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

时间:2019-05-12 03: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

第一篇: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

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一句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由此可见,溺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幸福,相反,恰好是不幸的开始。父母们,以下这五种爱孩子的方式,你是否有过?如果有,请记住:这种爱,是危险的陷阱,它会把你的孩子变为一个不幸的人!

陷阱— 凡事包办代替

案例: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切,学业上越俎代庖。早上起床时,父母匆匆忙忙地—边给孩子穿衣服,—边铺床叠被,还帮孩子整理好书包,帮他提书包,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出家门,不放心地送到校门口。放学时,爸妈们早早等候在校门口,—见孩子出来赶紧上前帮助拎过孩子的书包,然后又牵着孩子的小手—直回家。在家里,吃饭时,帮他盛饭夹菜,宝宝天,宝宝地的劝孩子多吃—点,生怕孩子没有吃好吃饱。有的甚至端着碗筷赶到这里、赶到那里,给孩子喂饭吃。孩子在学习时,帮他整理桌子,拿这拿那,守在旁边,端茶递水。孩子上床睡觉,帮他脱衣,帮他盖被子„„

危害:这样包办下去,会让孩子产生严重依赖心理,消磨掉孩子的独立精神。由于家长们过分溺爱,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们渐渐习惯于依赖他人,错失能力养成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没有独立性,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专家支招: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鲁东大学教育系张香兰博士指出:父母们应该下得了决心,狠心,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在成功中找到喜悦与自豪,在失败中找到经验与教训。

陷阱二 过分呵护

案例:孩子在家里,这个别碰,那个别拿,恐怕有什么闪失伤了孩子。如倒—杯开水之类的事也生怕孩子做。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生怕孩子外出会遇到什么不测。就连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也会立刻冲上前去,心疼地扶起来。然后埋怨是地面不平,抱怨桌子不好碰到了孩子等等。

危害:这种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的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稍微有—点危险的事,孩子想做,家长不让他做,孩子就自认为能力差,什么事也做不好,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也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家长控制孩子外出,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就少,像笼中的鸟—样囚禁在家中,久而久之,孩子们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会与人交往,不擅与人交往。这样,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状,这对孩子以后良好心态的形成极为不利。

专家支招:大胆放手,允许孩子犯错。

芝罘区爱心心理咨询的王旭红咨询师指出:孩子天生是个爱探索、好奇的人,不然孩子怎么去发现问题,动脑去思考问题,动手去学会解决问题呢?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容易开发孩子的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当然,安全问题也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哪些游戏存在不安全因素,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等等,这些知识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探索的过程中,孩子难免出错。家长应该善于处理孩子犯错的事,在惩戒的过程中,是让孩子认识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有自作自受的心理感受,培养孩子正视所犯错误和接受打击的耐挫能力。

陷阱三 姑息迁就

案例:很多家长都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信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满足孩子,孩子就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危害:这样做的后果,会在孩子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专家支招: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芝罘区三阳心理咨询的王春福教授指出: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无理要求要果断地说“不行”,千万不能哄骗孩子,以免孩子认为家长不守诚信,给孩子当反面教材;另外,面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家长要坚决地说“不能”。家长千万不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迁就孩子,让孩子在错误问题上越滑越远。

陷阱四 特殊待遇

案例: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等,处处特殊照顾。—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享受着特殊待遇。好东西别人不能吃,只能孩子吃;电视别人不能看,孩子看动画片,父母老人站—边;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危害:这样做容易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品德。长此以往,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父母,没有—点爱心。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最后害的是孩子,伤的是父母大人。

专家支招:摆正心态,平等对待。

王春福教授提醒父母们: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要让他明白,他只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幸福和快乐同样重要。多引导孩子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故事,不要迁就孩子过度的欲望,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改正的。

陷阱五 无原则袒护

案例:当孩子与别人的孩子闹不愉快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别人。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危害:这样做会造成孩子全无是非观念,严重时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袒护孩子的错误,会蒙住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责别人的错误,不利于孩子养成宽容他人、友好相处的品质。

