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

时间:2019-05-12 03: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

第一篇: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

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

初(3)班张##家长李##

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家长、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针对每个孩子这个个体,每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又都不是万能的,但却有很多共性之处。下面我就孩子在成长、教育方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根据家庭自身的优劣锻炼孩子的个性、能力

因为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且经常值班,他爸爸又老有应酬,对孩子的照顾比别的孩子疏忽了许多,可事情往往是两面性的,这也锻炼了孩子独立、自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母亲,内心的歉疚让我更加珍惜和孩子相处时的机会,我们彼此更能达到一种理解与和谐。个性无好坏,都有其优劣点,我们应尽力为孩子创造适合其个性成长的环境。要多鼓励,但不能盲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有时,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而已。

二、以身作则,尽自己所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在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行各业的紧迫、高压的氛围,作为学校中的孩子也被卷入其中,读书压力也无形的加大,作为我们家长能给他们创造良好、和睦的的学习环境是最好了。但是每个家庭都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我和她爸因为琐事也会有争吵,但过后我会告诉孩子,我和爸爸也像好朋友一样,我们也会有争执。但更多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我会极力的树立她爸爸的榜样形象,一个人的成长

需要目标!本人在医院工作,也不时有考试,常常笑自己和她共成长、共勉励,对于考试我告诉她,“尽力”是我们能坦然面对结果的良好稳心剂,结果是重要,但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考不好还有下次。同时,以身作则不仅仅是学习,平时我们不能视自己的行为而不顾。记得孩子在五年级时因为两男同学打闹不小心把塑料瓶打到孩子的眼睛了,当急匆匆赶到医院,见到的是闯祸孩子的妈妈和焦急的老师,我安慰她们不着急(因为我在医院工作有经验),检查一下应该没事,闯祸孩子的妈妈找借口早早离开了,检查后是角膜擦伤,为了不为难老师,我未提要求,自行回家用药了。本以为是虚惊一场的小事,可孩子几天后说起此事很自豪,因为老师在班级同学面前表扬她妈妈了„。

三、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自从“呱呱”坠地,她的感觉功能便逐渐形成,从初为人母、人父喜悦的抚触,我们便已建立了和孩子最早期的沟通。如何能“投其所好”地与其沟通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所有想的都是站在我们过来人的角度看问题,怕她受伤、吃亏,怕她不高兴。而往往我们的所欲,孩子的回答却是我不喜欢、我不要„。周末接孩子回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孩子一脸的表情木然,询问得知要考试了,而且他爸爸因忙周日又要托朋友送她回校,只是承诺:考试结束带她去旅游。可孩子的表现告诉我:她不乐意!。其实她的信息告诉了我:1.考试了她有些压力2.出去旅游不是她所想。我告诉她,考试尽力就好,考好了是她的,考不好是老妈的。她当时就被我逗乐了。而想让她旅

游不就是为了让她放松同时学些、长些见识?!我灵机一动:子烨,你记得妈妈送给外婆的百合了吗?孩子很好奇,我告诉她外婆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些而且长的很不错,带着好奇心她答应放假去看看:长长我们没有过的见识。其实,不只是孩子,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一颗好奇的心,这就是我的“投其所好”的沟通。在一起的聊天中,我也会像朋友一样告诉她我的不高兴和无奈,她会安慰我,帮我出主意,她的表现让我感觉她长大了,是我的好朋友!

四、当孩子有挫折感时,我们怎么办?

