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会经验分享
家长会经验分享
---记剑桥一级班结业家长会王菁
本周五剑桥一级班级结业,开了一次家长会,有一些感触跟大家分享~
这个班人数是17人,孩子们从剑桥预备开始学习,到现在也有四学期了,原先每学期结业我都会给孩子和家长上一次公开展示课,这一次结业没有选择上公开课,主要是因为这个班带的时间较长,家长对于孩子在课堂和学校的表现基本都很清楚,更多的是需要跟家长沟通,所以选择了在课后开一次正规的家长会!本次家长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暑假后我们将会换教材,由剑桥少儿英语转到青少新概念英语的学习;第二,就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做一个交流。
家长会在课程结束后开始,孩子们都显得挺兴奋,早早的就将凳子给爸爸妈妈准备好了,下课打开教室的门,家长们也都在门外等候了,很高兴的是,当晚的家长会没有家长缺席,也只有一位家长稍微迟了一点点时间,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很关注的。
首先,公布了孩子们的期末考试成绩,将试卷发到了每个孩子手里,由于事先申请了一些礼物奖励给考的优秀的孩子,这个环节将气氛烘托的刚刚好,这个班的孩子整体成绩都不错,自然孩子家长都显得挺高兴,简单的对期末考试点评之后,也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有关课程的解析以及下学期的安排。
“青少新概念第一册有将近600个单词和50个词组,由30个单元组成,我们将会把第一册分为三学期来上,每学期10个单元,与剑桥不同的是,我们将由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慢慢过渡到帮助孩子架构系统的英语知识......”开篇的这些数据是家长最感兴趣的,家长通常都会对学习的结果很关心,虽然他们知道孩子不一定都会学会所有的知识,但是他们很喜欢比较到底哪个教材最全面那个教材能学的东西最多,所以开篇讲了那些数字家长的反应就是挺满意的,内容丰富!
给家长清晰的解释,并将学习的目标给家长明确,学习的预期效果给家长知晓,通常对于换教材这个问题,家长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而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如何在家督促孩子学习英语,比如如何鼓励孩子等等,老师的要求家长是很关注的,不过在给家长提出各种要求的同时,我也能看到家长眼中的一些疑惑,其实大部分家长的疑惑我心里都清楚,就是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如何做好与孩子沟通,所以也就很自然的从课程的介绍过渡到了我后面要给家长讲的两个话题。
第一讲的是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这里要感谢高亮老师提供的家庭教育的资料分享,功课要做到位)讲到了几点,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亲子之间本应该是最知心的、最融洽的,但却偏偏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不仅孩子觉得和家长沟通困难,更多的父母也都发现与孩子沟通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我觉得亲子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在于父母的观念和言行:
1、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唯一。
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孩子,只要你学习好,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给你干什么!”“孩子,你只管学习,别的都不要管!”“孩子,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你吗?要好好学习啊!”其实,孩子的成长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身体的强健、品格的提升、性格的健全、精神的丰富等,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甚至可以说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更不是唯一。我们家长看见孩子就张口闭口地“学习、学习、学习”,例如:孩子看电视时,父母会说“作业做完了吗?”,当孩子想出去玩时,父母会说“课文背会了没有?”当孩子看课外书时,家长会说“先把自己的书本学好再说”。这样,孩子怎么会与家长沟通?
2、期望过高。
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条龙,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谁家的孩子都聪明,处处纵容孩子。等孩子开始上学时,由于有了压力,学习、生活往往与父母的期望有差距,这时的家长,又觉得孩子处处都不如别人的孩子,就会随意地指责、辱骂甚至施加暴力。家长还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你考试分数怎么没有张三的高?”“你看人家李四的小提琴拉得多棒!”“你看人家王五干活多麻利!”这个时候,也许许多家长是无意的,也许是为了鼓励孩子,但这种做法最容易让孩子伤心透顶,失去自信,并因此改变对家长的看法。
3、按自己的理想去设计孩子的成长。
中国家长的观念是,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但家长往往忘记了现实,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你想让孩子当科学家,孩子得有这种天赋啊!你想孩子当音乐家,你得给孩子遗传艺术方面的基因啊!你想让孩子成为丁俊晖那样的人才,当父母的就得像丁俊辉的父母一样付出那么多的心血。如果家长这种心理过重,就会出现强制、逼迫等行为。
4、不把孩子当“孩子”看。
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经验不丰富、思考不全面、行为不自控、做事不精细,随之就是孩子经常犯错误,这与他的年龄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而家长往往不把孩子当“孩子”,以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是完美的,不应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习上应该考高分、音乐上应该有天赋、身体上应该无疾病、品质上应该更高尚,于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更多就是批评、谩骂、讽刺、指责。“这点小事怎么都做不好?”“这次考试怎么还是第几名?”“就像你爸爸不成气候!”“做这点小事,看你慢成啥了?”
