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

时间:2019-05-12 03: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

第一篇: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

作者:刘英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年第02期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意大利的一位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传播自己的教育方法。其中,混龄教育是蒙台梭利教学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给儿童带来了许多益处,被各国竞相引入,我国也不例外。

一、混龄教育的内涵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能传授给3岁儿童的,但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而且3岁儿童对5岁儿童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自己的能力相差不远。蒙特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儿童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年龄较大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

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可贵,因为5岁孩子的心智比成年人更接近3岁幼儿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所以幼小的儿童很容易模仿那些我们班级传授的事物。有一些父母担心自己孩子年龄偏大,和年龄小的幼儿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一些家长亦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偏小,和大孩子在一起会跟不上,产生自卑感……事实并非如此。蒙台梭利指出:“年龄偏大的幼儿并非一直在教别人,教学比他小的幼儿,可以帮他更了解自己先前所学的一切。”他必须分析、重组自己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别人。他们还认为自己是较小幼儿的保护者,于是自律和责任感自然产生,所以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所获。而较小的幼儿在大孩子的带动下发展能力获得提高,并且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许多成年人用“语言”无法传授给他们的东西。

二、提倡混龄教育的意义

前面也提到了一些混龄教育的优点,但远远不止。那些传统教育模式容易突显孩子的个体差异,使一些聪明、能干的孩子显得突出,这往往会产生嫉妒、憎恨、羞辱、攀比等反社会情绪,较突出的幼儿会变得自负,处处想凌架于他人之上。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混龄幼儿之间避免了这些反社会情绪的滋生,只有和谐、融洽与爱。

1.能让孩子们学会包容。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或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混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个班时,这里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孩子可以面对不同年纪、类型、能力、特质的孩子。在交叉互动之下,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尊重彼此的不同、互相包容及互相协助。孩子不光由教师方面获得知识,同时他们由其他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同阶段的成长结果,这亦会成为督促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孩子在环境中看到较大孩子的表现时,会期待自己能赶快长大,并视长大为一件光荣的事。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能力帮助他人,就成为长大的象征,而这样的孩子经常成为孩子崇拜的对象。因此,在教室内,常会看到较大的孩子或能力较好的孩子会主动地协助年龄小的或较弱的孩子,因为他们自己曾经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被其他的孩子照顾过。孩子与孩子之间相处不再是恶性的竞争,而是较多的相互支持。

2.促进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混龄的设置是和蒙特梭利的吸收性心智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讲,在演示各个教具或材料时,老师和孩子是一对一的,即老师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进度来演示不同的教具。在给一个5 岁的孩子演示十进位制的教具时,经常可以看到有几个4岁的孩子在旁边饶有兴致的观察着。在和4岁的孩子作英语语音游戏时,3岁的孩子会一边做他手上的工作,一边看两眼我们的游戏。等下次再邀请这个3岁孩子做同样游戏时,他会非常高兴地答应而且他的接受程度有可能比4岁还快些,因为他已经吸收了一些东西在他的头脑中。有些孩子甚至等不及我的邀请,直接就要求演示某种教具给她看。孩子的心智无时不在运动着,他吸收着环境中的一切,在和环境的互动中成长着。

对于大孩子来说,他又能像小老师那样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这不仅仅滋养了他的自信心,领导的感觉,教的过程本身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复习,他必须是非常了解掌握这项工作的玩法才有可能去教。而对小孩子来讲,就像一个哥哥姐姐在教他玩一样东西,他的状态是最放松的,一点也没有被老师“教育”的感觉。这种孩子之间和谐的相互学习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之一。

蒙特梭利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设置一个符合孩子年龄和成长规律的“有准备的环境”,在学校中,这环境有3个要素:孩子,指导老师本人和老师设置的整个教室(室内室外),缺一不可。从孩子这个要素来看,就是孩子的年龄组合必须是混龄的。从学龄前来说,就是0~3 混龄,3~6岁混龄;小学是6~9,9~12混龄。这是蒙特梭利学校或班级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存在大班、小班一说。

3.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发展的,他们不仅与父母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兄弟姐妹和其他幼儿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学会了平等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获得有关他们自身能力的信息。幼儿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交往活动的成败,要想使幼儿很好地适应生活,顺利地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必须不断地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目前,幼儿园普遍以年龄段划分大、中、小班,幼儿往往只能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他们交往、活动的范围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混龄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冲破了年龄界限,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幼儿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

