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2 22:5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

第一篇: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

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范文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年,制定下发了《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

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2011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

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转自http://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6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

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2007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2003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

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二篇:大桥镇农村卫生改革汇报材料

大桥镇农村卫生改革汇报材料

近几十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关注农民群众健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贯彻实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了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投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职工工资得到保障,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基本到位,使我镇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大桥镇的农村卫生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院院容院貌得到改善:

1、由之前漆黑的砖瓦房变为敞亮的门诊楼和病房楼,办公条件也得以改善,每个科室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空调。

2、职工工资有了保障。

3、设备配置有了改变,新引进了各种医疗设备。

4、院内所有地面都得到了硬化,并设立了停车位和停车棚。

5、就诊环境得到了改善,输液大厅安装了空调,配备了几十张座椅。候诊大厅安装了电视,为大家播放各种健康音像资料,以便群众及时获得各种健康知识。

6、服务模式有了改变,由之前的坐等病号变为现在的上门服务。

二、卫生室的改善:

1、科学规划,完成了各卫生室的设置,现在九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诊察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业务用房面积都大于60平方米,各卫生室八小件都已配备齐全。

2、村卫生室人员均具备一定的资质,均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具备助理执业医师及以上资格,医德良好,能够热心为群众服务。

3、受卫生院统一管理。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按照上级的要求,规范了全镇的村卫生室机构名称(统一规范名称为:xx村卫生室)、标识、标识牌。实行标识标牌、医疗文书、防保卡册、工作制度、收费票据“五统一”,做到诊疗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凭证、防保有卡册、疫情有报告、消毒有记录、药品购销与新农合补助有台账。

4、服务模式有了改变,由之前的坐等病号变为现在的上门服务。

5、服务人群有了改变,由之前的患病人群变为辖区所有人群。

6、乡村医生的工资由之前的自挣自吃到现在的统一发放。

近几年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活动增强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水平,同时提高了大家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保健水平,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教育和引导广大居民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和生活观念,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培育文明健康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健康环境,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到活动中来,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健康文明熏陶,逐步使广大村民真正感受到健康知识是一种时尚,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享受。

第三篇:水价改革考察报告

关于参加水价改革外出考察报告

201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很多领域做出改革部署,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是其中一项。实行水价制度改革,是为了解决水权的问题。所谓的水权就是国家从黄河源头开始,对每个省份可以从黄河流域用多少水有分配和定额,而在配额中用于农业的部分,就是农业的水权。农业水权再进一步到了农民灌溉,就会精确到一亩地一年的用水量,如果超了,就要从以后的配额中扣除,但是节约了就会有奖励。如果要据此形成一个固定机制,就需要价格来做杠杆,因此要实行水价制度改革。

一、学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2、紧扣目标任务,编制实施方案;

3、坚持多措并举,狠抓任务落实;

4、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进改革。

二、学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任务

1、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

2、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3、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4、保障措施。

三、改革方案思路

1、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抓大放小;

2、工程建设:按部就班、建管同步;

3、用水计量:总量测控、计比配合;

4、水权分配:分配到户、发证到村;

5、水价定价:协商优先、定价保底;

6、水费征收:统一测算、分级管理;

7、管护组织:单元承包、村协托底;

8、激励机制:基层操作、收支平衡;

9、执行方式:多级推进、分工合作;

10、评价方式:重视考核、不唯考核。

四、学习改革管护组织模式

通过两天的学习考察,我们去了滨州阳信的金阳镇,学习了金阳模式(公司化服务:介入建设+收费服务);然后又去了德州宁津,学习了他们的协会模式(协会+村管员或电工);最后一天去了济宁邹城,学习的3P模式(公司投资+政府政策扶持+水权转让)。

五、学习心得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努力对接济南北跨的发展。考察期间,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所学习地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考察团参观的济宁市邹城,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利用招商引资来惠及农业,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水价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四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主要单位,还是参建单位,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不断创新水价综合改革。

