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人一生中要阅读大量的东西,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不仅要是每个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按照教材编排体系,通过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阅读带课外阅读、以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践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步骤/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
每一册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中基本有三十二篇文章,根据教材的编排,可分为精读和略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逐渐学会怎样阅读。
精读就是要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文,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最常用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相应问题,然后综合为一个关键问题,接着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通过换词、想象、补白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因而在指导阅读时,只需围绕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精神。
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
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21.《画家和牧童》时,在大家评论戴嵩的画时,不同的人物在评论画时的语气和也是不一样的,商人大誓渲染,教书先生极力赞扬肯定,小牧童直言面对戴嵩则对待小牧童态度和蔼,诚恳的接受牧童的问题,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
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远程教育网的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同学们通过诗歌了解了一些雷锋的事迹,可是我又说,你们知道吗?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了这段极具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定会产生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和“再探究”的欲望。
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师在上完《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后,都觉得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课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
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第二篇: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给学生的是作文,而学生最难掌握和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说真话、讲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孩子爱上作文,乐于写作。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和体验生活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写作靠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左右逢源。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好的片断,就摘录下来,增加词汇量。总结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开头、结尾的方法。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勤写读书笔记,为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生动段落提供素材保证,这样写起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四、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的写作
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要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可以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第三篇:怎样提高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
1999年2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创人员时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著名学者、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们从小吸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②这些都是对儒家诗教传统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高度评价。
认识到了小学生古诗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校上下努力,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及创作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等古人的优良品质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再现。这种工作就是要将中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义务,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电影电视的飞速发展等对孩子们带来的对古诗文诵读的动摇。所以古诗文的诵读也同样遇到了一个严峻的命题——创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受到冲击。如何综合各种方法,让古诗文“年轻化”,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又让他们体味到创新的乐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美国学者吉尔福德曾经提出“智力结构”的理论模式,从运作,内容及结果三维空间来探讨人类智力的结构;我们运用5种“运作”方式来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自己创作诗歌的能力。这里的“运作”方式是指个人处理资料或解决各类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是活动的主要过程。“运作”的方式共分为5类:积累激趣、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自主选择及评鉴。我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这五种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古诗文创作及鉴赏能力培养。本文主要阐述前四种方式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工作及教学心得以供行家批评指正。
一、积累激趣,以提高学生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我们在吉尔福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首先提出了融认知和记忆于一体的积累激趣,即通过多各种触觉、动觉、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直接的发现、察觉、再发现或认同,可达到理解的层次,然后对于这些资料保留及储存。
我们先立足与课内的学习,采用辐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诗歌、认同诗歌。辐射学习既以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例如教学某一著名诗人的作品,我们会推荐他的其他作品;教学同一题材的诗歌,我们会号召大家去寻找不同诗人的作品;教学有故事情节的诗歌,我们提倡让孩子从课外籍阅读中、从网络中找到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由于新出现的诗与教材中的诗是同一体裁形式,所以学生都学得比较扎实。此外,我们遵循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从课本阅读中选取古今诗词曲,让孩子们诵读,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杜甫的“苛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从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古人在吟诵古诗的时候常常会“摇头摆脑”,殊不知这也是我们“刺激“学生诵读的一种方式,我们也让学生学做古人,摇晃自己的小脑袋,运用动觉激发学生了解诗文的韵律,而孩子们也乐在其中。
诗配画也是我们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完成认知的方法。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孩子们还把自己的绘制画作品扫描在电脑中制作成集,既训练了想象力,有培养了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时,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来背去,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用适当的启发,适时的点拔,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生命体验,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激发对诗词的通灵感悟,用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点燃生命的火炬。我们会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及人生际遇,结合课堂上气氛的营造,让学生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词中产生对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仰,在“孤帆远影必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中体会跨越时空的友人惜别之情。
学生往往习惯于把一首诗或意义上有关联的一组诗放在一起背诵,我们则采用让学生把同等意象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记忆。这样,在学生的记忆库中,会构建成一个立体的带有比较色彩的知识结构。比如同是带有植物的名称的诗句,从白居易的《草》到王维的《鹿柴》;同是带有江河的诗句,从王之涣的《登鹤雀楼》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凌》;同是带有“山”字的诗句,从李白的《送友人》到杜甫的《望岳》,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些记忆存储时,他们再“任意调用”就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素材多了,自然他们在创作时的原材料就会丰厚,因而写起来了就易行些!
