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时间:2019-05-15 10:1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润物细无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润物细无声》。

第一篇: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催开文明花

——论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

互联网的普及,西方价值观念,黄赌毒等现象,严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校园文化礼仪缺失和道德底线下降。“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学校德育工作应发挥对学生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创新德育思路,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一、从经典中吸取精华,塑造崇高品质

传统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崇高道德,重视人文素质,强调修养,有利于当代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传承与弘扬。

1、崇尚人伦、与人为善。当今学生得到了太多的关爱与呵护,标榜自我,既不尊重爱,又不懂得回报。应补上爱父母,敬师长,与人为善一课。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人伦的重要要求。“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倡导敬老爱幼,孝敬父母美德,培养做人良知,知恩图报,形成善良宽容乐观的心理。

2、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成大事者无不具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汉代温舒,结束抄于草席;隋朝李密,放牛仍苦读,勤学坚韧值得效仿继承。个人的成功,民族国家的兴盛都来于自强不息的精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华而不实,耻也。”必须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当今德育的重要资源。

3、文明处世,礼仪养成。《弟子规》提倡“出必告,反必面,”“冠必正,纽必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规范着学生的养成行为。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警醒“少不学,老何为”主张“衣贵洁,不责华;对饮食,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

这些正可以纠正学生中常有的不良行为,在学读经典中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实校园文明道德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为世界震服的“中国心”。思想教育必须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摆到首要位置。

1、以诚信为基本规范行为。传统文化中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要求,更是立物、立事、立人、立身之本,诚实不欺,讲究信誉,信守诺言是一种道德精神。诚实守信,友善合作,适应环境,也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在仁爱中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仁爱”即互助互爱,与人为友,与天地为友,和谐共处。“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爱人者,人恒爱之”,博爱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应注重仁爱之心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弘扬爱国主义,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华民族沿袭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强调为国为民为社会不息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大力弘扬可有效抑制见利忘义、物欲横流等现象,激发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的自律水平。

三、创设德育情境,在体验中“浸润”德育。

品德养成和体现在每个生活情境中,只有立足学生生活,能实现道德内化。

1、在活动中浸润德育。寓德育于活动最易被感染。把德育渗透于每堂课,润物细无声,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格尊重,自然流露情感,真实判断态度价值观,这是当今最受认可的“德育浸润”。师生交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游戏、聊天,都在“身教”,都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不断向学生“输送”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变课堂为“情感园”,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心灵的触动,才能有道德的浸润和习惯的养成。

2、诵读经典建书香校园。诵读道德经典,创设书香校园的德育氛围。通过班规,设置文明用语专栏、班级文化专栏,传统经典图书角;开展感恩演讲、朗读、故事等,让学生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开放式教育能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和手机进行监督,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有益活动。

传统道德精神的有机渗透,使德育工作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向道德形成型转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人人争当谦谦君子,窈窕淑女,校园遍布文明礼仪之花。

第二篇:润物细无声

 润物细无声

——军校教员的故事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置身于国家军校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一个军校教员王教员的先进事迹,在他教员的生涯中,只立过一次三等功,但他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朋友去学习。他就是当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学雷锋标兵”的王教员。

我们学校,虽也不知道王教员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只知道我们来的时候,他已经早来学校七八年了,王教员调入学校以来,一直默默的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这片绿色的事业之上;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他人,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迹。两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总部评为优秀团干部、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带兵干部,荣立一次三等功。熟悉他的人都记得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我的面前有一面镜子,一直的鼓舞和鞭策这自己的言行,那就是雷锋精神”。

工作中的“螺丝”精神

二〇〇一年六月份,王教员同志调入学校工作,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他调入学员一大队任职,协助大队长、教导员抓好大队的管理工作。当时九九级学员即将面临毕业,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加上当时学员的思想比较活跃,王教员同志深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面对陌生的面孔,面对陌生的环境,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信念:既然组织上交给了我这份工作,我就得对组织负责,对学员们负责。为了顺利的开展工作,他积极主动的向大队长、教导员了解情况,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准确掌握学员的思想脉搏。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在日记本中,当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他仍然认真总结一天的工作,查找自己的不足,努力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借阅了大量部队院校学员管理的书籍,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他都一一铭记在心,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多次都疲倦的睡在书桌之上。他就是凭着这种工作上的“钻”劲,在较短的时间内摸清和掌握了工作的方法,充分的认清了学员的管理方向,以正确的理论指导着实际工作。工作中他克服种种困难,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员大队的建设中去。当时王教员同志既负责管理工作又负责各科目物资保障的请领、发放、使用、回收,任务很杂,也极其繁重,为了保障工作的落实,他经常将一天的工作都记在本上,干完一项,划掉一项,生怕有遗漏的地方。而每项工作他都亲自到位,亲自检查、亲自验收。一天下来他总是累的腰酸腿疼,可他从没有一声怨言,只是默默的工作。九九级的学员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看到这些,王教员同志感到比什么都高兴,他发自内心的笑了。

