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学英语,家长该怎样鼓励
孩子学英语,家长该怎样鼓励?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好孩子是需要经常表扬的,好孩子是需要不断鼓励的,孩子只有不断的从家长那里获得鼓励才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英语学习上,孩子尤其需要家长的鼓励,因为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它不像我们的母语那样学习起来那么顺风顺水,学英语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单词记不住、句子不会说、听力听不懂……当孩子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鼓励。
但是鼓励也是有技巧的,如果鼓励不当有时候并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比如说第二天英语要考试了,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就会说:“没问题,妈妈相信你明天肯定能靠一百分。”像这样的鼓励孩子就会觉得压力很大,万一明天考不了一百分,岂不是辜负了妈妈的期望,这时候孩子因为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往往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如果家长只是说一句 “好好考,妈妈相信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还有的家长平时只会泛泛的说一句:“只要你肯努力,英语肯定能学好。”像这样的鼓励没有一丁点的针对性,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反应。
其实真正的鼓励应该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今天孩子的单词写的全部正确了,这时候家长就可以说:“你今天真棒,单词写的又快又准确。”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孩子却能从中体会到写好单词所带来的乐趣,我相信第二天他应该还能写的很好,因为他想不断的得到这种乐趣。再比如说孩子在不经意间哼唱一首英文儿歌,这时家长如果也能跟着孩子哼唱起来,末了再说一句,“你的英文儿歌唱的越来越好了。”孩子受到了鼓励,就会对自己的唱英文儿歌的能力充满信心,以后的日子你会经常的听见他哼唱着英文儿歌。
所以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肯定细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里,同时还要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随着赏识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开始懂得表扬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错误的表扬和鼓励则可能使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妈妈讲述:应该怎样表扬和鼓励孩子
现在的父母都知道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心理积极向上。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可是总觉得效果不是太好。
儿子小斌在幼儿园上大班,前几天参加跳绳比赛时,他得了全班的第一名。放学后,兴冲冲地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得了全班跳绳比赛第一名。”当时,我正忙于做饭,随口就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你能做得很好。”小斌好像不是太满意我的回答,低下头一脸失望的表情。看到他这样,我赶紧又加了一句:“儿子,你真棒!”可是,小斌还是没精打采地抱着玩具自己去一边玩了。我不明白到底怎么了,我对儿子的夸奖难道错了吗?他为什么是这种反应呢? 孩子讲述:我不喜欢的表扬方式
父母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也是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有的家长因为盲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或是方式不当,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利的影响。我们来看一看哪些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是孩子们所不喜欢和不接受的。
1、父母对“我”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对于交给孩子的任务或是孩子做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很好,父母虽然心里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2、父母对“我”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父母看,他的眼神很期待,父母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3、父母对“我”沉溺历史,苛刻要求。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父母对孩子以往取得的成绩整日挂在嘴上,并常对孩子唠叨。
父母这样做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4、父母对“我”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考了第一或是做了件好事,父母就对其大加夸赞。
这样的表扬是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是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父母的思路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5、父母对“我”夸奖的言不由衷。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在向父母分享成功和喜悦时,父母表情淡漠,语气敷衍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几句,对孩子来说是模糊和夸张的。
模糊而夸大事实的表扬,听起来,有一种满足感,却经不起推敲,容易让孩子变得自负,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延迟、淡漠、敷衍的表扬不会迸发出激励的效果,会让孩子的喜悦减掉大半。父母表扬和鼓励孩子时的语气与方式很重要。爸妈可以这样做: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其实,人在3岁之前还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直到7岁后才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在这段时期,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所以说,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自我认知的重大责任。激励是让孩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的行为做“对”了,家长及时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使他日后再接再励。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不错的成绩,家长都应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被认可,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自信心就会增强。
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好的激励作用;否定性评价则会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任何一个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过被否定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抓住表扬和鼓励的时机。
对应表扬和鼓励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学习一个方面。
孩子的性格、文明礼貌、劳动表现、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都可以进行评价,家长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表扬和鼓励的内容。
4、表扬和鼓励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家长表扬什么,就表明强调什么,孩子也就由此重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是否专心,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是否能提出有意思、有质量的问题,是否能想出独特的方法„„这些都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去发现,去表扬。
5、表扬和鼓励孩子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只要细心观察,每天都会发现他进步的地方。纵向比较孩子自身的进步,而不要拿别的孩子最优秀的方面作为参照物,与孩子横向比较。这并不是对孩子放低标准,因为那样比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不会有更好的作用。通过客观比较,在发现不足的同时,也要肯定优点,这样才不会偏颇,孩子才会信服,保持信心的同时激发他向上的动力。
6、表扬和鼓励的形式可以多样。
家长可以采取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面表扬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依孩子的特点和表扬内容而定,尽量让每次表扬和鼓励都能将激励功能发挥到最好。
7、表扬和鼓励的内容要具体。
