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善文化进校园爱心感恩育新人
慈善文化进校园爱心感恩育新人
——略阳县东关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小记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所以,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培养学生具有爱心、懂得感恩、善行善事,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课题。一直以来,略阳县东关小学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贯彻“书香育人,文化养人”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爱心培养,开展感恩教育、爱心慈善等多种形式活动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常行感恩之举,常做感恩之事。
2012年,县慈善协会、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为6所中小学免费发放《慈善读本》2665册,其中,小学版1076册,初中版1589册,受赠学生2665人,总价值达31980元。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共获赠《慈善读本》886册,其中,三至五年级674人,人手一册,六年级212册阅后由学校收回存图书室供全校师生借阅使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慈善读本》进行学习,收到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一是以《慈善读本》为主要内容,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以主题班队会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畅谈自己的所感、所想。
二是以“感恩”为题,开展专题演讲。举行感恩慈善教育国旗下演讲。以班级为单位也举行以“感恩”为题的专题演讲活动。
三是举办了以“感恩”为题的书信、作文大赛。三年级以上全体学生全都参与,并对60余名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给予了表彰奖励。
四是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作报告会、讲故事、专栏、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对慈善活动的认识,激发学生们扶弱帮困、关爱他人的爱心慈善行动。
感恩教育贵在实践,爱心慈善贵在实践。为进一步加强慈善感恩教育的实效,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敬老孝亲活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关爱别人首先从孝敬父母开始。结合《慈善读本》,我校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做代理家长,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给父母做一顿饭,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难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老孝亲的思想品质。并将做得好的学生的活动照片在班级展示牌里展出,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是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发扬无私精神,拓展爱心慈善活动的内涵。在学生之间我们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爱心结
对帮扶活动,让优秀学生每人帮助一名学困生,鼓励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师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还通过联片教研、送教下乡,加强同薄弱学校的联系,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三是积极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认识慈善的意义就是要能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继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之后,学校还多次组织为县域贫困学生、患病学生捐款。2011年,本县观音寺镇学生陈某身患脑瘤,无钱手术,东关小学师生积极倡议,开展募捐活动,将点点滴滴的爱心汇成了爱的海洋,为该同学筹集到医疗费15000余元。
四是结合“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我校学生王某在周末乘坐的公交车上拾到现金十余万元,周一将所拾现金交到学校,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很快联系到失主,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发生在校内校外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多达上百次。
总之,爱心慈善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爱心,是他们要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要将爱心慈善文化、慈善教育转化为孩子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才能真正落实慈善教育的目的。
第二篇:慈善文化进校园
慈善文化进校
关于小学阶段慈善教育的反思
对于什么是现代慈善观念,慈善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妥当地表达善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做,说明相关的教育还很不够。所以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角度看,对孩子进行慈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的许多中小学,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估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的表现,也会被计入其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学校的慈善教育,应该把概念扩展到更大的“公益”层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活动,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以教育促发展,推进慈善事业的进步是必然选择。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在教育。
慈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以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这个教育经历,赋予学生一套关于慈善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让慈善成为每个人对社会尽责、与他人互助的一种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可慈善”的慈善文化。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但是今天学校的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慈善发展
中小学阶段开展慈善教育的意义: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民众的慈善热情与行为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而民众的慈善热情和慈善积极性是需要培育、需要调动的。民众慈善精神培育及慈善热情调动的根本途径在教育。教育可以育化民众的慈善意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只要有爱心,不到4岁的孩子也可以参与慈善,也可以从慈善中得到幸福。慈善活动不分年龄大小,慈善教育永远都不早。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分爱足以体现集体的温暖。爱心的捐助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爱,因为关爱而圣洁;心,因为感恩而永恒。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助学献爱心”帮扶活动。我校每个党员帮扶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我校启动了阳光工程,为每个学生买了一个书包,每位党员为结成对子的学生准备了生活、学习必需品。扶一株幼苗,蕴一份春光;助一名学童,赢一片希望。我们从这一捐赠活动中,从老师的殷切希望中,看到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看到了同学们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有了爱,就有了希望,在爱的阳光的沐浴下,学生们在茁壮成长。我们深信,第四小学的受资助学生一定会心怀感恩
