等与不分地域的网络世界,没有任何的约束和教条,这种极大的宽容与自由形成了在网络文化形式与内容上的开放性特征。由于网络语言的自由性,网络现以成为一种社会安全阀,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起到化解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对于人们遇到社会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压、怀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泄,并得到呼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就拿自己来说说,在生活学习中只要自己有值得分享的事情发生就会通过QQ心情发表一下自己当时的境况。好友们看见后会和我一起分享。
(二)互动性。网络是信息时代重要的交际、传播工具,它超出了任何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实现了互动交流。由于人们喜欢在网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泻积累的不平和怨气,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会的晴雨表。政府部门不但可以从网上看到民众的基本心态和社会的主要问题之所在,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近一段时间上海河床上发现了大量的死猪,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后并在网上留言讨论这批死猪会不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通过这样的方式,群众与政府部门就可以在这公共的平台上发表各自的主见了。
(三)虚拟性。网络行为具有鲜明的隐匿性,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网络世界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网络醉迷等大量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安全的重大因素,而这些网灾正是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的负面结果。最近通过电视新闻不难发现,有一部分人通过微信中的摇一摇功能认识了一些陌生人。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她们对网络的真实性不了解,使自己上当被骗严重的有身体受到伤害。所以对于网络不要太过于轻信上面所有的信息。
(四)自我性。网民在网上不仅可以享受个性化的自我服务,而且网络文化尊重个性化的自我创造。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可因创建者个体的意愿在网上输出。因特网就象一条任人涂鸦的信息大河,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自我个性可以毫无阻碍地流入这条大河中。
(五)不可控性。目前网络文化是无法用行政命令、简单的道德伦理以及法制规范来控制的。这种不可控性代表了网络文化所有特征的实质,人们利用这一载体不受限制地发泄人性内在的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但随着对网络认识的不断深刻,以及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最终还是可控的。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化就是青少年的文化。
(一)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习。首先,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在一些西方国家,青少年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跟上学校的教程。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平等交流,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甚至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指导者,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网上教学不受时间限制,可同步进行,也可异步
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自由,使学习更加有效。在平日的生活中,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许多知识,开阔视野。网络学习使青少年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显著提高,已成为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其次,网络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性大受青少年的欢迎。再次,上网弥补了青少年实践不足的缺陷。网络的虚拟现实是实践的一种别样方式。多媒体传导系统不仅使知识变成了多种形式的直观体验、真实的操作和生活游戏,而且能大大减少教育的投人。
2.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渠道,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主要是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开展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而网络文化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交换,达到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调控的目的。它是一种更灵活、自我教育成分更多的教育方式,符合青少年求知、求新、自主的特点。网络的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使青少年网民能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青少年的民主思想、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不少青少年网民都表示更喜欢网络中所特有的民主气氛。他们认为,这里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和自主的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也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树立。网络中大量的科技信息,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充分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说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越来越注意掌握知识、充实自己。
3.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当代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大大突破了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交际方式。交往渠道的扩大和延长,大大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把他们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对青少年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4.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沟通,提高心理素质,缓解青少年的精神压力。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发泄场所和倾诉对象。在网上,人们在交流中可以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虚拟、匿名的网络社会之所以受青少年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内心烦闷与苦恼的场所。网络交往作为青少年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是有益的。
5.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尊、自信,发展个性。过分迷恋或服从于“权威”,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全发展无疑是一种摧残。在网络社会,青少年与其他网民之间
是一种民主与平等的关系。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主流。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青少年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丰富了人们的交际手段,但是人与互联网接触较多后,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这样青少年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会出现冷漠化。在网上还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篡改数据、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人身攻击、恶作剧等不道德行为,使青少年对社会的感观产生不一样的认识,也可能使青少年走上歧途,影响一生。
2.网络上瘾也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和网络游戏的新鲜刺激,使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深陷网络虚拟世界中而难以自拔。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社会激烈竞争给他们造成的压力,使许多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 大的危害。还有少数青少年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信息,使他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地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不少青少年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非人格化的倾向给青少年的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与威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网络的建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这种由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建立起来的、彼此不必见面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出现生活幻想,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4.网络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发展速度异常惊人。游戏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的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未成年
人痴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混淆游戏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他们往往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人现实社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暴力增多与网络游戏暴力不无关系。我的一位女同事说,每当她看到网吧,都恨不得上去一把火把网吧烧掉,因为她寄予厚望的儿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成绩就大幅下降。
