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时间:2019-05-12 03: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第一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

一、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

一、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一致参与的教育观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

一、初二学生尤为明显,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

一、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该年龄段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初

一、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该年龄段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高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体型发育,他们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功日趋完善,内脏机能不断增强,第二性症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该年龄段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在与异性交往、对性知识的相对矛盾心理和心理焦虑程度二个方面上表现突出:

1、该年龄段学生由于对性知识的一知半解,他们心理萌动着一些从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这使他们既感到好奇,又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对方。他们关于异性同伴在什么场合可以呆在一起的社会允许程度仍然很敏感。因此,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互相排斥,但是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和渴望,内心又有对异性的追求的心理矛盾。

2、另外,据对初中生的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该年龄段学生均位于最高水平。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因此,该年龄段学生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一、初二学生在小学毕业后,经历

一、两年的过渡学习后,逐步适应了中学的环境,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这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易受朋友影响;独立意识的大大增强,使他们对外面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感,同时也开始尝试一些未知的领域。加上目前流行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情困惑,个别学生出现早恋,他们往往是在类似这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

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同时心理发育成熟度显著落后于身体发育,使得他们的“成人感”往往与现实世界发生矛盾,因此为了使自己得到内心真正的满足,他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获取同龄同伴的认可,一是追求流行文化。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属于不太成熟的小团体,后者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于是简单追随、模仿、尝试,带来哥们义气、盲目强调个性等等不良习性。与此相对的,作为主流文化

代表的学校与家庭,与他们追求流行、崇尚绝对自由、要求独立的内心世界恰恰是相对抗的。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

针对以上原因,对于初

一、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我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首先,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5、最后,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另外,在对待子女的学习上可以用一下的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该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制。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就要设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尽早阻止学习“下滑”。

2、帮助孩子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初二时课程门类增加了,且内容加深,难度加大,作业增多。可各门课程到底应该咋学,部分初一、二学生心中没数,客观上要求家长帮助引导孩子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全过程上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3、家长要与教师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加强对初一、二学生的教育

学习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学习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要配合教师想办法及时把拉下的课程补齐。家长还要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家长会、开放日、家长学校召开的学习与研讨活动等。

4、家长要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评价

对学生,家长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外,还要做到适当管理。要及时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或不经常预习、复习,家长就要指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并共同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学习的计划。然后督促实行,如孩子坚持得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第二篇: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特点

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初中教师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一年级——中学生活的“适应期”

由小学升入初中,这对每个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质变。表面看来,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一些缺乏经验的家长和教师这时也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现象而忽视将会出现的新问题。其实,学生进入初中后,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生活,将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许多的不安定,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

首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他们心中无数。因此,刚入初中,不少人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所以,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既是光荣的、自豪的,又是陌生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会带来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帮助。所以新生人学应该首先带他们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出中小学生活的差异,帮助他们安定情绪,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第二,要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在小学,主要学科教师基本上担任一个班的课,而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这样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教师那样清楚和周到,这就会使刚入学的初中学生感到不适应,并可能对教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所以,初一的教师即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倾向,同时又要照顾到他们是刚从小学上来,还需要给予较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师生关系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学生或则抱怨老师不放手,或则说老师对人不关心。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这种人际关系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必然会造成初一新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拘谨、紧张或不安。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迅速形成健全的班集体,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和亲近起来。否则,会造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产生“乱班”。

第三,要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的门类比较少。而到了初中,一下子拿到手的新书有七八种之多,因此,他们既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学习中脑力和体力的负担也加重了,这时,有的学生会觉得手忙脚乱,有的学生又会觉得自习时无事可干,个别的弱者甚至会感到恐惧、惊慌和不安,产生对学习的不适应。因此,初一的教师要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利用初一新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并逐步向抽象过渡。要具体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注意掌握学习的负荷量,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的新变化。

帮助初一学生顺利渡过“适应期”,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这是初一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初中二年级——中学生活的“关键期”

如果说,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那么,初中二年级又是中学生活中关键的关键。这是因为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初二学生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整个初中阶段是生理的激变期,而初中二年级(尤其是男生)正是生长的高峰期。他们与初一学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距,除身高显著增长外,行为举止也似乎成熟了一些;由于大脑机能的迅速发展,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也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生理发育上,本来处于落后状态的男生,现在猛追上来并超过了女生。这种变化,除了带来自我意识的变化外,还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如男女生之间会觉得大家都是“大人”了,因而产生异性间的微妙心理变化,对异性的亲近和追求的性意识开始“觉醒”,有的还发生“初恋”,甚至造成过失或犯罪。

第二,初中二年级又增加了学科门类和难度,如物理,既要求有良好的语文、数学的基础,又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也由代数进入平面几何,要求形数结合,由演算到推理,对想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能适应,而有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学习上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可能会成绩下降。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事先有精神准备,并从思想上和教学上弓愧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止学生成绩的下降和差生人数的增加。

