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窑淮乡扶贫政策调查报告
窑淮乡扶贫政策调查报告
正文今年寒假,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做了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的调查活
动。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我乡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柏林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得到了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我乡位于湖南省偏远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低,85%的居民是农民。大
多数靠种植水稻、农副产品维持生活,部分居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多从事建筑行业,如泥瓦匠、木工等艰苦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及经济扶持下,我乡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扶助支援三农,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解决农民困难把党的温暖撒向人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乡居民普遍贫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自然灾害频发
我乡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尤其是2006年“7.15”,2007年“8.20”这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特别是2008年春的这次雪灾损失更是巨大。2009年与2010年又遭受严重干旱。由于灾害的不断发生,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的家当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小田村一个组在2006年“7.15”洪灾中,因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几十亩及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冲毁,该组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的冰灾使我乡的人造林损失惨重,许多杉木都是成片的倒伏,大部分都被压得拦腰折断,造成林农连续几年都没有树可砍,生活返贫。
(二)因病致贫
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我乡因病住院、开支过大而造成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就有30户、104人。如东冲村王洪原来是一户小康之家,家里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自从2007年因他患上肝癌后,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虽然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还要负担很多。目前,家里一贫如洗,并且负债累累。
(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我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杂删而居,许多地方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又特别的分散,有些自然村只有1-2户,有些村民小组有1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即使产出了商品,也很难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即使卖得出去,自己得到的也很少。如堂屋村产煤地,由于挖煤引起地下水下降,许多原来可以耕种的田现在都因无水而无法耕作,农民就是守着土地也没有用。
(四)因读高中上大学致贫
据调查统计我乡2010年因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的有21户。如坦泉村曹林儿子2007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些年为送儿子读书,前后共花去8万
多元,把家里的储蓄全部花光外还负债2万多元。再者,如我县读县重点一中每年的学费在3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1000元每月,每期用4600元,每年9200元,多年的储蓄在2-3年内就花光也就司空见惯了,许多家庭因为子女读高中而负债累累,成为一块心病。
(五)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许多农村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创业能力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低收入农户人口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制约,出现了勤劳不能致富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
方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根本。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须回答和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首先,我乡进行了“农网改造”,解决农村用电贵、用电难问题。由于农村面广、用户散等原因,致使农村电损大、费用贵、电压不稳定。有的地方用电高达1.8元/度,高于政策规定价不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电压低于220伏,大功率家电用不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农网改造。对此,我乡非常重视,多次向县政府反应,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这次。我乡农网改造问题涉及到郴电国际,因此,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协调,组织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郴电国际进行了持证视察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促使郴电国际于2008年8月率先在我乡启动了农村电网限价改造,于2009年6月启动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农网完善工程。我乡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其次,破解基础设施兴建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滞后,行路难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破解兴建难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对此,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公路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通过掀起全乡公路大会战,促使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硬化公路72.4公里,通畅率为82%,兑现了5万元/公里的硬化补助金243万元,投入了约10万元完善通乡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并对尚未列入计划而又建好的农村公路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再次,破解农村医保难题。农村社保、医保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中一个最薄弱环节。目前,广大农村社保、医保体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使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因此,在建设新农村实际工作中,地方人大要把农村社保、医保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监督好。在我县,农村社保工作即将启动;医保工作已于2007年启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起到的一定作用,但存在不
少问题和困难。如报帐手续繁杂、报销比例低、农民认识不足、覆盖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乡通过组织开展“新农合”专题调研、听取县政府关于“新农合”专项工作汇报等方式,督促县政府出台系列措施,解决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启动了普通门诊报销程序,不住院也有报销;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调至6万元;报销比例由原来的不达起付线不予报销调到最低按住院费用的25%保底报销等等措施的出台,不断完善了农村保障机制。
同时,我乡还解决了农村低保难题。低保参保原则及类别一是入保范
围实行“三优先一倾斜”的原则,即五保户优先,因重残、重病、重灾致贫优先,“三无”人员优先和重点向特困人口倾斜。二是实行分类保障。A类是五保户,全额享受人均70元/月,B类是符合五保条件,但本人不愿入保的人员人均35元/月,C类是因残、因病、因重大灾害造成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及另有一定收入但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村民,人均15元/月。我乡低保标准最低为240元/人、年,最高840元/年度、人,平均低保标准为654.9元/年、人。
在多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生
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改善。医保低保受到了广大乡民的好评,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困难,增强了村民信心,以饱满的热情为幸福明天而奋斗!
