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初中生家庭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学生所在集体;
4、学生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12、13岁至15、16岁这个年龄段的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具有“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点。初中阶段是教育好学生的极好机遇,但同时被国内外教育家称为“危机期”。
初中生如果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水准,学习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种种劣习,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各方面表现很好,但到了初中后就会突然下塌下来,判若两人!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一般大惑不解,有的家长甚至就会把原因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事实上,除了孩子的自身和学校老师以外,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在湖南郴州北京四中网校分校中有过这样一个例子:
王同学(化名)父亲在他进入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妈妈为了养家不得不出门打工,将王同学寄养在他阿姨家,并一直在阿姨家生活,妈妈有空回来看看他,在物质方面很满足他并且比他阿姨家的孩子要多很多倍,随着年龄的增大,王同学知道了自己父亲已不在的事实,很埋怨自己的妈妈,并改口不再叫自己的妈妈为妈妈,转而叫自己的阿姨为妈妈、姨夫为爸爸。王同学很聪明、机灵、模样也很讨人喜欢,但是他的行为总是“与众不同”,不是很受欢迎、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行为1: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怒,动粗;在网校课下指导的时候其他同学只要朝他做一点点他不喜欢的动作,就追着不放。
行为分析:敌对与恐惧心理是单亲家庭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单亲家庭都会造成孩子的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孩子的感情也变得异常的敏感与脆弱,与其他同学的一个小摩擦、小矛盾都会被视为对他的另眼相看,表露出攻击性。
行为2:不遵守规则:在网校的课下指导中,我们上课的时候是分成六组、每组五人,而王同学就是在第五组,一个比较靠边的组。但是在上课讲课的时候,他是很不遵守上课规则的,特别是在抢答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没有纪律,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是对了,就会站起来说,并且不给其他人机会,如果其他同学非要和其争论的时候,就会发火。最终可能会被禁止发言一段时间,但是效果不是很大。在老师擂台的时候,因为基础差的原因,他就完全不做题,就是在课堂乱走,到处说话,很难有效制止。
行为分析:嫉妒和霸道是单亲家庭子女比较普遍的特征之一。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家庭内部:由于这些孩子只和其中的一方生活,单亲父母会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内心深处是“不想因为家庭的原因,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因此孩子提出要购买时家长往往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从而导致了孩子什么都想要的性格,但是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当看到其他的同学有这有那时,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急想着证明自己的不特殊,所以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还要比别人好,更何况在抢到机会的时候也证明了大家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心理也会很 享受这种感觉。
针对王同学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主要采取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如下:
和王同学的妈妈及阿姨取得联系,将孩子上课时的一些情况转述,并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表达出来,让家长感悟到导致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缘由,体会到长此以往的严重性,从思想上明白和重视起来,然后告诉妈妈及阿姨: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购买欲望时不要答应并讲出适当的理由。同时引导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要多夸奖孩子,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建立孩子做事学习的信心,并在孩子表现出一点点的行为变好或学习态度积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的鼓励(以精神鼓励为主)。而且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建立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不给孩子正确合理的引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建立信心和兴趣,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最终产生过激的行为。
在经过将近两个月不断地与家长沟通和配合下,王同学的行为和学习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建立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懂得了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正确的鼓励孩子。
根据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特点针对父母我们提出以下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尊严感,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和机会。
2、与孩子之间多讨论、多沟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讨论问题,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家长的想法要允许孩子质疑。
3、给孩子创造独立承担责任、处理问题的机会,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4、经常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换意见,联系时以研究孩子的发展状况、沟通信息、讨论教育、引导措施为主,尽量不说孩子的缺点,注意倾听孩子的全面评价。
5、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要首先做到;家长要有向孩子学习的行动,一定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教育无小事,特别是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洪永亮
第二篇:家庭教育-亲子共成长
亲子共成长
从青春少女到初为人母,转眼间,已与儿子携手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这三千多个丰富多彩的日子里,我不敢说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确收获了点点滴滴为人父母的心得。
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为人母之后,才对言传身教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体会。我一直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莎士比亚也说过“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狼来了”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曾子更是用杀彘的行为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他告诫人们,成人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所需要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受用终生的财富。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让他学习独立,分床睡觉,告诉他起床后如何洗脸、刷牙、整理房间„„大到时间的安排,小到读书、写字的姿势,我都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监督。因为我知道,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块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人性中最深切的秉性,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中国有句俗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每个孩子都渴望表扬,都渴望得到肯定的评价。给予孩子肯定、奖励、表扬,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不善于表扬自己的孩子,我以前也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的孩子的优点。无形中大大抹杀了孩子的上进心和激情。儿子学书法几年了,平时我总批评他不够尽心,字写得不够好。弄得他一度不想学了,唧唧歪歪地和我计较了小半年,搅得我好心烦。升入初中后没几天,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很兴奋的和我说“妈,老师让我写一幅作品,全班只有五个人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随口说道“哎呀!我儿子这么厉害,可得好好写,明天给他们一个震惊”。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先给我来了一个震惊。整整一上午,儿子都在忙他的作品。从折纸、打格、到书写,一幅作品,整整写了六遍,真的是精益求精,连陪在一旁指导的我都有点坐不住了。这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远远抵过了我两年来的批评。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生活中,我在不断的教育着儿子,同时,我也从儿子身上有了更多的收获,真正是亲子共成长。
