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这样长大》有感:与孩子一起长大
读《这样长大》有感:与孩子一起长大
家庭教育重在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品德、毅力和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坚韧的品格,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不必成为孩子学习上的辅导老师,更不必把成绩的优异与否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终极目标。
——题记
先是听过冯文孝老师的讲座,后来又阅读了他为女儿撰写的成长日记——《这样长大》。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视角记录了女儿二十三年的成长点滴。感动我的并非作者的文笔,而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爱的细腻和执着。三十年近乎滴水穿石的恒心爱心汇聚成四十五万字的关注和唠叨,其毅力可佩,其拳拳父爱可敬,其以仁爱礼义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值得每位家长学习、借鉴。
“阳阳第一次哭出了眼泪。以前只是干嚎。”“阳阳饿了时便哭,奶头塞到嘴里不是马上就吸,总是要先哭上一会儿,像是多委屈似的。”……读这些文字的同时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儿子婴儿期的一个个片段,记得小妹也为儿子买过一本成长日记,遗憾的是里面只断断续续地记录了一岁前的成长点滴,后面没再坚持。即便是从2006年以博客的形式再度描述儿子的成长轨迹,又因青春期儿子的叛逆而中断,尤其是读到书中收录的130多页女儿习作更令我汗颜,《第一个故事》、《第一封信》、《第一则日记》……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再与女儿一起回味这一个个的“第一次”那将是多么的幸福和温馨呢。
蝉,蜕皮时,一直在挣扎,你若觉得它很艰难,帮它把皮揭掉,这等于杀了它。因为,它就是在挣扎中、在用力时才能把血液压到翅膀中,把翅膀鼓开,完成生命的过程。这本是它自己的事,就该它自己做。孩子教育是个细工慢活,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作者的女儿在学业上也许不是最优秀的,可她的综合素质在同龄人中堪属佼佼者。女儿升入高中军训期间,作者写道“爸爸借此和阳阳谈了很多话题:对她初中阶段的看法、培养她自信心的过程、她的外语优势、写作的跨越、语言的进步、男女同学的感情问题、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问题、对大学生活的展望等待。” 女儿成绩出现下降时,作者帮女儿分析着“每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都会出现高峰和低谷,只要你承认自己这一阶段处在一个低谷,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要理解:物质是运动的,一切都会变化,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绝望。”“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会被感动的日子。”为了帮女儿分析成绩,更精确、更直观地描述孩子成绩的变化,作者还将孩子的成绩画成曲线,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帮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曲线图上显示的是孩子的成绩曲线,曲线图下凝聚的却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关注和付出,这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
“女儿上到高三时,有一次摸底成绩竟考了第1023名,几乎垫底了。后来,她考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日语系,只是因为我帮她抓住了一个难得机会。”在子女教育讲座结束后,一些家长对作者的关系网和为女儿创造机会的能力表示羡慕,与之对比,自己的孩子明显输在了起跑线上。当时恰值儿子嚷着想上高中的重点班,跟作者相比自己多了份纠结和尴尬,作者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讲座上都多次谈到家校配合的重要性,文中也多次提到与众老师关系融洽,用作者的话说“一场酒、一顿饭就与老师们成为了朋友。”与之对比,我做不到,不过我相信有作者这般能量的家长并不多,即便是我们没有作者的社交圈子和关系网,但作者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阳阳说将来要做一个能让别人从她身上得到很多资讯的朋友。”——这与作者的努力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我家孩子9月份即将升入高中,作者对女儿高中阶段的学习引导对我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现摘抄如下:“要仔细研究课本,抓住课本和课堂,然后高频率复习,越到高考前,复习频率越高,这样可以利用短时记忆应对考试。”“要注重生物界的基本法则:适者生存。你所处的环境就是考试选拔,所以必须有应对考试的能力,这个必须适应。”“即使你的成绩不能再提高了,我们也希望你有健康的心态和身体。”“老师和同学都是很好的资源,必须好好利用。你没有参加过高考,而老师都带过很多次毕业班,了解高考的考点,他们在讲课时肯定把这些考点都讲到了,而你不听课,一是太亏,二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抓课本、抓课堂、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找出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方向性问题,迅速调整,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很多高中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还有的孩子锢蔽自封,不愿与人交流,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还真的用心观察,及时引导呢。
