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03:0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

1.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学习疲劳、厌学情绪

2.试比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较学习疲劳与厌学的异同?

答:学习疲劳的儿童在主观上仍然愿意继续学习,但是由于不科学的学习造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疲劳,使其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学习疲劳症状。这种问题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可以逐渐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但是厌学则是儿童主观上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甚至有意逃课、辍学。

3.小学生入学不适应、学习疲劳及厌学情绪问题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应的预防:1.学校正规课程、规章制度的适应 2.学校情绪生活、人际关系的适应 3.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 4.学校集体生活的适应

学习疲劳的预防:1.科学安排各科课程 2.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 3.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 4.注意儿童的营养

厌学情绪的预防: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3.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4.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小学生退缩行为

5.小学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①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攻击行为或欺负别人。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与别人有争执了,就将他痛打一顿,实际上是教他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孩子今后变得更加懦弱。

②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学生接触攻击行为的机会,如观看武打、凶杀、暴力性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暴力电子游戏等。

③家长要注意家庭抚养方式:爱孩子不等于百依百顺,适当通过一些挫折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④平时加强对孩子交往指导,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正确方法。如帮助这样的孩子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心中不满时向教师、家长诉说。或者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会他们在有冲动的时候可以对着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大喊大叫或者进行体育锻炼等。

⑤家长和教师也应杜绝自己的争吵、谩骂或大打出手等攻击行为。尽量不用武力对付孩子。

⑥移情感受、模拟感受被攻击的痛苦:在孩子身上模拟其攻击的动作,让好打架的孩子受到皮肉之苦,通过“移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⑦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里、学校的表现。

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1)动作协调性的训练

(2)自我肯定训练

①鼓励儿童发现和表达内心的愿望。

②给儿童布置“作业”。

③帮助孩子扩展自己的进步。

(3)认知重建法

(4)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特点及相关理论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发展导论

心理发展: 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育性原则: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不能伤害和欺骗被试 最近发展区: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差异,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现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人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广义:种系的发展,从动物的心理到人心理发展过程,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

小学生活自身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身体发展的特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 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11、12——

14、15,属于青春发育期,比较平衡的发育速度(不断增长)

2.体内机能的发展特点: 心脏和血管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新陈代谢快,血液循环需要量较大,so跳动快)肺 骨骼 肌肉也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

大骨骼大肌肉发展较早,小骨骼小肌肉发展的较晚

3.大脑发展的特点:脑重量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水平脑电波发展逐渐由低级电波转为高级电波

小学生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1.正规学校生活促进了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意义性的发展 2.促进了智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促进了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快速性(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协调性(道德知识系统化,形成习惯)3.开放性(情绪与情绪富于表情化)

4.可塑性(世界观 人生观,不成熟的幼儿时期)

简述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之争”应该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T1:20世纪世纪初叶 绝对二分法,一方以

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结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

另一方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T2:20世纪中叶,会合论或辐合论 一方 德国的斯腾 认为“心理发展不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的辐合的结果” 美国的吴伟士认为“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较似相乘的关系”

T3:近二、三十年 研究的重点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如何起作用。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法国的瓦龙、德国的沃纳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

(作用)研究贡献在于:注意到了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相互依存、相经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简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之争”。应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一种看法认为心理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有时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又会发生质变,使前后表现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代表人物:认知学派的皮亚杰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佛洛依德、埃里克森。强调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突出作用,内部有遗传的方向性,并遵循一定的顺序发展。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没有阶段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持续的变化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代表人物: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社会学习理论的班图拉。强调社会因素和经验因素。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虽然具有一些质的的区别,但这种差异并不是接力式的由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前一阶段之末已蕴含着后一阶段之初的一些特点;后一阶段的初期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后期的一些特点,前后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表明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是环境条件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2.教育起着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教育的效果在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章: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心理发展观

本我:人格中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成分,是与生俱来的、储存力比多的人格结构

自我:人格结构中的理性成分,它调节着本我与社会的关系,为满足本我的需要而服务,它既要满足本我的本能需求,又要控制和压抑本能的冲动,使它只能获得为现实所许可的那种快乐

超我: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内部代表着,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的是习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约束力

恋父恋母情节:在佛洛依德个性本能决定论中,性器期3.4-6.7岁时,儿童开始对父母中异性的一方产生情感

自我同一感: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中,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中占什么地位,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会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一连串体验

适应:个体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以便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刺激)纳入机体已有的格式之中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主体已有的格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运算:指心理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动作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

守恒:是指儿童能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形状、方向、位置等)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如何理解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核心思想是主张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设想一个人的个性(人格)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 佛洛依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24)1.口唇期0-1 2.肛门期1-3.4 3.性器期3.4-6.7 4.潜伏期6.7-11.12 5.生殖期11.12-20 艾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他如何描述学龄期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自主对羞耻和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6.7【主动对内疚】 第四阶段学龄期6.7-112【勤奋对自卑】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19-30【亲密对孤独】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30-65【生产(繁殖)对自我专注(停滞)】 第八阶段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5-死亡【完善对失望】 艾里克森与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1.佛洛依德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本我与超我的奴仆;艾里克森则更强调理性自我的力量,认为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

2.佛洛依德在研究人格时,仅把儿童放在与父母间的狭隘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文化和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佛洛依德过分关注病态人格的发展,而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发展;艾里克森不像佛洛依德那样悲观,认为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发展的任务。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一个阶段的任务若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里继续完成,并不像佛洛依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或思维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儿童心理发展(智慧)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各因素的影响作用?

1.成熟:成熟的因素是指受遗传程序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2.经验:儿童通过动作作用于外部的自然环境时,既使动作本身得到了练习,也使主体获得了经验,从而促进了儿童智慧的发展

3.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言语等影响作用

4.平衡化:平衡是先天的一种机制,它是认知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或最高原则。平衡把成熟、经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格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从一个平衡状态向着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感知运算阶段0-2 是儿童的言语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特点:儿童主要凭借感知运动的手段,反应外部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1主客体分化2形成了最初的因果关系的联系 2.前运算阶段2-6.7 特点:儿童有了言语和表象,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能够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具体有了运用语言,表象等符号的能力1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表面现象的束缚,能从多个维度认识问题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1获得了守恒 2已经脱中心化3运算有了系统性 4运算必须以经验作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命题运算阶段】特点:儿童的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务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可以不再具体事物的支持下,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结构对假设性时间进行演绎推理,可以想象尚未实现的种种可能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

肯定意见:1.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理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并强调儿童自身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交互作用的理论受支持与赞同 2.通过质量守恒的研究,揭示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

3.第一次最为详尽的论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 质疑:

1.在研究中经常采用抽象的科学任务测查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离儿童生活经验太远,所以理论中存在着低估儿童认知能力的倾向。

2.把形式运算阶段看做最高阶段是不对的,个体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辩证思维

3.采用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法,有时候代表性不够

4.研究过程中过多强调了生物因素和自然环境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影响,低估了社会交往和教育对儿童认识发展的影响 总结: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但这并不能抹杀或降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心理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皮亚杰在儿童认识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理论仍然是儿童认识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它至今为我们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着新的思想和新的启示。

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

学习:广义:指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凡是通过摸索、模仿、交往获得经验,使行为变化的过程都是广义的学习。

狭义: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和意图

兴趣: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并带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有何区别? 学习的含义: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的变化过程 区别:

1.动物的学习仅限于满足其生理需要,而人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满足社会需要。2.动物的学习只能以直接的方式获取个体的经验,而人类除了直接获取经验外,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以简洁的方式获取大量丰富的间接经验。

3.人类的学习主要以语言为中介,不仅能使个体获得具体的经验,更能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这是动物根本无法实现的

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学习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1.间接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主要是接受前任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 2.定向性【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3.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学习的内容相互有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以后的学习】 作用:1.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习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学习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简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特点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地说,他的发展趋势是

1.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 2.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 3.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试分析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最初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感兴趣

2.从不分化到对各种不同学科的内容产生初步分化的兴趣

3.从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产生了初步的兴趣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的科学读物

6.从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到对社会生活的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说明

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常常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有一定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中年级有选择性,只对思想作风好、教学水平高、对儿童有耐心、处事公正的老师尊重和信任)

2.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没有形成班集体的关系,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儿童逐渐开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中年级起,儿童开始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并主动服从班集体的要求、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的作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等。)

3.对作业的态度(刚入学: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有时会因为贪玩不能完成作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主动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自觉排除外在诱因的干扰,完成作业)4.对评分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已经逐渐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但在理解上往往带有片面性。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客观义务,能把优良的分数看作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

简述小学生成功的进行学习的因素及形成儿童智力活动能力要经理的阶段

因素两个方面:

一、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方面

二、儿童的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意志力 智力活动的五个阶段: 1.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

2.运用各种实物完成活动的阶段

3.有外部言语参考与依靠表象完成活动的阶段 4.只靠内部言语参与,在头脑内完成活动的阶段 5.智力活动的简约化阶段

为什么要注意“小幼衔接”与“小中衔接”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与幼儿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中学的学习有许多的不同,但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外界环境的要求与儿童内在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适当的引导下,这种差距可以转化为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动力,引导不当则可能导致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学习的阻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注意“幼小衔接”与“小中衔接”

小学生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1.学习态度的准备(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初步明确学习目的等)2.学习习惯的准备(例上下课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

3.学习能力的准备(1.言语能力的训练2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训练3记忆力的训练4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训练)

4.社会性能力的准备(个体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时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第四章:小学生的注意与感知能力的发展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所有心理过程的特性,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脑对物体所处的方向位置的反应 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小学生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概述小学儿童在各注意品质发展上的主要特点?

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学习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逐步发展的。)

2.注意广度的发展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把握的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的大小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注意广度大者,在同一时间内比注意广度小者能把握更多的相关内容或事物,他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注意广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与过去经验有关,与刺激物的特点密切相关】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广度不足4个,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随着年纪的升高,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在不断发展

3.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在比较平缓地发展着

4.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的品质【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的制约因素1.新任务的重要意义和对新活动的兴趣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3.个体神经活动的特点】 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教师讲话的声音必须清晰,有足够的响度 <2>教学方法要生动多样,教学内容要有新异感

<3>教学内容难易适度,讲解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尽量避免与控制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室内的布置要朴素、整洁、适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课桌椅的高度适合学生的身材

<2>教师的穿着要适宜,言语举止要朴实大方,避免口头禅

<3>教具的呈现要适时,需用时及时、充分地展现;不需要用时,要及时收起、隐蔽 <4>不提倡学生使用玩具化的学习用品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使学生经常保持换了、愉快的情绪与良好的健康状态 以一堂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1.开始阶段,教师通过组织教学(点名、提问、复习旧课等)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由上节课或课间活动转向课堂,准备接受新知识。

2.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动形象的实例、使用教具、师生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使两种注意处于自然的相互转化中

3.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容易涣散,而此时又是总结一堂课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等的重要时刻,教师要使学生转入有意注意,以有利于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为什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写字或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小学生的骨骼柔软,骨骼的骨化(钙化)尚未完成,一般来说7岁时腕骨的钙化完成 9-11岁掌骨,指骨的钙化完成 小肌肉5-7岁才开始发展。所以对儿童的写字或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低年龄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初入学的儿童是以自己的身体来分辨方位的,他们能较早的分辨上、下、前、后的方位,但对左右的分辨发展较晚,一般规律 5岁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左右脚,7-8岁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手和左右脚,11-12才能完全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关系。

简述观察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特点(12年选择)1.目的性(不明确、不具体排除干扰的能力较差、错误多)

2.精确性(一年级精确性很低,三年级有明显提高,五年级略高于三年级)3.顺序性(低年级:零乱不系统,跳跃性不大,中高年级相对规则,五年级不能系统观察)4.深刻性(表面明显特点忽略事物间的关系,三年级有所提高,五年级有显著发展)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1.每次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揭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

3.每次观察后要作观察总结

4.观察要持之以恒,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第五章: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复述策略:复述是简单的记忆策略,是不断重复识记材料直至记住的过程 中介缺失:是指儿童完全不能利用言语这个中介手段来帮助记忆

说出缺失:是指儿童不能自发地运用说出的言语帮助记忆,但在成人的提示下,记忆时可以利用言语中介手段 组织策略:是将记忆材料中所有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并成单元或系统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归类:归类是把要记忆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加以分类,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系统化:是指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或心理结构,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把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的成分,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元记忆:一切有关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能力

或 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或记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儿童记忆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1.从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 3.从形象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 为什么年幼儿童主要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 1.思维水平较低,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起来

2.知识经验不足,对学习材料不会独立地分析和理解 3.词汇量不足,难于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什么整个小学时期具体形象的记忆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还占优势,因此头脑中第一信号系统的联系(形象记忆)就容易建立

什么是记忆策略?如何理解小学生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小学生常采用的记忆策略有: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是不断重复识记材料直至记住的过程 组织策略是将记忆材料中所包含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并成单元或系统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什么是元记忆?儿童记忆的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元记忆:一切有关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能力

或者说: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或记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影响因素:1.儿童对记忆本身的知识和记忆技能的掌握

2..取决于一般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一般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

什么是有意识记?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有意识记的能力?

1.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1.有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

2.提出较长远的记忆要求

3.培养独立检查记忆效果的习惯

什么是意义识记?如何培养小学生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意义识记相对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有智力活动积极参与,所以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1.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2.培养儿童分析、综合的能力,交给学生良好的记忆方法 3.人为地赋予无意义材料以意义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组织合理的复习?