生活中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但爱心总能给失落的心灵以坚强的力量。慈善教育一定要浸透孩子内心,要让孩子从参与慈善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样慈善才能够真正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小种下慈善的种子,未来的公民社会也就有了希望
几个误区
慈善教育重在慈善参与。我们推行的“慈善一元捐”活动倡导让孩子们自愿捐出一元钱,重要的不在于捐款的数量,而在于孩子们的参与。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做慈善就是捐钱,如果自己并不富裕,似乎就没有了做慈善的条件。做慈善、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捐款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慈善绝不等于捐钱。
我相信,如果孩子不断地参与此类的慈善活动,当她自己有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她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有爱就有希望
几年来,学校把“慈善文化进校园”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认为,最重要是教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慈善,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然后再在实践中培养学子的爱心。例如,学校组织了小义工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关爱等。下一步,学校还将扩大慈善文化教育的范围,争取把活动铺开到社区,让孩子们到社区中奉献爱心 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了感染和熏陶慈善文化,有爱心序曲、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剧场等单元,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模式。我特别希望慈善美德熏陶能以电影、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校园。回忆起当时与学生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动、流泪,那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开展了爱心义卖、日行一善、慈善捐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慈善的力量。此外,该校还结合《慈善读本》的内容,在校内开展了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深对慈善内涵的理解。
“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其实慈善就在我们身边。希望能培养学生们拥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慈善读本》。“通过阅读,学生们更加了解慈善的意义,把慈善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实践慈善。”此外,每个学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渗透慈善文化教育。
尽管学习《慈善读本》只有三个月,但是学生的慈善意识正逐渐形成。近日,该校一年级学生梁家浩被确诊患上神经性母细胞瘤。得悉情况后,不少学生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零用钱。“同学的慈善热情高涨,而不少家长更是自发组织捐款,并亲自将善款送到医院。”
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更自编自导自演与孝德、慈善有关的小品、相声,并制订一系列感恩计划加以实践,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过去总觉得慈善就是名人捐款、作秀,但是现在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做慈善。”六年级学生衷蕾很有感触。她还记得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每次都不愿意捐款,原因是他觉得捐款没意义。但是,这个学期学校组织的三次捐款,他却变得乐于捐助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每一次捐助对别人来说都是雪中送炭,所以他改变了他的想法
自开展“日行一善、日读一书”爱心实践活动以来,三年级学生吴艺星几乎每天都会做一件好人好事,哪怕只是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等小事,“我希望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学校号召学生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这些善心义举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和父母分享,从而达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慈善效应。学校决定每年定期组织学生慰问镇内的低保家庭老人和困难学生家庭。
”
携手慈善,共创和谐
在大力提倡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今天,慈善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教而化人,逐步引导人们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施舍出发,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把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使贫者、难者、患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人间的温暖。”
慈善文化的普及与深化正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薪火相传。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不仅在专业领域享有权威,更要践行社会公益。作为农村留守学校的典范,梅小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肩负的社会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汇聚点滴的爱心与善行,已经清晰的勾勒出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并将公益写入学校的灵魂,未来,梅小的公益事业将走的更远!夜空之所以灿烂,是因为有无数明星的闪烁点缀 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开花,让爱在孩子们的生命里植根!让希望的种子在四小校园中生根、发芽,让充满爱心的花朵永远在四小校园中绽放!
回顾十年路
2006年7月,正式与北大附小建立手拉手学校关系 年九月,被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到校讲述慈善文化 2009年6月,二年级学生陈星受到各方捐款资助顺利完成心脏治疗手术继续就读
2014年2月,省慈善总会在学校建设慈善童悦之家,视频电脑,投影电教设备,音响以及电话,图书等向学生开放使用 一路走来的梅小的发展一直有着慈善文化的伴随。而慈善文化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第三篇:倾爱心 育新人
倾爱心
育新人
师德模范事迹材料
人们都说教育是花的事业,但世间毕竟没有一夜长成的雪莲花,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教育,这枝恩泽桑梓香遗万世的雪莲花,倾注了我们教师多少殷殷心血。从教十余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一、俯下身子,和孩子们握手。遥想刚刚参加工作时,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三十几个叫喳喳的孩子时,我觉得一片茫然,真不知今后的日子该怎么熬下去。可是美妙感觉的转变并不遥远。几天之后,孩子们和我混熟了,就给我讲各种有趣的事,甚至请我帮他解决父母的纠纷问题。那种被孩子们深深信任的感觉,整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小学班主任可以享受得到吧!当我可以给头发蓬乱的女孩子梳出漂亮的小辫子,给脏兮兮的男孩擦去鼻涕的时候,他们幸福地笑了,那笑容真甜,真美。和孩子们在一起,一定要俯下身子,低下头来握他们的手,学生们才能真正把老师当做朋友。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其实很容易办到,如果你还年轻有力气,下课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去运动吧!我想,你收获的不只是健康和快乐„„