“做父母的总希求孩子像我们爱她一样爱我们,但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理应有自己的生活舞台和空间,我们在把她抚养大了之后,就该心安理得地退出她的生活中心——这些话更多是说给我自己听。”“让孩子自己去走自己的路,建设自己的生活吧。这才符合生物进化的规律。你看,自然界里有哪种动物在长大后还缠着自己的父母要求怜爱和抚养呢?所以,我们也该有我们自己的生活重点和中心。”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失落感。俗话说,普天下的爱都是以团聚为目的,唯有母爱(父爱)是以分离为目标,希望孩子长大后飞得更高、飞的更远。
“这23年里,我总共做了1216次记录。这每一次记录就像画在纸上的一个小点,23年过去,我把这1216个小点连成一条线,就画出了女儿这些年的人生轨迹。至于画这条轨迹的意义是什么,倒没考虑太多,但我想,至少她将来某天翻看这本书时可以很容易回忆起自己从记事起到23岁是怎么生活的;或当我和妻子回归泥土以后,她在某个静谧的深夜翻阅这些泛黄的书页时可以很容易记起她有过这样一对父母……在这对父母看来,女儿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爱的——事实上,他们当年也一直用生命去爱自己的女儿的,那是一种天然生成的爱,是流在血液里的爱,纯净而浓厚。”爱孩子,连母鸡都能做到,更别说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父母,可我们往往更重视物质上的给予,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至于孩子的心理生长、综合素质提升我们往往做不到作者如此细心、如此执着。与作者相比,我们可能给不了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生,但完全可以培养他良好的习惯。教育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既是为我们继续财富,也是为孩子储存财富,只是谁用心谁的回报就更高。
我给了儿子以生命,儿子则延续我的青春,然后我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回想与儿子一起成长的15年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困惑着、欣喜着,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将阅读坚持到今天,更别说写博了,我今天取得的成绩与儿子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自己的素养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在教会儿子感恩时,越来越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让我更懂得了“孝顺,孝顺,很多时候顺着老人的心便是孝”和“孝顺不能等”的道理;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年过不惑的越来越体味到亲情的珍贵、牵挂的温馨……换句话说,我们都在共同地完成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学会做人。毋庸讳言,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第二篇:读《长大不容易》有感
读《长大不容易》有感
——花朝小学范玉碧
这个寒假比以往更充实,家人朋友团聚不可避免,此外,我认真拜读了知心姐姐的《长大不容易》。它讲了一个生命从孕育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的成长历程。感触很多,原来以前与学生相处当中,我很多的做法都是值得坚持下去的,爱、理解、包容、鼓励、肯定,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只是有多少人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了呢?我也没有,如果我对所有人都能像对我的学生一样,这世界是不是又会更美好呢?孩子需要不断的鼓励和肯定,需要得到源源不断的爱,需要理解,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呢?在鼓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在鼓励和肯定中生活的爸妈呢?——无疑会更欣慰及感动。在生活中以“太好了”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会越来越好。无时无刻以感恩的心去生活,人间处处充满爱!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对以下几个观点颇感兴趣:
(一)眼光教育
眼光可养人也可杀人。有的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许多人都说我的孩子不行,我该怎么办?”不管别人怎么说你的孩子不行,你都应该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行。因为,上台演讲的人之所以那么有激情,是因为下面听众那一双双赞许的眼光,就是一份份营养大餐,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培养孩子的环境不仅仅是居室的大小,物质丰厚还是匮乏,而是看孩子周围的大人,给予孩子的是什么样的眼光在赞许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乐观活泼;在信任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反之,在挑剔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嫉妒,在怀疑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心里就比较阴暗。所以,赞许、信任、欣赏,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
(二)惩罚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知错改错才是目的。那么,什么样的惩罚才有用呢?
