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该如何处理家长与老师的冲突
该如何处理家长与老师的冲突
放晚学后,我坐在办公室里正忙着准备第二天的教具,看到有一家长跑到校长办公室,隐约可以听到是在“告状”,大意是说老师态度不好,要求调班„„静思默想,最近这半学期,我碰到的学生家长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情况已有两次了。
其一:就发生在我们班。一天放晚学后,一学生家长气冲冲地拖着自己的儿子找到校长,原因是下班后,前来接自己的儿子放学时,见到儿子下巴处有一道血痕。于是该家长二话没说,就拖着儿子直奔校长室,理由是:我儿子早上好好地来校上学,在学校碰伤了,就得找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那就找校长。后经我了解情况,是当天下午第三节课后,他的孩子和另外一位同学闹着玩,另一位学生可能在用力推他时,不甚将其推倒,碰到桌边,致使下巴被桌边压出一道血痕。学生是我班上的,我肯定要通知双方,了解情况,竭力协调。而该家长口口声声说:只要学校领导、老师做保证,保证他孩子脸上没有疤痕,就没事,否则,就把孩子丢在学校里。
其二:是发生在同年级隔壁班。也是一天放晚学后,一学生家长找到班主任老师,认为老师处理问题时,态度太武断。后经我们了解老师,情况是该家长的儿子与另外一位学生课间打闹时,那位学生用手掐他孩子的膀子,他孩子就用手掐对方的脖子,老师知道后,对双方均进行了教育。而该学生家长则认为,老师在教育双方时,曾对他孩子说过,“肯定是你不对”,就这这句话惹祸了,家长认为老师说话太武断,伤害孩子了。
新的课程改革后,我们总看到呼吁广大教师要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家长,以上的现状让人深思?其实上面两个片段中所发生的事情,在我个人看来,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过程的必修课,谁能保证哪个人的一生都是平平安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会磕磕绊绊的,这其实就是个集体生活啊!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退一步看:就是被同学推倒受伤了,或是老师批评严重了,可以找老师面谈沟通,可以相互交流,有必要领着孩子闹到学校吗?再看:闹,能解决好问题吗?孩子下巴受伤,当务之急是送往医院治疗,而不是来和领导磨嘴皮子;学生受委屈了,可以找老师找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而不要只听信自家孩子的一面之辞,凭自己的意气用事。冲动是不能解决好问题的!透过冲动来看本质:家长无非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这还了得!这恰恰印证了我们某些专家担忧的,说现在的家长真是什么都肯让孩子吃,惟独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吃点亏。
试想,如果学生在校生活,天天正常有序,一点儿波澜没有,那就是家长满意的?我觉得:恐怕反而有点不正常了,不是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充满好奇,向往生活,渴望交流。但其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的自主生活里一定充满矛盾,发生一点冲突就是自然的了,但这样学生的童年生活才是真实的,才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也在一次次经历中,慢慢长大,渐渐成熟。当然发生流血等不愉快的事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家长一时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理解家长领着孩子,无理取闹,家长领着孩子究竟想为孩子做什么?他有没有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想法?有没有争得孩子的同意?
