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

时间:2019-05-12 03: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

第一篇: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

孩子失去学习信心怎么办?

——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

1朱庭楠、郭俊、张杰、刘崇等同学由于刚入学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实际上通过教学我发现这些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小孩,孩子失去信心就要担心了,孩子要强是个优点,因为在中国现阶段的高考制度下,都是需要好强的性格,敢于去竞争,但要强的孩子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好强的孩子常常与别人比较,比来比去,就容易有心理落差,自卑就出现了。为了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信心我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要放低学习目标,不一定要设定很高的考试目标,要设定合适的目标,不要盲目与成绩好的同学去比,比如上次考试是70分钟,下次考试成绩就定在班级中上等,或者分数在80-85分钟。如何目标设计过高,可又没达到,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落。每次给孩子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让孩子选择比自己稍好的孩子为目标,追上他甚至是超过他,然后再不断的改变目标,不断提升。

(二)找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这些孩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课堂中不会听讲。在课堂中我每次都会特别关注这一类孩子,多给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多鼓励他们,躲让他们担任小组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学习兴趣也有了,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也随着提高了。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四方河小学

李倩

9月24日

本课题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现完成了任务,特申请鉴定验收。现将本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陆续接收外地来农民工子女入学,截至目前,我校的外地农民工子女占据我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虽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地来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但据调查他们流动性大;多数家长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根本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基于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孩子受家庭教育、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随意性行为较多,如学习活动中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听讲、不爱举手发言、不爱质疑讨论、作业比较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叫苦不迭,学生也异常苦恼,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小学阶段也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将贻误终生。《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探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

二、概念的的界定

外地来农民工子女是指随父母来打工,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人员的子女。学习习惯是指由于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学习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监督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就习惯而言,从生理机制上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形成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复,使一定的情景和个体的某种行为,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两个兴奋点沟通起来,建立起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本课题从外地来农民工子女学习特点出发,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需要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

1.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教学活动,纠正外来农民工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和不懂就问的习惯。2.探索出一套培养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为这群特殊的孩子的人生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并分析外地来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

2.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策略。3.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提高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水平。

四、研究的对象:

在我校就读的二年级外地来农民工子女。

五、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采取观察、谈话、访问、接触等多种方法,安排良好学习习惯的技能训练。

2、个案剖析法: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个人档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个案。

3、调查研究法:进行团体、个体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信息,探寻实施策略,注重共性与个性相兼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提供便利。

七、课题实施的过程

1、创设和谐的育人班级环境

整洁和谐的人文环境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会有一个笑脸榜,如:星级作业、我会听讲、课上发言我最棒等。笑脸榜旁边会有一句相对应的名人名言,以此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室的黑板报也做到了定期更换,更换的主题要围绕本课题的内容而定。使学生一进到教室就明确要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

2、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

(1)准备好物品的习惯 A、强化训练

二年级学生自控力差,没有整理物品,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啊”绝对不行,学生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所以我决定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我经常利用晨会、班队会课反复演练,同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学生,并委任这些学生做小队长,监督同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由最初的上课时桌面乱七八糟,到队长提醒能够被动整理桌面物品拿出下节课的书本,到现在的自动完成课前准备,发生了质的飞跃,看见学生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B、表扬激励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自制力差,忘记是难免的。“物品摆放我最好”的评比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表扬与奖励,一个笑脸,一句表扬就会让做得好的学生做得更好,没做好的学生及时纠正;如果教给别人正确的做法,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我想一次奖励要比1O次批评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用具的习惯就会养成了。(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如下研究:

A、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如: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在保证教学语言精炼、准确的前提下,更多的加入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故事,每一节课学生都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收获着知识。

B、注意动静结合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在讲授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的调整课堂的节奏。不要一味的只讲课,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3)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纲要”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A、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用不同的方法读。

由于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主要是以插图为主,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在课堂中,学生就会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了。应用题的阅读则要求学生会找到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反复读,从而理解题意,完成算式。