1.复习一定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要交给学生“尝试回忆”的复习方法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尽可能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为什么尝试回忆的记忆效果好呢?12年简答

1.尝试回忆可以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容易较清楚地接收和存留信息;

2.通过回忆能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哪里没记住、哪里记错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能看到自己每次的进步,及时得到强化,激发记忆兴趣 为什么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能提高记忆效果

这可以从不同角度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神经联系网,从以后遇到其中一刺激信号,就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神经联系复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六章: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然判断:即反应事物单一联系的判断,是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为依据的一种判断 盖然判断:反应对象和属性间可能有多种联系的判断 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归纳推理:由个别事实得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由一般原理得出个别事实结论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思维结构从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过渡 3.处于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概念内涵逐步深化 2.概念外延逐步丰富 3.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前苏联的安托诺夫认为小学生下定义的方式有哪几种? 1.指出事物功用 2.指出种类规定

3.指出种类和属性的特征 4.指出事物本质特点

简述小学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 小学儿童判断能力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反映事物单一的联系到反映事物的多方面联系 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到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简述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状况p91-92 小学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概念和进行判断,同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低年级掌握简单的直接推理,并形成可逆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展,形成间接推理的能力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理出新的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觉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自觉性:虽能正确地解答一些简单应用题,但不能回答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头脑中是如何想的,或者说:“我是看出来的”

批判性较差有较强的依赖性: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地迷信教师或成人的意见,常以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

灵活性:小学生比多比少问题,条件稍加改变就会发生困难 独创性:指经过独立思考,有创见的思维品质(发展较晚)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在思维自觉性方面,要重视交给学生在头脑中“打底稿”,要使学生意识到把完成的任务线主动地在头脑中过几遍,理出头绪,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检查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2.根据学生思维批判性较差,有较大的依赖性,正确引导他们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4.增加思维独创性的适度发展

第七章: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充分认识到所采取的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也称意志的顽强性,是指能以坚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去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

具体说明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化(小学生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学习成了主导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成了突出的需要,从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情感等)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控制与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加强)举例说明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

1.道德感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发展了他们的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在语文、历史、地理的学习中发展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情感等

2.理智感的发展: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从幼儿时期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发展成“为什么,怎么样”。

3.美感的发展:能很好的欣赏动物塑像,对人类造型美的欣赏能力逐渐发展,在音乐美感上认为流行歌曲比较通俗易懂,旋律优美,而对传统歌曲和民歌则接触不多。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低年级以社会反映为情感依据,中年级以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高年级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 2.道德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三年级

3.道德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如义务感等良心范畴的情感体验发展的较早、较好,而与政治道德有关的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则相对较晚、水平低 4.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道德体验,以及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主要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从幼儿时期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发展成“为什么,怎么样”。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积极的情绪

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使其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活动中,较易获得优异的成绩)2.加强对小学儿童高级情绪的培养(优良的学风、校风、正确的传统教育,都有利于道德感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倾向于体验积极的道德情况,应尽量避免是儿童产生愧疚、自责、不安等消极的情感体验)3.重视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经常帮助儿童全面分析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教育小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适时地教给儿童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手段)

小学儿童在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充分认识到所采取的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

3.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良好品质 4.意志的坚持性:也称意志的顽强性,是指能以坚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去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自觉性的发展上有哪些特点?

1.小学生的意志自觉性较差,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

2.自觉性品质发展的较迟缓。整个小学时期,意志的自觉性品质基本上处于低水平。小学儿童在意志的果断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2.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悠游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3.小学生的果断性品质还很不稳定,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即又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才有所改变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自制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发展 2.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坚持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在各项品质中是发展得较好的 2.随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力?

1.培养小学儿童行为的目的性,减少行动的盲目性(1.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要求都要让学生明确完成的目的和重要性,而不是教师泛泛地布置,学生机械的完成。2.帮助和逐步教会学生根据目的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遵照执行。3.通过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参观访问、听战斗英雄故事、年龄相仿儿童顽强斗争的事迹等生动活动,培养他们具有为实现正确信念和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2.注意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儿童养成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克服贪睡、贪玩、抵制有趣的游戏、影视等诱因干扰

3.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在实际锻炼中培养意志品质(组织参加运动会、徒步郊游、智力竞赛等活动)

第八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指某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社会化:按照一定社会文化的要求使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个体的过程;或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指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概括的说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想、行为、个性特征等的判断与评估。

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关于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自尊感:是一种对自己可以胜任、值得人尊重的自我体验(是自我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

E:皮亚杰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追踪儿童道德认识,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 他律道德(道德实在论)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三阶段(前道德判断2-

4、他律道德4-

7、8、自律道德9-11)中第二个阶段;指儿童只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做的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自律道德(道德相对论)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第三阶段,大约9-11 特点:1.认识到规律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制定的,可以依照认得愿望加以改变。2.能将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3.把惩罚看作是对过失的一种教训,是改变错误行为的一种手段。(2012年填空)

集体(正式群体):一般指学校或其他组织帮助下形成起来的团体,像小学儿童的班集体、少先队等。特点: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有同一的领导、有共同的纪律和共同的舆论等。自发团体(非正式群体):一般由3-9人组成,有1个或几个核心人物;群体成员间有强烈的归属感、忠诚感和内聚力;还有属于自己群体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其活动内容页很广泛。特点: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松散的,但它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态度的影响却是十分突出的。

什么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自我意识指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概括的说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周围关系的认识。成熟的自我意识包括: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或者说能知道自己头脑中的活动过程,即能解释或描述自己头脑中的活动,可以称作心理自我的时期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但发展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具体表现为:

1.1-3年级处于上升时期,1-2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2.3-5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3.5-6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说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两个特点:?教材p114(3.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性别差异和内容差异)1.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里术语的描述发展 2.以具体形象来看待自己,而且把自己的特征视为绝对的和不可变更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增强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有了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直到高年级,进行抽象评价和内心世界评价的仍不多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加 简述小学儿童性格结构的发展特点

1.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几个方面。小学儿童情绪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六年级出现高峰,其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而小学二年级主导心境的分数不是很高。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绪是稳定的,各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2.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曲线是平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小学儿童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起来,3.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2-4年级呈稳定发展状态,4-6年级呈迅速发展状态。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相同的。而且小学儿童的求知欲在不断发展,六年级达到高峰。但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水平都是比较低,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既有稳定器(2-4年级),又有骤变期(4-6年级)。说明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特点:儿童的认识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这一阶段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第二阶段特点: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

3.行为的好坏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作判断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是一种报应,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第三阶段特点:

1.认识到规律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制定的,可以依照认得愿望加以改变; 2.能将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

3.把惩罚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是改变错误行为的一种手段 说明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论

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中包括两个阶段)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必须无条件服从,违背了规则就应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利己主义取向(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是多方面的)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儿童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要求自己不辜负重要人物如父母、朋友、教师的期望,保持相互的尊重、信任。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定行为)

第四阶段:社会制度、道德、法律和秩序取向(儿童注意的中心: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取向(看待法律上比第四阶段灵活)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取向(不仅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不是所有的社会都能实行完美的原则的)

柯尔伯格与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有哪些区别 1.虽然二人都认为幼儿是指服从的阶段,但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这种早期服从是依赖和尊重权威;柯尔伯格则认为是为了避免惩罚和得到奖励

2.皮亚杰认为第二阶段的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意图作判断;柯尔伯格认为要到第三阶段才有此特征

3.皮亚杰认为9-11岁的儿童已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属于道德法则内化阶段;柯尔伯格则认为只有到了三级水平,道德判断才是合乎理性的、内化了的,这时儿童的行为才能相对地独立于他人的批评或表扬

4.柯尔伯格认为在同一阶段可以同时有几种道德判断类型,在这一点上与皮亚杰也不完全相同

试分析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和过渡性

1.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 2.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小学儿童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儿童外部和内部动机协调的标志

总之,小学生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品德是过渡性的品德。这个时期品德的发展比较平稳,冲突性和动荡性较少,显示出协调性的基本特点 与幼儿时期相比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交往时间上的变化(比幼儿时期明显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减少了)2.处理问题类型的变化(幼儿时期:打架、发脾气,小学时期增加:如何要求儿童做家务,如何监控儿童的学习任务的完成。。)3.冲突数量的变化(减少)

4.控制和约束方面的变化(小学生比幼儿易控)小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1.小学儿童对教师态度的变化(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更有威力,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不再无条件地副总信任教师,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

2.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产生正向的期望)试述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归属与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时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部分。儿童进入学校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度过,这个年龄的儿童寻找同伴的冲动十分强烈,如果找不到同伴或者在同伴集体中不能被它能被同伴接纳,就会感到无助、孤独与焦虑;如能被同伴接纳、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能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会使归属与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强自信、产生安全感并体验到安慰,自然也就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行为的机会;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到儿童如何建立良好关系,如何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处理个人和小团体的关系等等。儿童常常模仿被同伴认可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因此同伴的榜样在改变儿童的行为和态度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第三,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评定自我行为的参照框架。当在集体中发生规范冲突时,儿童会思考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团体规范,而表现出众行为。另外,同伴间往往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会从同伴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中,以及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供许多有关自我的信息,从而较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价,以及更自觉地完善自我。

第四,同伴关系也可以起到感情的补偿作用。当儿童面临陌生或恐怖情景时,同伴或好友在场,也可以起到与父母等成人详细的作用——消除紧张、恐惧和压抑 小学儿童在友谊关系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源泉,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友谊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亲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方面。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3-7(儿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4-9(属于单项帮助阶段)6-12(属于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9-15(属于亲密的共享阶段)12开始友谊发展到最高阶段

影响儿童被同伴接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师应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儿童交往技能、智力水平、学业成绩、成熟程度、甚至外貌特点 主要在于儿童的内在因素: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表现在注意力分散、活动过渡、有攻击性、没有礼貌、不善于解决冲突。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小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组织优良的班集体使儿童在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或承认要注意指导、培养和锻炼儿童的交往技能、掌握交往策略,如合作、分享轮流、礼貌、对同伴采取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等等。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1.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良好状态,即个体对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2.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答:1)智力发展正常;

2)正确认识、悦纳自我;

3)情绪稳定,心情良好,开朗、乐观、愉快;能控制和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能正确调控不良情绪。

4)行为协调;能适度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其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

5)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交往;

6)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着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及行为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其个性的教育。4.简述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

答: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即由注重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治疗及职业指导扩展到对全体学生的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职业辅导,其中生活辅导是对学生整个人生、整个人格的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更宽、适应范围更大、针对性更强。辅导目标也由单一的矫治变成由矫治、适应、发展组成的多层次目标。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日趋明显。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5.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答:现状:

在我国小学儿童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

会竞争的日趋日烈,他们所承受的心理 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中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流于形式,缺乏实效2.师资匮乏,专业水平低3.操作缺乏科学、规范

发展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提升

4.家、校、社会相结合,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逐步形成5.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将更加明显 6.试论述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心理卫生学研究表明,人的某些心理障碍或疾病同遗传因素有关)2.孕期及分娩因素(母亲孕期身体有病、情绪不好或营养不良,可影响胎儿的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3.发育迟缓因素(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发育状况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4.生理疾病因素(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疾病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具有高度惊厥、颅外伤和其他严重病史的学生,比正常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不完整,如父母离异或缺失,会使儿童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2.家庭气氛(家庭人际关系不良,家庭的生活氛围紧张,亲子关系疏远,也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3.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5.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家庭成员的举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6.家庭重大的生活事件(包括父母离异、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等。)

三、学校因素:1.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造成相当一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身心劳累,厌恶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及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感染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存在明显的个性和行为缺陷,这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学校的人际关系(在学校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恶劣态度、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学校的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心理环境包括校风和班风。积极的校风(班风)催人奋进,给人温暖,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消极的校风(班风),使人消沉,给人压抑,会瓦解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节奏加快,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传媒作用的增强、生活紧张事件的增多„„这些给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了复杂的影响。)2.社会风气(一个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既与他自身因素有关,也受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根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ji)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因材施教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尊重性原则

5.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6.参与性原则

7.协同工作多样性原则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通过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在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个别心理辅导。5.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答:1.谈话与咨询面谈法(教师通过谈话,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和原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咨询免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学生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2.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一般由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发展状况构成。)

3.角色扮演(创设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4.讨论法(教师组织小组或全班同学,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的、开放的讨论,通过沟通观点,交流体会,以使小学生明辨事理、改变观念和行为的方法。)

知识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第二,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指导。

第三,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第十一章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分析

1.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它们有何不同?

心理问题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问题泛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与行为的不正常状态。可以分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一般的心理问题两

大类。一般的心理问题即狭义的心理问题,是指程度比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调节的心理与行为失调状态。日常人们往往将其简称为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叫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心理与行为的病态和变态,一般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且自己不能自我调节。

2.小学儿童心理障碍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儿童厌学症、儿童焦虑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恐惧症、儿童抑郁症等。

2.小学生的行为障碍:主要包括儿童的退缩行为、依赖行为、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品行障碍等。

3.小学生的学习与沟通障碍: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口吃等。

4.小学生育健康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3.小学生儿童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有哪些?如何判别?

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儿童厌学症、儿童焦虑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恐惧症、儿童抑郁症。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小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从内心讨厌学习。广泛的焦虑症主要表现是:长期或过度的担忧和紧张;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预期灾难的发生,并且是恐惧性地预期,常伴有发抖、肌肉紧张、头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或即将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表现出过度的痛苦和忧伤。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为:1.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出现多种毫无意义的想法或印象。2强迫意向表现为内心有某种内在驱动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为此儿童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3.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自我检查等等。

恐怖症是指儿童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表现,焦虑不安,且难以自控。儿童抑郁症是一种持久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常伴有孤独、不安、敏感、忧伤

身体不适和失眠的情绪障碍。轻度抑郁症主要变现为中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情绪压抑,但基本上能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度抑郁症则长期处于一种异常悲观、沮丧的情感状态,主要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消极、悲观绝望、难以投入现实生活。

4.什么是儿童焦虑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焦虑症是个体对具有潜在威胁的人、物或事件时的适应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负性情绪(紧张、烦躁、恐惧等)和紧张的身体症状(哭泣、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失眠、疲乏、头痛等)。

产生原因:1.环境因素主要与家庭影响有关。溺爱或管教不严都可以导致儿童的焦虑。2.就个人历史原因来说,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导致儿童焦虑的重要原因。辅导:1.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儿童产生焦虑的原因,消除和处理好使之紧张焦虑的刺激因素。2.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与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3.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儿童客服焦虑。如可通过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自我暗示法、松弛训练等方法帮助儿童战胜焦虑。

5.什么是儿童学校恐怖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有些儿童常以头痛、肚子疼为理由不去上学;有些儿童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已,千方百计予以逃避,严重者则逃学、旷课。

产生原因:1.首先是儿童生活经历中一些创伤性的体验课导致恐怖症。2.家庭中的一些因素也可导致孩子产生恐怖症。3.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教师不当的言行等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恐怖症。

辅导方法:1.首先要尊重、理解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此讥笑、羞辱孩子。2.引导儿童科学地认识周围世界,消除儿童的恐怖意识。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等良好的性格也可减少恐怖症的发生。4.学校和教师也要端正教育观念,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让儿童放飞心情,快乐成长。

6.小学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有哪些?如何判别?

