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教法培训总结
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教法培训总结
北代中学贾希淼
为期一周的培训转瞬即逝,时间虽短,但我在感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收获着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每一位专家、教授的发言如此精彩,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使我们每一个学员收获很大、受益非浅。他们带着经验和方法跟我们一起来到课堂帮我们研究如何搞好初中政治的教与学,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困惑和困难,我们也即将在专家们的理论引领下带着反思与反思后的策略回到教学岗位,走向实践。在精英与精英、经验与经验、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不仅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更多了一份压力与激励,多了一份鞭策与自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知道的太少了,给学生的太少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多得到的甚少,现在觉得我们错了而且是大大的错了,一个人只有放开眼界去交流沟通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然后知不足。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第一大收获就是很荣幸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红老师的《幸福教师的追求》,以前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很不幸或者是悲惨的,可现在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很幸福,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合格的政治老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是在这个孩子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把太阳挂在脑门上,给每个孩子都能带来灿烂阳光的;老师的眼睛应该永远都是两个弯弯的月牙,笑起来嘴角一直要咧到耳朵根儿……;老师所给与孩子的知识要像蛋糕塔那样美味诱惑而
又多层,老师的手上有一杆天平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永远都是平等的。老师的心胸要宽阔的能包容大海与蓝天……孩子的愿望单纯而美
好,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在心里反思着我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这个孩子
心目中的好老师呢。很惭愧,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有着各种情绪,可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孩子我们就只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们不能让情绪左右我们教学的热情,更不能把孩子学不会归结为孩子自身资质的愚钝,而丧失信心与耐
心。
第二大收获就是学到了好多先进、新鲜教学方法。通过专家教
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政治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
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说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经
常当众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很尴尬,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
当众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利用自我纠
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还有就是给学生作文打分的那个案例,95-20-15=60,这对我触动很深,以后我也要逐渐运用到我的政治教
学中去。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小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
西,搬到我们的课堂中非常适用,我觉得教学效果肯定不一般,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大收获就是孩子们现在上学太不容易了,不能把孩子学不会
归结为孩子自身资质的愚钝、笨,是我们没有把孩子教好教会,是我们自己的方法方式不对,是我们自己没有帮助孩子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子,而且把这条路指给他们让他们走下去,是我们自己没有能耐、没
有能力、没有方法,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再也不抱怨孩子们
了,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2年8月24
第二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宜章县沙坪中学 蒋志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教法研修班”的培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专题内容的学习,细心做好学习笔记,认真的按时的完成作业,并及时与其他学员交流,借鉴他们的长处,以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与他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用心记下一些的学习感受。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了知名的教授、专家的授课,使我耳目一新。也使我明白了以前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臵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疑问,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和自信。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钻研路的艰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这一次学习收获结合化学教学工作特点,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第三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法、教材基础知识
初中音乐教材教法考试提纲
根据文件精神考试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材基础知识等三个方面。
(一)《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标准颁布的背景.题例:结合本地、本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谈谈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课程性质与价值;
题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性)(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
(3)基本理念;
题例:简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题例:音乐课程目标主要包含哪几个层面()?
(2)学段目标: 1~2年级 3~6年级 7~9年级
题例:简述1-2年级的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领域二:表现
领域三:创造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题例:(1)音乐课程内容可表述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几个领域。
(2)新标准对3-6年级学生在演唱领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题例:实施新标准,在教学中要注意那些问题()?
(2)评价建议
题例:(1)音乐课程评价应遵循()()()()等原则;可可整科 导
(2)简述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3)试述如何在本地、本校现有的师资、设备条件下因地制宜的实施新课程标准.。
(二)音乐教材教法
1.教育概论
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性质与特征及功能与意义;
题例:音乐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
2.音乐教育简史
了解音乐教育的起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及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当代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学堂乐歌运动及坦格尔伍德宣言;
题例:(1)简述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2)什么是学堂乐歌运动?列举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3)1967年在美国波士顿发表了关于音乐教育的坦格尔伍德宣言,宣言认为,当代教育应把()的艺术()的构建()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建议()。
(4)简述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概况;
3.音乐教学过程
了解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因素,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题例:音乐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其教学过程包括()()()()等四个基本阶段。
4.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题例(1):音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试述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大面积提高音乐基本素养与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
5.音乐教学方法
了解音乐教学的常用方法,重点掌握发现法、情境法;
题例:(1)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有()()()()()()()()等;
(2)什么是发现法?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国际上有影响的几种主要音乐教学法简介
了解: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重点掌握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
题例:(1)国际上有影响的音乐教学法主要有()国的()教学法、()国的()教学法、()国的()教学法、()国的()教学法、()国的()教学法等;
(2)试述柯达伊教学法的要点及其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3)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我们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什么借鉴意义?
