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时间:2019-05-12 03: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第一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 》后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都是哭着来到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还是写得平庸,全看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是无法代替的。读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你对人生就会有新的感悟。

我们经常会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经常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帮助别人的人,也同样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可很多压力在孩子身上时,这种情况会转换成,成人间的比较,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竞争、优胜劣汰”,这些都根植在成人的观念里,再有成人的教育撒播,撒在孩子的净土上,蔓延、蔓延„„在《将玫瑰赠予别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残酷的学习竞争已经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眼里,同学就是竞争对手,自己之所以“优秀”是建立在别人“不行”这样的基础上的。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对于这样年龄的孩子来说,只单纯地依赖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已经很难在他们的心灵中激起波澜;况且,在我们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之中,“竞争”、“努力”、“优胜劣汰”等字眼早已渗透到师生与家长的血液中去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只单纯地教育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不要自私自利,这种力量实在太微弱了。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说的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将某些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分享别人快乐的机会。因为幸福是会传递的!有时候,仅仅是举手之劳就可以使很多人受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有这样的一种信念存在其中,那这个班级将会多么的和谐呀。

细读到《将玫瑰赠与别人》时,品到了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让处在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引以为豪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财富。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一个孩子被耽误到什么程度,不管他经受过怎样的心灵创伤,也不管他遇到什么困难,都决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指望了,自己永远比别人差,自己身上一无是处,干什么都不能成功。教育

学生将自己的精神财富赠送给别人,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贯的教育主张。而不是只有别人“失败”自己才能“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地提醒教师,要挖掘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财富。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一个孩子被耽误到什么程度,不管他经受过怎样的心灵创伤,也不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决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指望了,自己永远比别人差,自己身上一无是处,干什么都不能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在集体中看到未来的有才干的机械师、育种专家、设计师、数学理论家„„,激发他们的天资,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对那些难教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从他最容易取得成绩的方面入手,让他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信心和人的尊严,从而鼓舞、激励自己。当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别人的长处时,这个班集体就营造了一种互相接纳、彼此鼓舞的氛围,没有一个人“突出”于这个集体,也没有一个人游离于这个集体,为集体所不容。

文中的好班主任李老师,在每次考试之后,不论是什么学科,都会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她选出成绩优秀和进步比较快的几个学生,让他们在班上分别介绍自己学习这一门学科的经验。讲完之后,他再请班上其他同学提出一些在学习这门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让孩子们,能够身切得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为老师,都有一个这样的深刻体会:自己教过的学生在毕业很多年后,还能与老师保持联系的,或者在某个偶然的场合遇见之后依然非常亲热的,往往是那些当年上学时成绩比较差、非常淘气、令老师十分操心的孩子。而那些当年成绩优秀、让老师感到十分自豪的孩子,却往往比较冷淡,或者多年不曾与老师联系。

用一个优秀老师的感受来结束我的疑惑:教孩子学会爱别人,首先自己要爱孩子啊!教孩子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长处,首先自己要看清楚啊!常常想,有没有苏霍姆林斯基不喜欢的孩子?好像没有。他是怎么做到真心的爱每一个孩子的呢?也许心胸足够宽广的时候,爱,就可以变得无比广博。一个带着自己私心的老师(考出好成绩),又怎能教出无私的,愿意和别人分享精神财富的学生呢?

善待孩子,善待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就应该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时候,就不会留下悔恨;

展望明天,怀揣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灿烂的阳光,时光就不会虚度,心也不会彷徨,内心也会充满了无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会驻留在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时,心中无比欢畅!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应懂得取舍,拥有海一样的胸怀,就会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就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既不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和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对自己产生自卑;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更不会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是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获胜;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只是忙于自己追求的事业,不会计较在每件事情上是否公平,那么你的内心将快活与充实。

第二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

三年前,组织安排我到张家楼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如何让自己迅速转变角色,经营好这所学校呢?我在用心研究学校的历史、人文背景的基础上,也把目光扩散到了国内外众多名校和名校长的著书立传中,想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思想。但在众多的学校管理书目中,我还是选择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著作。因为读着他的作品,就如同跟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对话,长者诚恳的忠告与叮咛不绝于耳。有多少疑惑恍然大悟,有多少困顿柳暗花明,有多少纠结豁然开朗,有多少担忧烟消云散……于是,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的祈望发自心底,并随之践行,矢志不渝。