初二学期,因需要老师把孩子们的宿舍做了调整,孩子回家闷闷不乐,并央求我和老师沟通。因为这样一调整把她和要好的同学分开了,更重要的是把她调出,让她有了挫败感:是表现不好吗?一个敏感的少女的心思让我好生心痛。我笑言:你那么优秀,肯定是老师让你把好习惯带动其他同学。我的安慰稍起作用,因不明老师的目的便及时与老师沟通,巧妙的把孩子的疑虑打消,并让其快速的适应新宿舍,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有时我们看似不经意的外界小小刺激都会让青春期敏感的心灵起伏不停的。

五、做好青春期的感情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感,这是人生发展的正常表现,我们要学会引导。我平时也会和孩子闲聊涉及这一问题,对于此我们不能遮着掩着,但必须告诉她,现在的重心是学习,并鼓励她带好好同学,让她和她们一起进步,而不是帮着同学做离我们父母及老师的期望越走越远的事。让她把责任感调动起来,好多时候,同学的支持会有着意

想不到的效果。

对孩子成长时期的体验远不止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有感触的。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孩子的具体状况不同,教育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有困惑,但我会依然执著和努力的。

第二篇:如何写家庭教育指导案例2

如何写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基地

一、撰写要点:

1、写法与记叙文一样,叙述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过程相对完整的事例(包括时间、人物、起因、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背景等)

2、与事件有关的背景信息要在故事中自然表达。(有关背景的交代要有利于对事件的理解、症结的把握以及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3、案例的主体部分要有细节描写,包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4、聚焦问题,从因果关系入手,由因索果,从成功解决中寻找到策略和方法,从而再提炼理念。围绕事件论理,每个自然段要有应对策略。

5、主题明确,案例的指导过程力求生动具体。尤其要体现事件的真实性、问题的典型性、思考角度的新颖性。

6、突出以下主题:

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重智轻德、重男轻女、隔代教育、父亲教育子女的责任等;

指导家长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如: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解决亲子冲突和代沟、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等;

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如:粗暴、简单、溺爱、放任、独裁、专制; 指导家长有效教育的方法,如: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心理的培养等。

二、案例文本格式要求:

包括以下四部分:

1、标题 主题明确

2、背景

包括时间、人物、起因,以及相关的背景。

3、策略(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案例主体部分要有细节描写,包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对家长语言、神态、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等描写,反映老师对家长的指导。

4、反思

对事件(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思考。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指导之前的反思

为什么采取这种策略?(2)过程中的反思

采取这些措施的反思:是不是到位?原先的设想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和解决,没有落实的原因何在?(3)对结果的反思

结果是不是满意?和预期的结果是不是一致?为什么?(4)总体的反思

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什么经验和不足?今后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如何解决?

一个案例控制在3000字左右

最后,写上作者单位和姓名,手机、电子邮箱

三、案例范文(仅供参考,不必模仿它来写。)

标题:以三代人共居12平米说起 案例第一稿 实录片段一:

临近开学,我们照例进行小班新生孩子的家访工作。天气闷热,我们绕了好久,终于沿着一条弯弯的小河,在水闸旁找到了欣欣的家。刚到门口,就见一只凶恶的大狗狂叫起来,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一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来,经询问原来是欣欣的奶奶。她得知我们是欣欣的老师,就马上招呼我们进屋。

进了屋,最显眼的是屋内的两张床。床中间用一块布帘相隔。床是用搁板搁起的那种。床脚都是用砖块叠起来的。床下堆了些杂物。奶奶指着其中一张床说:“这是我睡的床,请坐吧”。没想到,在这仅12平米的屋子里,竟然住了三代人。而且“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奶奶告诉我们欣欣在外面玩。她去叫她回来。刚走到门口,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子,就和他说了几句老家的话,说欣欣一会儿就回来。她已经让刚才的孩子去找她回家了。我们环顾四周,只见屋里放着液化气罐。烧菜用的瓶瓶罐罐及酒瓶子就放在低矮的窗台上。挨着罐,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下层放着菜刀、砧板之类。屋里最值钱的要算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放在一只大木箱子上。从地上的电线插座,及悬挂在空中的电线,可以看出主人花费了一番心思。屋子里有点闷,仔细一看,原来窗户好几块玻璃都碎了,都是用纸糊的,剩下的几块也都摇摇欲坠。通风的也只有一扇门了。所以屋子光线暗,而且闷热,蚊虫也多。

