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深入发动和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妇女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县妇联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走访等形式就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
入调研。
一、妇女参与文化建设成效愈来愈显现
**是文化大县,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特产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各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文化富民、文化提质、文化兴乡这一主线,群众文化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协会配合、全民参与”的全新格局。我县先后获得“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我县九溪乡文化现象得到省、市的高度关注,该乡先后荣获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2012年1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还以“湖南常德草根剧团唱响农村舞台”为题报道了九溪群众文化活动经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县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更少不了我县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
1、妇女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性越来越强。近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县妇女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商业意识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到业余爱好性的和专业性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来。我县每个乡镇均有1支以上的广场舞健身团队,参与者均为女性;每个乡镇均有1个以上民间演出艺术团,参与者女性占到50%以上;每个乡镇均有3支以上民间演出管乐队,参与者女性占到80%以上。如我县双溪口乡有民间演出艺术团1个,演员12人,其中有女演员6人,占总人数的50%;民间演出管乐队5个,演奏人员40人,均为女性;有广场舞健身团队1个,成员50人,成员均为女性。我县盘塘镇有7个村(居)有妇女自发组织的演出团队,全镇共9支文化团体,其中,5支以演出为目的,每年承接演出近300场次,4支为民间自发的健身团队,几乎天天进行健身锻炼,全镇共有122名农村妇女直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县九溪乡目前共有戏剧、歌舞、管乐、健身、民俗等专业艺术协会5个,政府认可的有演出资质的艺术团体26支,专业从艺人员772人,其中女性145人。基本形成了集戏剧、歌舞、管乐、民俗、健身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演出格局。除板龙灯舞、傩戏等必须男子参与的专业队伍外,其他各类文艺团体中都有女性成员,其中8个团体的负责人为女性,5个团队的成员全部为女性。而且全部772名从业人员中,板龙灯这种需要上百人参加的团队3个就有500名成员,其他272位演艺人员中,女性145名,占了53.4%的比重。就连我县地处偏远山区的观音寺镇境内都有各类文艺队伍12支,其中90%的队员为女性。同样,我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黄石镇也有2个女子文艺团体,每支团体都有约30名女性。
2、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我县妇女对文化生活是长期热爱并积极主动参与的,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是台上唱主角。我县太极拳协会成员75%以上是女性,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文明礼仪宣讲团的8名宣讲成员其中女成员占7名,县乡跳广场舞的群众几乎全部都是女性。二是领办挑大梁。我县第一个“心灵之家”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创建人是女性。我县关心下一代网站创建人也是女性。我县九溪乡文艺团体中,神龙、黑豹、小白杨艺术团,龙凤、凤鸣、小梨园剧团都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团体。其中凤鸣汉剧团、小梨园艺术团的团长为女性,其他4个团体的负责人虽然是男性,但在文艺表演中以女性表演为主。例如黑豹、小白杨、龙凤这三个团的创始人均为女性,后来发展壮大了才交予丈夫管理。三是创作有热情。电影《女儿船》具有细腻的女性风格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该影片的拍摄场地就在我县的风景区桃花源和夷望溪,贯穿该片的音乐与主题歌均为常德丝弦,很好地展现了桃花源里淳朴的乡音乡情,《女儿船》的原作者、导演和主演全部都是**籍女性。我县观音寺镇文化建设带头人江淑珍牵头创建的观音寺鼓乐艺术团,一直致力于自主创作,推陈出新。她们编的节目有相声、小品、有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多种类型。江淑珍本人结合党委政府工作,创作了弹词《十唱党的政策好》、快板《坚持科学发展观我真面貌大改观》、快板《三句半》、群口相声《十条规定促转变》、常德丝弦《观音寺镇是我家安全卫生靠大家》《我们的好村官》、表演唱《计划生育》《地球妈妈,我爱你》、《和谐之歌》等优秀作品,现已汇编在《观音寺之声》一书中出版。同时艺术团成员还贴近群众喜好,根据当地文化,创作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节目,如劝婆媳、劝妯娌、劝邻里等,深受群众喜爱。
第二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深入发动和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妇女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县妇联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走访等形式就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妇女参与文化建设成效愈来愈显现
**是文化大县,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特产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各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文化富民、文化提质、文化兴乡这一主线,群众文化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协会配合、全民参与”的全新格局。我县先后获得“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我县九溪乡文化现象得到省、市的高度关注,该乡先后荣获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2012年1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还以“湖南常德草根剧团唱响农村舞台”为题报道了九溪群众文化活动经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县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更少不了我县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
1、妇女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性越来越强。近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县妇女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商业意识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到业余爱好性的和专业性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来。我县每个乡镇均有1支以上的广场舞健身团队,参与者均为女性;每个乡镇均有1个以上民间演出艺术团,参与者女性占到50%以上;每个乡镇均有3支以上民间演出管乐队,参与者女性占到80%以上。如我县双溪口乡有民间演出艺术团1个,演员12人,其中有女演员6人,占总人数的50%;民间演出管乐队5个,演奏人员40人,均为女性;有广场舞健身团队1个,成员50人,成员均为女性。我县盘塘镇有7个村(居)有妇女自发组织的演出团队,全镇共9支文化团体,其中,5支以演出为目的,每年承接演出近300场次,4支为民间自发的健身团队,几乎天天进行健身锻炼,全镇共有122名农村妇女直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县九溪乡目前共有戏剧、歌舞、管乐、健身、民俗等专业艺术协会5个,政府认可的有演出资质的艺术团体26支,专业从艺人员772人,其中女性145人。基本形成了集戏剧、歌舞、管乐、民俗、健身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演出格局。除板龙灯舞、傩戏等必须男子参与的专业队伍外,其他各类文艺团体中都有女性成员,其中8个团体的负责人为女性,5个团队的成员全部为女性。而且全部772名从业人员中,板龙灯这种需要上百人参加的团队3个就有500名成员,其他272位演艺人员中,女性145名,占了53.4%的比重。就连我县地处偏远山区的观音寺镇境内都有各类文艺队伍12支,其中90%的队员为女性。同样,我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黄石镇也有2个女子文艺团体,每支团体都有约30名女性。