二、收敛思维,以提高学生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收敛思维是指个人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引导,按照传统的方法,从储存的资料中寻找正确的答案的推理性和逻辑性思维。
在认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学生先开始了自己创作诗歌的准备:先对他人的诗歌进行评析及接触到“新诗”。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解诗歌,让我吃惊讶的是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大家共同讨论和切磋,为了一个“绿”字的妙用我们会讨论许久;为了一个字的替换,我们曾争论不休,就是在这样的探讨与研究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了熏陶与感染以及情感上的接受与理论上的初涉。
鉴于以上的积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同龄人的作品给他们,让他们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创作。例如,我们介绍了一位同学在1999年看罢中国足球再负韩国队时,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谷》得到启发后写下的词,激发学生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写诗歌;我们介绍了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盟大使馆,一位同学看完电视后疾笔写成的诗歌,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抒发情感;我们还介绍有位同学因考试“马失前提”而连续写的三首词,激发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事实证明,这些在孩子们今后的实践中都大有益处。
三、发散思维,以创新创作和鉴赏方法
发散思维是指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受限于现有知识范围,不遵循传统的固定方法,采取开放的方式,以衍生各种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办法。
基于以上的铺垫,孩子们可以提笔写诗的“境界”已经水到渠成了,我们采取分层要求的方法:初级层面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能够通过诗表露自己的看法或抒发自己的情感;中级层面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尽量保证诗的韵律性;高一层面的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对于古代的词牌曲牌重新填写。别看他们小小年纪,写出的诗歌真不一般:一位学生在观察了早晨的露珠后“灵感”迸发,写下《晨露》:是珍珠,散落花上;是宝石,凝聚叶上;晨露,是大自然的恩赐。给花当耳环,与叶作项链。
一位学生在感于现今环保事业的迅猛发展,欣然写下:漫天雪花飘(塑料袋),遍地柴火烧(一次性筷子)。环保为大家,科技逞英豪。两位学生有感于2001年我国各项事业喜事连连,兴奋之余写下《中国蛇年》与《论蛇年》,特别是《论蛇年》一篇,是仿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填写的新词:
《中国蛇年》:中国蛇年真富丰,首先申奥获成功。然后再把世贸入,最后足球出亚洲。蛇年慢慢走过去,马年骏马奔腾来。全国人民齐努力,再看我们展身手。
《论蛇年》:蛇年辞旧马年到,多少难忘往事。回想当年满是笑,深深印于心中。申奥成功,激动万分,圆我七年梦。足球出线,终于潇洒一把。中国加入世贸,犹如马儿一般,万马奔腾。蛇年即飞而逝,中国圆梦多时。马年来临,我已期待,我已期待,望再圆多梦,众多好事定将永载史册。
四、自主选择,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潜能
我们在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以达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我们做了以下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来源是学科内容所带来的。所以我们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古诗文手册》其中包含了古诗200篇,古文200篇。选择的理由是:
内容浅近;这些古诗文短小精悍、明白易懂,有简单的注释和赏析,正是学生稍作努力便可以自学理解的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激发出探索钻研的兴趣,又不会因为过于艰深而使学习热情受挫。
内涵丰富;这些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大到朝代更替、小到花鸟草虫,涵盖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形式多样;这些古诗文在表现形式上更是精彩纷呈,让人赏心悦目,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我们注重了教学形式的变化多样。虽说是每节课只有五分钟的古诗文学习的时间,可是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却是富有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表演性的吟诵、演讲,具有知识性的介绍、具有文学性的赏析、具有思想性的评论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适时地组织辩论,在学习每一段落,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活动,又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得到学习,培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了确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同的年级中,我们对教学形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在一年级侧重于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朗诵、介绍、竞赛等等。在中、高年级则侧重占诗文的理解、赏析。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开拓了教学的空间,改变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单一联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可行。
教学手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上网或利用其他手段。比如:查阅辞典、访问师长等方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通过英特网等各种途径了解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材料,然后针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选择。二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用ppt电子演讲稿或flash动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以上的做法,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在有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叶圣陶有过这样的论述:“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了这样的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
(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自我激励
自我评价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样也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
每次学习活动,除了一位同学作为主讲人外,另外还有一到两位同学对主讲人的讲课进行评价,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会对别人的评价中,进一步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方式。
在学习阶段总结时,除了卷面测试的形式之外,还由学生四个人一组,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学习中最大的收获,以电子演讲稿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这一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性评价,促进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鼓励性评价,在保护学生的自尊、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有着积极作川。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坚持给与学生的是正面的反馈,即便是学生参与的评价中我们也坚持这样两项原则:第一先肯定主讲人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长处,再指出不足;第二在学习活动中能表示出自己见解的学生,给与鼓励。