第三篇: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xiexiebang推荐)
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亲子教育,家长的教育,亲子游戏,成长快乐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打破了从婴幼儿保健到学前教育的分段管理体制,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尤其注重3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标是实现群体普通儿童的理想发展。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0岁-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二,培养亲子教育的途径
1,我们要通过亲子游戏来实现教育。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其次,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尊重的需要。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协商意见,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婴幼儿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最后,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与父母的共同游戏中,婴幼儿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父母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婴幼儿的这种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同时也要加强对对家长的教育,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一2010 年)》 指出:0 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假如能够指导父母,使父母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识与水平所限,家长的教育作用常常无法充分发挥。
目前,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0 一3 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原理组织活动,帮助父母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让父母把自己在0一3 岁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互动方法,运用到日常家庭的亲子活动中,使日常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教育家长,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0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家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家长的教养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从而让孩子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最终实现家长孩子共同发展。0 一3 岁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0一3 岁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教育示范行为和问题咨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0一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
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
[2]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 2009
[3]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现代出版社, 2008
[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
第四篇: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一简要分析。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O 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亲子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1、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其次,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尊重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协商意见,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婴幼儿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
最后,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与父母的共同游戏中,婴幼儿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父母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婴幼儿的这种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是创设群体环境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为入园做准备。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入托的新生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期,尤其近些年独生子女的入托适应期明显延长,给成人和儿童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幼教工作者为此做了种种研究,尝试如何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缩短入园的适应期,但收效不大。大多数孩子很难在短期的家园沟通中明显降低分离焦虑,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孩子入园焦虑问题。孩子在0 一3 岁亲子教育的活动里,在妈妈或其他亲人陪伴下,学习老师带领的活动,接触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等都对婴幼儿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等通过活动这一媒介作用到婴幼儿身上,孩子也以自身的言行去反馈和影响他人。在这种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使婴幼儿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逐渐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学会适应与协调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和发展自身的社会性,由此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是幼小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基地。孩子由寸步不能离开母亲到逐渐可以在看得见母亲的范围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最后能够离开母亲独立在集体中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好给孩子提供了这种适应儿童发展进程的活动。事实证明,开展过0一3 岁亲子教育的孩子非常容易适应正式的幼儿园生活。
2、对家长的教育。
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一2010 年)》 指出:0 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假如能够指导父母,使父母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