5、不把孩子当“人”看,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再小也是人,也有人的尊严,也有人格尊严。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该批评就得批评,该打骂就得打骂。比如:当孩子回家晚的时候,家长要么是说“怎么回来晚了?是不是又上网了?”,要么是说“以后再这么晚回来就住在外面好了!”当孩子把朋友领到家里里,不少的家长会当着别人的而数落孩子:“以后别把外人往家里带,会把客厅弄脏的!”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
6、“天下老子第一”的思想仍充斥家长的头脑。一方面,家长认为,“既然孩子是我的孩子,我就要为孩子所有的方面负责”,为孩子的学习负责,为孩子的生活负责,为孩子的身体负责,而这种负责又往往是强加孩子的,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另一方面,家长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家长居高临下、自以为是、要求唯唯诺诺、绝对服从。还有的家长认为,“我是老子,我有错是应该的,你有错就不对了”。这样,孩子就会暂时屈服于父母的权威、而在内心充满了对父母的严重不满。
7、不善于学习,知识落后、思想落伍。多数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也是父母不善于学习,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因此而产生“代沟”。一个不读书的父母,不可能知道孩子孩子内心的渴望;一个不懂电脑的父母,不可能会引导孩子用好电脑;没看过动画片的父母肯定不知道孩子看“蓝猫”的乐趣;不看电视的家长,绝对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对“超女”如痴如醉。与孩子这样的距离,何谈沟通?”
以上基本是原稿,在实际讲的过程中,也添加了我们班上的一些情况,例如据我了解有的孩子对钢琴不是很感兴趣,每天练琴完全就是为了实现的妈妈想弹钢琴的理想,所以说到这些例子的时候,有切身体会的孩子不停地回头对着爸爸妈妈挤眼做鬼脸,场面也挺有意思的!
第二个跟家长分享的话题是如何表扬孩子。
原稿如下:
“表扬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也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方法。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表扬属于“正强化”,是形成自尊、建立自信的重要手段。家长通过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使孩子获得自信,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健康成长的动力。但是,不是任何表扬都能给孩子以成就感。如果表扬不当,不但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还可能使其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行。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使表扬更有效呢?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的理念:“教子要严,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由于这种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要求严厉,不轻易表扬孩子。多数家长习惯于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而对孩子的优点却
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是对子女教育的片面理解。诚然,严厉的教育有时可以表面上让孩子很听话,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在管教十分严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常常会出现胆小、懦弱,或者逆反、暴躁两种极端的表现。心理学有一个“确认放大原理”,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哪点上,那点就会放大。家长的目光就像阳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就像种子。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优点上,优点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长;反之,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缺点上,缺点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成长。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让孩子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就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第二,要科学运用表扬的语言,把表扬指向孩子行为的过程。
我们分析一下家长平时表扬孩子经常用的几种口头语:“你很棒”、“我娃真聪明”这是家长表扬孩子经常用的一类口头语。这样的表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整体性的判断,指向孩子自身,从心理学角度叫做“个人取向的表扬”。“这次考得不错”、“这篇作文写得真好”这也是家长经常用的一类口头语。这样的表扬反映的是孩子行为的客观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叫做“结果取向的表扬”。
“你今天做作业能认真思考”、“你处理这件事的做法很正确”这还是家长用的口头语。这样的表扬是对孩子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运用的方法进行的肯定和表扬,指向行为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叫作“过程取向的表扬”。
这三种不同指向的表扬,尽管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但认真琢磨一下,它们对孩子所起的长期作用是不一样的。因为从心理学“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口头语实际上是在教给孩子一些不同的“归因”方式。归因理论者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当孩子倾向于个人天赋及能力归因时,就会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力强,因而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气扬。可是,一旦面临失败,则会认为自己脑子笨,能力弱,因而丧失信心,听任失败的再次到来。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面对成功,学生会认为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而当面临失败时,则会认为是自身努力不够造成的,会产生只要继续努力,一定能获得下次成功的想法。由此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注意表扬语言的科学运用,更多的运用过程取向的表扬,减少或尽量不用个人取向的表扬,使表扬真正达到激励、鼓舞孩子继续努力,健康成长的动力。
第三、要注意掌握表扬的时机和节奏。表扬要即时。孩子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或是经过努力有好的行为,就应马上给予表扬,不要延缓。否则,孩子会弄不清为什么受到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从而降低了强化的作用。表扬的次数不宜太频繁。如果孩子总是在被表扬之中,他就会为了表扬而作为,会阻碍孩子内在动力的形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任务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比起连续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所以,在学习的后期要进行间隔式强化。”根据斯金钠的观点,孩子在进行一个新任务的早期阶段要多给以表扬,随着行为的发生和稳定,表扬的次数就要逐步减少,以降低强化的消退率。”
事前背稿子一定是有好处的,这篇里就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的术语,家长一听就知道老师并不是在忽悠自己,而是有凭有据的,话的分量也会不一样!这段讲完之后,班上孩子显得特别高兴,他们都觉得我在帮他们说话,呵呵,一个劲的对我使眼色,还都很搭腔的说着“就是就是......”气氛也是刚刚好!更让我觉得有点感动的地方是,有家长在我说的过程中一直拿着一个本子在做笔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挺感动!