语文课的读书方法就要遵循大纲的要求了,要一边读书,一边圈画生字词,遇到不认识字要学会做标记,然后查字典解决。同时要求学生一篇课文要学会多读几遍,渐渐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同时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要从小就扎根学生的心理。B、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同时开展早读经典美文、童话故事我来讲、经典诵读大比拼等活动,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4)不懂就问的习惯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很多学生由于胆小或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口音,即使课上没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也从不发问,长此以往学生不会的课程就越来越多,成绩也随之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为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我是这样做的。A、故事引领

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故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孔子不耻下问、列宁、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故事。让学生听完故事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随机采访平时从不发问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告诉学生不懂就问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敢于发问的学生老师才会欣赏他。B、循序渐进

要想让学生不懂就问实施起来肯定有难度,先强制学生每天问一个问题,对敢于问问题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并张贴笑脸激励他。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一个月,学生就会由最初的老师强制发问变成愿意问问题了。待时机成熟再开一次班会,交流心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5)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认真写作业的习惯,我准备从以下几点做起: 营造安静的氛围

克服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树立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守纪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业习惯的重要性,规定在班级中不能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表扬认真作业的学生,展示优秀作业,树立榜样,营造一个静心作业的氛围。B、锻炼意志

意志在良好作业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学习又想玩,为培养在别的同学玩时自己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就要以顽强的毅力抑制玩的念头而坚持学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形成当别人玩时自己仍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限制时间

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慢,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和作业量的估计难以像大人那样准确。因此根据作业量,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就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及时、投入、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去玩。班级制定星级作业评比细则

学生做作业时要做到:态度认真、独立思考、不拖拉作业、应付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仔细检查、作业有错误及时订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仅靠学校老师单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利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在家长心里树立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利用校讯通这一平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短信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做到心里有数;家长及时把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和家长共同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课题研究的有关准备工作。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了对本课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我编制出实验方案。并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并报批区科研部。

2、实验阶段:

本阶段我搜集、整理和运用了同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方法。

其次,我积极参加各级科研部门举行的培训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理解,更新了观念、转变思想,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总结阶段:

本课题研究后期,我对研究中产生的过程性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和提炼。在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化,我逐步成长起来,我的科研水平借助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过我不懈的的努力,现在实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已经深入人心。

1.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本实验与学生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效果很快反映在学习质量上。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中成绩有明显进步。

十、问题与讨论

本课题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仍成为教育的焦点,只有提高了作为孩子第一位教师的家长的文化素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我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把进一步研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作为我今后研究的目标,进而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案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案例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习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案例:学生杨磊,刚升入三年级时以语文、数学两科52分的最差成绩冠以“后进生”头衔。他衣着不整,少言寡语,不合群,又不遵守纪律,是班上的老大难。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学习不认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教育措施: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树立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上多关心,让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舆论、荣誉感、凝聚力,对约束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有作用。

一次,姜杨磊同学课上突然呕吐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的一个月中,全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伸出了热情温暖之手。有的送作业,有的补课,有的捐钱帮他付药费,有的帮找医治良方„„在他最需要支持之时,集体支持了他;在他软弱退缩的之时,集体给了他信心;在他最痛苦之时,集体温暖了他;在他最困难之时,集体帮助了他。

他开始热爱这个集体了,关心这个大家庭了。他变了,确实变了。杨磊同学在成功中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这都为他上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与帮助,他无论在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大进步,终于走出了问题生行列。如今,担任班中数学课代表的职务。

案例反思: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材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给予的不能只是指责和批评,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认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充满爱心,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低年级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自2010年6月申请立项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现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完成了任务,特申请鉴定验收。现将本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1997年9月开始我校陆续接收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入学,截至目前,我校的外地农民工子女占据我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去年我校被沈阳市教育局定为浑南新区农民工子弟小学。虽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但据调查他们流动性大;多数家长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根本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基于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孩子受家庭教育、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随意性行为较多,如学习活动中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听讲、不爱举手发言、不爱质疑讨论、作业比较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叫苦不迭,学生也异常苦恼,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小学阶段也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将贻误终生。《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探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所选确定的学校是农民工子弟小学,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