一会儿,孩子很快地跑进了门。她一看见家里有陌生人,有点紧张,当听到奶奶说是老师,马上躲到了奶奶背后。奶奶叫她叫老师,她紧紧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不肯看我们。我们和孩子说话,她也不理我们。我们问奶奶:“欣欣是独生吗?”奶奶说:“不是的。她还有个姐姐。原本爸爸妈妈想要个男孩,结果又生了个女孩。”“平时谁带她啊?”奶奶告诉我们,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平时奶奶和孩子在家。她说:“我要烧饭、洗衣,所以就欣欣一个人玩。我们老家都这样。孩子要玩就让她自己出去玩。”“孩子一个人出去,万一出事怎么办?”奶奶说:“不会的,我们这里有好多老乡的。”“那万一孩子出去被狗咬了或者一个人出去被拐走了怎么办?”奶奶只是笑了笑,没回答我们的问题。

通过本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三代人共居12平米的艰辛。同时我们不免担忧起欣欣的安全来。且不说出门就是小河,出门就是水闸,出门就是马路。就是家门口的大狗和家里头的摆设就够让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一下,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万一倒塌了,会怎么样?液化气罐万一碰倒了,爆炸了,会怎么样?那块摇摇欲坠的玻璃风一吹,倒下来,会怎么样?孩子磕磕喷碰碰,推倒了那些瓶瓶罐罐,会怎么样?那些在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万一孩子好奇拿起来,会怎么样?还有那些地上的插座,孩子碰到了又会怎么样?这所有的一切,犹如欣欣家的电线一样,似一团乱麻堵在心口,深深为此叹息。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看护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或者因为工作忙,或者因为孩子多,更或者是因为女孩子,绝大部分都让孩子“散放”着,自己一个人出去玩。特别是他们渴望男孩,淡薄女孩的那种心态,让人实在哭笑不得。实录片段二: 在很偶然的一次谈话中,我得知与欣欣住同村的一个孩子淹死了,是掉在水闸里淹死的,而且是个小女孩。我惊呆了,不会是上次去叫欣欣的那个蹦蹦跳跳的那个女孩子吧?再说,欣欣家也住在水闸边,也喜欢一个人出去玩„„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依旧是那条弯弯的小河,依旧是那个水闸,不同的是两扇门紧闭着。我有些不安。轻轻地敲敲了门,听见里面传来欣欣奶奶的声音:“谁啊?”我连忙回答:“是我们,上次来过的欣欣的老师。来看看欣欣。”奶奶把门打开,我一眼就看见屋里的欣欣。坐在奶奶的床上玩玩具。欣欣叫了声老师。我问奶奶:“听说前几天,有个孩子落水了?”奶奶说:“是的。是我们同乡的一个孩子。一直和欣欣一起玩的。”奶奶还告诉我们,那天,孩子们也不知怎么地就跑上了水闸玩,等大人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去找时,孩子都已经浮上水面了,身上满是挣扎的伤痕。奶奶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让欣欣一个人出去玩了,也不能到河边去玩了。”“对呀。可是不光小河有危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呀。”见奶奶有些疑惑,我指着那些床脚继续往下说;“这个不牢固,有倒下来砸伤欣欣的危险;玻璃窗随时有碎的危险;砧板、菜刀、瓶子之类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插座、电线也应该远离孩子。”奶奶不住地点头。我们特别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奶奶始终笑着聆听着。在和欣欣的再见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家访。实录片段三:

转眼欣欣上学已经有了几个月了。通过一次次的与奶奶面对面地交流,给爸爸妈妈发短信,写纸条,让欣欣带安全教育的资料回家等等,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改变。她常说孩子如果天天上学就好了。在幼儿园好,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幼儿园。很安全她放心。也听到孩子偶尔说起家中的事情,爸爸昨天装了新玻璃,妈妈整理了房间等等。这更激起了我们想去她家看看的兴趣。究竟她的家有没有些许的改善?会变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第三次来到了欣欣的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了欣欣咯咯的笑声。原来她正和奶奶一起玩呢!见我们来,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还是上次的12平米,但是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的家。玻璃窗透亮,玻璃安装整齐,不再摇摇欲坠,整个屋子感觉亮堂堂的。床脚的砖已经用水泥砌好了,显得结实牢固。窗台上的瓶瓶罐罐已经移到了墙上的搁板上了。原本桌子下的菜刀、砧板之类也悬挂在孩子拿不到的窗边了。电线插座放到了电视机后面,电线沿着墙壁在高处行走了。奶奶说:“欣欣的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一样样地修、一样样地改。老师说的对,男孩女孩都一样。不能让欣欣有什么意外。”看着欣欣家的变化,听着欣欣奶奶的话,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相信,有了大人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大人们的重视与关爱,欣欣一定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的!分析与思考:

联想到其他孩子的家访,我们发现外来务工家庭中幼儿的居住环境不安全又有其必然性。分析其原因:

(一)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原因。

很多外地来沪家庭,靠打临工的收入无法租起城区安全规范的房屋,只能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乡下这些低价的房子内。这些房屋的共同点是普遍面积都很小,房屋简易。或临近马路,或临近小河,或临近菜场。周围的环境大多脏、乱、差,无人管理。而且养猫狗之类的动物较多。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安全自然不能够得以保障。

(二)异乡人聚集的心理。

外地来沪人员由于自卑的心理或是交流的便捷,喜欢与外来人员或者是同乡人群居。所以周边人员闲杂并且复杂。这也为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外地来沪人员大多认为这里是临时居住地,只要能吃,能住,能避风雨就可以,不用投资,不用改善,不重视生活的质量,更不重视孩子早期的生活、学习环境了。纵观以上原因,所以造成了今天外地来沪人口居住环境之差的问题。这足以影响到婴幼儿意外、死亡率的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外地来沪家庭子女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幼儿看护人的安全意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在外地来沪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在散居孩子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能让这部分孩子远离安全隐患,让社会来关爱这部分弱势群体,关爱孩子们的生命,让他们同样享受灿烂的童年,是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每个幼儿园,乃至社会成员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相信有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外来家庭子女会更健康,更安全!

案例第二稿:

临近开学,我们照例进行小班新生孩子的家访工作。天气闷热,终于沿着一条弯弯的小河,在水闸旁找到了欣欣的家。刚到门口,就有一只凶恶的大狗对我们狂叫起来。只见一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来,经询问原来是欣欣的奶奶。她得知我们是欣欣的老师,就马上招呼我们进屋。

进了屋,最显眼的是屋内的两张床。床中间用一块布帘相隔。床是用搁板搁起的那种。床脚都是用砖块叠起来的。床下堆了些杂物。奶奶指着其中一张床说:“这是我睡的床,请坐吧”。奶奶告诉我们欣欣在外面玩,她去叫她回来。刚走到门口,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子,就对她说了几句老家的话,告诉我们说她已经让刚才的孩子去叫欣欣回来了。我们环顾四周,只见屋里放着液化气罐。烧菜用的瓶瓶罐罐及酒瓶子就放在低矮的窗台上。挨着罐,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下层放着菜刀、砧板之类。屋里最值钱的要算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放在一只大木箱子上。从地上的电线插座,及悬挂在空中的电线,可以看出主人花费了一番心思。屋子里有点闷,仔细一看,原来窗户好几块玻璃都碎了,都是用纸糊的,剩下的几块也都摇摇欲坠。通风的也只有一扇门了。所以屋子光线暗,而且闷热,蚊虫也多。没想到,在这仅12平米的屋子里,竟然住了三代人。而且“吃、喝、拉、撒”全在这里。

