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2 22: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第一篇: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问题: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你认为哪种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什么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答:

1.分析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发展,我认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

首先,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再谈谈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解释。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们的劳动力较之其他发达国家便宜了很多。因此我国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且我国的对外贸易现实: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这正好解释了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现实。

2.我认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规模经济理论内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或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人口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国都有世界驰名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荷兰的菲利浦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爱立信手机等,就连韩国、印度的制造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也榜上有名。而我国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却难以在世界500强中一显身手。中国要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

目前我国多数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少,因而拓展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生产成本高,相互分工缺乏、平均成本很高,这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国际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该选择发展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贸易优势、提高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要发挥增城市产业群和地方特色产业群优势在扩大出口增长中的带动作用。东部发达地区就在保持IT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纺织品服装、轻工和农产品的稳定增长。中部地区应当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地方产业群优势,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出口。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增强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利于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由哈佛商学院米歇尔.波特提出,也被称为钻石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竞争优势: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国家竞争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创造“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贸易结构导向的转变,过去参加国际竞争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供给条件,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现在则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有效地进行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为了使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争相采用高新技术,以新技术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尽管其出口产品仍然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包含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含量,因而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不断进取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能否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并保持住,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在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而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一个贸易大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必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⑴.我国应当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吸收国外高科技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高科技资源不仅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外贸扩大出口提高强大动力。

⑵.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增加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一方面,高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另一方面,我国门类齐全且规模较大的传统工业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因此,我国要加快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把生物、信息、自动化等高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交通、水利、电力、煤炭、机械等产业,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第二篇: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与各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出口额,得出消除价格变动的近似值。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比重。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为标准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出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在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间的分工。

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服务和科技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总和。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生产某单位商品所使得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要素密集度:是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可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因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于绝对收入。

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污物交换比例,是以商品表示的贸易条件,它适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但不能用于分析一国一定时期贸易地位的变化。四种形式:

1、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

3、单因素贸易条件

4、双因素贸易条件

里昂惕夫之谜:不同解释:

1、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差异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产品生命周期: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三个阶段:分为

1、产品创新阶段。创新国发明并垄断技术、技术尚需改进、工艺流程尚未定型;创新国生产 ;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等高度技术熟练工人的大量劳动,是技术密集型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价格比较高 ;创新国出口,国外富有者进口

2、产品成熟阶段。生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仿制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半熟练劳动力,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 ;降低价格扩大销路;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对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

3、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已完全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掌握这种技术;生产地已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成本开始下降;价格大众化;创新国开始从产品出口转变为进口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2、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形成原因:

1、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重要原因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

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

内部规模经济贸易: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一个企业享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优势,它的成本就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从而得到了生产的优势。这样它的产品在贸易活动中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大提高,占据贸易优势,取得贸易利益。外部规模经济贸易:主要来源于行业内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影响国际贸易。当存在外部经济时,大规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这样,该国在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该行业在哪一国最先建立,最先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原因。

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与各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出口额,得出消除价格变动的近似值。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比重。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为标准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出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在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间的分工。

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服务和科技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总和。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生产某单位商品所使得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要素密集度:是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可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因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于绝对收入。

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污物交换比例,是以商品表示的贸易条件,它适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但不能用于分析一国一定时期贸易地位的变化。四种形式:

1、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

3、单因素贸易条件

4、双因素贸易条件

里昂惕夫之谜:不同解释:

1、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差异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产品生命周期: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三个阶段:分为

1、产品创新阶段。创新国发明并垄断技术、技术尚需改进、工艺流程尚未定型;创新国生产 ;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等高度技术熟练工人的大量劳动,是技术密集型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价格比较高 ;创新国出口,国外富有者进口

2、产品成熟阶段。生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仿制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半熟练劳动力,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 ;降低价格扩大销路;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对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

3、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已完全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掌握这种技术;生产地已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成本开始下降;价格大众化;创新国开始从产品出口转变为进口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2、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形成原因:

1、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重要原因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

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

内部规模经济贸易: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一个企业享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优势,它的成本就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从而得到了生产的优势。这样它的产品在贸易活动中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大提高,占据贸易优势,取得贸易利益。外部规模经济贸易:主要来源于行业内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影响国际贸易。当存在外部经济时,大规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这样,该国在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该行业在哪一国最先建立,最先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原因。

第三篇:国际贸易作业

各位同学请注意,群里已经有市经管的同学共享了国际贸易的作业,为免同学们做错,我的作业仅供省委党校经管专业的同学参考!另外老师说考试范围也在作业中,所以考试范围不另做整理了!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可分为哪几类?

