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润物细无声
朋友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一定是洋溢着温馨与关爱、欢笑与阳光,或是充满着妈妈的叮咛与爸爸的慈爱吧!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是千篇一律的,而不幸却是各有各的不幸。”我不知道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可是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没有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就没有了关爱与呵护,就缺少了阳光与欢笑。我自己艰难的走过昏暗无光的童年,于是我深深的了解没有爱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助与悲伤。
两年前花季般年龄的我满怀豪情,信心十足的踏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我要用我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我的爱的雨露滋润每一棵小苗。迎接我的是一张张苹果似的小脸和一双双充满欢乐而又略带迟疑的眼睛,似乎在说:“这位大姐姐是我们的老师吗?”我的心慌乱起来,手足无措。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老师好。”瞬间,我的心如同一叶被风鼓起的小帆。于是,我把最美好的笑给了孩子们。
从那天起我就是一位真正的幼儿教师,我的职业就是和孩子们打交道,那么我能爱孩子们吗?我能爱不是自己的孩子吗?我该怎样去爱孩子呢?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我正发着高烧,在家休息。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唤醒,原来是我班的子淳小朋友,晚上7点多钟了,还没被家长接走。我知道孩子的父母这些日子正闹离婚,大人们闹的混天黑地,最受委屈的是孩子,最无辜的也是孩子。因为曾经我就是那样的一个孩子,我知道夹在父母中间被遗弃的感觉。这段日子里,我发现这个原本就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每天都眼神呆呆的,尤其是离园时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亲亲热热的来接孩子,就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偷偷的看,悄悄的哭。我理解孩子的无助与脆弱,曾经我也哭着度过每个黑夜。我也曾经问过无数次为什么我有这样一个不幸的家。放下电话,我顾不上自己还没有吃晚饭,正在发高烧,心急火燎的赶到幼儿园。当孩子看到满头大汗的我跑来时,孩子一头扑到我怀里,嘶哑着喊:“老师,爸爸不要我了,妈妈也不要我了,可是我想爸爸和妈妈,我要回家……老师,你为什么来了?……只有你对我最好,你好象妈妈。”说着孩子抱得我更紧了,象永远也不要放手似的。看着孩子那双红肿的眼睛,听着孩子那撕人心肺的哭喊,我的心要碎了,眼泪夺眶而出。我紧紧的抱着她,想给她一点温暖,一丝安慰,她象小羊羔一样温顺的付在我的怀里,不再哭了,只是虚弱地抽泣着……我想,孩子是不幸的,她的童年应该是欢笑与阳光才对,我和她都没有。可是,孩子又是幸运的,当年的我只是在别人背后偷偷的哭。而我现在怀里抱着的孩子,身旁还有我,她的老师,她的母亲。
我一遍遍的往孩子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怎么办?我急的真想哭,可是我不能啊!我努力的搜寻着一点模糊的记忆,带孩子回她的奶奶家。于是我和孩子冒着凛冽的寒风,走走抱抱,抱抱走走,就这样,我们一路摸索着前行。此时,幼儿老师那特有的使命感,使我再也感觉不到寒冷,使我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饥饿,甚至忘记了走夜路的胆怯。我现在只是想把这个孩子,曾经和我有一样命运,一样痛哭过的孩子平安的送回家。当晚上10点多我抱着孩子找到她奶奶家时;当老奶奶看见我满身是汗,满脸倦容时;当老人家看见孩子在我臂湾里疲倦的睡去时,老人家哭了,我也哭了……不由的我想起了班主任老师在毕业之际送给我的离别赠言——“愿你是一片火红的枫叶,你的色彩将闪现在收获的季节,愿你是一盏寒夜的灯烛,你的光辉要洒遍前行的道路。”是啊!没有爱比母爱更加伟大,幼儿老师就是要用和母亲一样细腻、博大、深刻的爱去爱孩子们。挺直脊梁去托起孩子登高,铺下身子让孩子远行。
从此,我把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的抽象记忆比较差,我想了个办法,每当孩子不愿意记或记不住时,我就悄悄走到他身边,把他那双嫩藕似的手拢成环行,神秘的在他耳边说:“这
共2页,当前第1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爱!润物细无声[最终版]