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活动,也是一种塑造幼儿性格、培养幼儿品德、提高幼儿能力,使幼儿从个体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独生子女家庭,没有了与兄弟姐妹相互作用的人际环境,只能从成人那里得到单一乏味的信息,只能在单一乏味的祖父母、父母等成人的百倍呵护下成长。幼儿缺乏交往对象,缺少良好的交往环境,尤其是没有与兄弟姐妹般的同辈而不同龄的伙伴式相互交往环境。他们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而家长的百般疼爱,或多或少的误导,养成孩子唯我独尊、不顾他人的不良品德,以及不愿与人交往、行为退缩等习惯。而混龄教育,可以使不同年龄幼儿在交互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一种与其他幼儿直接交往的兄弟姐妹般关系,这对幼儿的社会化、良好的个性与品德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及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混龄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提倡混龄教育意义重大。在这种形式下,混龄教育不可避免地进入中国,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

三、混龄教育中国化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主要采用的是活动混龄。即只有在一些活动时,才会采取混龄,让3~6岁的孩子在一起,而在上课时,还是采取传统的大、中、小班编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体现在这些方面:

首先,是我国的国情。人口众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基数太大,导致幼儿还是很多。这就使得我国幼儿园班额过大,人数太多,实施混龄不太容易。其次,对教师来说,一方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没有更深的了解,只是浅显地知道混龄教育的一些优势,不能了解混龄教育的精髓。另一方面,能力不足。蒙氏的混龄教学环境中,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再依据一般年龄的能力作为目标设定的方向,而是更精准地以各个幼儿的个别能力为目标,这点也许是对大多数教师最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幼儿必须有个别的、全面性的了解。这意味着教师除了必须对幼儿的发展理论有深切的了解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如何配合孩子的能力,提供孩子适当的学习内容,常是孩子能否获得成就感的关键,而这会影响到孩子是否愿意主动地接受更具深度工作的挑战。此外,还有一点,对教师来说,没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要让教师自己去创造、去挖掘,显然难度太大。

第三,幼儿家长方面。有些家长观念陈旧,怕自己的孩子年龄小被大孩子欺负,吃亏;有的则认为大孩子天天跟小孩子呆在一块学不到知识。

所有这些导致混龄教育在我国实施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为了确保混龄教育在我国顺利开展,应当采取一些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幼儿园建设的投资,使我国能建成更多的幼儿园,解决班额过大问题。另外,这种投入也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支持。

2.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类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培养教师观察力、耐心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应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师范生参加实践,到实实在在的蒙氏幼儿园进行实习,了解更多的混龄教育理念,积累教育经验。对于已经在蒙氏幼儿园工作的教师,要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混龄教育。

其次,进行课程研发。针对混龄教育教师没有教材的问题,理论工作者要密切与幼儿园的合作,从我国混龄教育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理论。要更多地站在儿童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针对他们的各个年龄特征,制定适合混龄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使儿童在现阶段得到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3.做好家长工作。可以对家长进行一个有关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培训或讲座,让家长全面了解混龄教育,帮助他们摒弃以前的错误观念。同时,能配合学校教育更好地教育儿童,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无论如何,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但这样的挑战是值得的,它背后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各界要众志成城,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混龄教育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杨汉麟.外国教育名家思想[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3]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蒙台梭利.吸收心智[M].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编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6]张玉萍,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6).[7]杨影,郭良璞.蒙台梭利混龄教学实施现状调查[J].民营科技,2012,10.[8]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1,3.[9]赵敏.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运用中的不足[J].毕节学院学报,2011,3.[10]李颖,赵海燕.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J].淄博师专学报,2008,2.[11]武建芬,陈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

第二篇:蒙台梭利混龄教育问与答

蒙台梭利混龄教育问与答

核心提示:蒙台梭利教育采取混龄制,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在混龄班级中,大孩子是如何成为小孩子的学习榜样?老师又是如何帮助大孩子的?

在混龄班级中,教师会直接对大孩子进行指导教学,而其他年龄孩子的学习则是主要通过对同伴的观察、学习、帮助来进行。

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主要是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大孩子的学习是老师最首要的任务,因为老师需要不断培养大孩子的兴趣、自信心,并指导大孩子新的学习内容,不断促进大年龄孩子的发展。

这样,小孩子有机会观察大孩子的活动,而且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的效率比起老师直接指导小年龄孩子来说更高,由此,大孩子会成为小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大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混龄教育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优化配置?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家庭。具体表现在:

1、为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所有的桌椅大小高低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为满足各年龄段孩子需要,提供的材料将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并体现层次性。

3、为让生活在一起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生活的喜好和空间,我们充分因地制宜的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