在我说了很多之后,我将话语权交给了家长,请家长发言,请谈谈家长在家中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这个环节事后我总结,如果下次再开家长会,一定要事先让一些家长准备一下,因为通过即兴发言,我发现一些家长很能聊,一些家长也显得有些羞涩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下次指定一些家长做好发言的准备,效果一定会更好!这个环节之后,家长显得都很兴奋,给了几分钟让家长间相互交流讨论了一下,我想本次的家长会目标差不多达到了,渐进尾声,家长都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我也顺势做了一个总结,希望家长们在家中配合我做好孩子的英语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与我联系沟通,很欢乐的结束了家长会!
会后还有一些家长找我单聊,大家对家长会中涉及的内容都感兴趣,我也给家长推荐了一些书籍,家长都很满意!
这是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家长会,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老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同样也有义务教会家长,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管理方面,同样是如饥似渴的学生,他们需要有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教会了家长,老师的工作也会变得事半功倍,所以常开家长会,多开家长会,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成熟稳定的班级家长会非常必要,新老师带班或者新建班级,还是以公开展示课为主,家长的需求会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家长会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第二篇:家长会分享教育经验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的家长,感谢老师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各位家长一起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和任务,小学阶段我最关心的是这样三件事情:
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非常喜欢阅读,她的阅读量很大,阅读速度也很快。爱读书这个习惯她在上小学前就已经养成了,作为家长我肯定是有意而培养之。最初从胎教开始,儿歌、绘本、杂志、童话、儿童文学一路读过来。幼儿时期家里就订阅了一些儿童杂志,而且我买书都是整套的买,像《小豆豆系列》6本、《玛蒂娜》故事书60本、社科院一位教授向我推荐了《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6本、《贝贝熊》全集等等,买回来跟她说一声就放在柜子里,她有时间就拿出来看,这里很多书她读了不止一遍。
她看书很杂,二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绘画班上课,借回来一本《饥饿游戏》,看完一本不过瘾,要求我给她把一套都买回来,我犹豫了一下,因为这套书还是有别于儿童读物的,《饥饿游戏》的电影我看过,弘扬主旋律的,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我想了想,给她买了整套。从那以后她阅读的范围就扩大了,三年级她要求我给她买了《星球大战》、《福尔摩斯》,现阶段四年级她主要在读美籍台湾作家刘墉给他儿子女儿写的系列丛书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但现实是每个班40多个孩子,让老师为每个孩子制定一套教育方案,这肯定不现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一个班里同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在成绩、性格、品德等各方面都不一样。这个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差异,所以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才会如此畅销。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缺位,还应该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上次的家长会上,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那么,今天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这次的经验分享:“不教育,才有真教育”!
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谢大家!