专家支招:不充当保护伞。

张香兰博士提醒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都应该保持观点一致。当孩子犯了错,一方严厉教子之时,持有不同观点一方应该这样做:⑴退避,不让孩子看到有保护伞而有抵抗心理、求助心理;⑵做好善后工作。事后将道理冷静地分析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父母大人的教育才会收到实效。

另外,张博士还告诫,当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产生了矛盾,不能一味指责对方,帮助自己家的孩子逃避责任。应该冷静下来,等孩子心情平静之后,与他促膝谈心,多讲道理,多做理性分析,就事论事,找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宽容他人的缺点或错误,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明白是非,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篇: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一位母亲叙述了她面临的难题,她的儿子鲍比总是不能按时回家。她告诉我们,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不遵守诺言。

我站在鲍比的立场,重新把这个情况介绍给大家。

然后,我写了家长在鲍比常年迟到的问题上,可能用到的三种方法。

鲍比:我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我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我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回家晚了。我妈特生气,我不想让我妈再对我大吼大叫。那天我问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向我妈解释:“我真的是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第一位家长的反应:

“我已经听够你的借口了!再也不相信你了。这次你要接受惩罚。从下周开始,每天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也不能看电视。我不在的时候,我会让姐姐看着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吧,晚饭已经没了。”

鲍比会怎么想?

第二位家长的反应:

“哦,亲爱的,你都跑得出汗了。我给你拿块毛巾擦擦,向我保证别再迟到了。”“你真让我担心,过来洗洗手,晚饭要凉了……哦,要不妈妈给你热一热?”鲍比会怎么想?

第三位家长的反应:

“你说你在尽力往家赶,但我还是不高兴。我不想再看到你那么急急忙忙的。我希望你说好5:45到家就能做到。”

“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厨房也没剩什么吃的了,你要愿意就自己做个三明治。”鲍比会怎么想?

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鲍比的真正想法。但你可能想知道小组里的家长,在做完练习后是怎么想的。他们认为第一位家长的做法太侧重惩罚了。(孩子可能会想:“她真坏。我要报复她。”)第二位家长太好欺负。(孩子可能会想:“我做什么都可以逃脱处罚。”)第三个家长做得“正合适”。她没有惩罚,但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生气了。从现在开始,我最好按时到家,她既然相信我,我不能让她失望……我也不想自己做三明治了。”)

理解了这个练习后,这位妈妈就回到家里,用了第三种方法,果然见效。坚持了三个星期以后,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妈妈实在没有招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家长辅导员、劳务谈判代表、婚姻咨询师已经总结出一套非常好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冲突。这是我在小组里介绍给大家的: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第三篇: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学围棋

我们常常接触报名学棋的家长朋友,我喜欢先听听他们谈对围棋的理解和想法。大多观点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学棋起到开发智力和陶冶性情的目的。从这么多优秀家长朋友的思路和心态看,我们社会的进步是明显的。退回去二十年,如果有位家长接到体校老师的电话说他的孩子被选中了,那是很稀奇也是肯定会让全家高兴的事儿。我现在也时不时收到这样的咨询:棋院的老师晚上打电话来说孩子很有天赋,建议从幼儿园去棋院学棋。家里都很高兴。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围棋项目。我常跟家长朋友解释这种情况,现在的围棋培训分基地生和棋院生两种。每个学期末,棋院组织在幼儿园学棋一年的孩子们参加比赛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家长朋友,这本身属于市场行为,但这些活动的意义还是存在的。在幼儿园用很少的学费和比较短的学习时间接触了围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仅仅学会而已,就这样又远离了围棋,那对于这个孩子自身来说是非常遗憾的。这个阶段他其实对围棋的魅力感受到的还没有百分之一。就这样和围棋擦身而过是最可惜的,我们的宣传本身没有错,对于所有参与过围棋却对它不甚了解的家长朋友,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第二个阶段的学棋方式是棋院道场等更正规环境也更好的场所。但这跟我们计划体制时代提到的专业围棋还是不同的。我教棋生涯中亲自启蒙的孩子大概有上百人,但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可以往专业目标发展也就是可以成为专业棋手的孩子。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探讨这个阶段孩子们学棋的目的。