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识与水平所限,家长的教育作用常常无法充分发挥;目前,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0 一3 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原理组织活动,帮助父母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让父母把自己在O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互动方法,运用到日常家庭的亲子活动中,使日常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教育家长,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0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家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家长的教养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从而让孩子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最终实现家长孩子共同发展。0 一3 岁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O 一3 岁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教育示范行为和问题咨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O 一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0 一3 岁亲子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挖掘家长群体身上的教育资源。与教师一样,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而且是O 一3 岁孩子最可接受的老师。与教师教育相比,家长教育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方面,那就是教师掌握的是一般规律,而家长都是针对孩子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学习的,迫切需要拿来即用的知识技能,是非一般规律所能奏效的。于是,受家长欢迎的教育者往往是家长群体本身。家长们经常会针对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或者自己在教养上的一些困惑求教于其他家长,因为这些家长的孩子月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月龄孩子的家长常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并互相取经。他们常常会说一句话;如果能再生一个孩子我就有经验了;那些月龄大些的孩子的家长则显然比那些月龄小些的孩子的家长在有些问题上更有经验,他们甚至会比早教指导人员更加耐心、更加生动地向另一些家长传授经验。家长自身既可以做受教育者,也可以做教育者。由于家长的想法和做法容易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所以也被看作是有效的教育主体资源。0 一3 岁亲子教育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通过O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担当教育主体的能力。对于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自身而言,这一过程本身也非常利于其反省自己的教养行为,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专业程度。
总之,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孩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信,利用亲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营销08A吴殿峰
2111208B44
第五篇: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暴力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暴力
摘要 科教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起着基础的、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益显露,社会上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开始多了起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多样化起来,但其中存在的不足还是很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其中存在的亲子暴力现象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暴力
科教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教育。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深入人心,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养。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三种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步过渡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与社会的第一接触点,是儿童接受教育和学习社会的第一所天然学校。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对家庭教育也是愈加重视。然而,在人们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家庭教育暴力是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提起暴力,人们总是认为只有以殴打、捆绑、禁闭等方式对人进行侵害才是暴力行为,殊不知其实言语辱骂、人身攻击、情感漠视等也是属于暴力之列。因此,在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时,这些暴力行为总是容易被忽视。
一、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因此,各界对家庭教育开始关注多了起来。
(一)家庭教育
就家庭教育的定义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总归来说,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二)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教养态度与教养行为的综合表现,它直接作用于孩子,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养态度是指父母训练或教导子女所特有的有关认知、情绪及行为图(或倾向);教养行为是指父母在教导或训练子所实际采取的行动与做法。
(三)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暴力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暴力主要表现为行为暴力、言语暴力以及情感暴力,具体来说情感漠视、言语辱骂、殴打体罚、限制行为等都是在教育暴力之列。
二、家庭教养方式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 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autharitative)、专制型(uthoritarian)和宽容型(permissive)。根据Baumrind观点,权威型的父母能对儿童的要求做出反应,并且给予儿童适度的控制,能最理想地促进儿童适应性行为和能力的发展。相比之下,专制型的父母经常使用专断的权利(powerassertive)、禁止和惩罚等高控(high power)策略,强调儿童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因为父母禁止的策略与使用专断的权利策略可能与儿童的焦虑、恐惧和挫折感有关,所以,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不良行为与适应问题,而这样情况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较高。
林磊通过对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的研究,归纳出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和积极型五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林磊,1995)
归纳起来可以将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干预型家庭教育方式
一种兼具控制性和灵活度的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说明原因。如果孩子违反,能够进行及时、适当的批评或惩罚。他们和孩子进行适度的交流,能够听取孩子的意见,接纳孩子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对孩子的优秀表现予以适当鼓励。
2.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控制性非常强的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许多规则,并常常不解释规则的必要性,而是采用惩罚等强制手段迫使孩子遵守。他们基本上不和孩子交流,甚至在惩罚的前后都不说明理由,造成孩子辛苦受罚却不知错在哪里,不小心再犯同样的错,便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惩罚。