一会儿,孩子很快地跑进了门。她一看见家里有陌生人,有点紧张,当听到奶奶说是老师,马上躲到了奶奶背后。奶奶叫她叫老师,她紧紧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不肯看我们。我们问奶奶:“欣欣是独生吗?”奶奶说:“不是的。她还有个姐姐。原本爸爸妈妈想要个男孩,结果又生了个女孩。”“平时谁带她啊?”奶奶告诉我们,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平时就她和孩子在家。她说:“我要烧饭、洗衣,所以就欣欣一个人玩。我们老家都这样,孩子要玩就让她自己出去玩。”“孩子一个人出去,万一出事怎么办?”奶奶说:“不会的,我们这里有好多老乡的。”“那万一孩子出去被狗咬了或者一个人出去被拐走了怎么办?”奶奶只是笑了笑,没回答我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三代人共居12平米的艰辛。同时我们不免担忧起欣欣的安全来。且不说出门就是小河,出门就是水闸,出门就是马路。就是家门口的大狗和家里头的摆设就够让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一下,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万一倒塌了,会怎么样?液化气罐万一碰倒了,爆炸了,会怎么样?那块摇摇欲坠的玻璃风一吹,倒下来,会怎么样?孩子磕磕喷碰碰,推倒了那些瓶瓶罐罐,会怎么样?那些在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万一孩子好奇拿起来,会怎么样?还有那些地上的插座,孩子碰到了又会怎么样?这所有的一切,犹如欣欣家的电线一样,似一团乱麻堵在心口,为此担忧。

欣欣的父母到上海来,都是靠打临工来维持生计的。他们的这些收入无法租起城区安全规范的房屋,只能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乡下这些低价的房子内。这房屋不仅面积很小,只有12平米,而且临近小河,临近水闸。周围环境本身就有一定的隐患。环顾她家的摆设,让人自然地想到欣欣家人可能认为这里是临时居住地,只要能吃,能住,能避风雨就可以,不用投资,不用改善。从第一次家访来看,父母为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奶奶忙着做家务,认为带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在外面玩。还有她们淡薄女孩子的观念,让祖辈带女孩子,让孩子“散放”着,不重视孩子早期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安全自然不能够得以保障。

因此,要让欣欣得到安全的保障,我们首先要提高看护人的安全意识。开学了,在很偶然的一次谈话中,欣欣告诉我,她的一个小伙伴掉在水闸里淹死的了。而且是个小女孩。我惊呆了,不会是上次去叫欣欣的那个蹦蹦跳跳的那个女孩子吧?再说,欣欣家也住在水闸边,也喜欢一个人出去玩„„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于是在一个双休日,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依旧是那条弯弯的小河,依旧是那个水闸,不同的是两扇门紧闭着。我轻轻地敲敲了门,听见里面传来欣欣奶奶的声音:“谁啊?”我连忙回答:“是我们,上次来过的欣欣的老师。来看看欣欣。”奶奶把门打开,我一眼就看见屋里的欣欣。坐在奶奶的床上玩玩具。欣欣叫了声老师。我问奶奶:“听说前几天,有个孩子落水了?”奶奶说:“是的。是我们同乡的一个孩子。一直和欣欣一起玩的。”奶奶还告诉我们,那天,孩子们也不知怎么地就跑上了水闸玩,等大人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去找时,孩子都已经浮上水面了,身上满是挣扎的伤痕。奶奶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让欣欣一个人出去玩了,也不能到河边去玩了。”“对呀。可是不光小河有危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呀。”见奶奶有些疑惑,我指着那些床脚继续往下说;“这个不牢固,有倒下来砸伤欣欣的危险;玻璃窗随时有碎的危险;砧板、菜刀、瓶子之类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插座、电线也应该远离孩子。”奶奶不住地点头。我们特别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奶奶始终笑着聆听着。在和欣欣的再见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家访。