结束语: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赵太后说:“苟无岁,何有
民?苟无民,何有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约75%是农民。农民是我国的根本,是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基础。党和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要忧民所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谢辞:非常感谢乡政府及村委会给予的帮助,让我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调查。
委员会成员协助我制定调查的内容,让我对农村的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党的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此还要感谢各位大学生朋友和农民朋友,支持并协助我的工作。还有其他的一些朋友,你们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再次感谢你们!
队员感言:在这次调查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只有坚持
才能成功。看起来貌似简单的发问卷,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深有体会,上前向行人攀谈,准备好接受别人的拒绝抑或是不理睬,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也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不成功便成仁”一直激励着我工作,我也受益匪浅。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来自窑淮乡阳坪村的民情日记
4月18日星期一晴
团市委“三万”联系点在房县窑淮乡三岔村、阳坪村。在三岔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后,我们决定到阳坪村开展工作。8点,我和单位其他4名同志从十堰出发了,到窑淮乡已是11点。在集镇,我们找了一家农家乐,吃了点便饭后顾不上休息就沿窑姚公路向阳坪进发了。因为我们提前请驻村干部联系,通知下午2:30先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
阳坪村位于窑淮乡西部,距集镇17公里。窑姚公路“之”字拐多,车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速度比较慢,大约2:00才到达村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会办公室和门前场地里,站起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
座谈会开始了。我先介绍了省、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及我们的工作打算。村党支部书记薜治成向我们介绍了阳坪村的基本情况。阳坪村山大人稀,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由原阳坪、长青、竹林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6个村民小组,268户1025人,其中民政救济对象15户17人,低保户59户498人,贫困户131户49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5.65%;耕地面积1051亩,其中水田137亩;山场54882亩,退耕还林面积88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近年来,该村两委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先后硬化通村水泥路8.1公里,维修河堤1000米,改造河滩地100亩,铺设人畜饮水管道5000米,管护木瓜基地500亩,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村书记介绍情况后,党员万日玖先打开话匣子,“阳坪村人畜饮水问题急需解决,全村50%以上村民饮水困难或吃水不卫生”。村民代表吴高成说:“阳坪人住房条件差,全村砖木结构房屋仅12户,绝大多数房屋干打垒的不安全,必须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村民代表黄朝华说:“阳坪村不通有线电视,看不到房县台,不能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村委会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连党员、群众代表开个会都坐不下,希望加快村委会建设”。“移动信号差,跑几里路接个电话”。“学生跑到窑淮上学太远,父母为照顾孩子,房租、生活费用太高”。“新农合政策好,但大病治疗费用老百姓还是负担不起”。
“我们来的重要目的是把基层的情况搞清楚,把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搞清楚。你们道出了心里话,让我们了解到基层的实情,让我们看到工作的差距,谢谢你们!”。下午6点多,座谈会结束了。
晚上,我睡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通过今天座谈,我深切感受到发展,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脆弱的发展基础,阳坪的干部群众没有被困难吓倒,勇于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温饱和交通问题,这种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精神令人折服;深切感受到责任,阳坪经济仍比较落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还很低,全村268户仅12户砖木(混)结构房子,必须奋起直追,加快发展,这是既是当地干部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摆在共产党员面前的责任和使命;深切感受到真情,当地干部群众对工作队的殷殷期盼之情,干部群众的鱼水情深。
(作者系共青团十堰市委副书记喻成波)
第三篇: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键词:扶贫惠农、政策、农村
正文:今年寒假,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做了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的调查活动。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我乡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柏林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得到了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我乡位于湖南省偏远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低,85%的居民是农
民。大多数靠种植水稻、农副产品维持生活,部分居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多从事建筑行业,如泥瓦匠、木工等艰苦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及经济扶持下,我乡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扶助支援三农,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解决农民困难把党的温暖撒向人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乡居民普遍贫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灾害频发
我乡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尤其是2006年“7.15”,2007年“8.20”这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特别是2008年春的这次雪灾损失更是巨大。2009年与2010年又遭受严重干旱。由于灾害的不断发生,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的家当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小田村一个组在2006年“7.15”洪灾中,因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几十亩及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冲毁,该组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的冰灾使我乡的人造林损失惨重,许多杉木都是成片的倒伏,大部分都被压得拦腰折断,造成林农连续几年都没有树可砍,生活返贫。
