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
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这也是父母本能的心理。而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儿童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成长中的孩子渴求成人对爱心的理解,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自己的发展。这里谈几点“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
策略一:让孩子做一做
生活能力的获得过程,就是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无论吃饭穿衣、铺床叠被、洗手帕、给花浇水等,孩子一开始往往是做不好的。但是,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成长起来的。带点童心去理解孩子吧,既然没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又何必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呢?
策略二:让孩子说一说
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识的。限制孩子的想法,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犹如一根绳索缚住了孩子想像和思维的翅膀。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木讷寡言。带着童心去理解孩子吧,如果全家想外出游玩,又何妨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呢?当孩子对着你喋喋不休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闪烁,而在成人的耐心倾听中,孩子得到的是更多的勇气和自信。
策略三:让孩子试一试
孩子在各类活动中都会产生自由的想像,进行自由的创造。同样的操作材料,变换出不同的做法,他们从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也许这样做,有可能弄坏家里的工具,或给大人添上许多麻烦,但比起孩子的发展,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带点童心去理解孩子吧,不要用太多的限制约束孩子的探索行为,更不要用简单的训斥来对孩子的错误尝试。这是大胆的尝试,孩子从中获得欣喜又何异于科学家实验成功时的惊喜!
因而,尊重孩子、理解童心,这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孩子的一种最为轻松的爱。有了这种爱,孩子们便会感到被爱者的轻松与幸福。进而,他们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氛围,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良好的挖掘与培养。
第二篇: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的负担真是越来越重,整天就是学习,考试。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都重重的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由此造成厌学、逃课、辍学,甚至造成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这么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少年?
其实学龄前儿童对背书包上学有着特别的向往,上学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事呀。但每每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沉重的书包、学习的辛劳、考试的辛苦,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沉重感。试想如果家长、学校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那么还会有那么多厌学的孩子吗?这样学校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片蓝天,在蓝天下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这应该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愿望吧。
作为一名教师,很早我就想打造师生共同愉悦,效率很高的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课,乐于上课,不论成绩好坏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也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多媒体,但感觉知识点不突出;做演示实验,感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分组实验,感觉效率低,学生参与不普遍;分组讨论,感觉没有深度,跑题严重„„
当然学习不是触手可及的,不可能都是简单易行的,有时要付出努力,付出耐心,付出时间,有时甚至付出许多牺牲。那为什么还要学习,一言以蔽之,成功是最大的快乐。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之前,不怎么爱学习,胆子也很小,课堂上更是不敢说话。有一次老师问到一个我刚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小知识,当时我也是出风头的心思,大着胆子回答了。结果老师说我回答问题机智灵活,还得到了一只铅笔的奖赏。十几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并因此改变了我以后的学习。课堂上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感,老师们千万不要吝啬您的表扬。什么是快乐?快乐是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如果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快乐的。
想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看老师的“手段”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对于基础教育的知识,教师要开动脑筋,把需要教授的知识用最有趣最简单的方法告诉学生。尽量减少家庭作业,多开展玩中学,学中玩的活动,让孩子们轻松学习。换言之,就是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总之,你要找到一个让他们好好学习的理由。这样,才能由被动成为主动,从而达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目的。关键还是要看你用了多少心,对学生真的用心学生也是能感觉到的,怕就怕只用了三分心却想做十分事。平时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多问些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问问学生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或组与组之间的PK让同学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最主要的是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从老师这一面讲,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是一种讲课的风格,幽默,诙谐,时不时的开开玩笑,这样就能时刻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他们注意自己所讲的。所以学习一下如何讲话幽默很重要,推荐多看看笑话书,还有一些如何讲演的书。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鼓励他,激励他,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去“诱惑”他们,越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你越要清楚明白,去用这些东西吸引他。
总之,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就是要打破常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摘要: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在说我们爱孩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过去的一切为了孩子好,父母为孩子操心万分就是对孩子的爱,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才能深刻体会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如何让孩子自由成长,使其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性格的人也可以在孙瑞雪老师的学校的规则中找到答案。关键词:爱和自由
孙瑞雪
读后感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很多家长会说,我把孩子从一出生养到这么大,为他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操碎了心,难道这不是爱么。当我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自由。
