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帮助低年级同学适应寄宿制教育环境
如何帮助低年级同学适应寄宿制教育环境
摘要: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与朝夕相处的师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初次离开家的低年级同学不能很好的适应寄宿制教育环境,这需要我们家长、老师和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帮助他们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快更好的适应寄宿制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寄宿制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交往人际关系
二零一一年九月,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办学方式。报名那天,几百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怀着新鲜、好奇、兴奋、期待的心情跨入校园,开始了自己的寄宿生活。从此,孩子们吃饭、住宿、学习、活动都在校园里进行,孩子们显得十分开心、活泼。我也很荣幸的担任起寄宿制学校的一名生活指导老师。但时间不长,我就发现许多孩子在入住一段时间之后,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方式就出现了,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初次离开父母的低年级同不能很好的适应寄宿制教育环境。现在许多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小太阳‛的地位,受到特殊的照顾。对他们的要求,家长从来不敢怠慢。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和自制,思维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弱,一旦进入新的集体生活环境,他们的地位和生活规则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不能随便支配别人,而且还要受到一定行为规范的约束。强烈的反差使一些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更好更快的适应寄宿生活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寄宿前的心理准备。
读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前的各项准备是很重要的。孩子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离开宠爱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不适应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因此,适应寄宿制教育环境心理适应是关键。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应先带孩子到学校实地参观一下,让孩子对未来的学校生活有个心理准备。同时让孩子和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学习,帮助减轻刚入学时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性。其次告诉孩子:今后要和大家生活在一起,老师就是妈妈,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最后家长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寄宿制学校的性质,让孩子对寄宿有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逐步给孩子灌输校园生活意识,通过不断提醒的方式,让孩子慢慢接受并习惯于寄宿生活。如果孩子哭闹不想住校,父母不要娇惯孩子,应果断的拒绝孩子,配合老师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知道:不管怎么哭闹,学是一定要上的,学习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
二、老师要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孩子解决新环境中遇到困难。
孩子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离开家而长时间地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在新的环境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要工作细致到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环境。很多老师会认为,在学校里孩子有吃有穿的,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其实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满足,是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当孩子离开家来到学校,老师就要担负起教育和抚养的职责,充当起‚老师妈妈‛的双重角色。例如对于哭闹的孩子,给他擦擦眼泪、抱抱他,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指定学生和他做朋友等,当孩子真正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他
们就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胆小,不愿与人交往的孩子,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夸奖孩子,让他们增加信心,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独立生活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还有一些低年级同学可能对老师存在敬畏的心态,害怕老师批评,见到老师往往会显得局促不安,老师应经常关心询问孩子‚饭吃饱了没有?‛、‚生活中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同时,在寄宿制学校里老师就如同父母一样,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宽容,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包容和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不足与过失要耐心教育和真诚的帮助,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受。通过良好的沟通,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这些情绪变化出现的原因,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及早的解决问题,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三、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帮助调整孩子心态,教育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教育教学活动。
寄宿制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巧妙地将与人相处的奥妙蕴含其中,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比如经常开展一些小组课外活动或竞赛等。因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交往机会又为他们创造了不同的交往层面,他们可以对号入座,认清自己的人际交往优缺点,然后可以逐一更正,让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还可以进行‚我最棒‛的评比,或者‚文明寝室‛、‚阳光宿舍‛评选活动等,营造‘宿舍是我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自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律能力和责任心。同时可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会
沟通与交流的技巧。老师可事先找几个学生排练一场情景戏让孩子从中悟到与人交往的真谛,学会如何与同学沟通与交流。或者找一些孩子们比较敬佩的人做讲座。与孩子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做些交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少走歪路,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宣传栏,通过宣讲,提高认识,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同学。利用故事、文章来感染学生,欣赏或传唱感恩的歌曲,给父母写一封信,帮助父母洗一次脚等多种形式,形成感恩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懂得回报。
人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同样,学生离开了集体也无法存在。如何让低年级同学迈好入学第一步,更好地适应寄宿环境?是每一位寄宿制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们不断思考、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的话题。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只要我们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并改进,我相信:寄宿制小学会越办越好.
第二篇: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动物界里的变色龙,在任何环境里都能改变自己的颜色,让“敌人”看不出。可是我们的孩子呢?是完全“自我”,是周围环境适应他(她),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因为有一群大人的爱的包围,所以没有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没有“竞争能力”,更谈不上适应能力。只是,孩子总要离开父母亲人,没有适应能力的孩子,在社会的优胜劣汰中,注定要被淘汰。孩子进入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又如何适应呢?
