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品德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靠家长的自身影响。不妨先说个例子。有一个初中生偷偷地学抽烟,他的父亲当然大发其火。但当他指着孩子批评的时候,他儿子却指着他正叼在手里的香烟说:“你为什么还抽呢?妈妈不是一直不让你抽吗?”这位父亲欲言又止,他冷静地思考起来。后来有一天,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儿子说:爸爸抽了十多年的烟,现在一时戒不了,但我决心戒,从今天起,我每天比过去少抽一半,一个月后,我不在抽烟了。一个月后,他果然把烟戒掉了。他的儿子很感动,他从父亲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棗一种克服自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变成了他指导生活学习的一个准则。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不是可以受到启发吗?孩子最善于模仿,初中生尤其喜欢学大人样。父母满口污言秽语,孩子就会跟着学;父母用棍棒迫使孩子就范,孩子也就会用打骂回敬弟妹或同学,硬把他的意见强加于人。因此,父母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试想一个做父亲的自己成天嗜酒如命,吸烟成癖,却对孩子说:“你年纪还小,不要学爸爸的样,等你长大了,自己挣钱了,那时尽管去喝酒吸烟好了,爸爸绝对不管。”这样去教育孩子,非但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助长孩子去偷父亲的酒喝,偷父亲的烟抽。
品德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从“一”开始的。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甚至受到赞助,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在“一”字关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要不怕繁琐,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克服惰性。在孩子的生活中,一般多是一些细微琐事,但却小中寓大,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不能怕麻烦,不耐心,或者强调工作忙而不予理睬,或今天管明天不管,一曝十寒,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那就要形成许多坏习惯。而坏习惯一经形成,想要克服掉,则要花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现在多操心,将来却可省心,这里的辩证法,是不难理解的。
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
第二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我的儿子已经上了中学,作为家长我们每天工作之余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但收效甚微,看来应该着手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的学习质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妈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许多家长很重视家庭智育,在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把握住家庭智育的方向和重心。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步骤/方法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我的儿子已经上了中学,作为家长我们每天工作之余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但收效甚微,看来应该着手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的学习质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妈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许多家长很重视家庭智育,在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把握住家庭智育的方向和重心。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如何消除孩子考试前的焦虑心理
孩子一到期末复习阶段,就开始兴奋了,有时甚至早晨5点多就醒了,睡不着。到了学校却头晕、目眩,复习的效果并不好。晚上到家,该背诵、记忆的材料花很长时间也不能熟练地记下来。因此,往往考试越临近,心理越紧张,弄得我们家长也紧张。请问博士,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考试前的这种焦虑心理?
孩子爸爸,一到考试就紧张,是目前中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l,家长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孩子。
考前,家长尽量想让孩子放松,但自己的一言一行却往往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紧张,反而人为地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心理。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一进入初三就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对孩子时时处处搞“约法三章”,不准看电视、不准11点前睡觉……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很多压力。
2.与外界疏远,增加了孩子心里的不安。
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而减少了孩子与家人亲友的交流,无形中疏远了亲情,这反而令孩子更加不安心。比如,家里来客还未进屋,有的家长就竖一根手指“嘘”一声,提示“孩子要中考,不能打扰”;有的家长甚至甘愿下班后在外面晃悠到深夜也不回家,“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安心学习”。其实这些做法,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的烦恼和心声无处可诉,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其实,中学生考试前的焦虑状态一般是比较轻微的,往往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心理调适,使孩子走出焦虑的阴影。
1.鼓励孩子要自信:自信是治愈考试焦虑症的必要前提。
因为有焦虑情绪的学生对自己应对考试、适应压力环境的能力往往持怀疑态度,夸大自己的失败。考生首先应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产生焦虑情绪后,脑中常常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如果总是陷入这种状态中,有害而无益。应当转移注意力,适当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3.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和机会尽量多一些,一起吃饭、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的想法。同时,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他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
4.帮助孩子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
因人而异地制定复习计划,不可打“疲劳战”。一般学习50分钟就要休息 10分钟,学习之余,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当感到压力大或身体疲劳的时候,有必要调整一下学习的节奏,听听音乐,散散步,不要一味地消磨时间,否则会使心情急躁。
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人生的考试很多,只有每一次释放压力、放飞心情,给紧张情绪一个愉快松弛的空间,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考出理想的成绩,达到预想的目标。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1-05-20 07:23:01)
标签: 杂谈
“好习惯使人享用一辈子”。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我的儿子已经上了中学,作为家长我们每天工作之余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但收效甚微,看来应该着手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的学习质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习惯渐渐养成。摘自《成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