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3: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

第一篇: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外出务工的热潮蜂拥而至。在农村,占90%以上的年轻人离乡背井,外出务工,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或者是亲戚看管,于是,留守子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据调查,镇共有25000多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000余人,留守子女有180余人,占全镇未成年子女的5%左右。如何使他们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在温馨、舒适、安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留守子女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孩子多半由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照看。一方面,老人年纪大了,思想落后,与孙子之间有代沟,孙子不想与爷爷奶奶沟通,爷爷奶奶也不可能与其主动沟通,使之心理话无处倾诉,情绪无法释放;亲戚更是只限于让他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坏毛病、不良行为不能有效地纠正和约束,也不可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外出务工后,由于工作忙,压力大,一心想挣钱,让孩子过上好生活,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甚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根本就不关心,只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所以,一般留守孩子分为两种性格,一种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另一种是性格叛逆,无所畏惧,野蛮放纵,不受管教。这些都是因为亲情的缺失造成的。

(二)教育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从出生,最先接触的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摇篮。可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失,加上监护人多由老人或亲戚担任,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科学,管理不严,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使这些留守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意上学,辍学率很高。

(三)社会问题。一是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双向选择不可能一次成功,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毕业即失业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有部分留守孩子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但是,由于他们文化程度偏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成为不良青年利用的对象。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拦路抢劫等等,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二是受网络的影响。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父母的监护,没有玩伴,只有上网消遣,一些黄色的网站及图片,像鸦片一样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理扭曲变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关爱留守子女的建议及对策

(一)亲情感化。亲情是抚慰一切伤痛的良药,大人尚且需要亲情的支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更是与生俱来的。可他们作为留守孩子,且面临着快乐无人分享,痛苦无人分担的境地。作为父母,不但要挣钱扶养孩子,还要更好的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父母中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半个月要能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再加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而电话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另外,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在外出前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告诉老师自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委托老师多多管教和关注,外出后也要时常与老师联系和交流,全面深入地关心孩子在家乡的学习生活,并向班主任请教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留守孩子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时刻感受到亲人的关心。

(二)真诚教化。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作为留守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生活上无人照顾,学习上没人关心,对学校来说,应该用真心、诚心、耐心来关心呵护,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一是要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每个老师负责帮扶几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父母打工的地方和联系方式。定期与学生交心谈心,定期家访,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定期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二是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或悄悄话信箱。青少年处于青春萌动期,心理上或生理上存在许多困惑,无人解答,如果时间长了,必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和生活都不利。学校要在这方面,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三是多开展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变得积极、自信、充满朝气。

(三)爱心融化。一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管理和建设,针对非法经营的网吧和游戏厅、色情网站,不良图书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要开展集中整治打击,落实长效监管措施,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构建留守子女的爱心家园。基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退休的老师,要与留守子女结对,形成x+1的帮抚模式,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节假日的时候,把留守孩子接到家里,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度假,切实担负起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的职责,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三是成立留守子女监管中心。由社区、共青团、妇联、公安等部门负责,经常性的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信息咨询、就业指导等综合性的服务,用爱心构筑留守子女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XX县XX乡XX小学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推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家里,随之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即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对怀化市新晃县新寨乡新寨小学的留守儿童的调查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关心他们的生活是否过的很快乐,尽量多地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性格比较内向

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离家远,全家团聚时间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调查了解,与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3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单;37 %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和他一起玩,41%的留守儿童觉得很难让别的小朋友喜欢他,自信心不够。

(二)精神抑郁,很难找到快乐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14岁以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还未形成,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在学习上困难、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这让这些人群无法获得快乐,内心的痛苦、郁闷纠结使得这些孩子没有自信,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缺乏生气。

(三)认知偏差 由于父母对留守儿童思想和心理状况的关心不够,导致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遇到自己不开心时觉得没有父母安慰,没有倾诉对象,没有人关心自己,自己不如别人,生活没意思,性格抑郁,自我封闭,为人孤僻不合群,乃至厌世嫉俗。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很少陪伴孩子,心理觉得愧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不良行为习惯。

(四)留守儿童问题还未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随着劳务产业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劳务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出现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未受到社会足够的关注。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从学校教育来看。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二)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务工人员居住和工作时间的不稳定以及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农民无法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给予照顾,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三)从家庭来看。

一方面,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大多父母由于生活所迫往往选择前者。另一方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家里的监护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一)构筑关爱留守儿童的立体化教育网络

1、完善家庭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

2、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首先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日、父母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喜好和他的朋友、监护人情况等。同时在平时多加强与这些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住校的留守儿童,更希望班主任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这些“特殊的学生”。