7.音乐教学工作
熟悉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音乐课的类型、结构以及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题例:(1)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音乐课的基本类型包括()();
(2)简述音乐课的基本结构。
(3)简述音乐课的基本要求。
(三)教材基础知识
1.考试范围:七至八年级。
2.考试要点:
(1)乐理知识
重点考查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常用记号、力度速度表情术语等章节内容,试题形式为判断音程性质、和弦结构、调式调性,写出常用记号的实际唱奏效果,根据指定音构指定音程、和弦,写出外文术语的中文意义等;
题例:(1)判断下列音程的性质;
(2)判断下列和弦的结构 ;
(3)在五线谱上用固定唱名写出e和声大调和f羽调试的音阶;
(4)判断下列旋律的调式调性
(5)以某音为根音或冠音构音程
(6)以某音为根音或低音构大小增减三和谐、属七减七和弦及各种转位;
(7)写出颤音、波音、倚音、回音、反复省略等记号的实际唱奏效果;
(8)写出dim legato staccato rit等术语的中文意义;
(2)音乐常识
即教材所涉及到的音乐常识,音乐的题材、体裁、演唱演奏形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作家作品、民族民间音乐等;
题例:(1)《五木摇篮曲》是()国传统器乐合奏,该国传统民间音乐采用的调试是()调试,我国的五声音阶其五个音级是(),“拉格”是印度音乐的(),该国流行的主要乐器是();
(2)管弦乐器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等四种,《梁祝》属于(),作者是()和()该曲具有()剧的音乐风格;(3)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可分为()()()()等四大类,二胡属于()类,《空山鸟语》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还有()()()等,古琴属于()类,又叫(),《流水》原名是(),关于该曲还有广泛流传的()时期的()和()的故事;
(4)钢琴曲《月光》选自()组曲,作者是()国()派作曲家(),与之同名的钢琴曲是()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原名是()奏鸣曲;
(5)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有自己特有的乐器,如()族的东不拉、()族的马头琴、()族的马骨胡、()族的札木聂、()族的巴乌、()族的葫芦丝、()族的芦笙等;
(6)《闲聊波尔卡》的作者是()国作曲家()他是著名的圆舞曲之王,圆舞曲可分为()和();
(7)最常见的合唱表演形式是四部混声合唱,其声部分别是()()()(),《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分别是()和(),该曲于()年在()创作,其主要段落有()()()()()()等;
(8)试列举几首具有四川、重庆地方风格的歌乐曲,并简要谈谈在音阶、调试调性、节奏及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教材曲目分析
分析教材中歌(乐)曲的题材、体裁、调式调性、风格特征及结构,从速度、力度及力度速度变化、断与连、咬字吐字及表演形式等方面提出艺术表现和处理方法并写出教学或排练指导方案;
题例:分析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写出歌曲艺术表现 的特点;
(4).教学设计
根据指定的教材内容写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包括:
a.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内容的地位、目的与意义、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涉及曲目的风格流派、题材体裁、演唱演奏形式、作者简介及表现手段与方法等;
b.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是以唱歌为主的内容则重点是学生的嗓音特点及音域等)、学生已具备的音乐艺术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偏好等;
c.教法设计; d.教学准备;
e.教学过程及要点。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_________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2.7~9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_________”。
3.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_________。4.198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_________课程。
5.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是指以__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常识教学。6._________是编订音乐教材、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
7.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音乐课类型是_________。8.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的听觉媒体是_________。
9.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_________方面的知识、能力及修养的总和构成音乐教师的素质。10.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分为全校性音乐活动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音乐学习成绩考核,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者班级、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_________要求掌握的程度。()A.教育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时计划
D.教学内容
2.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提出_________的教育口号,主张必须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性的音乐教育。()
A.音乐能改变灵魂的品质
B.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
C.音乐教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
D.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
3.课外音乐活动应以_________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A.全校性音乐活动
B.集体活动 C.音乐社团活动
D.校外音乐活动
4.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_________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
A.优秀的教学方法
B.好的师资 C.民间音乐
D.丰富的教材建设
5.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_________更名为“学科教学论”。()A.“教授法”
B.“教授法研究”
C.“教材教法论”
D.“教材教法研究” 6.音乐教学过程具有_________等特征。()
A.耦合性、审美性、综合性
B.审美性、趣味性、多样性 C.耦合性、导向性、综合性
D.耦合性、指向性、多样性
7.奥尔夫的_________的基本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其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A.“体态律动”
B.“元素性音乐”
C.“才能教育”
D.“声势”活动
8.音乐教育的_________也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基本任务,它包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A.本体目标
B.社会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9.从根本上讲,教师的天职就是()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培养人才
10.教育实习是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A.教学计划
B.教学目的 C.教学大纲
D.教学实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音乐教学具体方法千姿百态,但总起来说,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因此参与活动原则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2.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使青年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3.节奏训练是律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动作的本身。()4.课外音乐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限制。()5.音乐电化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创设音乐情境。()6.指导学生进行歌唱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力,这是歌唱教学的最根本的目标。()
7.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是对教师言行提出的道德要求。()
8.音乐能力测量即潜在能力测验,是在给予一定的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
9.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是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之一。()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音乐直觉感兴力 2.听唱法 3.律动教学 4.单一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第3小题6分外,其余每小题5分,共21分)1.简述在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体验原则的注意事项。2.简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3.简述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原则。4.简述奥尔夫乐器的几种不同类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论中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的方法。2.简论铃木教学法的原则及特点。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音乐教学应该按照()的内容进行教学。A.教学计划
B.音乐教材 C.教学大纲
D.指导性文件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 力和音乐素质,这就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手段
C.教学目的D.教学计划 3.木琴是管弦乐队中的()。
A.弹拨乐器
B.色彩乐器 C.打击乐器
D.高音乐器 4.我国中学器乐教学“首选”乐器是()。
A.笛子
B.二胡
C.钢琴
D.笛子和口琴
5.()只是音乐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依靠感觉。A.歌唱活动
