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

时间:2019-05-12 03: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

第一篇: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

“ 我国乡镇类小学学校教师教育的实施概况

——以XXXXXX小学为例 ”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 目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联系方式

教务处、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内 容 简 介

其实,准确些地说是中国教育者错误教育程度过于厚重。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是教育者要求孩子学什么、教育者标准式学习任务、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建立的明星型孩子培养方案。

话说,虎妈、狼爸就是典型案例。

我们不能否定孩子们的父母及教师教育孩子的初衷良好,没有一对父母及教师想祸害孩子终身。有首歌这样说: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像对方的世界,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两个世界;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

天不懂夜的黑,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不懂那星星为何会坠跌„„这话说得很贴近父母及教师与孩子在教育这个方面出现的大部分问题。

孩子生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他们的思想,阻挡了他们求知的脚步,从而变得平庸。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从孩子受教育的渠道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尤其在学校教育方面,以升学为目的的传统应试教育正在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没有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支持,加之家庭教育的随意性较大,导致家庭教育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成为学生教育的一块“短板”。“对于孩子而言,成才与否的关键在于教育,如果上帝赐予我一个孩子,只要他各方面还算正常,我就一定能够将他培养成天才。”卡尔.威特的教育富有天赋性。

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成为孩子的伯乐,天才的培养依仗的不是天赋,而是教育方法,教育者要学会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并将其发掘出来,让孩子的特长在今后的人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杜鲁门的母亲笑着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十分自豪。他现在正在挖土豆呢!”已过数学和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成功的呓语他的父亲。小的时候父亲让他画静物,实物是一只插满金菊的花瓶;后来,他父亲看了麦克斯韦用几何图案的方式呈现花和花瓶的作品后,就让他学习数学。

目 录 索 引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访谈法为主)

1、调查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三年级学生

9岁 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品德五门课程成绩良

小学五年级学生

11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品德五门课程成绩良

2、调查其教育者的基本情况:

3、调查其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城乡小学教育现状

三、造成城乡小学教育现状的成因

1、家庭条件不好

2、教育内容单调、四、今后的建设方向或应该采取的措施

1、家是校园外的另一件教室

如果把人比喻为漂泊的船,那么家就是避风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大好时光大多在学校里,但学校并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场地,家庭也是教育的最好的场所。要想让家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父母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良好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这个最初的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成功地灌输给孩子思想、想法、希望和信息,是你所获得的,不仅能使你达到引导孩子行为的目的,还可以教养出一个有主见,有选择能力的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心灵向导,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恰恰是他可以求助的成熟智者。研究证明,孩子在11岁以前,倾向于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排在了第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斯泰因伯格教授经过长达3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缺乏与父母沟通、缺乏向父母吐露心声的孩子,在学业方面遇到麻烦的可能性较大,沾染上吸毒或酗酒等恶习的可能性也较大。然而,我们有许多父母却不能与他们的孩子做有效沟通。殊不知,少年期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心灵向导,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恰恰是他可以求助的成熟智者。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特殊的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的人。父母的修养、情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及为人。在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白都能对孩子起到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不要让家变成伤人的工具,合格的父母都会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大家成为温馨安全的避风港湾。

2、没有人能只靠天分成功

上天给与了天分,勤奋讲天分变成天才。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如果说孩子的学习不尽人意,说明孩子缺少勤,并不是因为孩子笨,孩子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思想太懒而已。

希尔伯特小的时候是一个比较迟钝的孩子,跟当时的明科夫斯基相比,数学才能远远在他之下,但是,巨大的差距并没有让希尔伯特退缩,而是激励他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终于他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且比明科夫斯基的贡献大得多。

清朝咸丰年间,位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在小时候他的天赋并不是很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是没有背下来,所以很晚了他还在读。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想等他读完书睡了再下手偷东西。可是,等啊等,贼就是没见他睡觉,还在读那篇文章。贼大怒,跳出来说:就凭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贼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

封底

致谢

第二篇:社会类调研报告例文2020

社会类 调研报告范文五篇

关于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调研思考 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调研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 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强调‚标准助推创 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标 准化作用得到充分显示。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 的时间节点,认真研究制订‚十四五‛标准化工作规划具有重 要意义。在承担相关研究课题中,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深入调研了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以 标准化促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发挥标准 化的集成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让标准下沉、为基层服 务空间广阔。