2、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我县妇女对文化生活是长期热爱并积极主动参与的,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是台上唱主角。我县太极拳协会成员75%以上是女性,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文明礼仪宣讲团的8名宣讲成员其中女成员占7名,县乡跳广场舞的群众几乎全部都是女性。二是领办挑大梁。我县第一个“心灵之家”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创建人是女性。我县关心下一代网站创建人也是女性。我县九溪乡文艺团体中,神龙、黑豹、小白杨艺术团,龙凤、凤鸣、小梨园剧团都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团体。其中凤鸣汉剧团、小梨园艺术团的团长为女性,其他4个团体的负责人虽然是男性,但在文艺表演中以女性表演为主。例如黑豹、小白杨、龙凤这三个团的创始人均为女性,后来发展壮大了才交予丈夫管理。三是创作有热情。电影《女儿船》具有细腻的女性风格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该影片的拍摄场地就在我县的风景区桃花源和夷望溪,贯穿该片的音乐与主题歌均为常德丝弦,很好地展现了桃花源里淳朴的乡音乡情,《女儿船》的原作者、导演和主演全部都是**籍女性。我县观音寺镇文化建设带头人江淑珍牵头创建的观音寺鼓乐艺术团,一直致力于自主创作,推陈出新。她们编的节目有相声、小品、有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多种类型。江淑珍本人结合党委政府工作,创作了弹词《十唱党的政策好》、快板《坚持科学发展观我真面貌大改观》、快板《三句半》、群口相声《十条规定促转变》、常德丝弦《观音寺镇是我家安全卫生靠大家》《我们的好村官》、表演唱《计划生育》《地球妈妈,我爱你》、《和谐之歌》等优秀作品,现已汇编在《观音寺之声》一书中出版。同时艺术团成员还贴近群众喜好,根据当地文化,创作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节目,如劝婆媳、劝妯娌、劝邻里等,深受群众喜爱。
3、妇女参与文化建设获得的成果越来越多。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积极踊跃,成果也颇为丰硕。2012年常德市抽调全市100个民间剧团进行节目展演即“百团大赛”。我县作为文化大县选出15个民间团体参加了此次大赛,我县着名傩戏--《姜女晒衣》等作品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小戏《喜主任说媒》、民俗表演《婚礼民俗风》、小品《良心帐》民间舞蹈《虾趣》和《快乐的九子鞭》等作品获得了“精品节目”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我县妇女群众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舞蹈《咏荷》的表演者燕昊、歌伴舞《春天的苞蕾》的表演者李婧等女演员获得新人奖。2012年8月5日,我县明月山村广场舞队艾舞队、星德福山广场舞队和创维健身舞队,代表我县参加《舞味俱全》全省广场舞大赛常德赛区预赛,明月山村广场舞队艾舞队荣获常德赛区预赛金奖,直接晋级省广场舞大赛决赛,获金杯一个;星德福山广场舞队和创维健身舞队获优胜奖。2012年8月19日,我县女民歌手李靖代表我县参加由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永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中国共产党宁远县委、宁远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年首届中国九嶷山民歌节暨第三届中国九嶷山旅游小姐选拔赛,李靖凭借较高的演唱技巧和各方面的出色表现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银奖。近些年来,我县“女子太极”队队员也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赛事并屡次获奖。
二、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文化惠民,文化强县”为宗旨,切实提升我县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努力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县根据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先后完成了5个乡镇示范性文化站、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6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如今,全县50%以上的村有文化活动室、电子信息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休闲场所。全县所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均实行了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更好地丰富妇女群众娱乐休闲生活,我县九溪乡政府耗资20万元安装了整套健身器材。据悉,每天傍晚,都有上百的妇女群众自发地来到农民文化宫前坪跳广场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健身、散步休闲,妇女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11年,我县盘塘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占地300平方米的镇中心文化站,并准备逐步实现购置乐器、图书等器材,建成后的镇综合文化站将成为集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全镇文化中心,妇女群众可以尽情享受这一文化资源。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三送下乡活动常抓常新,2011年送戏下乡151场,送电影下乡10416场,全县妇女群众看电影人数达104万人次。送图书下乡6万多册。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实现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3、文化活动异彩纷呈。2011年举办了“仙境和韵”春节晚会、迎新年民间文艺大展演、“益丰大舞台。快乐老人”第三届社区才艺展演、“红歌颂党恩”歌咏晚会、第七届农民艺术节、2012年举办了常桃路统筹示范带庆“三八”巾帼风采展、**县首届民间文艺汇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另外还在文昌阁文化广场、纺城广场等地举办了音乐会、书画作品展、文艺演出等广场文化活动。全县妇女群众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三、妇女参与文化建设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
(一)薄弱环节
1、精神文化生活情趣不高。从调查反馈情况看,部分妇女群众参加的业余活动以散步、串门聊天、听广播看电视、陪家人为主,其他方面业余爱好参与较少,收看的电视节目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娱乐消遣打发时光类节目,缺乏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妇女平常有读书看报习惯的只占10%左右,有些活动从未参加过得人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如绘画、弹琴、旅游、书法类从来不参加的达到90%,集邮收藏类从不参加的达到95%。
