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艺术教育
浅谈幼儿艺术教育
本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儿童艺术教育了。一直认为艺术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跳几只舞。画几幅画。家长和学校通常也不是很重视艺术教育。考察艺术教育成果时也往往是看孩子学会了几首歌,画了几幅画。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说,看哪个小朋友画的多好,跟老师画的一样。去到一个班里,所有孩子贴出来的画都一模一样。连颜色都跟老师画的一样,还有的老师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就动手帮孩子画完了。我们的教育都是重视技能,重视成果。而没有关注孩子在艺术教育中学到了什么?
上美术课的时候,经常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涂什么颜色?老师,你看,好了没有?我们的孩子不是在画画,而是在完成一件任务。还有的孩子,在老师教唱歌跳舞的时候不跟着老师学,而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等没有人的时候练会了才敢和老师同学一起表演。这些现象都跟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有关。我们只看到成果,没有看到孩子表现出的东西。以至于孩子小心翼翼,为了达成家长和老师心中的目标机械的努力。
由此培训中,培训老师问我们:“艺术是什么?”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答不出来。有人说艺术是奢侈品,吃喝不愁有闲工夫的人才会去谈艺术。有人说艺术就是看不懂的东西,搞的越深奥就越艺术。其实我觉得艺术就是一个人对生活,对身边事物的感想。一首歌注入了感情才会动听。一幅画有了感情才能打动人。我们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也要注入情感,让幼儿把对事物的感情表达出来,不要太注重技法。孩子们画一样的东西,往往画出来的画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教师不要急着评价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而是要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让孩子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讲出来。基于此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够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艺术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同样也培养了孩子其他方面,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也很重要。以前我们教美术课总是示范画,然后让孩子画。在听了老师讲课之后,发现我们长久以来上美术课的方法都错了,孩子见过的都东西,有感受的东西他才能表现出来,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我和我们班另一名老师,孩子们画的都很高兴,虽然画的并不好,但是看得出画里是有感情的。形不似神似。有一个孩子画的我们像怪兽,有的孩子画的像公主,还有一个孩子画了一片黄,我问画的是什么,他说是我,因为我那天穿了一条黄裙子。
在教育幼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掉。不要再让孩子陷入没有感情没有创造的艺术教育当中了。
第二篇: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幼儿涂鸦
小班的孩子处于涂鸦后期,是向单线条绘画过渡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多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契机需要为数更多的家长们来进行和把握,因此,只有家园合作,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更显著地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我和小班的家长们一起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与家长交流,摸清本班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
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做到了解,尤其是要针对自己担任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摸底,以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
幼儿园不是小学,因此也不是简单的一考了之,更何况是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连握笔都摇摇晃晃,怎么知道其绘画水平呢?只有靠家长。
家长会那天,我利用间隙特意谈及孩子们的绘画,没想到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响,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绘画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优化气质,但都急于孩子们“坐不住”、“没耐性”、“画不好”以及“不知道怎么办”。也有小部分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并能画一些东西了。介于这两种情况,我觉得这些家长们有良好的本人素质基础,也有和教师一起教育好孩子的愿望,但缺少有效的方法。这正是进行家园合作的最佳契机。于是,我即兴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家长思考。
1.你家里有孩子绘画的工具吗?
2.你的孩子会握笔吗?
3.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吗?
4.你的孩子是主动想画画的吗?
5.孩子第一次画的画你还记得是怎样的吗?
6.孩子画画时你能陪在他身边吗?
7.孩子把画好的作品给你看时,你的态度是肯定多还是否定多?
8.你能不能经常让孩子观察一些美的事物?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许多家长哑口无言,后来了解到,有的家里给孩子的绘画工具是一支圆珠笔和一张废物利用的纸,有的买了很高档的绘画工具却不知怎样使用,有的孩子从不会握笔,只会用手抓,有的根本不记得孩子什么时候会画画的,有的总是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象。”……当然也有个别的家长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但总是收效不大。
从家长的言谈中,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孩子们现阶段所处的水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和指导。
二、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集体中处在哪一层次。
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绘画水平明明没有达到该年龄段的要求,家长却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的孩子画的很好,或者是相反,孩子的绘画水平在同龄儿童中已属领先,但家长却仍不满足,认为还应该画地更好一点。这都是由于家长们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却望子成龙所造成的。
教师虽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清楚地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只能利用家长会、家园之窗、来园离园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介绍一些幼儿的身理心理特征。但最有效的是直接利用孩子们的画。
“无声胜有声”,家长们从我班教室外墙的“小3画廊”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每当有新的画挂出来,早晚接送的时侯总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家长围在“小3画廊”那里弯腰观望,孩子们从教室里出来了,还要一张张画点着问:“哪一张是你的?”“你看人家画的多好!回家后要努力。”“你画的比上一张好多了。”……无须教师再三地叮嘱家长,只要看了孩子们的画,家长们都很自觉地开始起重视家庭教育了。
“小3画廊”也很清晰地反映出幼儿在绘画上两极分化的特点。有将近超过一半的幼儿画的画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甚至有个别超常的,但还有四五个幼儿连握笔都困难,更不用说画了,因而家长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三、和家长合作,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上还不能谈及技能,只能在兴趣上加以培养,让他们觉得画画是件很快乐的事就可以了。但家长们往往在观念上不能接受这种思想,他们总把技能看得重一点,认为圆就要画的越圆越好,殊不知连成人都不可能一笔就将圆画的正确,怎能强求小班的孩子呢?