朋友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一定是洋溢着温馨与关爱、欢笑与阳光,或是充满着妈妈的叮咛与爸爸的慈爱吧!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是千篇一律的,而不幸却是各有各的不幸。”我不知道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可是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没有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就没有了关爱与呵护,就缺少了阳光与欢笑。我自己艰难的走过昏暗无光的童年,于是我深深的了解没有爱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助与悲伤。
两年前花季般年龄的我满怀豪情,信心十足的踏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我要用我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我的爱的雨露滋润每一棵小苗。迎接我的是一张张苹果似的小脸和一双双充满欢乐而又略带迟疑的眼睛,似乎在说:“这位大姐姐是我们的老师吗?”我的心慌乱起来,手足无措。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老师好。”瞬间,我的心如同一叶被风鼓起的小帆。于是,我把最美好的笑给了孩子们。
从那天起我就是一位真正的幼儿教师,我的职业就是和孩子们打交道,那么我能爱孩子们吗?我能爱不是自己的孩子吗?我该怎样去爱孩子呢?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我正发着高烧,在家休息。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唤醒,原来是我班的子淳小朋友,晚上7点多钟了,还没被家长接走。我知道孩子的父母这些日子正闹离婚,大人们闹的混天黑地,最受委屈的是孩子,最无辜的也是孩子。因为曾经我就是那样的一个孩子,我知道夹在父母中间被遗弃的感觉。这段日子里,我发现这个原本就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每天都眼神呆呆的,尤其是离园时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亲亲热热的来接孩子,就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偷偷的看,悄悄的哭。我理解孩子的无助与脆弱,曾经我也哭着度过每个黑夜。我也曾经问过无数次为什么我有这样一个不幸的家。放下电话,我顾不上自己还没有吃晚饭,正在发高烧,心急火燎的赶到幼儿园。当孩子看到满头大汗的我跑来时,孩子一头扑到我怀里,嘶哑着喊:“老师,爸爸不要我了,妈妈也不要我了,可是我想爸爸和妈妈,我要回家……老师,你为什么来了?……只有你对我最好,你好象妈妈。”说着孩子抱得我更紧了,象永远也不要放手似的。看着孩子那双红肿的眼睛,听着孩子那撕人心肺的哭喊,我的心要碎了,眼泪夺眶而出。我紧紧的抱着她,想给她一点温暖,一丝安慰,她象小羊羔一样温顺的付在我的怀里,不再哭了,只是虚弱地抽泣着……我想,孩子是不幸的,她的童年应该是欢笑与阳光才对,我和她都没有。可是,孩子又是幸运的,当年的我只是在别人背后偷偷的哭。而我现在怀里抱着的孩子,身旁还有我,她的老师,她的母亲。
我一遍遍的往孩子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怎么办?我急的真想哭,可是我不能啊!我努力的搜寻着一点模糊的记忆,带孩子回她的奶奶家。于是我和孩子冒着凛冽的寒风,走走抱抱,抱抱走走,就这样,我们一路摸索着前行。此时,幼儿老师那特有的使命感,使我再也感觉不到寒冷,使我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饥饿,甚至忘记了走夜路的胆怯。我现在只是想把这个孩子,曾经和我有一样命运,一样痛哭过的孩子平安的送回家。当晚上10点多我抱着孩子找到她奶奶家时;当老奶奶看见我满身是汗,满脸倦容时;当老人家看见孩子在我臂湾里疲倦的睡去时,老人家哭了,我也哭了……不由的我想起了班主任老师在毕业之际送给我的离别赠言——“愿你是一片火红的枫叶,你的色彩将闪现在收获的季节,愿你是一盏寒夜的灯烛,你的光辉要洒遍前行的道路。”是啊!没有爱比母爱更加伟大,幼儿老师就是要用和母亲一样细腻、博大、深刻的爱去爱孩子们。挺直脊梁去托起孩子登高,铺下身子让孩子远行。
从此,我把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的抽象记忆比较差,我想了个办法,每当孩子不愿意记或记不住时,我就悄悄走到他身边,把他那双嫩藕似的手拢成环行,神秘的在他耳边说:“这
就是你的百宝箱,老师要给你宝贝,快接好。”对着他的小手,我轻轻念完刚学过的诗歌。孩子眨眨眼睛,半信半疑的望着我,跟着我念一遍。念完后,我把孩子的小手合紧,又悄悄在他耳边说:“千万别把它丢了哦!”第二天,当我问他:“昨天的宝贝还在不在?”时。他小心的合着手说:“在,在这儿呢!”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我的喜悦心情真是无法形容。如果说,医生是对病人实行救死扶伤,让生命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人;那教师就是对崭新个体加以注释,在洁净纸面描绘太阳的人。医生挽救生命,而教师就是教给生命如何发光。我要做个好医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更要做个好老师,让孩子们懂得怎样做个快乐的人,学会让生命发光!
