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堂:教育调皮孩子的三大策略
家长课堂:教育调皮孩子的三大策略孩子到了学龄期,会比较调皮,甚至连家长[微博]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应对这个阶段调皮的孩子呢?其实孩子调皮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和责骂,只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都能成为体贴他人的好孩子。
孩子调皮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
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然潜意识中对父亲产生强烈感情,但由于她更多地是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会很容易认同母亲。这样,在母亲与女儿良好的关系下,女孩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和焦虑大大减少,也就较为安静、平和。
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对日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异实际上事出有因后,作为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度过调皮期。
对调皮孩子切忌过分禁制
过分禁制会使孩子的潜能难以发挥,其感情与想像力也会受到压抑,严重的甚至导致成人后的性无能或性冷淡。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出现这种不良倾向,父母应注意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调皮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调皮积极的一面。
调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较重,乐于探索外部世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孩子恶意伤人或破坏东西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及时劝导和阻止,但应容许孩子没有恶意的或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调皮行为。
同时,尽量少用贬义的言语评价孩子,少拿孩子的弱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多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将孩子的调皮转化为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适当的方式引导进取心
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
这种心态常使身心缺乏休息,过分紧张,易导致心理性的身体疾病。过分补偿的倾向有时也表现为自炫或自我宣扬。自炫者其实内心胆小怕事,但为了掩盖,却偏爱出风头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价。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
父母起榜样作用
树立起家长的权威;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创建一个充满友爱、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对他人的关心、尊敬和爱护;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特别是父亲更要多与孩子交往。一起看电视、做游戏等亲子活动,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感,同时可促使男孩认同父亲的角色,对调整孩子的恶意调皮有帮助。
第二篇:家长课堂:应对厌学孩子的三大秘诀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在深圳博尔思教育辅导的孩子犯错后,老师们向他们了解事情真正起因时,通常都会有父母的影子。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3、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这让通过博尔思个性化教导的孩子来说,有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是非常美好的。
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家长课堂:最易伤害孩子的三大行为
家长课堂:最易伤害孩子的三大行为
(1)否定孩子的希望
希望是孩子奋斗成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如果他们被告知自己的希望没有办法达成,而又无法树起一个新的希望,那么就很有可能走向消极。
(2)在不适合作出明确评价的时候具体地评价
在孩子已经出现错误或者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如果只是在旁边继续做出批评,会引起孩子的厌学和叛逆心理。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出现在男孩身上,特别是成绩相对较差,自控力较弱的男孩,他们极易因为觉得自己不行而厌学,即便你告诉他有希望,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行只能让他觉得你身为长辈不够真诚,还不如哥们告诉他没希望了,然后一起去放纵。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耐心细致地帮他分析他的情况和处境,设法让他明白许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不行,而在于是否肯做,如何去做;帮助他恢复信心,坚定信念,给予他们面对现实稳扎稳打逐步上进的勇气和动力;然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随时跟进,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甚至需要持续地监督他。
(3)将不恰当的横向比较作为评价的依据
比较一般来说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纵向比较更有利于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而且通过今昔对比,又不容易让他们有骄傲情绪;即便是对于今不如昔的学生,纵向比较也是合适的,因为这样做让他明白自己曾经达到过那个高度,不至于没有信心。
第四篇:家长必知:教育孩子的三大恶习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几乎都对孩子说过狠话,这种情况其实比体罚的后果还要严重,这是对孩子进行的一种“心罚”,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下面列举出较严重的三点。
一、恐吓冷暴力
每当孩子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二、对比中无视孩子努力
很多家长过分追求完美,忽视孩子了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心中对比对象的标准,就无视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没考好,就对孩子说:“你看人家邻居孩子小王就是比你聪明,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长期无视孩子的成绩,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逐渐变得自卑、压抑、逆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把外界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长期对孩子持否定评价,会影响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失去信心。
三、歪曲事实影响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都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中带有夸张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长还会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会夸大后果,这样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变得胆小,而且更容易犯错,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敢对家长说,也为以后的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犯错。
在此提醒家长,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家长靠“言语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却是深远的,家长们应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第五篇: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就是父母生命的全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劳作,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启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所以做为父母,我们必须言行一致,而且要说到做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看到这些,他会跟着学我们所做的一切。
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我们要引导孩子适应能力,多交朋友,扩大孩子的生存环境,让他在舒适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充分的表现自己。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能力,不让负面的东西影响孩子的成长。从日常的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之心。
三、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让孩子今天完成今天的事,不要以任何借口去推脱,要按时,要守信,不能半途而废。要让孩子不能挑剔,抱怨和自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
要知道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因材施教,才能事办功倍。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要培养他仔细认真,对各门功课都感兴趣,多读课外书,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五、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知道家是他生存的港湾,是他成功、失败的宣泄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我们聪明的孩子,让他自由 的生活,快乐健康的成长!
张娅榕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