3、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作为政府,应该把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作为基层政府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倡导关爱生命,关爱留守儿童。给这些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由学校和政府的共青团机关、少工委联合开展的心理救助、春游、亲子活动等有意义的专项活动。二是加强对教育的扶持,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待遇,加大对班主任就留守儿童的教育的培训工作。三是政府还可以就现实的教育环境加大治理的力度。维护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黑网吧加强查处的力度,对危害学校学生安全的事件要加强管理。对学校周边不良少年要加强监管,以免给这些心理脆弱的留守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恐慌。

(二)、关爱孩子,创新关爱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开展“父母就在身边”活动,开放专列,在一个特定的节假日,安排这些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和生活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为他们的出行、沟通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完善社区、农村关爱服务网络,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主要干部牵头,热心关注、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份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给他们一缕心灵的阳光,让这些孩子也能茁壮的成长。

第三篇:留守子女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子女问题现状调查及分析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童年是美好的,因为有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爱,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童年缺失了一份特殊的关爱,他们的父母也许在他们还没上学或者还没断奶的情况下就离开她们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家庭初级群体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的功能大为削弱,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今年暑假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针对现存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生活心理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在休宁县万安镇新星幼儿园进行,因为幼儿还不了解问卷调查的形式,所以此次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是对大中小班老师进行问卷。本问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生活、心理等各种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精心细致的调查问卷整理,结果显示休宁县万安镇新星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大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缺乏亲情教育与感染,孩子养成很多坏习惯,她们的坏习惯有不爱清洁、不讲礼貌、不文明、贪吃、贪玩、好拿他人东西、欺侮他人、损坏公物庄稼、做事不积极主动、办事拖拉、不能分辨是非美丑等。这些坏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反作用:老师这样教,他那样做;今天教育了,明后天又重犯了等等,让老师苦不堪言。而且,通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留守儿童的穿着比较朴实,且不整洁,一些学生的书包上和衣服上都有霉点,了解之后知道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去世只留下爷爷照顾她,所以导致衣服也洗不干净,而且很明显的有一种贪吃习惯,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也会捡着吃,这些不良习惯都会给孩子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儿童由于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性格怪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溺爱、教育的缺失等造成学生性格孤僻、怪异。一些学生在校不愿与其他同学玩、不爱说话、不爱动、学习成绩差等。这些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

他们最大的心愿。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肯能会造成个别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不合群,自卑抑郁甚至愤世嫉俗的心理。有话不和爷爷奶奶说,不和老师同学说,一个人生闷气。一方面强烈思念父母,但面对父母时,又是无比的陌生。众所周知,在家里,由于年龄的差距和时代的变迁,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代沟,然而,对于祖辈与孙辈来说,二者的心灵之间更是横着一层很厚的隔膜和很深的鸿沟。老人们由于年龄和意识的缘故,在孩子的照料上往往只着重于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在孩子眼里,祖辈们大多是思想陈旧、行动迟缓、性格古板,他们的心事很少会向老人们倾诉。在学校,由于师生之间的差异,往往不会和老师交换个人想法、情感,有时呆坐、有时默想„„,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等。

再次,留守孩子十分任性,不服管教,令教师、家长和邻居头痛。俗话说:孙子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在每家只有一两个孩子的今天,不仅孩子的父母舍不得责骂,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把孙儿当成了宝贝疙瘩。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之后,老人们心疼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犯错误时也常常会袒护。他们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使得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任性、不服管束、无礼貌的个性,有的甚至行为上也出现了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儿童们所做的事或说的话等问题。有些孩子会可怜巴巴的说爸爸妈妈不在家,让人产生怜悯之心,但是一会又表现出暴力倾向,让人厌恶。

更有甚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其学习辅导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在家中得到辅导的变化。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在一般的家庭中,对儿童进行辅导是由父亲完成的,母亲更关心孩子日常生活方面。而现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父母的外出,使得孩子们很难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辅导,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给孩子们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在学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好多孩子害怕老师,性格内向,不敢

问老师,这直接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力不够,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再加上这些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因此车祸、溺水、触电、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形成问题及目前留守儿童现状的原因探究:

1、社会因素。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因为户口的限制以及外地学费及生活费问题。直接推动的产生。

2、家庭教育极度匮乏。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更多的是为了经济收入,很少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在外打工的压力较大,往往忙于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情况。

3、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然而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辅导留守孩子的家庭作业或解答其学习疑难构成严重障碍,尤其是学龄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在家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大多数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陈旧,且与学校老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并且没有主动去学校了解留守孩子学习情况。

4、学校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留守儿童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

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无法把孩子放在身边,那么也要细致的委托监管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其次,在学校方面,教师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课后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室。

最后,在社会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人员、经费上做好保障,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要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等问题,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越来越少,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文明洁净,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之中。

黄 山 学 院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 :__________ 调查单位: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第四篇: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民工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进城农民就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进城后,其收入获得相应增加,家庭生活得到改善。但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中也产生了严重的“三留守”问题。留守人群主要由老、弱、病、幼等构成,即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

