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3: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第一篇: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江都市郭村镇二姜小学杨刚

一、教学内容:

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环境,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教育并能自觉执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如何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孟母三迁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环境对于人成长所起的作用。其实环境从载体而言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家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2、什么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受家庭影响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就是孩子受至亲的影响最大,父母平常的行为、话语,以及各种品德方面,应该做好表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家庭环境的作用。

(二)讲解:

一、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A、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在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暧、快乐、有安全感,情绪开朗性格活泼,能热情关心他人,敬爱父母和尊重长辈。相反,在家庭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孩子焦急恐惧、抑郁寡欢,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往往变得性格暴躁、敌对、孤僻、胆小,对人冷漠,摧残小动物,进而心灵受到创伤,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对中小学生家庭的一次调查表明: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友好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占39.3%,差的占7.3%,学习优良的占18.5%,差的占10.9%;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常争吵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3.3%,差的也占33.3%,学习优良的一个也没有,差的占16.7%。

在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暧、快乐、有安全感,情绪开朗性格活泼,能热情关心他人,敬爱父母和尊重长辈。相反,在家庭

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孩子焦急恐惧、抑郁寡欢,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往往变得性格暴躁、敌对、孤僻、胆小,对人冷漠,摧残小动物,进而心灵受到创伤,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对中小学生家庭的一次调查表明: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友好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占39.3%,差的占7.3%,学习优良的占18.5%,差的占10.9%;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常争吵的家庭中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3.3%,差的也占33.3%,学习优良的一个也没有,差的占16.7%。

B、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

有的家长把爱书、买书、读书、论书作为家庭中的一件共同参与的乐事;有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收看电视,收听音乐,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议论国际大事,培养孩子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兴趣和评价能力;还有些家长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爬山、远足、划船、游泳、放风筝、采野菜等,锻炼健康体魄和吃苦耐劳的意志,欣赏山林风光,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可也有不少家庭,沉湎于成人自己的吃喝玩乐,忽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不注意家庭文化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的优劣,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些成绩优秀的三四年级小学生抄写课文半小时,把他们分在三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中:第一种,父母在隔壁看电视或放录音磁带;第二种,父母断断续续地大声谈话;第三种,是宁静的环境。第一种环境在连续性高噪音的干扰下,孩子是注意力分散的,心里烦躁不安,抄写正确率下降,只有70%左右;第二种环境中的孩子是在间隙性的、低频噪音的干扰下,孩子有时偏头倾听父母的谈话内容,有时又关注自己的作业,抄写正确率为85%左右;第三种环境安静,孩子能保持平时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抄写正确率保持在95%以上。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依靠子女稳定的心理因素,还要依靠家庭文化氛围的支持。

C、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教育孩子学会做事

现代教育注重强调人的整体能力的培养,提倡孩子学会做事,包括生活常规,做事的方法技巧,还要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天津《每日新报》曾发表过《18岁大学生不会换衣服》的文章,说天津某高校某大学生,由于连续几天下雨,气温明显下降,但该生不看天气,只按父母编好的顺序穿衣服,以致被冻得感冒发烧。不会用搓衣板、不会用针线、有会用剪刀,甚至连煮熟的鸡蛋都不会剥,更别提有许多孩子生了病就在宿舍忍着,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由这些事例提醒我们家长,劳动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磨炼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其实适当的家务活,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更主要的是从做事的过程中培养起孩子做事的态度和责任心。

D、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教育孩子学会交往

现代社会对人的交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代社会特别讲究一种团队的精神以及合作的理念,这些都是成功的人不能或缺的一种素质。因此只有在父母良好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在这些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很好地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二、创建良好家庭环境的基本标准

1、树立良好的家风,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

2、保持家庭关系和睦,邻里之间各谐互动

3、创建家庭文化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

4、自我严格要求,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5、充分尊重孩子,实施民主宽容教育

6、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

7、主动承担家务,养成劳动习惯

8、提供学习环境,保持环境整洁

9、制订家庭常规,培养良好习惯

10、主动配合学校,实施家校联动

举例:日本家庭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这是每一个家长都深有感触的。近期,日本一些专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主要强调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家庭文化度”,另一个就是“家庭快乐度”只要把握好了这两个度,也就自然而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确认“家庭文化度”的五个重点