六、成功经验的借鉴

从总体上讲,三个地区的思想体制障碍克服得好、主体主动性调动得好、发展环境打造得好、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些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是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二是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三是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四是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五是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

总上所述,我们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德州宁津、滨州阳信、济宁邹城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大家必须坚决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变,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研究政策,灵活运作,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就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实干中求完善,做好水价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林场改革考察报告(xiexiebang推荐)

全国第二届“森博会”及湖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

邵阳市林业局

为加快我市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我局根据湖南省林业厅湘林场[2004]05号“关于认真做好‘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各县、市林场站(股)和各森林公园主要负责人一行11人,于5月25日至6月4日赴陕西省宝鸡市参观了全国第二届”森林旅游博览会“,并实地考察学习了湖北省荆门市国有十里牌林场产业结构调整、赤壁市国有官塘驿林场改革和管理的经验。现将参观和考察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参观全国第二届“森博会”和考察国有荆门市十里牌林场、赤壁市官塘驿林场的基本情况。

(一)全国第二届“森博会”的基本情况。

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由国家林业局发起和主办,每两年一届。旨在展示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旅游资源,增强人们关注森林、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本届“森博会”为第二届,由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关注森林,保护自然,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成就,促进森林旅游事业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和内蒙古、黑龙江森工集团的30多个代表团参加了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展览和推介活动。

湖南代表团阵容强大,准备充分,利用先进的高科技音像手段,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册,在最显眼的有利位置,向人们全面展示了我省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灿烂悠久的潇湘文化旅游特色,赢得了与会者的啧啧称赞。

在湖南板块,我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武冈云山森林公园的两幅巨型风景照片,宣传推介了云山旅游资源,突出了云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是湘西南森林生态旅游圈中的一颗璀灿明星。

(二)荆门市国有十里牌林场、赤壁市国有官塘驿林场的基本情况。

1、荆门市十里牌林场的基本情况

湖北省荆门市十里牌林场是1956年由省投资兴办的国有林场,场部位于荆门城区十里牌,地理位置特殊,区们优势明显,林地及矿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可开发项目有林木种苗花卉、建筑材料、森林旅游、温泉度假、林地开发等。至2003年,全场共有干部职工549人,其中在职职工399人,离退休职人150人。林场内设三部一室,下设2个森林保护单位和8个独立经营核算单位。经营总面积4.8万亩,环绕荆门城区的面积2.8万亩,森林面积3.9万亩,活立木蓄积13.9万立方米。建有5000平方米的自控温室、1000平方米的组织培养室、100亩的花卉苗木大市场和1700亩的骨干苗圃基地。可年产盆花50万盆,组培苗木50万株及各种绿化苗木1000余万株。2003年,共创产值34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80万元。经济规模连续5年排名全省国有林场首位,两次被评为全省十强国有林场。

2、赤壁市官塘驿林场的基本情况

湖北省赤壁市国有官塘驿林场是一个省属市管的国有林场,总场成立于1980年3月,下辖4个分场,一个经销公司和林业派出所。带管中心坪村和伴旗山两个农业村及灯笼山、梓家山、张家山三个直属农业组。另有竹胶板厂、星辰化工有限公司、林化厂、国道竹木市场等民营企业。总场机关设有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财务科、民营办、计生办等职能科室,并设有人大、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武部、民政等机构(干部为兼职)。

林场现有人口3150人,其中农业人口2374人,国有林场人口776人,其中职工386人,退休人员112人,在岗管理人员42人,内部退养人员23人,停薪留职人员18人,前勤工人191人。

全场经营总面积53748亩,其中有林地46597亩(用材林14299亩,防护林22084亩,竹林9699亩,其它515亩),现有活立木蓄积98631m3,总立竹量180万株。

近年来,官塘驿林场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九九九年以来先后10多次受到省市奖励。

二、参观、考察取得的主要收获和成功经验

(一)参观全国第二届“森博会”取得的主要收获

1、领略、欣赏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旅游风光,了解了森林旅游文化的特色,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森林旅游是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这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2、森林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旅游文化内涵。