我一边在“家园之窗”中宣传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一边与个别热心的家长联系,和他们一起讨论具体的办法。在与我班张驰成和吴晓越两位幼儿的家长的合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培养绘画兴趣的基础。
(1)选择孩子喜欢的颜色的笔;
(2)选择孩子容易握紧的笔;
(3)握画笔的两种正确姿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选择。2.不要强迫孩子画画,应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引导。
(1)让孩子多注意生活中的事物;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
(3)让幼儿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3.缩短孩子画画的时间,扩大孩子画画的面积。
4.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画画,或者让孩子和伙伴一起画,尽量避免孩子一个人孤独地画。
5.对于孩子画的任何事物,要先肯定,再鼓励,最后提出意见,绝对不要轻视甚至打击。
6.不要轻易将孩子的作品扔进垃圾箱。
7.利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以上是我和家长们共同总结的几个办法,也在孩子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兴趣的问题将在孩子一生成长中一直存在下去,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继续圆满地合作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绘画成为让孩子一生成长都受益的艺术学科。
第三篇: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论文(2篇)
篇一: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开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专家研究已经充分的表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密切相关,幼儿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审美与艺术传统等,深深植根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些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分离、不脱离。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艺术教育生活,除了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外,其另一价值是满足不同地区幼儿多样的文化需要,促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其热爱。本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这与当地的一切都是相契合的,是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同时它们还是本土人民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成果,包含着本地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它们往往融合了本地的艺术与审美传统和生产生活需要,具有浓浓的感情色彩。幼儿作为当地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认识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当然,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受到本地儿童的喜爱。把本地艺术和幼儿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纳入到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不同地区幼儿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利于幼儿园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家乡艺术和文化传统,激发幼儿对家乡艺术、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每一个幼儿都是热爱大自然、爱美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开发应以幼儿的这一天性为基础,并且要保护幼儿的这一天性,不能摧残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课程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的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属于幼儿的成长文化圈,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由此幼儿熟悉这些课程,这就使得该类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幼儿更高的审美追求。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开发的策略
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联系密切,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即审美意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可以让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的愉悦,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促使幼儿在各种经验的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第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环境对人有暗示作用。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人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幼儿园要设置富有美感的环境来激起幼儿的审美情绪。按照幼儿心理发展层次,幼儿园可以将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以各种形式暗含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活动环境之中,让幼儿的艺术生活变得生动丰富。也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本土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本土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本土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本土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本土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本土艺术的感觉和情感。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教师在本土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其艺术作品,而不是随意泛谈这样就有助于幼儿把已有的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经验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表现在幼儿能对本土艺术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本土艺术作品;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物象的色彩与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首曲目的声调;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的背景;真正地了解本土艺术作品。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方式呈现多样的本土文化,幼儿园应该采用多样的方法呈现其文化。可以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幼儿园将本土文化分成若干主题,形成一定的活动系列,再以每一系列为主题单元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活动;陶冶渗透的形式:幼儿园还可以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渗透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这包括渗透于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幼儿园游戏中等其他形式。这样以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也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
篇二: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艺术教育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信心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证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在绘画中,幼儿的画与教师的示范画颜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孩子表现的却是自己眼中喜欢的色彩、线条,这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其实,也是孩子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教师不能扼杀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确引导、启发,让孩子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渐渐地,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歌词、舞蹈进行创编,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使孩子充满自信地一一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最后,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全面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第四篇: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与审美
目 录
摘要……………………………………………………………………………………2 引言……………………………………………………………………………………3
一、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4
二、创设多元音乐艺术氛围,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受……………………………4
三、幼儿音乐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
四、美妙的音乐需要艺术的引导……………………………………………………6(1)学会聆听…………………………………………………………………………6(2)生动形象的语言…………………………………………………………………6(3)自然的引导………………………………………………………………………6 参考文献………………………………………………………………………………7
浅谈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
