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乡镇验收汇报材料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古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古桑乡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的故乡,北接城区、东临园区、西连港区,南通景区,交通便捷,风光旖旎,物阜民安。全乡总面积94.1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2个场圃,2.1万人。2010年全乡实现财政总收入6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87元。今年1—4月已实现财政收入4005万元。
古桑自然资源闻名遐迩。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老君山、庙山、小碾山蕴藏凹凸棒粘土3亿吨。石牛山、黄泥山蕴藏石灰石和玄武岩石料3.8亿吨,凹土、石料资源储藏量大,品质高,用途广。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大龙潭、吊龙井等地下优质矿泉水相继开发利用。石牛山、青草湖和中山港等3个天然景区区内气候温润,景色宜人。号称“水下大熊猫”的中华鲟在古桑已经成功养殖,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鹭常年在此栖息、繁衍。古桑新型工业发展迅猛。依托本地特有资源和主攻主导产业,全力发展凹土新材料和光伏新能源。省级特色产业园凹土科技园已集聚30余家凹土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油料脱色、医药、干燥剂、分子筛、化妆品原料等,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了显著贡献。招引的永江等光伏新能源龙头企业,全面投产运营,带动了盱眙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古桑三产服务魅力显现。全省最大的淮河内河码头盱眙港落户在古桑,年设计吞吐量达1000万吨;世界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观光农业项目以及商贸港项目接踵而至;林海港湾、青草湖、中山港以及小团山等休闲度假山庄项目分别在火热建设与招商中;白鹭园、嘉喜、贤亮等市民居住区建设初具规模。
长期以来,我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会议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使得干群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乡容村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古桑乡各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地表水质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4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生态环境优良,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目前,全乡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0000多亩,被淮安市人民政府评为“高效农业十强乡镇”、“绿色示范乡镇 ”称号;2010年7月被中共盱眙县县委、盱眙县人民政府评为“夏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先进集体” ; 2010年度被中共淮安市委员会、淮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工业经济十强乡镇 ”,古桑乡已成为盱眙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创建工作机制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有科学超前的实施规划、有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第一责任,分管人负具体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总支书记负落实责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承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为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08年初,我乡便委托淮安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盱眙县古桑乡总体规划》。随后相继委托扬州市润宇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按
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对上述规划进行修编,完成《古桑乡环境保护规划》,并委托淮安、盱眙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完成了相关配套工程的设计方案。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运行有力的环保设施建设
(一)全面完善污水处理工程。投入28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运行。今年,我们又投入近50万元,改建了污水管网末端接入管道,修建了集镇平安大道污水管网支线管道,有效将乡集镇污水接入紫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今年我们还投入150余万元扩建了集镇西侧河道,保证了流水清洁、畅通。同时大力开展河塘整治工作,去年以来开挖土方36.71万方,整治河塘8面。
(二)合理配套环卫设施工程。2006年启用了神农垃圾中转站,日清运垃圾能力近50吨,垃圾处理率达100%。近年来对3座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管理,保持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完成农户改厕5000户,修建沼气池600多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6%。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目前清扫保洁及清运人员共有74人,保洁专用手拖车50辆,全年环卫费用投入达80多万元。目前,公共厕所和主要路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
(三)持续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我乡一直把绿化美化作为生态重点工程来抓,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目前乡域内主要路段都种植了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401.4亩,绿化覆盖率达47%,人均绿化面积达12.74平方米。为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我乡利用多处废弃荒山、塘口,扩大植被恢复面积和防治水土流失,该项目位于古桑乡佛窝村吴大山,总面积4000亩,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同时今年我们又投入40余万元,对集镇立面建筑进行外形、色调统一改造,建设1000余
平方米的文化宣传长廊,营造浓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氛围。
三、规范整治,积极打造整洁有序的优美生态环境
我乡经常性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成立了乡容管理队伍,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乱摆摊、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并在主要道路两侧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及放养猫狗。我乡每年组织多次大规模的三清整治行动,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同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乡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全乡环境卫生水平,确保乡、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的生活环境。
四、营造氛围,广泛开展有声有色的环保宣传活动
要让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除了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还要不断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环保观念,在全乡上下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乡坚持不懈地注重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一是发挥乡村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观看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公布栏、学校画廊刊登环保政策法规,普及环保知识。二是开展环保知识培训。要求党员干部开展环保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三是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学校不定期举行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意识。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
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珍爱生活之园,珍惜生命之水,珍视生存之土,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自开展国家生态乡镇创建活动以来,在上级领导和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有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创建要求,一丝不苟抓创建,持之以恒忙完善,进一步深化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合理化布局,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巩固创建成果,提升环境质量,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成为社会风尚,真正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绿色古桑、和谐古桑、美丽古桑!