3、森林生态旅游业应当成为林业产业的龙头和支柱。

(二)荆门市十里牌林场、赤壁官塘驿林场的主要经验 十里牌林场、官塘驿林场由于场情各不相同,特色也各有千秋,但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市场意识强、转型调整早。

这方面十里牌林场表现得尤为突出。该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省造林投资中断、工副企业全线萎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条件,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并将其作为场里的支柱产业来抓,不断扩大面积,扩大苗木品种、规格和档次,做大做强,从而使全场花卉苗木经济收入稳中有升。仅2003年,全场花卉苗木销售收入达到215万元,在岗人均苗木收入达到8000元。该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场苗圃基地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职工人均达到10亩左右,形成庞大的花卉苗木 规模经济效益。这是冲破计划经济禁锢,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及时进行林场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和转型,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的结果。

2、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

十里牌林场和官塘驿林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从各个层面对林场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索,并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和完善,保持了林场稳定,促进了林场发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里牌林场敢为人先,首开国有林场职工买断工龄、置换身份之先河,平稳实现减负增效。并积极筹措改制成本,搞好养老保险工作,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3、强化内部管理,注重制度连续性。

考察中我们发现,十里牌林场、官塘驿林场都十分重视管理工作,特别是自我管理。林场内部管理机制非常完善,对人、财、物、事的管理相当到位,而且非常注重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连续性。尤其是官塘驿林场,将林场形成的文件编印成册,既便于查找翻阅,又便于对照学习,更利于贯彻和实施。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从考察情况看,十里牌林场和官塘驿林场都非常重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职工家庭经济,而且效益相当明显,十里牌林场2003年共创产值3400万元,其中民营经济收入占77%,达到2600万元。官塘驿林场早在1995年就开始实施“国有民营”战略,鼓励全场职工创办家庭林场、私营企业和经济实体,并提出了“家家有基地,人人 有项目”的响亮口号。到2003年,全场90%的职工有了民营经济项目,职工总收入80%来自民营经济收入。

5、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

十里牌林场、官塘驿林场的领导班子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重点工作放在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建设、环境形象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他们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官塘驿林场是个市属正科级林场,目前效益较好,但该场场长王贵明同志和职工一样承包了1.8亩的竹林地,把场里原有的两台小车处理掉坚持搭乘班车出差,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三、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快我市森林公园建设步伐,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突出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我市森林生态旅游业。

我市现有森林公园5个,总面积达到25万亩,处于湘西南森林生态旅游板块,是张家界——南山——龙胜——崀山——桂林大旅游带(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1、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利用各种方式将本单位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推向市场,推向外界,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别让她“养在深闺人未识”。

2、要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吸引游客。如: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要突出云山变幻奇特的云雾景观和悠久深远的佛教文化特色; 宝庆森林公园要突出城郊游的城市休闲特色以及花卉苗木特色。

3、要培养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包括旅游管理人才、导游等。

4、要成立森林公园旅游管理机构,将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林业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开发,合理利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形成森林生态旅游带(圈),打造“邵阳市森林公园二日游或三日游”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将我市森林生态旅游融入大旅游圈内。

5、以森林生态旅游业为龙头,形成新的产业链,以此带动其它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3]9号和湘发[2004]6号文件,借鉴十里牌林场和官塘林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林场改革,搞好林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有林场发展步伐。

1、以实行山林承包经营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目前,我市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做到早改、快改、彻底改。首先,要保证“三项制度”改革不反弹,并不断补充和完善。其次,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实行山林承包经营为突破口,进行林场产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放活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林场经济。

2、抓住机遇,大力调整结构,实现林场经济的根本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林场原来享受的某些特殊优惠待遇已经不复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以前瞻的眼光,瞄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有利条件和优势,大力调整产 业产品结构,尽快摆脱我市国有林场目前普遍存在的单打一的“木头经济”的局面,努力尽快实现林场的根本转型。