201*年*月*日
第三篇:幼儿园家长会经验材料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材料
为了孩子的明天 我们共同努力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感谢你们对我园的信任和工作的支持。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一 下,怎样培养我们的孩子。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大家想一想,咱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什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要教给他们生存在这个社会所必须的、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培养最基本、最实用的能力。所以,我们在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通过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存、适应能力,从而能够与社会很好地融合。
作为家长,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爸爸”和“妈妈”。如果换一个具有诗意的说法,那就是“爸爸”“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载着你们爱的深沉与无私。在现代社会,孩子仿佛都成了我们每个家庭“星空”中的耀眼“恒星”——父母眼中的“小太阳”。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下面我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大家探讨一下,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孩子缺乏独立性有什么危害,怎样发展 孩子独立生存的技能。
一、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鼓励孩子多动手
咱们时常碰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家抢着喂金鱼却把金鱼缸摔碎了;孩子抢着自己端汤而成“落汤鸡”了;孩子抢着自己穿裤子而把裤子穿反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这可真苦了我们了。但我们转念想想,喜欢动手,什么都想试试看的特点几乎是孩子的天性,有什么不好呢?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是把许多情况作为一种挑战,这样既增长了他们的能力,又使他们在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和尝试各种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心,也达到了既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又使孩子认识到自己能做事,有 能力自助和助人的目的。
孩子自己抢着做事常会出差错,这是难免的,就象孩子学会走路前一定会摔跟斗一样,所以咱们要尊重孩子,坚持让孩子自己做的信心。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操之过急。毕竟孩子年龄还小,在训练他们自我服务技能、自理生活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策略,懂得说服孩子的艺术,让孩子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得到锻炼。对于孩子尝试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咱们尽量不要替他们干。尽管我们成人自己做结果会更完美,但孩子完成后会怎么样呢?肯定会感到自豪和自信。所以我们成人要期望、鼓励和提供时间、机会给孩子自 己做事。
最初要保证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才会增加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而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或再也不听从指挥。例如,当天气转冷时,家长要记住给孩子留出额外的时间穿脱鞋子、帽子、手套、外套等。当孩子不会拉衣服上的拉链时,家长不要帮他直接拉上,而应给他提供一些能帮他学会拉拉链的动作。虽然家长替他们扣扣子,拉拉链会使这些事更快做完,但若给孩子时间来练习与掌握这些技能,则可增强他们的自助能力和习惯。
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 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2.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 爱孩子,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以至于孩子对你们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你们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给孩子提供充足的 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能勇于大胆地去尝试。
孩子总是会长大的,作为父母亲,我们不可能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生活。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怎样生存,鼓励孩子适应环境。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环境不是一味地“顺从环境”,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试着与环境条件保持协调,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适应 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在孩子经受到类似的挫折后,我们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认真寻找受挫折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而不是一味指责。因为只有寻找受挫原因,才能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我们如果一味地不管不问,并美其名曰让孩子承受更多的磨练是不对的,而事事关心,什么问题都希望给孩子解决也是不对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一起度过难关,让孩子尝试失败的压力,同时也让他体会到,身边还有人在默默地关心他,帮助他,使 他有勇气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绽放灿烂的笑容。
3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生存和服务技能。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说:“学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学校所传授的学问乃至社会生活的艺术,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教育给人以对自己见解和判断的清晰自觉,给他们发展这些见解和判断的信念,表达这些见解和判断的雄辩,以及身体力行这些见解和判断的力量。”也就是说,要将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将专业素质放在首 位。
美国作家海明威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海明威就经常带着他外出穿林越水,走村串户,使他受到了锻炼,增长了许多见识。但是,老海明威很希望儿子能尽早地摆脱对自己的依赖,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于是在海明威年仅4岁的那一年,父亲就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孩子,别老跟着我,自己活动去!”这些真不能想象,老海明威将一根钓鱼竿甩给了儿子,并鼓励他说:“自己去干吧,你肯 定行!”