以上四种方法教学外,在教学中还用到评鉴方法。评鉴是指个人依据某种标准对所认知记忆及思维的资料,分析其好坏、是非、适当与否,作出判断或决定取舍。在孩子们写完诗歌后,我们从不做任何修改,而是在班里做统一的评论,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评判方式,在自己的心中自然有了评定的标准。可贵的是,他们会从诗歌本身出发,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过这五种方法,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孩子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孩子们接触的诗歌数量渐多,而且随着有益阅读的深入,他们对古诗的认识不仅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对诗句意思的串翻,而是关注从作家的心境出发,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思想内涵,感悟佳词妙句的运用。二是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由于古诗新做的尝试孩子们在看待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敢于“另辟蹊径”,因为我们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做法。三是写作、绘画、动手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由于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多种能力的机会:诗配画的尝试,新诗歌的创作,都让孩子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四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古诗文创新取得了点滴成绩。在区级班会上集体展示创作成果,获得了与会领导的好评;培养古诗文诵读标兵一名、诵读之星一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共同组成的课题组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属于„易会的知识‟这个范畴,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自身潜能被高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运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笔方面的典范和实证。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而是透过这些精练的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中大脑潜能的导航图”。报告认为,中国经典古诗文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慧思想体系”从而获得立体多维的最佳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充分运用“积累激趣、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自主选择及评鉴”五种方式,我校小学生古诗文创作与鉴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诵读工程”的逐年推广,我校学生的成长将不仅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更为重要的是古诗文中的理念、风骨、精神、操守、智慧,都将成为我校学生塑造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
第四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实验报告
吴兴亮
设计这个课题的目的,源于我们考试后、写试卷分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学生由于粗心,做错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粗心,而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审题不认真造成,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远离“粗心大意”,在数学学习中展现出他们真正的实力呢?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探索,不当之处,多批评指正。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一)、学生有经常抄错数的现象。抄错数字,白白丢失分数;经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在于学生书写不够整洁规范,如:1和7、4和9、0和6等易混淆;还有的学生一目十行,错行抄写。
(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中,错误率非常高。可在订正时,教师只是再读了一遍题目,大部分学生就能解答了。经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在于学生答题前没有读题,更谈不上审题了。他们是凭借平时做过的题目形式去解题的,错误率当然高。很多同学在解决问题时,常会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结果是经常搞错题目的要求。
(三)、学生的懒惰思想非常严重。与家长交谈中得知学生在家写作业时,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依靠家长陪读才能完成。
根据以上几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行之有效要认真读题,就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仔细认真推敲,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题意,提高审题能力。
二、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为力。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比较头疼,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找不清单位1,比如:
1、学校举行朗读比赛,获得三等奖的有120人,获得一等奖的人数是获得三等奖的四分之一,是获得二等奖的三分之二,求获得二等奖的有多少人,这道题需要转换单位1,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掌握审题方法,我给学生提出读题要求,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四单元比的单元测试,有这么一道判断题,甲除乙的商是12,那么甲和乙的比是12:1,还有两根铁丝都是1米长,第一根用去了三分之一米,第二根用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相比,哪根长?这类题目如果不认真标记,学生很容易误解、出错。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阳光小学五年级有275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八分之三,求男生有多少人?经过前两道程序以后,我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比如刚才那道题,重点理解女生是男生的八分之三,也就是女生占3份,男生占八份,那么男生占总人数的十一分之八,总人数乘十一分之八就是男生的人数。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再如本学期的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分数应用题,借助线段图更好理解,比如:希望小学去年有150人加入少先队,今年入队人数比去年多五分之一,今年有多少人入队?或者希望小学今年有150人加入少先队,今年入队人数比去年多五分之一,去年有多少人入队?一字之变,意义完全不同,如何区分不同,画线段图理解就是最好的办法。为此,我让学生先找单位1,谁是单位1,就先画谁,(四)、纵横比较——审题的深入
比较是思维活动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叫纵比较,即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不同层次进行比较;一种叫横比较,是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同一层次上不同解法的比较。如果在审题时,引导学生对表述相近的不同题目或题目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学会分类、总结其规律,那会使审题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如我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时,是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我要求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类题目认真分析、纵横比较,并让学生根据题意采用列举法和线段图法以及画平面图示法探索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期坚持,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作者:张晓雄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人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美术在培养学生德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学应当从本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现就自己在美术教学中是怎样提高学生绘画能力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儿童幼小的心灵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极感兴趣,最受模仿,常常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孩子们塑造出的抽象粗犷、带有稚气的画面,所产生的运动感觉和劳作成果,使他们精神感到愉快,心里得到满足。绘画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作,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儿童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才能表现出来。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讲《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把录音机带进课堂,上课时放了一段动物圆舞曲,学生听了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我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学生:“音乐很美”。“好像在大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仿佛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要画小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不要困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