第三篇: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捣乱生的转化
[摘要]在教师行业,我们业内人士把:上课捣乱,与你作对,与你背道而驰的学生,私下里称之为“捣乱生”“刺儿”或“牛筋丸”。这类学生在老师或学生群中极其不受欢迎,招人厌恶,甚至被一些老师视为“让人晕头转向”的摇头丸,必欲除去而快之。我从教十三年,心中未免也有同感,特别是今年的农村片际交流,我被“轮放”到农村较边远的初级中学,交通极其不方便,加之学校老师也不欢迎我们这些老师去交流,对我们存在极大的偏见,给我们前几任的交流老师贴上了永久性的标签——被判无期的死缓犯。为此,作为我们心中难免也会有教强的个人情绪存在。
[关键字] 边远交流教师捣乱生转化润物细无声
[正文]老师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喜怒哀惧,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学生、新环境、新制度,我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像无人疼无人爱被人遗弃的孤儿。加上山区学校生源的紧缺,招生方面真是来者不拒等,所以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特别是低智商,低自尊的学生特别多,如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七(1)班40人,智商偏低者1人,“刺头”5人,七(2)班41人,智商偏低者的2人,“刺头”7人,这还不包括厌学者或后进生,他们在课堂中捣乱的现象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同时也会让你哭笑不得,请耐着性子往下看:
(1)智商偏低者随时发出嗷嗷怪叫,有时又把空矿泉水瓶子捏的“喳喳”响,有时点火称说烤地瓜,有时把折叠的铅笔小刀扔向天花板接住,反反复复,让老师瞠目结舌,继而怒目而视,最后火山爆发。而其余学生只能无奈与苦笑,而捣乱生却趁机附和,他们觉得天下大乱何乐不为,可以不要读书。
(2)“捣乱生”“刺儿”或“牛筋丸”的学生,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经常说一
些不合课堂常规的话,惹你生气或引起众同学的注意。例如:当上到《生命之花绽放》的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提升生命的价值,我设计了一个交流活动:“长大后,我想做什么„„”,同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美好未来,这时一个“牛筋丸”学生面带灿烂的微笑大声说:“长大后,我想当杀人犯”,我用冷落去冷落他,他倒挺起劲的像喊革命口号一高呼“长大后,我想当杀人犯”,此时全班同学停下交流,齐搜搜的看着他,此时,他倒象凯旋而的勇士,带着绽放的花朵式的微笑,很有“成就感”。
(3)上课玩打火机,“啪”打着“啪”熄灭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结果一不小心
把抽届里的作业纸烧着,同学们一阵惊慌。继而训斥声、厌恶声、抱怨声排山倒海的涌向他,而他却面不改色嬉皮笑脸人手忙脚乱的灭火。
(4)后进生和厌学生上课时排行榜睡觉,下课时候活蹦乱跳,真可谓“上课一
条虫下课一条龙”。„„
在此,不原再一一赘述,否则成了一名名符其实怨师,“家丑不可外扬”呐,让同仁们笑话了。
针对上述现状,我也曾绞尽脑汁并想一鸣惊人用速成法改变这种乌烟瘴气的班级氛围,经各方讨教后所谓集思广益的绝招:什么“威胁法”、“ 恐吓法”、哄骗法、“激励法”、表扬法“扫地法”、“ 武力镇压法” 集体影响法“家长教育法”、“三进三出法”,„„说的我唾沫横飞,可还是无济于事。本想放弃他们,拍屁股走人不理之,但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重新寻找出入点,最终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捣乱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捣乱生“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捣乱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如81班有一个学生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倒数第几。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从同学、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自己也多次观察证实之后,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往之后,知他起初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问,无奈,只得向家里要,由于经常想这件事,因而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针对这些,我连续找他谈话,帮他认识错误,还了钱。在班里有意识的表扬他,结果他逐渐变好了。
二、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差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差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结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84班有一差生喜欢看小说,根据他的这些特点。我有意约人去打球并叫上他,并多次传球给他,不知不觉一到课余活动时,他就等我去打球,接触多了就把一些好的小说借给他看,彼此之间,话也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我趁此多给他教育,改掉他经常旷课的毛病。成绩也迅速赶上来了。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
三、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差生的缺点很多,暴露的比较充分!但绝不能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使其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的立足点之一。使他一方面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例如谭洪,人们的印象是有他的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的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办了一个“故事角“让他来负责,学校搞体育活动由他全面负责,结果“故事角”办得有声有色,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次次榜上有名,慢慢地他热心工作和学习,绝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四、趁热打铁,持这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谭洪到第四学期时成绩排名到第5名了。另一差生李丽上升了10名。