2、参与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女性多数在外务工,社会、家庭对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认识还有偏见,造成部分妇女文艺骨干不敢或不愿参与文艺活动。妇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特别是集体性文化活动少。从调查反馈情况看,有组织的村级集体文化活动非常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乡镇,在妇女文化建设中,妇女群众存在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
3、各相关部门加以引导和培植不多。妇女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长效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有关妇女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更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妇女文化人才,特别是创作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
4、流动面窄且创新不够。文艺团队演出流动区域不大,主要集中在本乡及周边乡镇流动演出。艺术表演团体基本不外出联系演出业务,主要靠顾客上门约请,演出时间一般都集中在节假日、婚丧庆典等活动期间。文化活动多为商业演出,公益活动很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多为有偿商业演出,每人每场演出收入在100元--300元不等,每个团队每年商业演出50--120场,每人每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艺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女演员一般为初、高中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多是从自娱自乐干起,演出内容多为仿、学、套,作品创作,艺术创新甚为稀有。
(二)制约因素
1、受制于思想观念的制约。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部分妇女不愿到公众场所参加活动,认为扭腰、唱歌跳舞是年轻人的事,每天家里家外的劳动就是一种锻炼,作为家庭妇女还需要什么文化知识?读书、看报有什么用?会带孩子、理家务就行了。二是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普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让部分农村妇女长期留守在家中,整天围着家务和农活、老人和孩子转,无暇去参与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2、受制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从所调查的村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村落分布比较分散,一个村一处健身场所,一间文化书屋,一个阅报栏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的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受制于农村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自我意识淡薄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业余生活时间大多选择易于组织,随意性较大的串门、聊天、逛街、打牌等活动。
4、受制于专业人才缺乏。文化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形同虚设,再加上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缺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以产生吸引力。从农村层面看,文化专业人才奇缺,出现断层和老化现象,即使有几位文艺爱好者,其生存和发展也比较困难。
四、进一步推动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妇女的文化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没有妇女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妇女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和社会应为女性参与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1、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妇女文化底蕴的积累。妇女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状况决定了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国家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县农村6-1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女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16周岁以上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人数较往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仍有一部分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进一步接受高中或高中以上的教育。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农村贫困女生的救助工作,为提高新一代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奠定基础。
2、统筹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阵地。现阶段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与当地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活动经费紧缺等密切相关。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有助于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为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农村妇女的基本文化权益。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合理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统筹阵地建设,开辟村与村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交流新渠道,在中心村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地,实现阵地共享。
3、加强骨干人才队伍的建设,搞好妇女文艺队伍的传帮带。重点培养农村的文艺骨干,通过他们引领农村妇女参与健康文化,通过身边的典型的人和事来激发妇女群众参与的热情和兴趣。重视发现和培养妇女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不断壮大民间妇女文化工作队伍,要定期举行文艺人才培训班,搞好文艺队伍的传帮带。
4、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送“文化下乡”,激活妇女的文化意识。一是建议文化、教育等部门在农闲和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文化团体下乡演出,编排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节目,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主导精神的教育,促进农村妇女文化品位、道德情操的提升。二是加强与驻乡镇、驻村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驻乡村单位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人力、物力优势,通过联谊活动的经常开展,带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三是充分挖掘本村民间文化资源,努力将农民由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者。组建文艺宣传队,在专业文艺团体的指导下,把党的理论、政策等编成小段子,以说、唱、演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让广大妇女群众从中得到娱乐,受到教育。