4、为让孩子们都能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发现区的植物架都是高低不同的。

5、在班上适当的地方摆上观赏性强的阴生植物,墙壁上挂些艺术性强的装饰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混龄班级到处能体现出简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

混龄教育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呢?或者在孩子能力上比较弱的时候,会不会失去老师的关注呢? 混龄教育比起同龄教育来说更加适合每一个孩子,因为年龄不一样,所以老师主要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能力弱的孩子会得到更加适合的帮助和指导,包括关注。

能力弱的孩子除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外,还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有益的环境的协助,例如年龄大能力大的孩子会帮助他,同时他也会有更多机会观察别的孩子进行学习。

除此之外,应该说明一点,能力弱应该只是某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体上都弱,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做为混龄班级的老师更加会关注这样的孩子,老师必须去观察和发现这样孩子的特点,从而才真正帮助孩子进步和发展!混龄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1、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大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动的学习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发展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好方法。

2、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混龄班级里,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0-6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关键时期。这时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会通过示范、帮助来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从而提高了大孩子的自信心。

3、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提升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幼儿混龄教育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何作用?

1、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利于幼儿善良人格的形成。

在混龄班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的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多,归纳起来体验有:尊重、敬畏、钦佩、感激,关怀、爱护等等。

2、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模式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里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三个年龄层面的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他的交流的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

3、混龄教育通过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令幼儿自觉地进行情感调控的反复实践,培养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意志因素的形成。

混龄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进行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体验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更多机会增强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和排斥,增强对积极情感的认同和渴望,这两方面的落差为幼儿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消极方面导向积极方向打下了基础。

混龄教育的多方面的情感交流也为培养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小龄幼儿而言,大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并由于年龄相近更具感染力,因而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胆怯、任性等)。

而对大龄幼儿而言,面对小龄幼儿,由于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

第三篇:蒙台梭利混龄教育问与答

蒙台梭利混龄教育问与答

核心提示:蒙台梭利教育采取混龄制,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在混龄班级中,大孩子是如何成为小孩子的学习榜样?老师又是如何帮助大孩子的?

在混龄班级中,教师会直接对大孩子进行指导教学,而其他年龄孩子的学习则是主要通过对同伴的观察、学习、帮助来进行。

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主要是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大孩子的学习是老师最首要的任务,因为老师需要不断培养大孩子的兴趣、自信心,并指导大孩子新的学习内容,不断促进大年龄孩子的发展。

这样,小孩子有机会观察大孩子的活动,而且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的效率比起老师直接指导小年龄孩子来说更高,由此,大孩子会成为小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大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混龄教育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优化配置?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家庭。具体表现在:

1、为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所有的桌椅大小高低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为满足各年龄段孩子需要,提供的材料将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并体现层次性。

3、为让生活在一起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生活的喜好和空间,我们充分因地制宜的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

4、为让孩子们都能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发现区的植物架都是高低不同的。

5、在班上适当的地方摆上观赏性强的阴生植物,墙壁上挂些艺术性强的装饰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混龄班级到处能体现出简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

混龄教育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呢?或者在孩子能力上比较弱的时候,会不会失去老师的关注呢?

混龄教育比起同龄教育来说更加适合每一个孩子,因为年龄不一样,所以老师主要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能力弱的孩子会得到更加适合的帮助和指导,包括关注。

能力弱的孩子除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外,还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有益的环境的协助,例如年龄大能力大的孩子会帮助他,同时他也会有更多机会观察别的孩子进行学习。

除此之外,应该说明一点,能力弱应该只是某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体上都弱,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做为混龄班级的老师更加会关注这样的孩子,老师必须去观察和发现这样孩子的特点,从而才真正帮助孩子进步和发展!

混龄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1、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大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动的学习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发展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好方法。

2、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混龄班级里,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0-6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关键时期。这时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会通过示范、帮助来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从而提高了大孩子的自信心。

3、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提升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混龄教育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何作用?

