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临高考,家长应该怎么做?陈天帅(定稿)1
面临高考,家长应该怎么做?
广饶一中二校区心理健康教师陈天帅
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现在很焦虑。如果家长们继续焦虑下去,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孩子的高考产生负面影响。从现在起到高考结束,包括高考在内,还有三次大考。从以往家长表现来看,面对高考,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比如有一个学生,二模没有考好,自己在屋里反思了一会儿就睡了,可是家长却睡不着了,忍不住在凌晨四点的时候,把孩子叫醒谈心,孩子在睡梦中被惊醒,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休息,而且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由此看来,有很多家长比孩子更在乎每次考试的分数。分数背后的问题需要探讨,但家长不应该过分敏感,因为分数问题更多的还要靠老师来解决。焦虑纠结或者盲目自信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1.降低心理预期,理性看待分数。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目前的境况与自己所预期的差距很大,其实孩子的理想与家长的理想不一定一致。我遇见一些家长,孩子考试分数一般,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只要他掌握了考试方法和技巧,只要他好好学习,从现在开始努力,潜力肯定很大。不知道是对孩子绝对的肯定,还是处于对自己的安慰。实际上孩子成绩到今天这样,肯定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很多习惯已经形成,可能在一朝一夕就改变吗?往往是家长由着自己的想法,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一直被动的学习和成长,想突然改变,难度肯定很大。一个孩子连自学能力都没有,短期内酝酿改变肯定不现实。
因此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多角度的去看,理性去看。孩子的成绩不仅与自身先天的生理素质、高考选拔制度、学校的办学模式、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个孩子遇到的情况不一样,适合他们的方案也不一样。家长面对孩子目前的情况,应该静下来心来,调整好心态,合理的运用资源,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而不是一味的幻想孩子潜力有多大。很多家长都期望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迹的发生,这个奇迹要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了,还叫奇迹吗?因此家长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即使孩子去改变,那么也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去改变,而不是在理想中去改变。
2.要先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考试失败后和家长散散步就能信心百倍?又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干涉下成绩不断在下降?一些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可是有多少孩子能听家长的呢?当家长放下“架子”以后,把“你应该干什么”改成“你需要我做些什么”的时候,孩子然而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份温暖。
家长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孩子沟通,多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没有适合的时间,就选择保持安静,或者目光中给他们一个肯定的信任。选择倾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家长也就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方向。当然是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满足,对那些沉湎于网络的学生不适用。
3.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家长着急是应该的,但是教与学毕竟是一门“学问”,家长根据自身素养和条件重点关心孩子的饮食生活是有必要的。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食宿,高中学校的食堂餐厅对高考学生饮食有一定要求,因此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注意饮食搭配。当然,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部分水果和必要的营养食品。但是,有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一些学习方法,随意给孩子建议,还有的到处听讲座,听到了一些空话,回家就灌输给孩子,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添了一些乱。包括在学校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拒绝”一些空话、套话,从自己需要做起,有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备战高考。比较典型的几种空话:
空话一: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这句话谁都会说,不管是学生和家长,还是老师都觉得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要想这句话真正的起到作用,更应该做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回归基础?如何回归课本?如何根据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空话二:紧跟着老师走,高考肯定没有问题。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很多学生都跟着学校老师复习方案走。我们建议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两套学习方案,一套是跟着学校的方案,一套是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的规划调整。紧着老师走是“大锅烩”,自己一套计划是“小勺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大锅烩”要吃饱,“小勺喂”也要吃好。
空话三:成绩不好说明做题不够。
先做好题就要先做好专题。弄清楚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题中体现的。盲目做题势必会让学生走很多弯路,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还没有实质效果。
空话四:为了多考两分,宁愿瘦二斤肉。很多人以为高三就要大幅度增加备考时间,只有日夜兼程了才能脱颖而出。正是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而导致学生缺乏休息,直接导致学生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在考试中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错误产生。我们提倡会学习,劳逸结合。
5.拒绝妄下结论,综合选择策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都能改变,但前提是你要理性认识,并且优化方案,最后付诸于行动,因此不要绝对化的妄下结论。比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有努力学习,孩子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等。由于很多家长的逻辑谬误,妄下结论以偏概全,同时把一些结论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最后导致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志愿填报不合理。
家长在每次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多确立几个方案,找出所有可行方案中最优化的一个,这样必将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如果家长非得要问,高考是什么?那么我回答说:高考是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是生命中的一种成长;带给人一种成熟的思考;最后才是一段成就。
愿2014年的高考学生家长都会拥有成就感!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篇: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 ”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象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食客反问自己希望还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善良正直的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
3、社会适应的准备
(1)交际能力:
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认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直到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