二、概念的的界定

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是指随父母来到沈阳打工,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人员的子女。

学习习惯是指由于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学习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监督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就习惯而言,从生理机制上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形成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复,使一定的情景和个体的某种行为,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两个兴奋点沟通起来,建立起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本课题从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学习特点出发,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需要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

1.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教学活动,纠正外来农民工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2.探索出一套培养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为这群特殊的孩子的人生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并分析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

2.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3.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提高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水平。

四、研究的对象:

在我校就读的二年级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

五、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采取观察、谈话、访问、接触等多种方法,安排良好学习习惯的技能训练。

2、个案剖析法: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个人档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个案。

3、调查研究法:进行团体、个体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信息,探寻实施策略,注重共性与个性相兼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提供便利。

七、课题实施的过程

1、创设和谐的育人班级环境

整洁和谐的人文环境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会有一个笑脸榜,如:星级作业、我会听讲、课上发言我最棒等。笑脸榜旁边会有一句相对应的名人名言,以此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室的黑板报也做到了定期更换,更换的主题要围绕本课题的内容而定。使学生一进到教室就明确要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

2、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

(1)准备好物品的习惯

A、强化训练

二年级学生自控力差,没有整理物品,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啊”绝对不行,学生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所以我决定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我经常利用晨会、班队会课反复演练,同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学生,并委任这些学生做小队长,监督同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由最初的上课时桌面乱七八糟,到队长提醒能够被动整理桌面物品拿出下节课的书本,到现在的自动完成课前准备,发生了质的飞跃,看见学生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B、表扬激励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自制力差,忘记是难免的。“物品摆放我最好”的评比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表扬与奖励,一个笑脸,一句表扬就会让做得好的学生做得更好,没做好的学生及时纠正;如果教给别人正确的做法,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我想一次奖励要比1O次批评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用具的习惯就会养成了。

(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如下研究:

A、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如: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在保证教学语言精炼、准确的前提下,更多的加入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故事,每一节课学生都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收获着知识。

B、注意动静结合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在讲授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的调整课堂的节奏。不要一味的只讲课,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3)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纲要”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A、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用不同的方法读。

由于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主要是以插图为主,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在课堂中,学生就会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了。应用题的阅读则要求学生会找到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反复读,从而理解题意,完成算式。

语文课的读书方法就要遵循大纲的要求了,要一边读书,一边圈画生字词,遇到不认识字要学会做标记,然后查字典解决。同时要求学生一篇课文要学会多读几遍,渐渐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同时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要从小就扎根学生的心理。

B、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同时开展早读经典美文、童话故事我来讲、经典诵读大比拼等活动,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4)不懂就问的习惯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很多学生由于胆小或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口音,即使课上没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也从不发问,长此以往学生不会的课程就越来越多,成绩也随之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为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我是这样做的。

A、故事引领

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故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孔子不耻下问、列宁、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故事。让学生听完故事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随机采访平时从不发问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告诉学生不懂就问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敢于发问的学生老师才会欣赏他。

B、循序渐进

要想让学生不懂就问实施起来肯定有难度,先强制学生每天问一个问题,对敢于问问题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并张贴笑脸激励他。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一个月,学生就会由最初的老师强制发问变成愿意问问题了。待时机成熟再开一次班会,交流心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5)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认真写作业的习惯,我准备从以下几点做起:

营造安静的氛围

克服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树立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守纪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业习惯的重要性,规定在班级中不能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表扬认真作业的学生,展示优秀作业,树立榜样,营造一个静心作业的氛围。

B、锻炼意志

意志在良好作业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学习又想玩,为培养在别的同学玩时自己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就要以顽强的毅力抑制玩的念头而坚持学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形成当别人玩时自己仍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限制时间

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慢,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和作业量的估计难以像大人那样准确。因此根据作业量,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就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及时、投入、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去玩。