3、切实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林场要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切实加强财务、林地、林木、合同管理,作好确权发证、资产营运文章,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挖掘潜力,厉行节约,提高效益。同时,要注意管理制度的连续性,以利于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非公有制林业和职工民营经济是国有林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它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大力提倡、积极鼓励、制定措施千方百计发展职工家庭经济,并且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努力使我市国有林场民营经济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二OO四年六月八日

第五篇: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县农村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年3月3日

**县是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辖16个镇,445个村(居委),总人口128.3万人,劳动力46.5万人;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67万亩,耕地46.89万亩;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山区发展的会议精神,按照粤北地区“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从2007年开始,我们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总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发展理念,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山区落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现将**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创建要求和我县生态镇村建设规划,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以中部为重点发展区、南北两翼为生态发展区的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

(一)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0.5亿元,比增15.1 %,增速

居全市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8亿元,分别比增7.1%、22.8%、15.6%。一是特色工业快速发展。以制酒、制药、五金加工、汽车配件和工艺品五大特色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22.59亿元和6.86亿元,分别比增48.5%和38.4%,增速居全市前列。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比上年增加2家。辉胜达电器、长乐烧酒业、康奇力药业等8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比增51.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辉胜达电器产值突破4.5亿元,比增73.1%。二是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强势推进“绿色矿业、白酒生产、南药生产加工、绿色农业、休闲旅游”五大基地建设,做强特色产业。白石嶂钼矿顺利试产,钼矿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获国土资源部批准;长乐烧酒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建成1万吨级全自动果酒生产灌装线;扶持康奇力药业技改,加快培育上市步伐,打造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大型制药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2000多亩中草药(岗梅)gap种植全国示范基地;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达到36家,其中市级19家,县级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总数达157家;新种油茶3万亩,建成一批镇级油茶示范基地;合同种植烤烟面积1.86万亩,收购烟叶5.2万担;组织13家企业共37种农产品参加梅州市第二届农产品展销暨梅台农业合作交流会,销售总额达23.09万元;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山洽

(二)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高考再创新高,省线入围数达到4613人,继续居全市首位;筹资1亿多元,妥善解决了1945名代课教师问题,新招录2278名教师,解决教师缺额问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8%,同比提高了20.8个百分点,实现了“普高”目标;积极争取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竞争性分配专项资金1000万元,扎实做好华城、郭田、双华等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布局调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双华、棉洋、华阳等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基本完成。全县无偿献血人数2342人,采血量46.97万毫升,基本满足了临床急救用血需求。全面实施免费婚检、产检和定额补偿新生儿疾病筛查。三是公益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广泛开展全

(三)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大力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全县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2.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7.2%,创历史新高。对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财政供养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提高了住房公积金标准和年终一次性福利补助;兴建廉租房30套、发放租赁补贴26户;投入资金599万元,完成149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归集住房公积金4849万元,发放贷款4513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33期,受训贫困人口达2.6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480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02人,全县失业率为2.26%,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45万人;

启动实施了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农村养老保险参保78856人,居民医保参保595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937647人,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征缴社保费2.82亿元,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至904元,失业保险待遇增加至589元,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分别增加了138元、38元、3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扶贫“双到”成效显著。组织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955万元。省确认的115个贫困村13340户贫困户63424人全部落实了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77亿元,落实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3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8个,贫困村、户脱贫能力明显增强;5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省定贫困村的50.4%,60%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综治维稳平安稳定。深入开展“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校园治安防范”、“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等系列活动,加快了县城和各镇主要街道路口的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对比下降17.8%,未出现大型群体性事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17宗,调解成功3672宗,成功率98.8%,提前一年实现了“平安名县”创建目标,华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四)提升政府职能,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篇二:关于珙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1 关于珙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

中共珙县县委农工办 2012年8月14日

根据《宜宾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改革专题调研的通知》(宜农领办?2012?4号)文件精神要求,为全面总结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新举措,由我县农工办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对本部门涉及改革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各自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将我县在农村改革中积极探索创建的亮点特色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简要报告如下。