B.演奏
C.视唱练耳
D.欣赏教学 6.演奏交响音乐的乐队称为()。
A.管弦乐队
B.民族乐队
C.铜管乐队
D.打击乐队
7.()是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中一项主要的活动内容,它涉及的人员多,要求高,开展活动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A.键盘乐器
B.大合唱
C.乐队
D.歌咏比赛 8.()是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A.观察法
B.讲解法
C.启发法
D.互动法
9.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指标共6项、20个要点。其中每个评估项目分为()。A.A、B、C三个等级
B.A、B两个等级
C.A、B、C、D四个等级
D.A、B、C、D、E五大等级 10.铃木镇一创立了()教学法。
A.体态律动
B.才能教育
C.奥尔夫
D.综合音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参与活动原则”要注意()。A.要把“动”引到音乐课堂上来
B.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C.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D.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E.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2.现行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中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A.视唱简单乐谱
B.听辨自然音程 C.听写音乐句子
D.两个调号的视唱 E.听写单音程
3.学校音乐教育是指()。
A.课堂教学
B.合唱训练
C.合奏训练
D.课外活动
E.业余音乐学校
4.音乐课堂教学评估的教学结构指标是指()。A.教学各环节能承上启下,衔接自然,逻辑性强 B.内容容量及安排繁简适当,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C.教学节奏张驰有序,疏密相间 D.有较好的综合组织教学能力
E.教学结构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音乐情感、作品风格特点的要求 5.奥尔夫教学所使用的乐器包括()。A.笛子
B.管弦乐器
C.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D.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E.键盘乐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______________,1987年将______________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2.在欧洲古希腊的“学校”中,音乐就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客观依据和物质保证。4.律动教学就是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5.音乐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课外音乐活动应以______________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 测量是经过众多的人进行测量,求出得分的平均值及平方差。______________ 测量是针对部分拟定的题。
8.教师完善的个人素质的表现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三个基本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三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包括教学设备、教具等物质条件。
10.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学内容实际由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艺术 2.形象直观原则 3.测量 4.意志
5.职业道德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中学器乐教学有哪些要求?
2.如何进行中学乐队的组织与训练? 3.谈谈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元素性音乐”,请简述它的基本含义。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教学工作谈谈教学评估的意义和作用。2.论述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编写音乐教材的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内容 C.教学大纲
D.指导文件 2.在音乐教学中,要把统一要求和()原则结合起来。A.创造发展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寓教于乐 3.科学的发声在现行的音乐教学大纲中表述为()。
A.宏亮的声音
B.具有很高位置的声音 C.气息通畅
D.自然圆润的发声
4.奥尔夫音乐教育所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属于()。A.键器乐
B.打击乐器 C.弦乐器
D.管乐器
5.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A.多写活动
B.欣赏教学 C.器乐教学
D.课外活动
6.()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学校中最常见的课外音乐活动形式之一。
A.合奏
B.合唱 C.独奏
D.独唱
7.课外音乐活动应以()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音乐社团 8.()是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A.测验法
B.讲解法 C.启发法
D.互动法 9.教学评估是()。
A.给教师在教学上定性
B.不是简单地给教师在教学上定性 C.发现问题
D.定等级 10.柯达伊是()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A.德国
B.波兰 C.匈牙利
D.捷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贯彻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发展原则应注意()。
A.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与发展音乐能力,二者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B.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音乐作品 C.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注意发现、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善于诱导、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层层障碍 D.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E.抓住重点,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 2.打击乐器分为两类()。
A.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B.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C.民族打击乐器
D.西洋打击乐器 E.奥尔夫乐器
3.演奏交响乐的乐队称为()。
A.管弦乐队
B.民族乐队 C.铜管乐队
D.打击乐队 E.交响乐队
4.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共有六项,包括()等。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学方法及手段 E.教学风格
5.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
A.节奏训练
B.律动、歌唱、语言节奏 C.视唱训练
D.乐器合奏与即兴创作 E.乐队训练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2.“移风易俗____________”。“兴于法,立于礼,____________。”
3.音乐教学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4.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相互尊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5.一般来说,一堂音乐课的开始阶段包括____________,中间阶段包括____________等。6.在学校音乐教育中____________是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
7.普通能力测验指____________,而音乐能力测验属于____________范畴。8.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主要由音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开展并体现音乐教育的内容。
9.瑞士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所确立的教学方法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欢迎和肯定,在欧洲被称为____________,在我国被翻译为____________。
10.节奏训练、律动、歌唱、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____________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引导学生____________,开发潜在音乐能力。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感觉
2.因材施教原则 3.潜在能力测量 4兴趣 5.律动教学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中学歌唱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2.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4.达尔克洛兹的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些修养。2.论述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学生音乐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2.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转和前进的过程,也是()形成的过程。A.教学原则
B.教育质量 C.教学水平
D.教学方法 3.歌唱教学是适合()的音乐教学方式。
A.小学
B.中学 C.社会业余学校
D.所有学校 4.适合学生在课堂教学用的乐器是()。
A.手风琴
B.钢琴 C.竖笛、口琴
D.二胡 5.高中的音乐课以()为主。
A.唱歌教学
B.器乐教学 C.课堂教学
D.欣赏教学 6.课时计划又称()。
A.教学大纲
B.教案 C.教学计划
D.备课笔记 7.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是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A.课堂教学
B.课外辅导 C.培养音乐人才
D.小组教学 8.()是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A.互动法
B.演唱、演奏法 C.讲解法
D.启发法 9.从根本上讲,教师的天职就是()。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培养人才 10.达尔克洛兹是()音乐教育家。
A.德国
B.瑞士
C.英国