答:常见的行为障碍常见的行为障碍:1.退缩行为(儿童的退缩行为是指胆小、畏缩、孤独、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不愿与其他儿童交往,常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无其他精神异常。)2.依赖行为(指儿童入学后依然对父母或其他成人表现出过分依赖。)3.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抽动症又称习惯性抽动,是指一种突发、快速、重复或交替出现、仅限于局部肌群的不随意运动;抽动-秽语综合症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4.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动作过多、学习困难且对学习不感兴趣、冲动任性)5.品行障碍(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符的、不恰当的、违背家庭愿望和社会规范的、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和态度。)

7.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学校恐怖多动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多动症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产生原因:1.轻微脑组织损害2.遗传因素3.微量元素缺乏4.家庭心理因素5.有害物质中毒 辅导:(见12题)

8.什么是品行障碍?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品行障碍即儿童的品行问题和反社会行为,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符的、不恰当的、违背家庭愿望和社会规范的、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和态度。

主要表现:第一类,攻击行为的表现。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其他人;经常挑起打架;使用能导致他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

第二类,欺骗或偷窃。

第三类,外逃。逃学或离家出走。

9.什么是学习障碍?有哪几种?它们各有哪些表现?

答: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看上去聪明,只是在听、说、读、写、算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出现困难,并因为这些能力的落后导致学习上的失败。

学习障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称非语言学习障碍)表现:有书写障碍的儿童写作业十分粗心;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记不住字词,听写于拼音困哪,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的文字干巴巴,阅读时,逐字阅读,速度特别慢;患有数学障碍的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他们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10.如何矫治儿童的口吃? 答:儿童的口吃虽然大多可自愈,但如迁延不愈则会形成慢性口吃,所以一经发生即应及早矫治。咨询和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矫正口吃首先需解除造成儿童心理紧张的社会因素。这就要求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不要过分注意或议论孩子言语的缺陷,模仿、嘲笑或谴责他,甚至严厉地强迫他矫正。孩子感到轻松、无压力是矫正口吃的关键。家长过多的提醒,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心理,使口吃变得更严重。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鼓励儿童树立矫正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提醒周围的同学不要嘲笑或轻视口吃的儿童。

第二,进行言语训练。即通过认识并纠正患儿不正确的说话方式及习惯,寻找适合患儿的最流利的说话方式,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多种,如练习说话时拉长音节、放慢速度及调整呼吸等。11.案例分析。(P190)答:儿童恐怖症。

1.首先要尊重、理解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此讥笑、羞辱孩子。2.引导儿童科学地认识周围世界,消除儿童的恐怖意识。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等良好的性格也可减少恐怖症的发生。4.学校和教师也要端正教育观念,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让儿童放飞心情,快乐成长。

12.案例分析。(P190)答:儿童多动症。

小学儿童多动症的咨询矫治: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环境治疗和行为治疗等,通过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等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控。

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对待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儿点:第一,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第二,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第三,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宣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攻击性行为。第四,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第十二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述

1.什么是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什么是心理治疗?

2.答: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是激发和调动来访者改善其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的过程。3.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信赖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体咨询与集体咨询相结合原则、预防性原则。4.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1.建立关系 2.收集信息 3.分析诊断 4.帮助指导 5.结束咨询

5.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行为矫正法、认知调整法、儿童中心法、游戏治疗法、家庭咨询法 6.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关注、倾听(认真听、善于听、耐心听)、同感、具体化、即时化、沉默、面质 7.小学生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道德素质(热爱小学生心理咨询事业,对咨询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坚持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按规定使用测量工具。发扬合作精神,配合校方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做好咨询工作。)、个性和心理素质(掌握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良好的认知品质,具有真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具有自信、自制、宽容、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等优良品质。)、专业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熟练的咨询技能)

第十三章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

1.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学习疲劳、厌学情绪

2.试比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较学习疲劳与厌学的异同?

答:学习疲劳的儿童在主观上仍然愿意继续学习,但是由于不科学的学习造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疲劳,使其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学习疲劳症状。这种问题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可以逐渐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但是厌学则是儿童主观上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甚至有意逃课、辍学。3.小学生入学不适应、学习疲劳及厌学情绪问题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应的预防:1.学校正规课程、规章制度的适应 2.学校情绪生活、人际关系的适应 3.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 4.学校集体生活的适应

学习疲劳的预防:1.科学安排各科课程 2.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 3.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 4.注意儿童的营养

厌学情绪的预防: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3.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4.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小学生退缩行为

5.小学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①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攻击行为或欺负别人。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与别人有争执了,就将他痛打一顿,实际上是教他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孩子今后变得更加懦弱。

②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学生接触攻击行为的机会,如观看武打、凶杀、暴力性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暴力电子游戏等。

③家长要注意家庭抚养方式:爱孩子不等于百依百顺,适当通过一些挫折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④平时加强对孩子交往指导,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正确方法。如帮助这样的孩子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心中不满时向教师、家长诉说。或者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会他们在有冲动的时候可以对着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大喊大叫或者进行体育锻炼等。

⑤家长和教师也应杜绝自己的争吵、谩骂或大打出手等攻击行为。尽量不用武力对付孩子。

⑥移情感受、模拟感受被攻击的痛苦:在孩子身上模拟其攻击的动作,让好打架的孩子受到皮肉之苦,通过“移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⑦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里、学校的表现。

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1)动作协调性的训练

(2)自我肯定训练

①鼓励儿童发现和表达内心的愿望。②给儿童布置“作业”。

③帮助孩子扩展自己的进步。(3)认知重建法

(4)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第三篇:国贸实务习题答案章

国贸实务习题答案-章

案例讨论

2.某年5月10日,中国华东地区A进出口公司电报通知美国B贸易公司,以CIF价格术语向美方出口成品制衣,总价为100万美元,以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货款。A公司5月16日收到美方B公司回电,同意购买,但要求降价至95万美元。中国A公司于5月19日电报通知对方并同意其要求,美方B公司于5月20日收到此电报。A公司将货物运至宁波港,交由某省C远洋运输公司承运,整批货物分装在三个集装箱内。6月10日承运船舶在公海航行时,由于船员疏忽,船上发生火灾,A公司托运的一个集装箱被烧毁。6月15日货物运抵纽约港,但美方B公司拒绝接受货物,并向A公司提出索赔。双方诉至我国某法院。试问:(1)双方的合同争议是否可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2)该合同于何时成立?为什么?(3)货物被毁受损,美方B公司能否要求中方A公司给予赔偿?为什么? 答案要点

我国和美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最早成员国之一,《公约》规定,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处于不同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就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即该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的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我国和美国均是《公约》的缔约国,因此,可以适用《公约》。根据《公约》规定,接受通知必须送到受盘人之后方生效,美方B公司于5月20日收到接受电报,所以,合同于5月20日成立。由于本合同是CIF术语成交,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以装运港的船舷为界,因此,卖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3.国际条约与公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诸如公约、协定的议定书等各种协议的总称。国际条约是国际贸易所应遵守的重要法律之一。

4.国际贸易惯例:一般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 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并经过国际组织加以解释和编篡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习惯做法。

二、判断题

(×)1.在合同中作出的规定必须与惯例的解释相符否则无效。

(√)2.当合同中对某一问题未作出规定时,应参照有关贸易惯例。

(×)3.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对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4.当事人如果明确规定采纳有关惯例时,该惯例具有约束力。

三、简答题

2.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基本流程包括哪些环节?在各个环节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包括:(一)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阶段,其中主要包括下列工作:选配参加谈判的人员;选择目标市场;选择交易对象;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做好出口商品商标的国外注册工作。

(二)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阶段,交易磋商在形式上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易的一般程序应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接受和签订合同等环节,其中发盘和接受是交易成立的基本环节,也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

(三)出口合同履行阶段。这些环节包括:备货;催证、审证和改证;租船订舱与保险;制单结汇。

进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包括:

(一)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有编制进口计划、填制进口卡片、选择目标市场和交易对象、制定进口商品经营方案等。

(二)交易磋商与签订进口合同阶段,做好货比三家的工作。

(三)进口合同的履行阶段,其履行的一般程序包括:开立信用证;派船接运货物并办理保险;审单与付汇;报关、验收和拨交;进口索赔。

第四章 国际贸易术语

案例讨论 1.我国北方A化工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加利福尼亚B化学制品公司按照FOB大连条件签订了一笔化工原料的买卖合同。A公司在规定的装运期届满前三天将货物装上B公司指派的某新加坡轮船公司的海轮上,且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符合合同的规定。货到目的港旧金山,B公司提货后经目的港商检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结块,品质发生变化。经调查确认原因是货物包装不良,在运输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原颗粒状的原料结成硬块。于是,B公司向A公司提起索赔。但A公司认为,货物装船前经检验是合格的,品质变化是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也就是越过船舷之后才发生的,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其后果应由买方承担,因此,A公司拒绝赔偿。试问,A公司的申辩是否有理?此争议应如何处理? 并请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本案中卖方A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其引用国际贸易惯例,以货物越过风险已转移给买方B公司为由而拒绝赔偿是没有道理的。理由是,虽然货物品质发生变化,导致买方损失的情况是发生在运输途中,即越过船舷之后,但损失是由于包装不良造成的,这就说明致损的原因是在装船前已经存在了,因此,货物发生损失已带有必然性。这属于卖方履约中的过失,应构成违约。而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对FOB的风险转移的解释,如果途中由于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货物的损失由买方承担。本案所说的情况显然不属于惯例规定的范围,所以卖方A公司拒赔是没有道理的。

一、判断题

(×)1.在合同中作出的规定必须与惯例的解释相符否则无效。(√)2.当

合同中对某一问题未作出规定时,应参照有关贸易惯例。

(×)3.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对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4.当事人如果明确规定采纳有关惯例时,该惯例具有约束力。

(×)5.在采用FOB术语成交,利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的交易中,如果卖方不愿意承担装船费用,可选择FOB Stowed 和FOB Trimmed。

(×)6.FOB under Tackle 是指卖方承担货物装入船舱、脱离吊钩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7.按FCA术语成交,应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或指定承运人。按惯例,当卖方被要求协助订立运输合同时,只要买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

(×)8.FAS与 FOB的相同之处之一是卖方都要承担货物的装船费用。

(√)9.《华沙一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

(×)10.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条件下是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失的风险,前者由卖方负责,后者由买方负责。

(√)11.CIF条件下,卖方交货地点是在装运港而不是目的港(×)12.按CIF术语成交,买方履行其交单义务。(√)13.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履行其交单义务,除此之外,还必须履行交货义务。

(×)14.按CIF Ex Ship's Hold Louis port 条件成交后,卖方应负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为止的费用和风险。

(×)15.按CIF Landed London成交的货物,在伦敦的卸货费和进口报关费应由卖方负担。

(×)16.买卖双方按 CIF Liner Terms 成交,卖方发运的货物必须采用班轮装运。

(√)17.CFR术语是在FOB价的基础上加上装运港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

(√)18.采用CFR术语成交时买方若不负担包括驳船费在内的卸货费用,可采用CFR Liner Term和CFR Landed。

(×)19.采用CFR术语时卖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包括租船订舱,将货物装船并支付正常运费,办理货运保险,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20.采用CFR、CIF术语成交,合同中只规定装运期或交货期;而采用CPT、CIP术语,合同中不但要规定装运期,还要规定货物到达目的地的期限。

(×)21.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CIP、CPT与FCA的相同之处表现在当事人的责任相同。

(×)22.按照国际贸易惯例,EXW条件下,卖方承担的基本义务有提交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提交商业发票,提交有关的运输单据。第四章 国际贸易术语

二、名词解释

2. FOB Liner Terms: 即FOB 班轮条件。它是为了解决装船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FOB的变形之一。这一变形是指装船费用按照班轮的做法来办,即由船方或买方承担。所以,采用这一变形,卖方不负担装船的有关费用。

3.FOB Under Tackle: 即FOB吊钩下

交货。它是为了解决装船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FOB的变形之一。指卖方负担费用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而吊装入舱以及其他各项费用概由买方负担。

4.FOB Stowed :即FOB理舱费在内。它是为了解决装船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FOB的变形之一。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理舱费是指货物入舱 后进行安置和整理的费用。 5.CFR Liner Terms :即CFR 班轮条件。它是为了解决卸货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CFR的变形之一。指卸货费按班轮做法办理,即买方不负担卸货费。

6.CFR Landed:即CFR 卸至码头。它是为了解决卸货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CFR的变形之一。指由卖方承担卸货费,包括可能涉及的驳船费在内。

7.象征性交货:象征性交货是针对实际交货而言,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名称、内容和份数相符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 好无损地运达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付货款。

8.实际交货:实际交货是不同于象征性交货的另一类交货方式,它是指卖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实际提交给买方或其指定的人,才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不能以交单代替交货。

第四章 国际贸易术语

三、简答题

4.怎样理解CFR条件下装船通知的特殊重要性?

