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幼儿教师指南
美国《0~8 岁儿童适宜发展课程》(DAP)视频内容浅析
学前教育08级史贝贝
美国《0~8 岁儿童适宜发展课程》(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ren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以下简称 DAP)是由美国公认的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Yong Children,以下简称 NAEYC)于 1987 年正式声明的一套幼儿教育准则(Bredekamp,1987),并在 1997 年进行了一次修订,美国许多州政府教育局将 DAP 作为政策决定、评价和辅导本州幼教机构的标准,以指引该州幼教质量前进的方向。DAP 对美国的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DAP教师视频教程内容:
传统教育都是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志布置作业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幼儿通过环境进行学习并需要经过操作进行主观建构;孩子发展迅速,并且在每一阶段,在社会性、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每一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不能认为地加速或者越过。运用关爱与适当的教育实践,并且每种手段都要与一定的年龄阶段相适应。
婴儿和学步儿有着不同的关爱与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设施和不同的行为。例如,对于婴儿和学步儿来说,他们需要睡觉的地方是一片整块,而 3~5岁的幼儿可以睡在可折叠的垫子上。这些不同可以通过将婴儿、学步儿与3~5岁幼儿相互作用中明显地看出来。然而,幼儿教师却往往不能清楚地将幼儿的教育内容与小学教育内容区分开来。
4岁或者5岁的孩子对单词的功能越来越感兴趣,例如辨别单词的意思,或者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教师就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促进孩子理解字义方面的发展。
一方面,每一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兼顾年龄差异与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宜的。很多孩子开始自己探索着发展某方面技能。教师会根据幼儿的人格特征、学习风格及家庭背景的特点,促进个体发展。
所以,适宜发展课程基于孩子的发展阶段以及孩子在个体发展中形成的不同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体发展有时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个体间有着或快或慢的差异,所以对于发展较快的孩子不应盲目表扬,对于发展较慢的孩子不应盲目责备。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在的时间秩序。
适宜发展课程兼顾了年龄的阶段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这一课程的组成部分包括师幼互动、环境和课程,可以直观地为教师所习得并应用于任何学前幼儿的照料工作,它们是经过完善地研究并颁布的文件性的指南。它不仅包括了物质环境创设的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实用性。
适宜发展课程包括两方面,一是适宜发展的做法,另一是经常做的不适宜发展的做法。对象包括婴儿、学步儿和学前儿童。
1、成人与幼儿间的互动
成人与幼儿之间频繁地相互作用。成人应为孩子提供温暖的、富有影响的、支持性的。然而,成人与婴儿、学步儿和学前儿童之间的互动各具特点。
(1)婴儿:成人在挪动婴儿的时候,要不断地跟它说话。
不应当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在抱着孩子的时候一心两用。
(2)婴儿:在为孩子穿脱衣服的时候,要让孩子对着镜子,并不断地跟孩子
说话,“现在在做什么,将会做什么”,这样孩子就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
这些步骤。
不应当将镜子用其他物体遮住,匆匆地穿脱衣服,不和孩子交流,表面
地、冷漠地与孩子,完全不与孩子发生温暖的互动。
(3)婴儿:当孩子哭或者痛苦的时候,照顾者应迅速地作出回应,与孩子交
流,温柔地把孩子抱起来以安抚孩子,“你想要什么呢?会实现的„„”
不应当因为孩子的哭声很恼人而不予理会。
(4)学步儿:教师应与学步儿面对面地交流,尽管孩子的语言很有限,教师
可以通过描述孩子所操作的材料、对孩子学习新单词的行为以积极情感的反馈,满足孩子在良好表达之前对语言的需要。
不应当觉得“我不跟孩子说话”、“我不需要他们的回应”,因为他
们太小了,而且我也不会用孩子的语言,我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话。
(5)幼儿:教师应在幼儿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发挥支持性作用。教师关注
着孩子,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支持。教师帮助孩子完成任务,教师让
孩子独立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在他们受挫的时候鼓励他们。
教师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关注,如果关注过多教师可能会包办,如果给予的关注太少,孩子会在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产生习得性无助。
(6)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对于人、食物和物体的偏好,可以适当的让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有利于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
但是,有的时候,成人会剥夺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或者在他们正
在玩玩具的时候,把玩具拿走或要求孩子与其他同伴分享玩具。孩子没
有得到选择的机会,孩子的的喜好没有得到鼓励,成人希望孩子都做同
样的事情。
(7)教师不要频繁的强调常规,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抗。而应该积极引导孩子
自主行为的养成。
教师不应该总是对孩子说“不许”,并且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用自己的权力去惩罚孩子,因为这种惩罚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利于
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
(8)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处理受挫情景的技
巧,如想要某个玩具时,通过争抢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此时教师
应该用其他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教师不应该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的时候试图控制或者
惩罚孩子,给他们更大的压力。
(9)教师要以友好、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经常与孩子说话,视平线与孩
子保持一致。
教师与孩子交流时不应该高高在上,且大多数情况下,同时与太多
孩子说话,缺乏个别交流。
(10)教师应该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不该总是问孩子一些是非性的问题(只要孩子回答是和非得问
