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时间:2019-05-12 22: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案例分析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第一篇: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人民日报》消息,《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

上升。《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2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二产业占GDP的45.3%,比上年下降

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国际上,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总格局,实属不易。

要求: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第二篇: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篇:财政学第十章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之处,2004年我过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千亿元,站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5%。其中,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62.8亿元,占总损失的一半以上,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198亿元,占总损失的42.9%,因其他类型的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不到总损失的2%。现实中,由于科技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局限,实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远不止报告中计算的数目,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后续影响难以估量。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应建立怎样的绿色税收体系并说明原因。

答案: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或几个税种的问题,将广泛涉及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妥善处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首先面临的是实行什么样的环境税?一般认为,为了切实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最好是实行广义的环境税。但是,环境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据报道,地域小人口少的荷兰,环境税就有燃料税、能源调节税、铀税、水污染水、地下水税、废污税、垃圾税、噪音税、超额粪便税、狗税等。如果我国的环境税也要重新设置众多的独立税种,那么,税基的确定、税率的选择、污染程度的测定以及税种的协调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其实,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已经具有环境税性质的税种,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也有散落在有关税种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消费税中的某些税目、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措施,此外,还有各地方征收的旅游、水、森林、草原、药用植物等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费。看来,当前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是:梳理、整合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有关环境税税种和环境补偿收费,也就是,采取环境税与相关税种相结合、税收与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第四篇:财政学案例

案例1.义务教育是否适用“效率优先”

2007年6月的一天,某高校附属初中门前排起了长龙,绵延几百米,据说该校初一年级计划招生700人,但来报名的多达5000多人。为了能让孩子进入这所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们早早就打听有哪个熟人认识该校的领导,还要帮助孩子准备应付入学的考试(按规定小学升初中是没有升学考试的),除此之外,交上两三万元钱是少不了的。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每年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一些名气较好的中小学收到报名表好几千份,而一些普通中小学,接受报名的日子校园冷冷清清。在如此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毫无疑问,以前的“重点学校”,现在被称为“示范学校”的一小部分中小学得到的财政拨款比其他学校多得多。这一做法对于少数重点学校而言是锦上添花,而急需雪中送炭的普通学校挣扎在生死线上,教育资源的校际不平衡不断加剧。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挤进好的学校,有些家长不惜多次搬家,或者到重点学校所在地段租房住,造成重点学校“人才挤挤”,这被媒体称为“县一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城市教育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在本地上学,而是希望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造成城市学校的每个班级从原来的30人一直扩容到60、7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面临破产的局面,只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才选择在当地就学,接受“劣质教育”。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矛盾的,但又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财政支出同样存在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从上面提到的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折射出财政投入的结构问题,即在各个地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学校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拨款。特别是现阶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这种教育政策好象可以导向高效率、高质量,倡导了竞争精神,但实际上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初衷。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能平等地获得教育机会。而当每所小学、每所中学均衡发展时,家长也就不会为了追求进一所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初中,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畸形的应试教育,在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单行道上彼此折磨。

不改变“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现象,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在这种氛围中,教育的地区差距、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越来越变调,也就不足为怪。

在经济生活中,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那么在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呢?社会上对此意见很不统一,显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重点不同,其指导原则也会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具备解决社会公平的财政实力,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要求在社会事业方面把实现公平摆到第一位,象这几年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就是典型表现。讨论

1、你觉得义务教育以效率为导向合适吗?为什么?

2、你认为义务教育资源应如何分配更合理?