海明威在父亲的鼓励与指点下,开始了独立活动,而且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接着,他又迷上了读书。钓鱼、打猎和读书,从小形成的这三大爱好,伴随了海明威的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说,没有父亲从小对他独立意识的培养,就不会有一位探 索一生、创新一生的世界级作家海明威。
当今我们的家长比起当年的老海明威来,望子成龙的心理更加强烈,但是,却缺少老海明威那种敢于让孩子独立生存的勇气与眼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爱”他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以呵护有余,放手不足。但要真正爱孩子,真正想让孩子成才,应该向海明威的父亲学一学,让孩子独 立地去发展,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孩子缺乏独立性有什么危害
咱们爱怜孩子,孩子依恋咱们,这近乎是一种天性。但是,孩子对我们过度依恋,导致的是孩子独立性的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的弱化。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地关照、保护孩子,这样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 得无能。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孩子能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与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管得太宽,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一到社会中就相形见绌。而一些有眼光的家长,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 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例如,对孩子的“淘气”行为,有些父母要么不管,要么完全压制。他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玩滑梯时别摔着,别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许多丑陋的现实。结果,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 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父母捍卫子女,不让子女们受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的保护,反而会让孩子缺乏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爱很重要,但却无法保证孩子会出现良好的行为。孩子不但需要有爱心的父母,他们更需要接受过训练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即孩子的心理成熟过程。儿童的社会性是在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幼儿离开母亲进入伙伴世界,但伙伴关系和母子关系不同。母子关系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伙伴关系则是要求友情、信赖、协调的关系。幼儿为了在伙伴中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得学会某些必要的品质,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独立性,在心理上体验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进而主动适应社会并承 担自己的义务。
2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但是,受到过分保护(限制)的孩子,其父母从各个方面已全部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他活动的内动力,大大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 弱了他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3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人的智力是在社会活动中发展的,过度的保护实际上是限制了儿童智力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过度保护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探索,去努力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智力。更糟的是,由于很少有需要自己动脑、动手的情境,这样的儿童进入社会中常表现软弱、退让和懒惰,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愿动脑 筋想问题。
在河北的一场大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有不少的家长陪着孩子找工作。这不禁让人想起,常常会看到一家几口送一个孩子入学,曾经耳闻父母为子女作“陪读”,而如今连找工作也出现了家长作陪的身影。在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余,我们也不得不深思:难道现在的子女什么都需要 父母“关心”吗?
父母的爱是子女成长途中的阳光,无论何时都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但爱不等于娇惯和替代。娇惯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家庭教育的度。弹簧的伸缩原理告诉我们,拉力适度,使弹簧的功能保持,拉力过度弹簧将失去了弹性,无力回原。教育也同样如此,了解子女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前提,孩子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应适合他们的变化,因此只要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会过高,教育的态度不会过分,注意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看到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实事求是的、客观的因人施教,定一个孩子跳一跳能摸得着的目标,就容易树立孩子 的自尊和自信心,就能激发孩子积极上进的勇气和决心。
三、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技能
为什么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摔了”的中国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敬度还不如一个明星?因为,过度保护的孩子其独立性受到了摧残!做父母的千万别怕孩子 吃苦!孩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能让孩子多独立就要让孩子多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孩子的人格是和你一样独立的,您必须坚守这一信念。独立是一个人在没有被压迫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的行动倾向。独立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有独立性的人不仅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能根据事情的合理性来安排自己的行动,不能独立就只有沦为附庸了。孩子从小就有独立与依附的心理冲突,作为家长,必须时时 注意培育其独立性。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母鸡捡到一只鹰蛋,把它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鸡和鹰一起成长,鸡妈妈待它视同己出。一天,一猎人经过,一眼就看出了那只鹰,虽然那只鹰走路和觅食的神 态已经和小鸡差不多了。
猎人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呀,你应当让它成为真 正的鹰!” 鸡妈妈说:“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呀!” 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一个小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落在地上,然后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 子。猎人有些失望,但还是把小鹰带到更高的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又落在地上,还是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猎人有些遗憾,但他说:“我们再试一次!”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悬崖边,对小鹰说:“这次就看你的造化了!”说完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直掉下去,突然,快要着地时,小鹰奋力地扑闪自己的翅膀,扇动着,扇动着,终于,小鹰飞了起来,像一只真正的鹰!猎人欣慰地笑了。
看看咱们的孩子吧,他的独立性如何?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是温室里的花朵?你是否像那母鸡一样,把孩子带在自 己翅膀下?如果有事,你让孩子干过吗?是孩子太小还是我从来没让孩子干过?或是你不想让孩子自立更生?遇到事情你是否和孩子商量?你是否采纳孩子的正确意见?你是否支持孩子的正当行为与要求?