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和需求,无论你是一个婴儿,一个成年人,或者是一个老年人,也不管你做出多么大的成就,人类最根本的一个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表现在你头脑里的,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它表现在你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比如孩子有时候会把东西弄得满地都是,有时候会把你觉得崭新珍贵的东西弄坏,这时候你会怎样?“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怎么又把东西弄好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在为了他好,是对他的爱。其实这不是爱。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为什么会去这么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使事情的结果确实很糟糕,我们也应该充满爱的拉着她的手,对他说:“孩子,我爱你,但这件事不可以这样”。孩子做错事情是难免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充满爱的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怎样做才对。更重要的是表示出信任孩子能够改正错误的态度,而不是我们传统的好好“教育”一下。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家长也是人,也会有压力大的时候,这是如果孩子再犯了什么错误,往往会让家长大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孙瑞雪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对孩子说,“我现在情绪不好,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这情绪和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我工作的压力”。所以说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态度需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简而言之,教育孩子要充满了爱。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不善于表达爱。我们认为爱是储存在心里不流露的。但是今天,爱必须学会表达出来,爱必须学会表现在动作中,爱必须学会表现在跟孩子每一个拥抱上,每一个眼神里,每一个感觉中,这样儿童才可以收到爱。或是你不会,你可以向你的孩子学,向孩子学如何表达爱。感觉他们扑向我们怀抱的感觉,感觉他们把头埋在我们颈部的感受,感觉他们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爱。
再来说自由,传统的观念一直在告诫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能太自由,没有纪律性。好像纪律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反义词。在了解了孙瑞雪老师的观点后我们才明白,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和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下规则并很好的遵守它。比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孩子们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是因为这些规则和孩子们的发展是和谐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游戏中自己建立的和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必需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由孩子们自己去创造。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孙老师学校的7条守则,就值得我们借鉴,这样守则是: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有。、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力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力要求他人道歉。儿童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伤害和侵犯他人。
7、学会说:“不!”
这7条规则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按照这七条规则去遵守,长此以往,我们将收获一个自由独立,遵守规则的孩子。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学会在爱中成长1
如何让孩子学会在“爱”中成长?——心得
2011年5月28日
引题: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人所关注的话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当今社会令人仰慕的人中“佼佼者”。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是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它在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孩子在家时间占了整个学习和生活时间的2/3。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重要。
在接到学校老师的征文通知后,老公和我都在想定什么主题为好?后经过我们一番探讨,最终拟定了一个话题,“如何让孩子学会在‘爱’中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为人父母的我们必须先做一个合格父母,与众位家长共勉,在实践中一起成长„„
下面谈几点自己学习做母亲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毕竟幼儿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 们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一、给予爱的机会,延续爱的童心。
如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着,孩子却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我们许多的家长们,把孩子爱的机会都给“垄断”了。
比如:爸爸下班回来,孩子刚好在吃苹果,孩子立即拿了一个苹果递到爸爸面前:“爸爸,你也吃苹果!”。此时,我想很多爸爸会说:“乖,不用,爸爸留给你吃„„”等话语。对于处于萌芽状态孩子来说,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给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对关爱别人也无所谓了,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尽量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二、爱从教育培养,家长塑造榜样。
幼儿的心灵与思维如同一张白纸,有待父母们去描绘。从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应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为孩子树立关心、爱护他人的好榜样。
很多时候,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指命,而是平常跟随父母接触外界时,父母的每个言行举止,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大家可能都熟悉央视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偷偷模仿妈妈的样子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面前,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这不仅让片中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也让电视机前的许多父母们感叹„„另外,家长要针对孩子的情况,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孩子在行为上得到陶冶。比如,在给孩子吃东西的同时,也要教育他应该先给长辈们吃,然后再自己吃;同时要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要做到关心、谦让、友爱,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大人们分担苦痛和分享快乐的种子。
三、认真回答问题,激发孩子好奇心。