三、针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和极其重要的课题。网络道德相对于一般性道德而言,是在传统的、一般性道德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社会的新特点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新的道德理论,它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加强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规范的探讨和研究,把网络道德纳人到道德体系中。通过确定明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为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其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要让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要深人进行荣辱观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社会、学校、家长都应站在培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远离网上“黄、赌、暴”,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校,要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到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中。通过宣传和教育,把遵守网络规则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纳人到学生品德测评中,并实行学生自我约束和师生监督相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总体要求,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是社会公德建设内容的创造性的集中体现。通过社会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教育影响作用。通过耳濡目染的途径熏陶、感化人们的思想和情操,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愉悦的地接受教化,自觉地注重道德修养、与人为善,成为一个合格的、道德的公民。
(二)大力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不断丰富网络教育信息
1.提升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就要大力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目前,国内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还比较少。大批的青少年网民只能登陆诸多的成人网站,充斥其中的伪科学、不良及黄色信息严重污染了他们的心灵。因此,诸多的家长和学校呼吁教育专家和网络专家应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快联手建立和完善专门的青少年网站或未成年人网站,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用先进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积极影响青少年。
2.在内容建设上,坚持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占领网络阵地。一是突出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青少年网站的特点和优势,大力介绍我国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中华优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正确的导向、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赢得青少年网民的信任,使青少年网站真正成为和谐文化的载体。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坚决杜绝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在网上传播。二是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根本任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其全球互联互通的特性,使之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的场所。网上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是一个代表什么样 的文化发展方向的严肃问题。青少年网站必须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
3.面向青少年,努力改进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青少年网站要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阵地,就要注重研究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有的放矢地调整传播方式与途径,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增进互动了解。不能一味地依靠老方式、老手段对青少年施加影响,更不能给不良文化以可乘之机。
相关部门还在2006年4月13日人民网中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其中主要提到重点开展以下六项活动。
(1)、开展“最受青少年喜爱的绿色网站”评选活动。目前,以青少年为主体对象的网站数量众多,要通过评选活动,推选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绿色网站,引导更多的网站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精神产品,逐步建设相对安全独立的青少年网络体系。建立专为青少年设立的,提供健康内容的搜索引擎。
(2)、开展“数字虹桥计划”公益活动。通过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多方筹集资金和设备,建设信息网络基地,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要创造条件设立“数字虹桥计划公益基金”。
(3)、举办中国青少年电子竞技大赛。从评选推荐的绿色游戏中选定若干思想性好、趣味性强、竞技性高的游戏,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举办绿色游戏竞技比赛,寓教于乐,把游戏变成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阶梯和快乐生活的源泉。(4)、开展绿色流媒体进校园活动。要结合大中专学生喜爱的收听收视内容,推动业经国家批准开办的网上视听节目进入校园,用便捷的方式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
(5)、举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要以提高青少年网络文化素养为重点,适时举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促进绿色网络行动的开展和网络文明建设。(6)、开展“中国青少年创意文化奖暨中国创意产业十大青年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培养、选拔和表彰在我国创意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青年,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激励全国青年积极创新,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重点开展以上活动的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特点,着眼各地信息化、数字化的产业布局,综合运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推动青少年的国际网络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青少年网络文化形式。
4.帮助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网络中会发现,相当部分青少年只把网络当作聊天、娱乐的工具且乐此不疲,有的甚至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为此,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网络,帮助他们充分认识网络在推动工作、方便学习及交际等方面的功能,使网络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的帮手和健康娱乐交往的伙伴,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三)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1.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采取得力措施,过滤虚假的、有害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在这方面国外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政府1996年初就要求新生产的计算机都要安装“V芯片”以自动从计算机上识别并删除不健康的内容。我国也应该运用技术措施,加强监控,安装邮件过滤器,以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信息攻击。
2.进一步加强网吧建设、管理和监督。网吧行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行业,网吧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少年上网的需求,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网吧通宵经营、未成年人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吧经营场地不规范、安
全性低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使网吧的失控状态得到了改观,但随着网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条例》的一些局限性也凸现了出来。所以,尽快制定一套更加完善有效的法规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法律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去上网,然而,未成年人又有着上网的需求和需要。这就有必要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室、青少年宫以及社区建立的青少年中心,建立绿色的青少年上网空间。2006年4月,团中央、国务院办、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着眼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
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要大力繁荣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绿色网络内容,积极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要求的绿色网络载体,切实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绿色网络场所,大力培养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绿色网络人才,不断壮大引领先进网络文化的绿色网络组织,努力推动标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绿色网络产业。2009年5月27日,是第41届世界电信和信息日,以“保障儿童网上安全”为主题来呼吁人人都做健康网络建设的践行者。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发表题为《为儿童构建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的“5·17”致辞,紧扣今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进一步表明中国电信将全力构建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为广大儿童打造安全健康上网环境的坚定态度。2012年3月1日临沂政协委员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提到“正在研发手机上网安全过滤软件,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节,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普及提高,部分青年热衷于“身居斗室,神游世界”的网络生存,较少与社会和他人联系,容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品德上发生问题。