盱眙县古桑乡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6日
第二篇:生态乡镇汇报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溪洛渡
中共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委员会 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在市、区环保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我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争创“省级生态乡镇”活动。我镇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3大项基本条件和20项考核要求为目标,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各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溪洛渡的可持续发展。
一、溪洛渡镇概况
溪洛渡镇位于永善县中部,永善县城就在溪洛渡镇境内,溪洛渡镇因修建“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而得名。
溪洛渡镇国土总面积344.5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共442个村民小组和78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白、回等9个民族。2010年共有常住人口30001户89328人(其中农业人口19661户68295人),有流动人口3万余人。全镇总耕地面积3931.6公顷,农民人
架构。为了更好地推进创建工作,我镇成立了以镇长张劲松任组长、副镇长唐云平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创建办公室,并组建了宣传教育组、建筑交通组、城建设施镇容秩序组、文化卫生改厕组、农业生态组、污染防治组、软件资料组等七个专项工作小组。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溪洛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根据考核指标进一步分解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指导各部门、各村成立了相应创建班子,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合同,形成了“政府领导、生态指挥部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使创建工作得到落实,我们根据创建细则的要求和镇区内实际情况,将创建工作分解至各有关职能部门、各村(居),由镇政府与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考核指标明确、保障措施落到实处,深入扎实地推进创建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督查考核。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个阶段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队检查和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亲自部署指挥,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好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对照创建要求,加强督查,采取现场解决和专项治理的办法一项一项抓整改、促达
人及其职工的环保教育,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四是抓好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保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严格把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紧紧抓住这次创建的机遇,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推动达标排放,引导督促各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力度,提高废污处理能力和噪音隔离水平,目前我镇的企、事业单位的污废均达到要求。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夏、秋两季实现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二是严格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通过修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池,安排专人负责全镇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日产、日清”。村庄积极推广修建沼气池和化粪池等,降低污染。三是严把项目审批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引进的项目,首先由环保部门认真评审,严格把关,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坚决不允许引进和立项。严格实行“三同时”,验收不达标,严禁投产。四是加强交通车辆和机器噪声管理。对镇区的客货车辆实施定点停放,永宏、花椒湾水库等小型及其以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马路、干河片区水利开发项目,进一步延长曾家堰、黄龙堰、人民堰、顺河堰等七条横向输水主渠的灌溉面;科学合理规划实施纵向沟渠的改造与新建,实现水源的有效调节与运用。大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及人饮安全工程,形成沟管池塘相连结的水利网络体系,稳定推进节能灌溉措施,确保“十二五”末全镇水利化程度达70%以上。三是镇区环境整治实现长效管理。为了切实做好镇区环境整治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环卫队伍,通过选拔招聘,组建了一支环卫队伍,主要路段分工包干,全部配齐服装,并配备了清洁车。二是城管队伍,城管队员大多数是从部队复员或退伍的军人,年轻、能干。我们同样配齐了服装,配备了城管执法车。县城管局定期来进行培训、辅导,使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镇“卫士”。加强环卫设施维修保养,新安装环卫垃圾桶370个,新建垃圾房10个、地埋式中转站3个,新购垃圾中转车辆12辆。四是不断加强绿化工作。几年以来,镇绿化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绿化广场2个及部分绿化带,新增绿化面积19600平方米。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52.7%。五是加大改水改厕力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逐年下达各村改厕指标,并纳入干部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要求农村新建房户必须按规定配套
督保护,强化环保是第一前提意识,完善环保工作巡查、监控体系,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优化产业结构。严把招商引资关,抬高环保门槛,进一步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源和生态破坏现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一河两岸”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三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巩固创建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
我们决心以创建活动为依托,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溪洛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最后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到溪洛渡检查指导工作。
谢谢!