题),也不该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11)教师要鼓励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教师鼓励学前儿童帮忙清理玩具,教师不应该替代孩子来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课程
孩子通过游戏、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进行学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课程逐渐成型。3-5岁的孩子通过各种各样既定课程与生成课程不断地学习,包括通过游戏发展的语言、身体、交往行为。婴儿通过到处移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发展感官。他们也学到了一些重要的技巧,包括自理能力,如穿衣服、吃东西等。孩子的课程是通过感官、与成人的相互交往以及成人对他们的照顾。所有的这些都是课程的来源,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从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器具。
(一)针对婴儿和学步儿的课程
(1)给孩子准备的玩具应该安全、易于清洁而且足够大,以防止孩子吞食
玩具,难易适中。
而不应该提供尖锐的、不便清洁的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玩具。
(2)镜子应该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如挂在墙上或靠近毯子,以便于他
们自我观察。
孩子不应该被放到无法自我观察的地方。
(3)生活中,比如在吃饭穿衣等方面,成人应该让孩子尝试着去做,因为
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并且学习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
教师不应该强加给孩子常规,希望所有的孩子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
(4)成人要和孩子一同游戏,帮助他们理解如何恰当地与他人交往和做事的程序。
成人不应该由于觉得和孩子一起幼儿很傻很无聊而拒绝和孩子
一起游戏。
(5)成人经常给孩子读故事,教师对着一个孩子坐在腿上读,或者对着2~
3个孩子。教师和孩子一起看书,认出书中地点,并且让孩子积极主动
地参与。
教师不应该同时跟很多孩子讲故事,并且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6)吃饭时间,成人应当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获取经验中变
得熟练、独立。成人应给学步儿穿上套褂和用盘子装着的食物,提供
简单的工具,比如勺子、盘子,逐渐让孩子尝试使用水杯或瓶子。
成人不应当剥夺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并代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孩子觉得很紧张,有些东西要么太难了,或者是他们的衣服扣
子扣得太紧或者太松了。
(二)针对3/4/5岁幼儿的课程
上述的课程对于3/4/5岁的幼儿同样重要。幼儿园的课程很宝贵。但是不管是婴儿、学步儿还是3/4/5岁的幼儿,课程遵循着同样的要领。经验应当提供给3~5岁的孩子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且促进所有领域的发展,包括身体、社会性、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每个孩子都应当被看做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者不同的发展速率和次序。课程应当顾及到个体的差异性、能力、兴趣,并且注重孩子在学习中自尊和对学习的积极情感的发展。
(1)空间被划分为大小相间的区域,便于个人及小组的活动,包括建造区、桌面游戏、艺术区、表演区、语言和聆听区、??
房间不应当井井有条,只能容纳很多孩子很多的孩子,并且在同一时
间做同样的事情。
(2)玩具应该向孩子开放并便于取放,这样孩子可以自主选择。
玩具不应当都堆放在一个盒子里,并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每次都是教师代替孩子选择玩具。
(3)成人应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供孩子在积极的探索中学习,并且在此环
境中与成人、同伴、材料进行展开互动。
教师不应当提供高结构化的教学并且独控课堂。
(4)孩子从教师准备的环境中选择活动和材料,孩子身心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教师不应当指控所有的活动,告诉孩子在哪里、做什么,并要求孩子安
静地坐,着只需看和听。
(5)大多数时候,孩子在人数较少的小组中独立地“工作”。
孩子不应当很多时候都在一个很多人的群组中并且受教师的直接指导。
(6)教师应提供孩子可以亲手操作的活动、材料,这样孩子可以习得更多的鲜活的经验。
教师不应当给孩子提供作业本、小纸片、识图卡之类的结构化的、抽
象的材料,使它们控制课程。
(7)教师在孩子中间走动,提供个别指导,通过提问题、提出建议,或者为情境增加更复杂的操作材料、想法,帮助孩子进一步与活动、操作材料发生联系。
教师通过对着所有学生说话、告诉孩子做什么而控制环境。
(8)教师期望孩子说出不止一个的正确答案,教师承认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及探索。
教师不应当要求学生回答出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21:
51(9)教师通过运用引导的策略来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教师不应该花费成长的时间来灌输规则、惩罚不适当的行为、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训斥孩子、让他保持坐下并安静,或者类似的情况。
(10)孩子有很多发展社交技巧的机会,例如合作、帮助、协商或者与相关人讨论解决个人问题。
教师不应当虐待或者诉诸灌输课堂纪律。
(11)教师应当为孩子提供很多尝试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孩子基本的技巧在有意义的尝试中进行着。
教师不应当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阅读和书写的要求,例如识
别独立的字母,或者在印刷线中写出的准确答案。
(12)孩子通过探索和与周围人与实物的互动中,建立起对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的概念和理解。
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强调规则,通过记忆和计算,例如数数、或者在作业本上画圈,(13)孩子通过每日户外活动发展大肌肉,包括跑、跳和平衡。户外活动在每日计划之中,从而孩子可以发展大肌肉动作技巧,探索户外环境,并且充分地、自由地进行自我体验。
户外活动不应当十分是有限的,因为它时刻注视着并且都处在指导之下,总是被动的或者受限制。
(14)孩子每天有充分的时间在户外探索,例如玩水、沙子或者泥土作画。不论何种季节,孩子穿着什么衣服,孩子每天都会有机会玩水和沙子。
教师不应该剥夺孩子玩水、玩沙的机会,因为这种游戏很乱并且需要特殊照顾,用这种材料会让孩子弄得很潮湿或者很脏。
(15)孩子应当每天都有发展小肌肉技巧的游戏活动,如拼图和迷宫。
孩子不应当通过用铅笔写字、填色格,或者类似的课业来发展手部小肌肉。
(16)孩子应当每天都有发展在艺术和音乐方面的表达与爱好的机会。
不应当只有在时间允许的时候才进行艺术和音乐方面的活动。
(17)孩子的自然好奇感和理解世界的兴趣经常会促使他们进行学习活动。孩子不应当被要求参加所有活动,为了达到教师的目的,或者为了达到某个功利的目标如达到某个等级、避免惩罚。
在童年早期的领域里,最适宜的行为时与他人交流重要信息,当我们用某个信息的时候,对此有相同理解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否是在职业内外与否。促进适宜行为在照料孩子过程中的应用,同样很重要,不管是在幼儿中心、家庭照顾,或者个人的照顾处,每个孩子都会从这种养育、照顾、教育、帮助方式中获益,促进信心和自信的建立。
(二)该视频资料体现了DAP 的两个特点:
首先,从内容方面来说:
从上述视频内容可以看出,“适宜发展”的定义主要是由两个向度来决定的: 其一是年龄的适宜,即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及认知的发展都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发展阶段来设计学习环境、安排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 其二是个别差异的适宜,即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成长的环境、人格特质、学习方式、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指导方针有四个,其中前两部分就是视频中介绍的部分:(1)课程——课程应该覆盖幼儿的所有发展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记录基础上,教师必须准备环境,并通过具体的、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活动,提供给幼儿与成人、其他幼儿、材料交互作用的机会。此外,教师必须设计较宽广的学习范围,并时刻准备迎接幼儿所展示的与众不同的兴趣及技能,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增加活动的复杂性,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幼儿挑战的机会。(2)成人与幼儿的互动——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要快速做出反应,当幼儿显示出不适当的压力时,要提供给他们减压的机会和活动,同时,给予言语鼓励,发展幼儿的自尊、接纳与自控。(3)家庭与课程间的关系——父母双方皆有责任和权利照顾并教育幼儿,鼓励家长来园观察和参与幼儿的活动,保持家园联系,教师应给予家长分享幼儿成长经验的机会。(4)幼儿发展评价——发展的指标是基于常模评定的,并不一定适合特殊情形下的幼儿,因此,在评价时要参考教师和家长的观察资料,运用观察和评价来辨别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并为他们设计课程。
其次,从陈述方法方面来说:
适宜发展课程主要使用两分法来让幼儿教师判断适宜与不适宜,因而教师较容易地去区分何种教育方式较为恰当,也可让幼儿教师在无法决定时,有一个基本的参照。资料中指出,“在修订版中仍坚持使用二分法,其主要原因是,对照表可以作为幼儿教师的参照工具,提倡正确的教育理念,尽管容易让人产生误
解,但可以提供好几种教育现象的正确观念,并方便幼儿教师理解概念,鼓励幼儿教师利用对照表反思、辩论、切磋,并非照单全收”。同时,NAEYC 也对此再度声明,在参照的过程中,教师做决定时仍需要运用专业的知识来判断当下的实施是否适宜。也就是说,DAP 的施行有两个基本的假设: 一是只要教师把握住了 DAP 所建议遵循的原则,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应该是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 二是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员,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他们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决定适宜的学习经验。
第二篇:贯彻指南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
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工作总结
——都沟中心幼儿园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和其他幼儿园一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学习指南,并大力宣传。
《指南》是一个教育指引。《指南》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幼儿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指南》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为我们中国的幼儿教育道路指引方向,指点迷津。《指南》实在是这一代幼儿的福音、家长的福音、祖国未来的福音!
通过学习《指南》,能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是优质的;早期教育究竟应当给予幼儿什么;怎样实施教育才能让幼儿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怎样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他们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指南》,认真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就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指南》精神。因此,我园积极行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认真学习、大力宣传,为推广《指南》做不断努力!
一、家长方面: 1.召开全员家长会,下发《指南问卷调查表》,由园长成允琴开展专题讲座,针对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为家长解读《指南》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配合幼儿园完成指标,建立合理的期望值。让家长初步了解《指南》的重要意义,并告知我园的一系列将要举行的宣传和学习活动
3.张贴挂图:让家长看到幼儿园方面的重视,引起家长对《指南》的关注。4.家长讲座:分批对小班、中班及新生家长进行讲座。业务园长认证根据《指南》大量查阅资料进行借鉴,再根据自身经验整理成图文并茂的ppt,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引导家长更好的了解《指南》,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5.家长征文:通过本园讲座,请家长结合学习和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写心得或感受,将家长文章发到本园网站,张贴到家教窗,促进家长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师方面: 1.业务学习:分三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业务学习,对《指南》进行解读,让教师意识到《指南》是指引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文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提高资深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根据指导要点中大家深有体会的地方进行了交流,反思过去工作中做的不对或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调整等,教师们深有感触,大家都觉得《指南》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要,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都存在很多误区,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在一日工作中落实《指南》,为幼儿的终身发展负责!2.分领域教研:虽然我们学习了指南,但由于自身经验及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不能更全面准确的把握,继续进行分领域教研,对每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做好长期的计划,我们打算每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同时结合实践,将此内容列于下学期及以后的教研计划当中去。3.教师征文:结合业务学习《指南》后大家的体会,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将心得体会写下来。老师们虽然写的比较简单,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相信只有从老师自身领悟到了《指南》的精神,就会更好的去在工作中实现!