“钻之弥坚”,永不认输

在王教员同志的正确指导下,在学员一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员一队的工作迅速的纳入了轨道。然而一个个的困难又摆在了他的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学员军事技能参差不齐、文化学习气氛低。如何带领全队走出低谷,王教员深感任重道远。因此他不断的摸索探讨,并结合学校领导的蹲点帮扶,狠抓薄弱环节的建议,针对军事训练,他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训练措施,如建立训练档案、分组训练、个人帮扶、定期考核等,并在训练中贯彻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全队人员训练热情高涨,成绩提高迅速。在一次五千米跑的比武考核中,学员一队仅以一个百分点输给了兄弟单位,有的学员说“只输了一个百分点,无所谓,差距也不大”,王教员同志说:“这一个百分点就是差距,我们放弃了这个百分点,不仅仅是输了这次比武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输了勇气!”从此,他亲自主抓指导训练,将军事训练作为中心工作,并以过硬的素质重新的带动了全队的训练热情,在以后比武考核中学员一队以优异的成绩多次取得了第一名,赢得了一面面军事训练红旗。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对待同志要像“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二〇〇一届学员入学了,根据组织上的安排,王教员担任学员一队副指导员。面对这些思想活跃的新学员,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变重了。强化训练开始了,许多学员面对这超强度的训练,在思想上很不稳定,有的甚至想要退学,王教员同志深知做为一个指导员、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员队的安全稳定。因此,他便将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他让自己走进学员中去,经常面对面的谈心,将办公室解决的问题放到群众中解决。他以一名大哥哥的身份,融入到学员中去,他知道走到学员中去容易,走到学员心中去就很难。因此,他非常注重关心学员的生活问题。记得有一次一名学员在训练中扭伤了脚,他根据多年从军学得的处理扭伤的方法,每天晚就寝前,亲自为那名学员按摩。那名学员看到劳累了一天的指导员还为自己在细心的按摩,感动的哭了。他就是用这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他人。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同自身的爱心结合起来,走到了学员们的心中。学员们不会忘记深夜的时候为自己盖上被子的指导员,不会忘记跑五公里时拉着他的指导员,不会忘记生病时为自己端来一碗热饭的指导员,不会忘记在自己思想低沉时送来感人肺腑话语的指导员。三个月强化训练下来了。学员一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同二大队的五公里武装越野比赛中,学员一队多次获得了胜利。这是和王教员同志的工作努力分不开的。

“向我看齐”,树一面旗帜

王教员同志在工作中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他深知自己是学员一队的领头雁、带头人,自身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他人。因此,他在工作中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上级交给的任务从不打折扣,不降低标准,从来都是圆满的完成任务。有一次学员一队集体参加劳动,任务是将菜地的豆秧拨下来,王教员就和同志们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当完成任务的时候,王教员同志发现地上还有遗漏的豆秧没有捡干净。王教员同志就让人再仔细的捡一遍。学员们都笑着说:“指导员,就几颗豆秧,捡了有什么用啊!”他说:“这不仅仅是几颗豆秧的问题,是工作态度的问题”。说完,自己便第一个弯下腰捡了起来。学员们从心中油然的对王教员同志产生了敬意。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总是把工作干得最好、干得最细,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学员们的积极性。体能训练是提高学员们军事素质的关键,因此王教员同志每天都和学员们一起训练。他在训练中认真的总结和研究训练的好方法、新路子。通过亲自实践,了解到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可行。有一次在和学员们的训练中,他感到学员的训练质量提高的慢,他便深入的了解调查,原来训练中片面的强调训练的力度,而忽视了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因此,他采取了分组训练的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很快学员的素质上去了。学员们对指导员挑起了大拇指说:“指导员,你真行。”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热情,他总是和学员一起训练,不降低标准,学员做到的,他便做到,以过硬的素质激发了学员们的训练热情。工作中,他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五同”、“六到位”,早操他跑在队伍的前面;集合站队他和学员们一起行进;上课时他和学员们一起学习;一日生活制度中他同学员们比赛,看谁的养成好,看谁的内务标准高,看谁遵守纪律严。通过自身形象,使学员一队形成了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管理局面。工作中他一视同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个人主义,在学员们的评功入党等问题上,他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搞“自己说的算”的错误工作方法。平时工作也是奖惩分明,从而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他就是这样,无论干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我,敢于喊“向我看齐”的口号,为学员一队树立了一面旗帜。

“党是我前进的指针,部队就是我的家”

王教员同志说: “党是我前进的指针,部队就是我的家”。他在努力完成工作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学习,因此,他努力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学习“七一”讲话的时候,他认真的做好笔记,每当晚上学员们都休息的时候,他便将笔记认真的阅读,对每句话都用心体会,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不断的提高政治觉悟。他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在九九级即将毕业的那几个月,他从没休过周日,也从未请过半天假。他真正的将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很少抽出时间去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他一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把雷锋的精神化作无穷的动力,一行平凡的足迹,一片真情的情洒,温暖着众多人的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耕耘在这绿色的事业上。

昨夜,给王教员打电话原时候他正在备课,人笑着跟他说,用以前的教案不就行了么?他严肃地跟我说:教员是一面镜子,假如我偷懒了,那我教出来的学生岂不是更要偷懒?