(二)因病致贫
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我乡因病住院、开支过大而造成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就有30户、104人。如东冲村王洪原来是一户小康之家,家里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自从2007年因他患上肝癌后,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虽然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还要负担很多。目前,家里一贫如洗,并且负债累累。
(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我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杂删而居,许多地方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又特别的分散,有些自然村只有1-2户,有些村民小组有1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即使产出了商品,也很难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即使卖得出去,自己得到的也很少。如堂屋村产煤地,由于挖煤引起地下水下降,许多原来可以耕种的田现在都因无水而无法耕作,农民就是守着土地也没有用。
(四)因读高中上大学致贫
据调查统计我乡2010年因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的有21户。如坦泉村曹林儿子2007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些年为送儿子读书,前后共花去8万多元,把家里的储蓄全部花光外还负债2万多元。再者,如我县读县重点一中每年的学费在3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1000元每月,每期用4600元,每年9200元,多年的储蓄在2-3年内就花光也就司空见惯了,许多家庭因为子女读高中而负债累累,成为一块心病。
(五)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许多农村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创业能力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低收入农户人口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制约,出现了勤劳不能致富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根本。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须回答和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
首先,我乡进行了“农网改造”,解决农村用电贵、用电难问题。由于农村面广、用户散等原因,致使农村电损大、费用贵、电压不稳定。有的地方用电高达1.8元/度,高于政策规定价不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电压低于220伏,大功率家电用不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农网改造。对此,我乡非常重视,多次向县政府反应,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这次。我乡农网改造问题涉及到郴电国际,因此,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协调,组织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郴电国际进行了持证视察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促使郴电国际于2008年8月率先在我乡启动了农村电网限价改造,于2009年6月启动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农网完善工程。我乡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其次,破解基础设施兴建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滞后,行路难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破解兴建难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对此,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公路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通过掀起全乡公路大会战,促使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硬化公路72.4公里,通畅率为82%,兑现了5万元/公里的硬化补助金243万元,投入了约10万元完善通乡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并对尚未列入计划而又建好的农村公路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再次,破解农村医保难题。农村社保、医保问题是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最薄弱环节。目前,广大农村社保、医保体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使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因此,在建设新农村实际工作中,地方人大要把农村社保、医保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监督好。在我县,农村社保工作即将启动;医保
工作已于2007年启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起到的一定作用,但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报帐手续繁杂、报销比例低、农民认识不足、覆盖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乡通过组织开展“新农合”专题调研、听取县政府关于“新农合”专项工作汇报等方式,督促县政府出台系列措施,解决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启动了普通门诊报销程序,不住院也有报销;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调至6万元;报销比例由原来的不达起付线不予报销调到最低按住院费用的25%保底报销等等措施的出台,不断完善了农村保障机制。
同时,我乡还解决了农村低保难题。低保参保原则及类别一是
入保范围实行“三优先一倾斜”的原则,即五保户优先,因重残、重病、重灾致贫优先,“三无”人员优先和重点向特困人口倾斜。二是实行分类保障。A类是五保户,全额享受人均70元/月,B类是符合五保条件,但本人不愿入保的人员人均35元/月,C类是因残、因病、因重大灾害造成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及另有一定收入但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村民,人均15元/月。我乡低保标准最低为240元/人、年,最高840元/、人,平均低保标准为654.9元/年、人。
在多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改善。医保低保受到了广大乡民的好评,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困难,增强了村民信心,以饱满的热情为幸福明天而奋斗!
结束语: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赵太后说:“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约75%是农民。农民是我国的根本,是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基础。党和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要忧民所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谢辞:非常感谢乡政府及村委会给予的帮助,让我圆满的完成了这次
调查。委员会成员协助我制定调查的内容,让我对农村的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党的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此还要感谢各位大学生朋友和农民朋友,支持并协助我的工作。还有其他的一些朋友,你们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再次感谢你们!