有一种情况,家长朋友认可围棋,但在我开头提到的理念指导下,玩的心态明显。对孩子的成绩呀作业什么的不闻不问,甚至出勤也保障不了。这样学棋是毫无益处的。孩子在班里落后,直接影响他的兴趣,什么益智修身的目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甚至会养成孩子应付事情,不思进取的情况,这跟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了。最后孩子离开的时候把理由强加在围棋这个项目本身显眼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情况,家长很在意成绩,对孩子的督促也很严格,有的家长周末几乎全程陪着孩子,假期到处请老师加课,联系参加比赛。甚至跃跃欲试找专业棋手去北京等等。对于这样情况的家长,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我看到 的一种现象是作为他们孩子的老师一些人没有把自己看到的和理解到的情况传达给他们,有的老师甚至刻意去培植家长们的这种心态,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尽到一名老师的根本义务。围棋技艺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孩子达到业余一二段的之前,需要老师大量细致而兼具的劳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培训机构的很多启蒙或者初级班的老师付出的更多,而且他们具有比职业棋手更难能可贵的认真和耐心,所以在孩子处于业余三四段以前就去找专业棋手辅导,收效甚微,甚至效果相反!我经营围棋道场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术业有专攻,家长朋友们对围棋的了解毕竟没有在其中浸淫了多年的我们深刻。由此带来的各种心态和不合理的举动太正常了。我们不能去苛责他们,而是要帮助家长朋友树立正确而合理的学棋理念。我们的培训冠以了专业围棋这四个字。但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普及围棋教育。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隐晦的,而且我认为我们各个城市的这类围棋培训机构功莫大焉,我们做的事对整个社会民众的文化构建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学习围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上面这句话我很多次跟家长朋友们提到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您的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附近的道场学棋,那里有他喜欢的老师,有让他喜爱的围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会为学棋过程中的一个成绩欢欣,也会因为一次挫败而懂得坚强。这样愉快的学习,用不着家长朋友跋山涉水,(个别家附近没有棋院的情况除外)也用不着在寒冷的冬夜顶风冒雪。学棋的过程愉快,价格适中,家庭可以承受,孩子能较多地利用假期参加棋院和省市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陪伴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他十几岁学业已重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告别这样的学棋生活了,但围棋已经成了他永远的朋友,一生的伙伴。这个时候他是3段还是5段重要吗?他拿没有拿过大的冠军重要吗!我们回头替孩子回忆一下: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快乐吗?我有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坚强了吗!我想家长朋友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所应该得到的,也一定会得到的!看到这里有

朋友会质疑甚至怀疑我道场的实力,自己的孩子在我这里会不会被埋没。这一点我要说明一点,我也跟家长朋友们多次谈到过,我可以做到的是自己的培训生涯绝不会埋没一个超常的孩子。我们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做到,把孩子智力的真相告诉家长朋友,一个职业棋手出现的概率不是十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初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百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中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万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夺得过市级比赛冠军孩子的家长),我们可以给他描述一下周睿羊 杨鼎新 在学棋初期的表现。很多朋友知道概率,可轮到自己身上他的感情色彩支配了他的理性。如果我们各地的老师都能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就不会有那么多背井离乡去北京的孩子,在他们当中成功者被放大了光环去描述,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被我们的媒体掩盖甚至轻描淡写了。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声名让明明知道机会渺茫的孩子们去冒险,那我们的道德底线显眼是模糊的,也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说了这么多,我最终的观点应该拿出来了,那就是我们该怎样学围棋:每周两三次,除非你是那百万分之一的情况不选择每周学棋7天的做法。离家较近,接送方便。用不着鼓励孩子带病坚持,也不需要去顶风冒雪,悬梁刺股。对孩子我们严格要求,也绝不苛责成绩。在有围棋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愉快的健康的,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即使隔壁邻居的那个我们同一天开始学棋的孩子已经拿了冠军已经升了五段,但我们仍然以我们自己的孩子为荣,因为他很快乐,因为他爱围棋,也因为他也一直在努力!