称: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从国际范围看,它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分类: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3)按商品形式,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4)根据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5)以参加国的多少,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6)依据清偿方式,分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

(7)按货物运送方式,分为陆运、海运、空运、邮购贸易。

(8)按参加贸易的实体,分为政府间贸易和民间贸易。

(9)按是否签订协定,分为协定贸易和非协定贸易。

2、什么是对外贸易?其产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他国或地方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必备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可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

3、试述国际分工的概念,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三位理论学家的主要论点。

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各国执行的政策等。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主要论点:

在国际分工条件下,各国和地区就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各自生产其在生产成本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再彼此进行交换,这对一切参加国际贸易铁国家都有利。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主要论点:

在资本、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各国应专门生产其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节省劳动,获得利益。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的主要论点:各国应按照本国生产诸要素的丰缺状况来生产和出口商品,参与国际分工,并以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商品利用这些要素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当代世界市场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市场主体多层次。(2)交易客体—商品和服务贸易发生重大变化。(3)贸易方式多样化。(4)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加激烈。(5)世界市场运销渠道多元化,信息网络手段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5、地区经济一体化,按照贸易壁垒撤除划分,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6、论述关税的分类及其作用?

答:分类:

(1)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2)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3)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税。

(4)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主要有从量税和从价税。

(5)按照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来划分,有名义保护关税和有效保护关税。

作用:(1)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3)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

7、什么是进口配额制?它主要有哪几种?

答: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的某种商品进口,事先规定最高进口数量或金额。它有:绝对配额,关税配额。

8、简述各种鼓励出口措施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鼓励出口措施主要有:

(1)出口信贷。(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3)出口补贴。(4)商品倾销。(5)外汇促销。

(6)促进出口的其他措施。

实行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9、什么是最惠国待遇?什么是国民待遇?

答: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国民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0、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答:世界贸易组织是贸易自由化的产物。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其产生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23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宣布从1948年1月1日生效,1996年1月1日为新建立的世贸组织所替代为止,它一直是缔约国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以及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准则。

11、联系实际阐述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

答:(1)非歧视原则。(2)保护原则。(3)保障国际贸易环境稳定原则。(4)公平贸易原则。

(5)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6)豁免和紧急保障措施原则。(7)透明度原则。(8)解决贸易争端原则

12、什么是国际贸易术语?它有哪些主要内涵?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要使用贸易术语? 答:贸易术语是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字母来表示商品价格的构成,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有关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的内涵有:(1)交货地点及方式。(2)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换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划分。(3)价格的构成。

因为每种贸易术语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同的贸易术语表示不同的交货条件和不同的价格构成因素,因而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贸易术语具有重要意义。

13、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影响较大的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三种:《华沙——牛津规则》、《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4、按国际商品的《2000年通则》国际贸易术语共有几种,试述其中常用的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

答:贸易术语有13种,按不同类别分类E、F、C、D四组。

FOB 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IF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15、我方某公司以CFR条件出口一批货物,卖方于装船后已及时通知买方,后由于船只在运输途中搁浅,致使货物遭受损失,我方应如何处理?如果改用CIF条件时,我方又应如何处理?

答:CFR:卖方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将货物装上运往目的港(指定的)船上,负担货物在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租船定舱支付运费。装船后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后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本题中,我方以CFR条件出口,装船后已及时通知买方,则风险即由我方转移至买方,途中搁浅货物损失由买方承担,我方不负任何责任。

如果改用CIF条件下,我方只要提供了完整单据,买方必须付款赎单,买方可凭卖方转移过来的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与卖方无关,则我方不承担货物损失风险。

16、何谓商品品质条款?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哪些?

答:商品品质条款,又称商品品质条件,是指买卖双方对商品的质量、等级、规格型号、牌号、产地等作出的具体规定。

表示品质的主要方法有:(1)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2)用文字说明表示商品品质。

17、在品质、数量条款中有哪些国际贸易惯例?在贸易业务中如何应用?

