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选自《幼儿教育》1、鼓励孩子“涂鸦”
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应当从“涂鸦”开始。幼儿到一岁半左右便开始尝试拿着笔乱涂乱画,这是孩子画画的起步。当然,此时他并不懂得怎样去表现什么,只是把随意涂画当作一种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孩子的“涂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对“涂鸦”充满兴趣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为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涂抹能带给他快乐,所以,他自然就乐此不疲了。这时,您不必过多地干预,但可以在旁边鼓励鼓励——“宝宝很能干”,“宝宝画得好”等等。孩子不“画”了,您要指导孩子自己收拾纸笔,把它们放在规定的地方,为今后正式学画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家长对孩子“涂鸦”干预过多,要求过高,如非要孩子画出“鸡蛋”、“桔子”、“苹果”之类,尽管很简单,但由于处在“涂鸦”期的孩子,他的手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样,经历多次的“失败”以后,小孩就会慢慢感到失望,兴趣也会渐渐淡薄,到最后就不肯拿笔画了。
正确的办法是,您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一段时期——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手的肌肉发达些了,有意识的控制能力强了,而且他心理也有了某种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意愿,把他从盲目的“画”着玩,诱导到绘画活动中来,教他画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东西。
2、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您可以与他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游戏,如填色游戏、添画游戏、撕纸游戏、七巧板游戏等,让孩子在涂涂画画、拼拼摆摆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绘画的兴趣。
对年龄稍大、又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孩子,您可以把绘画和其他活动巧妙结合。当您要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出发之前就可以告诉他——参观回来后,要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画。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绘画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画画,训练和发展了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 这正是学画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又如做面具很受孩子欢迎,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他喜爱的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李逵”等脸谱画在硬纸上,然后上好色彩,再用剪刀剪下来,加工成可戴的面具,节假日又可戴着玩耍。绘画与游戏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家长们可以通过上述例子,举一反三,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3、给予恰当的赞赏和鼓励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鼓励,就连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年幼天真的孩子呢?所以,家长的赞赏和鼓励对提高孩子画画的兴趣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应当注意的是:赞赏和鼓励要适当和具体,不能敷衍了事。如有的家长老是重复着说:“你的画有进步”、“你的画真漂亮”等等,这样的不恰当、不具体的赞赏和鼓励,有时甚至会让孩子反感,效果会适得其反。
4、适当变换绘画的方法和形式
好奇和爱新鲜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较长时间重复玩一种游戏,画同样形式和内容的画,孩子就会感到厌烦,画画就提不起劲。因此,家长就应适时地变换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以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兴趣。
首先,适时改变孩子绘画的地点和位置,可以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如果孩子经常在家里或教室里作画,那么您不妨抽空带他到户外去写生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里和小朋友一起画画,还可以把大张纸贴在墙上,让他站着创作“壁画”。
其次,适时变化绘画的形式,也会让孩子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带孩子去沙滩堆沙,创作沙滩想象艺术;给孩子提供布头、树叶、(植物的)种子,让孩子学习艺术拼贴;给孩子提供水果、面包,让孩子学习制作食物拼盘造型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参与集体创作。很多小朋友在大型的纸或布上一起合作绘画,孩子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里一定很喜悦,这不仅会提高他的绘画兴趣,而且还将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5、不强迫孩子画自己不喜欢的形象
幼儿的感情倾向性很明显,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这样,绘画也不例外。孩子喜欢的,他就有兴趣,能认真地画;若不喜欢的,就会马虎了事或消极怠工。例如,有一个孩子,四岁时就掌握了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的中国画技能,并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可是后来,他只要看见桌上铺好毡布、毛笔、砚台,就闭上眼睛抱着头拒绝作画。原来,他爸爸为教他画侧锋,让他学画带鱼,这些既不好看又有腥味的死鱼怎么也提不起他的兴趣。因此,您在给孩子选择画画题材的时候必须注意,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
6、不要任意拉长画画的时间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身体的耐力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3-4岁的孩子一般只能坚持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您最好不要将孩子画画的时间随意延长,这样不仅孩子的身体支持不了,而且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会影响画画的效果,甚至会降低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失去兴趣,就等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画画的时间严格把握,不要硬性规定孩子每次必须画多长时间,孩子画完后就可以痛快地玩。这样,才能长久地使孩子保持画画的兴趣。
上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对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任何经验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因为不同的孩子,他的个性、气质和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您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幼儿绘画的启蒙教育
浅谈幼儿绘画的启蒙教育
教幼儿画画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培养专业画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也仅仅是启蒙教育。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小学生或成人的绘画技法来教幼儿,更不能过多地让幼儿临摹各种各样成人画,否则不仅无助于幼儿感知客观现象,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甚至会刖制幼儿智力的发展,所以我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从实际基础教育出发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粗步认知和感受,对美的感受的兴趣。下面谈谈实施步骤:
1、对幼儿进行绘画常规习惯的训练。即教会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执笔方法,绘画态度和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绘画程序以及保持整洁的作业等。耐心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学会观察和描绘形象时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良好的绘画常规的培养,对今后的绘画技能、身心健康、开发智力等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开始就应严格要求,并要贯彻始终。
2、注意构图常规的指导。教师应耐心地教幼儿如何在画纸上安排,布置构图的简单方法。幼儿开始学画,安排布局不是一下子便能掌握,如有的把物体形象画得很小、有的画得很大,有的偏靠一边,有的挤在一个角落里,留出很多空白。因而一开始就要注意指导幼儿在画纸上如何留出空白,如何安排中形象的大小和位置,使画面达到均匀、充实、饱满。要随时注意纠正不适当的构图。
3、指导线条练习及色彩的搭配。鼓励幼儿多练习各种线条,大胆运用线条,构成各种画面,不怕画错,不要涂改,错了再画。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幼儿学练线条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基本形去观察和体会事物的形象特征。指导描绘物象的顺序,教会幼儿做画时,先画什么和后画什么,按照不同物体的特点以及画面要求,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怎样画着方便顺手,才能使幼儿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教会色彩的搭配使用,加深幼儿对色彩变化的认识等。
4、美术作品的熏陶对幼儿提高审美能力起着特殊作用。古人言:弹过千种乐曲而后得乐声;看过千把宝剑而识宝器。那么观赏千幅美术作品而得知作品的美意。所以给幼儿不断提高适合他们的观察水平和情趣的绘画、工艺品、民间玩具等美术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是来自人的创造,使幼儿在观赏中感受到艺术品的造型美、色彩美,来逐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及欲望,以达到自身绘画技能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启蒙教育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1、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园天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为他们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保证探索科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1、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2、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3、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在学习活动中
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3、在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在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郊游,观察四季的更替,知道各季节的特征。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既发现了自然中事物的奥秘,又有满足幼儿的求智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经验。
总之,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第四篇: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基本技能训练1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 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 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 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 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 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 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 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 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 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 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幼儿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 具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越多越好。再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组成小鸡,长方形组成小鸡的房子。在学会图 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绘画,教师 稍加指点,幼儿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第五篇:进行手脑创意绘画启蒙教育七方面(范文模版)
进行手脑创意绘画启蒙教育七方面
1.根据儿童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教儿童去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掌握基本造型方法。目前,不少地方在儿童绘画教学上存在一种偏差,或用固定的程式教孩子背画一两种东西,或教孩子临画某种形象,要求要画得同范画尽可能一样。这类做法有时能造就个别“神童”,但却使儿童失去了最宝贵的,对于儿童造型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好处,因为呆滞、死板正是绘画最忌讳的。绘画是一种艺术,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和模仿。因此,在所有的学画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美感,通过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造型方法,创造性地表现对美的感受。
2.注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使孩子拿起笔就想画画。画画伴随着孩子长大,然而有的孩子却逐渐地变得不爱画了,这使不少家长大伤脑筋。其实,这几乎都是家长不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学画的兴趣造成的。幼儿喜欢涂鸦,有的家长不理解,进行限制;有的家长不理解儿童心理,看不懂儿童画,消极否定孩子的画;孩子画一会儿不想画了,家长还要强制孩子画下去;教画的内容脱离儿童实际,使儿童对学画觉得太难;学不会,产生畏惧心理。凡此种种,都会损害儿童的学画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学画兴趣,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画画环境,给他准备好纸笔,任他涂抹。其次,要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去画,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再次,可以通过游戏学画,先和孩子玩一会儿,然后让他把玩具画下来,再把画制成玩具,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孩子学画的兴趣。
3.培养儿童绘画的自信心。儿童学画需要多鼓励,使他感到有能力画好。可以把他画得较好的画挑出来,挂在墙上,让大家观赏。孩子看到自己的图画被大人理解,受到重视,相信自己能画好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足,越来越喜欢绘画。
4.经常为儿童提供新鲜的生活体验。新鲜的生活体验可以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室外进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观察、记忆能力,激发他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愿望。
5.经常给儿童尝试新的绘画工具,儿童只使用一种工具,总画一种类型的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调换绘画工具可使孩子感到新鲜有趣。常用彩色水笔作画的儿童,一旦让他试着用毛笔蘸颜料作画,就会对绘画产生新的更大的兴趣。
6.切忌滥用橡皮。孩子刚开始用线条绘画时,可能由于胆怯、信心不足而画不好。家长要指导孩子用轻快而果断的线条来作画,起稿时用轻轻的直线概括物体的基本轮廓,要求孩子不要一点一点地描,而要一条线画到头,画错了再重画一笔,不要动不动就使用橡皮。一般来说,应该在改正错误之后才能轻轻地把不要的部分用橡皮擦掉。
7.慎请家庭美术教师。如果家长给孩子找一个指导老师,要注意不能只从老师的绘画水平去选择,重要的是指导老师是否懂得儿童作画的规律。并不是每个成功的画家,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儿童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