一、基本情况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

2017 年 7 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的战略部署,将县域改革作为改革率先破局的突破点,正式确立为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三年来,从群众最关注、企业最期盼、基层治理最迫切的要求出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致力破解影响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堵点‛‚痛点‛,构建起集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县域治理架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 了‚路径‛。改革项目被评为依法行政示范项目、法制创新奖。

社会治理,标准先行。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市场监管部门下设标委会办公室。成立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四个工作组,分别牵头负责四大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全市 46 个委办局和 18 个镇街园区根据职责任务分至各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成员单 位均明确分管负责人和标准化工作联络员,各司其职、上下联 动,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打响了以标准化推动 社会治理的人民战争。其间,共形成 884 项标准,自有标准拥 有率近90。

二、主要成效 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普及标准化理念,厚植标准化意识,科学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验证,持续改进,强化考核,促进标准化深入人心,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标准化在社会治理中彰显作用。

(一)‚标准化+‛促进政务服务体系便捷高效。

一是标准化赋能‚三级六同‛。市级向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赋权 69 个审批服务事项,通过标准化创建,全面梳理赋权事项流程材料、时限要求,在市、镇(街道)、村(社区)

三级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材料、同一流程、同一时限、同一结果‛。二是标准化赋能政务公开。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纠正不公开行为 13 个,细化 200 余个事项公开要素、公开属性、公开主体、公开时限、公开渠道等信息公开要求,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奠定了基础。三是标准化赋能流程优化。以标准化调整赋权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事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标准化赋能部门联动。以便民利企为评判准则,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通过标准固化‚企业注册开业‛审批模式、优化‚不动产登记‛ 流程和‚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新设企业服务规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规范》《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服务规范》,为后续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平台夯实基础,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开业办理由 16 个工作日缩短固化为 2 个工作日,提速 87.5 ;不动 产登记有 13 个工作日缩短固化为 4 个工作日,提速 69.2 ;建

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由 3 个环节并为 1 个环节,并限定‚行

政+技术‛审批在 40 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速 50 以上。

(二)‚标准化+‛促进基层治理体系沉底到边。

一是规范权责界限,实现综合执法标准化。以横向整合、重心下移为原则,进一步厘清市镇两级执法监管权责界限,推动 执法综合化并进一步实现综合执法规范化。市级层面,在市场 监管、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 7 个领域开展综合执法改革,整合 执法力量,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镇(街道)层面,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权限赋予镇(街道)综合执 法局,实现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综合执法权力清 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厘清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 权责边界,制定综合执法系列标准,实现了全市各镇(街道)

执法装备、执法文书、执法培训、执法流程和执法证件的‚五 统一‛。二是规范事项程序,实现网格管理标准化。依托市镇 村三级网格和‚一长五员‛网格配置,通过制定《入格事项流 转规范》《网格事件任务流转规范》等标准,建立完善闭环可 控的入格事项流转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规范化。制定 入格事项清单并实施动态调整,目前全市人口、公用、社会保 障等 25 个部门的信息采集任务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 护等 150 项日常巡查信息采集工作已入格开展。三是规范绩效评价,实现量化考核标准化。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建立网格化 管理考核标准,制定网格化管理运行办法及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完善网格化管理‚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每周通报、每月排

名、评优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包括一般效率考核、巡查事 件考核、任务完成考核、双随机督查考核和专项监督考核等内 容的量化可比的考核规范,实现基层治理考核有标准可依、有 规章可循。四是规范信息互通,实现综合执法和网格管理联动 标准化。依托网格细分执法区域,推动公安警务力量入网格,实现执法巡查与网格管理有效叠加,积极打造全要素网格,切 实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立执法监管信息 双向推送等机制,强化审批执法监管联动,完善综合执法协调 监督制度体系,固化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 法决定法制审核等要求,形成一系列可遵循、可操作的标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三)‚标准化+‛促进社会救助体系精准有力。

