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大全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倾听技巧)
1,全神贯注(沉默)
2,应答:哦,恩(肯定性应答)真的呀!哎呀,我好想听!(鼓励性应答)后来呢?那怎么办呢? 怎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呢?(引导性应答)
3,机械重复
4,认同孩子的感受
5,满足孩子的愿望(借用想象)
6,孩子的感受要得到认可和尊重
7,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但某些行为必须限制.1.怎样避免惩罚孩子?
1)想出一个点子让孩子帮忙
2)你要表示强烈的不满
3)说明你的期望
4)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5)让孩子做出选择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2.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1)让孩子来谈谈他的感受和需要
2)谈谈你的感受和需要
3)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4)把所有的主意都写下来(不加褒贬)
5)决定哪些建议开始实行.3.怎样让孩子听话?
1)描叙性技巧(描叙你看见的)
2)提供信息
3)用一个词表述
4)说出你的感受(不要去评价孩子的品格和个性)
5)使用纸条.老师就这个问题举了个例子: 一个小孩和妈妈在超市里买东西,小孩一直到处跑叫,到处拿东西,妈妈一直在叫嚷叫小孩听话,从来没见过这么调皮的小孩,如果不听话,今天晚上回去就有他好看..等等..小孩根本不理..有这样一个妈妈,去超市前和孩子商量好让孩子守规矩,去到超市,孩子大吵大嚷,妈妈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他这样做会影响到别人, 如果再吵闹,下次妈妈将不带他出来,结果孩子还是吵闹.妈妈表示了她的强烈不满,告诉孩子下次她不会带他出来.下次孩子想跟着妈妈来,妈妈告诉孩子要为上次的事情负责,所以这次他必须得呆在家里.再下次,妈妈带着孩子再次去到超市,孩子听话了,而且为了让孩子有事情做,妈妈让孩子帮她选择她需要买的东西,孩子再不会在超市吵吵闹闹了.老师告诉我们在座的家长必须给她发誓绝对不能体罚孩子,她说体罚孩子有三种后果: 1是被孩子打回,2是孩子离家出走,3是孩子的个性被抹杀了.其中发生2的情况的话,那我们家长就彻底完了,因为你肯定会后悔自己打了孩子,然后孩子就觉得自己赢了,这样你就被孩子给控制住了;或是孩子离家出走发生意外,你后悔一辈子.第三种情况就是孩子完全被你震住了,只要你一提打字,他就不敢违抗你,但是他本身的个性就会慢慢地被磨掉...和子女沟通最容易的一点一定要记住如果子女说得多,你说得少,那你就成功了
父母管得太多,控制住孩子,以为对孩子好,其实放养,让孩子自己去成长是最好的..你相信孩子,孩子自然会往好方向发展..对孩子千万不要说负面的话,说什么话都要正面的,孩子听多了正面的话慢慢就变正面的了
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第二篇:与孩子常交流,倾听孩子说话
与孩子常交流,倾听孩子说话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如何架设好这座桥梁,如何使这座桥梁能架设到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然而,现在却有不少的家长,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与孩子进行交谈,只提供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或不会与孩子进行交谈;自身又没有文化素养,一开口就是家长里短,说还不如不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如今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隔阂也越来越明显,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好像隔了一层透明的厚障蔽。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学妹:“你和你父亲的关系融洽吗?”她很直白地对我说:“我现在和我爸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现在我回家从不理我爸,根本就不和我父亲说话。”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本应是血浓于水,而现在不仅产生了隔阂,更有甚者形同陌路。是说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吗?我想这是不会的,还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这是受中国古代等级制家庭关系的残留思想的影响。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古国,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就出现鲜明的家庭等级制。这种观念直到现在依然还根深蒂固的残留在少数人们的观念中,父亲的话就是圣旨,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这就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性格:逆来顺受和坚决抵抗。其实孩子和大人—样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有了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他们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欲望,并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即使说的不对,也希望能与家长讨论。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不要训斥和怀疑孩子,同时也不要采用经济奖赏的方法贿赂孩子。
某报纸曾登过这么一篇报道:“广州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翻儿子的书包时,翻出了许多高档文具,而自己却从未给孩子买过,一问之下才知道,买文具的钱都是靠自己替别人写作业赚来的。在家长的反复询问下,孩子还从书包的夹层中翻出了替别人写作业所得—千多元现金。”可见,家长在采用金钱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时候,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所产生的负效应。虽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培养了孩子自私、任性、依赖的性格,甚至道德沦丧,那岂不是很可悲吗?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因此家长应该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为家庭教育的最终要求,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的架设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座桥梁。
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多用些名人名言,经典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自我教育,其效果比什么都好。比如“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成功是每一天努力的过程”,“充实一天,灿烂一生”等等。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等。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读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孩子说话,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会感到很孤独。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可加深亲子关系,加强孩子的信赖和安全感。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同时,要公正地评价孩子,有一些父母喜欢这样说“你总是忘记....”“你看看邻居家的小孩子....”孩子也希望父母不要当着他们的同伴说孩子的不足不要总讲缺点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确实要受到批评,也要私下悄悄地进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的爱、尊重和安全感的需要,这样会更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沟通。
许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爱,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
不久前,一对夫妻带着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来找我。孩子的妈妈生气地数落孩子的“劣迹”: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在一旁一言不发。我让孩子给自己画张“自画像”,画好后,我发现画中的他没有嘴巴,问其原因,孩子说:“在家里,我只需要耳朵,不需要嘴巴。”孩子的妈妈尴尬地承认:“在家里,我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者,很少听孩子说话。”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正是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应该说,面对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孩子在学校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请人解答,烦恼需要找人倾诉,愤怒需要向人宣泄,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孩子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只要妈妈(或爸爸)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从而增强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倾听孩子的心声,还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深,敢于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父母清楚地了解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为父母的引领和教育做了向导。
当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时,父母的倾听与表达的关爱之心,能够化解孩子心中的积存的不快和紧张情绪,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可以说,倾听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法宝。但是,要爸爸、妈妈们把过去用嘴巴的习惯改为用耳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倾听不是听见就行了,而是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放下手里的一切活儿计,不要看电视,不要接电话,让这段时间完全属于孩子,充满爱心地与孩子在一起。对年幼的孩子,最好有身体的接触,拥抱或搂着孩子,与孩子的目光相接,表达父母内心的爱。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用表情或简单词语如“嗯”、“后来呢”等作回馈,表达你的关注和重视。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如果你认为孩子所说的事情或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轻易地批评和评价,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再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愿那些没有倾听孩子讲话习惯的家长们,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倾听孩子,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关系大于教育。其实,家长不必说很多的教育理念,更不必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良好的关系不是过度的亲密,而是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父母与孩子建立了这种关系,就会发现,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变,孩子就会怎么变,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倾听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我将倾听的意义和方法,告诉了那位6年级男孩的父母亲,建议他们每天倾听孩子10分钟。一个月后,那位母亲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有了可喜的变化。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倾听,倾听,再倾听!你想做一个好家长吗,不妨试试这种方法。