专家研究发现,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对此我们仅采用传统的严格控制是不可取的。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堵封”,而是“疏通”。要着眼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
(五)加决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与,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大多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一是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论功底,并且要不断发展创新,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育者;二是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吸取网上教育方法,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做到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上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观点鲜明,又生动形象;三是要具有正确处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网络教育相互关系的能力,不能顾此失彼。既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又要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四、结论
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参考文献:
{1}《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版(2007年10月1日){2}柳明、袁真,创新教育与实践全书[M].内蒙古: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3}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剧作家》吾喜杂志2012年第01期 作者: 钟光 {5}《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期 袁 蓉
第三篇: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研报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青少年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好奇、好动、好观察,正是由于网络的宽泛、鲜明与未成年人的兴趣、行为有着极大的融合之处,或者说网络能够为未成年人积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发未成年人成长,才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由于其无限的信息量和人性化的交互性,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社会形态局限了青少年的视野和社会圈,互联网却能弥补现实社会的许多不足,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取消了地域界限,真正建造了“地球村”。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他们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电脑化空间赋予青少年同成年人一样的力量,但却没有给他们以相同的智慧。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市场,良莠不齐在所难免,青少年参与网上交往无疑存在危险隐患。具体而言,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各种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垃圾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同时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但他们的种族、民族意识在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互联网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着并将继续产生影响和冲击。据调查,对于“网络黑客”的行为,有26.3%的人表示黑客有高超的技术,电脑黑客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对象、效仿的榜样,16.7%的人认为“黑客的行为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24.4%的人表示“不好说”,只有24.6%的人明确表示,“黑客的行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严厉惩罚并尽力杜绝”。
2、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增多
在网上,人们根本看不到对方,不必与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是以—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在进行交流,所以,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对有交友障碍、不善言辞、长相有缺憾的人可以掩盖一些缺点,减轻自卑心理,使交友更加容易,网上说谎比比皆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还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扮演理想中美好的角色,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在网上,无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也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使青少年不愿面对现实,终日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致使网上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表明,失足青少年中有61%的人曾或多或少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毒害。
3、“网络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比起现实社会,网络社会中有着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对于追求自由新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交友需要,他们渴望向人倾诉,注重与兴趣、爱好、性格、理想和信念相同的人相处,这也是他们爱上网聊天交友的原因之一。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忽略了外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远离同学、朋友和亲人,脱离集体,独来独往,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水升高,这种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二、解决对策
考察了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后,我们知道,网络的正面影响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应帮助青少年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1、尽快建立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互联网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要坚持以网站提高青少年素质,把网络特征和青少年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架构青少年网站,并不断创新、及时更新,建造丰富多彩的网络阵地。同时,在网上还要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是支撑青少年网站的重要支柱。如果一个网站缺少青少年参与的网上活动,就像人没有眼睛一样,没有“神”。我们要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坚持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统一的原则,组织网上活动。
2、学校良好的环境与开放的教育思想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刚接触网络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他们就能从网络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青少年比未经过指导的青少年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理解信息内容,并且经常地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已受网络较深影响的青少年,学校应加以重视,而不是歧视,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挫伤其自尊心。应该看到他们有着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点,耐心说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应把“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教育范围,注重提高他们对网上信息的判断选择能力和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
3、家庭的监督与管理
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影响中有重要作用。家长应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青少年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可以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既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又可以监督孩子的上网。只有家长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孩子的网络行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管道,既看到他们的长处,对积极面加以表扬;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尤其是孩子在伤心、失落或沮丧时。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有意让孩子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疏”与“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4、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
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地改变着接受者。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一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就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
总之,网络和其它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青少年带来幸福还是带来弊端,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
第四篇:关于《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的调查》
关于《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的问卷调查
近来,随着信息时代的进入,网络已经深入千家万户,而随之带来了什么呢?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功用,请您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谢谢您的合作!