一是标准化保障跨部门救助贯通实施。整合全市救助资源 基础,以标准化对社会救助集中办理程序进行规范,‚横向到 边‛建立社会救助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纵向到底‛贯通 市镇村三级职责分工和流程,让群众对救助工作运行情况一目 了然、线上线下均可寻求救助。二是标准化保障精准救助措施 落地。围绕精准救助的目标,依托标准化创建创新开展工作,统一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平台、救助事项的救助程序、部门职责以及工作要求。制定上门服务、数据统一管理等特色 工作标准,逐步建立起困难家庭‚一户一档‛的数据库,对采 集到的困难家庭医疗、教育、护理等支出数据进行量化统计,— 41 —

实施分类分层救助,推动救助从‚收入型‛向‚支出型‛转变,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困难群众的受益面。三是标准化保障主动救助机制运行。立足于主动发现救助需求,制定《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数据管理规范》《社会救助联动程序规范》等标准,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救助理念,实现部门救助政策、救助资源、救助数据整合衔接,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设定系统预警线等方式,实现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体发生的大额医疗支出等第一时间预警、上门核实,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进一步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标准化+‛促进生活服务体系温馨周到。

一是构建运行维护体系。制定和实施生活服务保障标准、岗位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三大子体系系列标准,完善统筹协调和考核监管‚两大机制‛,及时对生活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要求、功能技术对接标准、功能运行和更新要求、功能推广要求、监管考核等相关工作提供具体指导,进一步捋顺集成思路、落实责任主体、规范功能监管、提升运维质量,稳步推进平台后续建设。二是提升平台服务质量。针对生活服务体系核心平台 APP,对入驻该平台的服务商制定《便民服务商入驻审核管理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加盟入驻的标准依据。科学设定评价管理制度,规定便民服务商星级评定的主体、对象、评定方法和评定结果,构建了优质服务商评价模型。加强入驻商家的日常监督管理,— 42 —

实施红黄牌监督管理制度。三是实现平台多方共赢。梳理制订 相应的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和实施标准,巩固提升平台建设成 效,把生活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服务市民的金字招牌、城市生活 的智慧样本、集成改革的闪亮窗口。目前平台运行质量好、服 务品质有保障、动力和活力持续提升,运营公司、平台商户、公共服务接入部门、广大市民均受益,形成市场化良性运行、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相关思考 所谓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 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 文件。所谓标准化,是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管理 的过程。

(一)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

标准被誉为‚国际通行证‛,‚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化对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进入‚全面提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积极 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国务院相继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坚持融

— 43 —

入国际、走向世界,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的担当作为。我国 标准化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标准体 系日臻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标准化人 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不断提升。

(二)标准化在社会治理中作用重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标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延伸,相对于法律的刚性、原则性,标准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标准既可以守底线,也可以拉高线,推动社会治理资源配置均等化、治理行为规范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实践看,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大资源重组、体制重构、权责重配的力度,破解群众办 事之难;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边界清晰、力量聚合、程序规范的综合执法体系,破解基层一线治理之难;构建精准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组建‚综合性、一门式、精准化、便捷化‛社会救助中心,破解扶贫脱困攻坚

— 44 —

之难;构建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打造‚一 体化、一端口、一站式‛的 APP 客户端,破解便民服务集成之难,无不需要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三)以标准化促进社会治理大有可为。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市场监管总局承担全国标准化管理工作,加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牌子。总局第 12 项职责中清晰表述:‚负责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依法承担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对外通报和授权批准发布工作。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依法协调指导和监督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组织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和参与制定、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的历史。1978 年,我国恢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身份,重返国际舞台;1984 年,首次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成为我国的重要政策;198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把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确立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四级标准体系;2001 年,为履行‚入世‛承诺,加强统一管理,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 年和 2011 年,我国相继成为 ISO、IEC 常任理事国。今年是‚两个一百年‛、‚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启的交汇年,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编制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在提出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过程中,在标准化意义、作用、重点工作的设定

— 45 —

上,应当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安全底线、促进国际贸 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同时,更 加着眼于标准化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