第二篇:父母:当你与老师价值观冲突
父母:当你与老师价值观冲突
继童话大王郑渊洁不送孩子去学校读书,自己在家亲自教授,4年前博士袁鸿林也开起了私塾,把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女儿接回家中。作家池莉谈起自己的“育女心得”时说,只要能够让孩子健康而快乐,就会同意孩子的选择,即使是在世俗意义上看起来并不算光鲜成功的生活。
不满学校教育,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没有确切数字表明这样做的家长有多少。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还是要送孩子去学校接受常规教育。那么,父母和老师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才最利于孩子的成长呢?显然,两者理想的关系模式是角色互补。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很难与老师的关系做到互补。对于“与孩子的老师有无价值观冲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点头说有,甚至情况很严重。
想说互补不容易
学校是孩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参与者,但父母的亲职教育并没有在孩子入学后就可以放松或是终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老师其实是角色互补的,两者应是合作与欣赏的关系,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最有利的。”中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
王小蕾的女儿读小学五年级,在过去的几年里,王小蕾看到学校的教育缺东西,至于缺什么,她并不是很清晰。从自己的经验判断,也许是性格的培育—个性通常不被鼓励,孩子总是被要求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和行为。“个性是孩子的创造力之源,我必须保护孩子不被同一个模子削得没有棱角。”她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放养。“我不可能要求老师对我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一下。”
另一位妈妈淑媛对自己与老师的角色互补的理解是: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学校一边。“我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无条件的爱、安全感和保护。孩子无论拿什么样的成绩单回来,我都不会责备他。”但事实上,这种角色互补的努力,无论从老师的角度,还是家长的角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此突出的价值观冲突
杨凯9岁的儿子点点读小学三年级,杨凯发现自己跟孩子的老师在很多事情上观点不一样。她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点点忘带作业,老师问点点,是不是没有完成作业才说忘
带了?孩子很委屈,在班上哭得稀哩哗啦的。“老师认为我说谎,肯定不喜欢我了。”另一次,点点告诉她,最近学校和老师在宣传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孩子,希望大家向他学习。“我也希望遇到这样的机会,去救人,做英雄。”点点说。
杨凯深感不安。“如果孩子说忘带了作业,老师应该相信孩子是诚实的,哪怕孩子真的没有完成;至于给孩子树立英雄榜样,我更不认为这是可取的,孩子是未成年人,不能鼓励孩子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而香港著名的萨提亚导师蔡敏莉,更是对不满孩子成绩请家长的老师说:“我对我女儿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也请您不要再为她的学习费心了。”
很多人感慨:今天的年轻父母,每一位都是教育专家!的确,很多年轻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育观念和对事物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老师。他们不愿意孩子在教育上再重复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与孩子的老师在教育的价值观上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是否应该告诉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当一定程度上权威高于自己的老师出现后,是否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跟老师的看法不同呢?很多父母担心的是,孩子听了会怎样?
孩子需要既爱父母也爱老师,同时也被父母和老师所爱。父母和老师的价值观冲突,可能让孩子无所适从,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杨凯并不想为这件事去与老师沟通,她也并不相信沟通会有什么效果,她还是告诉了点点自己的不同想法。虽然她说得非常委婉,点点仍然无法承受她的说法—孩子沉默着,眼泪流了下来。
孙云晓认为:“孩子有自己解释世界的方法,家长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在深圳市一所小学读六年级的朵朵说,最初听到妈妈跟他说起与老师的价值观不一样的时候,他也非常难受,但是,他渐渐地明白了,每个人都可能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而他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当老师的教育方法有缺陷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分析,这有助于训练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跟孩子平等沟通交流,不能简单说老师做的不对,这样孩子会想其他方面老师教的也不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雷雳雳建议。
冲突也是角色互补
心理学家姬雪松认为,父母与老师间的价值观冲突,对孩子完成社会化教育是有意义的,也是父母与老师角色互补的体现。“老师的出现,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规则,并尝试修正曾经在家庭内部建立的秩序。父母和老师间最好的关系模式是彼此尊重、价值体系保持
联系又有所不同。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成长环境的连续性,又能给予孩子不同的资源,供其取舍。不必强求改变二者间的差异。”姬雪松建议老师和父母彼此互相理解并尊重对方的差异立场:“孩子有机会获得一个多元的视角,这是丰富孩子对世界认识的有益成分。”
艳梅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有段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增多。“对于我流露出作业太多的不满情绪,孩子非常敏锐,他完成作业的速度立刻就慢了好多。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和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老师想加强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近半个月作业会稍多一点儿。同时通过和其他学校同年级学生比较,我儿子的作业量并不大。于是我开始做调整,表示支持老师的做法,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孩子慢慢也就适应了,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提高很多。”
心理学家曾奇峰的女儿有舔手指的习惯,第一天入学时就舔了老师一口。老师说他的女儿哪儿都好,就是性格需要扳扳。曾奇峰于是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期调教女儿的性格。无论是艳梅对老师的理解,还是曾奇峰对老师的尊重,这样的努力明显弱化了二者之间的冲突。而小学老师刘茵的看法和期待,与家长的做法不谋而合:“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当父母和老师在价值观上发生冲突时,希望家长能够尊重老师,帮助老师树立威信。”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父母双方的价值观有时都会不一样,又何况与老师呢?在价值取向上,如果老师的价值观让自己无法接受或容忍,父母又能做些什么呢?姬雪松说:“也许孟母三迁是个不错的参照。”雷雳雳博士则建议:“也可以鼓励孩子出国留学,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当然,如果家长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和私塾先生袁鸿林那样的自信,也不妨选择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