宁波支队对来自18个中队41名预提班长进行了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管理教育6个方面和战训业务5个方面。1月23日和24日,培训班对队列教学法、技术课目训练组织与实施、战术课目训练组织与实施、基础理论知识、体能测试和结业答辩等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队列教学法及组织指挥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0%,技战术组织指挥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15%;考核总评优秀率为25%。2010年第一期预提班长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领导重视,把关严格。此次培训,支队在工作繁忙、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毅然开展培训,可见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支队虞益元政委、刘维劲支队长、张红义副支队长和邵雪峰参谋长都先后对培训方案、培训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应要求。司令部多次对方案进行了研讨,对培训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只要去年没有任命的,无论是提副班长还是班长,无论是基层的还是机关警勤中队的,无论是以前培训过的还是以前当过班长的都要进行培训。

二是强化思想,夯实理论。预提班长培训班从强化思想认识,夯实业务理论、提高组训能力、培养良好作风、建立正规秩序等五个方面多措并举,提高培训效果。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组织开展了以“来这里做什么,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班长?”为题的大讨论活动;邀请何庆、李春林、孙建华等优秀骨干代表来队授课、座谈;在训练后讲评、开饭前强调,点名中宣传,对存在问题进行强调,对先进典型和培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宣传,使参训人员学有榜样、练有目标,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培训班针对队列教学繁琐,应掌握和需要牢记的动作要领复杂,仔细罗列了4张应知应会,并设计好可以折叠,随身携带,方便记忆,分别是《班的队列教学法一般组织程序及队列常识》、《班队列动作详细指挥程序及口令》、《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要领及易犯毛病和纠正方法》和《班长日常管理工作应知应会手册》。同时,培训班专门在会议室设置了自习室,晚上开放到22点30分,确保学员有更多的复习、思考时间,深入交流学习,广泛开展讨论,使参训人员了解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胜任班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是强化养成,培养作风。培训班坚持以“四看”(出门看队伍、进门看内务、集合看速度、坐下看姿态)为载体,从训练中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工作中的一人一事抓起,从一招一式、一点一滴强化参训人员的作风养成,使其将操场上练的、课堂上学的、工作中所要求的都自觉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努力培养参训人员标准的队列动作、规范的言行举止、周到的礼节礼貌、良好的军人姿态和优良的军人作风。

四是秩序正规,管理规范。为培训班严格按照总队下发的官兵行为示范片里的要求,正规集合站队、点名、开会学习、组织操课的程序,把规范的动作和程序传授给广大预提班长,促使参训人员在管中学、学中用、学管相长,起到了示范立规的作用。实行了班长轮流担任,组织模拟“六个一”活动。模拟进行一次班务会、模拟一次警容风纪检查,模拟一次队务会,模拟一次队列训练,模拟一次队前讲评,模拟一次内务卫生检查。开展访察督导,落实每日量化考评。培训班对学员在警容风纪、礼节礼貌、内务卫生、课堂纪律、集合站队等各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管理,坚持每日不定时检查内务卫生,每日量化考评公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导、整改,从而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勤敲安全钟,紧绷安全弦,常念安全经,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

五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班坚持“精讲多练,灵活机动”的原则。在时间分配上,早操进行口令、哨声训练,白天积极开展业务训练,下午12点半就开始训练,晚上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培训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特勤二中队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邀请特勤一中队规范器材装备操作、绳索应用辅导,邀请邵雪峰参谋长、特勤大队厉锡军大队长等来队授课。培训班坚持“有所学”的原则,以教学法为核心,积极组织开展队列教学法、班队列训练、体育训练,统一活动操(放松操)的组织实施,开展水上横渡、坐膝悬垂、延六米拉梯救人操,结合实战,开展想定作业;以操场训练为主,兼顾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探讨,采取集中授课、录像教学、分组训练、轮流组织、单独纠正、个别强化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拓宽学员的知识面,确实让学员有所学、有收获,使全体参训人员基本达到了会讲、会做、会教、会检查的要求,起到了规范训练秩序,明确组训方式,推进训法改革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参训人员科学组训的能力。

据悉,支队将在下一步继续开展班长在岗培训工作,计划在3月份对所有拟提班长再进行一次任前考核。通过这种“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的方式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班长带兵能力,着力强化基层管理教育工作开展。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在我看来是符合新课程宗旨的,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促进教师提高水平,并且体现教学水平的理念。面对学生日益沉重的教学负担,面对教师日益增大的教学压力,“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无疑是挑战,也是“解放”。初次接触“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这一理念,我觉得不可思议。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师能完全放手给学生吗?教师有能力预测考试状况吗?我们不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那样的底气;对学生不放心,因为他们还对知识没有全局把握能力。事实上,真正要做到“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还要做足工夫。