— 46 —

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 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夯实乡 村治理这个根基‛。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乡村治理水平,近日深 入部分镇(办)、村组,就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 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 5 镇 1 个街道办事处 105 个行政村,农村人口 8.5 万,2019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 17.39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783 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37.9。近年来,我县通过‚强组织、美环境、树新风、促和谐‛等措施,积极探索‚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重点、以民生为抓手、以善治为目标‛的乡村治理模式。全县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 8 个,组建综治中心 6 个、工作站 114 个,创建 ‚十个没有‛示范点 39 个,办理涉农案件 2665 件,排查化解 矛盾纠纷 1300 件,创建美丽宜居乡村 11 个、生态文明村 30 个,推选出全国道德模范 1 名、市级道德模范 4 名,评选县级道德

— 47 —

模范 22 名;完成扶贫项目 13 类 98 个,水、电、路、讯等设施 全面加强,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百姓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二、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乡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发 生了新的变化,乡村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越加明显,主 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人才短缺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乡村社会治理 关键在人,关键要靠人来实施,靠人来推进。然而,随着我国 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导致农村 严重‚失血‛,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治理人才短缺、治 理主体明显弱化。

2.

矛盾多发近年来,随着村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基层社会矛盾不再简单表现为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等民间纠纷,涉及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金融风险、教育失衡、医患矛盾、人地矛盾、环境污染等多领域矛盾的触点增多。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不去管、不想管或者搞形式 主义、应付了事,导致历史问题久拖不决、新生矛盾不断滋生。

3.

道德缺失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

— 48 —

则和规范,是做人的根本。然而,当下许多群众生活富裕了、环境改善了,但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却没有随之提升,自私自利、崇尚享乐、爱好攀比、赌博成瘾、离婚骤增、虐待老人、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村风民风日渐凋零,乡风文明每况愈下。

4.

资金匮乏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全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但由于产业尚在培育阶段,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较大,多数村基本为‚空壳‛经济。加之,县镇 两级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治理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乡村治理,人才先行,没有人才,再好的规划、政策、资 源,都是无源之水。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积极优化人才发 展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归根行动,积极打造乡村治理‚特殊部 队‛。

1.

建强‚指挥部‛,筑牢治理根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 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乡村治理的指挥部,支部战斗力的强弱直 接关系乡村治理的效果,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必须将建强基层 党组织班子摆在首位。首先,要深入开展‚后进支部‛整顿,— 49 —

将那些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缺乏上进心,‚不办事‛、缺乏责任心,‚不公正‛、缺乏敬畏心的班子成员彻底清除支部班子,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增。同时,要大力实施‚聚火‛工程,突出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有思想、懂经营、善管理、肯奉献的优秀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本村致富能手培养起来、使用起来,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强的战斗堡垒。

2.

培育‚排头兵‛,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更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排头兵‛,通过成 立产业协会、组建专业合作社、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措施,积极 搭建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将那些有思想、有资 金、懂经验、善管理的产业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 家组织起来,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 商等产业发展方面的专长,示范带动村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 新链、根据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中培 育新兴业态,让群众能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处, 让乡村治理成效凸显。

3.

选树‚雷达兵‛,引领文明新风 榜样模范是社会向上向善的‚方向标‛,是乡风文明建设 的‚导航仪‛,他们身上蕴含着爱国爱家、崇德向善、孝亲敬

— 50 —

老、乐于奉献、居低不卑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典型、榜样模范评 选活动,真正树立一批草根典型,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带身边人‛的互动模式,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弘扬中 华传统美德,传播凡人善举,倡导修身律己,引领村民行为规 范、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农村。

4.

调集‚扫雷兵‛,维护基层稳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 化,各类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导致乡村各类矛盾纠纷日 益增多,且错综复杂,这些基层矛盾纠纷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 益,更如一颗颗‚地雷‛,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要从那些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和民事 协调能力的退休老干部、退伍老军人等贤能人士中,组建一支 ‚扫雷‛部队,充分发挥他们成长于乡土,贴近与群众,明事 理、辨是非和调纠纷灵活有效、解矛盾方便快捷的优势,引导 他们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内部,隐患消除在萌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效防 止矛盾纠纷激化。

5.

充实‚后勤部‛,强化资金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力的资金保障,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作为乡村治理资金投入主 体,政府和县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支持,坚

— 51 —

持每年要列出乡村治理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其次,要放开市场准入。镇村要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吸引各类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投资参与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设施该改造等,并通过‚自筹+社会资金投入+受益村民投工投劳‛等多渠道筹资筹劳。同时,要优化信贷政策。要正确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充分考虑农村农业发展所需资金周期长、周转慢等特点的基础上,在安排信贷投放计划时,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向村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6.