什么是好老师的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良师的主要标志是出高徒,反过来出了高徒的老师就是良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老师来说,如何辅导孩子练棋,也是教孩子学棋的一个重大课题。不论学哪种棋,老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一般每周一次也就几个小时。而花大量的时间,是在练棋上。所以在学棋整个过程中练棋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问题非常明显,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练,等于零。手筋,死活,官子这些技巧不练不行。有的学生光上课,不练或练的太少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怎么练棋?围棋是一门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深奥,对孩子来说,领悟难,掌握更难。那么让家长辅导好不好呢,也不容易。对于一部分负责的家长,孩子学棋等于大人学棋,因为多数家长都不懂围棋。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一滴都没有,怎么辅导孩子呢!

我从事围棋教学多年。深感南昌围棋的普及远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把一个孩子从懵懂带到业余2段以上。是很不容易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期间能感受到围棋带给他们的乐趣,收获一些玩伴。学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一些做人的礼仪等等。已经是收获了。最后借用一句在台湾棋界流行的宣传语;

“学围棋的小孩不会变坏,学围棋的商人会做生意,学围棋的老人不会变痴呆。”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会下棋的家长就这个问题经常感到困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

1.多输,少赢。家长在跟孩子下棋时一定要多输棋,让孩子高兴,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2.不要期望值太高。订一个适合孩子的短期目标,实现了再订一个目标。比如追赶同班的比他水平高一点的孩子。

3.少批评、多夸奖。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目标要求孩子,要切合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要求、帮助他,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下出的好棋给予夸奖、鼓励,少指责孩子的不足。在跟孩子下棋时,少讲解,多夸奖。即使讲解,一盘棋也不要讲得太多,找出几个问题(一般不要超过三个问题),盘后讲解。

4.多与教棋老师交流、沟通。您可能棋下得很好,但您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对如何教棋不一定了解很多。多与老师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回家指导孩子,这样您可能找到更适合您指导孩子的方法。

5.监督指导孩子的作业。在家里可以多给孩子留点作业,最好是手筋、死活方面的题多做一

点,大多数孩子对这方面都较感兴趣,因为这类题较直观,孩子容易理解。

第四篇: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的性格,从7岁以下的幼儿心理角度来讲,没有逆反的孩子,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是一样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需求为出发点,从生活中自我总结规律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要孩子听话,不是要说给他听,而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形成一种生活规律和沟通习惯,并且大人也要按照这些规律和习惯来行事才可以让孩子保持这样的状态,否则,如果你们没有规则,比如今天晚上可以晚一点看电视,可是明天晚上说不可以看电视了,小孩子会混淆会反抗,这不是逆反,这是维护自己的规律和利益。研究幼儿心理的专家说过,他们发现幼儿是最简单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心理和习惯,至于表现不同,是因为家庭教育和环境的主导因素。再比如,有的孩子会动不动躺在地上闹情绪,我想除了孩子的性格比较激进外,成长过程中,自己通过激烈的方式争取自己目的的初期得到了满足,就会延续这样的方式,并且会不断地改进方式的激烈程度,所以控制的方法在于最初就不要让他的这种方法成功,他就会学习到对他的家人来讲没有用,就会放弃这种方法。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多数跟7岁以前的生活会有些关系,另外,父母跟他形成的沟通习惯,和父母自己的沟通习惯,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等,都会决定是否会有逆反的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而且这些孩子开始有比较强的个人意识,也同时拥有了社会意识,除了家庭,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都会给他们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如果能够达到和父母良好的沟通,有父母陪着成长可能是最理想的,但假如和父母的沟通存在问题,那么对父母来讲孩子就是逆反的,但其实他还只是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已,这样的结果可能有几个原因:

1、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崇拜和信任

孩子小的时候,眼中的父母就是天,父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慢慢的孩子发现原来父母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地方,于是失去了对父母的崇拜和依赖,可能就开始从沟通上首先疏远了,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会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就有些问题了,很容易和父母对着干,即使有时候父母是对的,他们为了表达自己比父母有思想有认识,坚持自己,这一切或者是父母自己没有树立好榜样,或者就是沟通的基础没有打好。