根据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作为一名文科老师,我觉得文理科在教学上有很大差异。理科知识稳定,学生思维要灵活,但学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给学生一个目录,他们就大致能知道近期可能要学的知识点有哪些。老师有计划地把一个个重点教给学生,并以练习巩固,那么检测也就是再一次巩固。理科操作相对简单,关键是就最终的高考,我们应该怎样取舍教学内容,怎样融合各个知识点来检测。对理科而言“练”是硬道理,学生相信老师,在不断强化中定能有成效。文科科目则有很大不同,以语文为例。去年高三高考成绩比较理想,她们的经验总结是“训练”得扎实,基础稳固得好。但只要是语文教师就知道,学生在这门学科上“惰性”会发挥很大作用,因此他们想“学什么”,那肯定就不会是高考最容易拿分,但平时需要大量练习的部分。而对于语文的技巧性知识,如现代文阅读技巧,即便是教师教授再多,也会因为主观题太“主观”,而在考试中使理想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因此,文科教师对学科知识的驾御能力是第一位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教师教得透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到位,学生能在反复中触类旁通,那么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考得好了,学生就更信任老师,那么学生就知道该学什么就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来,就放心大胆地学。因此老师如果不能胸有成竹,那么学生就没有方向,那么考试和学习就会脱钩。

“学什么”是引导的结果。“学什么”是学生的需求,然后再根据此来“教什么”,但这不同于完全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学生的学习需求由社会决定,学生对科类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庭的选择而定,对科目的学习程度大多也是功利的。但我们的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身基础不理想或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而消极对待。那么这些人就是不知道该学什么的人,我们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重点。我们的另一部分学生有自己学习的一套,他们会有学习的侧重,那么此时我们更需要告诉他们怎样才是高效地学习。“学什么、教什么”不可分割,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该学的内容,然后在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漏洞或更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相长就是这样进行的,万变不离其宗。

“考什么”是对教师的终极考验。“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势必离不开对教师的培训,学校提供怎样的学习机会暂且不论,我们教师自身怎样改变现状则最关键。对学生的学习引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心里有数,才能像舵手一样让学生摆正航行方向。而最终要过“考什么”这一关,还是在“考”老师,因为这是对所有努力的检验。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那就一定要在某一天做到考试题目的原创。曾经我戏称:做到“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那我们就和考试院没什么区别了。事实上就是如此。新课程下,大家仿佛对教学更没底了,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新课程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对知识的掌握就应更灵活有效,或许这对理科科目没有太大影响,但对文科特别是对语文来说,这无疑是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机械地教一篇篇课文,而是要善于取舍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读、自评等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教师也应该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那么就不会还是被网络上、教参上的个别言论所影响了。原创考题、原创同步练习有很大难度,但殊途同归,有能力原创,那就是必须在吃透所教知识,急于将知识化为题目来检验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这和最终对高考的预测不同。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平时用到各途径得来的考题,且不论它们的质量怎样,除了基础部分是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强化的,(就语文而言)其他题目仅仅是扮演题目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一次考试总结不少题目的做法,但这样的考试和平时的练习就没有什么差别,考试最终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成果的,该怎么考,最清楚的是老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即便不能自创题目,也应该是在自己课外大量的自己的练习题中选取一题,可以改题目或换题目,关键是为了针对学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考试才有效。有不少老师觉得“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实施起来有困难,我觉得应该尝试。记得一个原在我校借读,后来去学军中学学习的学生,上个学期来学校看我。她现在文科成绩已经排年级前50了,除了她学习努力之外,我还从她口中知道,学军高二就开始做“5+3”练习,那是很多学校高三才开始训练的内容,他们高二做是不是不能和学生的能力配合呢?后来我恍然大悟,所谓“水涨船高”,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那是需要教师创设性建议下的学习指导的。我们总是担心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会,那么学生就好象是被我们“惯大的”。我们常说我们的学生“扶不起”,问题是我们有坚持在搀扶他们吗?一切皆在尝试。我们没有跨越这一步,是因为我们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能驾御。所以,教师自身的能力是实施“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

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这样决定了有效教学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要回答: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回答:学什么,怎么学。

教什么,怎么教。他们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一种动态的关系。(我的观点)教什么为怎么教提供了基础,怎么教为教什么提供了保证。但在这两者的处理上,我们的老师对怎么教研究的比较多,对教什么比较盲目。出现轻教什么、重怎么教的现象。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我认为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教师转变教材观

教材是我们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教学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不是权威,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教材,每个孩子都可以对教材中的问题和观点说不。教材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课程资源。要充分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照本宣科。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二、挖掘课堂的交往资源

课堂上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是教的内容的一部分,例如值得争论的问题、共同探究的问题、可以延伸的问题。迫切解决的问题等。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校本课程、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经过上面阐述,我们知道教的内容有很多,获得内容的途径也很多,那么教师面对这么多的教学资源怎么办呢?只有进行取舍。个人认为要取舍,必须做到“为学生实际所用”“为实现课堂目标所用”(我的观点)

怎么教我不再阐述,我只是想明确站在教师的角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的观点)

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怎么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学生学什么往往是被动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课堂上要追求效益关键在于学生怎么学。学生怎么学还是靠教师怎么教,说到这里,觉得矛盾了,刚才不是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吗?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我想摆出一种现象,许多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味的思考自己怎么教,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往往忽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即使你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如何的科学,没有考虑学生怎么学,效果会好吗?简单的举例:教师在讲解一个问题时,自己认为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会效果好,觉得会讲清楚这个问题。但学生却不懂,如果我们备学生怎么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适合讨论的学习方式,效果就不一样啦。

我想老师么门在备课的时候要重视教什么和学生怎么学。

“以学定教,以学导教”是课堂教学的两条规律。构建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对此,不少教师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收效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有悖于“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规律;二是没有设计好学生“先学”(或预习)这一关键环节;三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足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时间;四是有的对学生的“学”引导、点拨不力;五是有的教学模式化,不能活用、创新模式。那么,构建运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这一目标呢?