案例2.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是谁的责任

1、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发放的无需抵押的、在校期间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目的是帮助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申请的贷款金额主要根据学生本人所在学校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基本生活费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年可得到6000-8000元左右的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准上浮。其利息的一半按所在学校的归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或地方省级财政贴息,其余一半由个人负担。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一是无需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一半。从长远看,国家助学贷款可能成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手段。

2、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

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有四项核心内容:

第一,学生在学期间不支付学费,毕业后找到工作,才开始支付教育贷款。保证家庭困难的学子能上大学。

第二,毕业后工资挣到22000美元以上的水平,才开始偿还贷款。而还教育贷款,算作支付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不还贷款,这笔钱通过付税也是要缴的,还不还贷款对你的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第三,清偿贷款,没有利息。而且每年清偿的份额,不超过年收入的9%。你挣得越少,还得越少。

第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免高达1/3的学费。在每年以收入9%以内的份额清偿贷款的条件下,一般学生毕业后13年才能够清偿全部贷款。如果毕业后收入低,贷款就长时期内无法还清。所以,法律规定,按这样的比率25年还无法清偿贷款,25年后应付的份额将全部免除。

美国政府和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财政支持。在哈佛大学,每年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财政支持的学生达到75%。美国中央财政资助体系中,有三大主要奖学金计划。一是“罗伯特·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每年1500美元,可持续4年,每个州不少于10个名额;二是“全国科学奖学金计划”,最高奖学金可达一年5000美元;三是“保尔·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计划”,奖学金金额最高为5000美元。

[点评]

“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缀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那么,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是谁的责任呢?联系财政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府是主要责任者。各级政府在这几年间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完成学业,从财政上来说,通过财政支出安排补助资金以奖学金、助学金、贴付利息、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履行政府职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不论是从财政的产生来看,还是从财政的发展和当今时代财政存在的原因看,财政都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物质后盾,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因贫困而面临缀学等问题的重要物质保证。

[讨论]

1、为什么政府要许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请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

2、在美国这样市场化水平如此之高的国家中,大学教育的私有化程度相当之高,然而政府在教育方面依然毫不吝啬的给予投入,这是为什么?

案例3.乡村赤脚医生先进事迹引发的思考

[案例来源]根据2005年8月8日贵州日报《乡村赤脚医生艰难守护生命》一文及贵州信息港网站相关报道编写。

在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东麓闭塞的苗族村寨,2005年出现了一位省劳模和《南风窗》杂志社“2004人物奖”,这两项荣誉都属于一位年轻的漂亮妈妈——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李春燕出生在一个乡村医生家庭,1997年初中毕业于大洞中学的她,被县里推荐免费到黎平卫校医士班学习。毕业后,李春燕想到外面世界去看一看,但是父亲却郑重地把“赤脚医生”的“衣钵”传给了她,并告诉她:“村里人看病不容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下患病的乡亲。”

李春燕毕业当年就嫁到了大塘村,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门诊开张了。春燕本以为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群众看病,既可维持生计,又能解决村民看病难的状况。可实际的情况是门诊开了一年,乡亲们看病没钱付,只好欠账,春燕因此背上了2000元进药债务,到现在,这笔欠债越滚越多。丈夫为了还债只身南下打工,李春燕也几次想与丈夫一起打工还清债务。但是父亲曾说过的话和乡亲们的挽留最终让她决心留下来。

大塘村共有524户,2577人,是从江县最大的苗寨之一,也是从江县最为贫困的村寨之一。由于村民欠账太多,进药费用成为折磨李春燕的难题,公公、婆婆被李春燕治病救人精神感动,陆续卖掉一些家禽,李春燕的小门诊就这样艰难地维持下来。

黄柳珍是大塘村的困难户,2003年6月在医院做完手术后由于没钱提前出院,回家后没两天突然大出血并导致休克,此时正值深夜11点。李春燕得知后,背上药箱在漆黑的小路上一路狂奔,整个抢救过程从夜间11时持续到第二天上午9点。之后连续8天春燕又把黄柳珍接到门诊为她输液直至康复。这笔费用贴在春燕屋子里的柱子上,知道春燕故事的人来到春燕家里都要去看看那根贴满欠条的柱子,上面的欠条上虽然只有一些简单的人名、时间和欠款数目,但很多人在看这些欠条时都会视线模糊,因为那上面满满地记录着春燕4年多为全村近7000人次的病人看病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五年来,为了筹钱进药,李春燕曾经借空了丈夫的所有积蓄,曾经变卖了家里的猪和牛,多次打算外出打工挣钱还账。