答:按照CFR条件达成的交易,卖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货物装船后必须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根据一般的国际贸易惯例,以及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卖方未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使买方未能办理货物保险,那么,货物在海运途中的风险被视为卖方负担。这就是说,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或灭失,由于卖方未发出通知而使买方漏保,那么卖方就不能以风险在船舷转移为由免除责任。由此可见,尽管在FOB和CIF条件下,卖方装船后也应向买方发出通知,但CFR条件下的装船通知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5.请指出FOB、CFR和 CIF的相同点和区别。

答:FOB、CFR和CIF这三种常用贸易术语,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卖方都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都是以船舷为界进行划分;都是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卖方承担出口通关的责任和费用,买方承担进口通关的责任和费用。但在运输和保险的安排上却存在着差别。FOB条件下,运输和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卖方没有

责任;CFR条件下,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CIF条件下,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均由卖方负责签订,并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由此可见,三种贸易术语在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适用的运输方式以及出入境通关的责任负担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是在于有关运输保险的责任和费用的承担方面。6.请比较FCA、CPT和 CIP的异同点。

答: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按照FCA、CPT和CIP这三种术语成交时,卖方都是在合同约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控制时完成交货义务;卖方承担的风险都是以第一承运人控制货物时转移给买方;它们都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卖方承担出口通关的责任和费用,买方承担进口通关的责任和费用。但在运输和保险的安排上却存在着差别。FCA条件下,运输和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卖方没有责任; CPT条件下,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CIP条件下,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均由卖方负责签订,并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由此可见,向承运人交货的这三种贸易术语在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适用的运输方式以及出入境通关的责任负担方面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是在于有关运输保险的责任和费用的承担方面。所以,可以说,FCA、CPT与 CIP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FOB、CFR与CIF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一致的。

第二章 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

案例讨论

2.江苏省无锡市某制鞋有限公司以生产加工及设计男女皮鞋闻名中外,其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 拥有的“利盟”牌文字和图形的商标在国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尽快打开国际皮鞋市场, 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该公司的高层领导和决策部门决定在提高产品质量, 在国外广作宣传和积极促销的同时, 还要在美国、日本、瑞典、法国、西班牙、比利时、丹麦、韩国等国家申请“利盟”牌文字和图形商标的注册专用权。为此, 该公司特地委托该市某商标事务所代为办理各国商标注册事宜。考虑到公司拟申请商标注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成员国, 因此,该商标事务所决定通过国际注册的方式在各有关国家取得商标专用权, 然后对那些不属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的其他国家, 再逐一取得注册“利盟”牌文字和图形商标的资格。试问,如何通过国际注册使“利盟”牌文字和图形商标在各有关国家取得商标专用权? 答案要点

商标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只有注册才能在注册国家或者地区受到保护。从目前现有保护商标的国际公约和惯例看,中国企业到国外注册

商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向所在国逐一申请商标注册,即逐一国家注册;二是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议定书》办理商标国际注册。所谓商标国际注册,就是我国企业通过马德里协定和议定书办理商标国际注册。我国分别于1989年10月4日和1995年12月1日成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的成员国。因此,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国家商标局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国际局提交国际注册申请,在马德里协定和议定书中的成员国取得商标的法律保护。目前,通过一个申请可以同时指定74个马德里系统成员国申请注册。在本案中,“利盟”牌文字和图形商标的国际注册可以采用逐一国家注册和国际注册相结合的方式,对那些不属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的其他国家, 采取逐一注册的形式。

第二章 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商品市场调研:是指为了发现一种或一组产品的销售趋势,找出取得销售成功的方法而进行的调查国际商品市场的活动。它不仅是市场状况和统计数字的罗列, 而且还要对它们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为企业的营销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2.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人, 而直接从事一切出口营销活动。在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的一系列重要业务活动都是由其自身完成的。

3.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产品卖给国内的出口商或委托国内的外贸代理机构,由他们负责经营出口业务。

第三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

案例讨论

3.某年11月4日顺达公司应瑞典TG公司的请求,报价棉花500吨,每吨斯德哥尔摩到CIF价格340欧元,即期装运实盘,要约有效期至11月24日。TG公司接收到报盘后,请求顺达公司:“降低价格;延长要约有效期”。顺达公司曾将价格每吨减至320欧元,延长要约有效期至11月30日。TG公司接收到顺达公司来电后,又请求顺达公司:“增加数量;再次延长要约有效期”。顺达公司再将数量增至800吨,延长要约有效期至12月10日。TG公司于12月6日来电接受该盘。顺达公司在接到TG公司承诺电报时,发现国际市场因受灾影响棉花产量,市场价格暴涨。顺达公司不愿意成交,复电称:“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在接到承诺电报前已将货物售出,不能提供货物”。TG公司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承诺是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是有效的,坚持要求顺达公司按要约的条件履行合同。提出:“执行合同或者赔偿差价损失6万欧元,否则将起诉与法院”。试问:①双方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②TG公司有无正当理由提起诉讼

?为什么?

答案要点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应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接受和签订合同等环节,其中发盘和接受是交易成立的基本环节,也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本案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说来,订立合同必须经过两个程序,即发盘和接受。本案中,经过推迟的发盘有效期是11月30日,AM的承诺于11月26日到达,是有效接受,合同应于11月26日成立。SB公司以“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货物在接到承诺电报前已售出”为由不履行合同,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违约行为。因此,双方间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

第三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2.交易磋商:是指买卖双方以买卖某种商品为目的而通过一定程序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洽商并最后达成协议的全过程。

3.询盘:是准备购买或出售商品的人向潜在的供货人或买主探询该商品的成交条件或交易的可能性的业务行为,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4.发盘:是指凡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内容明确,并表示发盘人一旦得到接受即受其约束,这样的订约建议即为发盘。

5.还盘:是指受盘人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原发盘人考虑,即还盘是对发盘条件进行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受盘人的答复如果在实质上变更了发盘条件,就构成对发盘的拒绝,其法律后果是否定了原发盘,原发盘即告失效,原发盘人就不再受其约束。

6.接受:在法律上称为承诺,它是指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

二、判断题

1.一般地说,交易磋商有四个环节,其中达成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环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是询盘与接受。(×)2.接受和发盘一样也是可以撤销的。3.一项接受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发盘人收到此项接受时已超过该发盘的有效期,那么除非发盘人及时提出异议,该逾期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4.一项接受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发盘人收到此项接受时已超过该发盘的有效期,那么该逾期接受丧失接受效力,合同未成立。(×)

5.对外报货号10005柳筐500打,每打CIF伦敦4英镑,每5打一纸箱,11/12月装船,限8月10日复到。这是一项有效的发盘。(√)6.我某公司10月2日向美商发盘,以每打84.50美元CIF纽约的价格提供全棉男衬衫500打,限10月15日复到有效。该盘于10月7日抵达美

商,10月8日我发现问题,向美商发传真要求撤销该发盘,该发盘不能撤销。(√)

7.公司周一对外发盘,限周五复到,客户周二回电还盘,邀我电复,我未处理。但是,周四客户又来电接受我周一的发盘。则这笔交易达成。(×)8.公司对外发盘,国外的客户在发盘的有效期内回电接受,但在同一电文中要求将装运期提前一个月。这是有效接受。(×)

9.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作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

三、选择题 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A)。

A.接受生效的时间 B.交易双方签订书面合同时 C.在合同获得国家批准时 D.当发盘送达受盘人时

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接受于(C)生效。 A.合理时间内 B.向发盘人发出时 C.送达发盘人时 D.发盘人收到后以电报确认时

3.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发盘于(C)生效。 A. 向特定的人发出时 B. 合理时间内 C. 送达受盘人时 D. 受盘人收到并确认时

4.关于逾期接受,《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是(D)。 A.逾期接受一律无效 B.逾期接受是一个新的发盘 C.逾期接受完全有效 D.逾期接受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发盘人

5.某发盘人在其订约建议中加有“仅供参考”字样,则这一订约建议为(C)。

A.发盘 B.递盘 C.邀请发盘 D.还盘

6.某公司对外发盘时规定了发盘的有效期,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这项发盘(A)。A.不得撤消B.可随意撤消C.在对方表示接受前可以撤消D.撤消的通知先于发盘到达对方即可撤消

7.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有效的接受必须(C)。

A.以口头或书面声明方式表示出来B.以某种行为方式表示出来C.以上二者均可 D.以上二者须同时具备

8.我国甲进出口公司于11月15日上午8:50用电报向美国乙公司发出要约,规定承诺须于11月20日前到达甲公司才有效。11月18日,甲公司同时接到乙公司的承诺和撤回承诺的通知。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在此情况下,(B)。

A.该合同成立B.该合同不成立C.须甲公司同意乙公司撤回,该合同才不成立D.须甲公司不同意乙公司撤回,该合同才成立

9.在交易磋商之前,需要准备的事项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ABCD)。

A.选配洽谈人员 B.选择目标市场 C.选择交易对象 D.制定磋商交易的方案 E.进行询盘 1

0.构成一项有效的发盘,必须具备下列(ABE)条件。

A.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B.必须表明发盘人在其发盘一旦被受盘人接受即受约束的意思 C.必须规定发盘的有效期 D.必须列明各种交易条件 E.发盘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1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发盘内容必须十分明确,即发盘中应包括下列基本要素(ACD)。

A.表明货物的名称 B.表明交货的时间、地点C.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确定数量的方法D.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确定价格的方法E.表明付款的时间和地点

1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发盘都可撤销,下列(ABCE)情况下的发盘,一旦生效,则不得撤销。

A.在发盘中明确规定了有效期 B.以其他方式表明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 C.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发盘不可撤销的,并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采取了行动 D.发盘送达受盘人后,受盘人没有表示接受之前收到了发盘人的撤销通知 E.受盘人已经发出了接受通知

13.任何一项发盘,其效力均可在一定条件下终止。发盘效力终止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ABCD)方面。

A.在发盘的有效期内未被接受,或虽未规定有效期,但是在合理时间内没有被接受 B.受盘人拒绝或还盘之后 C.发盘人依法撤销了发盘 D.发盘之后,所在国政府对发盘中的商品或所需外汇颁布了禁令E.发盘人在发盘被接受之后丧失了行为能力 1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通常包括(ABC)。

A.约首 B.本文 C.约尾 D.约期 E.索赔条款及附件

四、简答题

6.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

答:交易一方的发盘一经对方有效接受,合同即告成立。但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要视其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具法律效力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概括起来,合同应具备下述条件才算有效成立: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答:合同的内容,又称合同条款,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时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客观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需要指

出的是,以上合同条款是合同中通常包括的内容,并不是必须都包括这些条款,合同才成立有效。买卖双方当事人可根据交易货物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合同的内容条款作出增加或减少的约定。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5章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供给供给函数 恩格尔定律 有效需求 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吉芬商品替代产品 互补商品 均衡均衡价格供给量变动供给的变动 弧弹性

二、简答题

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需求弹性小于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于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富有弹性,如大多数奢侈品。

(2)产品的需求弹性对其价格战略的影响

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此时厂商应该采取减价的方法,以提高销售收入。如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于弹性,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此时厂商应该采取涨价的方法,以提高销售收入。如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

2.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EdQdP.;②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PQd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EddQP.。dPQ

需求弹性的种类:若Ed0,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若0Ed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若Ed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若1Ed,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富有弹性,大多数是奢侈品的需求;若Ed,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被用来测度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MQM,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MQ算公式为:EMlimQMdQM。M0MQdMQ(2)需求的价格弹性(设为E0)同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关系如下:

当|E0|>1,即需求富于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当|E0|<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当|E0|=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例如,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相反,对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于弹性,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3.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答:(1)根据需求法则(需求规律)的规定,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2)应注意的是,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的解释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于吉芬商品这样的特殊低档商品而言,则不适用,消费者对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如1854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就是因为当时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其收入效应。

4.“谷残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粮价却下降,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现象。

(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以图2.7来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E1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图2.7谷贱伤农

(2)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政府保护价收购。即在农业丰收时,为了避免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设定农产品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农产品,从而使得农产品丰收时农业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不会因为农产品丰收反而收入减少,这保证了农民未来农业生产队积极性。

5.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

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因此,商品需求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相反,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量。例如,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则对汽车的需求会增加,对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会减少。

第二,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之下,墨水价格上涨,则不但会引起对墨水的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墨水互补品的钢笔的需求减少。

第三,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例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需求增加了。

第四,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6.通常有一种说法,“价格上涨,需求下降,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答:“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中的“需求”指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这体现了需求法则,即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此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以代数形式可表示为:dQd0。一般的商品大多数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dp需求法则。对于违背需求法则的商品,可区分两大类:(A)吉芬物品:是一种劣等品,其价格上涨时,由于替代效应远远低于收入效应,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B)炫耀性物品:指的是那些用来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如钻石等),这类物品常因其价格上涨,而愈能显示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往往价格愈高,而对其需求量反而愈大。

“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中的“需求”指需求的变动,所谓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需求下降时,需求曲线左移,导致各个需求量对应的价格下降。现用几何图形分析:如图2.8所示,当价格上涨,由P1升为P2时,需求量由Q1下降为Q2。当需求下降时,如图2.8中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对应着Q1'的需求量的价格由原来的P下降为P11,相应地,各个需求量下的价格均下跌。

'

图2.8 需求曲线

7.什么是价格弹性?请求出

yax的需求弹性。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假定需求函数为Qf(P),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QQPQEdPPQP

(2.10)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公式(2.10)的基础上,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EdlimP0QPdQP

(2.11)PQdPQ由需求弹性公式得

EddQPxa1 dPQax所以yax的需求弹性为-1。

8.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它们是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QXf(PY),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

EXYQXQQXPY XPYPYQXPY式中,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当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量QX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量PY均为无穷小时,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 EXYQXdQXQXQdQXPY limXPY0PdPdPQXYYYPYP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自然会在减少苹果的购买量的同时,增加对苹果的替代品(如梨)的购买量。这样,假设梨为商品X,苹果为商品Y,则公式EXYQXPY中,QX0,PY0,PY0,PYQXQX0,所以EXY0。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9.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1)产品X变得更为时行;

(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

(4)预计人口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答:(1)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产品X变得更受欢迎,就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产品X的消费,导致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增加对X 的需求量。

(2)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作为产品X的替代品,当产品Y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产品Y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产品X来实现替代。此时,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产品X的需求量。

(3)对产品X的需求要视产品X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而定。若X是正常品,居民收入上升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将使他们增加对包括产品X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相反,若X是劣等品,居民收入上升后,他们会转向对质量较高的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对X的需求量。