笔者曾欣赏到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家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示范课和聆听到他作的“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学术报告。2009年3月,笔者研读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辑录》,令人信服的是:这三所学校的教学,都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理念,遵循了“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构建运用了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且江苏洋思中学还向社会公开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事实是,这所学校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有学生几千人的学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去参观学习,无不证明了该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在此,笔者把研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感想诉诸文字,或许对大家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现课堂教学高的质量和效率,有新的认识和启迪。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个“以学定教,以学导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其一: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家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基本模式:

“先练后讲,练在课堂”。

其二: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研究这两个基本教学模式看,虽然具体操作程序各异,但笔者认为有如下共同特点:

一是先学后导。先学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自学。在自学中做到两落实三明确:两落实即“学案”落实(邱学华教学的“尝试题”、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一般为8k纸一张〉),时间落实;三明确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明确。后导即“以学导教”也就是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引导、点拨,提高“教”的目的性、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合作研讨。合作研讨即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体验,研讨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定向与设问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适时点拨,释疑解难,巩固延伸。合作研讨有以下特点:①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具体的任务;②小组成员平等互助,碰撞思维,合作竞争,分享成果;③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点拨和辅导;④通过课堂提问、测验等多种方式反馈每个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⑤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提出有新意的观点和问题予以赏识。三是“练”在课堂。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练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江苏洋思中学实行的“四清”其中一“清”为“堂堂清”,由任课老师负责)。“练在课堂”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教学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调控者、赏评者。学生的“练”,包括课堂自学、问题讨论、交流体验、实际操作、作业练习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在“练”中得到形成与发展。

从应用上述基本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都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由此,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何启示呢?笔者认为:

第一、要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虽然我们“唱”了好多年,但对一些教师来说,似乎还是有些“纸上谈兵”、“光打雷,不下雨”。在教学中似乎还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此观之,在我们的脑海里应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即树立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的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第二、要大胆地改进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简化形态,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比较规范完备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实施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教学模式,既是一个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模式(方法)。在这里,笔者呼吁有志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大胆的、借鉴性的尝试一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教学,去建构、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对此,笔者不妨提及一下熟悉的,敢于尝试、创新的两个教学模式:重庆市武隆县火炉中学“农村初中物理合作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自学学案(教师编制的学案)→合作研讨(学生自己确定合作学习伙伴)→反馈疑难→教师引导→合作探究→练习拓展”(笔者有改动)。此为武隆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于2006年12月通过县教育科学规划办评审结题。该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导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全校各学科推广。重庆市武隆县羊角中学“双主四步”教学模式:“学前指导→自学自练→精讲点评→当堂训练”。该模式亦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导教”。此为武隆县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目前,正在研究实践中,但还应在“学前指导”和“自学自练”两个环节上下工夫,务实、落实、扎实学生的“先学”,相信他们能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成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首要的是要符合“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只有发现并根据学生最近发现的学习问题,或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或通过同学的帮助、相互的启发,老师的点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

第三是教师的“导”,切实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导”应“及时疏导,适时辅导,巧妙评导”。“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在学习中,如在思路受阻,遇到困难,难辨是非之时,教师便适时、及时地进行引导,或对如何解决某一类问题予以思路、方法的示范,或引导学生改弘易辙,变角度思考,或提供范例,启导诱发,或因势利导,讨论点拨,为学生学习减缓坡度,铺路搭桥,释疑解难,拓展创新。第二是学习方法引导。学习方法的引导主要是:在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进行引导。教育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大量的考察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后提出学习应在八个环节上下功夫:①制定计划,②课前自学,③专心上课,④及时复习,⑤独立作业,⑥解决疑难,⑦系统小结,⑧课外学习。此外,对于诸多的、具体的学法指导,不能不提及的是,要特别重视并强化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思维的方法。比如,集中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推、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发散思维的想象、联想、直觉的方法,都有依赖于教师有计划地传授、引导和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用脑的艺术和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第三是在学习具体的某一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选择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有一定层次的理解、感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引导。

第四、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其目的不是机械的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每节课40(4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

第五、可学习借鉴“备教合一”式备课,备“学案”或“讲学稿”。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既是教师的 “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备教合一”式备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设计预习内容或“学案”。二是即使不设计使用纸质“学案”,也应在教学中给学生清楚地交代“学”的内容(既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落实学生的“先学”。三是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有预见性地“备”好引导、点拨之内容与方法。四是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反馈和补救,切实提高“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要以少胜多,“以精致博”,讲求质量。要突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一课(练)一得,学以致用。

第六、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应从初始年级抓起。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首先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看书报、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提问、勤于动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第三篇:润物细无声