李春燕的事迹报道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家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对李春燕表示敬佩,同时为她寄来了一些药品及现金,2005年5月年已70岁的澳大利亚华侨陆先生夫妇不远万里到大塘看望李春燕,并赠送她5000元人民币。北京的潘慧女士也寄来2200元让李春燕把贫困群众看病欠下的账消掉。香港钟佩华女士为大塘村捐资8万元人民币修建村级卫生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等许多城市的志愿者,都慕名前来拜访李春燕。省卫生厅2005年7月份在贵阳举办的全省妇幼保健培训班,李春燕是全省惟一一个免费参加培训的村级农村卫生员。

从2005年元月起,李春燕对全村12名五保户(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时春燕拿到了5000元奖金,但还没回到村子,又在县医院替一个交不起住院费的陌生人交了3000元。

根据一份来自我国25个省市的农村调查数据显示,导致农民负债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所占比例是29%;导致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所占比例是40.9%。在贵州省的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缺医少药的情况更为严重。从江县卫生局长敖家辉说:“我们国家目前卫生资源倒置。80%的资源放在城市,20%的资源放在农村,80%的人口享有20%的资源,20%的人口享有80%的资源。”温家宝总理10月1日到河北省滦平县农村考察时也指出:“看病难看病贵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是要建设好乡村医生队伍。各级政府和社会应当关注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给予他们必要的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点评]

李春燕的先进事迹固然感人,但也引发一个思考,有着2500多名苗族村民的大塘村的医疗卫生经费应该由她一个人来承担,还是应该由国家、居民来共同承担,农村居民是否也应当象城市居民一样享受较好的医疗保障,乃至享受带来福利性质的医疗保险,农村卫生事业是否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属于准公共产品?

[讨论]

1、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农村医疗保健支出是否属于财政支出范围?你的理由是什么?

3、请思考农村公共医疗通过上述形式来供给是否合适,为什么?

案例4.为什么市场不能提供便宜的“救命药”?

因患白血病入院治疗一年多的上海患儿明明不会想到,历时半年、好不容易配对成功,骨髓移植手术却无法按期进行,因为医院里的关键药物断货了。据了解,这种药物疗效好,毒性反应低,但就因为价格便宜,几乎没有厂家愿意生产。

“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公众的普遍性思维。在很多公众眼中看来,越是能治病的好药,价格就应该越高。然而,这则新闻却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在药价越来越高、对一些疾病却无能为力的同时,越来越多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却面临停产、短缺的困境。

这则消息让人想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定律。在医药市场中,可把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喻作“良币”,把价格高、疗效差的药品喻作“劣币”,后者时常能攫取好处又不受处罚,前者的价值却又得不到体现,于是产生了“逆淘汰”效应———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只能推离市场,甚至被“逼良为娼”、改头换面后以高价格重新进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如今的医药市场上的大行其道,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医院也不愿意为患者开便宜的救命药,另一方面,厂家本身是逐利的,一旦发觉某种药品的利润空间缩小,就会逐渐减产、停产,或者更改包装、品名或剂型,以新药的面目申报,以达到涨价的目的。如此廉价经典药也就逐渐被淘汰,而高价药的花样也就不断翻新。

事实上,经过17次的降价,老百姓手中的处方依然是沉甸甸的,降价的结果不是把医药销售的利润让给了消费者,而是导致那些廉价经典药被逐利的市场之手拒之门外。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考虑调整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给廉价经典药更多的补贴,使厂家有更多的利润空间,让老百姓能够用到“救命药”。

[点评]

讨论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为了明确政府负责哪些事情、财政支出规模多大,然后才能确定需要筹集多少财政收入——这就是基本思路。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道理,纯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来提供,这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从这个角度说,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不应掺杂经济利益和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

医疗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其间所发生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避免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而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属于私人消费品,主要靠市场化方式来提供,在这一领域可以充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

[讨论]

1、结合切身经历谈一谈“看病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分组讨论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问题