班级制定星级作业评比细则

学生做作业时要做到:态度认真、独立思考、不拖拉作业、应付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仔细检查、作业有错误及时订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仅靠学校老师单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利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在家长心里树立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利用校讯通这一平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短信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做到心里有数;家长及时把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和家长共同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课题研究的有关准备工作。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了对本课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我编制出实验方案。并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并报批区科研部。

2、实验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1年7月末

本阶段我搜集、整理和运用了同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方法。

其次,我积极参加各级科研部门举行的培训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理解,更新了观念、转变思想,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我相继完成了2份调查报告,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改进。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估,及时提炼研究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我撰写的相关的论文参加国家级的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并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撰写的案例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的评比,获得了二等奖。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本课题研究后期,我对研究中产生的过程性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和提炼。在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化,我逐步成长起来,我的科研水平借助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过我不懈的的努力,现在实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已经深入人心,撰写的论文也获得省教育学会的认可。

1.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准备物品的习惯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专心听讲的习惯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阅读课本的习惯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问的习惯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通过数据对比看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后,在认真倾听、课前准备物品、阅读课本、认真做作业和不懂就问的习惯上有了很大进步!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本实验与学生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效果很快反映在学习质量上。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中成绩有明显进步。

十、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准备物品的习惯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专心听讲的习惯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阅读课本的习惯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问的习惯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问题与讨论

本课题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仍成为教育的焦点,只有提高了作为孩子第一位教师的家长的文化素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我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把进一步研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作为我今后研究的目标,进而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五篇:注重流动人口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流动的花朵”悄然绽放

楚雄州禄丰县金山小学 李云楠

目前,人口流动已成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就达85%。他们象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漂泊在城市的边缘。由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差异性(反映在主体方面主要有生理上的差异,个体结构上的差异,认知风格和智力上的差异;反映在客观上,主要有流动人口人员子女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还有一些卫生、文明习惯等明显有异于城市孩子,不少孩子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在其他学生中显得较为另类、弱势,容易受到歧视。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作为新时代与新世纪的教师们,我们播种希望,我们播种激情,我们播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搭建飞翔的舞台,铸就精彩的人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缩小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已存在的差距,使流动人口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流动人口子女接近或达到本地人员子女的综合水平,让这些“流动的花朵” 悄然绽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严师——造就良好习惯的保障 首先应该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的不良。众所周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不少流动子女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场所,教育孩子的任务是老师的,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只是停留在语言上,没有付诸行动。我曾经留过一页的写生字作业。一个孩子只写对了4行,其余的全错了。当我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说孩子昨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做的不是很好,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都做完了,我觉得还写的很认真。”实际上家长根本没有去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很多家长的监督,督促工作不到位,例如,对于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说:“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孩子说:“都做完了。”很多家长就认为,做到这样,他们就做到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任务。作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孩子习惯培养这一块,家长应完成的部分就成了空白。孩子处于学校严,家里闲一紧一松的状态。这样的教育环境,很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习惯得到明显的改善,家长必须在思想上高重视,同时付诸于实际行动。给孩子真真切切的监督和帮助,家校合力,让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先进单位,也是中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先进学校”。我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让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我班黄磊同学,每天上学准有没带的学具和作业。他有时还不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黄磊同学进行了家访。他父母来禄丰打工。因为收入少,只租了间小平房,住着三个大人和他,还有一个1岁半的小弟弟。屋子里面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提什么课外书及书桌了。孩子的学习用品被装在破旧的编织袋里,屋子里乱糟糟的。我找到了他的家长,把孩子的情况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

作为老师,我帮助黄磊建立记事本,将每日作业,第二天所需物品记在本上,并且要求他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每天晚上检查记事本上的事情是否完成,并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

