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问:我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可至今还得我送他上学。这且不说,就连小手绢、红领巾也要我来洗,书皮儿得我帮他包,被子得我帮他叠。他奶奶就他这么一个孙子,喜欢得不得了,什么也舍不得让他干,我一说他他奶奶就跟我急,没办法我也只能听之任之了。请问,怎样才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答: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父母多表现为:过份的爱子之心使孩子没有锻炼自己、自我独立的机会。家长为了孩子不受累,不让孩子学干家务活、哪怕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也不让干;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逐渐长大,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生怕孩子上学途中让车撞着,长期为孩子当“随行保镖;怕孩子上课不会削铅笔,总要先给孩子把铅笔削好。有些家长过份护孩子的短处。就像您信中说的孩子他奶奶那样,总是为孩子护短,为孩子辩护。有的家长从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对孩子上哪所学校、穿哪件衣服、吃哪种食品都有明确规定,这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做法也是过份保护的表现。
从您家中的情况来看,您和老人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过度保护式的。如为他包书皮儿、洗红领巾、小手绢、送他去上学、帮孩子叠被等。其实,这些事情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是完全做得了的,根本不该让家长操劳。家长对孩子的过份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人格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全,养成孩子幼稚、脆弱、依赖、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
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爱是要讲科学的,不讲科学地爱孩子,把孩子一味地放在糖水里泡大,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另外,家长之间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不同意见,可在私下互相交流,取得一致,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得面红耳赤。
家长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做,应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让孩子做这些事之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个示范,教会他们怎么做,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了。生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要因为觉得孩子还小,就拒绝教他们生活的技能。
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训斥孩子或是干脆自己做。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做不好弄伤了手脚,于是便自己动手做,或是在孩子做错了事情以后就训斥一顿,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重。
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是为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
大家好!我的孩子也在三(5)班,今年刚转过来。总体感觉老师挺负责任的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我也非常认同,但好象很难,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就小学生而言,好习惯、好品格远比好成绩重要,老师知道,大部分家长也知道,但按这个思路去培养孩子做到的却很少,因为大部分学校和家长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老师和孩子是否优秀的一个最重要指标。班级之间、老师之间比较的是学生的分数,家长关心的首先还是孩子的分数。尽管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理论上与好成绩也并不矛盾,但这种好方法又在哪儿?又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问题,不为这些烦恼的老师和家长可能也不多。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确是提升的一个好手段,因此我也希望通过和各位的交流中得到提高。我的E-mail是wlx9493@163.com.谢谢!
第二篇: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是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小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问题。这里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对,校外活动中找不到学生自理能力的场所,时间不充足等弊端。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出国热,离婚率也程上升趋势,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来说都成为不利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呢?一是在家庭要打消依赖思想。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近年来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口号以后,各中队通过不同形势与家庭配合进行了检查、督促、评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起床后自己叠被、穿衣、洗脸、整理书包,自己上学、回家。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要求,在家帮助父母洗衣服、做饭、做菜,同时还要求他们会使用煤气、家电等。通过不断实践,我校的学生对父母依赖的思想和习惯开始逐渐取消,自理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二是要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自信心是培养自理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心理地位。因此,想给学生培养自理能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树立自信心。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对此也提出“在校内找一找自己能做的事”口号。现在,我校学生一到校,即使没有老师的安排,也自觉清扫教室和担当区卫生。还自行操办蓓蕾电视台、黑板报和设计野游活动方案等。此外,玉米种植实验基地也在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己播种、秋收,每年都获得了大丰收。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自信心,理解了“只要敢想敢做,世上无难事”的道理。三是着重培养小学生意志力。要给学生培养自理能力,意志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现在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生活非常幸福。不知什么叫辛苦,他们的意志力很差,一碰到小事也不知所措。去年夏天组织的我校与韩国少年儿童的“长白山探险夏令营”活动中,我校一些学生到了危险的顶峰不知所措,不敢攀登。有些学生出发前父母在三叮嘱不要到危险的顶峰,所性根本就没有上去。但是韩国的少年儿童在领队的鼓励下,克服种种困难爬到了顶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通过这次活动吸取了很大教训,更深深意识到在世纪之交,日益严峻的竞争面前,一定要培养我们的后代在任何挑战和竞争面前,都能面对和战胜它的意志力。
第三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教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2: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3: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少年儿童自理能力现状透视
1.家长谈小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2.案例介绍: 《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去外国了,离开父母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3.数据介绍: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中,调查组对10——14岁的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作了了解,调查显示,69.7%的儿童从没有做过饭或很少做饭,63.2%的儿童从未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儿童从未或很少洗碗、洗菜,31%的儿童从没有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教师总结,分析原因。
不会自理就不能独立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少年儿童缺乏自理能力呢?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 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
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 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了解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鹦鹉一样难以适应。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 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
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
1.低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爱动手、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气。
(1)学会自己整理书包。(2)学会自己洗晒、佩戴红领巾。(3)学洗碗筷。(4)做其他小家务劳动。
2.中年级学生训练要求和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观念,能 积极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之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1)学习用具摆放有序。(2)自己整理床铺。(3)当好劳动值日生。
3.高年级训练要求和内容。使学生具有热爱劳动的思想和正确 的劳动态度,能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之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1)护理班级包干区。(2)自己洗晒外衣。
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五、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四篇: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推荐)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江泽民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二、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三、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3、教给孩子劳动技能,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同样劳动,有的学生做得轻松,劳动质量高,有的学生做的很累,劳动质量差。其中技巧是关键。如果老师、家长在孩子劳动的时候能适时给以技巧的指导,必定能让孩子更乐于劳动,并且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解决方法
一)学校方面:1.加强思想教育,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待于进一步增强。学校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工具。3.以爱感染学生。4.转换教师角色。5.转变学习方式。6.丰富课外活动。
(二)家庭方面:正确对待网络,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则。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
社会提供环境。
第五篇: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江泽民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3、教给孩子劳动技能,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同样劳动,有的学生做得轻松,劳动质量高,有的学生做的很累,劳动质量差。其中技巧是关键。如果老师、家长在孩子劳动的时候能适时给以技巧的指导,必定能让孩子更乐于劳动,并且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