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废杂铜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废杂铜市场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废杂铜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 年我国进口含铜废料实物量为250 万吨,2005 年达到482 万吨,2008 年为668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7%左右。虽然2009 年全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口废料有所下滑,同期减少28.3%,但以30%的品位计算,该年进口金属量120 万吨,而同期国内废铜回收量仅有60 万吨左右。从历年废杂铜进口总量来看,进口废杂铜已成为我国铜原料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产业竞争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铜矿资源的短缺和精铜需求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10 年来,我国铜精矿的产量平均增长9.02%,铜的消费量平均增长20%左右。2009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为105.5 万吨,而铜在我国的消费量是411万吨,远不能满足对铜的消费和生产需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合理高效利用再生铜资源。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中国铜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一来自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我国政府和有关企业对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历来十分重视,国务院近期出台的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大再生资源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回收”。与铜精矿相比,用废杂铜生产金属铜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回收率高、能耗少、成本低和污染轻等特点,不仅能够减缓我国原生铜资源的稀缺程度,补充矿产资源的不足,而且能减轻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实现铜企业的绿色生产。废杂铜的回收规模和分布废杂铜是废铜和紫杂铜的统称,其产生源自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使用后报废的电线电缆、汽车散热片和水箱、含铜铸件、废轴承、废旧马达、各种电器设备、废旧变压器等[1]。我国废杂铜主要来源于国内回收和国外进口。1997 年至2006 年我国国内回收的废铜数量见表1[2]。1997 年我国国内回收的废铜约为32 万吨,2000 年约为43 万吨,2006 年达到99.9 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21%。国内的废杂铜主要是报废的铜废件、生产铜合金或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废料、铜渣、铜灰、废旧电线电缆、电镀合金废料等。
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产生废旧电器和电线电缆,以及报废的机电产品陆续向东南亚(尤其是中国沿海城市)的大量流入,形成了以含铜、铝、钢铁等为主的废旧物资的全球性大移转。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中国废旧物资进口拆解市场和集散地的形成[4]。我国近79.43%的废铜拆解、加工和消费分布在以下3 个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如广州、潮汕等地,主要对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再返回市场销售;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浙江省的富阳、绍兴和宁波及江苏省等,利用废铜生产铜材及黄铜制品; 环渤海地区,主要是以天津和河北保定为主,有超过200 家企业利用废铜生产电线电缆等。企业结构随着社会对环保和资源的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废旧物资和能源的重新再生利用,再生资源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发展最快。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利用含铜量较高的废铜料生产为主。
国内回收利用废杂铜的企业主要有以下3 类: 一是对于国内以铜精矿为主要原料的大型冶炼厂,如江西铜业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等,回收利用废杂铜是为了补充自有原料(铜精矿)的不足。二是完全依靠回收废杂铜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如无锡铜材五厂、上海冶炼厂等。三是完全依靠粗铜和废杂铜重熔、精炼、电解来满足生产需要的企业,如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常州东方鑫源铜业公司、宁波金田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铜加工厂实业公司、广州铜材厂、太仓电解铜厂等。工艺选择根据原料类型不同,我国废杂铜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3]:(1)纯净杂铜生产铜合金。将纯净杂铜配入适量的纯金属或中间合金,经过配料、熔化、去气、脱氧、调整成分、精炼、浇铸等环节之后,生产不同牌号的铜合金。(2)纯净紫杂铜生产铜。熔炼设备一般采用反射炉或竖炉。(3)废杂铜生产金属铜。废杂铜经鼓风炉还原熔炼或转炉吹炼,再经反射炉精炼成阳极铜。该方法对原料的适用性广,过程回收率一般都大于99%,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4)运用氧化铜渣生产硫酸铜。