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护理质量与医院感染控制
护理技术操作的好坏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被各级医院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控制医院感染又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控制医院感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预定标准下执行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疾病,也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为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护士都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给医院感染留下后患。护理工作事无巨细,平凡中体现着一个人强烈的责任心,那就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工作精神,任何时候,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都要将每项操作按规范的标准进行,不得有半点侥幸心理,以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内容之一护理管理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入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掌握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浸入性操作与医院相关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作用;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以此来强化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四、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手段之一是对医务人员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为医院感染的发生将直接威胁患者、职工和社会人群的健康,同时阻碍着医护质量的提高。
五、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决定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护理人员要了解并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要积极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护理人员是否重视医院感染则主要反应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综上所述,为了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从理论上武装护理人员,提高其思想意识,使其主动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保证护理质量;严格患者管理和做好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消毒措施的贯彻落实,从源头切断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二篇: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东平县中医院手术室马玉荣
重要性: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非典”之后,院感问题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院内感染给医院、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促进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有140万人死于院内感染,占死亡病例的1/3—1/4,感染率为5%--10%,每年花费约100—15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即为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病人,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一、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
医院感染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大多数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因此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1.机体因素
一般病人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院内感染。一个病人的正常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可以传给其他病人,有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危险性大。患某些疾病的人,院内感染易感性高,例如恶性肿瘤有其是涉及造血系统的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2.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
这些人往往对院内感染易感性增加,例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3.医院中病人集聚
各类病人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医院内耐药菌株常多。一般卫生状况不良为院内感染创造条件。
二、院内感染的种类 1.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2.环境感染
指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单、床架、床头柜、擦桌布、病历卡、门把手、拖把、食具、玩具等。3.内源性感染
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污染途径
各种来源的感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1.空气
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中可直接传给病人。轻度咳嗽飞沫可传播2—3米远。一些活力强的微生物甚至可在飞沫核或尘埃中存在较长时间并经较远距离传播。如结核菌。有的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尽管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经空气传播危险性甚大。2.手
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播微生物,这种间接传播对易感者来说获得的微生物量不大,但由于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对感染剂量要求低,从而引起传播。3.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共用的,虽然每次用后消毒,但有时达不到消毒效果。4.药品
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有些不宜灭菌、因灭菌后失效或改变药性或产生副作用的非无菌药物,受微生物污染机会甚多。一些口服液剂,包括糖桨饮剂等含糖较多的液剂,呈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但易受真菌污染。
四、预防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有效的预防是最好最有效的。院内感染更是如此。预防院内感染应该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事情。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 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原则。所有医疗器械的检修应坚持消毒或灭菌处理在前。为防止被污染器械细菌的繁殖而影响灭菌效果,对于带血等污染器械应立即清洗,经监测器械的清洗可以去除污染微生物104。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 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等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2%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灭菌的原则是首选物理法,不适宜用物理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用监测后的2%戊二醛浸泡器械30分钟达到消毒,10小时才能达到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应定期监测以确保应用安全。用于折线、换药的刀剪、钳、镊可引起刀口感染,应高温灭菌,并坚持一用一灭菌,不能交叉使用。2%戊二醛是高效灭菌剂,但他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用戊二醛浸泡的器械需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器械浸泡消毒液面以下为无菌区,液面以上可以认为有菌,故严禁用容器盖当无菌拖盘而放臵无菌物品及消毒棉球等。
3、化学消毒和灭菌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和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器械灭菌不彻底将会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保存碘酊、酒精、碘伏的容器每周应灭菌2次。经滴壶加药的方法是很危险的,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随针头而进入液体。另外内固定器械必须做芽胞监测。
4、甲醛不可作为空气消毒,因对人有致癌作用,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但不用于灭菌,其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可用甲醛和高猛酸钾反应消毒,为确保消毒效果需消毒物品不能重叠摆放。
5、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不能连续使用,必须每天消毒、每天更换湿化液,用完后应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病房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垃圾臵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感染性垃圾臵黄色塑料袋内,并且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及终末消毒。暖瓶塞高压消毒,暖瓶用肥皂水擦后用清水冲洗,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被褥必须行终末消毒处理。平时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2次,枕芯、被芯、床垫定期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情况及时更换,传染病人,按相应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各室拖把要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及时消毒。
6、医务人员进入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灭菌。注射器用一次性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液体开启超过2小时不能使用,注明开启时间,启封抽吸的各种容媒也要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容媒,臵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已经打开,保持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各种治疗车上物品统一规定,摆放有序,上层要有手消毒剂,每给一个病人操作完后护士应消毒手后再给另一个病人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操作应按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医院中病人密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飞沫、痰涎、脓液、大小便等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物体表面。而且医院内病原体的种类繁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比其他环境中多的多。而有资料表明,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细菌数量可减少77、3%--79.3%,75分钟可以减少96.9%--99.5%。因此,医院病房及诊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洁,减少致病微生物。
8、正确洗手:洗手可以免1/3院内感染,每位医生护士每天要处理很多病人,即使是搀扶病人触及病人的肩手或碰到病人的衣物床单等,医护人员也会感染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不少致病菌。但是大部分医务人员病没有意识到洗手的必要性,而且洗手后往往在白大褂上一擦,这样的操作就可能带来感染。这些感染主要集中于呼吸道、胃肠道、手术部位感染。用流动水洗手开关最好采用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清洁剂应保持清洁干燥,擦手巾应保持清洁干燥,一用一灭菌或用一次性纸巾,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注意不要留长指甲。