A、身边是否有深奥的书

B、家庭内是否有经常对时事新闻进行讨论的习惯

C、书架上是否有百科全书和辞书字典

D、家庭内是否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

E、家庭中有能够经常接触绘画和音乐的环境吗

这五个重点,实际上是家庭中文化氛围的渲染,这种氛围的长期影响和熏陶下,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爱好学习、追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这对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来自父母的“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过渡:“家庭快乐度”调查问卷的分析

(评分方法很好——4分,比较好——3分,不太好——2分,很不好——1分)以上10点,评分合计30分以上,是“快乐父母”,合计在29分以下,为“不快乐父母”

这样的评定方法不见得全面,不过也许可以给为人父母的朋友作为一个参考。有一点是十分赞同的。对于自己的生活是否满足,除了金钱上的盈余,精神上的盈余也万万不可忽视,只有物质与精神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生尖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富足。

三、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上面谈了10项创建良好家庭环境的基本标准联系我们的实际,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

心。

2、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校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非装潢豪华,设备齐全,如: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学习用品,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为创造清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雅优美的艺术氛围,可设置家庭图书角,收看内容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传播准确科学的资料信息等等,给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响。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要避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还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3、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家长要尊重孩子。没有对孩子的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就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家长来说,要尊重孩子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老是本着“你是孩子就要听话”这种僵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甚至任意打骂、体罚孩子,完全把孩子视作家长的附属品。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尊重,诸如面带微笑和孩子谈话,尝试着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都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尊重。当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尊重,他们就会从心理上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就会使得双方的关系处于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家长总是摆出一副“家道尊严”的面孔,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说教。有些孩子逆反心理强,对此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造成与家长关系紧张的局面。

家长要理解孩子。陶行知说过:“教育儿童,就要揣摩儿童的心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家长应该注意了解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做家长的如果对孩子有较深的了解,就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容地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与孩子之间出现不必要的误会而导致关系紧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思维还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家长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老拿“一岁孩子的衣服去给五岁的孩子穿”,这样做怎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所以,家长应该尝试以孩子的观念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要信任孩子。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长多大都是孩子。”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殊不知这样一来却使孩子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因此,家长应该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勇气,相信他们的智慧。家长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甚至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放”孩子去探索,锻炼他们的能力。比如学校开展的郊游等集体活动便是家长“放”孩子的一个好时机,也好似考验家长敢不敢“放”、肯不肯“放”的试金石。只要家长敢于适当的“放”,那么必将发现孩子可以发展得更好!而这对于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有利的4、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首先,家长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留心国际政治风云、国家大事,言谈举止与国家的命运、前途同喜同悲,培养孩子爱国情感。如台湾问题成为目前的焦点,可让孩子和你一起看电视、报纸、杂志上关于台湾的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孩子明白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有人从中作梗,身为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更有义务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每个家长要多学习岳飞母亲的鸿鹄之志、博大胸怀„„

生活中要自觉按时上下班,积极工作;为人正直、清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孩子以榜样进行熏陶。

其次面对文化商品纷沓而来,家长要分情良莠,区别真、善、美、精和假、恶、丑、粗,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多看书看报,知晓一定的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体育等知识。家长的博学多才会成为孩子上进的动力,会自觉地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己,向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小结: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的收获。家长们,改一改家教方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全面健康地发展,快乐地成长!