D.出生德国的瑞士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学过程具有()等特征。
A.耦合性
B.指向性 C.多样性
D.原则性 E.功利性
2.常见的歌唱呼吸方法有()。
A.锁骨呼吸法
B.腹式呼吸法 C.胸腹式呼吸法
D.鼻式呼吸法 E.胸式呼吸法
3.中学生合唱队员应具备的条件是()。A.发声自然松弛,声音洪亮有控制、音色平稳、圆润 B.发声清脆高亢、富有个性有控制
C.有较好的听辨音高的能力和节奏模仿的能力 D.音域宽广、自然音域在十度以上
E.有较好的听辨音高的能力,有很强的创造力
4.音乐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导向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个别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前瞻性原则
5.奥尔夫教学所使用的乐器包括()。
A.笛子
B.管弦乐器
C.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D.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E.键盘乐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学论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曾称为教授学。
2.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_________________。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音乐教学过程包含三个基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唱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有效手段。
5.在一节课中主要进行某一种教学内容、完成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的音乐课,称为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音乐教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分。
7.音乐能力测量,其中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
8.教师职责就是_________________。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9.在音乐教学中,要把统一要求和_________________原则结合起来。音乐教学应该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进行教学。
10.1930—1935年奥尔夫完成了五卷_________________教材的写作,并转向关注儿童音乐教育,他的“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审美态度 2.启发诱导原则 3.实际能力测量 4.职业道德 5.性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歌唱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浅谈课外音乐活动有哪些方面的意义。3.音乐教师的职责包括哪些方面?
4.柯达伊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2.论述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
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1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1995年统计,我国自1984年起正式出版的有关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著作近_________余部。()A.50
B.60
C.70
D.100 2.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A.真正把德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品德教育为核心 B.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C.真正把音乐作为目标,体现以欣赏音乐为核心 D.真正把创作作为目标,体现以创作教育为核心
3._________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这时期的特点是相对主义与道德发展的相对主义阶段相一致。()A.7-14岁
B.9-16岁 C.11-18岁
D.13-20岁
4.对_________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想象,需要更多地借助于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乐曲的故事情节。()A.小学阶段
B.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 C.中学阶段
D.高中阶段 5._________是一种使用对位法的“合唱”。()A.齐唱
B.重唱
C.对唱
D.轮唱 6.即兴创作的方法就是_________的方法。()A.使用乐谱
B.使用简谱 C.不使用乐谱
D.使用五线谱 7.音乐_________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之一。()A.创作教学
B.欣赏教学 C.律动教学
D.合唱教学 8._________可以说是一种宽容的教育态度,一般可以采用发散、转向的教育机智。()A.冷处理
B.温处理 C.热处理
D.超热处理
9.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A.强→弱
强→弱
B.强→弱
弱→强 C.弱→强
强→弱
D.强→强
弱→弱 10.童声合唱队可由
组成。()A.已变声的女同学
B.未变声的男女同学 C.已变声的男女同学
D.未变声的女同学
11._________适用于对学生知识、音乐基础感受力的考核,结合乐谱及音响则更科学和符合音乐艺术特点。()A.演唱法
B.演奏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2.我国目前_________标准化的音乐学习能力测验方案。()A.已有
B.正在形成 C.尚未有
D.即将形成
13._________在很多情况下已开始代替黑板的作用。这是因为它的设计便于教师面对学生操作,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增强了师生的接触与交流。()A.幻灯机
B.投影器 C.录音机
D.计算机 14.音乐教室的布置涉及到_________的问题。()A.教学质量
B.教学环境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15.音乐教师的仪表应具有_________,应以作为教师内在素质体现和个人修养标志的仪表,给学生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A.形象的美感
B.仪表的美感 C.职业的美感
D.专业素质的美感 16.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决定着音乐教育的()A.内容和方法
B.质量和层次 C.目标和手段
D.技能和技巧
17.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_________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A.创造力
B.想象力 C.联想力
D.协调力 18.“卡拉博•科恩”教学法被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用于()A.幼儿音乐教育
B.小学音乐教育 C.初中音乐教育
D.高中音乐教育
19._________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A.素质与能力
B.道德伦理与美 C.智力与能力
D.修养与技能
20._________包括选择、钻研、处理教材,设计教案,选用和制作教具,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等。()A.组织能力
B.教学能力 C.操作能力
D.创造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二部分“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过程采取以下方法()A.体验
B.模仿 C.探究
D.合作 E.综合大学
22.对音乐教学法的控制,就是要优选教学法,要注意()A音乐教学法与教学目标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相适应。B.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相适应。C.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内容相适应。
D.音乐教学法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相适应。E.音乐教学法与教师自身运用音乐教学手段的可能性相适应。
23.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_________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A.教学理念
B.教学经验 C.教学技能
D.教学方法
E.教学艺术 24.音乐能力的结构成分是由多种复杂成分构成的,主要包括:()A.音乐的感觉和知觉能力
B.音乐的记忆能力 C.音乐联想和想象能力
D.音乐的情感 E.音乐的创造能力
25.审美修养的内容包括:()A.审美理想
B.审美趣味 C.审美理念
D.审美意念 E.审美知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__课。
27.音乐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28.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_________。
29.音乐教学过程应有的环节是:运行前的准备阶段、_________、_________。
30.器乐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展,提高学生的_________。
3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能否达到_________要求,能否收到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实际。32.中学课外活动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33.对中学生的音乐能力测量,实际远远未达到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结果必须经过分析判断,即_________。
34.音乐教学中教师用教具包括音乐教室挂图、乐谱资料、参考书、_________等。35.超前性和示范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_________素质。
36.“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_________和奥尔夫体系的_________。
37.教育实习出两个成果:一个是尽快培养学生成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战线上的有用之才;另一个是_________的素质和水平。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8.罗森塔尔效应 39.教学方法 40.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41.测验法 42.卡农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3.简述合格中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
44.简述在教学中贯彻创造发展原则的注意事项。
45.简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演唱、演奏法考核的主要方法。46.简述铃木才能教育的五项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结合教学工作针对大部分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心理倾向谈谈有导施教。48.论音乐教师的素质。