一、珙县农村改革中积极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一)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规模化发展

自2007年实施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县已实现集体林确权面积79.2万亩,确权率达98.9%;确权农户

8.69万户,确权到户率达97.6%;林权证发证率达92.5%。林改期间,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1412件,涉及面积14200亩,调处1407件,调处面积13970亩,调处率达98.8%,未出现一例林农非访、集访的不稳定事件, 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特别是我县在林权改革中探索出来的“林权抵押贷款”极大地带动了我县林业规模化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1.林权抵押贷款。珙县通过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创造性

地为靠山的人注入信贷资金。林权抵押贷款既有效缓解了涉林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贷款难,也将林木变成了真正能见效益的绿色银行。不仅可实现林木自身的再生产,帮助农民从林业中获取收益,还可作为农民从事其他经营的资金来源。2.创新搭建农业担保平台。由政府出资采取“金融机构+畜牧基金+养殖户+保险”运作方式建立蓄牧担保基金300万元,信用社放大10倍比例向县内适度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放贷,最多可贷30万元,目前运行良好。3.全面实施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以创建“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为抓手,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产品实现多元化;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利用营业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针对偏远地区,大力推广简捷便利、成本低廉的电话pos服务;人民银行指导信用社在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金融流动服务网点”,开展定期金融流动服务,弥补金融服务空白。

(三)实施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珙县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合作。

(四)推进医疗改革提升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不断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支持每村建好一所卫生室。自2009年以来,我县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依托中央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得以全面开展,三年来我县卫生体系建设项目覆盖我县所有262个村卫生室、17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级医疗机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配臵两大方面,项目总投入资金373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900万元,仪器设备配臵投入838万元,通过三年来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卫生体系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珙县农村改革中存在问题

(一)林权改造中的问题

1、林权纠纷多。一是在林改时,由于部分村社不重视,林权勘验不准确,甚至有的在家里就把全社的林权分配了,造成许多纠纷。二是处臵集体的林地、林木不规范。没有经过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处臵程序不规范、处臵方法不当,引发许多纠纷。三是由于林地、林木价值的不断攀升,原来林界不清的地方,引发新的林权纠纷。

2、林地小班破碎、管理困难。林改后,将原来集体统一管理的成片林地、林木,分割成无数小班划归不同的权利人,造成林地小班破碎,各个权利人的管理不一样,采伐后

更新的树种不一样,给行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造林成效问题。林改后,有的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将林木出售以后,就不更新或更新后不管理了,加之由于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形成了新的荒山荒地。但流转以后由业主或造林大户造的林,成效非常好。另外,近年来,我县本地育苗很少,每年造林大都是从外地调苗,由于苗木起苗时间很长,又经过长途运输,苗木逝水严重,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

4、林地流转造成了双方对林地经营的不公平。对于流转30年以上的林地,虽然目前流转的价值较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和林地的价值会不断的上升,十年以后,林地经营的不公平性就会显现出来,林农的悟性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会出现争山争林的现象。

(二)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一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保险品种比较单一。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与农民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使合理的费率设定成为难题,仅有水稻、玉米、油菜和能繁母猪等险种,森林保险等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面上还不具备为金融创新提供风险分散配套品种的能力。二是农业担保体系发展不足。全市仅有一家农业担保公司,珙县尚无一家,涉农专业化担保机构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对支农信贷业务的支撑作用。三是受地方财力限制,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额有限,难以满足创新业务实际需要。四是部分动产担保权益实现难。如收费权质押贷款,收费项目虽具垄断性,但由于未建立相应的转让市场,一旦发生风险,收费权难以变现。2.农村产权融资的制度瓶颈有待破解。我国集体土地承载者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相关制度对集体土地权利的抵押权能加以限制,造成一方面农户缺少抵押物融资无门,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产权却处于低效甚至闲臵状态。一是农村可抵押产权有待进一步“激活”。土地集体所有是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抵押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涉及国家根本经济体制问题,所以物权法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目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权利已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但涉及的制度性问题在珙县没指导性文件出台,令金融系统介入存在较大问题。二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交易流转等中介服务和市场不健全,以林业要素市场为例,由于产权流转和收储机制不健全,林业资源变现困难,客观上限制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向更大范围扩展。