5、依托“妇女之家”平台,提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能力。加强妇女之家阵地建设,基层妇联组织要把妇女之家建成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依托妇女之家图书室、活动室等阵地,组织妇女学习法律、科技、文化、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知识,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网络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更新广大妇女文化知识,号召农村妇女争做学习型、创新型新女性。一是弘扬时代女性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做“四自”精神的自觉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示范引领者。大力宣扬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妇女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提高素质。坚决抵制贬损女性人格、歪曲女性形象等歧视妇女的腐朽落后观念和不良社会现象。鼓励创作正确反映妇女地位、作用和贡献,讴歌妇女“四自”精神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促进形成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平等发展、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二是抓好组织和引导。结合农村妇女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自觉践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巾帼文明健身骨干培训、组织妇女踊跃参与唱戏和听戏,传承国粹,鼓励妇女养成到农家书屋借阅书籍的习惯,到免费开放服务场所参加健身等文化活动。其次是引导妇女在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实是求是的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于基层妇联组织及时有效地加以改进。最后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妇女群众健康意识和商业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顺应广大妇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组织妇女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以活动吸引妇女,凝聚妇女,不断提升“家”的形象,拓展“家”的功能,扩大“家”的影响,让妇女在参与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一是广泛开展节庆活动、刺绣活动、广场活动、知识竞赛、文体竞赛充实妇女群众的精神生活。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家庭、环保家庭等各类特色评选表彰等活动,以家庭的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二是从女性角色为着力点,引导组织农村妇女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共同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三是大力开展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主旨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在爱心帮扶、文化宣传、生态保护、心理调适、关爱空巢老人中的作用。
第三篇:我县妇女维权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充分履行职能,服务妇女,全面了解**县妇女权益维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8月,**县妇联围绕妇女的政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教育以及婚姻家庭权利等方面的权益状况开展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县妇女维权现状
1、在保障妇女政治权利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县四大家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5名女
领导,全县共有党政人才1119人,其中女性224 人,占20% ;女党员1559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6.7%;全县女人大代表19人,占总代表数的10.7%;政协女委员29人,占委员总数的17.5%;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性比重占48%;居民委员会中女性比性比重占65%。
2、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方面。**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措施。如对凡适应妇女就业的岗位,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不得以种种理由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经过努力,一些适合妇女就业行业的女职工比例增幅较大。全县女性从业人员比例达42%,全县有6万余名妇女参加“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有力维护妇女劳动权利。
3、在妇女接受教育方面。**县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在城市,通过开展巾帼建功、文化活动进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方式,不断加大女性受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在农村,县妇联充分利用全县19所农村妇女培训学校这一阵地帮助80%以上的妇女掌握了一至两项实用技术,每年有500多人参加学习,全县成人识字率女性达91.9%,青壮年识字率女性达99.8%,妇女对法律知识的知晓率达80%。
4、在妇女健康权利方面。妇女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2008年全县投入卫生经费2791万,妇幼卫生经费122万元,防治防疫经费188万年,计划生育事业费687万元,分别比上增长38%,100%,42%,31%。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9.68%,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6%,连续四年没有发生孕产妇死亡情况。
5、在妇女人身权利方面。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案件,共查获侮辱、敲诈妇女儿童的治安案件8起, 抓获违法人员12名。
6、在妇女婚姻家庭权方面。婚姻家庭矛盾是仍然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县妇联的来信来访中68﹪的问题都是涉及婚姻家庭的问题,来访的大多数妇女中面临离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社会问题。
二、**县妇女维权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如:妇联目前的维权工作都是说服教育式,唱独角戏,凭着自己的热情去调解、呼吁,力量不够,解决问题不多。
二是妇女参政现状“尚不尽人意”。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的配备情况仍然偏低,县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还没有达到50%,而且领导班子出现老化;尚有5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尚未配齐女领导;县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偏低,都比上一届有所下降。
三是婚姻家庭问题仍然严重。县妇联今年接待的上访案件中70%都是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婚姻家庭问题,离婚妇女经济权利维护、家庭暴力取证等都存在举证困难。