具有自我服务的技能、生活自理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和鼓 励,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
其实每个家庭对孩子都有独特、新颖的教育方法。说实在话,做个合格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说:“世界最难事之一,就是教育好孩子。”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现代家长的明 智之举,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孩子,为教育好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家长会经验做法
城关街道东郡小学
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经验做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想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即使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为此就要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则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两年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我校开设家长课程,充分利用教材《牵手两代》,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家长学习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儿童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寻找最佳教育途径。“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使我们教育的共同目标。我们不断完善工程实施工作,八角长课程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其实加强领导,做到逐步规范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家长心理素质问卷调查
2006年10月,学校为了取得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学校、家庭在新课改中真正形成合力,学校印发了“家长心理素质问卷调查表”,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学校更加了解了家长们的心理素质及对教育孩子的各种看法和要求,学校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经验,找出了问题,制定出了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对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联系手册,密切家校联系。
为了让家长与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情况,我校早在几年前就使用了《东郡小学周末家校联系卡》卡上有对孩子周末的作业、睡
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课外时间安排、学校的表现等相互反馈项目,每个周末前由班主任填写后发到每位家长手中,周一家长反馈后交到学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也是学校了解孩子在家的方方面面,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东郡小学周末家校联系卡》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共同分析“卡”的优缺点,后来经过反复修改,成为《东郡小学家校联系手册》,手册上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每学期的成绩、获奖记录、家校联系记录、班主任档案、假期事宜、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意见或建议等项目,更便于家长、教师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手册”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册”。“手册”进一步规范,使家校联系更加完善,努力朝着全面化、科学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有开设了“校务通”,各科老师可以把每门功课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也进一步为家长和学校各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三、让家长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家长向学校领导和老师提建议,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考虑到部分家长当面提建议是难免会产生种种顾虑,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让家长和学校及时沟通,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如有家长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一经采纳,马上付诸行动,家长十分满意。近来,学校又开通了校长热线电话,更能使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变得及时迅速。
四、建立学生“成长袋”
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设立的“成长袋”。我校的学生“成长袋” “成长袋”中有学生的各科成绩记录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个人名片,详细记录收集学生在学校与家中的学习、生活、思想、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成长信息,教师与家长每学期至少交流两次。“成长袋”的建立,能使教师、家长把握学生的个性、爱好与特长,并能使教师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发展轨迹,更能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成长袋”的建立,为家长和老师
综合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并进一步确定未来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五、定期召开“四有”家长会
为了进一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培养成功的孩子,学校规定每班每学期都要召开一直两次“四有”家长会。
1、家长会要“有学的”。为了让家长在每次家长会上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各年级组在家长会召开前都要从《牵手两代》上找一些有针对性的、让每位家长都值得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细致的备课,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学习型的家长会,增加了家长教学经验。许多家长评价说:每次家长会都有收获,真是“一会一课”呀!
2、家长会要“有看的”。家长会是把学生近期的成绩展示出来:学生的作业本、优秀作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鉴定、学生写给家长的心里话等为展示的主要内容。
3、家长会要“有听得”。听学生讲:可又班干部汇报班集体整体情况,请优秀学生做学习经验交流。请家长讲:一些优秀家长的优秀做法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他家长学习仿效。听老师讲: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表扬为主,家长在那么多的表扬里如果没有听到自己孩子的名字,家长自然就明白自己孩子的不足。
4、家长会要“有做的”。家长会上要做的:请家长在家长会上当场写下对自己孩子的评语。家长会后要做的:单独交流,交给家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与孩子沟通等等,请家长尝试去做,并反馈给老师。从家长课程教材上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内容,让家长会去自学,并写出体会。
自从学校统一要求召开四有家长会后,既增进了家长于老师之间的交流,又是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为了孩子的一切服务。
六、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
按家长课程实施计划,我校举行了家长进课堂听课开放周活动。为使听课工作落实好,各班都设计了一张《家长进课堂情况统计表》,让家长安排好一周的工作,看自己在周一至周五的什么时间能抽出时间到校听课。就在那一天上面打上钩,之后再让学生捎到学校。
教师按照家长的反馈情况,克服了许多的不便,凭着过硬的基本功,扎实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家长进课堂听课的任务。
在课堂上,家长们坐在孩子身旁全神贯注的观察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倾听着教师生动活泼的讲授,心情激动、兴奋,时而被孩子们天真问答引得捧腹大笑,时而也为自己孩子顽皮而挠心,时而为他们的孩子答错题而帮不上忙着急。听了语文课,又听数学课,家长们兴致高涨,是学校未曾经历过的,有的家长一连听了三节课,这对于一个习惯了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可以想象家长们的心中又是怎样的滋味和体验,这应该不是自己当学生时的那种感受吧。