润 物 细 无 声

---我的扶贫故事

爱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犹如冬日阳光,温暖着寒冷的人们;它仿佛沙漠中的清泉,抚慰着陷入绝境的心灵;它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滋润着枯萎的情感……给这个世界带来芬芳,也芬芳着自己的心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牙里中心校小学的一名教师,根据教育局、中心校、学校的统一安排,我跟学校的两名教师一样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葛园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年初,我与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拿着扶贫宣传资料,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葛园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因为在学校时我就从葛园口中了解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得知葛园原本有一个非常幸福家庭,父母对她疼爱有加,由于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母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对她的关爱,而葛园失去了父爱,变得懒懒散散,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在学习上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通过入户走访,我近距离得深入了解到了葛园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了,我一有时间就找葛园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我深知在这个时候老师的爱,对这个孩子是多么重要,于是,我每次下课都问她,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细心给她讲解,经常给她买学习用品,生活上问寒问暖,帮助整理整理衣服,每次做好吃的,总是想着给她带一些。还不断带她到我家,和她一起聊天,要让她感到家庭的温暖,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向积极方面发展。不但变得开朗,而且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进步很大,还被评为学习标兵。不久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这样写道:老师--我的父亲,我现在感觉很幸福,就像拥有了一位爸爸,一位在学校教我育我,问寒问暖的爸爸,您对我太好了,您和我爸爸太像了,您待我像亲女儿一样,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幸福的感觉,我连做梦都想,如果我是你的女儿那该有多好啊,也许我说后你会笑话我,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当别人在我面前夸您,我听后像吃了蜜一样甜,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我一定加倍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厚望,祝您永远健康。您的女儿葛园,还在后面画了一个红心。我看到后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扶贫先扶志,扶智即扶贫。为了不让贫困代际传播下去,为了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为了让葛园能和其她孩子一样顺利得完成学业,我坚持每周找她谈话谈心,询问了解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葛园同学在慢慢成长起来。

面对着孩子一颗颗呼之欲出的心灵,我满心欢喜,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缘才会相逢,有心才会珍惜,用相知换来地久天长。老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而更能反映育人效果的方法就是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尊敬的老师,因此我执著于繁琐又不能失于细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在实践中去摸索更好的方法,行之有效的去实施,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农村教育灿烂的明天。

牙里中心校 荣军堂

第四篇: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捣乱生的转化

[摘要]在教师行业,我们业内人士把:上课捣乱,与你作对,与你背道而驰的学生,私下里称之为“捣乱生”“刺儿”或“牛筋丸”。这类学生在老师或学生群中极其不受欢迎,招人厌恶,甚至被一些老师视为“让人晕头转向”的摇头丸,必欲除去而快之。我从教十三年,心中未免也有同感,特别是今年的农村片际交流,我被“轮放”到农村较边远的初级中学,交通极其不方便,加之学校老师也不欢迎我们这些老师去交流,对我们存在极大的偏见,给我们前几任的交流老师贴上了永久性的标签——被判无期的死缓犯。为此,作为我们心中难免也会有教强的个人情绪存在。

[关键字] 边远交流教师捣乱生转化润物细无声

[正文]老师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喜怒哀惧,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学生、新环境、新制度,我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像无人疼无人爱被人遗弃的孤儿。加上山区学校生源的紧缺,招生方面真是来者不拒等,所以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特别是低智商,低自尊的学生特别多,如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七(1)班40人,智商偏低者1人,“刺头”5人,七(2)班41人,智商偏低者的2人,“刺头”7人,这还不包括厌学者或后进生,他们在课堂中捣乱的现象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同时也会让你哭笑不得,请耐着性子往下看:

(1)智商偏低者随时发出嗷嗷怪叫,有时又把空矿泉水瓶子捏的“喳喳”响,有时点火称说烤地瓜,有时把折叠的铅笔小刀扔向天花板接住,反反复复,让老师瞠目结舌,继而怒目而视,最后火山爆发。而其余学生只能无奈与苦笑,而捣乱生却趁机附和,他们觉得天下大乱何乐不为,可以不要读书。

(2)“捣乱生”“刺儿”或“牛筋丸”的学生,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经常说一

些不合课堂常规的话,惹你生气或引起众同学的注意。例如:当上到《生命之花绽放》的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提升生命的价值,我设计了一个交流活动:“长大后,我想做什么„„”,同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美好未来,这时一个“牛筋丸”学生面带灿烂的微笑大声说:“长大后,我想当杀人犯”,我用冷落去冷落他,他倒挺起劲的像喊革命口号一高呼“长大后,我想当杀人犯”,此时全班同学停下交流,齐搜搜的看着他,此时,他倒象凯旋而的勇士,带着绽放的花朵式的微笑,很有“成就感”。