树立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入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所以,平常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逐步建立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
4、学习上的准备
(1)思考的能力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掌握大量的词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孩子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重要方法就是
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给孩子听,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狮子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看更多的书。
(3)倾听能力
听的习惯和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录音、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到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4)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的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
(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幼小衔接中孩子面临的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
孩子入学后,就要离开像妈妈一样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如:穿衣、吃饭、喝水、上厕所等等,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都乐意与老师讲。另外,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宽松,他注重的是能力情感的培养,不需要大量的写呀、抄呀,孩
子的学习活动非常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教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
2、课堂教学的变化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提倡的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即使是正规的课堂教学,也是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去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方式,而小学已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时难免感觉枯燥,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另外,课堂学习的人数和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园里一般是三十来个小朋友一个班集体,一个老师上课,另外配了一个助教来组织课堂纪律和突发事件。而在小学一般有五十来个人一个班集体,只有一个老师授课,老师既要讲课,还要组织课堂纪律及突发事件,任务艰巨。
3、人际关系的变化
孩子入小学后与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同伴分离,来到一个新环境,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4、家长和教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学习好,与同伴相处好,期望的是孩子活泼、快乐、健康。而一旦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而减少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5、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期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金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如果孩子不能很快适应,那么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春夏季幼儿怎样防疾病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经常带孩子到公园、田野跑跑步、爬爬山多参加有氧活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2.衣着要适当
衣服切勿骤增骤减。春夏季气候变化无常,温差大,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要避免孩子任性挑拣穿,早晚适当多穿一件。
3、合理营养 要吃早餐
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强抵抗力,要吃好早餐,使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4、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疾病。
5、勤开窗,多喝水
经常开窗,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喝足水份不仅有利除燥,还可减少病毒的数量。
6、尽量保持室内外温度相对恒定
室内外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7、感冒多发或疾病流行时少外出
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传染。
8、家人有感冒尽量隔离
家人有感冒,应不准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不能面对面坐着,不可同床睡觉。孩子患感冒,不要继续入园,防互相感染。
第三篇:孩子进入初中 家长应该做的几件事
孩子进入初中 家长应该做的几件事
1、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尤其是直升高中部的方式。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尤其是有些初中具有非常好的高中部,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这些家长更要及早的了解学校有关直升高中部的规定,到底要求哪些条件?是要进行三年的成绩排名?还是要进行统一的选拔考试?数学或英语在考试中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2、及早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这一点是很多家长能够做到的,但小学家长一般只会与班主任老师打交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到了初中,除了班主任外,与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交流更重要,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该科目上是否良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中考是一个综合性选拔考试,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避免孩子过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该注重孩子心态的变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东西会影响他,坏的东西也会影响他。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在初中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3、与孩子认真的谈一下初中的问题(对学习的重视、如何面对压力等)。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是经过暑假的休息,心思还不能集中的放到学习上。这种心态不利于及早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另外一种是对初中学习的过度担心,这些同学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百度找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有赠送的学习方法正版DVD,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指导。
4、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自立倾向,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要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5、及早的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想考入的高中)。中考的形势每年都有相应的变化,每个高中当年的高考成绩也不同。孩子在初一不可能关心到这样的事。但家长却要了解这些。家长若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这些,及早的确立目标,会为孩子指引一个努力的方向,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初一新生如何成功跨过小升初的“台阶”?