办法一:面对一个打架的孩子,首先要查清事实,才能不冤枉他,让他心服口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心为善,其善不贷;无心为恶,其恶不惩。”孩子是一个“矛盾体”,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品行纯正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就像四份爱心,让小男孩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办法二:面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批评是必要的,但有时宽容的效果更佳。书中这样一则故事,在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刻明白了有位弟子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的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
辰,果然听到墙外一阵响动,随后,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院落。这时,小和尚才发现,刚才他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这事不小,顿时令小和尚惊慌失措,瞠目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候师傅的发落。老禅师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尺幅并没有严厉的斥责小和尚。一句平静话语,让小和尚顿悟,内心成长了许多。从这以后,小和尚再也没有偷偷出去过,从此专心致志学习佛家经典著作,领悟人生道理。家教也是如此,家长要善于运用宽容的力量,让孩子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获得前进的力量。办法三:要让做错事的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之,我们要真正用爱心去教育孩子,但是这个爱不是溺爱的爱,我们的爱要能给孩子力量,给孩子信心,给孩子责任,让孩子在我们的爱中成长,远离自私,远离狂妄,远离自卑,远离恨!
第三篇:读看着你长大有感
尊重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草月井
看完红霞写的《看着你长大》这篇文章之后,感受很深,且不说这篇文章中的小亚考上清华大学与老师的教育有多少密不可分的联系。单从这位班主任的教育经历来说,这样的教育的确让人啧啧称道,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下面我想谈下自己在这篇文章中的收获:
1、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用“心”。其实在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大会小会中说到的“心”很多,譬如“爱心”“耐心”“责任心”“匠心”“细心”等等,在我看来诚不如一个“用心”来的直接,每个人都有感情的,当一个教师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其实已经投入了感情,对学生自然有一个期望值,为了这个期望值,老师会关注学生,那么所谓的“爱心,耐心,责任心”自然就具备了,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自然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那份“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心”一方面要用真实的内心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要认真的去对待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学生就如自己的亲人,“用心”对待学生,就如自己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所急。当我们把自己的真心用在学生身上的时候,其实作为一个教师的灵魂已经在学生身上刻下了烙印,在这篇文章中,红霞老师时刻关注着这名学生的动向,虽然小亚没有父母,但是她却他的父母一样关心的这个孩子,不断地给以安慰和鼓励,带其外出体味自己曾经的经历,孩子在不知道不觉中,思想得到了深化。当然,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小亚的成功也回报了老师勤苦栽培。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期望,一个老师兢兢业业的最根本的归宿。
2、文章中提到“保持一个人的性格,要比重塑这种性格容易得多”,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正如李镇西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文中写到“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人为地去‘塑造’别人的‘灵魂’。‘教育’在于师生双方不知不觉走进到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道不觉受对方的影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双胞胎,每个人的个性、性格、兴趣、爱好等等都不尽相同。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自己的“目的”,一味地为了考大学,而成为一名专制的老师,一味地去压迫学生去学,剥夺了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个传授者,一个引导者。