四、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讨论)

五、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第二篇: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读来颇有道理。

矿矿(黄博士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比如长城的模型,士兵戴的小帽子等。有一次,矿矿要做的是狮身人面的斯芬克司的雕像。经过妈妈的指点,他们开始用蜡来做雕像。母子俩在家搞起了斯芬克司工程。做模子、浇筑、定型,矿矿跟着妈妈边学边干,可是到了雕像阶段,母子俩开始不断发生争论。卷入太深的妈妈,好像是忘了谁最终对这个项目“负责”,她担心矿矿前功尽弃,所以关键的地方就不让矿矿动手了。矿矿毫不客气地争取自己的主导地位。最终妈妈妥协了。孩子终于赶在交“货”期间完成了斯芬克司的雕像。虽然斯芬克司的下巴不知为什么少了一块,脸部一边大些一边小些,两条前腿从根部断了下来,不过还好,拼好了放在桌子上,不看侧面是看不到断痕的。

这是一个带缺陷的斯芬克司——成也好,败也好,总之是孩子自己做的。还好,矿矿的老师对矿矿的“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还让矿矿同他的斯芬克司合影留念。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很多启发。在我多年的幼儿教育生涯里,接触过众多的家长,也曾经为孩子们布置过形形色色的家庭作业,但是令我失望的是,很多的家长在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协助”,而是“越俎代庖”。从根源上来看,家长是为了支持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配合老师的工作,但是往深里追究,家长的这些行为,剥夺了孩子们尝试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爱的名义下,丧失了感受失败的权利。

目前,很多孩子因为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接受家长或者教师的批评而坠楼、离家出走等,此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过多的给了孩子不恰当的赞美,让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能承担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

鲁迅先生说过:“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每个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大多时候,孩子们的知识、技能等,的确不如我们成年人,甚至与成年人相差甚远,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包办代替的理由,因为这就是孩子们的成长,孩子必须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成长起来。

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常常容易摔跟头,很多睿智的家长就在孩子摔倒之后,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直面自己的摔倒,告诉孩子走路要慢,要看脚底;而很多心软的家长,就急三火四地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嘘寒问暖,还埋怨地面错了,让宝宝摔跤了。这两种态度中成长起来的宝宝,面对失败的时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自己爬起来的孩子会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然后继续努力争取成功;被家长抱起来的孩子则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用客观的原因为自己解脱,然后心安理得的放弃,甚至怨天尤人,自此消沉下去。去年,我的孩子参加全国计算机表演赛,开始练习的时候,她字母还认不全。幸好她能认识小写字母,我就对应键盘顺序把大小写字母放在一起。三分钟的英文输入,她从0分打到5分,再到十几分,慢慢地练习。当她看到我噼里啪啦输入的时候,羡慕加嫉妒的对我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跟你一样快啊?我快愁死了!”六岁的孩子,说自己“愁死了”,当妈的心里很疼,但是我又不想让孩子放弃这次机会。每个傍晚,我都陪她练习,给她讲妈妈当初接触计算机时付出的努力。看着她的速度有一点点进步,就赶紧给予鼓励;速度有所减慢时,和她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杀进了山东赛区复赛。要去潍坊比赛了,孩子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心,她说:“如果我比不好,你会不会生气啊?”我告诉她:“只要你尽力了,不管成绩如何,妈妈都替你高兴。”没想到她获得了山东赛区一等奖第一名。进军全国总决赛之前,我感冒了,打了五天针都没好,但是我们按时起程。一路上娘俩吐了个稀里哗啦,到了北京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仅仅拿了个三等奖。回来的路上闺女撅着嘴相当不高兴,因为她给奶奶夸了口,要拿个一等奖回来。全国总决赛,高手如云,要拿一等奖谈何容易?我安慰她:“虽然只拿了个三等奖,也是很好的。对你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比赛,还是一次历练,很多小朋友根本没有机会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你没有紧张,没有怯场,很顺利地完成了比赛,已经很棒了。成绩不如别的小朋友,因为你练习的还不如别人熟练,回家以后继续努力,明年咱们争取再来!”现在闺女的三分钟英文输入能打到九十多分。教育家陈鹤琴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的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我的孩子自己会缝衣服了,虽然只是简单的把蝴蝶结缝在裤子上,虽然我只要一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她自己足足忙活了一个小时,从纫针开始,一遍一遍地试,我就在她的旁边教她要点,顺便给她拍照。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她成功地把针纫上了,缝的针脚乱七八糟,但她自己很高兴,因为是她自己做的。

毫无疑问,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们家长会心疼,会着急,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他要从中汲取积极的经验,总结教训,才能一步一步的成长,我们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不能剥夺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权利。

失败也是一种成长,失败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孩子们在失败中慢慢成熟,逐渐强大!

