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才是老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功无捷径》后有感
这才是老师
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很缺乏读书热情的人(或许我就是一个很“纯种”的理科生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在读者上看过关于56号教室的文章,还是因为王老师也在课堂上推荐我们看这本书。不过现在这些都已不重要了,因为我完成了,而且竟然是当成一个盛宴享受完的。或许我就像56号教室里面的孩子一样,已经被雷夫给完完全全的征服了。我已经无法将书中每个故事情节给回忆起来了,因为我总是没办法记住书中很确切的任名,特别是外国的人名,但是这也不重要。就像蔡康永说的:“恋爱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那些你送给我的手表和项链,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和合照,而是如同合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我造成的改变。”
·拯救孩子的灵魂并非老师的职责,为孩子提供一个拯救自我的机会才是老师的职责。
读完这句话,我沉思了很久。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曾经的老师们,想到了现在中小学的老师们,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想到了......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又一次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折了纸飞机,在教师乱飞,引来一阵阵哄堂大笑,可是就想电视小说上演的,调皮的孩子总会受到老师的惩罚。我也不例外,不知道哪个人(我估计是班长)把我告发了,我遭到了非常非常严厉的批评,说什么思想不好啊,动机不纯啊,甚至还说我有什么多动症。老师还叫了父母,还让我写检讨书。从此,我对这个老师真的是见一次骂一次(当然是在心里),长大以后对这个老师也是一点儿好感也没有。
其实这个时候举这个例子似乎有一些不恰当,毕竟我觉得我的老师甚至连拯救我的灵魂这一点也没有做到,更何况是给我提供一个拯救自我的机会。但其实现在的中国应该好多了吧,在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老师不再对学生像以往那样实施体罚之类的。可是“绿领巾”事件又出现了,老师们给孩子配上不同颜色的领巾,有意的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分类也就算了,可是分类的依据呢?居然只是成绩。很多父母因为孩子戴绿领巾而训斥他们,骂他们不争气,而红领巾孩子呢?却拿着父母奖励的玩具,兴高采烈的从绿领巾孩子面前跑过。
在这个过程中,有谁想过给这些佩戴绿领巾的孩子心灵席上了一个死结。绿领巾作为一种差生的标志,让他们天天佩戴着,其实这是一种变相体罚。这种扭曲的评价方法,不是在激励落后的学生,而是把他们推向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总之,绿领巾像沉重的甩不掉的蜗牛壳,压在孩子背上,在他们心头投下湖南的影子,严重地阻抑了孩子们的发展,而非那些老师所声称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绿领巾孩子成为了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不但没有收到关爱,反而承受来自父母,老师,他人的“冷暴力”的摧残。
其实这种做法,不仅对于绿领巾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难道对于红领巾孩子就没有伤害么?其实给孩子分类,这会极大地助长佩戴红领巾的孩子自我膨胀心理,让他们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而这种心理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测验只是考察队只是理解程度的温度计,不管考得如何,隔天太阳照样升起。
这是雷夫在书中所提出的。
首先,教育部的人会说:“是啊,我们测定孩子的标准不仅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德、智、体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中国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
然后地方教育局的人会说:“我们的孩子要全面发展。”
再者,各校校长会说:“老师们,虽然说是素质教育,可是每次教育局评定我们学校都是看我们学生的成绩的,所以什么素质教育的只是浮云啊。”
最后,老师会说:“一方面上面要求我们素质教育,一方面校长又用孩子的成绩压我们。最后发奖金的时候,全是看成绩的。必须要把提高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
最后的最后,家长会说:“虽然我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生活,不读书他哪来的幸福生活。”
终于,我们,以爱之名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孩子。
也许我说得有一些偏激,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其实这其中或许有雷夫的原因。雷夫太美好了,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他曾说,追求完美,即使永远无法企及,过程就是一切。他用与别人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教导学生终身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他的学生,可以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他们自尊,自信,自爱。他们懂得学习,懂得理财,懂得阅读,懂得尊重他人。
看书的时候,我忍不住把雷夫当成一个比较对象。其实中国的教育现状,就和雷夫书中所展示的公立教育异曲同工,完全是一种功利教育。我知道要改变这个现状不是易事,但是我不会怨天尤人。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要想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自己。”如果中国有越来越多像雷夫那样的老师,会有多少孩子的灵魂得到拯救啊。
·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
是的,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得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觉得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关系,孩子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直接反映了他父母是什么。诚然,当孩子走上社会之后,他表现出一些没有素养的行为举止,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他是没教养,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把这些错误归结到这个人小时候接受了什么样的学校教育,他的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其实,老师在孩子的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很崇拜老师,将老师当成神一样供着的。因为老师教给学生的都是一些很高尚的品德。他们要求学生礼貌待人,行为得体,学会感恩。然而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这样做之后,却总是会时不时的显示出一些粗鲁的言行。例如上课接电话之类的。虽然孩子们口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心中会对老师感到失望,而老师的行为举止在某些年龄阶段远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的多。
中国还做过一个社会调查,调查内容是“你心目中最不具有职业道德的职业是什么?”没想到教师居然位居第一,32%的调查人群都认为教师最不具有职业道德。这很明显的说明了,我们中国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还有待提高。
