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 作业七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学习日志
《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 “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主要包括:
一 .历史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的机械和其他技术达26项之多。我国古代在力、热、声、光、电磁方面的发明创造举例如下。力和运动:
1.《墨经》中关于力和运动的论述都先于西方世界。2.《考工记》有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及惯性3.东汉《尚书纬 • 考灵矍》中有相对运动的记载。4.《考工记》中有惯性的描述5.简单机械
电磁:
1.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2.宋代学者沈括地磁场的发现。
声:
1.我国著称于世的四大回声建筑:利用了声音反射规律等设计建造的声学建筑。
2.古老而丰富的民族乐器。
光:
《墨经》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用针孔成像的光学实验。说明我国古代祖对光的直线传播早就有了研究。
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陆续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物理学家的事迹。
热学:热机内容火箭时可介绍
钱学森的事迹
光学: 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
核物理学家: 赵忠尧193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大声疾呼: “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回去!” 等
三 .新成果、新成就。
物理学在增强我国实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在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特别是电子技术等方面。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今昔对比,联系我国四化建设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日志
我于2011年11月14日以来,参加了2011年初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选修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我每天坚持上网学习,认真聆听了教授专家视频讲座,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素质教育对教师任务的要求
1、“初中物理教学教育因素分析”应着重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教育因素;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态度情感目标分析;三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教育因素的策略。通过以上培训,使教师一般能准确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初中物理教学教育因素分析”的学习要求。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教育因素的认识;二是能正确分析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三是掌握初中物理教育因素分析方法,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常规教学行为中,为教与学服务。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美丽的科学,这是使学生热爱物理并能为之而献出一切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注重初中物理教学教育因素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美妙,经常讲解物理学家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把一个物理定理、公式教给学生,而是强调要“溯源通今”,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介绍伟人们的思维,更进一步体现出物理的绚丽多姿,一但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物理学的无穷魅力,这就会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培养。
总之,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教育因素分析”的培训,收益匪浅,专家学者们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真正走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之美育
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分析之美育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发掘物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挖掘教材中的多姿多彩之美初二物理的序言课,以它优越的表现手法,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将神秘的宇宙、变化多端的大自然、水的沸腾、绚丽的烟花„„最先进的技术将生活中最简单的物理现象一一展现在眼前。它告诉学生,古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幻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已变成了现实;讲运动的相对性时,若开始讲这样的故事:小红和小青从邢台乘火车石家庄,争论他俩面前茶几上的茶杯是否运动。还不时穿插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在云中穿行”等等,那效果就会大小不相同。这样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进而引发新课,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美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之神韵”。
二、物理实验的创造美物理实验是物理美的源头,实验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实验装置的新颖性,实验操作的灵活性,实验现象的美观性,使人产生巨大的美感,物理实验美包括:实验设计美、实验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结果美„„。不论在探索或验证过程中都会增强表现效果的艺术协调美。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实验思想,形成实验意识,感受到实验之美,另外课外小实验、科技发明、制作等活动,都是培养美的蹊径,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发现、发明或制作成功,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例如:平面镜成像体现了对称之美.总之,物理教育中的美育万万忽视不得。如果说学生要进物理学这扇大门,那么,物理教育中的审美观点就是开门的钥匙。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启发学生的审美联想,让学生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物理科学是美的,物理学求真,求实,也就是求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高度和谐起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是美学原则。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一、学习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尤其是科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得一鱼可饱一餐,得一渔则可饱食终生”。生活如此,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把知识比作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科学方法则是打开知识宝 库的钥匙。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可能将知识宝库中的财富全交给学生,但可以把打开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由他们自己去获取新的财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作为科学探究过程,无论是科学家探究物理世界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都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与探究对象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1、提高授课教师的科学方法素养。
物理教师必须树立重视过程与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意识;明确科学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和物理知识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科学方法体系及主要方法的内容与应用;特别是要求准确地理解教材知识体系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把握各种方法的运用及其逻辑关系。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方法素养,不仅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世界,还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2、开展科学方法专题讲座。采用“显性”方式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按认识过程的特点,科学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
科学认识的感性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科学方法的理性方法,其中包括假说方法、数学方法以及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等逻辑方法。