9、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少事例已证实,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灾难,细菌耐药增加,人体正常菌群紊乱,导致的严重医院内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经济负但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世解卫生组织预言:“抗菌药物滥用造成的危害比艾滋病更为严重,人类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利弊后,可积极配合医生合理使用,也可以监督医生在治疗中滥用抗菌药物。
五、注意自身防护。
医院内感染的特点是交叉的、双向的,病人有可能把疾病感染给医务人员,反过来,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把携带者的病菌传染给病人。所以,医院感染的预防强调双向保护。非医务人员的保护措施,人们除需要就诊外,不要到医院去,老人、小孩抵抗力低下的人,尽量少去医院。拖家带口地去看病人的习惯很不好,这一方面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影响病人休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感染或传染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要戴口罩,不要乱摸乱动医院的物品,不要在科室之间串门,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回家后及时洗手,换洗外衣。就诊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医疗单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医院是不一样 的,越大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种病人和病员携带者接触密切,很容易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大医院收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多,侵入性有创性的检查治疗多,医院感染的机会也多。所以,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医院,小病如普通感帽不要挤大医院,可以到社区一、二级医院就诊。能门诊治疗不要住院,能口服药物治疗就不打针,如果病情不需要就不要冒着更大的风险非要静脉注射。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医院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感染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院内感染是医患双方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希望全社会和每个人都了解和参与到院内感染的控制中去,降低院内感染的危害。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
2012级川大本科护理班学号:号
单位: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该文根据手术室在医院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密切关系,提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以及手术室护士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院内感染;防范
手术室是综合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临床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病人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医院内感染也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手术室在医院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密切关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以及手术室护士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
1养是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手术室布局与环境手术室布局应充分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建筑设计符合标准,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手术室环境必须符合无菌原则。手术室内区域的划分是防止院内感染的基础。根据功能流程及清洁与污染的分区要求,手术室通常划分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室内各类房间及通道的运用均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合理使用。手术闻内设备可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放置,不可过多堆放在手术间内,以免造成手术间的消毒死角。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严格更衣、换鞋、衣帽整齐、参观人员的管理。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特殊感染手术,严格做好终未消毒处理,并加强对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2消毒与灭菌
2.1空气消毒由于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禁止患呼吸感染等疾病的人员参与手术,是保持空气洁净的一项关键措施。手术前后的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严防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2无菌技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无菌技术的操作失误,轻者可导致伤口感染,重者则影响手术成功,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它必须考虑和杜绝多方面的污染因素,才能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绝对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指示胶带封包,签署名称和日期。不能高温灭菌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使用时用无菌盐水将浸泡的器械冲洗干净。为保证灭菌效果,采用化学指示剂对无菌效果进行严格监测。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过期物品或疑似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手术物品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为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前准备工作不容忽视,术野的备皮与消毒以及术者的手消毒是减少切口感染机会的第一关。手术进行中,所有参与手术入员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在符合无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的暴露时间。严格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术后将非感染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别处理。为防止感染性手术污染扩散,术后所用物品一般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间用物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防止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3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护理行为准则。不仅要有较好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还需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无论进行何种操作,均应按操作规程自觉的、准确无误的进行。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新观念,刻苦钻研新技术,逐步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规程,更好地配合术者,切实控制术中污染、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严格三查七对工作及查对制度,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
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是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础,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保证。而护理质量的核心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护理工作者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牢固树立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则,强化防范意识,切实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以及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0—64.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626—638.
第四篇: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四、工作程序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 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确诊为传梁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1)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①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④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②医院感染控制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第五篇:控制院内感染整改措施
控制院内感染整改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病率,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控制感染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按照各科室感染管理标准进行,对合格事项进行表扬,不合格事项提出整改或现场立即整改,整改过程中有如下措施:
一、护理部对合临床科室的治疗室处置室,病房进行检查测试消毒浓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病房的终末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等项目。
1、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责令护士长必须现配现用,并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如制剂室配制通知制剂室人员立即重配制,并测试符合要求为目标,如75%容易挥发,严格用酒精比重测试,立即更换,通知护士长每三天更换配制。
2、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检查中如回收和处理不符合,通知本科护士长和当班护士,立即整改,决不允许无原则流失,并且给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否则扣除当月30%奖金。
3、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如不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者,责令护士长对本科护士强化三基训练,并通知护士长进行培训、检查、直到合格为止,汇报护理部。
4、病房未进行终末消毒的处理,发现一个病室扣10分,并扣除护士长当月30%奖金。
二、护理部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进行检查时重点检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1、各室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擦拭,地面是否进行湿式清扫,消毒液拖地,如没有按要求去完成,责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发现不符合要求,扣除护士长当月奖金。
2、重点科室的用物如无菌敷料、镊子罐、液体开启的使用时间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并通知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并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为上。
3、无菌技术操作如违反操作原则者限在24小时内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岗培训,由科护士长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如考核仍不合格,则调岗。
赛罕区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