案例5.公厕管理改革的尴尬

[案例来源]综合相关报道编写。

俗话说,人有三急,可偏偏有时不能如愿。2002年11月的一天,上海市一公共厕所前,一位老大娘急匆匆赶来,拿出二角钱给管理员,还没进去就被管理员拦住了,管理员指指门口立着的一块告示牌说:1块一次。老大娘吃惊地说:怎么要这么多钱?这时,一位小伙子急急忙忙要闯进去,管理员伸手把他给拉住了,小伙子求饶说“我拉肚子”,可管理员还是不松手,对他说,你拉金子也不关我事,先交钱再进去。两人在厕所门前吵了起来,看热闹的人都嘀咕着说:上个洗手间干嘛要这么贵,一天要是上个十次八次那一个月得花多少钱。旁边一个人接过话岔说,那一个月得三百块,我这一个月低保金差不多花完了。

这个场面不只发生在上海,近年来上海、武汉等城市进行了公厕民营化的尝试,引发了对于公用厕所收费及管理的议论。2002年11月,上海市一名下岗女工经过公开招投标,成为一家星级公厕的经营者。之后,武汉武昌火车站出口处一家公厕在2003年8月拍出了62.15万元的天价,引起社会的轰动。

石敬涛在2003年11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章评论说:通过市场激励机制进行公共管理经营,政府既能大大降低公共管理的投入成本,又能给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应该说这是由有限政府向无限政府变革过程的必然要求。从这一方面看,通过拍卖等方式出让城市公厕经营管理权,尽管当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客观地说,这种尝试符合政府管理与社会公众两者的共同利益诉求。但是,这种市场激励机制的介入,不能以损害和破坏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两者共同利益诉求的对称和平衡为代价。在市场化的运做中,不能仅仅一“拍”了之,然后任由经营者漫天要价。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年上交管理费20万元,就算不考虑水、电、人工等费用,平均每天起码要得到548元才能保本。这必然转嫁到如厕的居民或游客身上,假设一天有1000人次如厕,那么每人次至少交纳0.55元,如果有500人次,那么每人次至少交纳1元。要是经营者头脑更灵活一些,想象力更丰富一些,兴许会在附加一些服务,如提供书刊欣赏、音乐欣赏等,当然那是要另外收费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服务的收入来弥补主要业务的亏空,这样,这一公共服务就会变味了。

石敬涛评论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成了大多数人的奢望;最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成了少数个人资本的赢利场所。这显然不是政府管理与社会公众共同利益诉求的归宿和目标。在栈桥附近的黄金地段,凭借地理优势和垄断经营搞天价收费,在这种前提下的公共事业民营化,将利润最大化放在了首位,这必将使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有失公平。

时隔不久,2003年11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昌火车站以62.15万元高价获得经营权的公厕,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这已是第二次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同一天的《天府早报》报道,青岛市一座移动公厕4年经营权拍出80万元的天价。竞拍人准备按每人5元甚至10元的价格收费,而绝大多数青岛市民对这个价码不能接受。

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厕管理进行改革是可以理解的。以前,由于公厕不收费,卫生条件很差,现在有些公厕通过收费并承包给专人管理,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这是有目共堵的。这样的改革一方面降低了公共管理成本,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社会公众。但对于这种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有关部门应该保证各个方面的市场激励机制与此相适应,而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正象有评论所说的:“天价公厕苦了消费者”。这种现象正好说明:某些地方公共设施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其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未能划清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区别,以及分别供给这两类服务产品的市场经济与公共经济、市场产业与公共产业的不同,简单地倡导公共设施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把为私人服务的市场产业与公共服务产业混为一谈,造成一些地区公共设施服务的变味。

[点评]

公厕能否完全市场化运作?监狱能不能由私人来办?这似乎是个多余的问题,但美国确实出现了非政府办的监狱。这世界也太离谱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别人做不到的。从理论上说,公共产品的提供不一定完全靠政府,也可以由市场提供。比如,在我国,外资、私人资本已经进入了金融、交通、民航、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等以往只有国有资本才能经营的领域,对此,社会的反映也各不一样,有叫好的,有指责的,也有叹息的。如何看待这些改革,究竟应该由政府提供还是市场提供,主要看谁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讨论]

1、公厕是否属于公共产品,应由谁提供?如何管理?