一、校长要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自从踏上校长工作岗位之后,我更是深深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团队必须先把人心(思想)聚在一起,才能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景。于是,我们从“建设真、善、美学校,做幸福的楼小人”这个共同愿景出发,提出了“至真、至善、至美、立德、立行、立言”的办学理念。展开了办学理念大讨论,统一了全校师生的思想,使“真、善、美”的办学理念铭记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校师生新的文化理想。使全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享受到了幸福,体验了快乐。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得到了全体师生的欢迎。

二、校长要用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来到新学校之后。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所有道德的、充溢着幸福的现代化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12个主题月和9大校园节日”,以及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为依托,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课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奠定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人生,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公民。我们开发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少年宫课程体系已经涵盖思想品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体育健身、本土文化、科技实践、传统艺术、学科文化等七大领域: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个层面,共有28个小项目。通过一系列少年宫个性课程的开设,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三、校长要引导教师从事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他认为“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也是受益如此。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教师一步步走到校长岗位上,就是得益于不停地读书、研究、写作。因为“读书可以滋养底气,思考可以带来灵气,写作可以造就名气”。为了引领教师也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我们在全校启动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大阅读”工程,在学校成立了“三至”读书社。设立了“读书节”、规定了“读书日”。通过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读书人物,营造起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其次,我们还带领教师潜心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先后申报了全国、省市级课题4项,其中1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老师们用心读书,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和反思。先后有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教师们也尝到了读书、科研、写作的甜头,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先后有1名教师被评选为省特级教师。有5名教师获得青岛市级荣誉称号。

四、校长要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

一个好的团队,必然是所有团队成员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地位,把集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将集体的成败链接到个人的成败上。这样的团队才有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创造辉煌的底蕴。为此,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首先,实行民主管理,完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中来,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财务,都让各类教师代表参与其中。评价结果及时公布,校务情况及时公开,消除了不必要的误解与隔阂。其次,我们还注重实施情感管理。一方面以关爱凝聚人心,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对家庭困难、生病等教师,学校集体探望,尽最大努力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我们认为,一所学校要有凝聚力,形成的关键在校长。为此,在工作中,我总是率先垂范、以德服人,用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来影响教师,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管理境界。

五、校长要把工作中心放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也是检验教师业务素养的主要平台。更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的灯塔。为此,我们认为,不管学校管理者到底有多少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为此我给自己和学校管理层定出一条规则:每天必须听两节课。如果某天碰上特殊情况,那么,就得移到第二天来补上。为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还大力开展真善美生态课堂的研究。通过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课堂教学改革年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引导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发展。目前“真、善、美生态课堂研究”已经立项为青岛市级科研课题。学校已有十多名教师展示了区市级公开课或优质课。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经验丰富、理念鲜活的典范校长,是指引校长们前行的“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他的著作被称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阅读、学习和实践!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新丽]

第三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成都三十三中周子琪

如何为人师?这是一个常思且常新的问题,没有人能给如何为师定一个最完美的标准。最近,怀着一种迫切追寻答案的心情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了。本以为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大教育家写的专著会给人一种高山仰止,荡气回肠的感觉。但其文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异常亲切,没有那种激烈的震撼力,却能给人一种或不谋而合,或心领神会,或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完这本书要我给它定个主题,以给自己一个阅读后的交代,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是一个教师生涯的全面指导,涉及的面太广泛,不是某个词,某句话能概括本书精华的。这里,我只能浮光掠影般地选取书中让我感触深切的几个细节来谈谈我的心得所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到非常厚重。当然不是狭义的厚重,而是因为本书文字中透显出作者的细致周到,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执着,还有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中浸透的作者对学生深深的爱意。读了这本书,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带着宽容的毫无差别的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读这本书之后,我把班级管理原则定义为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我明白了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并不是在放任他们,而是给学生多一点的自尊,多一点的自省。而这种爱不能是“假爱”,也不仅仅是职业性的爱,而是像原谅自己的过错一样原谅学生的那种宽容之爱。因为只有这种爱才能让学生和老师都过上朱永新先生所说的那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其次,从这本书中我还读出了一个关键词——“阅读”,原来学生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鼓励他们阅读的途径来解决,就像书中所说“阅读应当跟学校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建立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学生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唤醒那些对学习无动于衷,态度冷漠的学生,用阅读中的思考来唤醒学习中的思考。