一、关心“留守儿童” 营造家的氛围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增长较快,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用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的话:“留守儿童已经不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生活、心理、安全等各方面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明辉博士认为,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对他们有如下的影响:文化和个性的养成、情感与善的养成、心理发育失衡、在与人交往上出现问题、影响道德养成等。而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韦志忠研究后指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矛盾,而具体问题既有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儿童自身成长的原因。

要解决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缩短城乡差距。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等的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当地的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当地的工业和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政府带头,提倡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靠国家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就可以改善,还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改变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观念,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子女,为维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继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城市学校的高额借读费用,确保“移民二代”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同时政府应重视农村学校的建设,强化农村教师的培训,对留守儿童加强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4、强化父母的监护责任,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政策多支撑 为“留守妇女”减压力增能力 说起农村留守妇女,人们往往会想到她们的坚毅刚强,吃苦耐劳。但她们身上也承受着高劳动强度、沉重的精神负担、安全感缺乏的压力。

应用心理学专家筱丹指出,留守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等责任,承受着身心的巨大压力,“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她们的普遍生存状态。

据我县各级妇联组织对我县农村的2000名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出“三多”与“三少”现象。

“三多”:一是承担超负荷生产劳动的留守妇女多。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便成为家庭生产的绝对主力,她们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还要担负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留守妇女多。调查表明,留守妇女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初中文化的占51.2%,有高中文化的占14.6%,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8%。她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在物质生活逐步改善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有所增强;三是愿意与丈夫共同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多。留守妇女家庭中平均有3个老人需要赡养,家庭的羁绊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三少”:一是与丈夫沟通交流少,婚姻生活质量不高。二是对孩子养成教育少,全面培养意识不强;三是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少,家庭成员亲情淡薄。

可见,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留守妇女更需要帮助,更需要坚强可靠的后盾。这方面政府应当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为留守妇女的生活、发展提供安全可持续的保障。

1、组织上积极帮扶,形成支持留守妇女发展的合力。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子女教育、老人养老、家庭和谐、婚姻稳定、社会安定及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这就需要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帮助留守妇女的社会化网络。各地妇联、民政、劳动、卫生、公安、教育、文化及社区等应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支持合力,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留守家庭收入。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外出务工人员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要大力发展民勤地方经济,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扶持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家庭。同时,各级部门要大力扶持留守妇女创业。

3、着力提高留守妇女的发展能力,提高农村留守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要促进妇女的互相帮扶,发挥女村官、农业科技人员、女能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使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要积极培树、宣传在创业就业、科技致富、孝亲敬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留守妇女典型,放大示范、激励、带动效应。

4、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全面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自觉履行家庭责任与义务,加大妇女“四自”教育,使夫妻双方都能自觉遵循婚姻法律法规和家庭伦理道德,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农村,要全面建立妇女之家,集法制宣传、矛盾调处、法律帮助、心理咨询、培训学习等为一体,把服务送到留守妇女身边。要积极推进长安南通建设,深化平安家庭创建,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让留守妇女能够“平安和谐留守”,幸福美好地生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傅双喜透露,不少老年人由于长期压抑、焦虑,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有的甚至自杀。傅双喜认为,留守老年人经济生活状况较差,普遍患有慢性病,行动不甚便利,遇有患病、农忙、突发事件时,子女亲戚不在身边,不能得到及时帮助。特别是有的留守老人还得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承担教育孙子孙女的压力,他们普遍精神依托缺乏,内心失落、心理压力大、缺少安全感,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精神赡养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36.3%的留守老人经常会感到孤独,35.8%的留守老人经常出现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然而,多数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因子女外出而产生的孤独感、心理压力及其他消极情绪很难得到很好的宣泄,其健康和幸福感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政府加大社会救济,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政府应尽快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加强县、乡镇老龄工作的机构建制和人力配备。落实基层老龄办(委)的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的编制,使老龄工作的各项政策精神能够通畅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并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基层老龄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开展。做到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把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包括定期健康检查、老年疾病预防和小病就近医治在内的各种服务。

2.发挥社会和社区作用,建立留守老人相关组织。由社会团体、社区建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互助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通过组织老年人互相帮助,克服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丰富生活方式,拓展生活空间。

3.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弘扬敬老传统美德。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和责任。农村党组织、团组织、妇女组织等,应将关心留守老人纳入组织活动、作风建设的内容,开展好“五好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对虐待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动用社会道德和法律武器维护老人利益。

4.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推进有偿服务体系建设。留守老人需要亲情,有子女的老人应以家庭养老为主。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养老院建设,并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农村老年事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些机构,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市场化服务,形成官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五篇: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者,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和户籍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有关调查报告指出,全国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从而导致其情感孤寂、道德教化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不健全以及人身安全度不高等问题。