(4)对产品X的需求增加。因为预期人口有较大的增长,将产生新增人口对产品的额外需求。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X的需求量。

10.下列五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房屋供给有何影响?(1)土地价格上涨;(2)水泥价格下跌;

(3)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4)房租将要下跌;

(5)从事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了。

答:(1)S曲线左移。因为土地价格上涨导致房屋供给成本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房屋的数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S曲线右移。因为水泥价格下跌意味着房屋供给成本下降,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3)S曲线右移。因为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下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S曲线左移。因为房租下跌,会使购买房子的人减少,从而房屋生产者的利率会降低,盖房屋的供给减少,表现为其供给向左上方移动。

(5)S曲线左移。在考虑资金用途的取舍下,当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投资于房屋的人会转向工业投资,势必使房屋投资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1.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a)试比较a、b和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b)试比较a、d和e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曲线图

答:(a)用Ea、Eb和Ec分别代表a、b和c点的需求弹性,由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得

EaaGjObHjOcIjO ,Eb,Ecafjfbfjfcfjf因而EaEbEc

(b)用Ea、Ed和Ee分别代表a、d和e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EaaGKGdHKHeIKI ,Ed,EeafKOdfKOefKO又由于KGKHKI 因而EaEdEe

12.下列事件将对轿车生产产生什么影响:(1)生产轿车的技术有重大进步;(2)整个轿车行业的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轿车的工人工资上涨了;(4)预计轿车的价格会下降。

答:(1)轿车的产量将增加。因为轿车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轿车的数量将比以前多,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2)轿车的供给将减少。因为轿车厂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轿车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轿车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轿车的工人的工资上涨将提高其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4)轿车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预计轿车的价格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以免受或者少受跌价的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

13.试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答: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供求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也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于使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这种形成过程,以及由旧的均衡向新的均衡的变动过程,实际就是所谓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形式。它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价格的波动自动调节商品的供求,使之趋向均衡;另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它又自动地引起价格的变化,使之趋向于稳定的均衡价格。

应当看到,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提出来的庸俗价值理论的大融合。它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以价格代替价值,以价格形成代替价值形成,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为否定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奠定了基础。但就它对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的分析方法,即对市场机制作用形式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市场经济实际的,因而对我国经济建设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补偿预算线

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2.劣等品(Inferior Goods)劣等品指需求量随收入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减少的商品。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在少数的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会出现违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这类物品就是吉芬品。

3.吉芬品(Giffen Goods)

吉芬品是随着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也下降,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吉芬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作为劣等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其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的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从几何意义上讲,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用公式表示为dMU(q)0。例如,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dq的效用是很大的。以后,随着这个人所吃的包子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个包子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生理、心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

6.价格-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 curve)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X,Y两种商品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例如X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例如Y商品)价格变化,而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8.无差异曲线

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由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序数效用,所以,这里的U只须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有的西方经济学者称这种效用水平为效用指数。

9.效用(utility)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10.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11.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主张用绝对数(即基数)来表示和分析效用的一种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等。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所谓效用,不是指客观物品产生的愉快或防止痛苦的某种属性,而是个人在使用该客观物品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或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和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效用和物体的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的,即可以用基数一、二等表示效用的大小,并可以加总求和。在此基础上,基数效用论将边际分析方法引入到探求消费者行为之中,形成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体系。

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者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即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而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同,随着所消费物品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存在着这一规律,在物品供给有限的条件下,为使有限的物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要遵循下列原则:如果一个人连续消费某一物品,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必须使边际效用等于零,即当消费的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为零时,消费者从这种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如果一个消费者要想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就必须使各项开支中每一个货币单位购买的商品所具有的边际效用相等。

1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他们量的大小。例如,消费者甲乙丙三种物品的效用的绝对值是无法测定的,但却可以排列出三种商品效用的先后次序,从而推导出消费者把既定收入用于各种可供选择的物品以获得最大满足的条件以及基数效用论所力图阐述的其他原理。

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自己的分析工具。最先提出无差异曲线的是英国的埃奇沃斯,但他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仍然是以效用可测性为基础的。后来洛桑学派的帕累托在其《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最初阐述了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此后,这种方法经希克斯等人加以完善,运用于许多问题的分析。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即可找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具体条件。

二、简答题

1.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答:(1)区别: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表达式为MUi/Pi,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联系: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说明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为什么XMUxYMUy?说明该等式与边际替代率之间的关系。

答:(1)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在无差异曲线每一点上,两种物品结合带来的满足相同。即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是相等的。故存在XMUxYMUy。

(2)XMUxYMUy与边际替代率之间的关系。①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和Y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XY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MRSXYY。当商XYdYlim X0XdX②如果假定商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可以表示为两商品的边际效用MUX和MUY之比。由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有:

MUXXMUYY

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

MRSXYYMUXXMUY

与上式相应,可以有:

MRSXYdYMUX dXMUY根据上面两式,可得出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

MRSXYMUXPX MUYPY所以说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的比率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3.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三个假设公理是什么?

答:根据消费者偏好某一个商品组合,而不喜欢另一种商品组合,以及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关系的安排,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被称为消费者行为公理(axiom of consumer behavior)。

(1)完备性(completeness)或顺序性(ordering)。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而顺序排列和比较。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对任何两组物品A与B,必须有能力辨别其偏好A优于B,或B优于A,或两者偏好相同,且此三者中只有一种状况能成立。

(2)传递性(transitivity)。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B和C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则该消费者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例如,某甲偏好西瓜优于香蕉,且偏好香蕉优于橘子,则我们判断某甲偏好西瓜优于橘子。但是世界上并不是任何一件事皆具有传递性的。例如,某甲喜欢乙,而乙喜欢丙,则不能断定甲喜欢丙;还有下棋也一样,如甲赢乙,且乙赢丙,则不能说甲一定赢丙。

(3)非饱和性(non satiation)。在非饱和状态时,消费者对愈多的物品其偏好愈大;即消费数量愈多,所获满足愈大。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条件下,若消费者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厌恶)时,消费者不愿再消费,否则他一定不是有理性的人。一般所设定的假定是未达饱和状态前所做的分析。

以上三个公理性假设构成了现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它们并没有阐明消费者偏好本身,但它们的确使得这些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4.商品价格下降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据此区分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

答:(1)商品价格下降通常由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该商品的需求,不管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一般的劣等品,或是吉芬商品,商品降价后的替代效应表明办要该商品降价,就会用该商品替代其他商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同一方向上起作用,商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但吉芬商品在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2)对于正常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同一方向上起作用,表明在商品降价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是正值。总效应必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对于一般的劣等品而言,虽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但是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仍然大于收入效应。商品降价后正值的替代效应在绝对值上大于负值的收入效应,总效应仍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也是增加的。只有那些特殊劣等品,即吉芬商品降价后,不仅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而且在绝对值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导致商品降价后总效应小于零。这表明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5.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吉芬”矛盾。答:(1)“吉芬”矛盾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得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得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因此被称为吉芬商品。

(2)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3)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6.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②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③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④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7.假设小李花费一定收入消费两种商品x和y,当x的价格下跌时,小李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下面的命题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x是正常商品;(2)x是劣质商品;(3)x不是吉芬商品;(4)y是正常商品;(5)y是劣质商品。

答:(1)“X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正常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可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2)“X是劣质商品”,不正确,因为无法得知收入效应的正负。(3)“X不是吉芬商品”,不正确,因为X不是吉芬商品,可能是正常商品,也可能是劣质商品。如果是正常商品,其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可能会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4)“Y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与Y商品是否是正常商品无关。(5)“Y是劣质商品”,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与Y商品是否是劣质商品无关。

8.在下列期望效用函数中,哪一个代表风险规避偏好(risk-aversion),哪一个代表风险中性偏好(risk-neutral),哪一个代表风险偏爱偏好(risk-loving)?(1)u1003c;(2)ulnc;(3)uc;(4)uacbc2(a,b0)。这里c代表消费。

答:由于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完全可以由期望效用函数推得,通过直接考察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便可以确定:

2u2u3,20:u代表风险中性偏好;(1)ccu12u1,22:u代表风险规避偏好;(2)ccccu2u2c,22:u代表风险偏爱偏好;(3)ccu2ua2bc,22b:u代表风险规避偏好。(4)cc

9.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理由。(1)“不论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消费束(consumption bundle)的数量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偏好序不满足连续性假设,那么,效用函数就不存在。”

(2)“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s)一定是吉芬商品(Giffin goods),但吉芬商品不一定是劣质品。”

(3)“根据消费者理论,吉芬(Giffen)商品有可能存在,同样厂商理论也有“吉芬要素”的存在,即当某个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时,追求利润最大的企业有可能增加对这种要素的需求。”

(4)“如果所有的商品,包括闲暇,都是正常商品,那么如果小时工资率提高了,人们将一定愿意工作更多小时。”

(5)假定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对两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消费偏好已给定,如果消费者最初是一个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将仍然会是贷款者。

(6)我总愿意用6单位的x替代1单位的y,那么我的偏好违背了单调性假设。

(7)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x,y)2lnxy,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情况下,她消费10单位的x和15单位的y。假如价格水平不变,而她的收入增加了一倍,那么她将消费20单位的x。

(8)当面临两种商品x和y,某甲的效用函数为u(x,y)6xy,某乙的效用函数为u(x,y)lnxlny。那么甲和乙对这两种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

答:(1)错误。如果偏好序满足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假设,则偏好序就可以用一个连续效用函数来表示,但如果偏好序不满足连续性假设,效用函数就不一定是不存在的,只是不能保证连续性。

(2)错误。劣质商品是指其收入效应使得实际收入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吉芬商品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劣质商品,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因此,劣质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但吉芬商品一定是劣质品。

(3)正确。考虑可能存在这么一种情况,企业大量使用某些很便宜的但又必需的生产要素A,同时还使用一些较昂贵的不是很必需的要素B,那么当那种必需的廉价要素A价格上升时,由于生产上必不可少,企业只好减少要素B的使用。可能多出来一些资金用于多购买要素A。这时要素A就是所谓的“吉芬要素”,在价格上升时其需要反而增加。

(4)错误。闲暇为正常品,那么小时工资率提高后,闲暇的价格将上升,其需要将下降,人们将工作更长时间。但另一方面,小时工资率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那么对闲暇的需求将增加。因此小时工资率的增加对闲暇需求的影响不能确定,既可能增加也能减少。

(5)正确。当消费者为一贷款者时,本身说明其对未来消费偏好甚于对现期消费。而当利率上升时,说明现期消费的成本增加,这样将增强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偏好,也就是说,他将贷更多的款。

(6)此命题不正确。偏好的单调性是就消费束而言的,是指若商品不是厌恶品,人们是多多益善。更为精确的讲,如果(x1,x2)是一个由正常商品组成的消费束,(y1,y2)是一个至少有两种商品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多一些的消费束,那么(y1,y2)>(x1,x2)。而本题中是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反映了x与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7)此命题不正确,分析如下:

参考答案1:U(x,y)2lnxy是拟线性偏好的例子,其全部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无差异曲线垂直“移动”的结果。其恩格尔曲线是一条垂线,当收入变动时,商品x的需求保持不变,即仍为10单位。

参考答案2:设预算约束线为IPxxPyy,L2lnxy(IPxxPyy),L2Px0 xxL1Py0 yLIPxxPyy0  因为x10,y15,解得Px0.2,Py1,I10Px x15Py,Py5Px,I85P当价格水平不变,收入增加了一倍时,根据拉式乘数,求L最大值

L2lnxy(2IPxxPyy)

L2Px0 xxL1Py15Px0 yL2IPxxPyy170PxPxx5Pxy0 解得:x10,所以假如价格水平不变,而她的收入增加了一倍,那么她还将消费10单位的x。

(8)正确。因为u(x,y)lnxlny是对u(x,y)6xy的单调变换。根据“一个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还是一个效用函数,这个效用函数代表的偏好与原效用函数代表的偏好相同”,得甲和乙对这两种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

10.一个风险回避者有机会在以下两者之间选择,在一次赌博中,他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有75%的概率得到100美元,或者,他不赌可以得到325美元,他会怎样选择?如果他得到的是320美元,他会怎样选择?