三、幼儿园方面: 1.自查:首先,将幼儿园课程进行全面审视,坚决取消小学化倾向课程。同时,加强一日活动流程的研究,重新修订课程表。2.真正做到让幼儿“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新学期开始前全面进行“活动区”的创设,多提供让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获得学习和发展。3.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有一小时的身体锻炼或体育游戏时间,增加轻体育器械,认真上好体育游戏课,把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4.加强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指导,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业务领导不以课程为主要检查内容,及时发现教师和幼儿的行为,及时进行教研,加强教师日常随机教育的能力。
以上是我园在贯彻《指南》时所做的一些计划与措施,由于时间关系,我园做的还只是一个起步,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指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进行研究、学习和实施《指南》精神,将《指南》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进行新生家长讲座;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实施指南的过程是进一步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的过程,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过程。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
我们一定不懈努力,将期望变成现实!篇二:幼儿园实施《指南》总结
幼儿园实施《3-6岁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工作总结
幼儿园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改进幼儿园的保教管理工作,实施科学保教,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学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指南》培训方案,并围绕《指南》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并取得了实质性效果,现将开展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一、组织好全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做好培训是确保每一位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学习和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内涵和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园在景洪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幼儿园教师培训《指南》时,派出了6位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参加,通过教育局2天的培训后,回到幼儿园后,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每一位参加过培训的老师,主抓一个领域的培训工作,如:某某老师主讲《指南》中的健康领域,某某老师主讲《指南》中的语言领域,某某老师主讲《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某某老师主讲《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某某老师主讲《指南》中的社会领域。我们努力改变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参与式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调动教师的已有经验,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运用《指南》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通过《指南》语言领域的学习后,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并讨论“目前幼儿园幼儿在听和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是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如:讲解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我们结合案例“你画的是什么啊!”和“这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两个案例老师们很快总结出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在讲解幼儿的艺术感受有什么特点时,出示了《妈妈给楚楚洗澡》、《爸爸生气了》两幅图画给老师们欣赏,老师们很快就说出了幼儿的艺术感受首先要在感知基础上,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是直觉的、想象的、情感的,幼儿是个性的、不同于成人的。我园通过这样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并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
二、用《指南》的精神和内涵引领和指导日常保教工作。我园为每位教师订了一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教师自学通读,了解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中32个目标和87条相应的教育建议,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理念和意识,用《指南》的精神和内涵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
三、每个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行动研究计划。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实践者,从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在运用《指南》的实践中分析问题,探索解决策略,反思教育实践,让广大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感受自身理念和行为的变化,在团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信心。要通过《指南》的贯彻落实,彻底改变一些教师忽视幼儿发展、机械依赖教材上课的现状,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一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
四、通过《指南》学习,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采的节日活动。
在“感恩节”上,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自己要感谢的人,表达对她们的爱;在“圣诞节”时,孩子们了解西方的节日并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在“六一儿童节”上,孩子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舞蹈。
五、开展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我园将以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进一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引导广大家长和社
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在2013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我园开展了以“学习《指南》,了解孩子”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在幼儿园里组织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解读《指南》,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我们编印了《指南》家长宣传册,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区、街道,向群众发放宣传单、进行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六、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幼小衔接。
《指南》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还有赖于小学教育的支持配合和科学衔接。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面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总之,《指南》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摆正教育重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创新
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使每位老师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篇三:伊顿幼儿园学习落实《指南》总结
伊顿慧智双语幼儿园远洋校园 关于开展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研讨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日前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了深入领会《指南》的指导内涵,更好地为保教工作服务,我园进行了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专题研讨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习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学习《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研讨研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教学主任及幼儿园原有的中文、蒙特梭利、英文三个教研组组长任副组长,各组成员为成员,由教学主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分组、分教学特点的进行学习研讨
(一)、主要任务 1.开展调查研究和观摩活动。以观摩活动为契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查找差距和问题。以此为基础,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过程中明确方向和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2.认真学习《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调查研究、活动观摩的基础上,利用中午业务学习日,组织集中学习,认真研读《指南》原文,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要求每人写出学习笔记。