二、投身教学工作实际,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钻教材、课标及教辅资料。把握每一节新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练习和作业。我还善于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经过努力,课堂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师生双方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成绩突出,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同时我坚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一条途径。在课堂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规律性知识,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功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我总是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对于智力开发、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严谨学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还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结合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三、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
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首先,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其次,民主改选班干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最后,事事落实到个人。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我觉得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渴望我的学生将来都是具有健全人格、良好修养的人,所以,我特别注重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阶段。应该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时,注意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对具体的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同时,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采取比赛、竞争等多种方式来加以巩固,使之形成行为迁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良好习惯。当然,我时刻注重言传与身教并重,为人师表,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是我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动之以情,关心每一个孩子。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他与课任教师不同,除了要管理班级,提高成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及时体察他们的内心动态,疏导情绪,化阴霾为朗日!16年来,我送走了两届毕业生,直至今天为止,和我联系最多的都是那些家庭残缺的孩子。可能当时我比较关注他们吧!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她再嫁。她的作文从最开始的对父亲的憎恨到后来的宽容与想念,融入了很多我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对每一个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我都会以一个亲人的姿态出现在
他们的生命中,对他们而言我不仅仅老师。我会让他们明白:世上有太多的事不是随自己的意愿而发生的,但每一个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却是真实的,相信他们无论身处何方,他们的爱一定在你们的身边!让孩子的世界再多一点爱,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之所向!这样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需要爱,也更容易感受爱!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多抚摸他们的小脸、多对他们笑一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买几件学习用品„„
五、沟通无限,和家长一起见证 很多老师最擅长的就是跟家长告状,好像家长把孩子揍一顿孩子就会进步一大截似的。我也曾经这样,因为学生不写作业而急红了眼,严厉地批评一顿。这样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做法:有一次,我班的淘气包唐晨超n次不写作业后,我气急败坏地给家长打了电话,家长到后不分青红皂白就用摩托车的皮钥匙链狠狠地抽打孩子的脸。孩子躲到我的身后一个劲地求饶。那一瞬间,我后悔极了,我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啊!从此以后,我改变了战略战术,但当然不是只报喜不报忧。当某个孩子常常不完成作业,偶尔写一次时,我便会把他的作业展览,并把他近期内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统统写到家长信上,顺带着说说孩子的不足,请家长协助监督!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屡试不爽啊!
多年来,家长都很放心地愿意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级。有一个转学来的小姑娘曾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我要转学前,咨询了许多人,大家都说您这个班是我最佳的选择!”这一句话,对我多么珍贵的褒奖啊!一个极其优秀的学生,在众多教师之中选择了我,无疑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啊!
当毕业的学生升入初中后,还在作文中提到我对他们的教育,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我更加坚信:学生,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我总在想: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教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我人生所需要的。我有我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我无怨无悔。
回首过去的十几个年头,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我不能说是一个成功者,但我想我是一个称职者。因为以往的成绩可以证明,称道不已的家长可以见证,学校领导的肯定可以验证。但面对明天,我还仅仅是个探索者。秋雁写遥天,班主任工作虽然平凡,但奥妙无限,乐趣永存。我愿与大家共同前行,在教育战线这方晴空里一展秋雁的风采。
第四篇:《慈善文化进校园》演讲稿
《慈善文化进校园》演讲稿
牟良威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慈善文化进校园》。
“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爱心是树,遮挡炽热夏阳。”是啊,爱心是风,爱心是云,爱心是雨,爱心是树,爱心是„„
人间充满了爱,因为有爱,人间所以更加美好,因为有爱,生活所以更加灿烂,因为有爱„„
霍英东,他不仅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而且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二百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四十亿元。
他为什么会捐助近二百亿元?就因为他心中有爱。一些心中无爱的大富豪,一毛不拔,见到一些穷人,还会去嘲笑他们。只有心中有爱,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世界因为爱,所以有了一切,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人因为爱,所以有了感情,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爱,什么是爱?爱,是同学摔倒时的一次搀扶;爱,是朋友伤心时的一次安慰;爱,是别人困难时的一次帮助。爱可以体现在任何事物上,可以说,世界就是爱组成的,世界充满了爱,爱也洒满世界。我们的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爱,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爱走进校园,校园更美好,爱走进人心,人心更美好,爱走进„„ 校园中,什么是爱?是给老师倒杯水,是给同学一次关怀,是靠出好成绩让老师开心,是制止同学破坏花草,是早晨给老师的问好,是同学„„
每个人心里装着一片海,海中是你给别人的爱,和别人给你的爱!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爱心文化育英才