3.纵容型家庭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注重交流与鼓励,却不注意管教的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多,对他们的关注无微不至,不让他们自食其力,对孩子作出很少或没有作出要求,凡事听之任之,甚至对他们的不当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变相地鼓励他们犯错误。
4.放弃型家庭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既不管教也不关心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父母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放弃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养育,因此,他们基本上没有了解或了解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形成了对孩子管理的缺失。
总之,交流与鼓励和限制与惩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使用这两个方面,既要多与孩子交流,和他保持亲密关系,又要管治孩子,和他保持一定距离。当管制孩子时,你是他的父母,当和他交流时,你应该是他的朋友。父母如果处理好这两个角色的转换,肯定能够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对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就本次研究而言,笔者还是比较赞同最后一种划分法,本次研究是小范围的探讨某一地区家庭教育行为中存在的暴力情况。将家庭教养行为细致分类,更贴近地区实情也可以更加细致具体的对各种家庭教养行为进行探讨,也更容易探讨出不同家庭教养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有利于探究家庭教育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亲子教育中暴力现象的相关理论
(一)家庭系统理论
杜赫提出了关于家庭系统理论的若干假设:①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主要因素;②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③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④家庭越有弹性,就越有良好的功能;⑤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⑥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
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有着特殊的亲情和道义关系,这是非常自然的优越教育条件。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暴力、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邓伟志,2006)
(二)社会认知模型
该模型致力于了解家庭成员“如何认知他们的家庭环境,如何认知他们的角色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家庭的影响。Smetana认为,随着青少年不断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家庭中争取自由、权利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他们的父母仍保持着社会传统、规则和责任,并希望以此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和信念,促使其完成社会化任务。当双方的社会认知观点不一致时,父母就可能在权力上支配子女甚至产生暴力现象。(Smetana,1995)
四、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家庭中道德问题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自尊的相关研究、青少年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家庭教育的跨国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不是单一维度的,它与许多其他诸如学校教育、儿童身心健康等的关系密切,对这些关系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总结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避免家长使用无效或低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二是家庭教育研究目前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还处于零散的相关问题的探索中。种种的关系探讨表明家庭教育中需要尝试了解的问题还很多。
五、家庭教育中暴力的研究
1998年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组织的创新性平行模式辅导小组通过研究发
现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冲突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在日常家庭教养行为中都存在着暴力行为。与儿童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我国,无论是在社会舆论、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干预措施上,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家庭中的已婚妇女,甚至把儿童排除在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之外。
叶晖在“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探析”一文中指出:“尽管家庭暴力一词明显带有中立性,但无论是官方的还是学术界的调查资料都表明,家庭暴力几乎始终表现为一种针对性别的犯罪,且受害者多为女性”。与此相联系,在对家庭暴力特征的分析上亦未包括对儿童的直接伤害,而只是家庭暴力造成的夫妻关系和家庭结构问题对儿童的间接伤害:“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人的身心造成巨大创伤。而且会直接导致家庭和婚姻的破裂,尤其对家庭中的青少年成长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叶晖,2005)
在人们探索理解家庭暴力的原因观察到,受虐的儿童在长大后通常也会虐待他们自己的子女,但是这种循环的方式并不是原因之一,此外,靠公共救济的失业人员在对自己家人施虐中,与经济困难伴随着的紧张无疑在家庭暴力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家庭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可能间接导致了对子女的虐待,而施虐症和神经病症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冲突发生时的冲突解决方式,故其会调节亲子冲突的水平和对双方的影响程度。杨丽珠等的研究指出,在民主教养方式下,孩子很容易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关系;而溺爱、放任、专制的教养方式却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些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高频亲子冲突。
总之,在目前的暴力研究情况中,大部分学者把重心都放在了婚姻暴力和儿童受虐的情况上。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观念的影响,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与高发性的的特点。正是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在对家庭暴力进行研究时,总是容易忽视掉家庭教育中的暴力行为,但其实,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 关颖.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J].当代青年研究.2006(05)
[3] 郭延庆.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国医刊.2000,Vol35,No10
[4] 刘宝花.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1999,Vol13,No 3
[5]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4)
[6] 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9)
[7] 吴静静,当代中国家庭“冷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J].今日南国,2009(7)
[8] 叶晖.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探析.前沿.2005(01)
[9] 张媛,刘艳,陶云.试论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伤害[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
[10]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 Carolyn,U.S,Willard,W.H.Conflict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2] Smetanna J G.Context,conflict,and constraint in parent-adolescent authority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1995,47:2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