(三)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征地制度存在问题。第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几乎所有建设用地都可以办理土地征收。其次是土地征收的程序设计不完善,对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重视不够。第三土地征收补偿不够合理,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未得到充分体现。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第一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不完整,篇三: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市委政研室

〔内容摘要〕 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综合改革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市委政研究室课题组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钟山区是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全面展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对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5年11月以来,钟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了有人具体抓,确保工作经费,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1.转变职能,明确职责。在试点中,对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管理的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行政)主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职责,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对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并设在乡镇(街道办)的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实行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对相关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乡镇(街道办)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2.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完善,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坚持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与乡镇(街道办)及相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指导任务。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所辖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述职评议”等配套制度,村民自治活动基本按制度开展。帮助建设村民自治活动场所、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并及时解决村民自治阶段性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所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整合乡镇(街道办)机构,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站所进行整合,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办)的事业站所设置为四个:农业服务中心(办事处不设置)、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不设置);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延伸机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炭管理站(产煤镇设置)、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办事处不设置)、中小学校、卫生院。撤销了乡镇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街道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公室、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城管中队等机构,其职能划入相关机构。为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力度不减弱,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办)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供了保障。4.妥善分流安置超配干部。对超配的乡镇(街道办)领导干部主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年龄较大、身体不适应工作岗位的,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任;二是根据考核结果,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实行改任;三是对在乡镇(街道办)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交流到区直机关单位任职;四是对工作

能力较弱,不适宜在乡镇(街道办)任职,又达不到改任年龄的领导干部保留原级别,三年之内逐步安排岗位;五是对自愿提出辞职的,同意其辞去职务。对乡级非领导干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妥善安排。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1.认真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区教师的工资、奖金统一由区财政拨给教育局发给全体教师,教育经费统一由区教育局管理拨付。预算拨款关系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程序及单位会计管理分为三级:财务管理分主管会计单位(区教育局)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预算外资金审批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各直属学校,各乡镇(街道办)中心校为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拨关系,财务收支计划和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三级会计单位与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帐单位管理。

2.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全区初中教师449人、小学教师1305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比例上升,年龄下降,基本达到了知识化年轻化要求。二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每年由区人事部门牵头,陆续招考教师,并全部分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同时推进中小学继教,提高教师水平,教师潜力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钟山区教育系统人事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统一全区教师管理、流转。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农村(点)校任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调入中心校或其它学校工作。

3.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实施 “两基”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教工程”、“国债资金工程”、“危改工程”和“希望工程”,按照《贵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消13个教学点,新选址建校8所,扩建学校32所,学校数量从2000年前的85所调整为72所,基本实现初中能相对集中,小学生能就近入学。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区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取消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中、小学除代收课本费、本子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把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三)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1.组织实施有力。区政府成立了工作机构,并派员到安徽省无为县学习考察,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办)财政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钟山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推行。同时在区财政局增设“乡财股”,负责“乡财县管乡用”具体工作。乡镇(街道办)财政继续设置总预算会计,负责办理体制算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具体事宜,使乡镇(街道办)在财务核算中保持独立主体地位。

2.清理工作细致。对乡镇(街道办)资产、财产、票据、财政供养人员和债权债务“五项清理”,逐一登记造册,摸清乡镇(街道办)家底。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收入的源头控管,并严格支出程序,严控资金流向,规范支出行为。3.农民补贴到位。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两项补贴共涉及29188户14万多人。由于金融部门在偏远地区无营业网点,全面实现发放“一折通”较为困难,先确定汪家寨镇和月照乡为试点,试行“一折通”,对其他暂时无法实现的乡镇(街道办),及时采取印制“贵州省对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办法,张榜公示,由乡镇(街道办)财政所以现金方式发放。