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
1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中小学正式设置音乐课程是在_______年,定名为“乐歌”、“唱歌”课。2._______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必修课。
3._______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方法。4._______是学生音乐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5.音乐直觉感兴力是_______得以展开的主体方面的基础或能力。
6.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四项,即:唱歌、器乐、_______、乐理和视唱。7._______的理论是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首创的。8.在音乐教育中提倡_______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9.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是以_______为主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10.“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是著名的_______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律动教学的重点在于对音乐要素的_______和理解。()A.感受
B.体验 C.模仿
D.直觉
12.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是音乐教学中_______的体现。()A.知觉性
B.感悟性 C.直观性
D.接受性
13.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_______制定颁布的。()A.1989年
B.2000年 C.1994年
D.1992年
14._______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A.9——13
B.4——7 C.7——9
D.8——10 15._______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A.钢琴教学
B.歌唱教学 C.器乐教学
D.合奏教学
16.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有三,即本体目标、社会目标和()A.根本目标
B.一般目标 C.现实目标
D.永久目标
17.课时计划又称_______。它是以每个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的课堂教学计划,也是教师具体教学的实施方案。()A.备课
B.教案 C.单元
D.学时
18._______测量包括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测验。()A.知觉能力
B.音乐能力 C.创造能力
D.审美能力
19._______教育体系是通过“元素性音乐”教育诱发、开掘儿童的先天音乐本能的。()A.科达伊
B.铃木镇一 C.奥尔夫
D.达尔克洛兹
20._______是实现教育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 C.教学成果
D.教育实习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1.女声合唱队和童声合唱队的人数在30至50人之间为宜。()22.变声期是发声器官发育成长过程中不重要的时期。()23.音乐教材的编写不必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24.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25.音乐欣赏就是有指向的倾听音乐。()26.电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用途非常广泛。()27.歌唱的基本技能是有感情地唱歌的不必要条件。()28.形象直观原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9.教学论 30.移植法 31.情感模式 32.学期计划 33.视唱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34.简述教学评估的意义和作用。35.简述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简论铃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37.简论中学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1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A.学科教法论
B.学科教学法 C.学科教学论
D.学科教材论
2.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对于美化心灵有______的作用。()A.不可磨灭
B.至关重要 C.潜移默化
D.独一无二
3.过去的音乐教学大纲,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线。现在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着眼点,就在于______,这是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A.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B.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C.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D.强调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价值目标 4.______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A.审美体验
B.审美情趣 C.审美态度
D.审美领悟
5.______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他们挑选喜欢与不喜欢的作品的标准是像不像。()
A.4-7岁
B.7-9岁 C.9-12岁
D.12-15岁
6.教育家______把“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作为教师的一则“金科玉律”。()
A.夸美纽斯
B.蒙台梭利 C.杜威
D.奥尔夫
7.______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A.器乐教学
B.律动教学 C.视唱教学
D.声乐教学
8.歌唱技能训练的中心问题是()A.发声训练问题
B.咬字训练问题 C.呼吸训练问题
D.姿势训练问题
9.______是指在一节课中有多种教学内容,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音乐课。()A.单一课
B.欣赏课 C.综合课
D.器乐课 10.组织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______,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A.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B.集中学生的想象力 C.集中学生的创造力
D.集中学生的理解力
11.课外音乐活动应以______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A.个体活动
B.集体活动 C.家庭活动
D.班级活动 12.中学合唱队选拔合唱队队员要坚持______的原则。()A.强迫参加
B.班级推荐 C.教师指定
D.自愿参加 13.中学音乐教师在实施考核时必须考虑考核的______,针对考核的不同侧面选择相应的方法。()
A.手段
B.内容 C.原则
D.目的
14.______指用笔答的方法进行考核评定的方式。()A.客观性测验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论文体测验
15.______是中学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A.阶梯教室
B.音乐教室 C.操场
D.广播室
16.______可分为手动操作放映机、自动操作放映机及发声放映机三类。()A.幻灯机
B.投影器 C.录像机
D.计算机
17.______是职业道德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A.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B.满腔热情
无限期望 C.克服困难
耐心教育
D.坚持不懈
因材施教
18.柯达伊认为,好的教学材料和优秀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在于()A.培训好的师资
B.编写教学材料 C.创造教学方法
D.积累民族音乐语言
19.铃木镇一所创立的______教学方法,在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绩。()A.天才教育
B.能力教育 C.乐感教育
D.才能教育
20.合格的音乐教师要具有从事______音乐教学工作的能力。()A职业学校
B.重点学校 C.中等学校
D.高等学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年制订颁布的。大纲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包括()A.唱歌
B.合唱 C.器乐
D.欣赏 E.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
22.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三个基本因素:()A.教学设备
B.教师
C.学生
D.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E.教具
23.组织教学一方面是维护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自觉学习的手段;另一方面是对______等因素最优化的组合形式。()A.教材
B.教具
C.教学方法
D.教学形式 E.教学理念
24.音乐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
B.讨论法
C.演唱、演奏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5.教学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组织环节和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______,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达到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A.测定
B.测量 C.分析
D.评比 E.评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我国的新学制发端于19世纪末。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______,首开______课程。
27.音乐教育与德育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两者相互______、相互______,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28.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的声音不是自然性的,而是______的;不是语义性的,而是______的。
29.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情感模式、______、______。