采用的方法是先氧化焙烧,再鼓泡塔浸出,最后搅拌结晶工艺生产出一级品硫酸铜。总的来说,高品位废杂铜的再生方法已趋于成熟,但低品位废杂铜再生工艺还比较落后,研发适合我国的低品位废杂铜再生技术前景广阔。技术设备废杂铜的回收过程主要包括拆解、拣选、分类等作业,回收过程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在拆解和预处理领域,导线剥皮机和破碎机等得到了广泛的试用,实现了半机械化,但大部分废电机、废五金、混合铜废料等仍需手工拆解和分拣; 在废铜熔炼环节,目前普遍采用是固定式反射炉,能耗和环保有待进一步降低和完善,倾动式阳极炉和竖炉等能耗低、环保好的新型熔炼炉应用还较少; 在废铜直接利用领域,部分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加强自主创新,如2007 年江钨集团赣州运用国外的火法精炼高导电铜(FRHC)技术,以紫杂铜为原料,通过连铸连轧生产低氧光亮铜[7]。
如今,很多大型铜冶炼企业如江西铜业公司、云南铜业公司、天津大通铜业公司等都积极投入再生铜产业,利用自身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人才等优势,提高了废铜的再生利用水平。进出口贸易由于我国铜消费领域的大量产品尚未进入报废回收的高峰期,以及相关交易市场的不健全和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国内回收的废铜无法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再生铜产业对原料的需求。因此,我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含铜的废料,出口铜废料却很少。近几年,我国含铜废料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为日本、美国、香港、比利时、澳大利亚及德国等。进口废杂铜的品种主要是2#废杂铜、废旧电线、电缆以及大量含铜低的废旧电机等。国内进口含铜废料的地区
主要是台州、宁波、广州、天津等。
我国废杂铜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 年我国进口含铜废料实物量为250 万吨,2005 年达到482 万吨,2008 年为668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7%左右。虽然2009 年全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口废料有所下滑,同期减少28.3%,但以30%的品位计算,该年进口金属量120 万吨,而同期国内废铜回收量仅有60 万吨左右。从历年废杂铜进口总量来看,进口废杂铜已成为我国铜原料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第二篇: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
来源:九正建材网 时间:2013-08-15 11:
41摘要:8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
8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节能的三大现状:
1、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渐接近三成。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
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
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建筑行业研究小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2006年达到238.5亿元,2011年超过650亿元,我国智能化建筑市场增长十迅速,而且随着国务院新出台的《意见》,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第三篇:我国玩具零售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玩具零售业市场现状分析
更新分类组合,细化目标市场 提高零售业对产品的再创造能力任何企业的创新活动都包括两个方面: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零售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为独立整合产品价值的能力:即按照顾客的需求,通过集中、分类、组合、陈列、服务等手段对厂商产品进行重新优化整合,使其更接近顾客,完成产品价值在流通领域的升值。
1.产品组合分类创新,提升产品的商品化能力 零售业所具有的广泛、多样的商品分类基准,应该是顾客需要的变化、顾客愿望的进化。零售业通过对顾客生活的深刻理解,对商品线进行分解、再构成;将互相关连、不同机能的商品予以分类组合,吻合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突出商品在当前市场的消费特征,在既存的市场中建立起新的独特的市场。这一过程虽不改变产品的物理形态,但却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商品化能力,使制品价值极大化。这是零售业对产品的再创造,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延伸。我国的大多数商店是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分类也是沿用多年的习惯方法,大都按产品的设计原理和主要材质为基准,如电动玩具、机械玩具、毛绒玩具、塑胶玩具等,千家一样几十年没有改变。这种分类方法忽略了市场环境。消费需求、消费人群的变化,产品概念模糊,卖点诉求不强,不利于新产品信息和流行趋势的迅速传递,不利于顾客快捷地选择目标商品。
国外早已不采用这种单一的分类方法,而是以产品的适用对象、购买用途等进行分类并明确标示于店堂:
(1)按年龄段分:如0-5岁,5-10岁,20-100岁或婴儿玩具。幼儿玩具、少年玩具、成人玩具、银发玩具等。
(2)按购买用途分:礼品玩具、休闲玩具、收藏玩具、装饰玩具、益智玩具等。
(3)按玩耍方式分:多人玩具、一人玩具、拼装玩具、模型玩具、竞技玩具等。这些新的分类概念、突破了传统玩具概念的局限,将幼教产品、科普产品、娱乐产品吸纳进卖场,极大地丰富玩具品类,以感性基准来建立卖场,以生活情景为基准进行商品分类,横跨备品种进行商品组合陈列,提出满足顾客需求的组合机能,使得有限的商品资源价值得以更大化。这不仅使消费者潜在的愿望明确化,而且有利于引导消费,创造消费,促进新的消费市场逐渐形成,充分体现了零售业对产品的再创造能力。