4.形成网络管理。为适应“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搭建财政区乡局域网。目前,全区除月照乡和凤凰街道办事处需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搭建时间较长,尚未开通外,其余7个乡镇(街道办)已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四)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

1.清理核定乡村债权债务。区政府及时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债权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税改办核定,自1992年“撤并建”到2003年12月31日止,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乡村两级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共累计负债2117.74万元,全部为乡级债务。村级没有债务。

2.提出了化解办法。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增强民主决策的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债务产生,不准再发生新的债务。二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与银行部门协商债务解决和处理方法。三是大力扶持乡镇(街道办)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支出行为,逐步化解乡镇(街道办)债务。

二、几点启示

(一)认识到位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关键。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表明了区委区政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前提。钟山区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确保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的试点工作统一实施,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负责地认真组织协调推进各阶段工作。尤其对乡镇机构改革调整、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环节,反复研究方案,周密考虑,稳妥谨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三)制定方案是抓好试点工作的保障。制定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试点方案,对于抓好试点工作至关重要。钟山区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在制定每一项改革方案之前,一方面深入乡镇(街道办)进行认真广泛调查研究,对区情乡情再认识,尽可能考虑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派员到省外学习考察,借鉴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补充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三改革”的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基本符合区情乡情,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协调推进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动力。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都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钟山区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明确改革目标,把握总体要求,使“三改革一化解”工作同步进行,协调推进,既保证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又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应当在试点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都参与。但在试点中,除机关和乡镇(街道办)参与试点操作的人员外,知晓的不多,农村群众更少。

(二)教育经费缺口大。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后,虽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加大,但由于县级财政十分紧张,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基本建设,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各级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办学校条件受制约。民办教育水平不高。

(三)乡镇债务化解困难。从钟山区清理的情况看,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累计负债2117.74万元,主要是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贷款,而乡镇经济发展缓慢,靠自身财力逐步化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是乡镇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支出安排不尽合理。

(四)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试点中,根据中央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的要求,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资金等纳入“一折(卡)通”发放管理,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推行这项工作难度大,给群众补贴兑现不及时,带来很多不便。

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省委省政府确定从2007年起,我市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方案已于今年9月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区应尽快拟制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和实施,认真探索和创新,做到操作有序,富有成效,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做好表率。

(二)要尽快成立和充实试点办事机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县区必须成立精干务实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政治坚定、熟悉政策规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和充实,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既符合本地的实际,又有创新性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全市面上的试点工作统一协调推进。

(三)要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市和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整体工作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情况,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行动,宣传农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的实惠。通过积极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良好氛围。

(四)要严格执行农村综合改革纪律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7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2007]12号)文件,对严肃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在试点的各个阶段,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对照检查、督促落实,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据情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确保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要通过试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钟山区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薄弱,转移支付力度小,对化解乡镇债务、解决乡镇教育经费不足等困难较大。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投入支持。我市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比农村条件好,农村太落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城市少投入一点,多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下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根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2月23日,我们考察组对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 挂职 *镇镇长助理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

    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工作方案,我们召开了城隍镇在家的全体机关干部会,王组长通报了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及重点,刘*进行了述职,机关干部进行了......

    发展物流园区考察报告[精选合集]

    X X XXX 物流园区考察报告 5 月下旬,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组织 XXXXXXXXXXXX 等市物流园区负责人和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专程到 XXX 省 XXX 市、XXX 市、XXX 市学习考察发展物......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xxxx等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实地考察了无锡、杭州、西安、婺源等地特色旅游。通过7天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得到......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xx年5月14日—24日,对xx市学前教育体制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和考察。先后调研了xx市实验幼儿园、xx街道、xx镇、xx镇......

    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5月26日至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组重点对开发、运作结果较好的××*等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听取......

    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

    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定稿]

    调研报告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亳州市卫生局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农村卫生既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展深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