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3:1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

第一篇: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

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 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家长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又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理想的状态往往很难达成,家长经常会面临对孩子行为管理无效或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特别是目前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慢慢接近青春期(女孩子10左右,男孩子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如果不抓紧时间对一些问题行为进行矫正,进入青春期后,矫正的难度将非常大。

但是,家长们也不必焦虑和紧张。其实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儿童心理学专家和行为学专家们经过不断实验和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经验可以帮助和指导家长来管理和培养孩子的行为。其中,“行为矫正”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技术,它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

下面通过分享学习“行为矫正”的心得,针对四年级左右年龄段孩子家长较关心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一、正确评估孩子的问题行为

孩子的良性行为应该得到保持,问题行为要进行矫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常常会被忽视或错误评估。在这里我们着重说说问题行为的评估。问题行为一般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当三种类型。

一些家长在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后,往往不经思考、评估,盲目对着孩子大发脾气、惩罚,这些做法是不合理的。行为是在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问题行为一经形成需要花时间一步步改变,家长不能太心急,处理不当会使 问题行为更加严重。

进行问题行为评估的目标就是清楚了解问题行为的来源,对症下药,以提高行为矫正的效果和效率。

1、详细描述、归纳孩子的问题行为。具体包括问题发生的顺序、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强度的大小等等。

2、明确前提事件,包括孩子行为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境条件,以了解问题行为经常发生的范围。

3、确定行为后果,也就是明确如果维持问题行为会产生的后果,以有的放矢地加以有效控制和彻底改变。

4、通过多种方法结合来收集孩子问题行为的信息资料。

-调查法,与孩子和对孩子相当了解的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等进行直接接触和交谈,可以获取与问题行为发生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调查分析孩子行为的功能,包括获得物品或活动、寻求自我刺激、获得注意、寻求逃避。-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由父母和老师直接观察。最常关注的三个问题是(1)问题行为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伴随人物是什么?(2)维持问题行为的可能行为后果是什么?(3)伴随问题行为一起发生的是什么?另外,在所关注问题上,孩子行为发生的生态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行为发生时,孩子是否服用药物?这种药物对孩子行为有什么影响?孩子有没有生理症状?例如发烧、鼻塞、发疹等等。孩子的饮食状况是怎样的?孩子的生活起居时间、顺序是否正常?孩子生活环境有无变化?孩子生活中有多少选择的自由……。

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合理评估以后,我们就可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矫正计划,来帮助孩子消除问题行为,保持良好行为。

二、善用奖励和慎用惩罚

我们都知道,奖励是为了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得到保持,惩罚是为了消除不良行为。但是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家长如何精明地用好这两种技术呢?

1、善用奖励

首先,对孩子的目标行为要具体化,比如小明认真完成作业、诚实承认错误都是具体行为。

第二,因时因人因地选择奖励形式,可以是实物、可以是微笑、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活动、一种特权。考虑孩子的偏好并准备多品种的奖励品。

第三,正确实施奖励,不要错过训练的时机。

-在奖励实施前要把计划告诉孩子和家庭其他成员,以取得家庭所有成员的积极配合。

-在所有需要的行为出现后奖励要立即实施,不要延缓太长时间;同时奖励一定要在良性行为出现后,未表现出目标行为不能实施奖励。

-给予奖励的时候最好要向孩子描述被表扬的行为。“你把房间打扫得真干净”“作业写得很认真”。这样能使孩子明白今后怎么做。

-每次给予少量的奖励品可以防止餍足的现象。

-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给予精神奖励,比如赞美、拥抱、微笑等等。-不要在表扬之后提出批评和要求。

第四,尽力达成目标,让孩子逐渐脱离程序。

当一个行为建立起来以后,应该帮助孩子逐渐消除以实物为奖品的程序,而改用赞美、关注等。间歇性地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并阶段性地进行评估。

2,慎用惩罚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让大人们不高兴的事情,打架、骂人、乱扔东西、搞破坏等。家长总是希望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越少越好,那么这时就需要使用惩罚。

惩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孩子表现出某一不良行为之后立刻使之承受惩罚,另一种是撤除孩子正在享用的东西。比如,学校里孩子们正在做游戏,小明故意绊倒了另一位同学,老师为了消除小明的不良行为,便让他站出来,不让他做游戏了。对孩子而言不让做游戏就等于剥夺了的一项积极权利,具有惩罚的意义。