我要求家长协助我的是,给孩子准备一个放学习用品的架子或箱子,检查孩子的记事本和督促孩子检查第二天所需物品。经过一个月的配合教育,黄磊基本养成了检查记事本和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的习惯,从而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让多彩的活动成为自信的翅膀——造就良好习惯的点金石 许多学生的成长并不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学有所长。我们要积极激发流动人口子女成功的需要,形成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实践行为,使流动人口子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提高一次即成功一次,使流动人口子女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个性,分析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努力 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流动人口子女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够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自信,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如举办文艺汇演让爱唱歌的孩子一展歌喉、让舞蹈爱好者翩翩起舞;举办体育运动会,让体育健将一展身手;开展书画比赛、书画上墙,让有书法、美术特长的学生的作品成为校园的装饰品,更让他们感觉“我真棒”;举办校园基尼斯让有绝活的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评选校园十佳歌手”、“编制班级小报”等等„„其实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体育却很棒,通过运动会,为班级争取了荣誉,他找回了自信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就会促进他其他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多地给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流动人口子女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流动人口子女参与什么实践活动,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流动人口子女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因此我们要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创造适合流动人口子女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成功机会。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活动中张开自信的翅膀,飞向一个又一个新跳战,从而促成积极向上的习惯养成。

三、让课堂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造就良好习惯的基础 流动人口子女是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他们身上焕发 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只有把问的权力交给他们,把读的时间还给他们,把讲的机会让给他们,把写的安排纳入课堂,才能让他们带着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成性和丰富性。只有张扬流动人口子女个性,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对文章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促进不断创新思维的习惯养成,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倍增生命色彩。

我们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应注重在质疑中凸现流动人口子女的个性,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俗话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应引导流动人口子女对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往往会让流动人口子女迸发出闪亮的思维火花。如教学古诗《村居》,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时,有学生质疑:“老师,那画上的纸鸢好像断了线,这是怎么回事?”我鼓励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三四月份天气朦胧,所以看不清线”有的说:“孩子放的风筝太高了,人们光顾看风筝不看线” 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对整首诗的理解深入了,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洋溢着兴奋的小脸,我激动不已。我知道他们真的走进了课文,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才会烙上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流动人口子女敢于质疑,并在“释疑”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习惯成自然了之后,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知识量也会更加的丰富,因此,提供张扬个性的天地,使学生善于发现、思考,处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四、让课堂成为展现灵性的广场——造就良好习惯的关键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如果教学中认为流动人口子女基础差只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流动人口子女,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流动人口子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流动人口子女体尝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有了表达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流动人口子女的灵性才得以挖掘,而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这种主动意识、自由意识的习惯,教师一定要给流动人口子女时间自由,做好“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

比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我在引导读悟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时,我问同学们:“你能读懂什么,愿意把它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时一位学生却这样回答:“我读懂了只要用心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只有用心学习,才能学到很多知识。”多么有分量的“用心”呀?在孩子的心中的理解更是胜过了所有。很多时候往往一段话,学生却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常常会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惊叹不已。要注意调动流动人口子女主动性,要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特性,尽可能唤起流动人口子女的经验,调动流动人口子女的潜能,激发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到活动的空间去,使课堂真正成为流动人口子女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充满灵性的课堂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会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课堂成为显现人性的舞台——造就良好习惯的信念 追求尽善尽美、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会让人们一辈子受益无穷。这也正是成败的分水山岭。成功者做事追求最佳境界,永不放松,永不轻率疏忽。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更需要理智与信念的支撑。在学习中, 知识的快速流动和扩散,使得要不断的学会学习,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来自我们激情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这种教会学生“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这是造就良好习惯的信念。在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晴,引导他们欣赏生活、珍爱生命、感知人生的真、善、美,培养明是非辩美丑的能力,培养健康纯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是造就良好习惯的坚定信念。