转眼欣欣上学已经一个月了。通过一次次,与奶奶面对面地拉家常式地交流,给爸爸妈妈发短信,打电话、写纸条,让欣欣带安全教育的资料回家等等,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改变。她常说孩子如果天天上学就好了。在幼儿园好,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幼儿园。很安全她放心。也听到孩子偶尔说起家中的事情,爸爸昨天装了新玻璃,妈妈整理了房间等等。这更激起了我们想去她家看看的兴趣。究竟她的家是不是如孩子所说的那样有变化了呢?会变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第三次来到了欣欣的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了欣欣咯咯的笑声。原来她正和奶奶一起玩呢!见我们来,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还是上次的12平米,但是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安全的家。玻璃安装整齐,不再摇摇欲坠,玻璃窗透亮透亮,整个屋子感觉亮堂堂的。床脚的砖已经用水泥砌好了,显得结实牢固。窗台上的瓶瓶罐罐已经移到了墙上的搁板上了。原本桌子下的菜刀、砧板之类也悬挂在孩子拿不到的窗边了。电线插座放到了电视机后面,电线沿着墙壁在高处行走了。奶奶说:“欣欣的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一样样地修、一样样地改。老师说的对,男孩女孩都一样。不能让欣欣有什么意外。”看着欣欣家的变化,听着欣欣奶奶的话,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相信,有了大人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大人们的重视与关爱,欣欣一定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的!

分析与思考:

首先,提高看护人的安全意识是本次活动的根本。在同村孩子意外死亡,给欣欣家带来震撼的契机下,我们适时地进行了上门家访。根据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从第二次家访的紧闭的大门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人对大环境的危险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增强了看护的意识,不再放任孩子出去自己玩。在肯定了家长的做法后,我们又让家长明确离孩子最近的小环境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说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会爆炸的液化气罐,摇摇欲坠的玻璃,窗台上的那些瓶瓶罐罐,以及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特别是地上的电线插座等。因为是实际走访,远比书面说教、纸上谈兵有效得多。家长也能乐意接受。从与欣欣奶奶的交流中,奶奶知道了家中隐患的存在之处以及如何实地改造。明确了改善的目标与方向。所以简单、有效!从一次次地交流中,拉家常式的谈话中,也能让奶奶感受到老师对于孩子真切的关心与关怀。让家长信任老师,来配合做好家庭的改善工作。从一次次收集安全资料,让孩子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并且讲给奶奶听,让家长逐步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并且也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一个样”,让家长更好的来看待自己的欣欣。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欣欣家的爸爸妈妈、奶奶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认识。

其次,教师需及时地关注孩子家庭环境的改善状况。三次的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环境的改善过程。期间,倾注了老师的关心与关注。只要得到关于家庭环境变化的信息,我们就会肯定家长的努力。不管是在孩子面前还是在欣欣奶奶面前,都会表扬一番,并且鼓励家长继续努力。运用给孩子父母发短信、写纸条等形式,让家长看到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对孩子家庭环境的关注。给了家长改善环境的动力。也让家长明确了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通过三次的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上海人家庭环境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新上海人家庭对于子女安全意识的增强!在这个变化中,有老师的关注与家长的认识,有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配合。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关注,用真情去感动,我们的新上海人的子女成长会更健康,更安全!

第三篇:家庭教育案例与分析

我不是一个对孩子特别上心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只希望他顺其自然地成长,身心健康,对人、对事有责任感,长大以后能自食其力就可以了。现在儿子已经满18周岁了,我不敢说他会成材,但他已经成人,就如已长成型的小树,不会旁逸斜出了。

现在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也一样,但我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过程。我让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父母;学习要讲究方法,不靠死记硬背;学习要付出一定辛苦,不能贪图安逸;学习要持之以恒,并要养成良好习惯……当然这些道理都不是靠说教或逼迫使孩子知道的,而是以具体的事儿为契机,在看似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他。也许这样的教育起到了作用,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从没让家长操心过,我们对他的学习也从来是“不闻不问”,三个人在一起也很少聊学习成绩的事情,往往是把科索沃、“六方会谈”、NBA、余秋雨、《天龙八部》等聊得热火朝天。