答:该消费者现在在无风险条件下(即不赌博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是325美元,而在风险条件下即进行赌博的财富的期望值也是325美元(0.25×1000+0.75×100=325),由于他是风险回避者,他认为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赌博的期望效用,因而他会选择不赌博。

如果他得到的是320美元,他是否会选择赌博,取决于他的效用函数的形式。如果他是风险回避者,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选择赌博;如果他是风险爱好者,他会选择赌博。如果他是风险中立者,他也会选择赌博,因为风险中立者关心的是货币期望值极大,而不管风险多大,显然,在325>320情况下,他会选择赌博。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12X2,X1或MRS12dX2。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dX1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LKKdK,或MRTSLK LdL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L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表示为:MP=ΔQ/ΔL

4.边际报酬

边际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在厂商的厂房、机器设备等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投入劳动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一开始是递增的,但当劳动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产量就会递减,直到出现负数。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当可变投入较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从而提高产量的增量;而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的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以后,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可变投入相对不变投入来说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①以技术不变为前提;②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③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④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如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5.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①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②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③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6.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当一个行业拥有众多厂商时,只要整个行业的规模和产量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与企业有关的某些外部条件的改变。即使个别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可能没有任何变化,但外部条件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如果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使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为外在经济。外在经济可以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从而产生外在规模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行业的发展,使个别厂商在融资、结售汇等货币方面受到的影响而发生的外在规模经济。

外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和收益,但它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完全不同: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的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规模经济表现在平均成本曲线上,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的移动;而内在规模经济则体现了一个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向右下方倾斜。

7.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8.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假定下,对厂商而言,它们所选择的生产均衡点都可以通过成本最小化或产量最大化得到,这些均衡点表现为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当厂商增加成本或扩大产量时,厂商的最优投入组合点也随之改变,如果是改变成本就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平移,如果是改变产量,就会使等产量线发生平移。这样就得到了一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点的轨迹,此曲线被称作生产扩展曲线或扩展线。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技术以及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当生产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选择扩展线上的要素投入组合,在这些组合点上,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如图所示,曲线OABCE为扩展线。

扩展线

二、简答题

1.等产量曲线具有哪些特点? 答:(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Q=f(L,K)

图 等产量曲线

如图所示,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一定单位的产品,可以有很多种劳动和资本数量组合。当劳动投入量为La单位时,资本投入量必须是Ka单位;当劳动量从La单位增加到Lb单位时,资本投入量就可以从Ka单位减少到Kb单位;以后如果劳动仍然继续增加固定单位,则资本的减少量会越来越少。

(2)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①等产量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具有负斜率。它表示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有具有负斜率的等产量曲线,才表示劳动和资本互相替代是有效率的。

②坐标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它们按产量大小顺次排列,越接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少,越远离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

③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④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它表示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将逐次减少。这一点将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

2.什么是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1)生产者均衡的含义

生产者均衡又叫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指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使得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在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这个切点,在微观经济学中叫做生产者均衡点。

(2)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所以最优要素组合的边际条件是:MRTSr1/r2,即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又由于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的比率,所以,此条件又可表示为:MP1/r1MP2/r2,即x1的边际实物产品x2的边际实物产品。该公式表示生产者的每一单位成本无论用来x1的价格x2的价格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获得的边际实物产品都相等。厂商的生产在生产者均衡点上进行,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3.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些属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1)F(K,L)K2L;(2)F(K,L)K2L;(3)F(bK,bL)bF(K,L)。

答:如果生产函数Qf(L,K)满足f(L,K)nf(L,K),则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1)F(K,L)(K)2L3K2L3F(K,L)

n31,F(K,L)K2L呈规模报酬递增。(2)F(K,L)K2L(K2L)F(K,L)

n1,F(K,L)呈规模报酬不变。

(3)F(bK,bL)bF(K,L)F(bK,bL)

12n11,F(K,L)呈规模报酬递减。24.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下列函数是不是齐次函数,如果是,规模报酬情况如何?(1)f(x,y)x3xyy3(2)f(x,y)2xy3(xy)1/2(3)f(x,y,w)(x45yw3)1/6

答:若一个生产函数Qf(i,k)满足正式工:

f(l,k)nf(l,k),则该生产函数为n次为齐次生产函数。

(1)f(x,y)3x32xy3x3n(x3xyy3),显然不是齐次函数。(2)f(x,y)2xy3(xy)y2,所以是一次齐次函数,且规模报酬不变。(3)f(x,y,w)(4x454yw3)y1/32/3f(x,y,w),n=2/3所以是齐次函数,且为规模报酬递减。

5.为什么说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

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也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等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的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因此,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某公司的雇员包括20位非熟练工人,45位半熟练工人与60位熟练工人。经实际考查后发现,目前非熟练工人每人日边际实物产量为10单位,而半熟练工人及熟练工人每人日边际实物产量分别为20单位和50单位。每人日工资率分别是:非熟练工人20元,半熟练工人30元,熟练工人50元。该公司目前的产量水平不变。在上述情形下,你认为该公司的员工组合有无改革的必要?为什么?

答:员工最优组合的必要条件是:

MPfwfMPbMPS,其中下标f、b、s代表非熟wbwS练、半熟练、熟练。因MPf10,wf20元,MPb20,wb30,MPS50,wS50元,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得:10/2020/3050/50。由此可推知,该公司

MPfMPbMPS102050员工组合确有改革的必要。由于,即。所以熟练工人203050wfwbwS的雇佣量必须增加,非熟练工人的雇佣量必须减少,半熟练工人则可能需要增加或减少。以上变动是为了促使每一单位货币支出在每一员工身上都能产生同样的边际实物产量。

7.简要说明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原因。答:(1)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①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②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③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规模报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使得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

8.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1)平均产量指每单位的可变投入要素量所获得的产量,等于总产量与可变投入量的比值。假设短期内只有一个可变要素投入L,则平均产量可以表示为:

APQ/L

其中,Q为总产量(TP)。最初平均产量开始时增加,达到最大值以后,转而减少。从总产量曲线的图中可以看出,平均产量曲线是一条倒U型的曲线。AP曲线上的最高点e的斜率为0,表示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过了e点以后,平均产量下降。

(2)平均可变成本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或均摊的可变成本,其公式为:

AVCVC(可变成本)/Q(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通常为U字形,先降后升。它的变化具体有三个阶段:①递减阶段。此时固定要素没有与可变要素相配合,因此未被充分利用,但平均产量上升,且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可变成本增加的速度,使平均成本下降。②不变阶段。此时可变要素的增加使固定要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产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平均产量不变,平均成本也不变。③递增阶段。这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3)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AVC=W/AP ①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递增时,后者呈递减。②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曲线和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经济成本

为了进行经济分析或适应管理决策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概念,由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内在成本)共同构成了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对任何一项决策,经济学家们不仅要考虑该决策的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还必须同时计算该决策内在的一些成本,如为了采取该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经济成本虽然不同于会计成本,但往往以会计成本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成本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简称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付出劳动所得到的工资、付出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付出土地所得到的地租、付出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这四部分构成成本。因此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包括利润在内。生产成本中所包括的利润称为正常利润,它是作为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而被包括在成本之内的。只有超额利润才不包含在成本以内。在分析成本时,可以把成本分为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是生产某一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它包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是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也就是用产量除总成本,就得出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最后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

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与不变成本相对的概念。可变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等。厂商没有进行生产时,可变成本为零。产量逐渐增加时,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但可变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与产量的增加呈相同比例,这一过程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开始时产量增加,可变成本的增加幅度可能较大,因为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可能不一定有效率;随着产量到一定程度,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得到发挥,可变成本增加幅度变缓;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会使它增加较快。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了厂商的总成本,不变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而可变成本是总成本中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部分,因此可变成本的增长量与总成本的增长量相等,它们的增长率也相等且都等于边际成本。可变成本可以帮助厂商决定在短期内是否继续进行生产,因为不变成本对于厂商来说是不能改变的,而可变成本则不同,它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厂商停止生产,不能节省不变成本,却可以节省可变成本。因此,厂商如果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那么生产就是值得的;如果生产的结果不能收回可变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只有在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之后有余额,才能够补偿不变成本。总成本(total cost,TC)

指生产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1.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指购买流动资本的生产资料的费用支出,其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

3.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某一时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出现递减现象的规律。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来定义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4.交易成本(Transactions costs)

交易成本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实现交易所需的成本。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都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等。经典的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即市场的交易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说交易费用为零,但科斯等经济学家则认为,现实中市场交易是存在交易费用的,并且交易过程中的一系列费用,有时甚至高到致使合约无法达成。交易费用是不可以通过市场避免的,因为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因素是不可能改变的。这些因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因素”,即人的交易行为,往往受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使交易费用提高;另一类是“交易因素”,因为在交易过程中,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情况均会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

5.沉没成本(Sunk cost)

沉没成本指那种已经花费出去而又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决策行为只应受未来的成本和效益影响。沉没成本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花掉了多少钱。沉没成本的定义是无法收复的成本。任何考虑沉没成本的决策都是非理性的。近二十多年来的对沉没成本的研究却一致指出人类的决策行为的确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人们为何将沉没成本纳入决策系统的解释很多,譬如人们不喜欢浪费、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辩护等。除了上述望文生义的解释外,还包括前景理论与心理会计理论。上述关于沉没成本如何影响决策的解释,无论是透过风险偏好程度、心理会计理论或者是由保存自我形象的观点出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消费者必须认知到沉没成本的存在,沉没成本才能对决策造成影响。

二、简答题

1.证明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是什么? 答:(1)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函数方程为:

MC(Q)dTVC(Q)

dQ此函数方程表明,在短期内的总成本中,由于有一部分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边际成本(MC)随着产量的变动,只取决于可变成本(TVC)的变动量。而可变要素的报酬随其数量的增加会有先递增而后递减的变化。因此,MC曲线会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化,平均成本(AC)曲线由于是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叠加的结果,其函数方程为:

AC(Q)AFC(Q)AVC(Q)QQ因此,AC曲线必然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是它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折点要晚于MC曲线。于是MC曲线必然会与AC曲线相交。根据两条曲线的不同性质可知,当MCAC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大些,所以AC是上升的。这样,MC曲线只能在AC曲线最低点与之相交。

(2)两者关系的证明过程

A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可以用数学证明如下:

ddQACddQTCQTCTC11(TC)(TC)(MCAC)2QQQQQd由于Q0,所以MCAC时,AC的斜率dQAC曲线是下降的;当MCACAC为负,d时,AC曲线地斜率为正,AC曲线是上升的;MCAC时,AC的斜率dQAC为0,AC曲线达到极值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平均不变成本(即固定成本)决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2)短期平均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3)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而上升;4)如果规模报酬不变,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

AFC(2)答:(1)正确。平均不变成本

TFCQ,在短期内TFC保持不变,随Q的增加,AFC不断减少,它是一条趋于不断下降的曲线。因此,平均不变成本决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2)错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但LAC并非全是由所有各条SAC曲线之最低点构成。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LAC曲线相切于SAC最低点左边,右侧则相切于SAC曲线最低点右边。在LAC曲线最低点处,LAC曲线切线的斜率为零,又因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故在LAC最低点处其SAC曲线的斜率也为零。所以整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必有一点,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最小值相等。

(3)正确。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而上升。边际成本的变化总是较之平均成本的变化要快。当投入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时,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边际产量增加,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下降,当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之后,边际产量开始下降,边际成本开始上升,但平均产量仍在上升,于是平均成本也仍在下降,一直到边际产量上升交于平均产量的最低点,平均成本才转而进入上升阶段。

(4)正确。规模报酬不变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常数)。假设

LMCLAC=K(K为常数),则LTC=KQ,dLTCKdQ,所以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

简述TC曲线上与过原点直线切点的意义。

答:TC曲线指总成本曲线,它表示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量与所需要花费的总成本的关系。该曲线上任意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值,就表示在该点上的产量上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即AC。TC曲线上与过原点直线切点表示AC的最小值,这点的意义在于,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切点之前的AC是递减的,切点之后的AC是递增的,在切点处的平均成本AC是最小值。

简要说明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成U形的原因。

答:(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即最初阶段递减后又转入递增阶段。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自此点开始转入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的规模扩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之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会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将越来越大,若再增加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最终将转为递增。

简要说明短期生产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答:假定短期生产函数为:

Qf(L,K)①

短期成本函数为: TC(Q)TVC(Q)TFC ② TVC(Q)wL(Q)③

且假定生产要素劳动的价格w是既定的 根据②式和③式,有:

TC(Q)TVC(Q)TFC wL(Q)TFC

式中,TFC为常数 由上式可得:MCdTCdLw0 dQdQMCw1 MPL根据③式有:

AVCTVCLw QQw1APL

说出两个有关机会成本的例子。答:(1)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例1,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替代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3)例2,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他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策具有一定意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工厂会不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

答:(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即为规模报酬递增。表明此时厂商所有要素投入都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报酬(产量)逐渐增加。

(2)要素报酬递减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而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一定比率时,产出量增加出现递减的现象。

(3)规模报酬递增的工厂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事实上,要素报酬递减的规律是任何厂商都要面临的规律。在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固定要素的使用效益逐渐最大化。当达到极值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会出现递减现象。试述机会成本在厂商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及把握。

答:(1)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对处于投资决策中的厂商来说,了解机会成本是很重要的。机会成本指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该厂商必须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即厂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因此,如果考虑到机会成本,则厂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更加谨慎、冷静地分析得失,从而作出最佳选择。古人常说“有一得必有一失”,实质上就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3)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判断: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答:错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而并非最低平均成本。从如下数学推导中,我们不难看出:

AVCTVCL1 wwQQAPLACTVCTFC1TFC wQAPLQ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VC达到最小,而AC并没有达到最小,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仍然在减小,AC曲线最低点的出现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2.假设在短期内劳动是惟一可变投入,并且劳动价格是常数,你能根据APL和MPL曲线的形状解释AVC曲线和MC曲线为什么成U形吗?