1、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利于幼儿善良人格的形成。

在混龄班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的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多,归纳起来体验

有:尊重、敬畏、钦佩、感激,关怀、爱护等等。

2、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模式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里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三个年龄层面的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他的交流的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

3、混龄教育通过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令幼儿自觉地进行情感调控的反复实践,培养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意志因素的形成。

混龄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进行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体验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更多机会增强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和排斥,增强对积极情感的认同和渴望,这两方面的落差为幼儿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消极方面导向积极方向打下了基础。混龄教育的多方面的情感交流也为培养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对小龄幼儿而言,大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并由于年龄相近更具感染力,因而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胆怯、任性等)。

而对大龄幼儿而言,面对小龄幼儿,由于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

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

第四篇:浅析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摘 要】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体系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推崇。在我国,也掀起了一场蒙氏教育的热潮。然而,蒙氏教育在我国的传播和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和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如何合理借鉴蒙氏教育、如何使蒙氏教育逐步走向中国化,进行冷静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传到了我国,她的有关著作也被译成中文,江苏还成立了蒙台梭利研究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蒙氏教育法没有在我国得以推广。直到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才重新受到我国幼教界关注。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实验,但由于人们盲目效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于是在1995-1999年间进入低潮。第二次高潮的来临是在2000年,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基本在民间自发传播,如今,蒙台梭利教育已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并从幼儿园走进亲子园、走进家庭,受到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了一阵蒙氏课程热。

蒙台梭利站在旧儿童观的对立面,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其教育思想及先进的课程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设计都有很大的启示。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加之,我国在实践运用上出现的一些误区,使我们不得不给轰轰烈烈的“蒙氏热”降降温,对如何使蒙氏教育走向中国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一、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机不纯,忽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在价值,过于注重其经济和社会效应。在我国许多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中,尤其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其办蒙氏班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打着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号,以此来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他们完全忽略了蒙氏教育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价值和要求,全然不顾本园实际,拿着蒙氏的招牌欺骗家长,以此牟取高昂的入学费用。导致家长及社会普遍认为接受蒙氏教育就是接受高人一等的特殊教育,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入学,从而使得蒙氏教育在我国呈现“贵族化”的畸形状态,完全背离了蒙台梭利推行“平民化”教育的初衷。而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许多开设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其蒙氏课程只是做给家长看的,其蒙氏教育也只有在领导参观或教育评估时才摆出来,这不仅没有实现蒙氏教育法发展儿童的目的,甚至还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在经济、社会效益等利益的驱使下,却牺牲了孩子们的利益,牺牲了蒙台梭利教育中最有价值的精神。

(二)浮于表面,忽视蒙台梭利教育精髓,过于注重其教育形式。

在我国,开展蒙氏教学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园所肤浅的误以为,所谓蒙氏教育,就是把蒙氏教具摆在教室中,让孩子自由选取摆弄。这种做法没有把握住蒙氏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课程组织的中心绝不是简单地操作教具,而是儿童。

(三)忽视教师作用及其培训,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

蒙台梭利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高度重视的,在她看来,教师不仅是环境的提供者,还是观察者、示范者和支持者。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蒙台梭利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园长舍不得培训教师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要么全园只派出一名教师去学习,回来再培训其他教师;要么就是只学如何操作教具,而没有全面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理论。正是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使得我国蒙氏教育实践中缺乏大量真正能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从而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生搬硬套,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

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加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局限。(1)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设计的每一个感官教具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感官,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隔离”和单纯利用感官教具的做法,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她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忽视对整体的认识,并且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2)忽视对创造力的培养

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它要求儿童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教具,不能随意改变,并需不断重复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但却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蒙台梭利还反对幼儿游戏,特别反对想象游戏,而且其绘画教育也是一种无想象力的对外界事物的临摹,这些忽视、甚至反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做法同样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蒙氏教育中儿童主要的活动是“工作”。在“工作”中她十分强调安静的环境,要求儿童专注,不被打扰,自己进行操作,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进行,要求整齐划一。在这样高结构化的方法下,儿童缺乏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机会,甚至缺少语言的发展,同时,2 压抑了儿童自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工作”结果。这种方法容易使儿童形成安静、独立、机械、呆板的个性品质,这都是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4)缺乏情感体验

蒙氏教育中均采用“三段式教学”让儿童认识事物,即感觉认知与名称的练习;辨识事物,认识名称;记住事物名称和相对应的名称。整个教学活动机械化、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了儿童的操作活动,也让他们失去了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愉悦情感的机会。另外,蒙氏教育过于强调读、写、算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儿童情感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与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情感培养的要求相违背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

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蒙氏教育的幼儿园,我们绝不能因为某个专家推荐或因其他幼儿园引进了,而不加分析的盲目跟随,生搬硬套。而要在端正办学态度的基础上,重视对蒙氏教育思想的学习,重视对师资的培训,甚至园长要带头学,并要坚持完整学习。同时,要依据本园实际及家长需求决定开班数量,不可急于求成。在先期投入上要到位,要承诺效果,要让家长觉得钱花的值得。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实现蒙氏教育中国化创造一片健康、肥沃的土壤。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