第三篇:让孩子在掌声中成长

让孩子在掌声中成长

——“孩子上学是否带手机”之我见 昨天晚上儿子放学回来,很严肃很认真的对我说:“妈妈,学校让写一篇文章,你快拿笔来记下题目,你一定要好好写哦,老师说了,如果写的好还要发表呢。”我被儿子认真的样子逗乐了,我说:“你放心,我会好好写的。”回想起前几日他从学校拿回一张家长委员会成员个人简历的表格,对我说“妈妈,我们班上只有三个同学的家长被选中了哦,你可要好好填。”那语气里可自豪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被人重视的快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的心理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知道,儿子学校里一直明文规定,学生是不能带手机进教室的。记得他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就问过他要不要买个手机?他说不要,因为学校不允许带。我知道儿子一直是个特别听老师话的孩子,从那以后,我倒是没有想过要给儿子带手机的事,他也一直没向我提过这方面的要求,不过,关于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的问题,还真的让我有点困惑。

今年开学之初,上六年级的侄子不肯去上学,我和他推心置腹的谈过之后,他愿意去上学,不过却对我提了个要求,他要买个手机。我问他:“你买手机想做什么啊?”他说:“我们班上同学基本上都有手机了,而且我可以在想妈妈的时候给她发信息。”紧接着,他小声地说:“我不想被人看不起。”本来我正思量着是否要答应他这个要求,听到他这样说,我倒是真的有点担心了,现在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我知道,侄子的成绩一直很不好,虽然他平时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不过他是自卑的,或许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吧。

作为现在社会的通讯工具,手机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了,让孩子尽早的了解并能熟练的运用,也算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吧。可是如果在孩子心里,是把它当作一个攀比炫耀的资本,把它当作一种娱乐的工具,那是否还需要满足他呢?仔细想想身边朋友的孩子,有手机的孩子比比皆是,我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时常我都会看到他们的QQ处于手机在线状态,有时候我真的挺担心的,不知道孩子此时在上课还是休息,是挂着QQ没理会还是正在和网友聊天呢?或许这种困惑正是现在家长和学校老师所共同担心的。

如果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仅仅把手机作为一个和父母或是朋友联络的工具,那其实是一件挺让人欣慰的事,让他带手机又何妨?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给我们这样的信任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带手机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因此,在孩子还不能完全正确左右自己的行为时,我个人觉得中小学生还是不带手机的好。

首先,带手机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QQ、短信、游戏这些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有些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而在下面发短信、聊天,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老师讲什么都没听到,上课充当“拇指一族”,成绩一落千丈。

其次,容易引起攀比心理,现在市场上手机换代就像换衣服一样快,看到别的同学有4彩屏的,也想要,看到有摄像头的更想要,好拿到学校里炫耀一番。

第三,容易交友不慎。现在大多数手机都可以上网,还可能接收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以无聊为乐趣,甚至可能和社会上一些有不良形为的青年串通一气,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可自拔。

其实,一言以蔽之,凡事掌握一个“度”是关键。“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只是一种手段,或许我们现在思考的不是让不让孩子带手机的问题,而是怎样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学与玩的利害关系,让孩子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家长的良苦用心,这才是根源所在。