“我既是家长,同时我也是教师。”
路世锦 北京 幼儿教师 儿子读初一
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使我能够看到父母与教师的不同位置上的感受。但我与所有的家长一样,跟老师也会在价值观上有不一致的时候。比如,老师会督促我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我对过多的这班那班有想法,我认为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我让孩子自己选择。但我通常不采取过激的方式对待与老师的冲突。我自己是老师,我能理解老师的处境。他们下班回家后,也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也是别的孩子的父母,还要批改作业。所以,我都主动跟老师沟通,发短信和电子邮件,或者把意见写下来,让儿子带给老师。如果有必要,我会与老师见面沟通。我觉得效果还不错。我想这就是家长与老师角色的互补吧。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作者唐全腾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又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了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原理,并从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处理方法。
作者:唐全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定价:25.00元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的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平台。
作者:李跃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6 定价:29.80元
第三篇: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
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
沟通的时间:孩子放学后到下班前。
沟通的方式:在和老师沟通教育理念时,尽量不要用短信,短信的理解看个人,容易造成误解。如果觉得见面沟通有障碍、怕有误解,不知道如何面对老师或者是沟通特别重要的问题、见面怕沟通不好时,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老师如何沟通:功夫不应该花在改变老师身上,或者改变学生,而是改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不管老师的性格多难以沟通,都是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的,抓住契机改变老师对孩子的看法(难以沟通的音乐老师案例)。家长不光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还要关注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会事半功倍。
主动沟通的注意事项:家长和老师沟通时,上来都会问:我们家孩子表现怎么样啊?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太笼统了,应该具体点。例如:孩子在家里有作业拖拉的现象等。你要让老师知道家长具体关心哪些点,老师才知道多去关注哪些方面,能针对性的多引导孩子。例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大胆发言等家里知道的情况反馈给老师。
被老师喊去沟通的情况:对老师主动找家长沟通的情况,老师很希望这些家长更要多主动和老师沟通和反馈,配合老师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孩子问题,家长第一反应应该是重视和倾听,鼓励老师完整的说完,而不是说:还好吧,把对老师的建议多转变为对老师的期待、感谢,正向激励老师。
孩子还年幼,能够解决和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处理那么复杂的成人关系,在孩子碰到与老师的冲突时,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环境不是屈从环境。我们不能期待所有的老师都是最优秀的,但我们期待所有的家长都是能理解和帮助孩子的,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正能力,让孩子理解环境和教育现状。
第四篇:老师与家长沟通(本站推荐)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一、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前提 促进家校合作的十大要点
1.教师要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幸福的。这是教师跟家长打交道时必须抱有的非常重要的态度,是促进家校合作所必不可少的。
2.教师要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并以此鼓励家长继续对孩子的教育发挥作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跟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从家长那里获得有关孩子学习的信息与启发。
3.在孩子入学时,尽早告诉家长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4.为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机制,比如定期的主题会议。
5.为家长的参与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并让他们及时知晓。由于家长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方式也会不同。
6.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活动设想。对家长提出的有关活动、会议、特色教学、郊游等建议,要表示支持和鼓励。
7.建立一个数据库,掌握所有家庭的信息。按家长的专长、兴趣和居住区域进行分类,这有利于跟他们沟通,也有利于在家长中物色志愿者。
8.在学校里给家长一个交流的空间。随时约定家长交流。9.学校要对教师提出有关家校合作的明确要求,比如家长打来的电话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家长提出的要求必须在1周之内给予答复。
10.到了学年末,宣布学校下一年有关家校合作的计划。通过一个重大的活动来开启新一年的计划,对教师和家长都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家长对教师有哪些期望虽然大多数的孩子都很平常,但对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总是很特别的,因而他们希望教师能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班里的孩子有很多,但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有情况能及时跟他沟通。而且,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可能很不一样,因此,家长希望教师不要对孩子作出武断的定性评价。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都很担心孩子能否跟其他孩子和任课教师融洽相处,是否开心,在课堂上能否听懂教师讲课。只告诉家长孩子表现得好还不够,还要留意具体的事例,因为家长对具体的事例最为关心。家长一般都希望他们的出现是受学校和教师欢迎的,希望孩子的教室是对他们开放的。他们不仅渴望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乐于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长还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多留心,避免孩子被其他同学欺负或取笑。
家长希望教师能认识到,一方面自己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家长,另一方面,你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关键是双方能够为了孩子而同心协力。家长希望教师相信,他是信任教师的,同时希望教师珍惜他的信任。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二
一、教师应该让家长知道什么?