2.细化目标顾客,扩大消费群体 事实上,玩具已不再是仅仅与人们的童稚时代相伴的阶段性产品,而是以不同的形式与人们的一生相联系。在商场玩具赛车道边,总有成人和孩子们一起“抢占”赛车道的现象,一些遥控汽车、赛车、飞机、但克等时尚玩具成年人也兴趣盎然;一些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活泼俏丽的洋娃娃和带有音乐的玩具、拼图被成年人当成室内的摆设;成人对玩具的喜爱,一方面说明人们童心未眠,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在生存压力增大的现实社会中,渴求一种心理补偿,希望在玩具世界中得到一份快乐。玩具的功能已从单纯的育儿工具,转向人们寻求健康、快乐、时尚等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在美国有 40%的玩具就是专为成年人设计生产的。除
成人之外,大、中学生也成为玩具市场的购买主力,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就是首先走俏于大、中学生中,而后带动整个市场销售;现在流行的“悠悠球”。“酷鼠滑车”、游戏机、跳舞毯等,更是老少皆宜,尤其为年轻人喜爱。随着家庭的小型化,父母、老人与孩子同玩、同乐已是常事。因此,多人玩具、成人玩具将带动玩具行业向新的目标发展,为玩具市场带来新的消费群。如何抓住这已显露的消费群体,了解顾客愿望,对现行玩具销售的分类组合方式加以更新,细化商品定位,发现市场盲点,预测潮流、引导潮流,从满足顾客当前需求向营造顾客未来需求转变——不仅是生产高,也应该是零售商重视的问题。融合先进业态,强化服务功能提高零售业创造市场的能力 零售业态是企业为配合消费者购买动机组合而制造出来的“产品与消费者相遇”的构造形态与技术类型,是零售业依购买动机和类别,将市场细分的结果。业态的创造和灵活应用,是零售业创造市场能力的体现。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则为新型营销理念和新型零售业态创造了成长空间。
1.融合先进业态,改变传统销售方式: 国际玩具协会1998年的数据表明:在欧洲,玩具专营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场各占玩具销售总额23%、19%、6%。在我国玩具销售绝大部分是由百货店完成的,批发市场近两年开始有小部分销售。业态的单一性,使得玩具销售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了解和需求,更不利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人们对休闲方式的要求也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家庭和成人加入了“玩”的队伍,假日经济、娱乐
经济已成气候。香港贸发局的调查显示: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及欧洲的最大玩具零售市场。因此,零售业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感觉,挖掘自身所具有的业态创造机能,根据消费者生活形态。消费意识、购物方式的改变,用新的手法来提供玩具产品;将国外的先进业态与我国市场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创建玩具销售的连锁店、专卖店,租卖店、网上商店、玩具教室、业态与业态复合的业际店等;建立商品与顾客相接触的多元化接点,最大限度地对应消费市场本质与构造的变化;在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利性、选择性、文化性的需要,使玩具市场与假日经济、娱乐经济紧密对接;使新业态的融合与活用,造就出玩具销售的大市场。
2.创新服务项目,培育消费市场 新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产品经济转向服务经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培养以“以人为本”,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通过服务来创造市场,培育市场。日前,玩具产品的销售服务大都只存在于销售过程中,售后服务如故障排除、产品维护、清洗以及顾客在玩耍过程中的附带需求等都无法满足。既展买又能玩耍,区于消费者们工交流的场所更少,玩具教室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方式、在玩具教室里,家人同乐,学习简单玩具的制作如链子、沙盘、模型等。参加如拼图比赛、赛车比赛等小竞赛。举办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上情玩具设计比赛、自制玩具交流展示等,这实际上是零售商在帮助顾客熟悉产品性能,了解产品维护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顾客深化玩具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和益智功能,迎合人们
对多种多样休闲方式的需求,提高消费者对玩具价值的认知,扩大、培养消费群体——尤其是成人消费群体,建立买方与卖方共同拥有丰富关系的现代消费形式。这类服务项目通过互连网使其连锁化、网络化,向社区延伸,使得企业的销售过程连贯、圆满、更富人性化,培养了企业对顾客独特的情感魅力,并由此派生出新的市场空间。它所带来的是企业效益和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共同提升,使零售业对市场的耕耘和培育能力因服务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玩具是“小”产品,但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需求,经过零售商的创新经营,完全可以营造出新经济时代玩具销售持续繁荣的大市场。
第四篇:我国CRM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CRM市场现状分析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产品和服务是市场发展的永恒主线,而客户则是这两条主线的交汇点。只要有市场经济的天然约束,只要存在供需双方的交换行为,厂商就必须要从客户身上发掘价值、获取利润,这是一切生产、经营和商务的根本。