第三,群体关系的变化。由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绝大多数学生是少先队员,一直受到少先队组织的关怀和哺育,有深厚的集体感情。而一到初中二年级,就得离队,团组织又因其先进性而只吸收少数初中学生入团,以致绝大多数人都游离在团队组织之外,不利于各种集体活动的开展,容易使其对集体的感情淡薄而思想涣散。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积极的变比,防止消极的变化。要正确进行性知识和两性关系的教育,要把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安排在初二去把住这个真正的难关,要特别关注初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情况的变化。要确立初中是中学工作重点,而初二是初中工作重点的观念,认真抓好这个“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三年级——人生道路的“选择期”

初中三年级学生生理上激变虽然还在继续进行,但经过头两年的动荡,多数人心理上都对此比较适应。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接近成人,思想品德方面也初步成熟,他们在一二年级小同学面前成了“老大哥”,“稚气”明显减少,逐渐显得“老成”起来。由于面临升学就业问题,多数人会产生紧迫感,开始考虑个人未来的职业和前途。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一些成绩好的埋头学习,只想升学而不愿参加其它活动;一些成绩差的觉得“悔之晚矣”,干脆混日子,等毕业;也有一些学生觉得“亡羊补牢,犹未晚”,因而奋发学习。特别经过教育体制改革“高中分流”以后,是升入职业学校还是进普通中学,是考“小中专”尽快谋个“铁饭碗”还是继续升学深造,几乎成为每个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时期,对学生加强人生目的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进行前途的选择和安排,都是非常重要并易于取得效果的。教师要善于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不同心理,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指导 专题简介(范文)

专题简介

专题:0-6岁幼儿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0-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变化最为快速的6年,本专题主要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安全依恋建立等方面,介绍幼儿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些典型表现,并通过案例,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大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策略,从而能够达到有效指导家长开展育儿工作的目的。

第四篇: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思政一班 学号:*** 卢文龙

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是身心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高中生也是青年的初期阶段,在生理发育上已成熟,智力发育也接近成年人,在个性和其他心理品质上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5、、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强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需要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 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份逐渐减少。

(2)自我意识成份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位。

(4)自我评价的成熟。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5)有较强的自尊心。高中生在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6、高中生价值观的变化

高中生在确立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的点。诸如:第一,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喜欢把各种具体实施综合成若干系统的总原则,热衷于哲学探讨;第二,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及不仅仅要说明自己对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第三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高中生对于事物的兴趣点、意志品质及归因方式均不一样;第四,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 可能。

7、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高中生强烈要求自治的特点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所具有的一种不满情绪中。高中生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可归因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 主义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有时甚至产生强烈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从而影 响其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态

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导致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只顾一 点而不及其余。

二、从生理上:

从生理上讲,个体的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感知能力、心肺功能、体力和速度、免疫力和性机能等都达到最佳状态,疾病的发生率最低,进入身体健康的顶峰时期。

参考文献:

杨西利,掌握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现代教学.2010,7 罗佳宁,浅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及有效引导.科教新报(教育科

研).2011,11

易琦,初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的建立.法制与经济(中旬

刊).2010,7

第五篇: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与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

主讲:冉传国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前来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倘若说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生活看成是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那么在这阶段时期孩子的思想大体上是沿着一条轨迹在发展和变化着的。初一是起点,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好奇。到了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慌、破坏等不良行为。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忙开始加入团组织,成为班级的骨干,而另一部分品德较差的孩子,这时也开始冒了出来。

2、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3、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结果是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大凡在初二年级学习扎实、成绩稳定的学生都可望胜利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4、孩子进入初二后,变得不爱讲话,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理,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孩子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的三言二语就讲完了,年龄超大越明显。这一时期,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闭锁,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

总之,这一时期,初二学生是“小大人”、“半成人”,心理特点是不稳定的、多半的、脆弱的,需要我们作父母的认真观察孩子的变化,作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

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作家长的如何引导他们,使他们向着“真正的大人发展”呢?

l、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应懂得,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正常的需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他们是21世纪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将承担父母所不能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应当具有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父母理应爱护和培养孩子的种自立精神;其次,父母要全面地看待孩子,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漠视其优点。即使最优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些问题,反过来讲,即使最淘气的差生,他们身上也有不少长处和闪光点,家长不应片面的认识孩子,他们是发展中的人,是动态变化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特点是在不断变化的,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也会向不好的方面演变,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

这里介绍一个例子。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王海栋是一名学习尖子,1989年获“华罗庚金杯”少年组数学竞赛的金牌,之后又获20余次竞赛奖,其中获全国性大赛一等奖、特别奖达7次之多。他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与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小王的父母并不期望孩子成什么“家”,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有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当发现小王身上的长处时,父母就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加以培植。他们认为,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和孩子谈心、沟通,一起探讨问题,当孩子取得成功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成为子女的导师,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须及时指出,抓住时机进行启发和帮助。小王的父母特别对孩子的思想品质有严格的要求。在小王家里,有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关系也十分融洽。

2、尊重孩子的“小秘密”