一、情趣可爱的动物图,到最后评画小结时,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兴趣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增强感情认识,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记忆、想象等审美元素的运动,以陶冶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前提 一切艺术创造都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前提,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收集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会了观察,在绘画时恰当地去取舍,就会得心应手。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限于作画之前,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观察,如野外活动等时间,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大好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训练中感悟观察时要全神贯注的看、分析、感受、想象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提高绘画能力
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如为儿歌《小小的船》配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天。”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四、激活学生思维独立意、构图的重点
乱写乱画本是小学生的本性,学生本来都喜欢画画,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少学生越画越不想画,越学越不想学。初学绘画创作时,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怎样画,总是顾虑难以确定主题。其原因:一是素材少;二是表现能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写生练习。写生既能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并用能力,也能为立意、构图创作时收集素材。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启发学生,使其思路开阔,主题一旦确定,应根据学生的构思,鼓励大胆作画,让其绘画激情冲淡怕画不好的顾虑,尽情地把内心情感渲泻出来。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双城镇中山小学
2015.5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乱写乱画本是小学生的本性,学生本来都喜欢画画,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少学生越画越不想画,越学越不想学。《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美术教学要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上非常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培养小学生美术的兴趣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培养兴趣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以可视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依靠形象的感染力打动观者的感情。因此,引导小学生学好美术,首先要让他们欣赏到美。一直以来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这种美生活中随处可见。另外,我还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让同学欣赏到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并配以相应的古今美术作品,这不但使同学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文化的悠久灿烂,而且又使同学们自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美和艺术化了的美联系起来,使他们的心中被美感染着。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从而,他们便会兴奋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第一步启蒙阶段,已经培养出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所以,第二步的任务是保持和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画也是如此。假如我们在教小学生初学绘画时,就教他们如何构图,如何配色等复杂的绘画理论,他们一定会像听天书一样觉得画画失去兴趣。因此,我在教学画画的起始阶段,遵循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开始时,先让小学生感到画画容易,画画好玩,逐步提高他们画画的兴趣。
二、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积极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诱发小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的翅膀。
1、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给其得以充分想象、创造的天地。
2、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尽可能做到家长,老师,学校同步营造一个提高学生绘画发展上的物质上的准备。我个人认为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学习美术课开设专门的教室,并合理装饰内置多媒体、个人画箱、作业库、评比栏等。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扩充眼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如课堂游戏,参观画展,欣赏名家名画,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开展实地教学,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爱护文物》、《爱护古建筑》、《风景写生》等等,都可以采用走出校园,到博物馆,古建筑群、大自然中去的形式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察能力。
三、在各种生活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绘画的激情
现实生活中、学校、社会上有很多的美术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增长知识,不断锻炼自己,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优势,对美术兴趣更加浓厚。
1、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绘画竞赛活动,给小学生举办美术绘画书法展,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展出。
2、善于抓住契机,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
3、加强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将繁重的学习作为一种活动乐趣,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师配合指导,体验学习、合作与交流的乐趣,从而产生内部推动力。
四、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与模式的优化设计,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五、充分利用表扬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多表扬,少批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必须做到恰如其分。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又是其作品的欣赏者,他们的画都是一笔一画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经过自己的构思、设计而画出来的,一幅作品就是一个自我的世界,在展示内新世界的同时保留了对大自然的初始感觉,凝结着他们的兴趣与天真的一面。所以学生的作品不管是好是坏,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看到学生绘画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在学生作品中找到它的闪光点,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树立自信心。所以对于每位同学的作业,我们老师都要认真批改,打上分数,写上评语,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其作业的缺点,尽可能巧妙的表扬其有进步,使他觉得老师肯定了他的成绩,这样他以后的作业会做的更认真,而且效果越来越好。孩子的作品总是独特心灵的表现,让孩子来解说、他们自己的作品,你会惊讶他们的想象力,佩服他们的创造力。使其树立绘画的信心,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步提高绘画水平。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措施,使他们的兴趣长久地发展下去,一切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兴趣作基础,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美术教育的特有价值,使他真正成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