(3)上课玩打火机,“啪”打着“啪”熄灭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结果一不小心

把抽届里的作业纸烧着,同学们一阵惊慌。继而训斥声、厌恶声、抱怨声排山倒海的涌向他,而他却面不改色嬉皮笑脸人手忙脚乱的灭火。

(4)后进生和厌学生上课时排行榜睡觉,下课时候活蹦乱跳,真可谓“上课一

条虫下课一条龙”。„„

在此,不原再一一赘述,否则成了一名名符其实怨师,“家丑不可外扬”呐,让同仁们笑话了。

针对上述现状,我也曾绞尽脑汁并想一鸣惊人用速成法改变这种乌烟瘴气的班级氛围,经各方讨教后所谓集思广益的绝招:什么“威胁法”、“ 恐吓法”、哄骗法、“激励法”、表扬法“扫地法”、“ 武力镇压法” 集体影响法“家长教育法”、“三进三出法”,„„说的我唾沫横飞,可还是无济于事。本想放弃他们,拍屁股走人不理之,但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重新寻找出入点,最终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捣乱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捣乱生“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捣乱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如81班有一个学生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倒数第几。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从同学、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自己也多次观察证实之后,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往之后,知他起初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问,无奈,只得向家里要,由于经常想这件事,因而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针对这些,我连续找他谈话,帮他认识错误,还了钱。在班里有意识的表扬他,结果他逐渐变好了。

二、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差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差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结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84班有一差生喜欢看小说,根据他的这些特点。我有意约人去打球并叫上他,并多次传球给他,不知不觉一到课余活动时,他就等我去打球,接触多了就把一些好的小说借给他看,彼此之间,话也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我趁此多给他教育,改掉他经常旷课的毛病。成绩也迅速赶上来了。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

三、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差生的缺点很多,暴露的比较充分!但绝不能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使其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的立足点之一。使他一方面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例如谭洪,人们的印象是有他的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的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办了一个“故事角“让他来负责,学校搞体育活动由他全面负责,结果“故事角”办得有声有色,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次次榜上有名,慢慢地他热心工作和学习,绝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四、趁热打铁,持这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谭洪到第四学期时成绩排名到第5名了。另一差生李丽上升了10名。

五、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在差生转化过程中,深知成功是差生最感喜悦的事,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差生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差生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经常督促、激励其前进,如差生李丽善唱歌,在一次歌咏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班会上表扬她而且表扬她的学习也有进步,结果期末考试前进了10名,试想,她多高兴啊,并向她的家长报喜,现在她已是班上前10名优秀生了。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我只想送自己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心理准备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心理准备。

1、教师作好坚定的转化心理准备:接受赏识教育就是要端正转化后进生的态度,有了这个正确的态度之后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转化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1)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2)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2、强化学生接受老师管理的观念:经常性的明确或暗示老师跟学生是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当“好好先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当他们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就会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的学生很顽固,自以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愿接受老师的管理,那可以用较为强硬的手段对付,例如陶力同学,他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在教室坐不住了,又坐在最后一排,经常性的溜出去,就是在教室也是说话、睡觉,我找他谈了很多次,没效果,他还写纸条说他若不想读的话谁也劝不了。但我知道他到现在都不肯离开学校的原因就是他父母希望他读书,而他又较有孝心,不想让父母伤心。最后我实在不能忍下去了,就在有天晚自习他又一次逃课时叫他母亲连夜赶到学校,抓了个正着,并把他的情况都一一告之,第二天他跟我讲:“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不想读书,谁劝我都不行的。”还叫我以后别把他的事告诉他父母,我很生气,就说他其实是个不孝子,还说如果你想自由,那请你父母来跟我签张协议,允许你的放纵。我也表现的很固执,口气很坚定,让他们明白老师管他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使他在潜意识里面接受。对待这种顽固的学生用比他更坚定的态度对待效果会很好。

四、转化的方法

1、激励法。熊先新是个固执、好斗的学生,有些自闭。我通过与他父亲的接触,知道他父亲很爱他,而他也很在乎父亲对他的看法,很想用好的表现引起父亲的重视、回报父亲对他的爱,而他读高中之前学习一直很优异,只是到了高中有些不适应才使得成绩下降,而成绩一下降就很着急,以致恶性循环。我得知这些后就跟他父亲合作,用父爱、小学初中不如他而现在表现、成绩都比他好的的同学激励他,现在他的表现真的很出色,甚至很多同学都感到惊讶。

2、表扬法。人都爱听好话,都喜欢在自己有一定成绩时得到别人的关注、表扬学生还是孩子,尤其爱听老师的表扬。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尽量的满足他们的这种心态。孙孟周以前表现不好,迟到、上课睡觉等,在几次谈话以及其他因素的激励下成绩进步很大,但有一次突然有较大的退步,我问及原因,他说他连续三次考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一次都没表扬他,他就觉得没劲了。可见表扬的作用。

3、反复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但老师应认识到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正常的,所以你得耐心地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时间观念不强是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为了抓好考勤我坚持每天每道预备铃响时都按时到教室。老师都能每天每道预备铃响时到教室,作为学生还有什么借口迟到呢?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促动因素,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一种榜样。这样就慢慢的杜绝了迟到现象,他们的时间观念也就强了些,时间观念强了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4、开发家长资源。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对于转化后进生很重要。家长的素质也是有高