教师可以对家长说:我非常关心你的孩子,但我同时还要为班里所有的孩子操心。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世界上总会有比你孩子更聪明、更有体育天赋、更有艺术细胞的人。让他踏踏实实地做孩子,让他的禀赋和才干自然地发展。不要对你的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以致他厌恶学习。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鼓励他们多看书,多参加体育活动,多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思维。
我会尽力使你的孩子取得成功,而你的支持和鼓励对我实现这个目标是必不可少的。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你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理想追求等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任何人。只要你重视教育,孩子就会看得见,就会知道尽自己最大努力获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你是起关键作用的人。
教会你的孩子尊重他人。让你的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并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如果我有什么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妥的地方,请让我知道。孩子不是完美的。不要期望你的孩子在学校或在家表现完美。
二、教师跟家长沟通的要点:
1、高度重视自己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两个人初次见面的前7秒钟将决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之后发生的负面事件也不会取代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之后再多的正面信息也很难改变第一印象。
2、尽早聆听家长的心声并作相关计划。开学之初便可组织家长召开一次分享会议,为家长提供机会告诉教师孩子的优缺点、成长需要、学习风格和学年目标。这会让家长感到,该教师了解并关心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位称职的教师。
3、通过消除误解来处理冲突。教师要避免被家长指控,就要认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来自误解。教师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并积极主动地消除误解。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你跟家长达成一致意见。这可以使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面对爱挑刺、蛮横无理的家长,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情绪稳定,澄清家长提出的问题,把重点集中在事件本身上,避免问题扩大化。
三、教师加强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1、发送班级通讯
每期让学生把班级通讯带回家,通知家长下期的有关事宜。这能促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沟通,并让家长感到他们是孩子的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
2、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给家长打电话 不要让家长感到,教师一来电话肯定没好事。可以经常给家长打电话报喜,比如当孩子实现了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通过了考试,在课堂上作了一个精彩的展示,等等。告诉家长一个好消息花不了多少时间,不要等到孩子有问题了才给家长打电话。
3、通报情况宜早不宜迟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在问题初见端倪时就要跟家长沟通,不要等到问题严重后才告诉家长,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行为纪律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感到问题很突然,那么就较难获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4、通报学生问题要讲策略 在给家长反映问题时,一定要在一开始传递正面信息。虽然孩子有问题,但至少在某些方面是不错的。如果教师一上来就用负面信息对家长进行狂轰滥炸,就很可能引发家长的防御心理,使他站在学生一边跟你唱对台戏。如果你多一些耐心,先表扬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问题,那么家长便更有可能细心倾听,并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毛病。
5、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互动周记 准备一个专门的周记本,让孩子每周在上面记录下学习收获,并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事情写下来或画出来,每周放学将周记本带回家给家长。家长看了孩子的记录后,在后面写上自己的点评和感想,以及想对教师说的话。孩子把互动周记本带回学校,开始新一周的记录。这个活动尤其适合那些平时没有时间到学校里来跟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家长。
6、每周电子邮件
每周在固定时间给家长发一封电子邮件,让他们及时了解班级动态。邮件内容可以是当前的课程重点、学生们在课堂上开展的有趣游戏,以及有关网站。对于没有电子邮箱的家长,可将邮件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
7、其他沟通策略
给家长寄送写有孩子好消息的明信片。
让学生把在学校新学到的一项技能教给家长。
与家长的沟通三
一、促进家长参与的策略
教师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本学年各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的清单。跟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学年目标。建立一个家长资源中心(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比如儿童发展、儿童健康与安全)。邀请家长给学生作讲座或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常跟家长进行沟通,定期给家长发放学生作品收集册、每月特别活动安排计划、班级通讯以及亲子活动建议等。
二、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习
让家长明确了解孩子每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并就以下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
1、如何帮助孩子寻求支持?