第三篇:倾听孩子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已经工作了2年了,两年中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举不胜举,我刚从学校毕业就从事了幼教这份工作,第一次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的我特别开心,充满着激情,满怀着希望,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充满了热情,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更多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我们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对待孩子,而是更多的时候要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去融入到这个小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更多的是学会倾听,倾听孩子在上课中的每一句发言,倾听孩子在玩耍中遇到了问题和老师的诉说。倾听是一种沟通,在这种沟通中我能更加了解孩子们心里所想的和所要表达的东西,结合我在实际的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新学期刚开始我看到的都是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对于每一个孩子都不熟悉,而孩子们看到我也是一样的,我要慢慢的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得印象很深,她不敢直视我得眼睛,可又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在一旁偷偷的看我,我知道这个孩子是胆怯的,我上前摸了摸孩子的头,抱抱这个孩子,孩子明显放松了好多,我得心里也很高兴,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个个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在学前班里我与孩子一同学习,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对待孩子要有恒心、耐心、决心、责任心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凡事都要以孩子为主,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在视力范围内,要以孩子的安全为主。这些真的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真真切切体会到的,我热爱这个职业,喜欢这份工作,我会继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第四篇:倾听孩子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
——学习《指南》有感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我拿到这本书是如获至宝。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中提出: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和孩子共成长!对儿童的学习有何种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教育、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
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的布置以及对环境布置所赋予的意义,等等。简言之,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或改变整个教育、教学的面貌。对于教师来说,寻找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的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有很大意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非常独特而崇高的。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在入园初期,幼儿处于分离焦虑时期,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平等的师幼关系,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畏惧心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安全、自由,让孩子放松紧张的情绪,愿意与老师一起游戏。这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幼儿获得适合的发展。要知道,老师的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和温暖。放下自己的身份,让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能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让幼儿在与老师的平等交往中,主动探索,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在孩子的世界里,从他们咿咿学语的那一刻开始,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也许我们不理解,也许我们没关注,但当我们真的用心蹲下来有倾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美好!
一、教师要学会捕捉。所谓“捕捉”就是教师要学会在“童言稚
语”中生成主题。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与孩子同享童言稚语的乐趣,从中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幼儿兴趣的生成点,由此预设下一个活动。教师要学会判断。所谓“判断”就是教师要学会在幼儿活动的言语中、行为中筛选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对每一个探索型主题活动,教师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让它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等角度来对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让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真正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活动能永远伴随在孩子探索的旅程中。
二、我们老师要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对孩子的话语进行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并不是孩子所有的话语都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判断后捕捉孩子最灵光一闪的动人瞬间而促进探究的深入开展或是拓展探究的层次和内容,远胜过老师最巧妙的引导方法。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
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当我们发现孩子活动中的异常情况时,不要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去衡量。要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考过程。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帮助和引导孩子,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发展。日本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比起法国大餐,更应该重视家常便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份细致和耐心,就能发现蕴含教育价值的契机。而这些教育契机,往往比我们设计一节教育活动所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发展要多得多。孩子们的天性,会毫无保留的在一个个生活环节和各种自主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我们要注重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有价值,并能自主的发展,快乐成长。
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
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地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第五篇: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说话
学会倾听学会说话
口语交际,提到交际,那一定是双向互动的,既要有说,又要有听,有说有听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互动也真正交际起来。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是重说而轻听,殊不知学生说不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也可能是孩子们根本不善于倾听。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1、老师提了说的要求,我根本没听,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
2、同学说过的内容,我依然重复。
3、同学说得好的地方,也没有听到,下次也就不会为我所用。
4、同学的想法正好与自己差不多,就站起来说一个差不多或完 全一样的理解,所以课堂上也就经常出现人云亦云。
5、老师对每个发言的人的点评也没听到,不论是表扬说得好的 方面或者是提出改进的方面,都没往心里去。经过这么一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听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于说的方面或者读的方面,只是听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老师们足够的重视。也许正是由于孩子们不注意听,不善听,所以才不善说。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耳朵。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说话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