绘制‚作战图‛,创新治理模式 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之基,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主体性、根本性作用。因此,要科学制定乡村治理‚作战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为引领,村委会、监委会为基础,理事会、合作社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以村民自治为抓手,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一要划好自治网格。广泛推行‚党员担任巷道长‛制度,按照‚片区完整、巷道定界、规模适度、管理方便、无缝覆盖‛的原则,每个村合理划分若干巷道,选出组织放心、能力过硬、群众满 意的党员巷道长,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推动发展的‚特种兵‛。

二要明确职责分工。结合‚特种兵‛自身不同特点,将其划归所属‚兵种‛,在完成好本职任务的同时,统筹抓好巷道内各项工作。如‚扫雷兵‛,除了纵向搞好全村矛盾节分排查化解,— 52 —

同时要履行好法律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联络员、群众事务代 办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职责。三要强化监督考核。组建由村 监委会负责,‚两代表一委员‛、理事会、合作社、村民代表 等成员组成的监督评议委员会,采取村民管理‚积分制+黑红榜 的‛的方式,围绕‚十个没有‛要求,每月对‚特种兵‛履职 情况和村民在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信友善、爱护环境、移 风易俗、助推扶贫等方面的表现,逐人、逐户得分评议,张榜 公示,(‚特种兵‛满分为 20 分,一般村民为 10 分),凡上 红榜之人,在所得分值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奖励分值;黑榜 之人则扣除一定分值。四要注重激励奖惩。要坚持利益导向,将考核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在村集体股中设 置一定比例的资金,年终分红时用于积分兑换;同时,要对表 现突出的‚特种兵‛给予广泛宣传和极大的物质奖励,从而激 励全体村民的共建共治热情。

— 53 —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 障性工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9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围绕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就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部 署。

近日,我先后到部分乡镇司法所、社区法律服务站调研走 访、座谈交流,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有了全面了解,就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系统紧 紧围绕‚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目标,着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不断提升 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建设水平,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一

— 54 —

站通‛‚一线通‛‚一网通‛。

(一)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四梁八柱。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通知》《关于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建设三大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共建立了 12 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2 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3137 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为 3564 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陵城、禹城等 8 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中心。12348 法律服务 热线接入了省司法厅平台,实现独立运行。‚公共法律服务网‛ 设立了版块,在‚司法行政网‛中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板块。三是完善运行机制。目前以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网为主干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铺开,建立了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全市月均办理法律服务事项 6000 余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管理等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特别是

— 55 —

公共法律服务市、县、乡、村四级中心建设 100 全覆盖,位列全省首位。

(二)强化运行保障,确保发挥实效。

一是实体平台方面。采取划拨、购买、租赁等方式设立办公场所,按照商场化、超市化展示职能,建设敞开式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窗口。坚持实用、管用、可持续原则,统筹解决人员、资金、业务量等问题。原则上采取‚前台后厂‛运行模式,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原则,做到临街落地、交通便利。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体平台规范运行,日常接待、咨询、来电、来访记录等业务都有登记台帐。根据群众不同需求,建立了预约服务、上门受理等便民服务制度,依托困难群众动态资料库和法律援助绿卡,完善经济困难标准免审查管理工作,开通特殊人群的‚绿色通道‛。在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办案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大规模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信息,及时上报所属司法行政机关。二是热线平台方面。利用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打造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舆情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热线平台。按照‚一个平台、多级应用‛的设计方 式,建立一体化的呼叫中心系统,全市统一呼叫接入‚12348‛,统一受理、分级办理。三是网络平台方面。整合市县乡村各层

— 56 —

级、各职能部门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建 立了司法行政网,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 询、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综合性法 律服务。

(三)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一是做好与信访工作结合。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与信访对接工作机制,即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市信访接访中心‚一体化‛建设。平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遇有重大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则在信访中心组织协调下,服务于化解矛盾纠纷和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将信访事项引入法律渠道解决。近年来,处理的比较有影响的案件有:武城县 40 余名参加珍宝岛战役退伍士兵要求确认参战身份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御美健健康产业公司 100 余名欠薪职工集体上访案件,晶华集团振华玻璃厂百名下岗职工维权案件,旭创机械制造公司 50 余名职工集体上访案件等。二是加强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领域矛盾纠纷,积极协调法院、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多个部门,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 74 个,覆盖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消费纠纷、保险纠纷等 10 多个领域,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尤为突出,成为群众信赖的人民调解‚金名片‛。三是市县工作亮点纷呈。