五、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在差生转化过程中,深知成功是差生最感喜悦的事,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差生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差生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经常督促、激励其前进,如差生李丽善唱歌,在一次歌咏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班会上表扬她而且表扬她的学习也有进步,结果期末考试前进了10名,试想,她多高兴啊,并向她的家长报喜,现在她已是班上前10名优秀生了。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我只想送自己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心理准备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心理准备。
1、教师作好坚定的转化心理准备:接受赏识教育就是要端正转化后进生的态度,有了这个正确的态度之后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转化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1)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2)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2、强化学生接受老师管理的观念:经常性的明确或暗示老师跟学生是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当“好好先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当他们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就会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的学生很顽固,自以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愿接受老师的管理,那可以用较为强硬的手段对付,例如陶力同学,他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在教室坐不住了,又坐在最后一排,经常性的溜出去,就是在教室也是说话、睡觉,我找他谈了很多次,没效果,他还写纸条说他若不想读的话谁也劝不了。但我知道他到现在都不肯离开学校的原因就是他父母希望他读书,而他又较有孝心,不想让父母伤心。最后我实在不能忍下去了,就在有天晚自习他又一次逃课时叫他母亲连夜赶到学校,抓了个正着,并把他的情况都一一告之,第二天他跟我讲:“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不想读书,谁劝我都不行的。”还叫我以后别把他的事告诉他父母,我很生气,就说他其实是个不孝子,还说如果你想自由,那请你父母来跟我签张协议,允许你的放纵。我也表现的很固执,口气很坚定,让他们明白老师管他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使他在潜意识里面接受。对待这种顽固的学生用比他更坚定的态度对待效果会很好。
四、转化的方法
1、激励法。熊先新是个固执、好斗的学生,有些自闭。我通过与他父亲的接触,知道他父亲很爱他,而他也很在乎父亲对他的看法,很想用好的表现引起父亲的重视、回报父亲对他的爱,而他读高中之前学习一直很优异,只是到了高中有些不适应才使得成绩下降,而成绩一下降就很着急,以致恶性循环。我得知这些后就跟他父亲合作,用父爱、小学初中不如他而现在表现、成绩都比他好的的同学激励他,现在他的表现真的很出色,甚至很多同学都感到惊讶。
2、表扬法。人都爱听好话,都喜欢在自己有一定成绩时得到别人的关注、表扬学生还是孩子,尤其爱听老师的表扬。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尽量的满足他们的这种心态。孙孟周以前表现不好,迟到、上课睡觉等,在几次谈话以及其他因素的激励下成绩进步很大,但有一次突然有较大的退步,我问及原因,他说他连续三次考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一次都没表扬他,他就觉得没劲了。可见表扬的作用。
3、反复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但老师应认识到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正常的,所以你得耐心地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时间观念不强是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为了抓好考勤我坚持每天每道预备铃响时都按时到教室。老师都能每天每道预备铃响时到教室,作为学生还有什么借口迟到呢?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促动因素,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一种榜样。这样就慢慢的杜绝了迟到现象,他们的时间观念也就强了些,时间观念强了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4、开发家长资源。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对于转化后进生很重要。家长的素质也是有高
有低的,所以开发家长资源之前要对家长有个了解,有的家长可以很好的与之合作,有的家长只能是作为吓唬学生的力量,没有必要请他亲自来校的。还要注意对家长说的话也要有技巧,很多家长都有种“敝帚自珍”的心理,他的小孩在别人眼里再不好,他也认为是好的,甚至只相信孩子的话而不相信老师的话。所以这里就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家长充分相信老师并且在无论情况如何不好、小孩犯了再大的错误时都要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事有谁愿意做呢?坚持认为老师要与家长一同转化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如杨进的父亲几次被孩子气得要放弃甚至有一次还叫来孩子的爷爷一起硬要把孩子抓回家不让他再读书,我知道孩子还是想呆在学校读书的,家长也是在气头上才出此下策,还是我多次给他做不能放弃孩子的工作,才走向与我较好的合作的,后来我与该家长、孩子合作的都挺愉快。