众所周知, 流动人口子女具有好动、好奇、懒散等特点,教师只有设计有趣新颖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大多老师都觉得这篇文章太深奥,用词也拗口,教学中不太有趣味性,因此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是比较肤浅,在课堂上常常分心,掌握也往往不尽人意。而我们教师就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创设和谐亲善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情味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然后说说有没有动作的经验,再尝试做做动作,让学生体验 90高龄的邓爷爷植树造林的信心。再类似的学习环节中,学生不在觉得课文那么深奥,对新词生字的掌握也更加的深刻,同时被邓爷爷认真执着、坚定的精神所感染,此时再让学生依靠自己检查解题这类小事做起,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教室里,时而争论热烈,时而笑声朗朗。学生的心灵一次次沉浸在来自课堂人性美的熏陶中。很难想象,循矩蹈规、心如止水的学生能体会到课中品之有味的人性之美。所以说,只有在课堂中,从小培养流动人口子女一种坚持不懈、勇于追求的毅力,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人性才能散发出自律的迷人光辉。

六、让“帽子工程”成为学习的加油站——造就良好习惯的动力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评价,使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前进的动力。教育的理想目标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多种多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特点不同的流动人口子女。只有适合于每个流动人口子女特点的评价,才能取得最好的评价效果,才是高质量的评价。生 活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爱抚的手势„„都会让这些弱势的流动人口子女产生成功的愉悦。当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我们都应该及时的告诉他“你进步了,你成功了。”平时尽可能的多而且真实、富有个性地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的动力。“教育既可以发展人的才能,也可能抑制人的才能”,可见,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创设成功的机会。为了让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前行的动力,我们在每个学期末尽可能都给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颁发一个甚至多个奖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颁发“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好的颁发“学习星”,遵守纪律,思想表现好的颁发“行为星”,讲卫生、爱整洁的颁发“卫生星”,善于组织、管理的颁发“优秀干部”,爱劳动的颁发“勤劳奖”,学习进步的颁发“学习进步奖”,体育优秀的颁发“体育健将”,绘画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等,通过帽子工程的实施,让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感觉到自己是成功的,只要继续努力,只要不断往前行,老师、同学都看得到我的付出与收获。同时更让家长感到孩子在校有进步,而不断的对孩子抱着美好的期望。

七、让特殊关注成为坏习惯的校正器——造就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对于总是崭露头角,出怪异动作的流动人口子女我采取给予特殊关注,些关爱给他们,多些理解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温暖来自集体,让他们在爱中改变自己!

我班许涛总是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他课上总是随随便便的 说话,小动作特别多,而且爱接话茬,其实他特想与众不同,他这样表现自己认为很潇洒。别的班级像这样的学生也有

一、两个,走路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头发油花花的,老师批评他时,他居然有些了不起的和老师顶撞。上学期的他,着实让我和其他老师头疼,我一再的找他谈,谈后效果甚微,我还找好同学督促其进步,也只是三朝两晚,今天进步明天退步。

这学期,我首先找到了他,他向我说了自己上半学期的确让老师费尽了心血,老师并没有放弃我,我觉得对不起老师,我想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一看,今天的他果然有改变,衣服整整齐齐,走路也端正了,看到他的改变,我觉得很舒服。我更加坚信:过了一年,他长大了,从心里希望改正缺点,在我的鼓励与关注下他一定会融于班集体之中。从此每逢做作业时,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的右下角根据一天的变化写上一句话:今天进步很大,做操很用力,作业字写得很整齐,而且上课能认真听讲了,希望你绝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努力吧!”每天我都在关注他,每天针对其优缺点给予一小段评价,指明今后应怎样努力。果然,许涛在我真挚的关爱下,做任何事都显得很积极,如听讲坐姿很端正,对同学说话显得很客气,走路也端端正正了。他在老师的关爱下渐渐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同学看齐。这不,这个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同学,他的行为习惯也在渐渐的趋于好转,而且,能主动捡起教室地下的纸,他开始关心集体了,相信他会越来越进步。班集体的学生看到他居然有了这么大的进步,同学们更加团结一心,互相随时提醒着,把你的红领巾系好,上课要 专心听讲„„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同学们能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吗?