第三篇:环境部生态乡镇验收工作汇报
国家环境部生态乡镇验收工作汇报
xxx镇位于xxx县城东北26公里处,古京杭运河穿镇而过。现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xxx万人,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
一、辖区环境状况
xxx镇地表水靠自然降水及引黄河水形成,辖区内中小河道密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居民饮用水来自来水,水源地位于镇东部xxx村,每年县防疫站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均达到100%(全镇5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自来水)。全镇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居民区的标准范围内,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xxx镇境内无重污染企业,所有工业企业均属无污染或轻污染企业,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并下大力抓好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开展污水处理的行政村35个,达到7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90%。经过大力实施农村“三改工程”(改厕、改厨、改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鼓励使用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60%。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95%以上。
二、辖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
xxx镇把林业生产当做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富民工程来抓。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平方米,主 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8%。由于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极大地改善了全乡镇的生态环境,在搞好绿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畜牧养殖业。全镇畜禽养殖场产生粪便8.2万吨(其中规模化猪场13家,养鸡场20家),综合利用7.7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为240公斤/公顷.年,农药施用强度(折纯)为2.9公斤/公顷.年,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5%(全镇蔬菜种植面积约2万亩,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形成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三、镇容镇貌环境状况
近年来,xxx镇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镇容镇貌,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先后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建设了三条主干道(运河东路、运河西路、工业园路)和运河大桥,配套完善了道路亮化、绿化、供排水设施建设,安装路灯116盏(聊位路20盏,运河东路46盏,运河西路20盏,南北商业街30盏),铺设镇区供水管道6800米,修砌下水管道3000米,栽植绿化树木500余棵,成立了镇区保洁队伍,实现了小城镇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随着“运河xxx古镇”工程的开展,2012年主要完成沿河部分旅游景点,3万平方的商业街,6万平方的河道衬砌,2.6万平方的道路硬化和镇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等建设,目前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竣工后,镇容镇貌会有更大改观。
四、污水处理状况
我镇污水由收集管道输送到氧化塘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流入辖区沟渠作为农用灌溉水。氧化塘约长3公里,主要种植芦苇、蒲草等植物,经氧化塘净化后,作为灌溉用水使用。目前,建成区有人口0.58万人,用水旺季每日产生生活污水460吨,淡季约340吨,经测算,氧化塘每日可处理污水370吨,处理率达80%以上。
五、垃圾处理状况
镇区设置10个固定垃圾点、8个流动垃圾点,配备了2辆垃圾搜集车,城镇垃圾由镇成立的环卫队统一搜集,集中运送到县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镇区生活垃圾每天产生生活垃圾7.8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每个行政村设置2-3个垃圾点,由各村自行组织垃圾搜集运送到镇驻地,然后进行统一运送到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六、污水处理厂情况
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从xxx镇辖区内穿过,我镇污水处理厂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项目同步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xxx万元。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每天xxx方。污水处理厂采用泵站提排,厌氧池预处理,经氧化塘阿科蔓生态基处理,达到水质净化。目前,该工程厂址选定,运河两侧管网工作正在施工,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第四篇: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验收汇报材料
朔州右玉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验收汇报材料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开发政策,建设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矿井,玉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建设伊始,就一直秉持安全、环保、卫生等工程和设施与矿井主体工程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矿区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全部完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概况
1、煤矿基本情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山西右玉玉岭山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右玉喜鹊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是晋煤重组办发【2009】18号批复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0.9Mt/a。在现有两矿井田的基础之上,新增原喜鹊沟煤业有限公司南、西、北部1.0347Km²空白资源,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井田面积为6.5514Km²,批准开采9、11号煤层,矿井产能为0.9Mt/a。
2011年11月开工到2012年10月底,按照初设要求进行工程建设,主要工作为:新掘副斜井、井底主水仓、主变电室、永久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采区水仓、集中辅运巷、综采工作面两顺槽及设备安装等。地面建污水处理池、静压水池、锅炉房、黄泥灌浆站、地面变电所、主风机房等工作。
矿井建设情况:矿井矿、土、安三类工程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认证,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单位工程共58个,其中矿建工程19个,土建工程20个,安装工程19个。58个单位工程中,主要工程47个,一般工程11个。已竣工认证58个,达到设计总数的100%,单位工程合格率100%,4个单位工程认证为优良工程。,已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
2、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情况
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准,矿井建设工程于2010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2012年7月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文件《关于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延期建设工期的批复》(晋煤基局发[2012]81号)批准建设工期延长4个月,至2012年10月底。
2012年4月2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2]361号《关于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调整总投资概算为37835.69万元。至此,玉岭煤业矿井项目工程累计完成基建投资38880.6万元,完成总投资概算的1.02%。其中:
井巷工程概算8333.7万元,实际完成8417万元,超概算1%。
土建工程概算5315.88,实际完成5422.2万元,超概算2%。设备购臵概算10844.22万元,实际完成10898.5万元,超概算5%。
安装概算2305.98万元,实际完成2324.4万元,超概算0.8%。其它概算11149.48万元,实际完成11818.5万元,超概算0.6%。
超概算的原因为部分工程设计变更、材料费、人工费上涨等原因所致。
二、新型生态矿井建设项目工程及投资完成情况 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2012年前,生态矿井实际完成投资422.42万元。其中,植树绿化工程167.6万元,植树 2110珠,绿化草坪4355平方米;硬化、亮化工程260万元,建造假山2座,凉亭2个,锻炼广场1座,硬化工业场地2000平方米,安装电子屏幕1个.地面绿化已见成效,各项环保工程均已完工,环保设施全部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完成。
三、今后目标、任务
今后公司将继续加大新型生态矿井建设力度,进行矿区外、井田内的绿化、亮化工程。计划每年投资200万元,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
以上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0一二年 日
二 月
第五篇: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
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
(2008年7月31日修订)
一、基本条件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公众参与