但高三毕竟不同,今年开学后不久,我那一向以学习为乐的儿子似乎也遇到了问题,尽管在我们面前他还尽量地表现出乐观和轻松,但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

那是三月末的一个星期六,儿子上学去了,我和他爸爸在家搞卫生。儿子凌乱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复习资料、笔记本和草纸,我要简单帮他整理一下。这时,我在一张白纸上看到了儿子很潦草地写到:“都三月份了,我的成绩还不见提高,怎么办?”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反映出了儿子的压力和焦躁,这种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可就太糟糕了,我得帮帮他。他没有和我们说出来,说明他还不想和我们面对面谈这个问题,那我也不能太直接了。因此,我也坐下来,提起笔,就在他写字的那页纸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儿子:

听以往高考过的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讲,三、四月份是考生最艰难的阶段,怎么学成绩都不见提高,而且常常是顾了这科顾不了那科,但如果坚持住,最后的成绩往往都还是不错的。儿子,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爸爸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不管你最后的高考成绩怎么样,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儿子!

妈妈于当日

写完以后,我又把这张纸放回到那凌乱的书桌上,上面还斜着放了一个小辞典,既不能让它赤裸裸地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又要让儿子在书本堆中能看到它,给儿子一种很随意的感觉,这样他会很容易接受的。

中午儿子放学回来,也到书桌前坐了坐,但没有发现我写的东西,我也没有提这件事。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回来后,泡脚、喝奶茶、看NBA,每天基本固定的一套程序结束后,又到书桌前去学习了。几分钟以后,儿子匆匆过来了,说:“妈妈,您说的是真的吗?

三、四月是最艰难的阶段?成绩都不见提高?”我说:“是啊,有过经验的家长都这么说呢!”儿子打了一个响指,兴奋地说:“那我就不怕了!”

第二天,儿子明显地更有精神了,也更努力了。果然,在最近的“二模”和“三模”考试中,成绩都还不错。

后来,我把这件事说给孩子他爸听,并把我写的那几个字给他看,他仔细看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这哪里仅仅是几个字啊,分明是一剂良药!你看,你先告诉他,这一阶段最难熬,好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提高,使他不气馁、保持自信;接着你告诉他,你看到了他的努力,这是对他的的付出的认可;最后,你又告诉他,我们对他的爱恒久不变,‘信心、认可、爱’是一个人多么需要的啊,尤其是对处在他现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我都要谢谢你了”听他一说,好象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其实我当时哪想那么多啊!

还有一个月,儿子就要接受他人生的一次重要挑战了,他依然是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勤勤恳恳地复习、考试,痛痛快快地看NBA、打篮球,乐乐呵呵地和我们聊这聊那,没有焦躁,没有松懈,只有踏踏实实和坦然面对。也许儿子的高考成绩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他能有这样的状态我就满意了,我希望他的一生都保持这样的状态!

第四篇:家庭教育案例

父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陈庄镇道口小学 周晓

父母的威信是一种威望和信誉,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爱恋、信赖、尊重和肯定的态度,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也是家长实施教育的重要保证。家长的威信就如同家风,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这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魅力,无处不在地指引着孩子健康的成长,使孩子向着精彩出发。那么,家长们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呢?不妨看看以下的几条建议。

首先,父母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作为家长,我们要走的正,行的端,光明正直,对孩子才能言传身教。在家庭中,父母的思想,见解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所以,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国家大事,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地乱发议论;对单位上、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看不惯,也不要随意发牢骚,尤其是悲观的话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说。要说就说竞争话题,优胜劣汰;爱国家,不忘祖国培养;讲究诚信,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心,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生活乐观向上,遇事不悲观失望;工作勤奋努力,不投机取巧;待人热心豁达,尊老爱幼,如此,孩子们就会从心眼里敬佩有加,同时对父母的言行予以效仿。