表扬和鼓励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不错。”表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可以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很高兴!”而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虽然暂时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就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批评的坏习惯。
8、表扬和鼓励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9、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儿童进步。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为考试成绩比某某同学好或让某某老师很满意等。表扬和鼓励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引向重视能力、品行、态度和创新意识上等多方面。
表扬和鼓励孩子并不是刻意地去堆积华丽的辞藻,当父母将孩子的好行为一一看在了眼里,并适当地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注目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篇: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那要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说话,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跟着说,因为声音模仿是说话的重要步骤,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
二、家长不要轻易就满足孩子用手势表达的要求,而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先让孩子逐一认识经常接触到的物品的名称,经常重复地教他发音,在孩子发音的基础上当孩子有需求时,一定要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发音未必与成人完全一样,难免口齿不清,家长要接受孩子这种尝试,应有耐心、专心聍听孩子所说的,不要打断、催促、甚至取笑孩子的发音,要向孩子表示明白他的意思,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
四、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更多正确的语言,在孩子会发一个字的音后,家长可以教孩子许多与这个字韵母相似的音,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如当孩子会发“妈”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打、那、发”等;或者家长可以教孩子组词,如当孩子会发“球”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皮球、大球”等,这样孩子不但易于掌握单词,而且学习的兴趣会提高。
五、让孩子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不同的事物,认识一些新的事物,丰富家长与孩子彼此的谈话内容,孩子才会有兴趣多说话。
六、鼓励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途径,像菲菲对精细动作的活动很感兴趣,那家长多引导这方面的游戏,在游戏中多与孩子交流,引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听到一些描述和优美的语言,当孩子对某一个故事情节较熟悉后,可让孩子适当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这对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八、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往往只了解部分的意义就发出声音来,此时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发出正确的音来,家长可重复发几次正确的音给孩子听,再让孩子发音,如孩子不愿意也不强迫,可过一会儿再进行,应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
九、当孩子肯说话时,对孩子短短的话语,哪怕是几个单字,只要孩子肯开口,都应给予孩子肯定及赞赏,引起他对说话的兴趣。当孩子乐意说话时,再提高要求,说话要完整、清楚,让大人明白孩子的用意。
其实,要帮助孩子促进语言的发展,父母或者经常带他的人是这其中的关键人物,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机会,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并耐心引导和鼓励,要坚持,那孩子的语言必定能有所增长。
第四篇:家长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编者按】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
不幸的是,作为传承性很强的家庭教育,今天的父母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气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
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够格吗?当我们责骂孩子不爱学习时,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榜样?当我们指责学校教育有问题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很多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 【现象一】小提琴夺走了我的童年
在许多人眼里,川子是个非常出色的青年。今年28岁的他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高校,但对于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他有许多话要说。
很难用一个词汇定性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我自小好奇心很强,凡事喜欢究其根底,父亲发现了这一点,从并不宽裕的家庭预算中为我买了很多的书籍。那时候还没有许多的娱乐项目,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大约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开始了他的育才计划--英语、日语、书法、小提琴„„我的童年从此开始改变。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各种学习班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讲授均由我父亲完成。其实,有些他也不懂,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他跟大多数家长一样,都是那么自以为是。
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被揪起来,开始跟他读两个小时的外语,然后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外语、书法仅仅算是“加码”的话,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则不啻于一场噩梦。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完全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很多家长一样,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孩子,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是从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的生活中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练琴,教师当然也是他自己。条件所限,那时的我甚至没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儿童琴,直接用成年人的琴练,这对我的臂力以及下颌是个严峻的考验。记得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练8小时的琴,开学后也是同样,挤掉了我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
在父亲看来,若是看到我放学后不做点儿什么就是浪费时间。那时,父亲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不能荒废了时间”。随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获得这样那样的荣誉,父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拉琴的要求当然是变本加厉,稍有懈怠,随之而来的就是拳脚暴力。与别的孩子相反,那时的我最害怕放学和寒暑假,至少在学校里,我还可以轻松应对,但回到了家,我却要为那个不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付出我的汗水和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年,直到我进了高中,住了校,才暂时摆脱了家庭。
牺牲了我宝贵的童年,收获又是什么呢?上大学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一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大学时放假回到家,发现想找点话题都很难。平常给家里打电话,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亲情的需要。最为糟糕的是,长久的暴力和反抗,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在大学以及工作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其实我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绝不是个案,每当看到寒暑假里父母带着孩子背着电子琴、小提琴等赶场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深深的悲哀。很多人说父母之爱是无私的,我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点儿不同看法,有多少孩子学这学那是因为自己真正爱好的呢?又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呢?