答:(1)由于在短期中劳动是惟一可变投入,则AVCTVCLwww,QAPLQQL因为劳动价格w是常数,所以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即APL上升并达到最大然后下降,AVC曲线将首先下降达到最小再上升,形成U形。即在某种意义上AVC曲线是曲线APL货币化的镜像或其倒数。

(2)当劳动是短期中惟一可变投入时,MC(TVC)(Lw)Lw。wQQQMPL根据w是常数的假设,可知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具体地讲,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先上升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由此MC曲线先下降达到最小值后上升,形成U形。即在某种意义上MC曲线也是MPL曲线的货币化的镜像或为其倒数。

3.请分析为什么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右边。

答: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当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点开始上升的时候,平均固定成本仍在下降,只要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平均成本就会继续下降,只有当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和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相等的时候,平均成本才达到最低点。因此,平均总成本总是比平均可变成本晚达到最低点。也就是说,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总是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右边。

4.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总成本曲线可分为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两类。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区别,并不单纯指时间长短,而主要是看在考察成本变动的时期内,随着产量的变化,是否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化。如果只有一部分投入可以变化,而另一部分是固定的,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便是长期总成本曲线。由于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指随着产量变动,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投入都可及时调整变动而使之达到相互协调的最佳状态,因而曲线的每一点都表示厂商所生产的产量使用了最低的总成本,从而也使用了最低的平均成本;但就短期总成本曲线来说,在产量变动过程中,由于有一部分(如厂房、设备)是固定不变的,在短期内有浪费设备或对设备利用不当的情况,各种投入只有在生产最佳产量的场合才是最协调的,因而在曲线上只有某一点才表示其对应的产量使用了最低总成本,从而也使用了最低的平均成本。于是,短期总成本只有在这种场合才与长期总成本相等,在其他场合,短期总成本都必定高于长期总成本。这就是说,短期总成本曲线只有一点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重合,其余各点都处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方。

短期总成本曲线可以有无数条,每一条都有一点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重合,这样,长期总成本曲线实际是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各自所表示的最低平均成本点相连接而形成的曲线。简言之,长期总成本曲线乃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第五篇:2014年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A、抑郁 B、焦虑 C、自卑 D、压抑 答案:A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答案:B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答案:C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 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 答案:D

7、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 答案:D

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答案:C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13、心境具有()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答案:A

1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答案:C

1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 答案:D

16、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胸顿足,这是()A、声调表情 B、身段表情 C、面部表情 D、激情表情 答案:B

17、气质类型()A、有好好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答案:D

18、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喝酒 B、吃大量的东西 C、压抑负性的情绪 D、和朋友倾诉 答案:D

19、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答案:A 20、气质类型为()的人,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较低,所以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或胃溃疡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21、气质类型为()的人,经常处于兴奋、紧张和压力之下,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22、“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尊重原则 B、保持原则 C、互利原则 D、宽容原则 答案:D

23、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答案:D

24、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小强会()。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 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 C、挑选中等难度的那一件 D、寻求老板的意见以避免老板对他的可能的负面评价 答案:C

25、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答案:D

26、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

A、接近性 B、相似性 C、外貌 D、自尊 答案:D

27、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

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答案:D

28、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答案:D

29、幻觉是指()。

A、虚幻的知觉 B、正常知觉现象 C、错误的知觉 D、歪曲的知觉 答案:A 30、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答案:C

31、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 D、心理状态 答案:A

32、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答案:B

33、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叫()。

A、印象形成 B、态度 C、首因效应 D、归因 答案:D

3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上的关系。

A、心理 B、态度 C、效应 D、归因 答案:A

35、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答案:C

3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答案:A

37、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人本主义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 C、本能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 答案:B

38、真正的真诚是()。

A、完全说实话 B、自我的发泄 C、不等于完全的实事求是 D、通情达理 答案:C

39、个性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这说明个性具有()。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答案:C 40、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A、5月25日 B、12月1日 C、6月6日 D、10月10日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0

41、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

A、外部事件 B、生理状态 C、情绪的生理基础 D、认知过程 答案:A, B, D

42、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有()。

A、影响团体凝聚力 B、影响个体活动效率 C、影响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D、影响个体身心健康 答案:A,B,C,D

43、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4、与接近外界事物的愿望有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有()。

A、惊奇 B、兴趣 C、害羞 D、厌恶 答案:A, B, D

4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6、()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7、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A、心理疲劳 B、一般性焦虑 C、一般性抑郁 D、自我关注 答案:A,B,C,D

48、社会化情绪主要包括()。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责任感与义务感 答案:A, B, C, D

49、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有()。

A、改变生活情境 B、倾诉、哭泣 C、升华法 D、放松法 答案:A,B,C,D 50、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生活的自理能力 B、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C、工作、学习与从事事务的能力 D、遵守道德、行政、法律和风俗的能力 答案:A, B, C, D

51、下列关于交际心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A、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心理比较明显 B、在对熟悉的人的认知中,近因心理更为明显

C、第一印象不会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因而不必在意 D、刻板印象心理都是消极的,应该避免 答案:A, B

52、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心理?()

A、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 B、努力丰富自身的涵养 C、要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D、增强交往的锻炼,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 答案:A,B,C,D

53、如何有技巧、有艺术的批评别人的错误?()

A、直截了当,想批就批 B、要注意适当的场合 C、要从赞赏开始 D、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侮辱人格 答案: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

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55、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8

5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答案:不正确

57、心与身无法分开,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生理上的变化也会产生心理的变化。()正确

58、身体上生了病,全凭医生一张嘴。心理上有了问题,当然也就全听心理咨询师的,自己用不着作出什么努力。()不正确

59、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一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思想和行为。()答案:正确

60、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答案:正确

61、心理健康测试一般都是直接测试。()答案:不正确

62、哮喘病患者多与过分信赖、幼稚、暗示性高的人格特征有关。()答案:正确

63、人类的情商(EQ)目前尚无法精确测定。()答案:正确

64、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杜绝幻想。()答案:不正确

65、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答案: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4题)18.6

66、下面是一次心理咨询中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对话节录。…… 来访者:别人都看着我。

咨询者: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你看?

来访者:没有。

咨询者: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

来访者: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

咨询者:那原来你说的别人都在看你是否是真的呢?

来访者:……是我头脑中想象的…… ……

(1)、咨询者对来访者的问题采取的是何种取向的心理咨询方法?()

A、精神分析治疗 B、来访者中心咨询 C、合理情绪治疗(RET)D、森田疗法 答案:C(2)、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社交恐怖 答案:D(3)、咨询者对来访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这是使用的哪种咨询技巧?()

A、顺着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夸张下去,得出矛盾结论 B、帮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C、顺应来访者的思路,接纳包容来访者 D、对来访者提出一些直接的指示 答案:A 67、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

(1)、上面的案例说明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它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海潮效应 C、鲶鱼效应 D、沙丁鱼效应 答案:C(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如果他们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自加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B、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顺境,就缺乏动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C、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惧者必须必然会比其他人更努力

D、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应该时时刻刻让自己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中 答案:D 68、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力了!”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吧!”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过,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1)、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A、外向 B、内向 C、A型性格 D、B型性格 答案:C(2)、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A、惯性思维 B、逆向思维 C、定势思维 D、惰性思维 答案:B(3)、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 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

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 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 答案:A

69、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尽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1)、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2)、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3)、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33

1、小王为人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捷,有朝气,但情绪不那么稳定,有时粗枝大叶。请问小王属于什么类型的气质?()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D

2、下面关于健康的回答哪个是正确的?()A、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 B、健康就是生理上没病,心理上亦正常

C、健康除了身体没病,心理正常之外,还要社会适应良好

D、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答案:D

3、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答案:C

4、梦是无意想像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现象。

A、神秘 B、生理——心理 C、心理 D、超自然现象 答案:B

5、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被称为()。

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答案:B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 答案:D

7、“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

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答案:A

8、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 答案:D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诗作者杜甫当时的()。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答案:B

12、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A、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B、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C、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 D、心理疾病的康复是很快的 答案:C

13、“君子坦荡荡”,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答案:B

14、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答案:D

15、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16、心境具有()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答案:A

17、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案:A

18、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答案:D

19、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 答案:D 20、“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答案:A

21、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答案:A

22、气质类型为()的人,经常处于兴奋、紧张和压力之下,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23、“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尊重原则 B、保持原则 C、互利原则 D、宽容原则 答案:D

24、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答案:D

25、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A、电话咨询 B、面对面 C、专题咨询 D、互联网咨询 答案:B

26、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C

27、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答案:C

28、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 D、心理状态 答案:A

29、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叫()。

A、印象形成 B、态度 C、首因效应 D、归因 答案:D 30、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答案:A

31、()是人的主要应激源。

A、人格因素 B、应对方式 C、生活事件 D、社会支持系统 答案:C

32、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人本主义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 C、本能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 答案:B

33、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交换论 B、行为主义 C、需要层次理论 D、精神分析论 答案:B

34、“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处境”,这种看法是()的观点。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答案:D

35、()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A、乐观主义者 B、悲观主义者 C、性格内向者 D、性格外向者 答案:C

36、()认为人的不良情绪都是后天习得的。

A、认知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答案:B

37、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A、5月25日 B、12月1日 C、6月6日 D、10月10日 答案:D

38、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

A、内心的平静 B、信心 C、成功的意识 D、浮躁 答案:D

39、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答案:B 4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0

41、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3、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的、不变的 答案:A, B, C

44、心理状况的三种等级是()。

A、心理正常状态 B、心理不平衡状态 C、心理疾病 D、心理失衡 答案:A,B,C

45、正确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

A、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 B、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

C、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 D、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 答案:A,B,C,D

46、怎样区别理想的自我和纯虚幻的自我?()

A、学会区别现实中的真实需求和过去挫折所带给你的失落 B、冷静地估计自己的特长,包括个性特点和职业专长

C、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D、确定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界限 答案:A, B, C, D

47、有关气质的论述,正确的有()。

A、气质决定性格 B、气质无所谓好坏 C、不论何种气质,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D、气质一生不变 答案:B, C

48、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49、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

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50、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答案:A,C,D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51、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 B

52、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3、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A、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B、多参加集体活动,打破孤独的僵局

C、练习自我表达能力

D、练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尊重大家一致达成的决定

答案:A,B,C,D

54、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

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B,C,D

55、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答案:A, B, C, 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8

56、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答案:不正确

57、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答案:正确

58、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

答案:正确

59、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

答案:正确

60、当来访者表现出自杀倾向时,咨询者应灵活地打破保密的原则限制。()

答案:正确

61、强、平衡、不灵活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抑郁症。()

答案:不正确

62、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答案:正确

63、人类的情商(EQ)目前尚无法精确测定。()

答案:正确

64、当人能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就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答案:正确

65、人的一切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答案: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4题)17.8 66、某女性公务员,30岁,已婚。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放心4个月,伴反复检查、苦恼2个月。具体表现为:不敢在外边的饭店吃饭,担心饭店的菜洗不干净,炒菜用的油是泔水。不敢吃牛肉干,害怕得疯牛病,不敢吃猪肉,猪饲料中激素太多。尤其是“福寿螺”事件后,不仅小龙虾之类,甚至海鲜类的食物也拒绝吃了。米饭也是尽可能少吃,因为大米上的农药实在是太多了。该女士认为吃饭实在是令人头痛的事,导致进食量越来越少,体重明显下降,丈夫非常担心其身体差,不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因而,每天监督她进食,遭到她的强烈反对,为此二人经常争吵。近2个月来开始担心自己家的煤气没关好,每次不管出门还是晚上睡觉前都需要反复检查,为此经常上班迟到,感觉非常辛苦,也想控制不检查那么多次,但又不放心。

(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答案:A(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性别因素

B、性格因素

C、婚恋因素

D、爱情因素

答案:B(4)、对于该女士的问题,比较恰当的心理调节方式是()。

A、转介精神科治疗

B、认知治疗

C、进行医学治疗

D、生物反馈治疗

答案:B 67、假日,我和妻子去风景区游玩。天气预报说有雨,我们带了伞。那天果然下起了大雨。游人很多,有不少人没带伞,大雨瓢泼而下,他们立刻就被淋成了落汤鸡,一个个狼狈不堪。我和妻子安然无事,只是雨水打湿了一点裤腿,鞋子沾上了一点泥巴。

那天妻子很快乐。

过了一天,我们去另一个地方游玩。天气预报还是说有雨,我们照旧带了伞。可是那天却没有下雨,于是雨伞成了我们手中的累赘。看看别的游客没有带伞,两手空空十分轻松的样子,妻就开始后悔:不该带伞。

这一天妻子不快乐。

妻说:“昨天大雨把别人淋成落汤鸡没把我淋着,所以我快乐。今天别人手里没有累赘,我有累赘所以我不快乐。” 于是我又明白了:为什么昨天我们会为有了一辆自行车而快乐得睡不着觉,今天有了轿车却烦心得吃不下饭?不是因为自己走得比过去慢了,而是因为过去你骑车比别人走得快,今天你的“捷达”却赶不上别人的“奔驰”。我明白了很多很多,但有一条不明白:干吗老是把眼睛盯住别人?自己觉得快乐,这还不够吗?有什么理由要自寻烦恼,让自己的快乐在跟别人的比较中变成不快乐呢?

(1)、这位妻子的情绪变化主要源于()。

A、社会认知

B、社会比较

C、性别原因

D、年龄原因

答案:B(2)、根据这一案例,下面的结论哪种是不正确的?()

A、人的能力有大小,客观因素又很多,没必要总想着和别人争高低

B、快乐与不快乐并不在于自己是不是过得好,而在于跟别人比较自己是不是过得好。

C、人不能知足常乐,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D、人有时应知足常乐,不要自寻烦恼

答案:C 68、许多天才人物都有一些心理病态行为,如: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脾气古怪,生活狂乱,他不但以“病人”而为人知晓,他甚至为自己是一个偏执狂而感到自豪。尼采不能很好地进行家庭生活。伟大画家梵高后期精神失常,不能独立生活。《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一生充满了压力与紧张,内心经历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

(1)、关于天才人物与心理病态行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能创造,也是无益于社会的B、可以绝对地认为心理健康是成就的必要条件

C、如果那些天才人物的心理是健全的,也许他们可能做出更理性、更深远,而不是极端的、轰动一时的贡献

D、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是普通人,对世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贡献

答案:C(2)、对于有心理病态行为的天才人物,哪种看法不是客观中肯的?()

A、对于这类人,要注意区分他们的正常与不正常状态,他们的伟大成就,也可能是在心理正常的时候创造出来的B、心理不健康,虽然可以创造,但也是有代价的C、任何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天才人物也不例外

D、伟大的天才都是心理变态的答案:D 69、动物明白自己的特性:

熊不会试着飞翔,驽马在跳过高高的栅栏时会犹豫,狗看到又深又宽的沟渠会转身离去。

但是人是唯一一种不知趣的动物,受到愚蠢与自负天性左右,对着力不能及的事情大声地嘶吼——坚持下去!