其次,父母要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掌握真实本领。没有真才实学的父母,很难让孩子真正佩服。事业不见得一定要飞黄腾达,但要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即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不见得非要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专长,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有其他人没有的过人之处,在工作中或家庭生活中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那时孩子就会对你心生敬佩了。

再次,父母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引导。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掌握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孩子情绪上的变化,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周围的人和事态度如何,在孩子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他们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家庭创造物质基础,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整洁清新的家;家庭人际关心和谐,有矛盾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与长辈、亲友、同事建立良好的交往圈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暴躁型的家庭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埋怨、责骂、不加引导教育,极可能走上邪路;在冷淡型家庭里,谁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不大关心,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子女,敏感、自私、冷漠;而在和谐型家庭里,家庭成员相互尊敬,彼此体贴、关心,如有矛盾,多是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这种家庭的子女,多数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遵守法纪,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和睦团结平等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贯穿在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之中,那么就让我们家长朋友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吧!

第五篇:家庭教育案例(精选)

家庭教育案例

——让孩子当自已的老师

案例背景

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初一年级学习。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喜欢看电视,问她作业做得怎么样,她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不读书,所以,学业成绩也一般。

案例发生过程

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最令我头痛的是不爱读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同往常一样,晚上放学后,孩子带着笑声回到家。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来--何不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呢?用这种方法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吃完饭后,忙完了家务,我坐下来让女儿当我的老师,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说:“姑娘,因为妈妈上学时语文学的不是很好,现在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行吗?”

女儿说:“不行,我又懂得不多!”

“行的,姑娘。在学校,老师教你什么,你回家就教妈妈什么,妈妈保证能学会。我的小老师,不相信你的妈妈啊?”

“那好吧,我学啥教啥,每天教你一小段。”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姑娘,妈妈也会让自己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你这位小老师失望的。”

就这样,每天我都跟女儿学半个小时的语文,虽然我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女儿教得那么认真,而且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同时我还努力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布置家庭的读书角,不断充实家里书架,为孩子读书提供必要条件,使她能静心读书。只要有时间我和丈夫就读读报纸,看看杂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还可经常与她在“书房”里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的感悟、复述她认为有趣的情节和内容,交流读书体会,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能使孩子体验到“书房”的温暖,进而对读书产生亲切感、兴趣感和依恋感。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或周末有时间,我们就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和书店。让她感受书海的浩瀚和知识的无穷。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选择借阅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籍,以增加阅读量,扩大她的知识面。并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她选购一些喜欢的书。但购买时,我们会给孩子挑选的部分自主权,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渐渐地孩子爱上了读书,也有了一些阅读能力,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为优秀,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

我想 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其实养成学习的习惯很简单,主要有四条: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其中读书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是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而且在中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我在生活中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大胆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和强大的内趋力,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方法和策略符合孩子的心理,值得大家借鉴。不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

下载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案例与体会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高级)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1. 由于家长忙,无暇陪孩子,造成孩子常常自言自语,请问应该怎样调整? 答:自言自语是语言从外部向内部的过度,对于6岁以下的小孩来说,这是发......

    家庭教育案例

    爱的天平——双胞胎家庭教育案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像我们这种双胞胎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案例背景:......

    家庭教育案例

     新世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三维立体教育模式更加明确,社会是 学校,生活是教育,处处可学习,事事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生活与教育是融为一体的。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

    家庭教育案例

    家有“小闷瓜”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孙爱梅【案例背景】儿子言言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有半年。也许是遗传了爸爸不多言的特点,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脾......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 身教重于言教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 ——让孩子当自已的老师 [问题归类]本案例属于对孩子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背景交代]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初二年级学习。每天放学,回......

    家庭教育案例

    远距离陪伴,近距离交流 一、问题呈现: 六点半刚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断了我和父母饭后的谈笑。 “沈老师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辅导小楠了,我小的时候也没她这么笨啊!你说我该怎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农村教育、教学的艰难使我们困惑。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在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无知的影响下形成。农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