我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川子)【现象二】儿子的埋怨让我伤透心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儿子好,希望把儿子设计成才,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30岁才有儿子,那真是如获至宝,捧到手里怕冻了,含到嘴里怕化了。从小儿子就听话,我决心按照我的计划培养儿子。
上小学时,我为他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还一口气给他报了3个课外辅导班,我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五年级时,我已经让儿子把六年级的课程学完了。所以儿子没有上六年级就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涯,我决定让儿子直接“跳”到初中去!而且要上全市最好的初中。
于是,我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让儿子进了离家百里的市重点初中。儿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子,请他外公外婆去做陪读。我和丈夫每个星期天去看望他们,平时晚上我只能通过电话来跟宝贝儿子联系了。
跟儿子通电话是最痛苦的事儿,刚刚开学时,儿子总是在电话里给我哭诉。终于有一天,儿子在电话里说他头痛,以至上课不能听讲了。我赶紧赶到学校,把儿子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而形成的脑神经紊乱引发头痛。
考高中时,儿子没有跟我们商量就填报了B类高中的志愿,他可能感到自己考不上A类重点高中。后来,儿子果然被B类高中录取,可是我们说什么也不让他去,我想办法把儿子转到重点高中。可是,儿子却老大不愿意,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才勉强去了重点高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在重点高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当然每况愈下。他告诉我说:“我在重点高中,每次考试都排在老末,自信心全没了,都怨你们!”
儿子的埋怨,让我伤透了心。到高二分文理科时,儿子想学文科,我说:“学文科将来就业面太窄,高考录取比例也小,学文是没有前途的。”儿子最终还是听我的话选择了理科。但是,儿子数学、物理两科基础太差,每天放学回来没见他高兴过。结果,高考成绩只上了专科线。
填报志愿时,儿子报了内蒙古的一所专科学校,我嫌学校离家太远,儿子却说:“我就想离你们远远的!”选择专业时,儿子想学工商管理专业,我说:“上专科还是学一门实用技术好,报计算机专业吧?”儿子又听了我一次话,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谁知道这回我又错了,儿子到学校后,对计算机专业极不感兴趣,我在电话里劝他找学校领导改专业,谁知道他竟然对我说:“你就把我当成死人,永远也不要管我的事情!”
现在儿子放假回来,基本上不愿和我说话,我想找机会和儿子好好谈谈,可是儿子却故意躲避我„„(辛愿)【观点】
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东华)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 陶言)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孩子观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映芳)【相关链接】
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
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位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福禄培尔
母亲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克鲁普斯卡娅
第五篇:该怎样教育孩子
该怎样教育孩子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个为人父母的都会有许多话语,有的埋怨孩子太任性,有的会说孩子依赖性特别强,有的会说孩子不爱学习,贪玩,等等„„大多数家长都会皱着眉头,发出这样的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呀!”其实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今天我就这一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心头的肉,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精心呵护,盼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所以父母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也自然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为孩子勾画着美好的蓝图,每天看着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心中都会充满无比的喜悦和自豪,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孟母三迁的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详。做父母的应如何检点自己的行为,在孩子面前保持完美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因为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适时做出一些牺牲是很值得的。同时爱孩子要有度,不要溺爱,在家庭生活中,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这是一种尊重,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小培养。
时间如白驹过隙,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树苗一样,转眼进入青春期,有时父母会发现,一向听话的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说“不”,这时父母应知道,这就是青春期的信号。(青春期的叛逆)此时,父母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有的,适当引导,孩子仍然会接受父母的正确建议。用爱和宽容去感召孩子迷惘的心,对孩子的教育,要用智慧,而不是简单粗暴,以暴制暴。
不知不觉间,孩子进入了初三的学习,竞争的残酷,每一位家长都会有压力,这毕竟是孩子人生中关键的一步,家长除了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之外,还要在精神给予支持,现在的学习竞争既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的角逐。“天才在于勤奋”。面对一道道习题,一次次失败,孩子要挑战,要承受,熬夜,加班是经常的,这条路很辛苦,父母不可能完全代替孩子走,陪孩子一起经历磨练,在磨练中不断给孩子鼓励:失败之后的坚持不懈是一种美丽,向成功迈进的执着是令人感动的,战胜难题的欣喜会促使你向更高的阶梯挺进,让学习兴趣包围孩子的脚步,乐此不疲。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难题能适当的加以指导,这也是做父母的一种幸福。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一种本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孩子读书最艰苦的一年,各位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可拒绝的呢?有时候,忙于应酬,忙于生计,这都是借口。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推脱。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应该为他的成人负责。力尽到了,也是无悔的。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子孙能功成名就,学有所成,即使你个人如何辉煌,自己的子孙却一事无成,那也是你人生的失败。
光阴荏苒,又一个寒假即将来临,与孩子零接触的时间多了,掌控好孩子的学习,是家长的责任。放假了,孩子总会找些理由;如40多天的假期,先痛痛快快的玩几天,无节制的看电视,玩电脑等等„„孩子往日的紧张学习状态也许会在明日复明日中懈怠,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打消这一念头,否则可能会使你孩子的学习功归于溃的,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张弛有度,抓住假期中的黄金时间,帮孩子做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消化。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善于引导孩子把知识拓宽,拓深,让孩子既养足了精神,又增长了知识,充实而愉快的寒假会使你的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中去,而立不败之地的。
帮孩子把握住人生的关键一步,让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你的付出,会迎来“硕果累累压枝美,群英一路折桂荣”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