本寒假,我到垫江县澄溪镇南华居委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到居委会下属的农村走访,为居委会留守儿童家园展开调查和宣传。本次调研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等角度,对在澄溪镇天台小学就读的6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走访,经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受学习和生活中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的方面有:生活、学习以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等。我们开展此项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探究影响留守儿童学业的因素,以期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基本情况及调查的过程概述

澄溪镇是国家级示范小城镇,是垫江县的交通要道和经济重镇,澄溪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可谓物阜民丰,这里有全国目前开采量最大的卧龙河气田,以及相关的脱硫化工产业等等。而我参加实践的南华居委就在澄溪镇街道,居委会的辖区之一就是澄溪街道目前正在开发的片区,这一地区主要是开发成为全县最大的高层住宅小区—富华新城,处理这一区域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相当严峻;这一区域主要的居民是非农业人口,主要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居委的另一片区就是镇街道附近的农村,多数居民是农业人口,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家庭经济情况较差,长期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在家,留守问题严重,工作相对较繁杂、难度较大。

我们本次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实地调研,选择了从影响留守儿童学业的因素

第 1 页(共 5 页)

这一角度切入,这样做是考虑到学业始终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我们通过对留守家庭一家一户的走访,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为探究影响留守儿童学业的因素,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

二、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我们主要是通过结构式访谈向社区内的60多名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提问和谈话,并作主要谈话记录。根据调研计划,访谈提纲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的基本学习、生活状况及“留守儿童”父母务工的基本情况,并重点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现状作联系比较。

(二)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1.隔代监护的影响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有9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还有很少一部分被托付给亲戚或朋友。大多数留守儿童觉得相处情况很好,很愿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从我们的观察和访谈看来,隔代监护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祖父母毕竟年岁已大,时常疾病缠身,需要吃药养病,日常家务的压力就此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是学龄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在家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再加上学习环境有限,留守儿童在学习的先天条件上就比较落后。

2.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影响大

从我们的访谈中得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打工,一般回家的时间只限于过年,只有父母在重庆打工的回家的频率稍高。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亲身份角色的缺失带来的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的纽带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并且无可取代的。父母外出打工给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情感孤单,这种和父母亲之间的情感的缺失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3.家庭经济状况

本居委会内的留守家庭的经济情况普遍较差,孩子的教育支出和学习环境也相对较差,只有少数家庭经济较宽裕,孩子的学习条件稍好。

4.学习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表示对学习很有兴趣,许多孩子表示非常喜欢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少数学生成绩较差,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习惯都很差。总体来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很少,多数处在中上的阶段,还有少数成绩较差,三者比例大致为1:7:2。

5.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了解情况

天台小学开家长会的频率一般是一个学期一次,时间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以总结考试情况为主。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会都不是父母亲自参加,父母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多数来源于询问自己的孩子或者跟老师电话联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明显不够。

6.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情况

学校多数学生不是留守儿童,因此,在没有和居委会联合成立留守儿童家园的时候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明显不够,很多班主任甚至不了解班上那些同学是留守儿童,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应有的关心和照顾。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大多数留守儿童则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由于临时监护人不愿管理教育或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力淡薄,对待学习马马虎虎。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力度不够

学校是留守儿童所待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推进器。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还比较低,正是给予良好引导和矫正的最佳阶段。留守儿童已经缺少来自父母的直接关怀,更加需要学校老师的关心。

3.学业认知有限

居委会的留守儿童对于学习都充满热情,也深知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志向,对于学习的长远目标都比较模糊,许多孩子只知道他应该好好读书,但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学生对于学业的认知是片面狭隘的,这不利于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表现。

四、措施和建议

1.家庭方面

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2.学校方面

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班主任与留守生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校要多开展文体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沟通,使学校了解每位学生的监护人状况,对特殊家庭的学生能够给予适当关怀、学校与家长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3.社会及政府方面

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

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教育部门可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闲时期培训留守孩子目前生活的照顾者,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开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

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建立寄宿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

经过这次调研,我深入农村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为广大留守儿童解决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同时,也希望留守儿童教育事业会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下载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大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劳动者纷纷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就业,推动了城乡经济的......

    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在本调研报告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一社会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所取得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根据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

    四川省农民工留守家属问题调研报告

    四川省农民工留守家属问题调研报告 10月17-20日,针对近期农民工留守家属问题突出,社会反映强烈的情况,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社保处赴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和眉山市等地,对其解决农民......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合“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调研活动,权益部组成调研组,先后赴青岛市市北区、济宁市鱼台县开展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研报告【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二

    4、社会交往行为方面的问题在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方面,我们用了“社交能力”、“好朋友数目”“交朋友的目的”等项指标来测量。表2-16 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调查项目人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