从现代的角度观察,产品是标准化的,而服务是个性化的,因为客户是鲜活的。用标准化的眼光和尺度去认识、管理客户是卖方市场条件下产品经济的惯性思维,用个性化的手段去追踪客户、分析数据和进行策略反馈则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应变之道。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这个应变之道,就出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在今天这样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客观需求已经毋庸置疑。谈到CRM,大企业往往希望CRM能迅速促进企业的销售业绩,但庞杂的业务和功能多维交叉的部门设置却使这样的一个过程显得艰难而漫长;小企业很想与CRM一亲芳泽,但媒体宣传天文数字般昂贵的投资和软件系统复杂程度,往往使其望而却步。深入审视和分析我国CRM市场现状,会发现一组很有意思的对比:
一、CRM概念涵盖面很广,但与中国企业现状契合度很小
在静态层面,可以将CRM概括为一种管理思想在管理软件系统中加以体现。其目标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等经营环节的信息有序地、充分地、及时地在企业内部和客户之间流动,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核心思想是将客户群体看作企业宝贵的外部资源,并第一次将客户的所有权提升到企业一级而不是单个部门。
从动态的方面考察,CRM的生命周期又包括数据集成、客户分析、面向客户的战略决策三个阶段,其中CRM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第二步,即要用先进理念和精准模型对集成化数据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发展潜在客户。
但是,如果深入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能够为理论中的CRM找到的现实支撑点却很少。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生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无序氛围中,卖方市场条件下形成的营销体系、不甚健全的市场反应机制、基础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中国特色明显的管理体制,是建设现代企业机制的四大“死穴”,也成为CRM在中国的最大阻力。
CRM发轫于1990年,10年的发展经历了“销售力量自动化系统(SFA)——客户服务系统(CSS)——呼叫中心(CALL CENTER)”的三次跃迁,综合了现代市场营销(Marketing)和现场服务(Field Service)的理念,集成了CTI(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和Internet技术。
显然,CRM的理论提炼与西方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进程紧密相伴,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差距,从业务规模到管理水平,注定了在中国照搬洋理论只能是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也不能阻挡国际CRM在中国的登陆,既然是洋理论就难免入侵。于是,Oracle、Sieble、艾克、SAP等公司的CRM相继浮现。中国人一向对新事物比较畏惧又感到新鲜。就算CRM是洪水猛兽也一样会被“中国特色”所感化。更何况,对于中国企业的经营实践来说,却无一日不与客户打交道、做交易,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企业中普及CRM必然是一个双向渐进的过程:其一,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伸缩性更强、更实用的中国版本;其二,借助CRM,以营销环节的信息化、科学化拉动整个企业管理体制和水平的进步。国人永远是不会示弱的。本土CRM厂商在充分研究了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的现状后,终于挑起了面向中国企业的CRM这杆大旗。联成互动、Turbo、创智们在一番势力划分后,联成互动毅然担当了中小企业CRM的旗手。
二、CRM全套解决方案中的功能模块很多,但真正能在企业内部达成应用共识的却很少
建设CRM要渐进而行,国外也一样。因为一整套的CRM功能模块实在太多,几乎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涉及到对旧有模式的颠覆或重构,企业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来自Harte-Hanks的最新调研表明,CRM目前仅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公认,也就是在一个营销组织内的多个部门之间共享客户资料,70%的公司把为内部销售人员访问顾客资料作为CRM解决方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此外,企业对CRM系统其他功能的需求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顾客服务/技术支持(67%)、外部销售(59%)、营销交流(51%)、会计/财务(41%)、产品营销(41%)、呼叫中心(40%)。
据保守估计,现在全球有超过600家知名企业涉足CRM产品领域,各家的概念、产品、标准、接口各不相同,带给客户的影响自然也是林林总总、各窥一斑。
国内市场亦是如此,从企业级的综合软件开发商用友、金蝶到CRM专业软件开发商联成互动,甚至各种以系统集成为主业的小公司,都把CRM纳入了自己的产品链。但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中国企业内部CRM应用普遍集中于数据集成的初期阶段。这种现实在短期内并非坏事,因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补上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数字的基础课,但如果长期囿于这种低水平应用,则会从根本上削弱CRM在中国的成长基础。今天的中国市场迫切需要致力于CRM产品开发的专业厂商,企业迫切需要能够得到业务部门普遍认同的应用模块。
三、目前CRM的品牌很多,但真正能够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实惠且实用服务的却很少