四是女职工劳动保护困难较大。大多数民营、私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和经营管理极不规范,经营者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既没有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概念和传统,也没有建立、健全工会及妇女组织,而一些女职工则珍惜岗位胜过维护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无形中淡化、阻碍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力度。如**县江东管委会葫芦坪拉丝厂女工杨某,因厂方安全设施不到位,致使她在工作时,右手食指不慎被机器裁去半节,老板却以杨某自己操作不当为由拒绝赔偿。杨某家人多次找老板协商未果,只好为治疗四处借贷。当县妇联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向其老板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最后经劳动局、安监局、法医鉴定中心等部门联合宣传教育后老板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五是弱势妇女群体权益保护工作难。一是老年妇女赡养、扶养保护难。一些无经济来源的老年妇女,尤其是再婚的老年妇女,因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是丈夫对她的扶养而陷入生活困难,她们一次一次地求助妇联,针对这类群体,**县妇联只能对其子女或配偶进行说服教育,并无其它行政干预措施。二是因病因灾致贫致残的妇女救助难。今年县妇联共接待求助21起,大多数都是因本人或亲属有病、子女考上大学而无钱上学。对此,妇联选择只能向社会发出倡议,但收效甚微。如今年**县三锹乡6岁小女孩肖小清,因患口腔纤维肿瘤急需20万元治疗费,县妇联接到求助后,为其广泛发出倡议,但仅收到资助款4000多元,对此县妇联只能表示同情,别无它法。
从**县妇女维权中存在问题中不难看出,妇女传统维权工作方法已经难以完全解决
现实中所存在的妇女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妇女维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扩大普法覆盖面,使更多的妇女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增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信息网络。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信访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信息反馈。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络员的作用,及时反馈各部门妇女问题,及时掌握妇女权益动向,争取超前维权,为领导决策和立法提供依据,从法律上保障妇女权利,达到男女平等。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网络。一是利用各种公益团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种力量联手,设立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基金(基金来源一方面纳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各界的经常性捐助),把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工作纳入和谐社会建设整体规划。二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多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创办公益性老年公寓,为失去劳动能力、孤寡、老弱妇女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四是构筑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积极争取、依靠党委和政府部门(公、检、法、司法等)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解决维权问题。与公安局配合,发挥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社区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使家庭暴力事件及时得以解决;健全和发挥妇女维权合议庭的作用,由妇联维权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与司法部联合建立法律援助机构,解决贫困妇女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问题;通过部门联动,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努力营造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人大、政协配合对“两法”、“两纲”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视察,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进行监督,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第四篇:我县妇女妇科病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示范县,县人民政府新政发[2002]6号文件于2002年5月31日批准执行《2002-2010年**县妇女发展规划》。为了切实提高全县女性的健康水平,让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多年来,县妇联按照省市妇联的要求一直把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和妇女防癌保险(国寿团体女
性安康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使女性防病治病意识得到提高,保险保障意识得到增强。
一、妇女妇科病现状
以2008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育龄妇女为例,从普查结果来看,(见表
1、表
2、表
3、表4),城镇机关育龄妇女5254人,本次普查1062人,普查率20.21%,普查患病822例,患病率77.4%;其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依次为:乳腺疾病669例,患病率62.99%;宫颈炎338例,患病率31.83%;子宫肌瘤56例,患病率5.27%;宫颈息肉39例,患病率3.67%。从妇科疾病各年龄组患病情况来看,31-40岁为妇科病的高发期,患病率高达86.6%。而31-40岁正是女性工作的黄金时期,妇科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工作与生活,给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妇科癌症,仅2008年城镇机关女干部、职工参与防癌保险(国寿团体女性安康险)的1940人中,就发现了5例,赔付金额高达53000元,而按照保险公司的收费标准,每人收费20元,2008年收取的保费金额约为3.8万元,还不够支付5例癌症患者的赔付金额。知市坪乡女职工廖文菊,投保20元,2008年经查患乳腺癌,及时获赔1万元,接受治疗后,精神得到了慰籍。5例癌症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3岁,4人患乳腺癌,1人患宫颈癌,现都在接受治疗。
二、存在的问题
这次普查充分反映出了几个突出问题:
1、患病率较高,妇科癌症患者逐年增多。在普查率为20.21%的情况下,患病率高达77.4%。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各种不治之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这种不治之症多为癌症,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整个全县(包括城镇机关女干部、职工和农村妇女)2008参与女性防癌保险的2000多人,发现癌症患者28人。
2、中年妇女发病率较高。31-40岁为妇科病高发期,患病率高达86.6%。35-50岁为女性妇科癌症高发期。2008年县妇联代办的防癌保险中发现的癌症患者全都在这个年龄段内。
3、普查率不高。全县机关育龄妇女5254人,本次普查的只有1062人,普查率为20.21%。离妇女发展规划规定的妇科病普查普治率城市达到55%,还有较大的差距。
4、女性防癌保险(国寿团体女性安康险)参保率不高。从近3年的数字来看,2006年参保人数1500人,参保金额3万 元;2007年参保人数1830人,参保金额3.66万元;2008年参保人数1940人,参保金额3.88万元。不到整个总人数的37%。我们开展“妇女防癌保险”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参加保险的形式,督促广大女性进行妇科病检查,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同时从经济上帮助患者及家庭应付这一项顽症,共渡难关。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压力大、精神紧张、心情郁闷是导致癌症的重大因素。
2、早婚、早育、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使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女性比男性要承受更多来自生育上的痛苦和疾病,更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减弱。
3、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多年的生活陋习和健康误区(如喜食腌制熏腊食品等),易导致机体受损。