2、请举出其他类似例子说说目前改革中由于过度市场化而影响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情况

案例6:灯塔经济学

灯塔是船只的安全航行的一种必要设施。一般航海发达的国家,其灯塔制度也发展得比较早。作为早期的海上强国之一,英国的灯塔制度是发展最早、最完善的。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和灯塔服务,与别的产品一样,也是由私人提供的。

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作为维护灯塔设施的日常开支(维护灯塔的费用和人员费用),并获取投资收益。

建造灯塔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缴纳灯塔使用费。他们或者绕过收费站逃避付费,或者干脆就宣称没有享用灯塔的服务,拒绝交费。这种现象扩散开来,自觉交费的船只越来越少,以致于灯塔经营者人不敷出。于是,灯塔经营者专门建立了一只队伍,配备了专门的装备来监督和核查过往船只的交费情况。这样一来,虽然灯塔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也增加了,灯塔经营还是入不敷出。经营者被迫再次提高收费,然而收费的提高促使更多船只试图逃避付费,而雇佣更多人员监督收费又会使成本进一步上升。如此这般。私人灯塔制度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没人愿意再出钱建立灯塔。但是灯塔对于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并未改变,航海者还是需要灯塔这种服务。最后,只能由英国临海的各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和维护灯塔的运营

政府经营的灯塔起初一切如常,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作为公共物品的灯塔总是维护不善,管理不良,风吹日晒也没人去及时维护,设备损坏的频率比私人经营时高得多。有些灯塔常年失修,有些只是勉强使用(无独有偶,公共的街灯也比私人灯具损坏快得多,不是被风刮断,就是被人损坏,坏了也没人及时修理)。

虽然过往船只不用再额外交费,不用再专门雇人来维持收费,似乎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由于经常损坏,实际上政府花在灯塔上的钱比私人经营时的成本(包括雇人的费用)还要多。

建立公共灯塔的资源来自税收,仍然是社会的财富。这些资源的使用,从社会角度来说,是低效率的。由此看来,由政府来提供灯塔这种公共产品并不一定就是有效的。

正是因为看到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率,科斯特意从美国跑到英国,实地考察英国灯塔制度的历史演变,看看在政府经营之前英国的灯塔制度如何运转。他了解到英国早期的灯塔制度都是私人经营的,只是由于收费的困难才被公共灯塔制度取代。

在分析了私人灯塔制度和公共灯塔制度的利弊得失之后,科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传统公共物品经济学修正。科斯认为,公共灯塔制度对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表明,由政府代替私人生产公共产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实际上,英国早期的私人灯塔之所以演变为公共灯塔,原因在于制度的缺乏。只要有关制度足够完善,私人灯塔的效率是最高的。譬如,政府应该制定有关灯塔收费的强制制度,对逃避付费的行为予以严厉惩罚以保证制度的执行。同时,在由哪家私人企业提供灯塔服务上进行竞争,对私人经营灯塔的收费水平予以监督和核查,使其不至于利用垄断地位牟取垄断超额利润,侵害船运公司的利益。这样,通过完善制度,政府监管下的私人经营就可以既解决私人经营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又解决政府经营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要做的不是代替私人经营灯塔,而是提供制度,对制的实施予以监督。

思考题:

1. 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征,灯塔为什么私人不愿意提供? 2. 分析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中的免费搭车。

3. 简述公共产品的政府提供。政府提供是否就是有效率的?为什么? 4. 简述制度安排在公共产品提供中的意义。

案例7: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好心农民遭遇“恩将仇报”,济源豹子伤农咋补偿。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地方偏僻、森林茂密,以金钱豹为首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据金庸《鹿鼎记》记载,韦小宝小老婆曾柔也曾带领王屋派在此落草为寇、反清复明。近年来,因为地方政府加强了动物保护工作,野生动物增多且频繁扰民,袭击畜禽,糟蹋庄稼,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济源市王屋乡村民一致反映,野生动物得保护,人的利益也得保护。呼吁有关部门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

2、首博新馆光污染严重,致使附近住户短暂失明。“我一拉开窗帘,就被一道白光射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家住西城区洪女士说,从上周日以来,她家对面的建筑物楼顶每到早上就会反射强烈的白光,影响了她和家人的生活。经过观察,发现强光来自于对面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楼顶,阳光是被楼顶的方形天窗反射到她家。西城区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光污染是个比较复杂的事,现在还没有具体解决办法,为避免对眼睛的伤害,可以戴墨镜。

思考题:

1、什么是外部性,有哪些类型?