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可以说是一级一级台阶走上来的,小学毕业了,在暑假里摇身一变,成了中学生了,有的称初中一年级为七年级,不过从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这 1
一级台阶比起前面的台阶要高多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将经历学习生活的一次大跨越,初中相比较小学,在学习生活的环境到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面对这许多变化,会有许多不适应,作为家长应该了解从小学到初中的这许多变化,帮助孩子顺利跨上这个有点高的“台阶”.1从环境变化看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学生活动的范围比小学大,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多了。2从管理方法看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方式指导学生,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看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课本比小学的厚,课本里的字比小学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90分以上的往往只是凤毛麟角。学生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化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并不呈直线上升,一般以12-18岁为青春发育期,青春期的特点是生长的速度突增,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少年时期的身高、体重逐渐接近成人,机体各系统、器官也渐渐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最强,从初中开始了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许多走向歧途的人初次罪错的年龄就是在青春期。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考生必读:为考北大清华请从初一开始
从小学到初中,对同学们来说,知识上有跨越,从算术到代数;环境上,心理上也有跨越。在初一这个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备借鉴。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的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的很松,作业留的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的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的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等你发现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你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看到差距,就更困难了。
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的好的部分,学的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的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2.思想上不能松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不要掉队。
万事开头难。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中考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
一、初
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的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学习几何证明,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就会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三门课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要摒弃小学毛躁,不安的学习心态,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这是马虎。小学时,大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学,班级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是不能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4.千万不要以为多做题,题目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最经常犯的错误了。到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都会做大量的题目。这个时候,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必须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目,才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透彻。但如果,撇开知识点,只做题,到最后就是舍本逐末。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天天做题,从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头来,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也不会了。为什么呢?他只追求题目的数量,忽略知识点跟题目的结合,以至后来把原来熟悉的知识也忘记了。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题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说,做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要在做题目同时将题目和知识点结合,两者不断结合,达到深化知识点,锻炼技巧的目的。二是,找出自己还不会的题目,弄懂它。如果你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
5.“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是对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的出。所以,这里我鼓励大家:
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争取自己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别人请教,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并且,一定要在听懂之后,找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熟练所学来的知识和技巧。
6.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成绩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一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要想保护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作为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怎样更有把握考入北大或者清华?
不是进入好的初中就足够,而是能进入一个好的高中!
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实验中学的高中部都是北大和清华学子的摇篮(考入比例非常高),是所有初中同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总之,初中的三年是关键的三年,是刻苦努力的三年,只有一步一步努力,才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考入理想的高中.
第四篇:孩子进入初中 家长应该做的几件事
1,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尤其是直升高中部的方式。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尤其是有些初中具有非常好的高中部,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这些家长更要及早的了解学校有关直升高中部的规定,到底要求哪些条件?是要进行三年的成绩排名?还是要进行统一的选拔考试?数学或英语在考试中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2,及早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这一点是很多家长能够做到的,但小学家长一般只会与班主任老师打交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到了初中,除了班主任外,与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交流更重要,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该科目上是否良好,还存在哪些问题。中考是一个综合性选拔考试,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避免孩子过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该注重孩子心态的变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东西会影响他,坏的东西也会影响他。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在初中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3,与孩子认真的谈一下初中的问题(对学习的重视、如何面对压力等)。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是经过暑假的休息,心思还不能集中的放到学习上。这种心态不利于及早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另外一种是对初中学习的过度担心,这些同学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百度找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有赠送的学习方法正版DVD,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指导。
4,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自立倾向,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要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5,及早的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想考入的高中)。中考的形势每年都有相应的变化,每个高中当年的高考成绩也不同。孩子在初一不可能关心到这样的事。但家长却要了解这些。家长若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这些,及早的确立目标,会为孩子指引一个努力的方向,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第五篇:高考前一周家长应该做点啥
高考前一周 家长可以做点啥
距离高考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不妨静下心来,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调整好情绪,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备战。
睡: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
对有“挑灯夜战”习惯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前一周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因为如果睡眠时间太短,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受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习惯了现有的作息时间,前夜许多考生会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考前一周家长要帮助考生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
行:与孩子一起散步锻炼
每年高考前,专家都推荐考生和家长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压放松。家长可以在起床后陪考生到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内运动半小时。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运动量要依据考生的身体素质,不宜运动过量。
食:饮食均衡最适合考生
“要考试了,得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这是家长的普遍想法,于是,有家长到超市和市场买来大鱼大肉,结果发现反而容易引起考生食欲不振。清淡饮食、规律饮食是几乎所有营养专家对高三考生开出的良方,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每天要保证考生摄取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备:考前帮考生准备好用品
考试前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家长可带着考生事先做好考场的实地踏查,熟悉考场环境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家长有必要帮助考生检查和准备好考试的用品,将笔和其他考试用品事先装进考试袋里,同时根据考生平时的习惯,准备好水等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