答:《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根据该公约规定,卖方交货时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如果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即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有权宣告合同无效,要求赔偿损失。

18、国际货物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海洋运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国际货物运输的特点:(1)国际货物运输工作政策化、业务化、时间性强。(2)国际货物运输涉及的面广、线长、环节多等。(3)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运输的共同特点。

海洋运输的特点:(1)通过能力较大。(2)运载量大。(3)运费较低。(4)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险大,运输速度慢。(5)航期不够准确。

19、什么是定牌?什么是中性包装?为什么使用定牌和中性包装?

答:定牌是指卖方按买方要求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号的一种做法。

中性包装是指在商品包装的内外,不注明生产国别、地点、厂商名称以及商标或牌号的包装。使用定牌可以利用买方经营能力,企业信誉及名牌声誉,以提高商品身价及商品售价,扩大商品销路。

采用中性包装不仅有利于加强出口竞争,扩大商品出口而且也有利于把生意做活,适应外商的特殊需要。

20、请联系实际阐述进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

答: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

(1)备货(2)催征、审证及改证。(3)租船订舱。(4)投保。(5)检验。(6)报关。(7)制单结汇。(8)索赔与理赔。

进口合同的履行程序:

(1)开立信用证。(2)租船订舱。(3)保险。(4)审单付款。(5)报关接货。(6)检验。

(7)拨交。

21、什么是贸易方式?试述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单边进口商品的贸易方式。

答:贸易方式是指国际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具体做法经营方式。

单边进出口贸易方式是双方以函电或口头就某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付款、交货等主要条件进行具体磋商,通过发盘和接受,在达成协议基础上签订进口(出口)合同,在合同履行后,该买卖即告结束。

22、什么是包销、代理?各有哪些特点?

答:包销又称独家经销,是指出口人(委托人)通过与国外包销人签订包销协议的方式,将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在一定限期和一定地区的独家专营权给予国外包销人的贸易做法。包销的特点是:出口人与包销人是售定性质的买卖关系,商品由包销人用自己的资金购入,取得商品的所有权,自行氏销售,自负盈亏,并自担各种风险。

代理是指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授权代表委托人同第三人订立合同或从事其他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直接对委托人发生效力。

代理的特点:(1)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2)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资金从事业务活动。(3)代理人以其为委托人的出口销售等提供服务,从委托人那里获得佣金。(4)代理人不负履约责任,也不负盈亏。

23、什么是租赁贸易?有哪些种类?其程序及有利方面是什么?

答:租赁贸易是指承租人(用户)通过向出租人交纳租金获得自己所需设备工龄等使用权。种类: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

租赁贸易的好处:(1)租赁设备可以先生产后付款,投资少,见效快。(2)租赁方式灵活,可以较快地引进技术和更新设备。(3)租赁可享受政府减免税待遇,且租金讲稿成本。因此,利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成本较低。(4)租金固定,在设备租赁期间不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24、什么是对销贸易、补偿贸易?各有哪些形式和优缺点?

答:对销贸易是指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对销贸易的优点:(1)可以不运用外汇减少动用外汇就可以发展一国对外贸易。(2)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代,通过对销贸易,有助于打破国外贸易壁垒,为本国产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品打开市场。(3)有些方式除了具有一般对销贸易所具有的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外,还具有融通资金和吸收外国资本流入的功能。(4)对销贸易采用的是进、出口结合的做法,核算其经济效益,可以从进、出口两方面结合起来通盘考虑。(5)多发达国家角度看,通过对销贸易,承诺一定的回购,提供信贷或投资,不仅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有助于抵消一些用现汇难以销售的产品和技术,争取到一些廉价的原材料供应或零部件供应,有助于压缩库存,处理过剩机器设备,加速其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

缺点:(1)带有强烈的双边性和封闭性,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气氛。(2)从世界范围来看,则可能造成商品流向和贸易格局的不合理,甚至可能带来世界资源的错误配置。种类:易货贸易、互购贸易、产品回购、转手贸易、抵销。

补偿贸易一般是指在信贷基础上,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和各种服务等,不用现汇支付,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货物或服务分期偿还贷款本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积极作用:

(1)对机器设备进口方来说表现在:A、可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B、可以发展和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升级换代及多样化。C、可以增加出口产品的品种,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层次和质量,从而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D、通过回购可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

(2)对机器、设备出口方来说,表现:A、通过给进口方提供信贷,可突破进口方支付能力不足的障碍,从而扩大其资本货物的销售市场。B、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承诺回购义务是加强自己的竞争地位,战胜对手的一种重要手段。C、可以获得比较固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或从经营产品转售中获得一定利润。

局限性: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使这种贸易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不可以指望通过补偿贸易获得高新技术。

补偿贸易方式:直接补偿,间接补偿,劳务补偿。

25、什么是加工装配业务?有哪些形式?与进料加工有何区别?