3.组织集中交流研讨。各个小组根据教师写出的心得体会,组织全体教师集中交流。
(二)、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此项活动是深入学习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明确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核心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学习实践的重要措施,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按照方案要求抓好落实。2.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此次活动的关键在于领导带头,要带头调研,带头学习,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带头参加集中交流活动,全体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带动普通职工共同参与。3.严把质量,确保效果。全体教师要每人撰写一篇研讨文章,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体会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伊顿慧智双语幼儿园远洋校园
学习落实《指南》工作总结
教师们积极发表自己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学习心得,同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接下来的集体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家长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四、问题和困惑: 立足我园的实际和特色,我们的老师不断地将蒙特梭利教育中有价值的核心思想与新《纲要》精神进行比较和分析,教师对蒙特梭利教育理论与《纲要》和
《指南》的教育理论核心是如何能更好的结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将《纲要》和《指南》的教育核心融会到蒙特梭利的特色教育活动中,成为我们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篇四:幼儿园《指南》实验阶段小结2015.1 西丽幼儿园贯彻《3-6 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指南》实验学期小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作为区《指南》实验开展的实验园,在市、区幼教教研专家的指导下,我园认真组织老师学习并深入领会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努力提升我园的保教工作质量,本学期里重点围绕“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环境”和“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开展了实验研究。
我园成立了以白洪园长为实验责任人的实验小组,教学助理具体落实实验工作。全园各班在园中心教研组(《指南》实验组)的指导下,开展《指南》学习培训及相关实验活动。我园以“半日活动”研究为基础,以“一日作息安排、学习环境、区域计划与回顾、小组教学、晨谈活动”等专题为切入点,利用管理园半日活动开放观摩教研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契机,开展教师的教学观摩研讨,落实《指南》精神。定期开展园内的研讨活动(每两周1次),谈论研究进展,分享研究收获;积极参加区教科中心组织的教研与培训(每月一次),及时与指导专家保持联系,做到研究方向的科学合理性。现将本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形成并完善园实验方案,明确实验重点和工作要求。我园实验小组就实验计划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前期的大练兵活动和教研活动小结,对
照《指南》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
二、在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本学期里,我园就教工制度进行了补充和调整。
1、延长教工的上班时间,增加了老师的备课时间,对 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
范,形成了各部门的“工作规范及安全要求”。
2、调整了教师的备课制度,以适应《指南》对教育教
学的新要求,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我们的备课不仅仅限于集体活动的设计,要同时考虑小组
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等。
3、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增加了“园龄”这一
项目,以更好的稳定教工队伍。
三、改善幼儿园整体环境,积极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环境
1、本学期里,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紧紧围绕幼儿的学习与
发展需要,围绕幼儿的生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
设了幼儿园攀爬区的运动设施,将植物区、沙水区、戏水区进行了场地调整和科学设计,更加适合幼儿
活动和游戏。在节日庆典、家长开放、故事节、玩
具交易会等重要的时段,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了
更新和布置,突出以幼儿为主体,人人参与的目的,让环境真正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2、班级环境做整体规划,(班级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
场所,其环境的规划和布置是班级课程实施的重要
途径。因此,学期初,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深圳市南
山区西丽幼儿园班级常规环境布置”的要求,并鼓励
班级老师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做班级个性化的创设。
3、每个班级集中处展示墙的布置,这是我们现阶段教研的重点。每班都设置了一个适合全班幼儿集中的场
地,以组织开展晨谈、区域计划与回顾的分享等活
动,这个场地的选择,一方面为了提高场地的使用
率,我们把它和小组活动场地或建构区和二为一;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实施课程,集中处的墙面要
足够大,并能利于和幼儿的互动,幼儿可以在上面
自主的选区、涂鸦、记录。所以,我们用磁性软白
板装在整面墙上,把班级幼儿每天都关注的重要内
容直观的呈现出来,真正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宰者。
关于墙面的布置,我们形成了“西丽幼儿园班级集中
处展示墙布置规范”,以指导和规范班级的布置能以 幼儿为主体,服务于日常教学的开展。
4、班级学习区域的合理规划。幼儿的自主学习主要在区
域里进行,所以各学习领域区角齐全,如: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在设置上我们考虑到年龄层
次的不同。以角色区为例——小班的孩子喜欢玩娃
娃家、且喜欢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
小班的角色区会在同一个班级设立2-3个娃娃家。
随在幼儿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到了中大班,我们
在一个班级里的角色区里设置2-3个不同功能的角 色扮演角,如大四班设有娃娃家、便利店、美容美
发厅等„„,孩子们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或
进行角色转换,以接近真实的社会。另外,我们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独立的小组活动场地。
5、学习材料的投放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西丽幼儿园区
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参考”,并以此为参考,班级进行
游戏材料的投放,并开始尝试设计并投入 “活动记录 单”、“操作指引单”等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主动的自
主学习。
四、合理安排一日生活。通过现场观摩,将“幼儿一日作息
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将各个时间段进行科学合乎实际操作的调整,保证实际操作的切实落实。形成“西丽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就诸如晨谈、区域活动的计划与回顾、小组活动的实施等重要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梳理并总结了目标、内容及其组织实施的策略。
五、结合《2014年深圳市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大练兵行动
方案》对全园教师开展分层次培训,将自学和互学相接合。全体教师参加了学习《指南》专题培训活动。组织
老师参加了优秀幼儿园的观摩和教研活动。
六、实验组、各级组、班级进行了实验总结。完成幼儿园学习环境、一日生活安排、卫生保健、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工作的视频拍摄和制作。将每次每次教研及培训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小结;丰富幼儿园的拓展课
程,进一步完善“西丽幼儿园园课程指引”。
执笔:黄海芳
2015年1月篇五:南桥中心幼儿园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工作总结
南桥中心幼儿园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工作总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与成长阶段,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按照上级要求,我中心幼儿园从2014年9月组织老师深入贯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将更好的理念和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育教学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几大项,每一项都有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相结合,让我们更清楚的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非常准确地掌握《指南》中的每一项要求与建议,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游戏。学习了《指南》之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3—6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它会让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及保育活动中,更合理的安排孩子的一日活动,更细致的实施各项保育,让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细致耐心,充满爱的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我园在保教保育主要开展的工作(一)、家长方面:
1.在家长中开展关于《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就有家长非常感激的说:老师,谢谢你们推荐我看的《指南》,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重新认识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重要性,也深深的感到我和靖翔的爸爸近来对他关心的太少,忽视了对他的日常教育。比如:关心孩子应该从各个方面关心,不能顾头不顾尾;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爸爸妈妈,对孩子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有时候管孩子的时候自己往往耐性不够,忽略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先要做到。这话说起 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父母自己要弯下腰,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子诚实,父母也不能失信于孩子。有时候,只会片面、刻板地“说教”,却不会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家长意识跟上了,我们的教育宣传才能起到效果,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2.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卡,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园内的各项活动。并向家长征集学习和运用《指南》的切实感受和经验体会,家长通过阅读《指南》中的具体阶段要求和教育建议,更清楚的知道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该如何发展,避免了要求过低而影响幼儿发展,或要求过高,孩子们难以达到目标的现象。家长学习《指南》后还会出现这种好处:他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要干的事,并不是单纯的在玩,家长就会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的工作会开展的更是有声有色,孩子们会更受益。(二)、老师方面: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指南》,还进行了学习笔记的检查,以巩固对《指南》学习的认识与理解。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案例撰写、活动观摩、集体研讨、教师自学、分享交流等,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指南》精神实质,切实将《指南》贯彻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3.积极参加每天主题活动,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们的老师都积极参与园区组织的各种学习,认真研讨《指南》中的各个目标,学习它的教育建议,为更好的掌握《指南》中的具体要求,我们园里每天组织老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在活动交流中,有的介绍了扎实到位的工作,如入园焦虑的有效过渡、生活习惯的有效培养;有的介绍了感人的点滴小事,如能力弱孩子的特殊照顾;有的介绍了优良的传统,如各具特色的家长工作。于此同时,大家还了解了各个班级根据教师的能力、幼儿的兴趣、家长的资源等确立并实施的适合班级的特色文化亮点 4.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做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
索需要。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的童年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欢乐。《指南》中的各项目标只是我们教育的依据,不会变成规定,我们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灵活用于,按照不同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实施不同教育。还会在《指南》的各项目标指引下,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的教育观尽量和我们一直,取得家长配合,更好的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
二、在《指南》实验中教师总结了好的教法
1、游戏法:如“送玩具回家”,孩子不能将玩具物品归还原处,即将摆错的玩具物品问孩子说:这几样玩具说那不是我们的家,请你送他们回自己的家好吗?请放错的孩子改错,如记不住则请会的孩子,适当时候教师帮个忙。
2、演示法:如刷牙、洗脸,教师要给孩子看,同时给他们准备牙刷牙膏、茶杯、毛巾进和操作练习。
3、诗歌法:如孩子挑食,让孩子念首儿歌:“鱼肉虾子味道香,青菜萝卜有营养,小朋友们样样吃,长得高来长得壮。”
4、故事法:编讲系列故事①根据行为习惯内容和孩子具体情况,确定一个角色,然后每天编讲一个小故事。最后还可让幼儿自己接下去编讲;②编讲两个对比故事,让幼儿辨别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好与不好。③出题目让幼儿编故事如“讲礼貌的小白兔”“不听话的小猴子”。
5、诱导法:如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新玩具则可诱导说:这玩具真好玩,如果小朋友也想玩,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吗?如带孩子们去小商店,出发前可提问孩子们:“看到营业员该说什么?”启发孩子们回答,使孩子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6、暗示法:用含蓄的语言,示意的举动,如一个人眼神、一个手势、暗示孩子矫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倘若发现孩子欲把别人搭的建筑物推倒时,教师则可用含蓄的语言“推倒了太可惜,搭得多好啊,来你也搭个给老师小朋友看看好吗?”或给孩子一个制止的眼神和手势,让他停止这一行动。
7、竞赛法:独生子女争强好胜,幼儿园老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让
孩子们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开展自我服务能务的竞赛如叠手帕,系鞋带,穿脱衣服,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
三、在学习《指南》后,我园在在开展《指南》实验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1.家长方面的问题:(1)目前在偏远山区留守幼儿较多,留守幼儿中隔代监护的占绝大多数,这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学科知识,他们认为每天多认几个字,多算几道题是最重要的,认为我园“以游戏为中心,倡导个性发展” 是歪门斜道,不服正业,识字写字不如„幼儿园的幼儿多,20以上的计算更谈不上形势,光活泼有什么用。(2)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老师的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老师教幼儿跳舞,目的就是赚服装钱;教学生绘画,就是浪费家长的钱,我的小孩送到园里是读书写字,不想当画家,也成不了画家。(3)个别家长封建思想仍然根深,重男轻女的现象时有发生。2.园内客观问题:(1)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要开展活动首先要场地,园内活动场窄,大型活动开展难,其次要设备导具等不足,幼儿玩具数量少,种类有限。(2).师资配备不全,能教的多,会教的少,出色的更少。(3)经费投入不足,收入少。
3.园内主观问题:(1)个别教师认为在室内上课轻松,随便教二个字,写三个算式一节课就过去了,开展《指南》实验以后,上课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在玩耍时教,老师课前要设计,要准备,有时还要面临家长的听课监督,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而工资不见长。(2)还有的认为坐在教室里学生好管理,安全可靠,在室外容易出安全事故,不是张三摔跤就是李四尿裤,麻烦得很。
四、今后开展《指南》实验的措施
(一)、强化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定位体现儿童为本
恰当的教育过程应该关心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成人的方便来管束幼儿、压制幼儿。我们常常喊出的口号是“以儿童为本”,那究竟什么是以儿童为本呢?我们浅显的理解为“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以幼儿为核心为主体,无论在学习、游戏还是日常生活的每一各环节的安排,都从幼儿喜欢能接受、能听懂、能理解为准则。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施行科学的、适宜
性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定位了老师的主要角色——支持者和帮助者,将以往的领导者的角色逐渐的淡化。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持他们。
(二)、内化伙伴支持的角色定位,体现对孩子的平等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比如:教师能充分理解并接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发现问题,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平等的参与和协调,通过改变游戏条件,巧妙、自然地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各项发展。教师在与孩子活动的过程中,将支持的角色进一步内化,以朋友、伙伴的支持为平台,从心理上更进一步的支持幼儿的一切发展和学习的需要。
(三)、根据教育需要转变角色
幼儿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领导者、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等等,这些多样的角色,不能简单的评价谁好,谁不好,也不能单一的认为哪种角色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更加有益。思考每种角色与孩子的关系,灵活合理的在与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每种角色的优势。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很多老师理解为,幼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孩子的自主学习就不需要领导者这个角色,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显得有些偏颇。对于“领导者”不能以有色眼镜排除,不同的教育场合、教育契机,同样也能发挥很好的教育作用。要充分的、灵活的体现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总之,《指南》中的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做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的童年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欢乐。《指南》中的各项目标只是我们教育的依据,不会变成规定,我们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灵活用于,按照不同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实施不同教育。