队员感言:在这次调查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只
有坚持才能成功。看起来貌似简单的发问卷,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深有体会,上前向行人攀谈,准备好接受别人的拒绝抑或是不理睬,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也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不成功便成仁”一直激励着我工作,我也受益匪浅。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键词:扶贫惠农、政策、农村
正文: 今年寒假,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做了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的调查活动。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我乡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柏林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得到了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我乡位于湖南省偏远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低,85%的居民是农民。大多数靠种植水稻、农副产品维持生活,部分居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多从事建筑行业,如泥瓦匠、木工等艰苦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及经济扶持下,我乡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扶助支援三农,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解决农民困难把党的温暖撒向人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乡居民普遍贫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灾害频发
我乡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尤其是2006年“7.15”,2007年“8.20”这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特别是2008年春的这次雪灾损失更是巨大。2009年与2010年又遭受严重干旱。由于灾害的不断发生,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的家当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小田村一个组在2006年“7.15”洪灾中,因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几十亩及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冲毁,该组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的冰灾使我乡的人造林损失惨重,许多杉木都是成片的倒伏,大部分都被压得拦腰折断,造成林农连续几年都没有树可砍,生活返贫。
(二)因病致贫
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我乡因病住院、开支过大而造成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就有30户、104人。如东冲村王洪原来是一户小康之家,家里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自从2007年因他患上肝癌后,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虽然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还要负担很多。目前,家里一贫如洗,并且负债累累。
(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我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杂删而居,许多地方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又特别的分散,有些自然村只有1-2户,有些村民小组有1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即使产出了商品,也很难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即使卖得出去,自己得到的也很少。如堂屋村产煤地,由于挖煤引起地下水下降,许多原来可以耕种的田现在都因无水而无法耕作,农民就是守着土地也没有用。
(四)因读高中上大学致贫
据调查统计我乡2010年因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的有21户。如坦泉村曹林儿子2007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些年为送儿子读书,前后共花去8万多元,把家里的储蓄全部花光外还负债2万多元。再者,如我县读县重点一中每年的学费在3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1000元每月,每期用4600元,每年9200元,多年的储蓄在2-3年内就花光也就司空见惯了,许多家庭因为子女读高中而负债累累,成为一块心病。
(五)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许多农村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创业能力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低收入农户人口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制约,出现了勤劳不能致富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根本。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须回答和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
首先,我乡进行了“农网改造”,解决农村用电贵、用电难问题。由于农村面广、用户散等原因,致使农村电损大、费用贵、电压不稳定。有的地方用电高达1.8元/度,高于政策规定价不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电压低于220伏,大功率家电用不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农网改造。对此,我乡非常重视,多次向县政府反应,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这次。我乡农网改造问题涉及到郴电国际,因此,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协调,组织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郴电国际进行了持证视察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促使郴电国际于2008年8月率先在我乡启动了农村电网限价改造,于2009年6月启动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农网完善工程。我乡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其次,破解基础设施兴建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滞后,行路难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破解兴建难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对此,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公路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通过掀起全乡公路大会战,促使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硬化公路72.4公里,通畅率为82%,兑现了5万元/公里的硬化补助金243万元,投入了约10万元完善通乡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并对尚未列入计划而又建好的农村公路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再次,破解农村医保难题。农村社保、医保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最薄弱环节。目前,广大农村社保、医保体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使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因此,在建设新农村实际工作中,地方人大要把农村社保、医保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监督好。在我县,农村社保工作即将启动;医保
第五篇:窑淮镇初级中学六五普法简介
窑淮初中“六五”普法工作简介
窑淮初中是窑淮镇唯一的一所中学,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64年,位于窑淮镇淮水村二组,紧邻305国道,距谷竹高速公路窑淮互通200余米。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目前学校占地20300平方米,生均34.7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共有11个教学班,小学部为三至六年级,共271人,合计5个教学班,初中部现有195人,共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生466人,其中寄宿学生385人,在岗教职工37人。
“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六五”普法教育规划文件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保障和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上好法制教育课。按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好“四个落实”:即教学计划落实。把法制教育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排进课表,并确定法制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教材落实。法治教材由专人负责,做好教材的重复使用工作。课时落实。确保至少两周一节法制教育课,并按时上课。师资落实。确定老师担任法制课教师,确保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二是抓好各科教学渗透。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律渗透教育。如利用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向学生讲授宪法、国旗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对与学科相
关的法律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搞好课外活动延伸。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举办法制图片展览,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和竞赛、报告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实践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制知识和理念,使他们受到形象生动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效。
四是强化法制意识。认真开展法律进校园“六个一”活动,即根据实际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举办一次法律专题知识讲座;每学年每班至少主办一期法律宣传教育板报;每学期以校为单位开展一次评比;学生每人至少办一份法律知识手抄报;师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法律测试。
五是坚持依法治教。切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协调区域各部门,依法解决校内外各种矛盾和争端。及时干预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构建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