有低的,所以开发家长资源之前要对家长有个了解,有的家长可以很好的与之合作,有的家长只能是作为吓唬学生的力量,没有必要请他亲自来校的。还要注意对家长说的话也要有技巧,很多家长都有种“敝帚自珍”的心理,他的小孩在别人眼里再不好,他也认为是好的,甚至只相信孩子的话而不相信老师的话。所以这里就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家长充分相信老师并且在无论情况如何不好、小孩犯了再大的错误时都要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事有谁愿意做呢?坚持认为老师要与家长一同转化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如杨进的父亲几次被孩子气得要放弃甚至有一次还叫来孩子的爷爷一起硬要把孩子抓回家不让他再读书,我知道孩子还是想呆在学校读书的,家长也是在气头上才出此下策,还是我多次给他做不能放弃孩子的工作,才走向与我较好的合作的,后来我与该家长、孩子合作的都挺愉快。

5、。有人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允许学生可以对老师无礼,却不允许老师对学生无礼,所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确是无可奈何。成年人有法律可以制裁,学生却没有任何的约束,我们找不到坚强的后盾,若他们执意不听,你能把他们怎样呢?在当班主任的实践中我似乎也有同感。没办法,我只好采用哄骗法了。骗一骗、吓一吓,多少有一点效果,开除什么的我都不讲了,因为吓不到他们,后来我就用一种他们看不见的东西吓他们——档案。我说学校设立教务处、政教处、保卫科有个作用,那就是把好的表现记入档案中也把坏的表现记入档案中,每次张贴出来的红榜白榜上的内容都会一辈子跟着你,这样既激励了表现好的同学也吓到了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例如熊心波性格暴躁爱惹是非,有一次被保卫科记过处分,我就对他讲了上面的话,他后来真的有所改变甚至很主动的当了劳动委员想拿到优秀班干的称号将功补过。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有很多的哄骗他们的办法,相信他们能原谅老师这些善意的谎言的,当然这些话都得有一定的根据,否则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那就不好了,所以一定得拿准了

6、冷落法。有些学生实在是不听话,似乎你的话对他也没作用了,你可以有几天故意对他置之不理,任其所为,让他有个错觉——老师对他失望了、懒得理他了,这时你得坚信他们其实是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管束的,非常想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的,一般而言他们会自己找老师认个错,或者老师可以找个机会主动与他搭讪,相信他们不会拒绝且会有所触动。

7、集体影响法。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且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后进生更是较易受环境影响的人。带好班级不能完全把精力耗在几个后进生身上,要注意把整个班风搞好,以便对他们有个好的影响。

第五篇: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三台县新鲁镇星岛苗圃希望中学九年级四班黄俊文

联系电话:***、***指导教师:银春燕、曾凤琼

亲爱的老师:

您好!望着窗外那迷蒙的月色,一种感动,一份深情感在我心中清晰升起——这就是对你的感激……

月是情之眼,照遍游子心。从你第一次给我们授课,我就喜欢上了你的风格。幽默的语言,简朴的衣着,博学的头脑,时而使我们哄堂大笑,时而使我们泪流满面(因感动),时而带我们游览风景名胜(在语文),时而带领我们穿越数字迷宫(在数学),又时而带我们打开历史的隧道(在历史)……我们随你飞翔,因你而遨游畅想……

一灯如豆,一书如帆。我们乘着书的风帆遨游于广阔书海之间,在船上,你是船长,带领我们在无边的海洋中徜徉,领着我们避开一个暗礁,找寻海底的宝藏;又带着我们经历一场场波浪汹涌,最终到达大洋彼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人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没有老师这颗太阳的照耀,花儿会香吗?有人说,儿童是朝阳,没有老师这片云朵的捧起,太阳会亮吗?有人说,儿童是小草,没有老师这颗大树的守护,小草会成长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必会用它来寻找光明。望着窗外的明月,我下定决心奋发起来,为当初在你面前所发的誓言而奋斗。

您的学生:俊文

2012.3.16

下载润物细无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润物细无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周老师老师的师德先进事迹周老师,男,50岁,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某乡西溪小学。 一个山村小学教师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没有!只有脚踏实......

    春雨润物细无声

    春雨润物细无声 ——记xx中学文化建设之“长廊课堂”“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下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走进市九中的校园,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励志话语,从古......

    春雨润物细无声

    春雨润物细无声--省级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材料 1/5542 分享标签: 春雨润物细无声 高等院校 优秀辅导员 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班主任 日志原文:http://weihan1183.blog.sohu.com/......

    功到自然成润物细无声

    功到自然成润物细无声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黄宝坤《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

    春雨润物细无声

    目的: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如果班里出现了大的纪律问题,还要向家长通报。因而,学生都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在校表现,不想让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有的家......

    爱!润物细无声

    朋友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一定是洋溢着温馨与关爱、欢笑与阳光,或是充满着妈妈的叮咛与爸爸的慈爱吧!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是千篇一律的,而不幸却是各有各的不幸。......

    润物细无声.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润物细无声 作者:张小兰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3年第04期 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而创新是技术与设计的灵魂。创新教育渗透......

    润物细无声演讲稿

    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 尊敬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 我做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自踏上三尺讲台起,我便暗暗对自己说,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