有时,孩子把内心的秘密告诉家长,家长却随意地当着孩子的面告知他人,这使孩子感到尴尬,家长出现这种举动,一是认为孩子无知或错误的想法可以随便拿来取笑的,二是在气愤、无奈之下,失去理智,以丑治丑,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加深了孩子对家长的防卫心理,家长从此就不会知道孩子的真实思想,亲子之间会筑起一道心理屏障,因此家长不能当众出孩子的丑,要选择适当时机,运用适当方法,解释孩子的无知或错误,激发孩子的自愧、自警、自戒之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有一块保留个人秘密的小天地。如一本小小的日记本,生日贺卡等。不希望家长窥视和干涉这是孩子独立人格开始形成的一种标志,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隐私权。随着社会的开放,少男少女的交往日趋频繁和公开化,这种交往多数是精神上的交流,属于友情的范畴,也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当今文明进步的社会中,父母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交往环境,做个开明的家长。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和男同学一起看电影,就断定女儿早恋,于是跑到学校向教师反映,又去找了男同学的母亲,弄得满城风雨。经班主任老师调查,发觉根本没这回事,纯属家长捕风捉影。

3、营造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

先举个事例:200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他的子孙已经传了七、八代。在这七、八代子孙中,12人当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60人当医生,100人当牧师,75人是军人,80多人成为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同是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马克斯朱克的酒鬼、赌棍,他的子孙也有七、八代,在这七、八代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或流浪者,因生活无着落而死于路旁,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处徒刑,因酗酒天亡或成为残废的达400多人。

两个不同的家庭,差异之大,说明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个性成长的影响也不同。如“乒乓世家”、“音乐世家”、“书法世家”等,如曹燕华、范志毅、丛学娣等都是父母兴趣爱好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言“家和万事新”,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同时,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来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人交往的。所以,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形成孩子的品质,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只有配合学校教育、运用民主、理解、健康的方式教育孩子,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才富有时代精神。作为家长,更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现在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又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格外疼爱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生活好,但在精神生活方面,缺少对孩子的关心。有些父母很少与孩子谈心,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他们常常以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精神上关心的不足。岂知,家长对孩子物质上的照顾固然不可少,但精神的关怀更为重要,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与父母沟通,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4、对子女的要求要适度。

家长经常对于女的各个方面提出要求。由于孩子正处于逐步成长的过程之中,家长的要求必须要切合孩子的实际,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拔苗助长,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极端方式来对抗父母的意志。尤其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尽自己的力,就会感到满意;即使考差了,也不能一时指责,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失误之处,认真总结、鼓励他下一次能成功。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分步实现期望,切不可心急,否则效果不明显。多年前,轰动南京的一桩家庭惨案就是由于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的。南京华东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一心望子成龙,认为自己是教授,儿子理应是大学生、研究生。儿子没考上大学,夫妻俩花了高额学费让儿子进自费大专班就读。由于儿子贪玩,父子间多次发生口角,一次考试前,父亲立下规定,如果儿子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或者一门不及格,家里将不负担其下一学期的学费。结果,儿子在考场上作弊,得了零分,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认为自己前途完了,父母会没脸见人,只有大家都去死,才能解脱痛苦,于是竟凶残地勒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青海省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仅因期末考试成绩低于母亲规定的90分的要求,竟被母亲活活打死。因此,家长盲目的高期望给孩子形成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使孩子厌学,身心受到摧残。

5、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已越来越激烈。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面临竞争,这就必然会有失败和挫折。因此,在多给孩子爱的同时,也要锻炼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如何适应各种变化着的环境。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困难预测以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教育,使孩子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免走极端。

报载: 一高三女生,志向是要报考清华大学,当年落榜。第二年补习,又落榜,该生承受不了二次打击,精神崩溃,导致精神失常。此后,整日衣裳不整,手里抱着课本,流落街头,逢人便说:”我一定能考上的,清华大学给我留着名额呢。”还有某校初三一女生,品学兼优,小提琴拉得特别好,曾参加市级比赛获奖。该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关心庞爱备至,只因一次向母亲要钱去玩,家长因担心其安全,拒绝该生的要求,事后,该生便上吊自杀。此时该生刚刚升入初三才五天。

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关心孩子,不仅用力去做,更应用心去做,让自己

下载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1. 目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 2. 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分三个课时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食品安全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食品安全学前一班 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个性特征和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这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胡集二中 马云芹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

    进入三年级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一般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我的孩子经过两年的锻炼,已经适应环境了,养成习惯了,不需要再像一二年级那样去关注孩子,可以松口气了,三年级家长会发......

    浅谈初二学生的家庭教育

    浅谈初二学生的家庭教育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

    2013初二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2013初二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我家孩子李心怡在阶梯英语学校的学习有两年了,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孩子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在这种快乐英语的熏陶下孩子各科的学......

    3_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初探

    111 《枣庄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初探 陈淑瑜王芳刘霞 3一6岁儿童,也即是发展心理学所界定的幼儿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身心各方面有了新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