听课之后,老师们与家长们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家长情绪高涨,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家长激动的说:现在的教师上课真是与以前大不一样,讲课水平高,有新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师的合作教学法更使学生容易掌握学习的知识。有的家长说:通过听课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艰辛,特别是一年级教师更辛苦。通过听课,家长们也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知道了孩子在家庭之外的一些行为,更加理解了教师的工作。座谈会上,家长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把家长听课后对教师授课的建议等情况留下来,学校课题组又设计了家长听课记录,课前发给每位家长,家长听课后把听课建议填写好,教师根据建议改进教学。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们的充分肯定,对学生不但是一次能力和胆力的锻炼,对老师也是一次风采的展示,对家长学校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沟通。
七、利用节假日,搞好家校互动,亲子教育系列活动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般的依赖生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组织开展了系列新颖实际的亲子活动,受到广大家长的赞誉。
为了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母爱,体会父母的艰辛,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每年都把它做为“爱的教育”的最佳日子,在“母亲节”这天,班主任都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们进行有关“母
亲节”知识的介绍,教育孩子如何去孝顺父母,关心亲人,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在“母亲节”这天,学校组织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要求每个孩子给妈妈写一封感恩的信,创作一幅祝福的画或贺卡,送一束自制的小花,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帮助父母做一件事。每年的这一天,孩子们都会给他们的“母亲”一个惊喜。许多家长非常感激学校开展的这次活动,有位母亲在给老师的信中这样写到:“尊敬的各位老师,谢谢你们!我没有想到学校对“母亲节”如此重视,教育孩子对母亲如此关爱。本来工作一天心烦意乱,当看到女儿的礼物时,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多了,烦恼劳累,被女儿的一片真情一扫而光。女儿长大了,懂事了,这都是老师们教育的结果,谢谢你们。”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们变了,变的知道孝顺父母,关心亲人了,变的知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了,我们父母从此有了一个小帮手。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在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邀请孩子的父母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欢渡节日。在家校联谊会上,孩子们与父母同台演出,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同跳一根绳。母亲节,妈妈得到了孩子们的祝福,在儿童节,孩子们也得到了妈妈的祝福。联谊会上,孩子们与父母手牵手,心连心,特别是“找妈妈”这个游戏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看到这热烈又感人的场面家长们笑了,孩子们乐了。这一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增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友谊。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变的更加懂事了,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活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原先的“小皇帝”、“小公主”变成了父母的“小帮手”。
取得的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认识的支持下,我校的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各科成绩都取得了和大进步。家长对“人才观”有了正确认识,积极支持并参与学校开
展“兴趣特长班”各项活动,为高一级学校转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全街道、全县乃至全国组织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读书等活动中,家长们积极支持,学生们踊跃参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许许多多荣誉。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家长的重视与支持。
二、强化了家庭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许多家长谈到,每次上家长课,震动大,感受多,收获大,特别是家教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家长们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逐步改变,对家教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家长的个人思想、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对孩子的教育逐步由放任型或者粗暴型转变为反思型。许多家长越来越懂得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懂得尊重孩子。家长有意识的训练、有针对性的交流、有爱心的鼓励,带来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学习态度上的进一步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虚席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三、密切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通过家长课程的开设,理解、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越来越多。老师为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家长支持老师的学校教育,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要求相一致,家长于老师的感情更融洽、和谐。现在,亲子共成长工程已成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社会各界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家长课程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们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较快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家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亲子共成长工程这项民心工程有益于家长,有益于学生,有益于学校教学,也有益于社会。
城关街道东郡小学
2008年11月
第五篇:家长会经验交流体会
家长会经验交流体会
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都有一定的辅助交流的作用。因此开好一个家长会就很重要了。
记得第一次开家长会心里很忐忑,深怕自己到时候紧张,语无伦次。毕竟,下面坐着得都是我可以叫叔叔,阿姨的学生家长。幸好我的副班主任经验丰富,帮我承担了不少时间的压力。每每想起开家长会都会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好讲的,但细细一想又觉得什么都要讲,真是很矛盾的心里。自从听了三位老教师的经验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办好一个家长会要有一个主题,这样才会有话讲,有味道,尤其是钟梅老师的家长会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真的是一个很用心,很负责的班主任,当一张张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定格在画面上的时候,我想家长也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关注。这样的班主任我想真是当得有滋有味的。回想我的家长会为什么除了简单的问好,学校的作息时间,还有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家长配合之外就会感到无话可讲,我想原因就在于此,没有一个主心骨,怎么可能有话讲,没有主题,家长会怎么可能会难忘。
这是我在此次家长会交流会议上学到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可以在下次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定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