一、让孩子乐观去适应
我多年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都会发现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把孩子送进教室,帮孩子找座位、擦桌椅、整理书包,替孩子向同桌邻座打招呼,请同学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又到老师面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请关照云云。之后,老师上课了,还是放心不下,挤在窗外看着教室里面的孩子。结果,这些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差,往往开学都几周了,还是怯怯的眼神,有什么小事情就哭哭啼啼,比如铅笔断了,也要找妈妈削,不接受老师、同学的劝告和帮助。还有一类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就回去了。他们的孩子只好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认准自己班的老师、教室、座位,记住厕所在哪,不会的事情就问老师。放学了妈妈还没来接就主动去找老师借电话找妈妈,甚至找不是自己班的老师借。这类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强,由幼儿园的散漫生活快速转移到节奏稍微紧凑的小学学习生活,融入班级集体,学习成绩明显比那些适应慢的同学好。
事后,我曾调查过那些放心回去的家长,他们说:“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人不担心,孩子心理自然不会紧张了。我们在开学之前就告诉孩子,‘学校的老师天天教你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有很多很多的同学和你做朋友、和你一起玩耍,不去学校的孩子学不到知识,是傻孩子。’孩子就很积极乐意去学校了。”怪不得,原来家长给孩子做了足够“适应学校和老师”的思想准备,孩子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先天具有”了。
相反,有的新生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为了提高老师的威信,无意之中这样教育孩子:“你不乖,老师不喜欢你!”“你这么捣蛋,坐不住,将来老师怎么教你?”“同学欺负你就告诉老师。”等,先入为主,孩子没进小学,就已经害怕了,还谈什么适应?家长当然难脱身了。
我认为,当孩子要去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人和事,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印象:要面对的陌生的人和事情、环境并不可怕。即使有困难,也要积极面对,尽力快速解决。比如带孩子去旅游、到新的地方找人,可以教孩子看地图,主动询问他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让
他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让他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还要告诉孩子,适应新的环境肯定是有困难的,与其抱怨,不如努力适应。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适应能力。
二、适应能力与“精神财富”
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现在的家长不放心,不放手让孩子去适应,怕孩子受苦受累、挨饿、睡不好、走弯路、受欺负等,把孩子关在家,在自己的温暖怀抱中生活。可是孩子终究要离开家庭,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生活,总要和一个个陌生的人打交道,总要组成家庭生儿育女,这需要的就是适应能力啊!
可是,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被呵护惯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极差。说实在话,适应能力的培养,就是吃苦能力的培养。到陌生的地方,如果物质条件比原来好尚可,反之就要受苦。即使物质财富丰厚,甚至父母亲人可以资助,可是如何快速融入陌生地,必定要靠孩子自己与人打交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自私自利、拈轻怕重、没有义气、吝啬小气、从来不肯吃亏和付出的人,在社会、在家庭、在工作中,都是没办法立足的。
家长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就等于给了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应该从小做起。
以上是我作为小学低年级组老师的一点建议,请家长甄别吸取,希望宝宝能尽快的适应与幼儿园不同的学习生活。
第三篇:(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009-12-27 20:24:01|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搬新家了
【主题】
适应新环境。
【活动目的】
让学生知道熟悉与适应新环境的内容和方法。
【活动形式】
情境讨论、角色表演。
【重点难点】
⒈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环境。
⒉难点:帮助学生努力适应新环境,以减轻或消除“分离焦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活动准备】
⒈了解班里新搬家、新转学的同学。
⒉排练小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改革开放的成功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实惠,特别是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加上旧改造和农村居住向集镇发展,搬家成了一种时尚。搬家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所改变,使我们离开熟悉的伙伴、老师和学校。那么我们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在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二、活动与训练
⒈小品《搬新家了》。
小品简介: 人物:小明、父母、老师、同学
地点:学校、家里
时间:开学一个多月时
内容:小明搬家了,他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转到了一所完全陌生的学校读书。一个月多了,他还是不习惯,整天闷闷不乐,学习也退步了。父母、老师都很着急。⒉讨论交流:
⑴小明为什么学习退步了?
⑵小明怎样才能使学习进步?
⑶教师总结:是呀,小明只有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才能感到高兴,学习才会有进步。如何适应新环境呢?我们下面继续讨论交流。
⒊介绍经验:
⑴请新搬家地同学和新转学地同学来谈谈自己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⑵同学们边听边想,他们是如何新环境的?
⒋讨论:
如果你认识小品《搬新家了》中的小明,那么你会如何帮助他呢?