首先请填写您的身份信息[不涉及您的真实姓名]:
职业健康概况:视力_______身高体重比___
1.您的年龄
A.10~15B.16~30C.30~45D.45及以上
2.家中青少年年龄
A.2~5.B.6~10C.11~16D.16以上
3.青少年上网频率
A.从不B.偶尔.C.经常D.十分频繁
4.通常上网干什么
A.查找资料B.音乐&电影C.玩游戏D.聊天
5.是否发现过孩子有意瞒着大人
A.把自己关在一个屋里上网B.清除网页浏览记录C.没有异常
D.网页记录出现涉及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
6.常浏览网站类型
A.教育社科B.在线游戏C.娱乐视频D.新闻
7.常玩游戏类型
A.益智休闲B.塔防策略C.动作历险D.角色扮演
8.上网方式
A.家庭B.网吧C.手机等移动设备D.上机课
9.您对网络的态度
A.排斥B.双刃剑C.完全赞同D.无所谓
由于时间仓促,有疏漏也在所难免,有措辞不当之处还请谅解,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春节愉快!
临沂一中2012级18班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教师:张海栋组长:李田宇设计者:姚翔宇)
第五篇:职业发展教育-网络文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网络越来越具有文化的功能,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正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高校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和方式也有很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浏览门户网站、使用邮件服务到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博客、交流论坛;从受网络端口限制的固定终端上网到追求随时随地便利获取信息的3G、CDMA等手机上网。对于目前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日常信息获取最重要的途径是互联网,有81.8%的学生表示其日常信息来自于互联网,排在第二位的途径为报纸或杂志,比例为11.1%,再次是电视、朋友或老师,比例分别为2.8%和2.6%。由此可见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面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纸面媒体逐渐退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网络媒体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信息来源渠道的作用。大学生群体对于新生的网络事物具有很强的接纳、学习和使用的能力,新兴的网络使用方式、网络社交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并在大学生日常的社交和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如何利用这些新兴的网络媒体把握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与之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因素是主要方面。对“你认为新兴媒体的导向作用”问题,55?郾6%的大学生回答是“积极的”.1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观察视角,有利于大学生对世界和国情的了解.2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
3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对等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养成,.新兴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交往途径,有利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充实 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新兴媒体是舶来品,是近些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在政府还来不及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之时,新兴媒体已带着西方文化的泥沙席卷而来,加之其诞生、发展之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期,因而出现盲目逐利、无序发展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这些都会导致新兴媒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从而给大学生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1新兴媒体内容的多元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受到削弱。
2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和便捷,使西方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加剧。3新兴媒体的快餐文化,诱惑着大学生偏离正确的认知轨道。4新兴媒体的虚拟宣泄空间,易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与社会理性日渐偏离。5新兴媒体的非正式组织,易导致大学生群体极端思想膨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正在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任何一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一次变革,报纸、广播、电视都在不同程度上起过这样的作用。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正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学习、生活的模式,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是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网络也具有了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化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影响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思维过程,最终改变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
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是巨大的。新兴媒体怎样发展,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冲击,引导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取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作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握网络的特点,发挥它的优势,扬长补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