班级:2012级5班

第四篇: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学校让我有幸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这十天的培训让我有幸聆听到了各级各类专家、教授对语文教学的前沿思考、精辟理论、独特见解;让我灵魂涤荡,充实无比,受益匪浅;让我思想转变,理念提升,激情澎湃,总觉得有好多的话想向大家说。今天受学校的安排我将自己吸取的精华向大家作专门的汇报,让大家和我一起共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都倍受关注、倍受争议,大家也非常苦恼。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践行着新课程改革,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转变了教育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学习了各种教学方法,我们是专专心心地学,踏踏实实地干,改革着我们曾经非常熟稔的传统教学。可是课改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看到如今的教学效果还是不见得那么好,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见得那么强,为此,我们都困惑不已,难道是我们的课程改革不对,教学方式不对,那语文到底教什么,到底该怎样教。其实这个问题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就曾提出过,他说:“语文是看起来简单却是最难教的学科,其问题之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纵观我们十年课改的成效,是陷入了一种高耗低效的境地,在课堂教学中还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冷静地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今天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省培训中心杨东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科的核心价值,没有清楚语文的本质,只注重表面的听说读写,不在乎内在的思想情感,以致三维目标隔离,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合作学习低效,阅读体验凌乱;语文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有海量的阅读,有真实的表达,有多元的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思想更深邃,情感更丰富的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搞清楚语文的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汉字的掌握和词汇的积累,学生需要掌握多少汉字,积累多少词汇,才能够达到“培养和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真正想过这个问题?为此,我今天向大家介绍学习一位老师,她是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我也是通过此次培训才认识的,她今年7月刚刚出版一本专著

《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社会反响非常之大。她十年磨一剑,一直致力于“课内海量阅读”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曾经《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这样评价她: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老师们,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韩老师多年来一直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这样的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却让所教的学生不但基础知识扎实、成绩稳定,而且挥笔成文,富有灵性,赢得社会的好评。这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会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的成人成才,必须让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老师们,通过对韩老师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她的教学观念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不断的积淀,不断的内化,不断的升华,得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课堂上,一切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中、小学生,都应该让他们自行阅读和思考。至于词语是否有绝对正确的理解,段落是否有绝对正确的划分,结构是否有绝对正确的认识,中心思想是否有绝对正确的概括,都没有太大关系。在大量而持续的阅读中,在不间断的语文学习进程中,他们自会得到深层的认识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韩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简单,以以读为主,自读感悟,鲸吞牛食(意为多吞食,少咀嚼jǔjué,再反刍chú)

老师们,所谓的“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 “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老师们,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的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实践就大量阅读

教材外的读物。全班在语文课堂上同读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她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在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有时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由家长自己购买;三是由学校图书馆有针对性的配书。

实践检验,韩老师每学期低年级阅读量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倍。老师们,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全力专注于阅读,但我们很多人是不敢想象的,觉得不可思议。就其原因:首先是我们使用教材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关注教材本身,而忽视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文章浩如烟海,教材那几篇课文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我们只教那几篇课文,学生能有多大收获,能力能有多大提升。况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表面上这是对学生阅读量的规定,其实是对我们语文教学质的规定,必须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因为学生没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材编写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学到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能自己读书,自主学习。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其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对,喜欢专注于一篇课文大讲特讲,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占据着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深度探讨的机会,失去了很多自我习得的良机。《走进新课程》一书有段精辟的论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同时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的“参与”,参与“活动”、参与“合作”、参与“探究”、参与“实践”。谈到这里,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说,老师讲不到,学生没学好,考试咋个办;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咋个办。实践证明,随着孩子阅读量的成倍增长,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力气。在“课内海量阅读”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就可以使向我们共同期待的“彼岸”。阅读的关键是在于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自己去感悟,韩老师教学方法简单实效:首先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她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文章学生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不必作精细的讲解,因为学生只要反复的阅读就会有所感悟,只是还不能如成人清楚表述,况且有些感悟是可能用语言来描述的。其次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老师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某一本书,达到要求时由她抽查。阅读之前,她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三是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她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其实老师检查的过程就是指导阅读的过程。

老师们,阅读的前提是必须先解决学生的识字问题,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那韩老师是怎样解决的呢?我通过学习发现韩老师的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并不同步,先识后写。她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她首先利用两三周的时间解决学生的汉语拼音问题,然后利用注音读本《三字新童谣》、《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引领学生开始读书,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以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儿歌,如《好妈妈儿歌400首》、《韵语识字课本》、《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她把它们编成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阅读小故事,整个一年级,她领着学生读了近一千首儿歌,加上小故事,仅此一项的阅读量就在20万字左右。

老师们,韩老师在一年级就基本扫清了学生的识字障碍,打破了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敢于创新,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然后从二年级开始就引领学生大量