⑴小组讨论:
①假如小明是我的老同学,我给他出些什么主意?
②假如小明是我班新转来的同学,我会怎么帮助他呢?
③假如小明是我的新邻居,我会怎么帮助他呢?
⑵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按这三种角色进行交流,或按三个角色分别由三个同学表演。
⑶如果你搬了新房,要转到新的学校,你如何来适应新的环境?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向其他同学交流。
三、总结
同学们,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如果我们到了新的地方,要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往,参加各项活动,让老师和同学了解自己,熟悉自己。我们也要在活动中熟悉新环境,多交新朋友。如果班上来了新同学、隔壁来了新邻居,我们要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向他们介绍新学校
欢迎通过百度搜索来到诺诺的博客!
注册登录后,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还可以和博友更好的交流。
网易博客欢迎你的加入
请输入登录信息
用户名:
密码:
原文网址: http://qiananao2009.blog.163.com/blog/static/***0911278241451/
由弘一网童保存,尚未注册。注册
第四篇:适应新环境
《适应新环境》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尽快让新生适应环境,快乐的在新环境中成长。
2、做到自立、自信、自强、自尊、自学。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下载的录像资料、自制的录像资料
【教学内容】两课时
一、先播放下载的录像------《动物怎样适应环境》,然后讲述三则故事:
1、皮鞋的由来
2、变色龙的故事
3、山不过来我过去
通过故事引出主题-------《适应新环境》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取得成功。
二、介绍知识点:适应环境是健康的标志之一
健康包括三个方面:
1、身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性格健康
三、阐述职校新生应该适应哪些新环境
(一)生活环境的适应(吃、住、用、行)
提供一组调查资料:
资料1:就是想家,想以前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感觉这里特陌生,想回到原来的学校。------播放自制录像《新生想家、想朋友》资料2:刚来的时候因为是新生,对这里还不是很熟悉,不好意思到食堂里买饭,因为人太多了,那时的我和同学们都不认识,也不敢说话,更不敢向同学借东西,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不敢找老师帮忙„„
资料3:我来职校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生活,刚开始来特想家,就给家里打电话,她们都说我没出息,一气之下5天没往家里打电话,后来渐渐地就不想家了。------播放自制录像《老生克服想家》
(二)学习环境的适应
了解职校学习特点:播放录像------《幼师老生谈职校学习特点》 掌握职校学习方法:强调自学和动手操作能力。
树立职校学习信心:播放录像------《幼师老生谈树立学习信心》
(三)人际环境的适应
提供调查资料:
刚开始来的时候会时常想起我在初中时的朋友和同学,一想到他们我就会掉眼泪,是不是很没出息呀,但是我真的很想他们,想我们在一起时经历的那些事儿,想我们在一起学习时的情景,想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一幕幕„„后来,慢慢的我融入了现在的班集体,我又有了新的同学和伙伴,我非常的开心,喜欢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这里。
新生来到新的环境要面对:
1、新同学
2、新朋友
3、新老师------播放自制录像:《计算机部新生谈感想》
四、怎样积极有效地适应新环境
立足之本《五自经》
1、自立
自立歌
(陶行知)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播放录像:《18岁决定自立的名家》
2、自信------播放flash《我相信》
10种自信心的训练方法
Ø外表得体
Ø仪态端庄
Ø走快一点
Ø自我鼓励
Ø感激之心
Ø称赞别人
Ø坐在前排
Ø勇敢发言
Ø锻炼身体
Ø注重贡献
3、自强-----播放录像《自强不息的姐弟俩》
------播放自制幻灯片《蜗牛》
4、自尊:自尊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精神需要中的一部分,是人的高级需要。
5、自学------播放录像《老翁自学英语30年》
小结: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自学,这“五自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很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亲爱的新生朋友们,新的环境总要带来新的挑战,你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挑战了吗?
新生既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又面临着学会适应的契机,你大胆地往前走,去拥抱新的学习生活,在新的起点上奔跑!