第三篇: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转变观念 放飞梦想
贯彻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柳树店乡沙岗小学 肖兆毅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有幸参加了为期7天的固始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学习活动。此次培训活动采用专题报告、小组分散互动参与等形式展开,学习过程注重体验性、理解性,通过学员的思考和讨论,让我们在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慢慢走近《指南》,走入《指南》,从而明确、理解《指南》的基本理念“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的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在教育路上会有许多的困惑,我们除了在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特点,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1 全面的发展。
二、《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
《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三、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指南》 “艺术领域”中所提到的:现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的确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一律的“教课”。
四、《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到个体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 “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学习《指南》,我又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实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第四篇:幼儿教师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贯彻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建新幼儿园 崔文秀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这是李季眉老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会中,所说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的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在教育路上会有许多的困惑,我们除了在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特点,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
在听了李季眉、华爱华、冯晓霞三位专家的《指南》培训学习讲座中,我了解到《指南》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能力作了更详细的指导,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同时,通过聆听三位专家的讲座,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在《指南》学习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1、《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2、《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
《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
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通过学习《指南》,反思些什么?
1、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华爱华老师在讲述“艺术领域”中所提到的:现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的确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一律的“教课”。
2、《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
刚接触到《指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将《指南》中所列举的各项一一与我班幼儿进行对照,看看孩子现在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不由自主的将《指南》当做一个衡量幼儿发展能力的标尺。但当我通过三位专家的指导,我才慢慢领悟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
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到个体教育。
三、深入落实《指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明确教育目标,保护幼儿自尊、自信心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
“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学习《指南》,我又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实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篇二: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转变观念 放飞梦想
贯彻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柳树店乡沙岗小学 肖兆毅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有幸参加了为期7天的固始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学习活动。此次培训活动采用专题报告、小组分散互动参与等形式展开,学习过程注重体验性、理解性,通过学员的思考和讨论,让我们在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慢慢走近《指南》,走入《指南》,从而明确、理解《指南》的基本理念“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的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在教育路上会有许多的困惑,我们除了在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特点,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二、《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
《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三、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指南》 “艺术领域”中所提到的:现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的确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一律的“教课”。
四、《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到个体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
“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学习《指南》,我又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实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篇三:幼儿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点滴,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付出总有回报,我的收获和我得到的东西也同样为我所珍惜。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我参加了园组织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与艺术领域学习)》的理论学习。两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中教育建议部分对我的启示最大。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以儿童的眼光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习了科学领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因此我认为: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艺术领域,同样,《指南》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指南》中还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的。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
总之,在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和艺术领域之后,我会根
据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心得
通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组织培训学习,让我对《指南》有了新的理解我深深领悟到“做中学”科学活动就是一种良好教育活动模式它叫充分的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学会发现世界,理解世界。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收获:
一.理解了目标的内涵
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和探究兴趣的高度重视
2.明确“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
3.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的事物是他们他们最感兴趣的。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什么是探究能力?