创建单位领导对创建生态示范区目的意义有深刻理解,指导思想明确;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氛围浓厚。
(二)编制了乡镇环境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人大)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三)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及相关规定,近3年内无一般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
(四)辖区内布局合理,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
(五)创建基础良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
(注:※为参考指标)
三、指标说明
(一)考核分区
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参考省政府对广东经济区域的划分,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的考核分别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西两翼地区和山区三个地区类别进行,地区划分如下: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各县(市、区);
惠州市:市区惠东县博罗县惠阳区;
肇庆市:市区高要市四会市。
2、东西两翼地区:
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各县(市、区)。
3、山区:
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各县(市、区);
惠州市:龙门县;
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二)基本条件
1、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近3年内无一般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指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由上级发改、经贸、环保等部门提供证明);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排污收费制度,落实国家和地方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定,近3年内无一般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由上级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2、辖区内布局合理,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指严格按规划要求,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
本完善的工业小区。“管理有序”,是指市场管理和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占道经营;施工场地设隔离护栏,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标语、广告牌设在指定地点。“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是指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辖区绿化、美化好,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城镇建成区内应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确需饲养的,必须圈养,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3、创建基础良好:指曾被授予百强、卫生、绿化、文明、教育等先进称号。
(三)考核指标
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由统计部门提供数据。
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指农民人均各种收入(包括实物按市价折算)之和扣除各项生产性支出后的收入。该收入体现农民生活水平。由统计部门提供数据。
3、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利用自来水厂和经检验合格的井水等其他饮水形式取得合格饮用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要求达到100%。提供水质检验报告和现场查看供水设施。
4、生态示范村所占比例(%):指全镇范围内各级生态示范村(或生态文明村等)占总的村数比例。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5、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采取对乡镇建成区各职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随机抽样人数不低于200人。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各职业人群应包括以下四类,即机关(政府部门、人大或政协)工作人员、企业(工业、商业)职工、事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居民。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6、地表水环境质量:指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流域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7、大气环境质量:指乡镇建成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的有关要求。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8、声环境质量:指乡镇建成区噪声污染控制达到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的有关要求。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9、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指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数量占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总数的比例。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指占全乡镇污染负荷80%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其他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不得低于90%。由环保部门出具证明。
10、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必须要求建成二级污水处理厂。其他处理设施包括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以及人工湿地等处理工程。提供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11、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指收集、清运的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百分比。要求达到100%。由环卫或城建部门提供数据。
12、建成区生活垃圾处理率(%):指乡镇建成区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百分比。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卫生填埋、制造沼气和堆肥等,相关处理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求无害化处理率≥90%。提供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13、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指乡镇建成区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中经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废物占总医疗废物产生量的比例。处理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14、城镇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符合《广东省卫生镇指标》规定:本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5%以上,镇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镇区公厕规划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均为水冲式厕所,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其中二类标准以上(含二类)不少于80%。公厕管理符合卫生标准。由爱卫部门提供证明。
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的比例。按照《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培养料、生产回收能源(包括沼气)等。由环保或农业部门提供数据。
1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指乡镇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与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值。公共绿地,指常年对公众开放的绿地(包括园林),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地除外。由城建部门提供数据。
17、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四旁林之和占土地面积百分比。以具体区域实际的地形特征决定其采用山区或平原标准。由林业部门提供数据。
18、绿化覆盖率(%):指村镇建成区绿化投影面积占总面积之百分比。由城建部门提供数据。
19、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指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不能重复计算。由农业部门提供数据。
20、水土流失治理率(%):指经治理合格的水土流失面积占乡镇辖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由水利部门提供数据。
21、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指经治理合格的矿山面积占需治理的矿山面积的百分比。由国土部门提供数据。
22、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动态平衡,结构优化,输入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效果。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由相关部门提供数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