爱心文化育英才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品位的重要体现和力量源泉,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深度、速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女,留守儿童多,他们缺乏爱,性格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此,学校根据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实际情况,以“爱”为主题定位校园文化,让校园充满爱,让生命洋溢爱,让爱激励教师的热情,让爱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以下就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厚德育人,深掘爱的源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要以爱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让校园充满爱,就必需首先让教师心中充满爱。我校根据学校育人要求,从我校的“厚德精艺,至真至善”的校训中,结合我校的:视教师如兄妹,视学生如子女的管理理念。教师要以“厚德”来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厚德之才。“厚德”的关键词就是爱,爱生德,大爱生厚德。
1、树榜样,扬颂爱的正气。学校不乏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的先进典型。如吴洪成、朱红艳、汤海艳、蒋发娅等老教师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中年教师张飞、任倩夫妇两人既为学校中层领导,又做毕业班班主任,又带毕业班专业课,课时多、任务重,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主动为学校分忧解难;青年教师沈海玲作为无正式编制的校聘教师,工资低且家校路途遥远,每天骑车要近一小时,每天都早出晚归,真正做到“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深得学生的拥戴。他们“主动厚德”,为学校扬起爱的正气之帆,影响着周围的更多的教师,积淀了爱的文化。
2、建制度,成就爱的文化。有了爱岗敬业的典型,有了一部分榜样的追随者,学校爱的正气已树立,这时,需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将其形成的有关规章制度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于是,我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岗位责任制度,各种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了以人格带领人、以制度管理人、以竞争激励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爱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3、抓新进,传承爱的文化。新分配教师基本上不是本乡本土,他们从“繁华的城市校园”,带着“丰满的理想”,面对“骨感的现实”,如何在“大落差”之下保证新教师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致“失
重”?我校特别关注新进教师的第一时间的工作状态。“学校可以有大小之分,设备可以有优劣之分,但育人不能有强弱之分;学生可以有多少之分,学习可以有先后之分,但人格不能有贵贱之分。”我校吴红军校长总要如是深情地告诉每一个新到学校的教师。
我校用心奏好“印象工程”“青蓝工程”“超越工程”三步曲,即第一步让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给新教师留下正面的深刻的印象,让校园文化得到新教师的认同。第二步采用捆绑式的传帮带,引领新教师进入“预定轨道”,让校园文化同化新教师。第三步,充分利用新教师的各种优势,让新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
二、以生为本,共营爱的环境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
1、用经典,擦亮爱的光辉。校园文化需要“孕育”的,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蕴含丰厚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璀璨育人光芒。我校通过国学经典来孕育爱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仁者爱人”的博爱,“慈母手中线”的母爱,“捧出一颗心来”的师爱,“海内存知己”的友爱在校园内熠熠生辉,在师生间默默滋养。
2、尚自然,营造爱的和谐。学校购买了各种花草树木移栽校园,使校园树木成荫,芳草萋萋,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绽放着生命之光彩。进入校园,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爱意迎面扑来,爱自然、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爱学习……为“绿色的生命校园”建设涂上了重重一笔。
三、班级文化,彰显爱的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爱的教育”的主阵地。我校特别重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
1、统一规划,凸显爱的主题。每期学校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一个爱的具体主题。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凸显“一班一品”文化墙,内容大致包括:班主任寄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班训、班风、学生的才艺展示,学生的荣誉展示;教室内还有黑板报、班务栏、读书角、德育学分栏、爱心标语、感恩励志标语、各种花草……,从而绿化、美化教室。
2、分步实施,搭建爱的阶梯。根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分两步进行。首先,确定几名优秀班主任在学校的统一策划下,率先布置班级文化,起一个带头示范作用。然后,要求其余教师参观学习,并根据学习所得,创造性地布置本班级文化。学校学生处还组织对各班的班级文化布置进行了评比。
3、个性发展,根植爱的土壤。各班根据不同年级、班级特点,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能与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个性与特色,凸显了班级文化的专业特色,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百花竞放,满园争辉的可喜局面。
四、关注弱势,把握爱的倾斜。
校园是一个大家庭,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因素与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发展也有先有后。如何实现爱的公平,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心灵,是我校尤为关注的课题。
1、关爱,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围城”。我校的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 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校用“知心姐姐”、“爱心妈妈”等帮扶形式和多种主题活动及“亲情电话”“亲情视频”等手段,尽最大努力还原或弥补留守儿童缺位的父爱母爱,效果很好。
2、关爱,让学困生走进“集体家园”。学困生问题曾一度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焦点问题,我校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采用多种有效措施,让学困生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感受到学校、班级和教师的关爱。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家校一体,共同促进学困生不断进步。二
是建立定点帮扶,“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让老师辅导几名学困生,让一名优生帮扶一名学困生,全程全方位。三是,建立学困生档案。多管齐下,学困生在爱的阳光下,正转差向前,健康成长。
现在,我校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不管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已蔚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你一踏入我校,映入你眼帘的,绿草茵茵,鲜花飘香。同时,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爱迎面扑来,爱自然、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加上耳旁隐约传来的朗朗书声,将有一股浓厚的校园文化沁润着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用爱的阳光,把学校办成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乐园、学园。将继续认真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总结得失,努力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彰显学校个性,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5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