2、结合本案例分析政府的职责,并谈谈其可以采取的解决措施。

案例8: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当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正在逐步走向完善时,可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为何屡屡缺席?

1、一条是“阜阳奶粉事件”。据说已经有13名婴儿死于这种劣质奶粉;

2、另一条是“西安宝马彩票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曝光“三名宝马得主的资料全部造假” 观点1: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根据“市场失灵”的不同具体原因把“市场失灵”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就有“缺陷性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自身不具备某些功能或者在功能上存在某些缺陷而产生的市场失灵。“……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遭受到非正常力量的干扰和破坏而导致的市场缺陷。例如,协议性垄断、行贿受贿、造假贩假、欺诈、陷阱式的广告与销售等行为都会产生非正常的市场缺陷,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理论的新发展与类型划分》王冰著)。“阜阳奶粉事件”和“西安宝马彩票案”,这些事关“假冒伪劣”、“制假贩假”行为,就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失灵”的结果产生的是一种“囚徒困境”。观点2: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总是与“政府失败”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因为市场失灵导致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并不总能起到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不一定能解决得好。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时,其实并不是政府行为的无效,而是政府及其官员的素质、能力、职能、作用等方面不到位所造成的,其中就包括失职、权力寻租、官僚机构的低效率等等。在讨论“阜阳奶粉事件”中,有网友发出“是谁杀害了13名婴儿”的诘问,矛头直指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我想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思考题:

1、什么是“囚徒困境”,你如何理解?

2、本案例的市场问题主要表现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案例9: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在供给层面,基本形成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提供模式。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另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医疗保障体制本身都不具有强制性。改革开放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城镇医疗保障(保险)制度虽然名义上具有强制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因过分追求小范围的收支平衡,也只有确保缴费才能享受相关待遇。对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来说,医疗服务上的需求能否被满足以及被满足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力量。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2、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制改革大体上在两条线上探索前行。第一条线,是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基础上政府主导的改革,包括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招生分配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中,管理体制改革一条明显的主线,就是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统筹权责。与此同时,在财政难以完全满足水涨船高的经费需求情况下,办学和投入体制改革使得社会资金得以进入教育领域。第二条线,是由下而上自发地进行的一些改革试验,有些确实成功了,暂不说教学改革,就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是在少数地区内部实验,然后才被纳入国家政策及立法的范畴。思考题:

1、医疗卫生和教育是否属于公共物品,为什么?

2、医疗卫生和教育是否都应该由政府提供,为什么?

第五篇:关于案例分析题

关于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逻辑性的考查。

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或介绍。如:公关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公关活动的目标与策划,公关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公关活动的效果及评估等。它是公关实际活动的仿真和缩影。案例既可能是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件和情境,也可能是特殊的公关事件;既可能是成功经验的升华,也可能是失败教训的总结。作案例分析题时,应遵循案例分析的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的原则,按照阅读案例——发现问题——确定重点——提出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分析。案例1.小店**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个独家经营的小百货商店,产品单一,赢利并不多。后来和它相邻处又开了一家经营项目类似的百货商店,两家从此展开了竞争。老店新进的货,新店立即赶上,新店采用的服务,老店也不落后。渐渐地,两家因竞争而矛盾重重,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各自的利润却比从前独一家时还多。后来,一个内行人一语道破玄机,两家才意识到自己的发展离不开对方的竞争,于是双方握手言欢。请问:

1、此例主要说明了公共关系的什么问题?