30.儿童期歌唱发声指导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31.音乐课开始,使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饱满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32.中学学校乐队队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视奏、音准、节奏感和______方面。33.普通能力测验指智力测验,而音乐能力测验属于______范畴。34.音乐教学专用音乐教室包括教室、钢琴或风琴、______。35.教学评估不是简单地给教师在教学上定性,而是通过教学评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______及______,以保持其合理的部分,摒弃其不合理的部分。
36.教育实习在实现培养目标、育人成才上有着______的作用。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7.变声期
38.歌唱中的吐字 39.课外音乐活动 40.音乐教师的素质 41.体态律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43.简述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原则的注意事项。44.简述中学合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5.简述柯达伊教育体系采用的首调唱名法的内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结合教学工作谈谈有乐施教的方法。
47.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1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_________又称教学法。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一个分支。2._________是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3.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_________的主要内容和途径。4.音乐教学大纲也称为音乐教育_________。
5.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人的_________、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6._________具有偶合性、指向性、多样性等特征。7._________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8.中学音乐课一般分为单一课和_________。
9.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分为全校性音乐活动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10._________是教育科学领域有关教育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_________是培养音乐师资的专门教育。()A.专业音乐教育
B.音乐师范教育
C.业余音乐教育
D.社会音乐教育
12._________是我国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A.美育
B.音乐教育
C.美术教育
D.影视教育
13.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_________制定颁布的。()A.1989年
B.2000年
C.1994年
D.1992年
14._________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A.9——13岁
B.4——7岁
C.7——9岁
D.8——10岁
15._________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A.钢琴教学
B.歌唱教学
C.器乐教学
D.合奏教学
16._________的教材一定要选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精品”。()A.器乐教学
B.声乐教学
C.乐理教学
D.欣赏教学
17.教学计划包括_________或学年、课时或单元的计划。()A.学期
B.教案
C.课堂
D.备课
18.音乐能力测量包括实际能力和_________的测验。()A.知觉能力
B.潜在能力
C.创造能力
D.审美能力
19.奥尔夫教育体系是通过_________教育诱发、开掘儿童的先天音乐本能的。()A.元素性音乐
B.综合性音乐
C.创造性音乐
D.诱导性音乐 20.教育实习是实现_________、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
C.教学成果
D.教学过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1.女声合唱队和童声合唱队的人数在30至40人之间为宜。()22.变声期是发声器官发育成长过程中不重要的时期。()23.音乐教材的编写必须以音乐课程为依据。()24.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25.音乐欣赏就是没有指向的倾听音乐。()26.电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用途不广泛。()27.铃木的教育观念是以培养音乐家和职业音乐工作者为主要目标。()28.形象直观原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并不重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9.听唱法
30.音乐教学大纲 31.律动 32.综合课
33.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34.音乐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35.简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简论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原则。
37.简论音乐教学中的几种主要电教媒体。
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1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试题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________,这就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A.《中学音乐教材教法》
B.《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C.《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D.《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
2.________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的教育革命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A.学生学习动机
B.学生学习兴趣 C.学生学习情绪
D.学生学习方式
3.新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A.音乐与相关文化
B.音乐与社会生活
C.音乐与姊妹艺术
D.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
4.________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的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A.音乐联想
B.音乐感悟
C.音乐思维
D.音乐想象
5.________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材料,提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教学模式
6.发声指导时着重追求的是()A.音量
B.音准
C.音质
D.音高
7.________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音乐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A.欣赏教学
B.创作教学
C.律动教学
D.合唱教学
8.________是以每个课时为单位的课堂教学计划,也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A.单元计划
B.课时计划
C.学期计划
D.学年计划
9.人的注意力不能长久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经常是________,呈周期性的变化。()A.持续地加强或减弱
B.间歇地减弱 C.持续地减弱
D.间歇地加强或减弱
10.中学________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广泛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A.音乐课堂教学
B.课外音乐活动
C.家庭音乐活动
D.社会音乐活动
11.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分为全校性音乐活动和________两种形式。()A.音乐社团活动
B.家庭音乐活动
C.社会音乐活动
D.音乐个体活动
12.________适用于对中学生学习态度的了解。()A.演唱法
B.演奏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3.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格、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验,被称为()A.人格测验
B.性格测验
C.个性测验
D.品格测验
14.音乐教室的大小应适当,其规格一般为()A.长7米、宽5米、高3.3米
B.长8米、宽6.6米、高3.4米 C.长9米、宽6.6米、高3.6米
D.长10米、宽6.8米、高3.8米
15.________操作简便,随意性大,具有传播、再现与制作音乐三种功能,在教学中可反复播放现成的音乐作品,也可录制学生的演唱、演奏、创作的作品,并及时反馈。()A.计算机
B.幻灯机
C.电视机
D.录音机
16.教育是以________的事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A.专业塑造人格
B.人格塑造人格
C.文化素养塑造人格
D.职业道德塑造人格
17.教师的________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A.一般教学能力
B.特殊教学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因材施教能力
18.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对________的培养有很大贡献。()A.基础的节奏感、乐感
B.基础的律动、乐感 C.基础的节奏感、律动
D.基础的律动、视听训练 19.________的培养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A.重视音乐基本技能
B.重视音乐基础知识 C.重视音乐理解能力
D.重视音乐读写能力
20.提高音乐教学艺术的能力只有依靠学生()A.多多见习
B.经常听课
C.亲自实践
D.阅读教育书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如音乐期待、音乐知觉、________等。()A.音乐通感
B.音乐想象
C.音乐情感
D.音乐领悟
E.回味与心境
22.中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的方法:()A.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B.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C.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D.让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
E.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3.学校的音乐社团活动通常有()A.乐器活动小组
B.声乐活动小组
C.音乐创作小组
D.乐队
E.合唱队
24.音乐教学中的主要电教媒体包括()A.音响设备
B.幻灯机和投影器
C.教学电影、电视、录像