阅读,从我国古代的蒙学读本上升到古典诗词、成语故事,又提高到到经典小说、名人传记、优美散文、文史作品、科普读物等,学生读的书目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等。她一直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相信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从二年级下学期,她就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因为有了前期大量的诵读垫底,学生落笔基本上是有话可说,能写出流畅的文字。从人的记忆发展角度来看,生理学家早就研究得出儿童时期是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可塑性最佳的时期,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海量阅读,鲸吞牛食,拥有大量的储备,为其终身发展先奠定基础。

老师们,我们学习了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不难看出,今天的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关键是学生的本位缺失,语文的本质不明。我觉得韩老师在她博客中的一段话说得非常实在:“我是平平常常的老师,做着平平淡淡的工作,没有好的口才,也不擅长写作,教改的出发点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教学不再有那么多烦恼。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启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此)我带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识字,实现了教多本读物的大跨越。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到实处。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下笔如有神’。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最重要的是,书香墨韵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财富。”是的,我们都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书籍以卓越的象征和隐喻方式建立起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文本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大量阅读,披文入情,滋养生命,开启智慧,倾听悠远的历史回声,传承悠久的文化血脉,领略人类的的文明演进,感受多样的人文情怀。我相信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潜心阅读,我们循序渐进悉心指导,必将奏响语文教学的凯歌。博尔赫斯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让孩子们置身于阅读的世界,就能变成自由飞翔、拥有极乐体验的天堂

鸟!

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

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本学期我们实验一(2)班计划通过开展“与好书为友 与经典同行”系列读书活动,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无穷的大千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班级。并在班级的一角建立了图书角。

在班的图书角里借书看,是能享受到在家阅读或到图书馆阅读所不同的快乐。一是方便,借书还书都不需要繁复的手续。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图书角自由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简单登记一下书号,就可自由地阅读,一时看不完还可以放在抽屉里,下节课后接着看,甚至可以带回家去看几天。还书时把书摆放回书角便可以了。二是能及时分享,在家看,只是自己一个看,在图书馆,只能静静的看,而在班上,同龄的孩子们边看书,边笑着,说着,感叹着,讨论着,争辩着都行。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埋头看同一本书;有同学被一些段落的精彩描写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其他同学慢慢围上去聆听„„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之后偷偷地在看书。三是便于老师关注和引导。同学在班的图书角借书,老师能在选书方面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能掌握全班同学的阅读情况,对当前学生阅读量和所爱的读物有所了解。在童话中我的学生们知道了可爱的小白兔、凶猛的大灰狼、狡猾的狐狸……懂得了只要肯努力,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乌龟由于不懈努力成功了不得,而白兔由于骄傲自满输了…… 另一拓展是我引导孩子由读到写,边读边写。激发了自己的创作欲望,写出了不少稚气童真的话句和日记。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把它作为推动班级读书会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大家都成为名符其实的读书人。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爱看书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肯定是最有前途的!”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是应该多研究一些读书与教学心得,把自己的教学感觉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好故事》也一定将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下载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课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孩子在经典诵读中成长

    乘着经典诵读的翅膀 綦江县中山路小学 何勇 经典诗文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孩子铭记一些名篇佳......

    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参与高效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银汉小学 马亚琴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作......

    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

    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 单位:槐荫区实验幼儿园教师:徐海燕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将幼儿故事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典型的......

    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

    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 _______浅议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集体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既是一种文化氛围......

    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长

    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长 镇原县曙光初级中学李文征近年来,许多学生因为经受不了一时的挫折而结束生命的悲剧新闻时见报端,跳楼的,服毒的,溺水的,出走的,等等一次次悲剧的重演让我......

    快乐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快乐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我很欣赏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孩......

    让孩子在爱心评语中成长

    一日,翻开一位学生的素质教育报告单,我被其中的班主任寄语吸引住了。“你的画画得棒极了!教师节时,你送给老师的那份礼物,我至尽还挂在书桌前,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了你,想起了你的天......

    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参与亲子阅读活动有感 五九班曹家铭家长 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能让孩子拥有丰富的人生。晚饭后,一家人在一起,共同读读报纸、看看文章,真是一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