2、你从这个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3、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你将如何协调与同行业的关系? 案例分析:

1、竞争.此例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没有竞争,企业组织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2、公关.企业组织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运用科学的竞争手段,依法竞争,公平竞争、与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共同发展。

3、经营.向对方学习,并在竞争中与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自己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自己长处,搞特色经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扩大经营范围。案例2.污染**

浙江某地一家石灰厂,烟尘污染严重,附近居民的房屋被侵蚀,金属锈迹斑斑,农作物枯死,附近很多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群众多次反映,厂领导不予理睬,最后大家忍无可忍,挑水浇灭了石灰窑。纠纷上诉到法院,法院审理,判决石灰厂停办转产。请问:

1、此例主要说明了公共关系的哪些问题? 2,厂方的行为为什么会导致如此结果?

3、学习了此例,你有哪些感想或收获? 案例分析:

1、从公共关系的形象观念、社区公众观念、保护环境观念、服务观念、传播观念、沟通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2、厂方的行为表明他缺乏公众观念,不尊重公众的切身利益,破坏环境,损害公众利益又不听取公众的意见,必然导致企业停办转产。

3、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树立公共关系观念,特别要有公众观念、形象观念,关心公众的具体问题;要随时和公众保持沟通联系,听取公众的意见;有错必改,有错必纠。案例3.寻找主人 10万美元寻找主人!

某公司宣传其新型保险柜的卓越功能,登出一则这样的广告:

“10万美元寻找主人!本公司展厅保险柜里存放有10万美元,在不弄响警报器的前提下,各路豪杰可用任何手段拿出享用!”

广告一出,轰动全城。前往一试身手的人形形色色:有工人、学生、工程师、警察和侦探,甚至还有不露声色的小偷,但都没有人能够得手。各大报纸连续几天都为此事作免费报道,影响极大。这家公司的保险柜的声誉随之大增。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此案例体现了策划新闻事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此案例中,这家公司就策划了“10万美元寻找主人”这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达到了自己的公关目的。、此案例是一则以制造新闻获得强大效应的公关实例,新型保险柜公司未出一分钱的广告费,却取得了极好的广告效果。他们充分运用了制造新闻事件这一公关手法,向公众传递了组织和产品的信息,增强了公众的信任感。、制造新闻的关键是“新”,跟在别人后面,就会失去新闻价值,公关人员应善于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出奇制胜,方能奏效。

案例4.音乐** 案情:

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为消除工人疲劳感和单调感,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然而,使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这引起了大学里的不满和愤怒,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书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案例思考:

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请你进行公关策划,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分析:

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恶化。

(2)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

(3)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4)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组织要将社区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部分,讲社区公众视为“准自家人”。

第二,社区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公众形象。通过自己保护环境,关心公众利益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合格公民”的好形象。案例5.座位**

2000年8月,江西第一家肯德其餐厅落户南昌,非常火爆。一位女顾客用所携带物品占座位后去排队购买套餐时,座位被一位男顾客坐住而发生争执。先是发生口角,接着上升到大声争吵,最后升到斗殴,男顾客殴伤女顾客后离店。女顾客要求肯德基餐厅对此事负责,并加以赔偿。但餐厅经理表示肯德基不应该负责。女顾客马上打电话向《南昌晚报》和《江西都市报》两报投诉。两报立即派出记者到场采访。两报很快对此事作了报道,结果引起众多市民的议论和关注。事后,肯德基向女顾客公开道歉,并赔偿了部分医药费。

案例思考:(1)顾客争座,肯德基到底该不该管?

(2)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

一、从公关角度来看,肯德基对顾客争座应该管,而且管得越早越好。南昌肯德基因未及时处理好该事件而使舆论影响不断升级,形象损失越来越大。肯德基事件的处理态度实为公关大忌。

二、从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员工的公关意识十分重要。

(2)勇于承担责任是企业公关的一种境界。

案例6:不同方法,不同结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遭遇了“水门事件”。民主党人发现,共和党派人在自己设在华盛顿水门地区的总部安装了窃听器,偷听自己的竞选战略。尼克松矢口否认这件事与自己有关联。这一声明马上把弹劾总统的运动推向了高潮,尼克松总统也只好黯然离开了白宫。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遭遇了“拉链门”,他与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的绯闻被炒得的沸沸扬扬。克林顿开始也是拒不认账。但是国会对此事穷追不舍,1998年底,使克林顿成了第一位上法庭作证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听取了顾问们的建议,公开向美国民众承认了这一丢脸的事实,承认他以前对大家说了谎话。有意思的是,美国多家媒体和调查机构的民意测验显示,克林顿的支持率高达60%,而斯塔尔的支持率则是26%。案例思考:

比较这两个案例,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分析:第一,坦诚是形象的基础。艾维 • 李提出的“向公众说真话”的原则是公共关系活动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次说谎的结果很可能是终身不被信任。尼克松被弹劾就是失去公众信任的结果。

第二,坦率的承认错误,争取公众的谅解,成本较低。两位总统的不同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真诚地承认错误,纠正以前的谎言,还从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克林顿“普通人”的形象,甚至塑造了他“弱者”的形象。“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克林顿终于被谅解。案例7.

丑陋玩具风靡全美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有一次在效外散步,偶然看到几个儿童在玩一只肮脏并且殿堂丑陋的昆虫而爱不释手。布希耐突发异想: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优美的,假若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将如何?于是,他让自己的公司研制一套“丑陋玩具”,并迅速推向市场。结果一泡打响,“丑陋玩具”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如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枯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且带血丝的眼睛,眨眼时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这些丑陋玩具的售价虽然超过正常玩具,却一直畅销不衰,而且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行销“丑陋玩具”的热潮。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研究公众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析公众心理和行为,以便使传播沟通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此案例就是一个组织利用公众的求新欲望和逆反心理,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关活动。、“丑陋玩具”之所以风靡全球,关键就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两种心理需求。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也应该充分利用公众的求新欲望和逆反心理,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选用适当的传播工具,实现组织和公众之间沟通的顺畅,从而使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更圆满。布希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两种心理,产生了“丑陋玩具”的创意,并使艾士隆公司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案例8.以儿童的名义„„

案情: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全世界有8.4亿人吃不饱饭,每天有2.5亿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饥饿,其中2/3是儿童。2002年11月20日,麦当劳公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了首届“麦当劳世界儿童日”活动,主旨是改善儿童健康,唤起人们对儿童事业的关心。这一活动在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全球121个国家近3万家麦当劳餐厅同时举行,规模浩大,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公关效果。

案例思考:

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分析:

1.麦当劳利用自身强大的国际网络和资源优势,在全球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筹款活动,为儿童节铺垫,强调儿童的公益力量和慈善意义,进一步提升了麦当劳的品牌形象,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获得了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为麦当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竞争优势。

2.这次活动突出的特点是:(1)主题好,麦当劳的理念是为全球的青少年儿童带来更多快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宗旨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儿童的健康和发展;(2)档次高,是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主办的,并有很多名人、明星的参与;(3)规模大,在121个国家的近3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同时举行,大约有几亿人次参加。

下载财政学案例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案例分析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题

    1、 张某是某高校青年教师,重视科学研究,注意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他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很高、很严。课堂上如果谁回答错了,他常当从指责。点评作业的时候,对学生的错......

    案例分析题(定稿)

    案例分析题(一) 马狮百货集团与顾客和供应商的关系营销 马狮百货集团是英国最大且赢利能力最高的跨国零售集团,以每平方英尺销售额计算,伦敦的马狮公司商店每年都比世界上任何零......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 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我......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一 .北斗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某开发企业以合作建房和旧村改造的名义,在因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占用某村集体所有的耕地200亩进行开发建设,实际占地20亩。群众举报后被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立案查处。20......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71、2010年4月,甲公司发生如下业务:(1)甲企业开出一张付款期限为3个月的汇票给乙企业,丙公司在该汇票的正面记载了保证事项业;(2)甲企业采用汇兑的方式结算前欠戊公司的......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目录5.1.案例:A公司的经理李棋最近听了关于目 标管理的讲座,当时就激发了他的热情, 更增加了他关于目标管理的思想。他最后 决定在本公司实施目标管理。在公司的副......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对题目中所给的一些富有成效的教育现象的案例进行回答时,只需说明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具体事例的案例解答时,考生需要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