D.计算机辅助教学 E.电话教学
25.达尔克洛兹的节奏训练约有30多种基本的形式,包括从最基本的节拍、时值、到________等。()A.对位
B.曲式
C.赋格
D.复杂的节奏 E.复杂的节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1922年的“壬戌学制”,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一字之变,标志着________。
27.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遵循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对艺术美、社会生活美、自然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创造,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
28.音乐直觉感兴力是音乐活动得以展开的主体方面的基础或能力。它包括了音乐知觉、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能力。
29.实施教学过程优化控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就是通过师生________。
30.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即________。所谓“吐”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然后________。31.教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计划。
32.女声合唱队和童声合唱队的人数在________人之间为宜。33.音乐能力测量。其中包括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测验。
34.音乐教学设备大致可分为音乐教室设备、音乐教师用教具、________以及________四类。35.对于音乐教师来讲,其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__。36.达尔克洛兹的教学内容实际有三个部分组成:节奏训练的体态律动;________;________。37.教育实习是对师范院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涉及________的全面检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8.教学原则 39.律动
40.音乐学习成绩考核 41.兴趣
42.铃木镇一才能教育中的“才能”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3.简述在教学中贯彻情感体验原则的注意事项。44.简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45.简述音乐电化教学的作用。46.简述教育实习的任务。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论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48.论中学音乐学习成绩考核评定的目的与作用。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2301
第四篇:初中政治培训总结
初中政治培训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那么,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经过第二期的初中政治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这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要引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学生生活相融合,坚持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获得真实的个体感受,体验问题解决的快乐,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转变成一个真实的人。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难”教行为要从其心理、思想、认知规律等方面做分析,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主动创设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愿意主动倾听和接纳学生们的看法和观点,向学生学习,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共同学习的、共同成长的道德平台。
二、要做到终身学习、善于思考。
现如今,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想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奇,面对这种情形,教师也只有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可见,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如省培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的教法,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三、要学会反思
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教师每完成一课时的教学或一件事情的处理,都必须加以深刻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任务是否达成、每个学生是否都有所获、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通过反思促进我们的不断进步。
总之,我在培训中的收获是丰硕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加努力工作,同时向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迈进。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能力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 目标: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悦纳自己的分组讨论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生理变化,促进生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理与心理的协调发
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
展。泄。
1.2 知道青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春期心理卫生常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识,学会克服青春
困难和挫折。
期的烦恼,调控好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自己的心理)中动。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
1.3 理解情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绪的多样性,学会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调节和控制情绪,向。保持乐观心态。
组织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
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
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自尊自强
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知道人类是自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的可贵。
查,观察每个物
2.2 知道应该从日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会生命世界的神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奇。
2.3 懂得自尊和知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
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有损人格的事。
主题讨论。
2.4 养成自信自立
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三)学法用法
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的活动。
内容标准
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
活动建议
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
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意志和利益的体
年人特殊保护的意现。
义。
3.2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
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合法权益。
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害。
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
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容。
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
任。
教等不良诱惑。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盾,克服“逆反”心理。
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性格。
1.3 正确认识异性同学
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
访写出报告。
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
1.4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
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讲
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1.5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6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交往的品德
目标: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
交流在与同学发生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长辈。
盾。
2.2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
就“公民的平等”问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
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
善。
2.4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
卑。
2.5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6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在经济地位
上。
论。
以诚信为题展开讨
(三)权利与义务
目标: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
搜集有关资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料,讨论维护受教