5、。有人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允许学生可以对老师无礼,却不允许老师对学生无礼,所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确是无可奈何。成年人有法律可以制裁,学生却没有任何的约束,我们找不到坚强的后盾,若他们执意不听,你能把他们怎样呢?在当班主任的实践中我似乎也有同感。没办法,我只好采用哄骗法了。骗一骗、吓一吓,多少有一点效果,开除什么的我都不讲了,因为吓不到他们,后来我就用一种他们看不见的东西吓他们——档案。我说学校设立教务处、政教处、保卫科有个作用,那就是把好的表现记入档案中也把坏的表现记入档案中,每次张贴出来的红榜白榜上的内容都会一辈子跟着你,这样既激励了表现好的同学也吓到了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例如熊心波性格暴躁爱惹是非,有一次被保卫科记过处分,我就对他讲了上面的话,他后来真的有所改变甚至很主动的当了劳动委员想拿到优秀班干的称号将功补过。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有很多的哄骗他们的办法,相信他们能原谅老师这些善意的谎言的,当然这些话都得有一定的根据,否则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那就不好了,所以一定得拿准了
6、冷落法。有些学生实在是不听话,似乎你的话对他也没作用了,你可以有几天故意对他置之不理,任其所为,让他有个错觉——老师对他失望了、懒得理他了,这时你得坚信他们其实是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管束的,非常想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的,一般而言他们会自己找老师认个错,或者老师可以找个机会主动与他搭讪,相信他们不会拒绝且会有所触动。
7、集体影响法。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且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后进生更是较易受环境影响的人。带好班级不能完全把精力耗在几个后进生身上,要注意把整个班风搞好,以便对他们有个好的影响。
第四篇:润物细无声.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润物细无声
作者:张小兰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3年第04期
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而创新是技术与设计的灵魂。创新教育渗透于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中应注重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笔者以苏教版“简单结构的设计”中的“吸管书架”制作为案例,简要分析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教学决策
1.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2.确定小组规模(2至4人一组):指派角色,包括记录员、质量工程师、组长;安排教室空间。
设计意图:营造创新的环境。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使整个课堂富有新意,角色的指派旨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室内空间的安排旨在营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利于学生讨论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明确任务与合作关系
1.复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要素。
2.讲解学习任务。
①明确吸管书架的要求:每组在20分钟内用8个吸管、30根牙签做一个简易书架,要求至少有10cm高,承重时间15秒以上。
②制定项目评价标准。项目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完成程度占40%——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一个能承受重量的吸管书架;组合效果占50%——构件之间的组合,强度、稳定性、创意;表格填写占10%——填写《活动过程记录表》。
设计意图:评价量规的制定,使学生明确项目任务,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偏差,并为后续的自评和互评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
3.小组合作要求明确角色任务及合作技巧。
三、分组学习
1.确定方案
问题1:简易书架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哪些部分主要考虑强度?强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哪些部分主要考虑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各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若干条设计思路,并最终达成一致:使用吸管搭建基本的框架,连接材料可以考虑用牙签。
问题2:常见的长方形框架强度较差,容易变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在框架连接处增加三角形的建议,既增加了强度,又不影响美观。
问题3:牙签除了用于连接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用途?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坚固的梁必须有好的抗拉力、抗压力等,他们想到将牙签塞入吸管中,增加结构的强度。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进行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与修正,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擦出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多角度考虑方案设计。教师适时干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思想。
2.分配任务
3.实施过程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围绕以下方面进行适时干预:
(1)对工具的使用要领做示范,并将学习关键点出示在屏幕上;(2)对小组已做工作进行反馈,并指出下一步需要做什么;(3)对小组工作的其他方面做出评论,如述说某个小组如何进行这项工作,进展如何;(4)促进学生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制作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分享成就感,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交流反馈