同样针对教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多阅读,建立一套个人藏书库,“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师的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拿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拒绝阅读,阅读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阅读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完善人的内心世界。

此外,在书中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强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他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个事例告诉了我,某一个教师上的某一节课实际上表现的是教师的全部,包括知识储备,精神风貌,社会阅历和人格魅力„„这些都是靠一辈子去积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永远都在路上。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交给了我怎样备好一节课的方法: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朵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智慧与知识的太阳。”为了我的每一堂课,我要好好地为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用一辈子备一节课,这将成为每个老师的信仰。

附图书信息: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1984年6月第2版(2009.3重印)

第四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二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这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用自己毕生精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文艺作品。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等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看了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完全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并深受触动!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是一位卓越的大教育家,在这之前,我曾经看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但像这样的教育书籍,我是第一次拜读。书中既有朴实易懂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有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刻画入微的教学反思和教学体验。读着他的书,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享受!我禁不住每天都要和“他”见面,感觉这位“教育思想泰斗”就在我面前,正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教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富有爱心的,并充满智慧的老师。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我——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一)关于对“困难”学生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愈是困难的儿童,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在这以前,我从来不知道阅读会有如此巨大的“神力”,我只知道: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对他投入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想着办法帮他去克服。我以前是如何做的呢?记得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对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老是不会做。最初我有些束手无策,后来知道对于儿童,应该通过形象的图像、具体实物来使他掌握知识。所以我用一根根火柴来表示数,通过演示,他能得到加减后的结果。可是对于考试,这样毕竟太慢了,他往往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而且也没有耐心做下去。如何让他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能很快地得到结果呢?我想到了“死记硬背”,因为我们做乘法题时,就是先背熟了“乘法口诀”,然后才能顺利地做题。所以我在他的床头边、卧室门上、作业桌上贴满了“算式”,希望通过多看,能全部记住这些答案。可是事与愿违,每次做作业,他不用想,直接看门上、墙上的结果。没办法,最后我只得以全毁掉这些“算式”而告终。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他根本就没有想要去记,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这些数字间的关联。而“苏老”说,他需要阅读,也就是说,我应该给他提供这方面的课外书,去吸引他自己去看书,在看书中促进他思考,从而明白一些道理。这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也教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关于获得知识

“要给学生制造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的欲望。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阅读的人来说,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苏老”非常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是要“会读”,即边读边想。在我认为,其实这就是说,在看书的过程中,要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即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加强了他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恰恰是我们能否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关键之处。是“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读书”。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拿我自己来说,读了16年书,又工作了10年,现在又回到课堂,却发现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死啃”了很多书本,也做了很多事情,而现在,我却遗忘了大部分课本知识,而当初却是下了很大功夫记住了,并且通过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16年的时间啊,我应该至少被老师传授了160本教材,可我现在脑中所存储的东西可能只有一本书的内容,而且是凌乱不堪的。天哪,我从来没有整理、分类汇总过,当初只在为读书而读,大学前,想着要搞好“高考”,大学时,想着每门课“争优保过”,为拿奖学金,评为优秀毕业生而努力。我达到了目标,却没有学会“苏老”所说的“阅读和思考”。似乎一直在被“牵着鼻子走”,却没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等到遇到问题、困难时,才发现脑袋里一片空白。

(三)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如果老师不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末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是呀,我们常看到现在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在中考和高考之后,把自己的书本都烧了,这是一种发泄。经常听到考试后的学子们这样感叹:“终于解放了。”“这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啊?”“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终于自由了”等等,这哪有对知识的渴求与眷恋,这分明是一种强迫与枷锁,是逼不得已的事情。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压抑,学习压力太大,留给他们的自由空间也很小,他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只有被逼着往一座桥上“挤”。我们的高考制度是一种“削足适履”,幸运地则被冠以“状元”,不幸运地则被无情地抛弃。所以他们的尊严与自尊在被无情地剥夺,这——哪来的趣味与感情?分明是枯燥与仇视。

