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ICU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NICU 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痛重症监护(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了解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探寻对NICU感染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416例发生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措施,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讨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自身感染、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感染、交叉感染,416例NICU院内感染86例,通过对基础护理、病区严格管理、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等及合理的护理措施院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结论: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院内感染,N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区域,医护人员采取各种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保证新生儿在NICU中的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护理;高危因素;对策
The analysis of the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neonatal pain intensive care(NICU)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underst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explores the NICU infections of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January 2010 to 2011 in November 416 were case occurred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he clinical data and newborn babies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log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t risk of infection factor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Results: new student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major risk factors are: their infection, the long-term use of spectrum antibiotics, invasive operation infection, cross infection and 416 cases of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86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basic nursing care ward, strict management, medical personnel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such as knowledge training and reasonable care measures nosocomial infection happen for significantly less.Conclusion: new student since the immune system is not mature,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round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NICU is the focus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 area, medical personnel take all reasonabl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he newborn, ensure the safety in newborn NICU.【 key words 】 neonatal;NICU;Nosocomial infection;Nursing;Risk factors;countermeasures
新生儿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系统也未发展成熟,院内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依然排在首位,NICU的建立为新生儿提供持续性护理,使危重新生儿得到合理的救治,后遗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故医院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的有效干预和护理,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对NICU非常重要。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1.1 NICU主要的收治对象 ①由于不同原因引发的急性或者慢性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②新生儿在某些外科手术前后;③新生儿因为重症导致休克;④新生儿体质严重低下;⑤其他:需要进行全静脉营养、先天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1.2.1 患者临床资料 在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2068例,其中893例为早产儿,均在NICU治疗。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胃肠道、皮肤组织、血液及其他的部位。患儿感染原因和感染部位及性别的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X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限。计数资料入logstic模型的变量及其赋值。结果
2.1 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41例,肠道感染9例,血液感染7例,皮肤组织3例,其他部位26例,结果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感染部位统计表
感染部位
例数
比例% 呼吸道 41 9.86 肠道 9 2.16 血液 7 1.68 皮肤软组织 3 0.72 其他部位 26 6.25 2
2.2 感染原因:自身感染17例,尤其是早产儿更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感染39例,医源性感染4例,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7例,其他因素19例,结果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感染原因统计
感染原因 自身感染 抗生素使用 医源性交叉
感染
例数 27 29 4 侵入性操作感染 7 19 其他原因
2.3 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后的转归:对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合理的护理之后,感染者的症状均有所缓解,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之后86例感染者痊愈48例,有效
29例,无效进行更进一步二期治疗9例。结果见表3.表3 采取护理措施后的转归
效果评估
例数
比例% 痊愈 48 55.81 有效 29 33.72 无效 9 10.47
2.4 对引起NICU院内感染的因素如抗生素长期使用、自身感染、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操作等危险因素的log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主要个变量进行logstic多元回归分析,确定α=0.05,β=0.10,结果筛选出4个高危因素,即抗生素长期使用、自身感染、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操作。讨论
3.1感染因素的具体分析
3.1.1 自身感染 由于早产儿、体重较低儿、低体温儿与正常的新生儿相比较,机体各个系统都未发育完善成熟,特别是呼吸、消化、免疫系统的功能都比较低下。低体温儿长时间生活在暖箱内,暖箱中的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新生儿在暖箱中更易被感染。新生儿体重低,生长发育迟缓,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1.2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NICU的新生儿均是高危重症的患者,其免疫力低下,机体抗感染能力较弱,长期应用光谱的抗生素进行防护和治疗容易造成菌群的紊乱,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和耐药菌群的产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13 侵入性操作导致感染 在NICU的患儿有些需要实施机械通气、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创伤性手术,为病原体侵入机体提供了便利的通道,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