五、请同学们讨论:
胡萝卜鸡蛋咖啡豆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却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的,但进入开水后,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咖啡豆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改变了水的味道和颜色。
同学们:当遇逆境时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六、教师寄语:
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已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适应环境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七、课后反思:
因为准备充分,效果不错。讨论时,同学们踊跃发言,那些想家的愁眉苦脸的同学也露出了笑容,表示要积极努力地去适应职校新的学习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五篇:如何适应新环境
如何适应新环境
一位在公司服务不到一个月的文员小王,向我递交了辞职报告,理由是自己的男朋友正在创业,她很想过去帮助他。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用这样的理由辞职,任谁也无法或者说不忍挽留。
她来自河北,看上去就是一个比较成熟和有内涵的年青人,一个思想稳定且让人感到诚信可靠的人,对于她的离去,我感到很遗憾。
我一直在考虑事实真的如她所说的理由吗?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我想她的男朋友断然不会如此仓促地去进行所谓的投资或者创业。显而易见,一定是她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她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与她想象中的相去甚远。或者是她感觉到自己很难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当中,乃至于提不起工作兴趣和热情。
不管怎么说,她最终离开了。因为时间太短,公司和她互相不了解。也许,公司是失去了一位很优秀的员工,而她,也许是失去了一份一生中最好的一份工作。
我想,作为一个求职者,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你千万不要事先对这个新环境抱有过高的期待,最好是做好最坏的打算。进入这个新环境后,你应该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让这个环境来适应你。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以便于这个环境来认识、认知和认可自己。
当然,我也不赞成勉强自己。如果这个新的环境确实不适合自己,我也赞成拂袖而去。但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你应该对之进行了解与考察,看看这个环境值不值得让你改变自己。一旦进入后,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断不可以抱着试试看,能留则留,不留则走的态度。如果在还没有进入之前,你就考虑准备离开的心态,那么你一辈子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泗洪县大楼中学 副校长室 许波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大多数是久经考场磨练的佼佼者,在前期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认可、家长的青睐、同学的赞许…所获得的荣誉、鲜花和掌声会让他们感觉到前途光明,信心十足。所以,走上教师岗位时,不乏满腔热忱,踌躇满志。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马俊仁;音乐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贝多芬;信息老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这种志向、追求、理想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人生奋斗的动力。但是,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坎坷的,心想事成也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面临的客观现实(如实际社会地位、住宿条件、经济待遇、分配制度等)和自己的想象反差较大时,往往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消极性的反应,甚至会因为一点挫折而一蹶不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么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结合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和点滴感受,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换角色。
从大学生到教书育人,环境改变了,角色也随之变化,不少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知之甚少,体验肤浅。某些新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仅仅局限于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角色混为一谈,衣着不得体,言语不注意,行为不检点,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缺少威信;有的新教师只扮演纪律的监督执行者,对学生冷酷无情、缺乏关怀,动辄讽刺、挖苦、嘲弄、甚至体罚,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情绪。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岗位上易失教师风范。所以新教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加强教
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潜心体会教师角色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专业性,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为充满爱心的知识传播者、教学组织者、班级领导者、学校外交官、家长代理人,深刻感受教师角色的自豪与神圣。
二.正视挫折
从初涉讲坛的新手到游刃有余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引领者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新教师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其困难和反复估计不足。有的新教师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教师的称道,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育规律,熟练了教育教学方法,自信到新的岗位很快就会脱颖而出,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98年我们单位分派来一名姓石的新教师,在大学时是学生会主席,预备党员,按理素质应该不错,第一次上公开课后,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评课时,同行们指出诸多不足,让其心理难以接受,从信心十足一下子变的信心全失。因此,新教师对自己提出高标准要求是好的,但也不要过分不切实际地苛刻自己,要知道教师本来就是个人才济济的群体,加之新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怎样面对,要给自己一个适应过程,要在无数次失败的体验中积累经验,踏踏实实地走向成熟。
三.谦虚好学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对于新教师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多听课、加强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求“青出于蓝胜于蓝”。切不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1995年我们单位分配来两名英语系大学生——丁老师和钱老师。同校同系毕业,专业知识过硬,对我们农村中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开学不久,县教研室举办送教下乡活动,其间,一位县级英语名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活动结束后我们把英语组教师集中到一起谈对这节课的感受,丁老师说:“课上的不错,我平时也是这么上的,差不多”。钱老师则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相比较自己还收有很大的差距,启发很深、收获颇多。由于不谦虚,与人沟通少,自已为是的丁老师第二年落聘,钱老师则因为谦虚好学,第二年通过选拔参加“推新人”优课评选并获得了市二等奖。相比之下,反差之大。可见,谦虚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如何的重要。
我们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放眼世界,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都要求新教师走上教育岗位后仍要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争取尽快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爱岗敬业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制定目标,矢志不仪,而要想实现目标必须从点滴做起,学校规定的学科任务不仅要做到,更要力求做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远期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能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厚爱学生,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争取教学科研岗位上早出成果,不断进步。坚信“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
总之,新教师在新的岗位上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育人观,不断提高超越挫折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学习中不断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提高,在不断提高中逐渐走向成熟,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