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时光,父母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在那个年代也没有这个教育条件,父亲常年在外做工程,母亲抚养我和妹妹,只能顾及我俩的生活与起居,关心最多的是:不挨饿,不受冻,从来不过问我俩的考试分数,所以我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学习上的压力。全凭自己对书本的自发兴趣,我想这也许是我现在还想读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内心深处自发的需要与渴求。我想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并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曾经使我感到困惑的东西。

(四)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我们认为,使学生在某件事件上显示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表现个人,便能唤醒抱冷淡态度的学生,把他从智力惰性中拯救出来。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仍然在进行着“知识搬运”工作。只在忙于教学表面的工作,而没有触及心灵的沟通。很多老师只是高高在上,充分表现自己的权威,忙于制定规则,不停地给学生提要求,定标准,制造同一个模式,学校成了最大的“加工场”,没有给学生“量体裁衣”,没有逐一关心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只获取了学生表面的行为与表现,而游离了他们的思想与心灵。

请看当代学生眼中的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警察,没有手枪、手铐却有十个警察加起来也不及的‘侦破方式’;老师是总想着如何表现出与学生不一样,但事实上很多方面与学生一模一样的人;老师是甘愿奉献、甘愿受苦、甘愿埋没自己的好人;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位,人之所以为人,离不开老师;老师是最让人称道却又令人不屑的职位,成绩最好的特受老师宠爱的学生往往都不会想到做老师;老师是平凡的人,也为衣食住行而奔走,为柴米油盐而烦恼;老师是不允许学生做他学生时代常做的事的人;老师很无奈,总想怎样对学生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可学生很难理解。”

三、我的教育理想

“苏老”说:“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勃勃的智力生活。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不要忘记一个明确的、严格规定的目标:儿童究竟应当学到哪些知识,他必须学会写哪些词,并且永远牢记哪些数学规则。”

是呀,这也是我所向往的教育理想蓝图。我决定,从我自身做起,从搞好困难儿童的学习这件事情做起,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反思与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真正做到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经验宝库

第五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学会赞美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书中建议的一点体会:

1、采取多种方式赞美

赞美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手势,一个饱含期盼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鼓励的字条,都可以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2、赞美学生要及时。

在四年级上课时,有个学生总是不完成美术作业。一次,他把美术作业交给我批改,我及时的表扬他的想象力丰富,并且画的很有特色,还作为范画给其他同学看,之后,他每次作业都能完成,而且色彩和构思都很不错。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时得不到及时的赞扬,他也会对此事逐步淡然。事后肯定,不如适时表扬更能让他再接再励。

3赞美的语言要丰富、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赞美,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画的真好!”“你真棒!”可以用 “色彩很漂亮”、“有创意”等语言,也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如“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如果涂上底色,你画的更好”等等,这样的话会更有助增强学生的信心。

4、赞美学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和锻造。首先,赞美学生要把握“准”的原则。对受赞美的学生的事迹核实要准,否则赞美的内容“失之毫厘”,学生会认为“谬以千里”;对受赞美的学生的心理把握要准,好的赞美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其产生自强不息的内驱力,反之,不恰当的赞美却会引起反感,并可能激起逆反情绪;对周围学生的反应估计要准,不能让受赞美的学生孤立于学生群体之外。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给学生一些真诚的赞美吧,也学它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下载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请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做校长

    ■他是一位民办教师出身中学校长 ■他擅长改造薄弱学校,他的学校专收被外学校开除的‚问题生‛,被称为‚垃圾收购站‛ ■他的班主任争着要‚问题生‛,教师们都争着当班主任,虽然......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体会让你感受我的爱2012年,我的人生角色又一次发生改变,从一个师范生转化成二塘小学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曾经想过很多,但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读后收获很大,以下几点体会很深: 1.这是一本指导教师做一名好老师的专业的好书. 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美玉,我们是用锄头还是用精美的刻刀去雕......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读书摘记1. 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娇嫩、最脆弱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教育这项工作才这样让人如履薄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