3.14 医源性交叉感染 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手及器械引起的,手卫生执行率仍然不是很高,洗手制度不严格和洗手方法不正确,尤其是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时候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尿布、毛巾、包被等护理用品为严格按照要求处理,也是造成医源性院内感染的因素。
3.2 患儿感染途径
3.2.1 空气传播 NICU中空气流通、温度及湿度都与感染密切相关,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适宜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人员走动带动空气的流动,许多
吸附在尘埃或者小液滴上的微生物病原体就随着传播,造成空气污染,又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则会造成院内感染,主要是肺炎的发生。
3.2.2 接触性传播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机会最多,如果其不注重手卫生,手上的细菌就会传播到患儿身上,感染几率增加,还有就是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没有严格的消毒灭菌,混用也造成院内感染。
3.2.3 血液传播 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皮肤柔嫩,易损伤,损伤皮肤后皮下丰富的血管成为细菌侵入机体的门户,新生儿皮肤含水量和PH较高,适合病原体的生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3 护理措施
3.3.1 注重空气及环境 NICU要注重通风换气,净化空气,保持病房的整洁;严格的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每天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至少2次,3~5天用乳酸进行空气消毒。多病房中的医疗器械和装置及护理用具也要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1~2月对病房空气和工作台进行细菌培养,预防和及早发现问题,切断空气传播的途径。
3.3.2隔离 将患有感染性患儿与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隔离分区监护。
3.3.3 严格要求医务人员的执行手卫生的规定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之前一定要严格规范的洗手,并用消毒液擦洗,3.3.4 患儿家属的探视管理 严格控制家属陪同治疗及频繁的探视有助于隔离消毒管理,有专门的人员接待患儿的家属,详细的介绍患儿的情况。
3.3.5加强患儿营养 充分保障患儿热量和营养需求,增强其抵抗力,减少院内感染。对吸吮能力低的患儿采用鼻饲管喂奶,热量不足的患儿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3.6 科学使用抗生素 光谱抗生素只有得到细菌培养结果后才能选用,对于合并感染患儿应该选用低毒、高效的抗生素,并且有针对性的选用一种抗生素,避免抗生素长期使用而导致的二次感染。
3.3.7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NICU医护人员是预防感染的有生力量,良好地工作态度和严格执行工作是防治的重要保证。NICU护理工作工作量繁重,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特殊的环境,给予医护人员极大的工作压力。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增加护士编制和合理排班等措施,减轻工作压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室活动,调节和释放医护人员的情绪,创建和谐的氛围,保证工作有序的进行。参考文献
[1]吴善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
[2]张杰英.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9)
[3]龚招娣,徐慧,罗文娟.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院内感染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
[4]张宝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
[5]赵海芬.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
[6]李爱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7)
第二篇: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东平县中医院手术室马玉荣
重要性: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非典”之后,院感问题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院内感染给医院、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促进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有140万人死于院内感染,占死亡病例的1/3—1/4,感染率为5%--10%,每年花费约100—15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即为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病人,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一、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
医院感染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大多数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因此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1.机体因素
一般病人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院内感染。一个病人的正常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可以传给其他病人,有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危险性大。患某些疾病的人,院内感染易感性高,例如恶性肿瘤有其是涉及造血系统的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2.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
这些人往往对院内感染易感性增加,例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3.医院中病人集聚
各类病人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医院内耐药菌株常多。一般卫生状况不良为院内感染创造条件。
二、院内感染的种类 1.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2.环境感染
指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单、床架、床头柜、擦桌布、病历卡、门把手、拖把、食具、玩具等。3.内源性感染
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污染途径
各种来源的感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1.空气
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中可直接传给病人。轻度咳嗽飞沫可传播2—3米远。一些活力强的微生物甚至可在飞沫核或尘埃中存在较长时间并经较远距离传播。如结核菌。有的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尽管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经空气传播危险性甚大。2.手
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播微生物,这种间接传播对易感者来说获得的微生物量不大,但由于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对感染剂量要求低,从而引起传播。3.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共用的,虽然每次用后消毒,但有时达不到消毒效果。4.药品
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有些不宜灭菌、因灭菌后失效或改变药性或产生副作用的非无菌药物,受微生物污染机会甚多。一些口服液剂,包括糖桨饮剂等含糖较多的液剂,呈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但易受真菌污染。