市级层面,市司法局在全省首创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

— 57 —

制,解决群众经济困难证明难问题,自今年 8 月施行以来办理 相关业务 210 余件,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率先建立了刑事辩 护律师库,统筹利用全市优质律师资源,弥补基层资源不足。

县级层面,也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比如,宁津县构建城乡一 体化工作模式、推出公共法律服务‚菜单式‛服务项目、制定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制度汇编》,乐陵建立‚掌上公共法律服 务平台‛,齐河开通公共法律服务视频 QQ,夏津建立村级法律 顾问与‚网格化‛管理对接机制,武城建设‚智慧公共法律服 务系统‛等,都在便民服务方面收到很好成效。

二、存在问题

调研过程中,同时发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 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建设水平不高、服务机制不健全、保 障不充分等方面。

(一)城乡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

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集中在市、县市区城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注册在乡镇(街道),实际执业绝大多数在城区;全市 16004 名人民调解员有 15096 名集中在村(社区),占比 94。最专业、最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集中在城镇,城乡严重失衡,乡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切实解决。

(二)工作保障不充分不到位。

受限于经济发展条件,我市整体投入不足,与先进地区差 距较大。‚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经费,按规定由省、— 58 —

市、县财政统筹保障,实际工作中未在经费中单列,而是与村 务经费打包下发,导致部分法律顾问经费保障不到位。

(三)基层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虽然目前各乡镇都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各村(社区)

都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了法律顾问,但乡村地区普遍 存在服务人员短缺问题,许多司法所只有几个人,全市几千个 村只有几百个顾问,这些人时间精力有限,实际发挥作用并不 理想。

三、工作意见建议 (一)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一是提升平台建设质量。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业务用房、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服务条件。探索建设市级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基地),做深做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综合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着力发展壮大村(社区)

法律顾问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二是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刑事辩护律师库,统筹利用全市律师资源,破解部分县市区律师短缺难题,做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我市在全省首创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

— 59 —

优抚对象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切实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办理。

三是加快公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县域公证法律服务力量,解 决公证行业人才短缺、缺乏激励机制等突出问题。探索设立全 市首家合作制公证处,给予办公用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点 带面促进工作。

(二)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

一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一支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骨干队伍,强化对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培训和人才培养。通过项目服务、招聘社工等形式,弥补基层法律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鼓励高校法律专业的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探索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库,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二是深度参与行政、司法活动。探索在全国率先实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在看守所、法院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参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试点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在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司法活动中的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的优势。深入研究市级信访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融合对接机制,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纠纷解 决方案。三是做实基层调解组织。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60 —

协调和管理,切实抓好村(社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真正实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

(三)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特别是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构建各尽其职、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二是补齐公共法律服务短板。严格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标准》,着力解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公用房不足、人员编制不足、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升级改造、提质增效,为承办全国、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现场会做好准备工作。推进 12348 热线平台规范化管理,提升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化综合性法律服务。三是加强智慧民调系统建设。认真贯彻《‚智慧民调‛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加快‚互联网+调解‛建设步伐,实现纠纷化解集约化、体系立体化、服务便捷化。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各类资源,加强访调、警调、诉调、民调等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力度。

— 61 —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大保障力度。各级应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所需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工作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短板问题,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宣介先进典型和创新举措,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62 —

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的调研与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 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 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

— 63 —

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 (一)在‚共建‛方面。

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 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 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 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

— 64 —

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 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19 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 X 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 40 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二)在‚共治‛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

— 65 —

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 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二是 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 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

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

— 66 —

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 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 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 活动,每个季度为 70 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在‚共享‛方面。

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 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 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

— 67 —

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

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 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

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建立分段 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 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 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 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

— 68 —

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 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 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

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 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

第三篇:2011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

附件1:

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

一、哲学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5.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6.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二、经济学类