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知识的状态”。通过举一反三,学生达到触类旁通,进而掌握科学方法。
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
采用“隐性”方式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在传授物理知识时,渗透科学方法;物理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总之,物理教学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交给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反之,不谈方法教育而侈谈能力的培养,不论愿望多么良好,仍不免是一纸空谈。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梅山中学
廖明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每个人在自己经验基础上的把握,依你的经历、信仰的不同而不同,学习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所以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的课能否迎合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上好物理课的关键。而学生乐不乐于参与,能否主动参与,又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对稳定,提高学生的智力,非一日之功,须日积月累。所以真正决定一堂课堂教学成败的,直接影响课堂实效的,非智力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初中学生在智力因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迎合学生的心理,并使学生产生“乐学”效应,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实效呢?笔者认为,除了专家们强调的意志、性格等因素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必须依据各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迎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感到“易学”,从而“乐学”。本文拟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及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深入浅出,耐心引导,让学生感到“易记”
学生身边随时随处都有许多物理现象,事实上,各种客观事物和各种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把物理知识仅仅当作知识来传授,而应让物理知识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教师深入浅出,耐心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在知识理解中学会生活,使他们时刻感受物理知识的生活气息,享受学习物理知识的自由自在和轻松愉快。
物理虽然是理解型、实验型科目,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原始概念或数据,理解它,要求学生去记,因为枯燥无味,总让学生讨厌,进而产生畏难情绪。要克服这些非智力因素,怎么办呢?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和概念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巧记,让学生感到“好玩”,同时又记住了该记的内容,从而达到“易记”目的。如:一标准大气压强值为1.01×105帕斯卡,老师就可以有意设计一些从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1)“谁能发现‘1.01’和‘105’这两个数据有什么特点?”(2)“它跟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一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很像?”(3)“你能找出这两个节日有什么关系吗?”把物理知识设计成如上的一些生活常识,很多的学生慢慢就会发现:(1)“1.01”可以理解为“一月一日”,即“元旦”;(2)“ 105”也就是“15”,可看成“元宵”;(3)可把标准大气压强值记为“元旦元宵”。当学生兴致盎然地寻找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自然感到既好记又不易忘,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又如: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音调、响度”这两个概念。对于乡下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难度不小,特别是影响它们的因素,很容易混起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下面的几个加点字: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s)有关”。我就鼓励那些有去医院看过病的同学多想一想:“咱们请医生看病,跟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想诊死(病人)吊大瓶”。即“响”与“振”和“s”有关;“调”与“频”有关,充分利用谐音,使两者的影响因素永不会混起来。
二、顺手牵羊,趁热打铁,让学生感到“有趣”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事物之间总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从某种角度上说,有内在的“共性”。若能充分利用这种“共性”来理解物理的某些概念或性质,学生会感到学习物理实在是一种享受,很有趣。
如复习“惯性”这个知识点时,我一进教室就微笑着对下课却伏在桌子上睡觉的同学说:“下课应该出去走一走,不应该在教室睡觉。下课期间若在教室睡觉,由于‘什么’上课还会继续保持原来的睡觉状态继续睡觉?”。学生都大笑回答:“由于惯性”。从而使学生一下子进入紧张而又有趣的上课状态。又如复习“力与运动”时,老师问:“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会改变的说法对吗”,很多学生会回答:“对”。接着我又装着很紧张并大声问:“那你们还敢坐椅子?”正当学生还一头雾水时,老师趁热打铁:“你们一坐椅子就会对椅子用力,一对椅子用力,椅子就会改变运动状态而跳起来,有吗?”听我再这么一问,学生都笑了,知道刚才的回答错了,还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有趣的问题自然会成为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刺激学生主动把握知识的内在需求。而教师若善于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看似枯燥的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到“有得”
有“得”,简而言之就是学有所获。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不难看出: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第一次获得成功后,即使是小小的问题被解决,他们也会给自己充分的肯定,从而对物理的兴趣倍增,然后由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只有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求知欲。因此,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上课的主人,让每一个同学的手、口、脑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又要及时启发和指导他们分析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并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我也会回答好几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愿望和自我满足感,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他们会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成功者。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学生取得成功了会感受到“我行”,“我聪明”“有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为此,教学中要努力促进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给予学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些年,县级的物理试卷较难,全县平均分只有40左右分,多数学生对物理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兴趣,症结在于学生感受不到实际的生活收获。而这几年,县级的物理试题难易适中,全县平均分达到65分左右,只要有想读书的学生基本上能得A级,根源在于平时试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学生学习物理 “有得”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关键。
四、良师益友,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老师能否给学生产生好感是学生爱学、乐学的有效途径,即老师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去接近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到“有情”。因此教师应用语言和行动融入到学生中去,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感觉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的好老师。学生对老师一旦产生好感,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尊敬老师并喜欢上老师所教的科目,上课过程中,他们自然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而也就会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效果就会有更大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易记”、“有趣”、“有得”与“有情”等方面去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保持如上的长效机制,教师必须经常给自己“充电”,多学一些技能、知识,以便上课时能给学生多“放电”,从而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攒足资本,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