四、预防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有效的预防是最好最有效的。院内感染更是如此。预防院内感染应该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事情。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 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原则。所有医疗器械的检修应坚持消毒或灭菌处理在前。为防止被污染器械细菌的繁殖而影响灭菌效果,对于带血等污染器械应立即清洗,经监测器械的清洗可以去除污染微生物104。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 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等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2%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灭菌的原则是首选物理法,不适宜用物理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用监测后的2%戊二醛浸泡器械30分钟达到消毒,10小时才能达到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应定期监测以确保应用安全。用于折线、换药的刀剪、钳、镊可引起刀口感染,应高温灭菌,并坚持一用一灭菌,不能交叉使用。2%戊二醛是高效灭菌剂,但他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用戊二醛浸泡的器械需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器械浸泡消毒液面以下为无菌区,液面以上可以认为有菌,故严禁用容器盖当无菌拖盘而放臵无菌物品及消毒棉球等。
3、化学消毒和灭菌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和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器械灭菌不彻底将会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保存碘酊、酒精、碘伏的容器每周应灭菌2次。经滴壶加药的方法是很危险的,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随针头而进入液体。另外内固定器械必须做芽胞监测。
4、甲醛不可作为空气消毒,因对人有致癌作用,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但不用于灭菌,其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可用甲醛和高猛酸钾反应消毒,为确保消毒效果需消毒物品不能重叠摆放。
5、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不能连续使用,必须每天消毒、每天更换湿化液,用完后应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病房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垃圾臵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感染性垃圾臵黄色塑料袋内,并且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及终末消毒。暖瓶塞高压消毒,暖瓶用肥皂水擦后用清水冲洗,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被褥必须行终末消毒处理。平时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2次,枕芯、被芯、床垫定期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情况及时更换,传染病人,按相应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各室拖把要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及时消毒。
6、医务人员进入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灭菌。注射器用一次性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液体开启超过2小时不能使用,注明开启时间,启封抽吸的各种容媒也要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容媒,臵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已经打开,保持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各种治疗车上物品统一规定,摆放有序,上层要有手消毒剂,每给一个病人操作完后护士应消毒手后再给另一个病人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操作应按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医院中病人密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飞沫、痰涎、脓液、大小便等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物体表面。而且医院内病原体的种类繁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比其他环境中多的多。而有资料表明,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细菌数量可减少77、3%--79.3%,75分钟可以减少96.9%--99.5%。因此,医院病房及诊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洁,减少致病微生物。
8、正确洗手:洗手可以免1/3院内感染,每位医生护士每天要处理很多病人,即使是搀扶病人触及病人的肩手或碰到病人的衣物床单等,医护人员也会感染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不少致病菌。但是大部分医务人员病没有意识到洗手的必要性,而且洗手后往往在白大褂上一擦,这样的操作就可能带来感染。这些感染主要集中于呼吸道、胃肠道、手术部位感染。用流动水洗手开关最好采用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清洁剂应保持清洁干燥,擦手巾应保持清洁干燥,一用一灭菌或用一次性纸巾,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注意不要留长指甲。
9、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少事例已证实,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灾难,细菌耐药增加,人体正常菌群紊乱,导致的严重医院内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经济负但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世解卫生组织预言:“抗菌药物滥用造成的危害比艾滋病更为严重,人类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利弊后,可积极配合医生合理使用,也可以监督医生在治疗中滥用抗菌药物。
五、注意自身防护。
医院内感染的特点是交叉的、双向的,病人有可能把疾病感染给医务人员,反过来,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把携带者的病菌传染给病人。所以,医院感染的预防强调双向保护。非医务人员的保护措施,人们除需要就诊外,不要到医院去,老人、小孩抵抗力低下的人,尽量少去医院。拖家带口地去看病人的习惯很不好,这一方面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影响病人休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感染或传染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要戴口罩,不要乱摸乱动医院的物品,不要在科室之间串门,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回家后及时洗手,换洗外衣。就诊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医疗单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医院是不一样 的,越大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种病人和病员携带者接触密切,很容易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大医院收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多,侵入性有创性的检查治疗多,医院感染的机会也多。所以,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医院,小病如普通感帽不要挤大医院,可以到社区一、二级医院就诊。能门诊治疗不要住院,能口服药物治疗就不打针,如果病情不需要就不要冒着更大的风险非要静脉注射。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医院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感染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院内感染是医患双方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希望全社会和每个人都了解和参与到院内感染的控制中去,降低院内感染的危害。
第三篇:常用护理技术教案-院内感染