2、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个人目标?
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技能?
4、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教育:儿童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5、在作业本上签字。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让家长每天在学生的作业记录本上签字,同时也要让学生签字,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二、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教师可以告诉家长什么
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的参与越多,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以下建议:
1、每晚检查孩子的作业。
2、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3、每天向孩子询问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4、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5、及时跟教师讨论孩子所取得的进步。
6、在家进行阅读、写作和其他学习活动。
7、有意义地使用家庭闲暇时间,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
8、营造一个鼓励提问、讨论的家庭交流氛围。
9、让孩子参与家务,从中领悟勤奋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10、为孩子制定远大而又现实的目标。
11、鼓励孩子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放弃短期利益。
12、发现孩子的特长并鼓励其发挥特长。
13、把对孩子的高期望告诉教师,并征求教师的建议。
14、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功时,让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们知道。
15、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表扬他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16、除了实际措施外,多给孩子以口头上的支持,比如对孩子表示关爱和认可,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收获表示出兴趣。
17、把孩子的作品挂在墙上,把孩子创作的诗歌、美术作品送给亲友。
18、经常跟孩子讨论接受良好教育的意义。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四
一、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能做什么
学校必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积极引领的角色。为了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家长的参与,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在正式开学的前一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家长和学生自由进校参观,包括寻找教室,会见教师。
在开学的前几周,学校为新生的家长组织联谊会。让热心的家长通知其他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这会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在学校设一个家长中心,每天组织1个小时的家长活动,请有关专家给家长讲课。举行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趣味竞赛。二、一封发给家长的志愿者邀请信,邀请家长做班级自愿者 亲爱的家长:
帮助你的孩子认识到教育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你在学校里的出现,是你显示你的爱心和鼓励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的使命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充分实现潜力,满足每一个人的学习、社会与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我们正在寻找愿意帮助我们实现这个艰巨任务的志愿者。
孩子们和我邀请你亲临学校,贡献你的时间和才干。我们将高度认可你作为志愿者的价值,感谢你作为孩子的榜样、导师和帮扶者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知道你的时间很宝贵,但我们希望这封邀请信能够给你带去动力。请你在方便的时候跟我联系。
再次为你对孩子的付出表示感谢。如果我们同心协力,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三、组织家长志愿者的要点培训学生配合家长志愿者
邀请家长志愿者到班里来,学生对此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需要事先对学生进行培训。首先让学生明白,到班里来的家长都非常忙,他们愿意花时间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应该感到非常荣幸。大多数学生在和志愿者一对一的教学活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因而能明白这个道理,且深受志愿者鼓舞。做好记录 在一个表格中记下哪些学生接受了志愿者的帮助,以及训练的是什么技能。考虑安全
安全是学校最担心的问题。为了以防万一,很多学区要求志愿者,包括家长志愿者填写完整的背景资料。所填写的内容只供安全检查时用,且严格保密。家长志愿者在进入校园和离开校园时还可能被要求到办公室签字。很多学校为志愿者提供了别在衣服上的徽章,这样,学校的教职员工就知道志愿者已经在办公室签到了。充分沟通
每次家长志愿者到班里来帮忙,在他们离开之前一定要跟他们很好地交谈一下,内容包括他们是否感到满意,学生表现得怎样,是否愿意继续这样帮忙,是否需要换一个任务,对其他家长志愿者有什么建议,等等。最后,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并说“谢谢”,以此表达对志愿者的尊重。到了学年末,为表示感谢,可以给志愿者发一个证书和班级纪念册,纪念册上写满感谢的话语并贴上孩子们的照片。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五