儿子今年4岁了,在家庭生活中好奇心最多。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孩子提问题时作为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语言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我们要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孩子的疑问是最多的,家长要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 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
比如:有一天,我带儿子去公园玩时,看见一个孩子随着他爸爸一起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着,此时那个小孩看见很多漂亮的蝴蝶在飞舞。那小孩就问他爸爸;“爸爸,那个会飞的东西是什么啊?”此时,刚好那孩子爸爸的手机响了,忙着接电话的爸爸随口说了一句,“那是飞虫„„”也许这无意的回答,在孩子以后的印象中只要看见蝴蝶就以为是飞虫。
作为爸爸除了接听电话同时,应该主动耐心地告诉孩子:“那个会飞的东西是蝴蝶,蝴蝶之所以这么漂亮,因为它也是从一个小小的‘虫子’变为虫卵,然后等待时间的成熟,再破卵就变成美丽的蝴蝶了„„”
四、接触外界事物,培养心灵的爱。
我们都知道,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平时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也要通过亲身经历让孩子在被爱与关爱中学会付出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做法。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看来微不足道,却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学会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从一点一滴做起,耐心地、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有爱的情感。
比如,一些地区发生灾害后,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发生在灾区感人的事情,引导孩子去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和大家一起分担困难、分享快乐。还可以引导孩子参加社会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捐出自己的零用钱或制作礼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从而得到感染和启发。孩子在爱心的牵引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听、看、做、讲,懂得要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感受到关心、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五、拓展交往范围,培养表达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40%的独生子女家庭。而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语言交流的伙伴。这也导致他们不懂得爱人、不会表达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还要尽可能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我们除了把孩子常带到超市、公园、游乐场等地方。让孩子在外界里活动,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待”的情境下,能否识别他人的好意、回应别人的好意,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好。在交往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教育孩子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在与同伴交往时应该如何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意识到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会不受同伴和成人的欢迎。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怎样。
爱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就让我们的父母们赶尽行动起来吧!给我们孩子的心灵插上爱心和分享的翅膀,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
爱心、会分享、会关心、会生活、会学习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第五篇:爱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爱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记得小时候,我在老师温暖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老师光芒四射,拥有无限力量,暖洋洋的照在我身上。现在已经长大的我也选择了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我汲取足够的光和热,努力让我的孩子们,在阳光下活力四射,放射绚丽的光芒,露出更加灿烂的笑脸,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我喜欢这样一个词语“阳光教育”,一直就觉得爱能像阳光一样温暖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黑暗无边的地狱;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这种教育光环扩大,照耀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上,它要求我们尊重所有的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多一分表扬,少一分批评;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责备。关心爱护他们,让孩子们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他叫鑫磊,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一个很不平凡的男孩,一个人很有思想的男孩,聪明的他能说会道,是班级的好孩子。因此也得到了老师格外的偏爱。因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就格外关注他,对他的期望就很高,也希望他是个完美的孩子。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也会犯错误。因为他很聪明,课堂的那点知识也学得很快,因此,课堂上也就有了玩的时间,其实这样的玩也是在无意之间发生的。一次,在学生朗读课文时,他一边听,一边玩着手中的橡皮,我就把他的橡皮顺手拿走了(其实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放在讲桌上。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我没批评他。不知不觉,下课了,他立刻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求求你,把橡皮还给我。我再也我不敢了。”我吃了一惊。我第一次看见有学生跟老师要回被老师没收的东西,很是稀奇。我也顺水推舟说:“好吧,既然你知道了错误,橡皮就还给你,希望你能改正错误。”这件事发生以后,有一段时间,他变得乖巧了许多。但他毕竟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一下子改掉这个毛病的确很难。不久,一次语文课上,孩子们都在写字,只有他一个人在玩铅笔帽。我用眼神提醒了他,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收了回去。但有一次玩得有些忘乎所以了,我就想把他的笔帽暂时拿走,这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给我,我就“抢”,一不小心,我手中的红油笔划到了他的眼皮上,不知是划疼了他还是怕老师拿走他手中的笔帽,哭得很伤心。虽然我的错是在无意识中犯得,但毕竟是错了,赶紧向他道了谦。过了一会儿,停止哭声的他红着脸跑到我面前说:“ 老师我错了,上课不应该玩东西,您能原谅我一次吗?”就这样,在师生的互相理解中那我又一次原谅了他,并且告诉他上课玩东西的坏处,告诉他应该如何听课。临近期末的一天早上,进教室后,我发现他的座位时空着的。过了一会儿,他哭着进来说:“老师,对不起,我起床晚了”。我说:“不要紧,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第二节课下课,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要向你承认一个错误,因为我早晨没吃饭,实在太饿了,刚才就偷偷的吃了一块饼干。”我笑着说:“是啊,早晨只有吃饱饭才有精力学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先告诉老师好吗?”孩子很高兴的接受了我的意见。就这样,从一开始的不知错到意识了错误,再到承认错误,最后到主动承认错误,不正说明孩子在成长吗?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孩子,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渴望汲取大地的菁华,吸收雨露的滋润,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爱孩子是一个完美老师不可缺少的美德,是一个教育者的灵魂,更是教师育人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