出于盲目和顽固,他荒唐地执迷于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使自己历尽艰辛,然而收获甚微。

——斯威夫特

不管你天性擅长什么,都要顺其自然;

永远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

顺其自然就会成功,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一事无成。

——西德尼?史密斯

(1)、这两首诗涉及到人的自我意识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是()。

A、自负与自信

B、自我期望与自我评价

C、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

D、自尊与自信

答案:B(2)、“顺其自然”也是森田疗法的疗法原则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原则是()。

A、随遇而安

B、清静无为

C、随心所欲

D、为所当为

答案:D(3)、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A、人定胜天,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B、人的理想、期望应量力而行,这样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

C、人不要轻易去超越自我D、人不能只安于现状

答案:C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36

1、小王为人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捷,有朝气,但情绪不那么稳定,有时粗枝大叶。请问小王属于什么类型的气质?()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D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答案:B

3、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答案:C

4、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6、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被称为()。

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答案:B

7、“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

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答案:A

8、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

答案:D

9、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答案:C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诗作者杜甫当时的()。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答案:B

12、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A、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B、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C、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

D、心理疾病的康复是很快的答案:C

13、“言必信,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答案:B

14、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答案:D

15、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答案:D

16、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A、激情

B、心境

C、激越)。D、应激

答案:D

17、气质类型为()的人,经常处于兴奋、紧张和压力之下,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18、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小强会()。

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

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

C、挑选中等难度的那一件

D、寻求老板的意见以避免老板对他的可能的负面评价

答案:C

1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答案:D 20、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A、焦虑

B、恐惧

C、情感脆弱

D、情绪低落

答案:C

21、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

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答案:D

22、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A、电话咨询

B、面对面

C、专题咨询

D、互联网咨询

答案:B

23、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类似于()。

A、医生与患者

B、教师与学生

C、上级与下级

D、朋友与朋友

答案:D

24、幻觉是指()。

A、虚幻的知觉

B、正常知觉现象

C、错误的知觉

D、歪曲的知觉

答案:A

25、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答案:C

26、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的工作效率在()压力水平下最高。

A、高

B、低

C、适中

D、不变

答案:C)。

27、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答案:B

28、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

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理想

答案:A

29、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

A、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D、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

答案:D 30、个体追求自认为是最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习得性动机

B、成就动机

C、抱负动机

D、社会动机

答案:B

31、某30多岁女性,自称高兴不起来,兴趣缺乏,整日整日愁眉苦脸,内心苦闷悲伤,度日如年,最有可能的症状是()。

A、情绪低落

B、意向缺乏

C、情感脆弱

D、意向倒错

答案:A

32、体语沟通是身体语言沟通的简称,它不包括()。

A、姿势

B、谈话

C、人际距离

D、面部表情

答案:B

33、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人本主义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

C、本能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

答案:B

34、ABC 理论属于何种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35、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答案:A

36、某34岁的男性,每天早上穿衣服,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稍稍感到不合适,就要脱下来从新再穿,甚至重复多次。此症状最有可能是()。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刻板行为

D、冲动行为

答案:B

37、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躁狂症

D、精神分裂症

答案:D

38、“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处境”,这种看法是()的观点。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答案:D

39、当自信心不足时,自己给自己壮胆说:“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这是一种()。

A、强化

B、积极的自我暗示

C、精神防御机制

D、自我安慰

答案:B 4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4

41、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A、自我认识上有问题

B、自我评价上有问题

C、社会比较不妥当

D、自信心不足

答案:A, B, C, D

42、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3、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4、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

A、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

B、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C、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D、来自他人的评价

答案:A,B,C,D

45、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答案:C,D

4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7、()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8、过度情绪反应的结果有()。

A、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B、能使宣泄酣畅淋漓

C、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D、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

答案:A,C,D

49、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50、有关挫折的外泄形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

A、直接攻击

B、焦虑

C、逃避

D、间接攻击

答案:A, D

51、下列哪些症状是癔症的解离症状?()

A、局限性遗忘

B、失音

C、耳聋

D、多重人格

答案:A, D

52、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B

53、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

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C,D

54、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5、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9

56、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答案:不正确

57、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

答案:正确

58、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来访者达到自助的目的。()

答案:正确

59、心理咨询在任何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都一定要保密。()

答案:不正确

60、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等心身疾病。(&, amp;, nbsp;)

答案:正确

61、哮喘病患者多与过分信赖、幼稚、暗示性高的人格特征有关。()

答案:正确 62、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

答案:正确

63、人类的情商(EQ)目前尚无法精确测定。()

答案:正确

64、制定的目标越高,越有利于激发人的行动。()

答案:不正确

65、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

答案: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4题)17.7 66、许多天才人物都有一些心理病态行为,如: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脾气古怪,生活狂乱,他不但以“病人”而为人知晓,他甚至为自己是一个偏执狂而感到自豪。尼采不能很好地进行家庭生活。伟大画家梵高后期精神失常,不能独立生活。《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一生充满了压力与紧张,内心经历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

(1)、关于天才人物与心理病态行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能创造,也是无益于社会的B、可以绝对地认为心理健康是成就的必要条件

C、如果那些天才人物的心理是健全的,也许他们可能做出更理性、更深远,而不是极端的、轰动一时的贡献

D、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是普通人,对世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贡献

答案:C(2)、对于有心理病态行为的天才人物,哪种看法不是客观中肯的?()

A、对于这类人,要注意区分他们的正常与不正常状态,他们的伟大成就,也可能是在心理正常的时候创造出来的B、心理不健康,虽然可以创造,但也是有代价的C、任何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天才人物也不例外

D、伟大的天才都是心理变态的答案:D 67、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

(1)、上面的案例说明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它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海潮效应

C、鲶鱼效应

D、沙丁鱼效应

答案:C(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如果他们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自加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B、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顺境,就缺乏动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C、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惧者必须必然会比其他人更努力

D、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应该时时刻刻让自己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中

答案:D 68、动物明白自己的特性:

熊不会试着飞翔,驽马在跳过高高的栅栏时会犹豫,狗看到又深又宽的沟渠会转身离去。

但是人是唯一一种不知趣的动物,受到愚蠢与自负天性左右,对着力不能及的事情大声地嘶吼——坚持下去!

出于盲目和顽固,他荒唐地执迷于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使自己历尽艰辛,然而收获甚微。

——斯威夫特

不管你天性擅长什么,都要顺其自然;

永远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

顺其自然就会成功,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一事无成。

——西德尼?史密斯

(1)、这两首诗涉及到人的自我意识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是()。

A、自负与自信

B、自我期望与自我评价

C、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 D、自尊与自信

答案:B(2)、“顺其自然”也是森田疗法的疗法原则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原则是()。

A、随遇而安

B、清静无为

C、随心所欲

D、为所当为

答案:D(3)、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A、人定胜天,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B、人的理想、期望应量力而行,这样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

C、人不要轻易去超越自我D、人不能只安于现状

答案:C 69、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尽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1)、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2)、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3)、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1、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答案:B

2、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答案:D

3、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答案:A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

答案:D

5、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倡导的“会心小组”的意义在于()

A、增强学习自主性

B、形成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C、个性张扬

D、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答案:D

6、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7、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

答案:D

8、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以上都正确

答案:D

9、“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答案:A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13、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答案:C

14、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案:A

15、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胸顿足,这是()A、声调表情

B、身段表情

C、面部表情

D、激情表情

答案:B

16、气质类型()A、有好好坏

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无好坏之分

答案:D

17、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喝酒

B、吃大量的东西

C、压抑负性的情绪

D、和朋友倾诉

答案:D

18、“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答案:A

19、人类最基础或最原始的情绪没有()。

A、激愤

B、愤怒

C、快乐

D、恐惧

答案:A 20、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答案:A

21、“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尊重原则

B、保持原则

C、互利原则

D、宽容原则

答案:D

22、()被国内外心理学界列为调适个人情绪、治疗心理疾病的首选方法。

A、认知疗法

B、精神分析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现实疗法

答案:A

23、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小强会()。

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

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

C、挑选中等难度的那一件

D、寻求老板的意见以避免老板对他的可能的负面评价

答案:C

24、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

A、接近性

B、相似性

C、外貌

D、自尊

答案:D

25、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C

26、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答案:C

27、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

D、心理状态

答案:A

28、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答案:B

29、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

A、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D、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

答案:D 30、体语沟通是身体语言沟通的简称,它不包括()。

A、姿势

B、谈话

C、人际距离

D、面部表情

答案:B

31、真正的真诚是()。

A、完全说实话

B、自我的发泄

C、不等于完全的实事求是

D、通情达理

答案:C

32、ABC 理论属于何种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33、个性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这说明个性具有(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答案:C

34、“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处境”,这种看法是()的观点。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答案:D

35、()不是心理咨询的适应症。

A、精神分裂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答案:A

36、当自信心不足时,自己给自己壮胆说:“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这是一种()。

A、强化

B、积极的自我暗示

C、精神防御机制

D、自我安慰

答案:B

37、()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A、乐观主义者

B、悲观主义者

C、性格内向者

D、性格外向者

答案:C

38、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调解

答案:A

39、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

A、内心的平静

B、信心

C、成功的意识

D、浮躁

答案:D 40、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答案:B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8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答案:A,C,D

42、心理健康测试的主要作用有()。

A、人才招聘与选拔

B、测查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C、评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D、评价智力

答案:A,B,C

43、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4、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5、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6、消极性挫折反应主要有()。

A、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B、外泄的形式

C、内抑的形式

D、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答案:B,C

47、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

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48、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

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 C, D

49、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 C, D 50、日本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

A、顺其自然

B、清静无为

C、为所当为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A,C

51、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

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 B, C, D

52、下列哪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人际互补关系?()

A、施虐狂和受虐狂

B、独立性强和依赖感重的人

C、脾气急躁和有耐性的人

D、内向和外向的人

答案:B,C,D

53、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 B, C, D

54、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答案:A, B, C, D

55、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

A、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C、可以使别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的防卫心理

D、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感

答案:A, B, C, 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6

56、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答案:不正确

57、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答案:正确)

5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

答案:不正确

59、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

答案:正确

60、哮喘病患者多与过分信赖、幼稚、暗示性高的人格特征有关。()

答案:正确

61、成就动机高的人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

答案:不正确

62、“有志者,事竞成”就是说人只要有了坚强的意志,万事可成。()

答案:不正确

63、“目瞪口呆,手足失措”。这是心境的表现。()

答案:不正确

64、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答案:不正确

65、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杜绝幻想。()

答案: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4题)15.3 66、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

(1)、上面的案例说明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它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海潮效应

C、鲶鱼效应

D、沙丁鱼效应

答案:C(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如果他们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自加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B、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顺境,就缺乏动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C、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惧者必须必然会比其他人更努力

D、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应该时时刻刻让自己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中

答案:D 67、假如你的办公室新来一位同事。在他来此上班的第一天早上,你就明确告诉他希望这个办公室继续维持一个无烟的办公室。你在办公室里保持这块不受污染的净土已经5年了,你的新同事说他尽力做到这一点。

两周以来,你为了准备报告,进行非常复杂的计算。近几天,你的胸口痛得利害,你相信一定是你那位同事抽烟所造成的,尽管你一再请他不要再抽烟了。更有甚者,他总是接到朋友的电话,而且很健谈。你发现,烟和电话时常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感到难以忍受,你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和你这个新同事严肃的谈一谈。从自信训练的角度,你在与对方交谈过程中,应有怎样的表现?

(1)、嗓音应()

A、微弱

B、高而尖锐

C、稳定而适中

D、犹豫

答案:C(2)、身体语言应()

A、防御

B、放松且有控制

C、粗鲁

D、紧张

答案:B(3)、手势应是()

A、神经质的B、友善的C、命令式的D、紧张的答案:B(4)、语言表达不应()

A、自信

B、简洁

C、意思清楚 D、含糊不清

答案:D 68、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尽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1)、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2)、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3)、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69、新年上班伊始,某单位一位女科员与局领导发生矛盾,主要原因是她认为领导没有把自己比较熟悉的工作交给她是欺负人,甚至猜疑领导是借机报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领导多次开会讨论并轮番找她谈话。但这位女科员就是不同意,甚至提出要调离该单位。为了不影响工作,局长报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去这位女科员家,找她再谈一次,作最后的努力。当局长敲开她家门时,她十分惊讶,接着就热情的倒茶、递烟,还准备留局长吃饭,态度与在单位截然不同。通过交谈,局长对她家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上有老,下有小,家离单位远,爱人工作忙,身体也不好,家务负担主要落在她的肩上,她十分希望领导对她有所了解和关照。她还吐露真情,自己要求做比较熟悉的工作一则能减轻工作负担,有多一点时间做家务;二则能展示自己的能力,求得更大的荣誉。通过促膝长谈,局长对未能很好地了解她的家庭负担,未能很好地关照她而表示歉意,对她强烈的成就需要表示理解,同时谈了局里的整体工作设想,指出做好此项工作更加光荣,请她以大局为重。她表示要支持局长的工作,服从局里的分工,同意接受任务。最后,她还要留局长吃饭,局长谢绝了。“家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局长对这位女科员有“家访”没有体现人际交往中的哪些原则?()

A、尊重他人

B、保持真诚

C、宽容原则

D、保持快乐

答案:D(2)、根据这个案例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领导与下级因工作问题产生矛盾,一定不能在办公室里讲道理,必须换场合,才能奏效

B、在家里谈话,包含有情感交流的成分,晓之以理就更容易被接受

C、领导要多到下级家中去

D、下级要多体会领导的难处,以大局为重,尽量不要提意见

答案:B(3)、在单位领导是一“家”之主,而在下级家中,下级是一家之主。这样,领导到下级家中家访,后者便“反客为主”,也就容易设身处地地为领导作一些考虑,体会领导的难处。这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

A、角色扮演

B、互利双赢

C、情感沟通

D、有来有往

答案:A

下载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3章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A、抑郁B、焦虑C、自......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一、单选题 1、小王为人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捷,有朝气,但情绪不那么稳定,有时粗枝大叶。请问小王属于什么类型的气质?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一、判断题 1、职业规划是指从业者进入职业角色,履行职业角色义务,享受职业角色权利,遵守职业角色规范的发展过程。 答案:(不正确) 2、职业适应对每一个人来......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题库和答案大全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心与()有关 A.自尊B.自信C.自爱D.自卑 答案:A 不具有积极心理调适功能的休闲活动有 A.施暴B.音乐C.聊天D.喝酒 答案:A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

    会计信息系统1-4章习题答案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试题 会计信息系统期中测试卷 学号姓名班级一、单选题 (共20题,每小题1分) 1、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该系统由人员、计算机硬件、( B )和......

    二手车评估1-4章习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汽车的排放污染,化油器汽车的( D)因此缩短,加快退出市场。 A、自然使用寿命B、正常使用寿命......

    3微观经济学习题和答案(1-6章)

    微观经济学习题 一、概念题(2×8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