根据应用规模,CRM产品可分为三类:最大的是以全球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企业级产品,其次是以200人以上、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中端产品,第三是以200人以下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中小企业产品。
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如Siebel、Oracle、用友、金蝶、Onyx、Pivotal等,几乎都已在国内市场露面,目标直指大中型企业级市场。应该说,国际知名品牌的CRM产品在设计理念和稳定性、安全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否则Siebel就不会在2000年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但中国市场的现实是,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绝对规模在国际企业的参照系中都要“降级处置”,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甚至“超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中国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业务交叉和流程管理的复杂程度也远逊于国外。于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外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研发思路很可能过于复杂和“超前”,而代价是价格不菲甚至是惊人的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实施CRM是业务流程重构的开端,整个过程需要有CRM开发商有力的服务支持和技术参与,这样才能保证CRM模块的伸缩性和实用性。然而基于收益的因素考虑,国际厂商和国内综合型开发商很难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客户保持这样的耐心,真正实用且实惠的专业服务,只能来自于本土的CRM专业厂商。
在这一方面,联成互动及其MyCRM具有典型意义。成立一年有余的联成互动,以“帮客户多想一点,离成功近一点”的口号普及CRM理念,帮助中国企业借助CRM进入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无论是2000年底的全国CRM巡展,还是最近已经升级为3.0的MyCRM产品,都受到了大量国内企业的热烈欢迎。面对遍布IT、商贸、保险、证券、医疗医药等各个行业的客户,联成互动以对CRM入木三分的深刻理解盘活中国企业的营销端,用MyCRM for SFA(销售自动化)等细分软件平台帮助数百家客户企业一起成长,勾勒出中国CRM产业发展的希望。
四、CRM产业在全球增长很快,但在亚太和中国的市场容量相对很小
1997—1999年,全球CRM市场平均每年呈现出91%的增长率,相比较于IT行业12%的平均增长率,CRM无疑在全球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而到2005年,CRM市场将步入成熟期,将带来大约总计140亿美元的收入。
相形之下,虽然亚太地区及中国市场在2000年达到了33.5%的高增长率,但受到基数影响,市场总额也只有3.3亿美元。也就是说,亚太及中国CRM市场的存量是预估增量的1/45——巨大的差距,蕴藏着同样巨大的机遇!
5年之后,我们希望看到,包括联成互动在内的国内CRM专业开发商,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中国企业不断成长,建构起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看到,中国CRM产品能在不断做大的同时覆盖全部细分市场,提升产业档次,进入产业发展的正向博弈。
第五篇:我国电子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电子专业市场是指一个交互式的企业所提供的一个中立的市场空间,是其中有众多买方和供应商从事电子商务交易与其他电子商务活动。电子销售商家大都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实现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销售,搭建专业市场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我国最为成熟和规模最大的电子专业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发展现状,比较典型的反映了我国电子专业市场的发展特征。
图表1: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发展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电子专业市场现状
电子专业市场经营细分产品种类众多,不同电子专业市场,其产品针对的主要方向也有所不同。以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细分产品来看,目前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经营消费电子终端产品为主,另一种是主要经营电子生产资料为主。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专业市场建设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电子元器件是深圳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主要的经营品类,占比高达50.14%,但较以往数据相比,电子元器件企业占比有所下降;其次数码产品,占比为18.96%;由于山寨手机的没落,手机及周边产品分销企业占比快速下降,占比仅为11.50%。
图表2:2013年深圳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细分产品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我国整个流通、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国内电子专业市场的市场成交额将保持年均12%-15%的增长,并将呈现市场管理“百货化”、以“品牌化”服务影响消费者、与其他产业融合度提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