不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易沮丧、易泄气人,就必须自己做到在遭受困难的时候不被打倒。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就必须自己先成为一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如果希望他们仁慈和蔼,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他人。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
·一个好老师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
这句话是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雷夫在本书末章指出当一个教师很简单,但是你想要当一个好老师却很难。最艰难的莫过于你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之前。家长的不信任,上级的不屑一顾,以及一些自以为是的老前辈的刁难。这些可能都会使你感受到很痛苦。这时候,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
雷夫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从各种反对的呼声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像开国元勋那样,他是一个在当今公立学校中不太流行的热爱独立和自由的人。相反,由于公立教育体质的失败,很多官僚正企图用过分简单化的方式来解决非常严肃的问题。他们害怕审视并检验公立学校教育之所以失败的真正原因。因此他们视图用时髦的语言或非常新颖的教科书来解决摧毁几颗糖教育的真正问题。
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像雷夫那样,勇于打破陈规旧习,虽然可能伤痕累累。
大多数正直真诚的老师都承认自己在教室里度过的前几年岁月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
花了5天看书,4个小时写读后感。条理也许不是很清晰,有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感觉。不知道是好是坏,可是又怎么样呢?看了一本受益匪浅的书,或许过不了几天我就会再次阅读它。而且,我相信,在我未来遇到困惑或者不顺利的时候,它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第二篇:《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讲述了一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欢迎阅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书的魅力无法阻挡,书的作用更是神奇无比。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我们本学期要阅读的书籍。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正如书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思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把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写入书中,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特别是在做了班主任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几十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师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
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课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练习,而是把许多的知识整合在了一起;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
我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这点,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在教室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那儿缺少的就是恐惧!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每天天亮就走进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悦;当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时,想想雷夫老师也对美国的体制不满,可是他会以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传统,以自己的创造力来引导孩子们去追求真正的教育目标,而不是舍本逐末地追求分数;而当我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班级里兴致勃勃地进行解决问题训练的时候,想想我能坚持多久!是的!
曾经,我也对教育充满激情:积极备课,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师傅一起探讨新课标;和孩子们一起品味语文的美;尝试建立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思路以促进孩子们热爱语文……可是,我又坚持了多久?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已经是美国学生家长熟悉的名词;而雷夫老师,也已经成为美国教师的楷模。为什么一个普通丛林学校的普通老师,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雷夫的这本书《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
通过阅读《成功无捷径》一书,我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雷夫老师。他有内涵:他喜爱文学,会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莎士比亚的歌剧;他热爱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们才会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学吉他;他擅长数学,才能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让她们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因为雷夫老师有“一桶水”,他才能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让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可能。
雷夫老师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反思的老师。谁都年轻过,年轻的时候,也许会由于种种原因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雷夫老师看来,那是“愚蠢的”。我们也都年轻过,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不同的是,雷夫老师认真地反思了,总结了,改变了,进步了;而我们也许只会那些小小的错误当做一种“年轻时的回忆”或者“年轻的代价”吧?
雷夫老师是一个有牺牲精神的老师。多他从事丛林小学五年级的教育工作开始,他就没有节假日。每天六点半之前要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习题;晚上六点以后,才会下班。这样的作息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一天两天行,一个月两个月也行,可是如果二十几年如一日,那就太难太难了。正如雷夫老师所说:老师是要有一点儿牺牲精神的!