八、让榜样成为润物细无声的雨露——造就良好习惯的灯塔 在流动人口子女养成教育方面,我们应给“差生”树立榜样,这样比一味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很多,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经意间,我在讲桌上写字时墨迹印过去了,我反复擦拭,都没有擦干净。这时传来了杨俊淳的声音:“老师,那支笔是油印的,得用汽油来擦。”我没有说什么,又使劲地擦了擦,还是没有擦干净,于是我无可奈何的放弃了。

下午,我刚进教室,就闻到了汽油味,怎么会有汽油味?我突然想起了上午他说的话,我一看教室,果然讲桌上只有一点点的字印,我一想准是杨俊淳擦的。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是怎样神奇的清除这些难看的墨迹的。我为这个小男孩的细心而欣喜,也为他的关心集体而高兴,于是,我当众表扬了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对集体默默无闻的精神。

第二天,我又趴在桌子上写字,发现桌子上一丁点字印也没有了,原来杨俊淳又给擦了一遍,我被他的爱干净、对事情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灵机一动,我们的作文课不就是让写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吗?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耳濡目染,我把题材一说,大家纷纷说他的爱干净、对事情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以及热爱集体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把他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就更加形象了,同学们的这次作文很成功,并写出了自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 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集体,使我们的集体更进步。

九、让期待成为回春的妙手——造就良好习惯的佳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别人来代替,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

我在期待中等待他的到来,这朵“流动的花朵”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把他留给溺爱他什么都不要他做的爷爷奶奶。今天他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因为每次他都要回头,或者悄悄的等待,等别的同学做好了,老师给会的同学判了以后,他顺手牵羊,把别的同学的作业本一抄,然后自然的交了上来,这样他还很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学得还可以。其实我早已发现了他的这个小伎俩。

我并不想伤害他的自尊心,更不能当面揭穿他,于是在小测验时,我说:“你的书写不算太好,你到前面来做吧!别让其他同学打扰到你,你专心把字写好”。于是我就顺理成章的把他叫到了讲桌前面来做题,这下他就没有机会再拿别人的抄了,于是他专心的做了起来,我一看,拼音部分他做的还行,理解和运用部分就不知道如何做了,说明他已经产生了一种抗拒的心理,我不学,只要到合适的机会一抄,就大功告成了。这次,他没有这个指望了,急得直冒汗,小测验完毕,它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我轻轻的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的感受怎样?”他抽抽噎噎的说:“我什么也不会做。”“为什么你不会做呢?”“因为我没有认真听讲,我的作业是照别人的抄的。”“不是自己真正掌握的,能行吗?”“不行,我接受了教训,得自己有真本领,我错了。”对了,我语重心长的说:“吸取教训,努力学习,不怕不会,就怕不学。”只有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你才能掌握知识呀!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

这次事件后每天,他都能认真听讲,我都在期待着他交作业,期待来的是他真诚地向我请教,然后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相信他会努力奋进的,他也会优秀的。

从此,全班同学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认真听讲,自己的作业独立完成,大家逐渐养成了这一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培养流动人口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差生”,更应重在平时,只有重视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才能使流动人口子女逐渐进步,使流动人口子女举手投足都有内涵,都有魅力,这样社会中有素质的小公民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

总之,教好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是老师的天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面对新教程改革的我们,就要以各种新姿态承诺于未来。就像这句话所说的:“回首过去可警策现在,而把握现在便可承诺于未来”。的确,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就是要对流动人口子女习惯负责。把自由、自信还给流动人口子女,把成功、快乐还给流动人口子女,把做人的应有的毅力还给流动人口子女,帮他们找回属于他们需要的习惯,造就流动人口子女精彩的人生。

下载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案例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案例分析》(本站推荐)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陈化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总结 陈化 2012、1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学......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 ---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 调查地点:宿迁、淮安、盐城、徐州。 调查人员:xxx、xx......

    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2014

    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我校处于我市中心地段,在校学生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占到了学生总数的 30%左右,其蕴涵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

    农民工子女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寒假实践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乡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由此带来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等问题。我乡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少部分随父母一起外出并接受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主要从事与产业工人一样的工作,逐渐产生了“农......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团区委学雷锋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