2、孩子所接触到的社会或者朋友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孩子可能会失去自信心或者迷失方向,全新的社会尤其其中黑暗、恐怖和复杂的现象让他们以前美好的社会景象全部颠覆,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和父母沟通疏远,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新的精神依赖者,思想会很混淆,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生活参照,比如很多人早恋不是因为真的情窦初开而是因为别人都那样自己不那样不是很老土或者没面子?逆反心理同样也会有这样的传染效应吧。

另外,不要试图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除非是傻傻的,没有自我的,独立性很差的孩子,总有一天他都要成长到有自己的思想才行,早与晚而已。任何时候都要跟孩子良好沟通,达到彼此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建议看一本书《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个是全世界的经验之谈,似乎对各阶段的逆反都很有借鉴意义吧。记住一点,爱他是前提,让他感受和了解你的爱是基础,用他的方式爱他是方法。

第五篇:如何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

如何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

事实证明: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学校里单亲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可悲的是他们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沉重的隐患。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去关爱他们,塑造他们,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在认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心理方面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笔者将他们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自卑型。这类学生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心里有一种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二)、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无法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原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这朵花没有结出甜美的果。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凡事“大不了”当头,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三)、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管,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四)、逆反型。这类学生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五)、孤独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二、教育对策

1、理解,心与心交流的妙方

俗话说,理解万岁。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因为“儿童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密码。”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

我们不妨蹲下来看他们,平等协商地交流,让他们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我们不妨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次,闹一次,让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我们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走进孩子们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丰富、鲜活;但同时也是那么纯真、幼稚。这多么需要我们的耐心引导啊!

2、爱心,抚慰心灵创伤的良药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常言道,心病需要心来医。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

教师可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学生的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可以在单亲学生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做几样拿手菜,以真情来感动他们。学

校和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方面,我们镇中心校曾做过有益的尝试。⑴党员教师与单亲子女“结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们深受感动。⑵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补课、出去游玩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这些学生在校生活得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3、信任,鼓励走出阴霾的催化剂

记得,唐太祖李世明在政界就“用人心信,疑人不用”佳话传颂于世。今天,在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也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在他们成功时,以真诚的态度,祝贺他们。让他们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时时处处不怕出错,不怕走弯路,奋起直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肯定,克服自卑的方向盘

对于自卑感的学生,我们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其实大多数自卑学生都有长处和特点,都有自己兴趣的中心。教师就要多为他们组织适合他们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肯定、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那何况是单亲家庭学生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

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应倍受关注。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

下载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待孩子不要无原则的袒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要忽视孩子的范文合集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 平时,有的孩子总是喜欢有事没事的打“小报告”,一会儿,“老师,xxx拿我的橡皮不给我!”,一会儿,“老师,xxx搬我的椅子!”一会儿又“老师,xxx书包里有玩具!”„......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一、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家长面对孩子的最直接的学习活动。我们认为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的作业,不要包办孩子的作业。在教育、督促、帮助孩子的前提下,应做......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昨天,小木凳在临睡的时候对妈妈和爸爸说:妈妈,其实我都有点嫉妒了。小家伙絮絮叨叨的接着说:她的好朋友雅琪,有自己的一间漂亮的卧室,墙上面全都画满了美......

    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要把这种叛逆心理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或者想防止孩子形成叛逆心理,键重在预防。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与孩子交朋......

    国内外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早恋?

    国内外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早恋? 孩子早恋在国内家长看来是不能容忍的,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各方面的恶魔,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国外的家长又是如何对待孩子早恋这件事情的呢?......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教师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孩子写家庭作业的过程,也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那么家......

    父母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

    父母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 1孩子错了,家长怎么办 案例:孩子犯错,爸妈窘迫 “孩子错了,家长怎么办?”探讨这个问题时,南宁市的一些家长“曝光”了自家孩子的囧事,以及事发时自己的应对......

    怎么对待孩子学习粗心马虎

    怎么对待孩子学习粗心马虎 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