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将教具摆在教室中就是蒙氏教学法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的真正作用,要弄清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中的角色。再比如,“工作”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但这种“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动,是满足儿童内在活动需要的活动。只有真正认识到“工作”的实质,才能避免出现看似有活动,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活动,而非幼儿自己的活动的情况。而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 3 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

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然而,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含蓄,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儿童多顺从、听话,但容易缺乏主体性和创造力,如果再将蒙氏的做法完全照搬的话,显然更加不利于我国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考虑其间差异,对蒙氏教育法中的教具或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变他们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部分。

再比如,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先让儿童掌握字母形体,然后才学习组词。但这是由于意大利文的拼写和发音十分接近,只要能正确读出每个字母,儿童就能按字母读成字。但汉字不同于意大利文,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但学会写汉字,并不意味着就能正确发音。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方面我们应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合理改造蒙氏教学法,实施符合汉语言特点和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

(四)充分认识蒙氏教育的局限,合理改造其教育因素。

针对蒙氏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我们应对蒙氏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正确应用和改造。

在教学内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但在今天看来,其教育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少社会教育和艺术教育,这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的。因此,我们在引进蒙氏教育时,可将其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如针对蒙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这一课程中,单元活动的主题往往来自幼儿实际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蒙氏教育的不足。如果要完全按照蒙氏教学法进行整班教学,则要注意根据时代、社会的需要,拓展其原有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式下有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教具,设计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教具等。同时还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国实施蒙氏教育时,要注意摒弃这些宗教成分的道德教育内容,而实施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德育课程。

在班级组织形式方面,蒙氏教育采用混龄班。我国目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混龄的环境里,孩子之间的自然年龄差异,促成许多相互帮助以及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混龄班同样面临实际的问题,比如家长会担心年龄小的孩子受 欺负,害怕年龄大的孩子得不到关注。也正因如此,混龄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不可贸然采取混龄班,而可以采用混龄和分龄并举的形式,或采用多种编班形式,即,完全混龄,部分混龄和同龄编班,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

而在教育实施方面,蒙氏教育强调个别教学,集体活动很少。尽管个别教育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有效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靠个别教学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个别教学活动,而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个人活动三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交替的方法。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中还有许多宝贵之处有待于我们继续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将其引进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国实际,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国闪耀出真正夺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参考文献】

[1] 尚红艳 “蒙氏课程”热的冷思考[J].教育导刊,2004,12:15-18。

[2] 刘延梅、吕红英 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当今运用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2002,4:4-5。[3] 侯莉敏 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J].早期教育,2006,4:12-13。[4] 朱燕平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教育导刊,早期教育,2006,4:4-5。[5] 杨莉君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23-25。[6] 刘文、林红霞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37-42。

[7] 傅梅仙 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3,9:39。

[8] 李娜 我国蒙氏教育中现存的误区和对策[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105-107。

[9] 盛国昕 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十年概览[J].教育导刊,2004,6:4-8。[10]杨莉君 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2,5:45-47

第五篇:蒙台梭利理论关于混龄教学的优势

其实混龄教育就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的管理教育方式。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日趋增多,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怕苦怕难、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创新和接受挑战的意识、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等。混龄班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大带小”的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由哥哥姐姐来引导弟弟妹妹,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形式。

在蒙氏混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在社会性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里,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蒙氏混龄班让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偏大,和小孩子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偏小,跟大孩子一起什么都跟不上,会吃亏,会产生依赖和自卑感。其实,在蒙氏混龄班中,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让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当小孩子不知如何选择工作时,大孩子会自发地说:“来和我一起工作吧,我教你。”当某项工作有吸引力时,小孩子也会说:“我可以加入吗?”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大孩子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弟弟妹妹,组织和领导才能得以发挥和培养。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孩子们是个体学习,他们都有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学习的途径:观看他人工作或征求对方同意后参加他人的工作,互相学习,跟教师学,自学。因而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满足个别幼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形式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增进交往与互动的机会与环境,也就从根本上为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发展创造了空间。在蒙氏混龄教育中,无论是个体化的教育还是小组性的活动形式,都是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他有待发展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互补潜能,同时兼顾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场所。

下载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其的理论研究主......

    蒙台梭利中国化文献综述

    关于“蒙台梭利中国化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期是人的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 08级人文四班 毕鹏利 一、前言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以1909年《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的出......

    蒙台梭利教育问与答

    蒙台梭利教育问与答 1.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谁?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范文合集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资阳车城幼儿园 李燕蒙台梭利教育举世闻名。它不仅推动了幼教的发展,也使幼教工作的实践创新更加深入。我园2006年正式成立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班,我园的......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