【摘要】:音乐艺术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不断的摸索与研究中本文总结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幼儿艺术教育的热潮,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艺术教育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育。它能够丰富幼儿童年生活,能怡情养性,优化精神世界;能够使幼儿继承优秀艺术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降生的那刻起,孩子们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寻觅鲜艳明媚的色彩,喜欢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他们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抒发带给孩子美妙动人的场景,加上孩子又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因此孩子对音乐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常常会比成人更敏感、更富有激情,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音乐活动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快乐的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作为这项教育的接受者,孩子们最喜欢的、最乐于接受和理解的是什么样的音乐?我们要通过怎样的艺术的方式才能使得更多更好的音乐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田中,本文将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和特点的分析,探讨较为科学的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形式。
引言
一、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形成高尚优美的道德情操。一方面,通过幼儿音乐教育让幼儿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幼儿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创设多元音乐艺术氛围,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注意创设优美的音乐环境并开展活动。在班内,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于生活”,我们努力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多方面联系、相互作用及影响,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老师会在钢琴上弹奏(或放磁带)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曲子,使幼儿一
进入活动室便感到音乐的气氛,诱发幼儿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敏感度的必要前提。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事物的兴趣。
三、幼儿音乐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易于让幼儿接受,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幼儿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岁儿童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有意识地要去探索世界,并且会毫无保留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选取优秀的音乐教材,带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狐狸捉小鸡》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请一名幼儿戴上狐狸头饰扮演狐狸,其余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当小鸡,这样增加了兴趣性和真实感,“小鸡”围成圆圈,“狐狸”蒙上眼睛站在圆圈中央,这时“小鸡”合拍地边走边唱,“狐狸蒙上眼喽,谁也看不见喽”,唱完之后,当狐狸叫“小鸡”中的任何一个幼儿的名字,被叫的幼儿学一声小鸡叫,狐狸听到鸡叫,循声去捉小鸡,通过有趣的“狐狸捉小鸡”游戏,培养了幼儿听辨声音方向的能力,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四、美妙的音乐需要艺术的引导(1)学会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于幼儿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学会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会聆听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音乐情境中。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时,出现哭闹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常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安抚幼儿的情绪。孩子通过不断地聆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跟着音乐一起打节拍,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很快地掌握音乐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便可以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2)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语言倾向于儿童化,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会被吸引。(3)自然的引导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年纪尚小,光靠听老师讲接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我们需要用有趣的方法引导。首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这也是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方法:模仿小动物。如:音乐游戏《动物模仿秀》中,“小花猫,喵喵喵,伸伸懒腰,喵喵喵……”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跟着录音
唱,学习歌曲的节奏。其次,可以一边播放歌曲,一边通过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感情倾向。如:在歌唱“两只小鸟”时,先诱导孩子们去感受小鸟飞走了的心情,提问:“丁丁飞走了,东东也飞走了,树上还有小鸟吗?树爷爷好孤单啊!”然后再对比小鸟回来时的心情,在孩子理解歌词内容后,歌声中就充满了真实情感。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操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性,尊重他们对艺术的纯洁感知,有技巧对其审美和生活情趣进行引导、开发。要充分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探索更理想的幼儿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幼儿音乐教育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级各种与之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更多的新路子,每种积极的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参 考 文 献 :
(1)黄瑾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许卓娅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王懿颖 《学前包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64.
第五篇:幼儿艺术教育现状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幼儿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课题论证报告
专业:学前教育学号:200841305144姓名:王秀荣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幼儿艺术教育的热潮。广大幼教工作者也在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幼儿园艺术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传统的幼儿园艺术课程或者幼儿艺术培训班的内容以分科教学为主,教师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有些教师在实际艺术教学中存在理念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这样的艺术教育重知识技能,轻能力、情感;重一刀切、轻个别差异;重老师说教,轻幼儿艺术过程体验,那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无从谈起。研究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提供研究价值,更好的指导幼儿艺术教育实践。
二、文献综述
幼儿艺术教育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创造性的教育。它能够丰富幼儿童年生活,能怡情养性,优化其精神世界;能够使幼儿继承优秀艺术文化,提高其艺术修养,最终提高民族的艺术情趣与艺术品位。它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有着特殊的功绩。幼儿园因其能集中培养对象,具有良好完善的活动设备以及专业的教师,是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主要单位,其主要是通过开设或开展各种艺术课程或活动来进行艺术教育。根据国内现有的普遍幼儿艺术培养现状来看,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来实现的。
新课程下,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专业艺术教育,而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和审美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公民的艺术素质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亦倡导“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只有真正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实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艺术教育行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优化幼儿园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如何解决幼儿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本次研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秦明华、张欣,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
2[3] 刘晓娟, 卢清, 程志宏,基于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
三、研究思路
通过研究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了解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影响,进而寻求解决的对策,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提供研究价值,更好的指导幼儿艺术教育实践。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调查不同教龄和艺术特长的幼儿园教师或者其他培训班教师对新课程中艺术教育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内容、方法的理解、困惑。对教师的成长“瓶颈”进行分析,寻找突破,以及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看法和一系列的要求等。
2、行动研究法:将课题的研究落实在每个教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及时反思、调整。排除对新课程中艺术教育优化的不利因素,挖掘有利因素,探索从根本上帮助教师优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策略。
经验总结法:每位教师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内容的开发、实践方法的研究、教师策略的体现进行及时的经验总结。
4、案例研究:根据教师记录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排除对新课程中艺术教育优化的不利因素,挖掘有利因素,总结和形成案例中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形成经典的案例集。
五、可行性论证
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实验方案;
2.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3.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