1.小组展评
各小组利用实物展台,结合《活动过程记录表》阐述模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讲解作品是如何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等。
2.全体评估
教师最终做出激励性评价,强调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化平台展示学生的创新观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本案例以学生为本,紧扣课程标准,采用分组动手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全班授课。分组时,控制小组人数,每组不超过4人,确保全员参与;在分配小组成员时,为避免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采用自行分组和指定分组结合的方式,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上,兼顾性别和学业差异,让各组组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在组内角色分配时,我让组内成员推荐选出各小组长,各小组长组织和协调成员之间的活动,组内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同学的发言及活动行为,“质量工程师”则负责对作品性能进行测试。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和热情相当高,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得也比较扎实。由于本作品设计涉及多方面知识,而这些恰恰又能体现出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五篇:润物细无声
润 物 细 无 声
---我的扶贫故事
爱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犹如冬日阳光,温暖着寒冷的人们;它仿佛沙漠中的清泉,抚慰着陷入绝境的心灵;它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滋润着枯萎的情感……给这个世界带来芬芳,也芬芳着自己的心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牙里中心校小学的一名教师,根据教育局、中心校、学校的统一安排,我跟学校的两名教师一样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葛园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年初,我与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拿着扶贫宣传资料,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葛园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因为在学校时我就从葛园口中了解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得知葛园原本有一个非常幸福家庭,父母对她疼爱有加,由于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母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对她的关爱,而葛园失去了父爱,变得懒懒散散,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在学习上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通过入户走访,我近距离得深入了解到了葛园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了,我一有时间就找葛园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我深知在这个时候老师的爱,对这个孩子是多么重要,于是,我每次下课都问她,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细心给她讲解,经常给她买学习用品,生活上问寒问暖,帮助整理整理衣服,每次做好吃的,总是想着给她带一些。还不断带她到我家,和她一起聊天,要让她感到家庭的温暖,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向积极方面发展。不但变得开朗,而且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进步很大,还被评为学习标兵。不久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这样写道:老师--我的父亲,我现在感觉很幸福,就像拥有了一位爸爸,一位在学校教我育我,问寒问暖的爸爸,您对我太好了,您和我爸爸太像了,您待我像亲女儿一样,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幸福的感觉,我连做梦都想,如果我是你的女儿那该有多好啊,也许我说后你会笑话我,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当别人在我面前夸您,我听后像吃了蜜一样甜,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我一定加倍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厚望,祝您永远健康。您的女儿葛园,还在后面画了一个红心。我看到后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扶贫先扶志,扶智即扶贫。为了不让贫困代际传播下去,为了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为了让葛园能和其她孩子一样顺利得完成学业,我坚持每周找她谈话谈心,询问了解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葛园同学在慢慢成长起来。
面对着孩子一颗颗呼之欲出的心灵,我满心欢喜,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缘才会相逢,有心才会珍惜,用相知换来地久天长。老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而更能反映育人效果的方法就是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尊敬的老师,因此我执著于繁琐又不能失于细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在实践中去摸索更好的方法,行之有效的去实施,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农村教育灿烂的明天。
牙里中心校 荣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