答:加工装配贸易是指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业务的总称。

形式: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协作生产。

与进料加工的区别:(1)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2)交易类型不同(3)物权所属不同(4)原料与成品的关系人不同。(5)经营者收益不同。(6)承担风险。

第四篇:国际贸易大作业

一、考试内容

1.论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以出口商身份完成一笔出口合同。

设计出口商的基本信息:公司名称、经销产品、公司地址(邮编)、通讯方式(电话、传真、E-mail)、业务经理等;(中英文)

选择一目标市场,撰写一份目标市场分析报告;(中文)

设计进口商信息,要求同1;(英文)

交易准备阶段:出口商xx Co, Ltd应进口商xx Ltd请求,报所经销产品的价格。为此,需根据已给资料进行出口报价核算(核算FOB SHANGHAI;CFR(目的港名称,例如AMSTERDAM)和CIFC3%(目的港名称,如 AMSTERDAM)

磋商阶段:撰写四封函电,相互间商讨的内容要有关联性(中文)

根据以上信息签订一份出口合同(中文,列出主要条款)

二、评分说明

1.必须提交手写版作业(务必注明姓名、班级、学号),打印版作业一律记为零分。

2.统一使用A4规格的作业纸,格式规范,字迹工整

3.若发现互相抄袭现象,有抄袭嫌疑的同学成绩一律记为零分。

三、大作业提交时间和地点

1.提交时间: 2014年6月10日19:30—21:00

2.提交地点: B-217教室

第五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定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以石油为例,尝试分析石油价格是如何受市场供需影响的?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2007亿桶,20年间增加了4303亿桶,增长了55.8%。虽然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已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年,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以来,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OPEC产量激增,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急剧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桶/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90%,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纪之交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得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2、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结合中国相关数据,说明如何计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地理方向?

我国贸易概况,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货物进出口36420.5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00亿美元,增长20.3 %;进口17434.59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分析: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中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09年进口商品同比增长为负。中国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大,但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09年出口的商品增长为负。综合对比分析: 中国进口商品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金额较大;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金额较小;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较重。中国商品应不断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靠传统贸易伙伴国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而进口主要是日本、韩国和美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欧盟:2004年,欧盟超越其他两国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国。近几年欧盟和我国的贸易额增速均在20%以上,德、荷、英、法、意是我国在欧盟主要的贸易国。我国与欧盟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第二大贸

易伙伴国是美国: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日本: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产品输出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产品进口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贸易家族的明日之星东盟: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正在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因此,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3、结合本章所学,尝试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做简单的评述。

伴随着中国经济地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200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10000亿美元以上。制成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从早期的不到一半上升到2004年的90%以上。至2004年,外资企业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从1985年的1%上升到超过50%。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战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为了配合外贸企业改革,国家采取了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伴随着1986年中国要求“复关”开始,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已经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涉及到国内管理的各个方面。

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也就是要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规范, 进出口管理:1992年中国取消进口调节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此后中国进行了多次的关税降低,整体关税已经与国际平均水平大为接近,与世界市场更加接近。此外,中国的进口配额及其他的非关税措施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中国发展仍然面的很多机遇和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应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经验完善自我,做到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有效统一。结合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适合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适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下载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涉经贸与管理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54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教、学、做”合一模式授课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次作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次作业 1、一国实施外汇倾销的前提条件是( A ) 选择一项: a. 本币贬值b. 本币升值2、如果一个进口国对本国纺织品服装加工业实施保护,则在该国海关税则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业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业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在保险人所承保的海上风险中,恶劣气候、地震属于(A ) A. 自然灾害 B. 意外事物 C. 一般外来风险 D. 特殊外......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2. 零和游戏3. 绝对优势理论 4.比较优势理论5. 要素禀赋6. 要素密集度二、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

    国际贸易理论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 主要内容: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节点睛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国际经济学之贸易理论与政策学习心得 班级:金融学2015届 学号:20150221016 姓名:雷顺利 一 绪论 大一的第二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我学的专业是制药,......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格局、新方式和新问题学校:院系:专业:财务管理姓名:学号:正文:国际贸易作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交换活动,早期的从某一集中地域之间进行商品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