惩罚就孩子接受的厌恶刺激来说可以分为体罚和斥责。平常人们常常把体罚理解为惩罚,体罚对家长和孩子都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么区别于身体的惩罚,斥责就是口头惩罚和心理惩罚,这也是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惩罚手段。斥责包括对孩子否定性的语言、谴责的瞪眼、不赞同的表情等等。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会使用斥责,但是他们却经常使用不当。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骂孩子还要有学问的。这里有六条原则:(1)指出孩子被斥责的理由,并提供可选择的正确行为。(2)斥责简单明了,语气坚定。(3)斥责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发牢骚。(4)靠近孩子斥责,面对面效果最好。(5)口头的谴责与表情、姿势相结合。(6)进行斥责的时候要阻止孩子或其他人有危险性的行为。(7)家长之间要意见统一,斥责时不要出现“帮护”的情况。斥责相对体罚温和有效,但是过度使用会习惯化,惩罚就会失效。所以实际操作中要多给孩子肯定,合理使用否定。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被斥责的时候顶嘴、争吵,可以说斥责无效。

那么,有家长问:“除了打、骂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活动类的惩罚。(1)过度补偿。就是孩子不仅纠正了由于不良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而且还要把环境恢复得比不良行为发生前更好。比如:孩子的愿望没有达成就生气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父亲停下手中的工作严肃地给予否定,并让孩子将墙面擦干净,另外又要求他将另一块墙(也许不是孩子画脏的)也擦干净。(2)积极练习。当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后,要求孩子多次重复或长时间练习与问题行为相对的良性行为。比如小明乱扔东西,妈妈指示小明每天将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放好。小明练习20次后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得到了改正。(3)体力劳动。比如,孩子在家不听话,家长罚他洗碗、扫地等。体力劳动必须是孩子有能力完成又不会对他造成伤害。(4)隔离。有的家长使用过这种方法,但是有一些要领必须注意。隔离要求简洁明了、问题出现立即实施隔离、隔离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隔离室没有图书、玩具等等东西,安全、光线充足、不会使孩子感到恐惧,孩子觉得无聊单调。父母必须亲自送孩子到隔离室,千万不要在孩子进隔离室之前斥责孩子。(5)反应代价。这种方法一般和代币系统结合使用。比如孩子吵架,被扣去2元代币。

惩罚要慎重使用,它有许多弊端和副作用。生活中惩罚强度太大、持续时间太长会制造出比原先行为更糟糕的后果或引出其他问题行为。特别是对于孩子更容易引起不良情绪和攻击行为、产生恐惧、逃避,同时一些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大人行为模仿惩罚。一些家长甚至惩罚成隐、惩罚升级成暴力。无论是家长和孩子由于惩罚都会产生心理阴影。所以一定要谨慎使用惩罚。

三、妙用消退

可以肯定,我们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对孩子有益的良性行为。我们采取对孩子的奖励、惩罚等技术都是为了先消退孩子的问题行为,再发展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要学会使用消退,摆脱依靠奖励和惩罚来维持孩子的行为。同时一些不良行为通过消退来进行矫正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小明写家庭作业的时候,总是大哭大闹,妈妈闲烦,就让他等会儿再做。结果小明今后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使用消退技术,妈妈就不应该理会他的哭闹行为。比如,孩子喜欢丢三落四,当孩子发现东西不见了,父母不帮他去找,而是让孩子自己慢慢找。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就有可能被消退。消退过程具有渐进性。在使用消退技术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中途放弃。消退行为是一个相对持久的改变过程,很容易被误认为没有效果。消退不仅具有渐进性还具有爆发性和恢复性。在孩子问题行为开始减少和消失之前,往往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或是产生自发恢复现象。这是自然反应,并不表明消退无效,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在矫正过程中的表现。

以上介绍了孩子行为矫正的一些基本技术,有许多扩展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差别强化、刺激控制、塑造、渐隐、代币系统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就一些家长提到的问题给大家一些小贴士:

1、孩子放学回家后总是不肯马上做作业,一会儿出来要东西吃、一会儿找东西、一会儿吵闹,以至于每天很晚睡觉怎么办?

小贴士:家长首先评估原因,是饿了?还是想引起注意?如果孩子真的很饿,规定时间内吃完东西再开始做作业。一般这种情况使用消退技术的家长较多,不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另一种方法是设定行为结束时间。就是设定写完作业的时间,而不关注开始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后未完成的作业不许再做了。

2、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怎么办?

小贴士:网络游戏不仅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对大人而言游戏同样具有吸引力。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健康,可是不让孩子玩游戏又是很难做到的。首先,家长要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频率。第二,起好榜样作用,家长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打游戏。有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但是千万不能由于家长自己的游戏需求而无限制地影响孩子。第三,孩子不玩游戏,玩什么呢?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并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其它活动来替代打游戏的行为。第四,家长不要将让孩子打游戏作为给自己挤出空余时间的借口。第五,可以将游戏与奖励结合起来,不要让孩子太容易得到,并限定每次游戏的时间。第六,无节制-定条件-定时间长度-定次数,与其它良性活动替代相结合,逐步控制沉迷游戏的行为。

3、孩子不肯独立睡觉怎么办?