对于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应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办法,有效引导学生走在人生的正确道路上。同时,这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现在有些老师为了升学率,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值,抢抓一点一滴学生的时间去学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基本没有,这使得他们苦不堪言,而老师也十分劳累,并且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你们好”。这真是极大的讽刺,带来的结果只有“老师累而无所获,学生疲而厌其学。”甚至还会产生极大地逆反心理以及对老师和学校的怨恨。或许,当我们改变自己的观念,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只有尊重老师了,才会真正接受教师的观念和引导。
3、身正为先,鼓励为主。“学生都是被表扬出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讽刺我国的教育方式说:“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我们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年龄阶段,并且这阶段学生的思想极容易走向歧路,起“叛逆之心”。这时候的他们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但是他们的行为总是跟不上思想的步伐,常常犯错误。所以作为老师,肯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并及时的改正,但是我们处理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一方面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认识错误。另一方面,我们从其他角度去鼓励学生,并让学生自觉感受到自己的确犯错。我想,学生在老师鼓励的前提下,可以改正错误。
如果学生是一片纸鸢,那老师就是牵着纸鸢的那条绳线,祝愿天下所老师能够掌控好施教的方法,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里翱翔。
2012年12月25日
第四篇: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暑假里,我去买了本“我不想不想长大”,我读了不想不想长大的这本书,我感觉到这个故事很感人。其实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主人公扇贝养了一些小动物,分别有四只小鸟和两只小兔子。小鸟是两男两女——男的叫懦懦皮和帕瓦罗蒂,女的叫娜塔塔和蓝花花。小兔子是一只白一只黑——是叫比较白和比较黑。后来,小鸟们都飞走了,比较白变成了比较冰,比较黑就被老鼠吓死了。蒜泥妈妈带来了一只传说中不会长大得住,扇贝叫他荷包蛋。而荷包蛋让扇贝懂得了爱与享受。荷包蛋却越长越大,最终没有地方装他。而我的小故事群是这样子„„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同学家拿回一只猫咪,很小很小的猫咪,我一只手就把它拿回来了。
其实从小也不太喜欢小动物,就交给我妈照顾了。吃东西的时候它总是喵喵的叫着跟我要吃的,后来我也习惯了,喜欢喂它吃。它可调皮了,每天天刚亮就沿着墙角的一根松木杆爬上墙,然后就不定几时回来了。有时候回来了会肿着一只爪子,那就一定是玩蜜蜂被蛰了,它就不停地舔那爪子,消肿了再去,肿了再回来舔。我每次回家都会给它带点吃的,它什么都吃,有时候带
回瓶红酒,它也要喝上一点,晕了就不停的用爪子揉眼睛,一会就呼呼大睡了。
第五篇: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这些天,我认真品味了《我不想不想长大》这本书,真是太震撼人心了。
这本书讲了一个害怕长大的小男孩扇贝的故事。他喜欢小动物,养了四只可爱的小鸟和一白一黑两只调皮的小兔子。可是,这些笑生命都先后离开了他。为了让扇贝不要伤心,妈妈从宠物店里给他买了一只迷你小猪。扇贝管它叫荷包蛋。说是一只迷你小猪,可它却越长越大,扇贝甚至感觉到它在痛苦地呻吟:“我不想不想长大。”终于,家里再也养不下荷包蛋了,扇贝只好把它带到了波鲁克先生的农场里。在那里,扇贝看到了一颗白白胖胖的星星,他瞧了瞧白白胖胖的荷包蛋,心中突然想:荷包蛋,你一定要竭尽全力活下去,努力长大哦!这样你就会变成一颗白白胖胖的星星。从此以后,扇贝再也不害怕长大了,他甚至认为自己也会和荷包蛋一样变成金光闪烁的星星。
其实,长大并不可怕,那些害怕长大的小孩子,实际上是不知道长大的意义罢了。有一个叫旺卡的美国小男孩,为了拒绝长大而远离故乡,躲在一个巨大的巧克力工厂里,发明了各种令人着迷的美味巧克力,一边发明一边玩。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旺卡仍然像个小孩子一样,不停地玩,不停地玩,没有任何人敢教管他。
还有一个叫奥斯卡的德国小男孩,为了抗拒长大,从十米高的楼层上往下跳,导致控制身体发育的脑神经破碎,从此,这个险些丢掉性命的小男孩不再长大。
这些胆大包天的小孩子,竟然敢向自然规律发起挑战!这是多么可怕呀!而书中的小男孩扇贝就不同了,面对成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长大并不可怕,只要竭尽全力活下去,遵守自然规律,活出每一刻的精彩,那么,自己就会像星星那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读了这本书,我想说:“人,一定要把握住生活的每一分钟,竭尽全力面对成长,不要害怕,也不要放弃,这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增添多一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