1.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途径及方法

2.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机制

3.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治理

4.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5.中小企业转型成长

6.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7.发展低碳经济问题

8.鼓励民间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

9.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研究

11.公共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

12.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5.减小居民收入差距途径的调研

16.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

17.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

18.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结构

19.其他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课题

三、法学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省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省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6.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17.江苏农村合作社法律研究。

18.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19.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调查研究。

四、教育学类

1.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成长

3.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

4.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

5.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

6.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

7.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8.城市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问题

11.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

12.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

13.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运行状况

14.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15.其他有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项目

五、社会学类

1.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与再就业

2.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

3.居民住房期望与居住意愿调研

4.居民就医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研究

5.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

6.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7.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研

8.老年人养老与服务体系构建

9.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调查与对策

10.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

11.新传媒环境下的公众信息获取与传播机制

1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3.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现状

14.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研

1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

16.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18.农村社会安全与维稳方式转变

19.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0.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

21.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2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3.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和路径

24.残疾人社会权利与保障体系建设

25.其他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项目

六、管理学类

1.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

2.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3.食品安全管理

4.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

5.可回收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6.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管理模式

7.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

8.网络社会运动及管理

9.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

10.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11.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

12.公众参与的模式和途径探索

13.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14.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15.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16.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

17.志愿者参与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创新

18.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19.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0.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

21.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

22.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

23.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与应急管理

24.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25.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

26.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

27.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关系研究

28.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其他调研项目

第四篇: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

为引导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活动更好地突出时代主题,关注民生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我省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制定《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这100个总目,供同学们选题、构思参考;同学们也可以根据本学院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参考课题总目的情况下,自主申报调研选题。

总的要求是:鼓励参加实践调研的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哲学文化类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3.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4.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

究。

6.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7.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政策法律类

1.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4.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5.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6.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7.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

8.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9.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10.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1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1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1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1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1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1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1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20.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2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2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24.我省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25.我省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26.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27.江苏农村合作社法律研究。

28.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29.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调查研究。

经济社会类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2.金融危机下企业责任问题研究。

3.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4.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6.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7.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8.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9.民营企业中业主和雇员关系问题的案例研究。

10.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1.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1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13.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14.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15.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1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17.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1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19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20.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22.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23.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24.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25.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26.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27.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28.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29.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30.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31.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32.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33.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34.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35.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36.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37.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38.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39.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40.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41.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4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4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4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45.节约型社会及节能减排问题调查研究。

教育管理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5.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7.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0.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1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3.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

14.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15.国家高考人数首次下降问题调查研究。

16.学区制度实证考察研究。

17.现代大学制度调查研究。

18.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9.四川灾区儿童心理教育案例调查研究。

共青团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二00九年六月

第五篇:乡镇教育工作情况调研问卷

乡镇教育工作情况调研问卷

一、乡镇教育基本情况简要介绍。

二、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三、教师的考核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四、教师的职称评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的调配交流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教师培养培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七、本乡镇中小学校长是如何产生和任命的?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八、目前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哪些?

九、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现行管理体制是否有利于普通中小学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十、按照新编制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教师余缺情况(具体到学科)

下载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国西南乡镇类小学教育的社会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秘教育情况社会调研汇报

    文秘教育情况社会调研汇报 文秘教育情况社会调研汇报 一、考察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为毕业生求职增加亮色,积累社会时间......

    乡镇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乡镇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写调研报告一定要如实地反应调研的具体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乡镇小学学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根据回民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不断推......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官路镇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

    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

    关于对部分乡镇教育调研汇报材料

    文章来 源 w ww.5 Y K J.Com 1 一、调查乡镇:金城镇、镇子梁、下社 二、调查时间及学校数:利用节前节后五天时间对三乡二十多所学校进行了调研。三、调研方法:走访乡镇领导、乡......

    2016年教育实习社会调研报告

    学号:201302020113 姓名:瞿慧 娟 社会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6年10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进......

    社会调研报告,基层教育现状

    单位代码11660单位名称重庆理工大学论文题目: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解决(浅析)作者: 专业: 学号: 学院:中 国  重 庆 2012年2月6日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调查说明调查目的:对我国基层教育......

    我的梦 中国梦 社会调研活动

    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方案 一 活动主题:我的梦 中国梦 二 活动意义: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