3.2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育权利的途径。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以“家长是否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可以拆阅子女信件
3.3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和日记”为题,开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展一次学生与家长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的对话活动。
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
搜集侵害消费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者权益的典型案
3.4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例,讨论如何维护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消费者的权益。
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讨论任何组织
3.5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和个人不得招用未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满16周岁的未成年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人(国家另有规定
私。的除外)的理由。
3.6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就学生中的违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法案件,如打架斗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殴,使他人致伤、权利。
3.7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致残等进行讨论。
1.1 正确认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识从众心理和好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奇心,发展独立思
交流。
考和自我控制能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力,杜绝不良嗜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理。
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
1.2 正确对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
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6 感受个
系。
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
尝试分析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自己在家庭、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学校和社区中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不同身份和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负责的公民”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进行一次主题 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讨论。
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
考察社区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内残障人群在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生活上的主要
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困难,向社区
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
务。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结合“没有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矩不成方圆”、“家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有家规,国有国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法”等格言,讨论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依法治国的重要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性。
3.3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开展“我是中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国公民”主题活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动,讨论群众举报
3.4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和舆论监督对维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护司法公正和社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会秩序的作用。
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四)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目标: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 感受身边的搜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变化的资料,讨论只有在中国共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中国,才能发展中
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国。
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
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化,知道马列主义、毛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告。
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探讨为实
4.2 知道党在社
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国是一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
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刻含
义。
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
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活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3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7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说明:
活动建议和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活动建议仅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
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
(一)导向正确,内容科学
教材编写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查等方式,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
(三)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四)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
教材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有条件的还要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五)倡导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教材编写应努力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三、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观察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 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 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一)主要的课程资源
文本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邻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
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2.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4.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
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
(一)导向正确,内容科学
教材编写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查等方式,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
(三)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四)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
教材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有条件的还要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五)倡导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教材编写应努力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三、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观察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 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 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一)主要的课程资源
文本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邻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
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2.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4.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