小贴士:孩子怕黑、有恐惧心理,不肯自己睡觉是正常现象。许多家长其实二、三年级就开始努力塑造孩子独立睡觉这一行为,但是反复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建议家长不要心急,一步步来。一般建议程序是分床-开门-分房-开灯睡前陪-夜灯睡前陪-睡前听音乐或故事(磁带播放)-家长撤离。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家长不要急于短时间内达成效果,同时孩子发生反复,家长要坚持。另外,一些家长规定孩子平日自己睡,周末和家长睡的方法是不提倡的,容易给孩子错误的强化。

4、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小贴士:首先一定要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时间段、地点、伴随物等等详细情况。注意力不集中在孩子中的普遍现象,家长要给予科学的训练。比如了解孩子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节点,给予设定目标,如果达到标准就给予奖励,如果达不到标准就给予反应代价。也可以每天给孩子设定游戏任务,让孩子每天回家复述课堂上的内容等等,比如,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哪几个同学回答的,回答得怎样?无论哪种训练的方法,家长都要采用小步子进行,不要一下设定目标太高,不要急于进入下一步。一旦计划实施了,就要坚持到底!

以上是通过学习行为矫正这门课程,并结合临床实践与各位家长分享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管理和培养孩子的行为,也希望各位家长之间遇到问题多沟通、多讨论。

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每次开学总有一些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家不听话,就听老师的话,请你帮忙多看着点,谢谢你。” “老师,孩子回家作业完成得不好,我叫他重做,他不但不听,还和我犟嘴,说老师没让重做。”有的家长说:“孩子上学一走,我觉得轻松多了,一放礼拜回来调皮得让人头疼,让做作业也不着心做,我都快烦死了。”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就听老师的话,老师一句话能抵家长十句话。” 为什么孩子在校和在家不一样呢?

好多学生在校作业书写得很工整,而一到家里,字马上变得龙飞凤舞了,也有些学生在校作业正确率比较高,但交回来的家庭作业就错得相当多。这个礼拜开学的那天下午,我在教室里检查家庭作业,越检查心情越差,做错的不说,光漏题就有好几人,有的竟然漏掉了最简单的连线题。

这种问题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学生做题不认真,没有仔细检查?是家长态度不认真,不给孩子检查作业?还是另外什么原因?思考再三,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孩子的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没有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每一个学生,我发现平时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家里的作业跟学校是一个样的,因为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已经成了他的自律行为。而有的学生在我面前很认真,那也许是我还有那么一点儿威信,见我有一点儿怕劲而已,一回家,不见了老师的影儿,作业就马虎起来了,那才是真正的他。他做作业要靠旁人的监督才能做好,离 开了老师或父母便不能很好地完成。

如何让孩子在家与在校一个样呢?我想,第一平时作业不能扶得太多,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培养孩子养成细心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其次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出谋划策,可能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第三篇: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

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

1、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到人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结论,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4、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因为害怕犯错,什么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5、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

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6、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7、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无从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确立。我们应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我们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方面,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孩子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用这些契机教育孩子,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9、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一辈子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

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石。

11、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祸。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才会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相当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已无须通过艰苦奋斗甚至挣扎才能获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艰辛。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也不愿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相当多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小就及时对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报。“惯子如杀子”,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人,还要感恩社会。

12、学会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比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关心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子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观。以至于和孩子,和学校,和老师之间发生一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学校、老师,都不可取。当我们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给孩子做好榜样,尊重老师,和老师密切联系。懂教育的家长一定会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子这样的头等大事100%交给学校。

13、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教育孩子应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说是说做是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父母是难以教

育好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送家长几句话,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第四篇:建议家长和孩子同步学习

建议家长和孩子同步学习

文/朱蔚薇

在中国,最难当的“主任”是班主任,最难当的“长”是家长,一句话就道出了家长和班主任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的重大担子。

班主任的重任我们大家都众所周知了,因为孩子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特别是寄宿学校,包括学生的生活起居,可谓是必须面面俱到的。久而久之,这样就不太平衡“主任”和“长”的关系了,家长很放心的把学生送到学校交给班主任,除了放长假了看眼成绩单,再督促几句好好学习的话就不再过问了,以为自己没有什么能帮到孩子的了,也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关系,孩子学不会总不能替他学等等类似于此的话,其实家长的想法有些许的片面,我们一直要求孩子多用大人的眼光去想问题,做个小大人,而自己往往忽略的了最重要的换位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替”孩子学呢?工作忙,没时间,以前的知识大多都不记得了...等等这些问题肯定会再次成为家长不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借口。

其实不然,孩子能五点起床,为什么我们不能,孩子可以一天中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每天挤出午休或者应酬的时间再回过头来拾起以前的课程,孩子接触的是新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复习一下老知识,不要再找类似的借口了,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效仿的,他们也会像家长一样在以后完不成任务考不好成绩的时候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回过头来搪塞你们,以身作则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谈资,但前提是必须要身正为范。