雷夫老师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勤劳用功,自己就要做一个勤劳用功的人!做给他们看!”雷夫老师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我们学习是因为他好玩儿,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所以雷夫老师班里的学生都是爱学习的天使。
中国有句古语:“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辛勤汗水的付出,怎能收获金秋的累累硕果呢?从雷夫和他的学生身上,我更深刻地领悟到成功的真谛:成为优秀的教师无捷径!成为优秀的学生也无捷径!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得“养气”,就得“潜沉”下来,埋头学习和反思。教师的魅力,缘自“三更有梦书当枕”的痴迷;教师的魅力,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
品读此书,是心灵的一次涤荡;感悟作者,是焕发激情的动力。赏析此书,我受益匪浅。“教育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为了丰富孩子的一生,让我们走近雷夫老师,争做一名有魅力的人民教师。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教师雷夫老师,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是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吸引着孩子们,使56号教室的孩子们热情地追随着他,是他的牺牲精神和敢于试错的勇气感动着家长和老师们,同时也感动着众多的读者。
书中处处传递给我的是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无捷径可走的。这也印证了我国的一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如雷夫老师的那句名言“成功无捷径——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试错,以及大量努力得来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
一、首先是他对教育的全身心的投入,这种无偿的付出,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到的。
雷夫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他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秘诀就是:对孩子全身心的给予爱,对事业高度负责。雷夫任教的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英语底子很薄,家境贫困,雷夫老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1、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
2、牺牲自己节假日的时间,辅导孩子阅读、算术,与孩子一起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
3、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无条件的帮助,物质上精神上使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走出困境,即使是这种帮助和牺牲在最后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他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其次是他对学生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关爱,他以信任取代恐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都知道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但是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和威信或多或少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和粗暴的时候。一边读着书,一边反思自己的行为,真的感到羞愧。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了维持班级上课的正常秩序,我难道没有用威严压制学生,使学生怕我,然后屈服于我的势力之下的行为吗?“那种看似和谐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不满和敢怒而不敢言。
“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雷夫老师认为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信任一旦破裂便无法弥补。雷夫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三、最后在教学上的智慧、以及对教育的长远目标和意义的看法等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深思的。
雷夫老师能培养孩子未来生活的信念和技能。因为孩子们非常独立,雷夫试着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建议,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作决定,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在教孩子们一项技能之前,雷夫都告诉孩子这项技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让学生非常向往他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
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就像雷夫说的:“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雷夫老师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让我们像雷夫老师一样,把自己心中的爱一点一滴渗透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在教育事业上不断的追求与执着。
第三篇:读《成功无捷径
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高二语文组莫春花
让上亿家长和老师感动落泪的教育奇书!
这本书的封面是如此写着的,在接到要上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读后感的通知后,带着好奇,也带着任务,我偶尔闲暇开始了看这本书的历程,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看着看着,书中字里行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让我深思。回想自己九年的教师生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今阔然开朗。心里感触很多,一时却难以将其合成一起细细流诸于笔端,只好将自己最深的几点感受罗列如下。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雷夫老师是个博学多才的老师。首先他喜爱文学,所以他才会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莎士比亚的歌剧;其次他热爱音乐,所以他弹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们才会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学吉他;再次他擅长数学,所以才会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让她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到成功的快乐。还有因为雷夫老师有一桶水,他才能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让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可能。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读后感《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雷夫老师的基本规则。“教育学生要勤劳用功,自己就要做一个勤劳用功的人!做给他们看!”李岚清副总理也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江泽民同志曾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三、教师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雷夫老师说:老师要有一点儿牺牲精神的!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总是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反之,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
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无上热情和无限智慧才创造了这样的教育奇迹,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创造这样的教育奇迹,那就必须得脚踏实地,从头开始做起!因为--成功无捷径!