1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是“科学探究”领域的关 键目标。
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现象
2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都是在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
二.理解幼儿的探究特点
1.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幼儿的探究 借助于直接经验,幼儿探究的方法具有事物性。
三.怎样支持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1.在实际生活和真实情景中,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和知识体系,能让幼儿感到科学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常常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尽管各有其知识体系,但常常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助益
3.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通过对具体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不断抽象概括来实现的。结合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到学习的有用和有趣。
4.幼儿的探究经验和数学认知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自己的认知结 构和水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每一个活动后幼儿所获得的发展不同。本学期我们第一次的读书活动于3月5日开始了,今天我们周莉莉老师的组织下又一次解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了学习了健康领域外我们还学习了科学领域,在学习科学领域内容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与开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体现:
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那么何为物质环境呢?就是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并能将不同的观察试验结果进行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从而让幼儿体验到试验的乐趣。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
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总之,学习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我会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幼儿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实际感受、探索欲望和兴趣非常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生活中的素材以及他们周围环境中的科学现象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区域活动中。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篇四: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从事幼教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国家的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让从事幼教的我们更加的领会了《指南》的精神。《指南》和《纲要》相结合,都分为5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从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划分,随后还有“教育建议”。
每个年龄段的目标明确,主要的价值取向清晰。所有领域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与会随之变化,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其次,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用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一直会看到这样的事例:xx老师,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你要有那个孩子那么聪明老师就省力”了。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最后,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做老师的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教会我从细节观察幼儿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素质,才能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篇五: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继全国教育工作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即将颁布一部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文件。它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通过上周储园长带领我们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的: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上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指南》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
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第五篇:美国艺术学校申请指南
美国艺术学校申请指南
美国的艺术教育成就主要在现代艺术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业,美式教育一直被公认为注重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亚洲的教育方法理念不同。学校很注重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或工作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陶艺(Ceramics)、美术设计(Graphic Design)、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多媒体/视觉通信(Multimedia / Visual Communication)、油画/素描(Painting / Drawing)、摄影(Photography)、版画复制(Printmaking)和雕塑(Sculpture)。
许多人都以为,艺术专业设有专业考试,留学门槛较高。其实不然,艺术类学生大多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参加专业考试,问题不大。而且,虽然顶级艺术类学校的专业对申请人语言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但如果学生作品集足够优秀,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完全可以鼓起勇气申请这类学校。申请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般美国学校录取学生标准:
1)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优异程度,比如成绩,班级排名,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
2)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专业兴趣、学习能力及潜力;
3)学生的沟通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领导才能等;
4)学生的课外兴趣、个性特征、特别的经历;
5)选择该校的原因;
6)国际学生还需要有足够的英语能力;
7)艺术院校对学生的作品要求高于学术要求,如选择影视专业的学生要提供电影作品思路或脚本等。申请基本要求:
1)成绩优良;
2)提高英语水平,参加相应的标准考试,申请本科要考TOEFL和SAT,申请硕士要考TOEFL和GRE/GMAT,对于艺术类院校,一般大部分只需参加TOEFL或IELTS即可,一般在综合排名院校里的艺术专业会出现对GRE有要求的情况,比如CMU。
3)做好详细的计划,比如在什么时候结束考试、什么时候搜集学校信息,制定申请学校名单、什么时候填写申请表、什么时候完成自述文章等;
4)充分酝酿申请的自述信,认真构思并把自己写好的文章给身边的人,尤其是专业的老师检查,让他们给你提一些意见或建议;
5)有足够的资金准备:一般每年的费用在3-4万美元左右。
申请美国大学的艺术类专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要有艺术作品。这是申请美国大学艺术类专业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你申请某个艺术专业,要有这个专业相应的艺术作品。比如你想申请摄影专业,要有摄影作品,如果你的作品得过奖,当然对申请更有利;或者你想申请雕塑专业,你要把自己最为得意的雕塑作品寄给你想申请的学校。申请时最好把你的艺术作品编成集寄过去,这样对申请会更有帮助。
2.大学成绩单和学士学位。申请人要提供大学本科成绩单(GPA)和学士学位。GPA最好不要低于2.7,以证明你在上学期间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另外,要有四年制的学士学位。
3.个人陈述(P.S.)和三封推荐信。个人陈述和申请其它专业的都差不多,推荐信要由教过你的教授或者专业人士来写,一般三封或四封。
4.标准化考试。申请美国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一般只需提供TOEFL成绩即可,GRE的成绩一般不需要(看具体学校的要求),但是有GRE成绩当然更好。
艺术院校留学规划
1.列出选校方案。
学生在选择申请院校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现有的艺术风格和自身条件,结合院校的教育方针、教授的风格和录取条件选择。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2.筛选个人的作品集。
根据各院校的不同要求,申请材料中作品集的选择、整理和准备是最重要的。TOEFL成绩、GPA等基本条件满足后,作品集是申请美国艺术学院的重中之重。不是同一个作品集可以申请所有的学校,有的院校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能力,有的则要求术业有专攻,哪幅作品应该出现在申请材料中,以及编排的顺序如何,都会影响到申请的结果。
3.加强写作部分。
Artist Statement-创作自述,也是申请材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给自己的作品找一个理论的落脚点对于美国艺术类院校的申请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英语的弱势只是一个方面,美国艺术教育以艺术史、哲学和心理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每个美国本土的艺术类考生在申请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创意是通过作品集的表现和Artist Statement-创作自述的语言描述共同表达的,而创意几乎是每个艺术院校招生时共用一把标尺。如果拔高自己的作品集的理论高度,是申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关注留学费用。
美国有的公立大学的学费并不高。有的院校提供co-op的教育模式,一边上课,一边在设计公司和企业中实习,收入足以满足学费和生活费。也有很好的私立学校给所有入学的研究生全奖,包括学费全免和生活补贴,但学生要求每周20小时的教学或教研工作。虽然这样的院校凤毛麟角,如果专业优秀的学生,应该尝试去申请。
5.补救英语部分的不足。
有的学生专业条件很好,只是英语不过关。这在我们的艺术类学生中并不少见。美国有个别的艺术院校提供有条件录取,可以到美国之后进行英语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达到上课的要求再正式开始上专业课。前提是其他所有资料都达到录取要求,专业成绩优良,英语有所欠缺的考生可以考虑此类院校。学生就业前景好:
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三个就业方向:
1)回国就业,国内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正稳步上升,专业人才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而且,就业范围较广,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教育机构等对此都有一定的需求;
2)自由工作者,艺术类工作以创作为主,因此工作方式较为灵活,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青睐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在自由创作的同时又能养家糊口;
3)艺术经纪工作,文化经纪人、画廊经纪人、音乐经纪人、影视表演经纪人等,虽是新兴行当,但随着国内文化艺术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有着相当宽广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