一、教师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的技巧 双向交流,顾名思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二者之间来回传递,一方说话、书写,另一方聆听、阅读,并有机会给出反馈并发起新的话题。如果另一方没有机会表达反馈或发起话题,就是单向交流。传统的班级通讯和家校通讯,就是单向交流。学校或教师给家长东西让他阅读,但家长没有机会作出反应或发起交流,也属于单向交流。而家长教师见面会就是双向交流。仅靠单向交流,教师难以跟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
二、教师跟家长进行双向交流的途径
1、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
2、需要家长反馈的信件、便条、明信片,上面可附上调查问卷,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3、作业集。每周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装进一个文件夹,周五让学生带给家长,并留出一个地方专门给家长填写反馈意见和签字。
4、带有调查问卷的通讯册。给家长发放通讯册,除了介绍学校的活动外,还可进行有关学生各方面问题的小型调查,并在下一期的通讯中公布调查结果。
5、家长会。请家长带着两三个问题来开家长会。在会见时使用积极聆听技巧,并跟家长一起制定行动方案。
6、电话调查。定期实施电话随机调查,询问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意见,以及有关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
7、家访。家访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不可替代的双向交流形式。对于那些平时很难联系到,不愿到学校里来的家长,家访或许是跟他们进行双向交流的唯一途径。家访的一般过程 家访的准备
提前一周或10天通过电话或信件通知家长,给家长发放家访通知书,并通过电话确认 跟家长商定好一个尽可能方便的时间 确定好家访的目的和所需时间
收集好学生的相关材料,了解家长的姓名 家访开始:营造气氛
介绍自己和学校的有关情况
简单寒暄,跟家里其他成员打招呼
选择合适的谈话地方,请家长提出建议 家访过程中:分享信息,提供支持
简单说明家访的初衷
跟家长就家访要实现的目标达成一致 介绍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从家长那里获取有关学生的信息,比如兴趣爱好、优缺点、在家和在学校取得的进步 问家长和孩子有什么问题要问 给家长提供建议
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分享有关社区资源的信息
观察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情况 给家长在家跟孩子开展学习活动作示范 家访结束:总结
总结本次家访的要点
为家长提供有关今后家长活动的信息 邀请家长积极参加有关活动 协商下次家访的时间 留下你的电话联系方式
道别,感谢家长的款待 家访后
做好档案记录
评估:根据家访的收获调整教育方式 家访时的9个“应该” 做一名好听众
每次家访目标明确 准时到达
意识到你作为教师的局限性
帮助家长增强他在子女教育上的独立性 穿着得体,用语妥当,自尊自信 多看孩子的进步
尊重学生的家庭文化
监控好自己的行为——家长也在观察你 家访时的7个“不应该” 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家长 未经家长同意而带其他访问者 在家访刚开始时过度寒暄
在交谈过程中排斥其他家庭成员加入 成为注意力焦点 希望家长做得完美
让家长做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六
一、教师如何使用“积极聆听”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跟家长的交流,方式比内容更重要。无论是身体语言还是沉默,都跟说的话一样蕴含着意义。教师在跟家长交流时一定要重视这些细节。使用积极聆听的技巧,有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聆听的技巧包括: 特别注意对方在话语中带出的态度和感受。
尽可能准确地告诉对方你听到的对方的感受和态度。尽量在不改变对方原意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词语复述对方的话。
不要削减对方所传递的信息,要关照到对方所表达的感受,而不只是停留在事实层面。不要以你自己的意见作为反馈,比如评价、同情、讲道理、分析、建议、命令或质疑。用以下句式来开始你的反馈: 你感到„„
看起来你感到„„ 我听到你说„„
积极聆听的好处有:
表示出听者对说者的关心。
显示了说者的话已被听到且被理解了。
为说者提供了表达感受的机会。显示了听者对说者的接纳。
能让说者的重点从表面转移到深层次的感受,有助于听者的领悟。有助于说者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营造一个温暖、坦诚的交流氛围。
二、如何促进教师跟家长的电话交流
电话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家校双向交流工具。不幸的是,教师给家长打的电话带去的大多数都是坏消息——迟到、未完成作业、有行为问题,等等。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想象一下,如果家长接到教师的第一个电话是好消息,一定会给之后的电话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需要在一个舒适且有一定私密性的地方给家长打电话,学校可以给教师安排专门的地方和专门的电话机。
建立一个电话记录制度,记录下每次电话交流的内容,以便日后对电话沟通的效果进行评估。
每周设定一个电话咨询时间,家长和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打电话向教师咨询。
三、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PTA)给家长的建议——积极参与孩子教育的100个方式(节选)
给教师和校长以积极的反馈,并心怀感激之情 以积极的态度跟教师互动,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聆听他人的意见
跟孩子的教师分享孩子的优点、天赋和兴趣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并跟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必要时跟教师预约时间,讨论孩子的进步与问题 理解学校的各种规定和要求,并在家里向学生强调 跟学校分享家庭的文化、价值观和养育孩子的经验 跟教师一起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参加各种有关养育儿童的研讨会 参加有关儿童发展的家教课堂
给孩子创建一个有健康记录、照片和指纹的档案袋 每天跟孩子谈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家庭作业
为孩子在家学习、做作业提供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地方,且准备好基本学习用具 为孩子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 跟孩子分享你的兴趣、爱好和天赋
