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格家长应具备的条件
合格家长应具备的条件
一、和孩子一起阅读
合格和家长,会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帮孩子挑选合适的书去阅读。会从小就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
二、开阔孩子的视野
合格的家长,会买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第当电视上播放某个地方的新闻时,就和孩子一起在地图上把那个地方找出来,让孩子不出门就可以“行”万里路,“阅”尽天下事。
三、指导孩子学做家务
合格的家长,会亲自指导孩子学做家务。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把书读好就够了,没必要学做家务。仔细想想,孩子总会独立生活,如果他没有自理能力,他将该如何生活呢?
四、经常和孩子聊天
合格的家长,会经常同孩子交流。很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只听的进朋友的话。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和孩子缺乏沟通。如果父母能多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五、做孩子的榜样
合格的家长,会努力成为孩子的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教育孩子,惟有以身作则。
第二篇:团队应具有的核心理念
团队应具有的核心理念:积极倡导“五种精神、四个意识”。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争优意识、质量意识作为教师作风建设的标准,
第三篇: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1]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3)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调查表明,28.4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法制教育”,其中有11.34%的人把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内容选定为“法制教育”;38.04%的大学生已明确意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方面的不足,认为自己必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2]这表明,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比较高,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注释: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2-13:73.[2]陈建新,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透视.社会科学论坛,2002(4):89.
第四篇:浅谈校长应具有的作风
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常言道:自身正,方能正人。校长的工作作风是校长本人思想觉悟、专业素养、责任心、工作能力、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严谨、踏实勤奋的校长必然带出一支治学严谨、踏实勤奋的教师队伍;一支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必然带出一批刻苦认真的学生。校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校长的工作作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那么,校长应具备哪些工作作风呢?在此次学习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在此谈点粗浅体会。
一是良好道德之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天鉴》一书中提到“小用看成绩,中用看能力,大用看品行”,从中不难看出修养、品行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的就是从政者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有了好的人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二是勤奋刻苦之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校长具有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如果离开了苦干、实干,决策、目标、规划,事业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校长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处真抓实干,以身作则,垂先示范,带领自己的教职工去改变学校的面貌,应按苏霍姆林斯基的主张“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成为师者之师,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三是真抓实干之风。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精髓是遵守规律、实事求是,虽然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是必须在管理中重过程、贴实际,说实话,求实效。真正管理到位了,才能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办出高质量的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搞教学要以魏书生为榜样,深入课堂搞教学研究,做到不摇控指挥,不当脱产校长,不能喊空口号、搞花架子、不务虚功、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做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没什么效果的事。要时刻牢记“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
四是学习创新之风。校长必须有醇厚的功力,锐意开拓的勇气,因为校长是管理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校长,就得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教学家和好的教育者。” 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会讲、会写,兴趣广泛,懂教学,明教育,知管理。
五是亲师爱生之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校园里充满爱,渗透着和谐那么这所学校也必定是辉煌的。如何关心老师和学生?我想只要做到了爱其人、知其心、长其善、补其过、激其勤、启其思、倡其辩、坚其志、导其行,尽可能地宽以待人和诚信包容,就能形成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校就会有生气和活力。也正如阿米琪斯所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无水的池,任凭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由此可见亲师爱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是廉洁从政之风。作为校长,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坠落。“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所以校长必须以廉字当头,做到廉洁从政,克己奉公。不断地强化自律意识,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醒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以自励激前行。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才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校长。
总之,校长肩负着学校健康高效发展的重任,校长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长唯有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勤奋刻苦工作、真抓实干、学习创新、亲师爱生、廉洁从政,才能正本清源,影响一批教师、培育一方人才。
建水县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研究成果
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题目:浅谈校长应具有的工作作风
指导教师:陈国宽
学校:建水县青龙中学
姓名:刘杰
日期:2012年7月30日
第五篇: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特质
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特质
一、每天读1份报纸
二、讲话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三、每周十名员工进行沟通
四、每周参加1次业务部门例会
五、掌握时间,作息规律
六、包容之心
七、替员工保守秘密
八、不怨尤,不比较,不计较
九、找到解压方法
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谦善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