4、妇女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不强。妇科病隐蔽性强,患者平时不易觉察,对一年一次的妇科病检查(35岁以上女性半年一次),许多妇女认识不够,感觉有病时,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期。
5、单位对妇女健康重视不够。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通知,县直120个单位只有42个单位执行到位,平时要女同志工作的时候重要,但需要关爱女同志的时候就不重要了。
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健康意识。一是要与县总工会、县卫生局、县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配合,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要通过向各单位发送书面通知、广播电视通知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传播健康知识,提高防范保健意识。
2、开展有益活动,为妇女工作生活减压。在城镇,积极开展有助于身心健康,容易为女性学习接受的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在农村,要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居家生活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加强健康检查,做到防治结合。继续与县妇幼保健院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妇科病健康检查,做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4、争取各级重视,加大对妇女健康的投入。一是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提高治疗水平。二是各级党政要重视对本单位和所属辖区的女性健康问题,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健康检查和医疗保障。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篇 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
? 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 1—3 个,有的还超编 1—2 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 1 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
? 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 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
? 二是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
? 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
? 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
? 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习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篇 2 为 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 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
? 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
? 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
? 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
? 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 ok 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三、建议和对策 ?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篇 3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 12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 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 个乡镇均配置了 3 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 台易播宝,其中有 8 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 192 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 147 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 5 组,报刊架 1 个,实用图书 1500 册,电子音像制品 100 种,报刊杂志 30 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 27 户市级、101 户县级、1360 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 1 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 1 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 100 多场次,送戏下乡达 150 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 2000 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 2006 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 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 48 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 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 40 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 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 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 50 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 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 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
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 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 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
? 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 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 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 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
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
? 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 2015 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 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 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
? 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 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 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
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