如果家长和孩子们同步学习了,这样也不失为与孩子交流接触另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呢,对孩子也是百利无一害,让孩子觉得你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让他觉得你和他是并肩作战,各种考试也是考察你们这个团队精锐程度,当他考不好成绩的时候连累的你们整个的团队,培养他的集体意识,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整天闲着没事,也不要给孩子灌输你们是从他那个年代走过去的,所有他现在觉得吃苦的事情都是我们以前所经历过的,因为他理解不了,固然这样说了让他不理解诱发他的逆反心理,还不如不说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孩子看,老爸老妈跟你一块学,从而你不是孤军作战,用肢体语言给孩子信心,而不是简单的用约定去“诱惑”孩子,因为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里,我们都习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他们也都习惯这个特权,那么所有的约定已经不足以让他们作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也许家长们看到我的随笔会觉得我是在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没有当过家长,但是,我猜测大多数家长也都是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第一次当别人的老爸老妈,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各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也都要尝试一下,况且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不是?

第五篇: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A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所以我们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着成败。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一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B

先哲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现在快一岁半了。我从他出生开始就很注重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睡觉。一开始他喜欢含着奶嘴入睡,拿出奶嘴就会哭闹。我觉得这样不好,决定帮他纠正过来。我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然后放一些轻快的音乐,用手轻轻地安抚他。等他情绪安定下来了,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催眠曲之类的。这样前几次会比较累,孩子也不一定能够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这样入睡。等孩子大点了,我就陪他念唐诗,讲童话故事,唱儿歌,说说白天的见闻,让他在安静的状态下静静地入睡。现在,孩子困了,就会要求“睡小床”,然后只要我跟他说说话,就会慢慢入睡了。还有吃饭。我看到很多大人为了哄孩子吃饭,吃几口换一个地方,有时甚至跑到街上去吃。我觉得这样很不雅观。我特意为他买了一个儿童椅,告诉他吃饭时就要坐到饭桌边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现在我一说吃饭了,他就会要求妈妈把他抱到宝宝椅上去。C

我是这样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的:

1、故事熏陶

由于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为此我经常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七色花》等等经典故事,还教她一些儿歌、歌曲,如《互相帮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让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2、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们3口人去动物园。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她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她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

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她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及时表扬她是最棒的!

3、从点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教师说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我就会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吃饭的时候,第3组的小朋友爱讲话,我就会说:“第1、2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角区活动结束后,我会对收玩具好、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谦让协作的幼儿提出表扬,也让幼儿互相说说,他们认为哪些小朋友做得好。总之,用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去影响、鼓励其他幼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幼儿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任务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比如卿卿上课时小动作太多,做值日时贪玩。龙龙倾听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午睡时影响别人。班级中这些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老师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的方法,其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龙龙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龙龙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那天上课时,龙龙也格外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卿卿有一段时间特别散漫,各项活动总落在别人后面,经常与同伴争抢玩具、打闹。老师总说这不好,那不对,时间长了,他好像也充耳不闻

了。有一次午睡,卿卿很快就脱完衣服躺好了。我马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起床穿衣服时,我又到他跟前悄悄说:“今天午睡真棒,我相信你今天穿衣服也会很快的!”这次,卿卿没有故意在寝室里磨蹭。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以幼儿的某一“闪光点”,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问题。如,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尧尧对老师讲话有时会不加称呼,经常是“你帮我看看我的画”,“你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等。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对尧尧的话不予理睬,使他没有礼貌的话得不到老师的回应,让他得到不讲礼貌的“惩罚”,以此提醒他改正。阳阳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

此外,只有让幼儿做到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要引导、发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要求,做到家园教育的同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开始于父母,养成开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吴 剀 [北京教育科学院]

下载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位家长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一位家长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谈到教育小孩,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都倾注了我们大人的心血与爱。我家小孩成绩算不上优秀,但是一个身心健康阳光快乐的小孩。......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

    家长如何教育管理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管理孩子 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学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

    关于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兴趣重于技能。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学生只有不怕写作,有了写作的头趣,才能在训练中提高写作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要允许学生说错误的真话,说不好听的......

    小学生家长的55条建议

    小学生家长的55条建议 1、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成才,哪怕是他看上去很笨甚至智力有障碍 刚刚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特殊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聋人学生周......

    写给小学生家长的建议

    写给小学生家长的建议小学阶段年龄跨度大,学生身心变化显著。作为小学生家长选择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会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人格健全发展、积累丰富知识诸方面起到积极的促......

    有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建议总结

    有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建议总结 常有年轻家长抱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没有经验,管少了又怕耽误了孩子。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我们给家长推荐几种方法以......

    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范文合集

    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 1、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