征求教师的意见,在家跟孩子开展有趣的学习游戏和活动 跟孩子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互动作业
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确立相应目标
与家长的沟通策略七
一、家长会
在英美中小学的家长会上,不会有教师对全体家长的“训话”,因为学校极少要求所有家长在同一时刻集中到一间教室里,事实上这也做不到。
准确地说,英美中小学的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教师跟家长约好时间,一对一地单独坐下来谈话,教师一次只面对一个学生的家长。时间一般一次10到15分钟,教师坐在教室里等家长进来,很像医生坐诊。不过,跟医生不同的是,教师要主动约家长,而且要对家长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
多年来,家长会成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各方面情况的重要途径。由于很多家长教师只能在家长会上见到,因此,家长会实际上也成了教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难得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哪位家庭成员对他的教育承担主要责任,父母采取何种教育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
同时,由于家长的参与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家长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推动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使家校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功。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跟家长共同协商,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比如签订学生行为协议,为家长布置有关任务(如观察学生的特定行为)等。
近些年来,让学生参与家长会,甚至让学生主持家长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何时召开家长会最好
开学之初是召开家长会的最佳时期。
从新学年开始,教师就应该着手建立跟学生家长的积极互动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在家长会上才能与学生家长首次见面,因此,教师最好在学年初尽早安排家长会,尽早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召开家长会的另一个合适的时间是发送成绩单前后。不过,这时候气氛比较紧张,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跟家长预想的有差距,家长难免会有情绪。
有的学校给教师安排了家长会时间,有的学校则由教师自己决定时间。
三、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要点
尊重家长的语言与思维习惯,尽量使用他们的语言。
使用平白易懂的字词,尽量少用行话和术语,尤其是在刚开始交流的时候。随时监控自己的情绪,当你感到不快时,要提醒自己用事实说话。努力营造一个合作而非敌对的氛围。请家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家长会上应该避免: 对学生的问题过度渲染或淡化。
未能清晰地表达自己作为教师的需要。责备家长,让家长难堪。
如果你对家长的到来感到紧张,你要知道,大多数家长会跟你一样紧张,所以,你首先要让自己不紧张,然后才能让家长也放松下来。
一定要高度重视家长的心理感受。要认识到,孩子是其父母的延伸。如果你告诉一位母亲她的孩子有3门功课不及格,你实际上是在跟她说,她是一个失败者。如果你告诉一位父亲他的孩子是全校数学成绩最棒的,他一定会整日心花怒放。其他注意事项: 穿着要职业化。
每个单元的会见都要准时。一定要让家长明确地感到你爱他们的孩子。始终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认真聆听,边听边思考。强调一种合作的精神。
第五篇: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很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验、边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的办法。首先告诉家长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让小朋友了解并配合,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接着,我们例举了孩子语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的。记得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成一碗,因为它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之类的面食也要三至四个。”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和家长分析的,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客观原因,一味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接着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及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谈了教学目标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家长看了我们有理有据的来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根据家长情况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沟通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幼儿的情况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还需要我们老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起来,把那些情况分为三种。并针对这三种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情感动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当然,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半日开放、家访、作品展示、家园联系本和接送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