授课班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 点: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 点: 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5min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35min 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4min 第四节 隔离技术 4min 教学内容: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一、发生概况 院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水平而异,波 动在3%—25%之间。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病率据1989年统计约为9.7%,感染率近10%,医院死亡病例有约1/3直接死于医院内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患者及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有症状。
三、医院感染的特征
1、感染的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才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既有 的或已潜伏的感染。
2、感染和发病在不同阶段发生,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在活动的人群,但目前主要为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 工作人员。
四、医院感染的危害
1、影响病人健康,增加病人痛苦
2、给家庭、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清洁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的方法
2、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源微生物,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3、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的程度的方法
4、污染 是指无菌物品一旦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就称为污染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干烤灭菌法
3、煮沸消毒灭菌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
(1)灭菌包不可过大、过多、过紧
(2)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若无孔,应将容器盖打开(3)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4)被灭菌后的物品应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
(5)注意安全操作
5、光照消毒法 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芽孢敏感性差
(1)日光爆晒法 将物品放在之射日光下爆晒6小时,每2小时翻动一次,使物品 各面均受日光照射。(2)紫外线灯光消毒法
1)空气消毒方法 消毒前作好室内清洁工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有效距 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min。2)物品消毒方法 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距离哦为25—60cm,照射时间为20—30min。
6、电离辐射灭菌法
7、过滤除菌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液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并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要 加盖,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
3、常用化学消毒剂(见教材表中所示)
4、消毒、灭菌的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监测(1)生物监测(2)化学监测
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过的物品效果进行监测。
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一、概念
1、无菌技术
2、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避免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者要求:操作者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放置:
4、无菌操作要求:
5、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防交叉感染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1、清洁区 指未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等
第四节
隔离技术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 被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污物处理间等
二、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病床和病室门前,挂有隔离标志,门口设置擦鞋垫及泡手的消毒液。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并且只能在规定的 范围内活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须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按计划集中进行。
4、患者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给他人使用;排泄物须消毒后排放;需要送出处理的 物品、污污袋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宜消毒的物品,可用纸或布保护。
5、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因对隔离产生的孤独、悲观等不 良心理反应。
7、经医生下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课后小结:
本次课按计划完成,介绍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的操作要点;尤其是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掌 握。同时讲解了消毒、灭菌的概念和方法及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思考练习:
1、四测的正常值?
2、生命体征正常值的影响因素?
3、消毒、灭菌的概念?
4、无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社区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以上书籍配套的录像
第四篇: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3.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4.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等设施,操作、护理不同患儿或不同部位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无菌操作前要加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5.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6.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托每日2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一次;每日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7.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用后均消毒。治疗包每周灭菌一次。
8.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使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晾干后注明消毒时间。
9.每月对环境、物表及手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10.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11.建立感染患者登记上报制度。
12.婴儿的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13.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4.患者转出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温箱清洁消毒或终末消毒。
第五篇: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
1、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入产品的审核职责。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2009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