第四篇:坚持努力,创造奇迹教室 ------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坚持努力,创造奇迹教室
------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成功无捷径”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实现目标,达到成功的彼岸。读完《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感触很多,受益匪浅。雷夫老师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和蜕变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的强烈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一群似乎注定要平庸地过一辈子的学生培养成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美国顶尖学校深造,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不凡成就的优秀学生。这是雷夫老师用责任、爱心、坚持和智慧,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雷夫老师利用电影《死亡诗社》引发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孩子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雷夫老师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会给孩子们很有创意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指导,午餐休息时间教孩子们弹吉他,一起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旅游等等,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那些能满足他们好奇心和兴趣爱好的美好事物,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和擅长的东西也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去关心和了解每个孩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当然,成功无捷径,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雷夫老师也说了,真正地卓越是靠牺牲、试错,以及大量努力得来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有付出才能有收获”,雷夫老师不仅牺牲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进行算术指导,而且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们买书,由于经济有限,他不辞劳苦兼几份工作,把赚来的钱全部用在学生身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全力以赴了也不一定会成功,对于某些问题学生,我们倾尽心血对其教育,学生不珍惜反而恶言相向,就像书中提到的“三剑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和释怀。有些时候,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一个孩子从所处的环境中、从自我中拯救出来。拯救孩子的灵魂并非老师的职责,为孩子提供一个拯救自我的机会才是老师的职责。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别人的嘲笑而不愿意去尝试,我会告诉孩子们,每一次的失败就代表着你离成功又靠近了一步,努力不代表你一定会成功,但是你会获得一个追求成功的机会,不努力你连这个机会也没有。这同样也告诫自己,坚持努力,大胆尝试创新,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身教胜于言教,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必须得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所以教师不仅授道解惑,也是做人的工作。平时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态度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是最好的教育。正如雷夫老师一样,用自己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这种教育拥有无限的力量。
此外,雷夫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教其一生受用的技能、创建“班级经济体系”管理等等都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意识到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深知自己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虚心学习,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老师的价值所在,学习雷夫老师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真心对待孩子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第五篇:成功无捷径读《第56号教师的奇迹》有感
成功无捷径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济南历城盖佳学校王景凤
读美国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个大字——成功无捷径。读罢全书掩卷长思,“天道酬勤,天上自古没有掉馅饼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界同理!
试想,美国教育比中国近代教育先进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教师要想在公立教育机构一线成功,当伟人,谈何容易。他的成功不禁是自己痴迷疯狂献身于教育,还要分更多的神对付教育政客。
成功无捷径,目标一旦确定,就得坚持不懈的进入付出的疯狂状态,记住别人眼中的神经病不是傻子啊!就如英国化学家科学怪人卡文迪许,他只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的琐事上。而可怜的雷夫作为学生多为移民,在美国生活不富裕的人群的老师,在从教初期他不仅将自己的工作时间由美国规定的上午8点到下午2点,改为早晨6点半晚上6点,一天变为两天的劳动量。他还在节假日为学生免费补习,这就是中国水多泡倒墙的教育,相同智力下能力是靠出来的!不仅如此,可怜的雷夫先生的工资全部用来贴补不足的学校经费,还要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干兼职,打工赚钱,贴补56号教室,并为此付出自己的身体健康!数十年如一日,可见其夫人之伟大!
荣誉属于成功者,其前期工作之难,才是我们应该学习、效仿、反思的成功之路。世人不要只看到人吃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前面付出,后面才有回报。当年可怜的雷夫教师资格证都差点拿不到,他处处碰壁很艰辛,后来小有成绩的他到处募捐活动经费。记得有一次,他带领孩子募捐汇演,参加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商业集团的颇有名望的午宴,结果是孩子们看着三百豪客狼吞虎咽一个多小时享受佳肴,却无一人给他和学生们倒一杯水喝,二十多分钟的莎士比亚短剧和古典音乐演完后,得到的不是支票而是每人一支钢笔啊!可见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人权与民主及雷夫的社会地位!美国尚如此还说什么,只能说中国很好啊!
综上所述,成功无捷径不要跟风,每个民族都要守住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根。然后因材施教、无私奉献,水多泡倒墙,走在时间前面,小学学初中数学,这是雷夫先生;爱岗敬业,不逢迎政治领导的指挥,不随大流是雷夫精神之一;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尽力而为,鞠躬尽瘁,仁义礼智信是雷夫做人的准则。至于他的成功育人的另一法则之一,让学生学会感恩,究其根源与中国《弟子规》中报怨短,报德长相同。
雷夫曾告诫教育前线的年轻教师,“辛勤劳动,只代表你在努力工作而已,并不意味着你们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我想老师你得面壁修行十年才行,中国教育一线优秀一点的会来事的老师很少会全身心干教育,教育优秀人士脱离教育一线,从政是中国特色,所以成功无捷径,不成功努力干教育很正常。
可叹中国教育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先进与否,世人不知啊!看美国硅谷华人为多,看中国古代文明,看现代崛起,看今天高科技,上天入海,再看仅浙江钱氏家族就出上百个院士,中国教育之好啊!才是我辈学习重中之重啊!
成功无捷径啊!多学点国学吧!相信功夫不会辜负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