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高中生的家庭教育
谈高中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考上了高中,就进入了最紧张的学习阶段,甚至比大学还要紧张,因为在我国现行条件下,高中的学习成绩也许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关于教育孩子,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是家长要学会做合格的家长,二是家长要做好后勤,三是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四是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千万不可溺爱孩子。五是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家长要学会做合格的家长。
家长要不断学习,学习家教的有关知识,研究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研究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作息时间等各种与孩子有关的问题,全面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比如,家长可以多看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家庭保健之类的书刊杂志,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电视讲座等,都会对提高我们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二,做好后勤工作。
比如,高中阶段的孩子学习任务重,要保证充分的营养,尤其是早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孩子睡了一夜起来,头一天的食物已经完全消化掉了,胃处于一个完全的排空状态,非常饥饿的,上午学习时间又长,又基本都是主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只为了充饥吃点馒头之类的,孩子到十来点钟就会觉得很饿,使大脑处于缺血状态,直接影响到第三第四节课的学习效果。研究证明,蛋白质类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大约四小时左右,淀粉类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仅两个多小时。所以,早饭要吃点鸡蛋牛奶豆浆之类的高蛋白食物。孩子的衣服要整洁大方,切不可追时髦讲排场比名牌,那样会让孩子分散过多精力,还会刺激孩子的攀比欲望,讲究打扮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更容易发生早恋之类的问题。
睡眠:高中阶段孩子学习任务重,要有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好觉是学习好的一个重要保证。
关于偏食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高中阶段这个不是校正孩子偏食问题的重点。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营养全面化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吃饱吃好。
三、身教重于言教,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夫妻之间有分歧最好不要当着孩子吵闹,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协商解决。尤其是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更不能当着孩子争论,俗话说“人前教子,人后劝夫”,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孩子成人,先要使他们成才,不一定个个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成长为心智身体各方面健康的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教育观念方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责任心,明确为什么学习,让孩子知道小时候要对家庭、父母、老师和自己负责,将来要为集体国家社会负责。他们要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知道家长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知道未来的社会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知道自己在未来社会中肩负着的责任。
2,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爱好。而对于一个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对于他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性的社会,不爱学习的人在未来社会中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里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等。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攻克一个个堡垒,最终才能走向新的辉煌。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诱惑,比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来战胜这些诱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人、关心人,这样孩子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关注孩子心理发展,有些问题要在平时的闲聊中,把家长的观念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孩子,而不要等到发现问题了,采取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恋问题,家长可以在平时看电视或谈论某个熟人的孩子的早恋问题时,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老师教育学生时这样说:爱情的果实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学生时期正是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个子长高了,看上去像个大人,但是心里还没有完全成熟,每个人的未来发展还都是未知数,这时候谈恋爱很容易处理不好,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会给未来的爱情生活埋下阴影。
不要当着外人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更不能翻沉年旧账。尤其是不要当着同学指责孩子。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当众受到上级指责心情会怎样呢?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赞扬和尊重。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应该认识到有波动是正常的,不能总是抱怨名次怎么低了之类的问题,而是在考试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是马虎大意了还是这一部分没有学好,还是考试时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导致最后会做的题目也来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理解,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都会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这样,他和同学老师之间有良好的关系,有一个和谐
愉快的学习环境。
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交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要溺爱孩子,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心疼孩子,孩子更会自己娇惯自己,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而不能在学习上心慈手软,学习的时候就是要专注于学习,不要一会儿送点吃的,一会儿送点喝的,影响孩子专心学习。
第二篇:高中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南通市白蒲高级中学
研究时间:2009年10月份
指导老师:杨志刚
组员:×××××(6个人)
一、高中生基本心里特征
结合家教过程中和旭航的接触,以及调查、走访的结果,结合自己所经历的高中生涯。发现高中生心理已经和初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作为少年期的后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基本特征:
◆不平衡性。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自主性。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高中生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明显提高,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前瞻性与闭锁性。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但是,他们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心扉,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住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隐秘。
二、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我之所以单独把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单独提出来,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中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叛逆性,因此,我认为应该认真的分析下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叛逆的概念:心理学上的叛逆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表现出逆反心理,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叛逆心理的表现:由于青少年处于“过渡期”,特别是高中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评态度。于是:对家长的唠叨感到心烦意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破裂”,个别学生还“不受教”,“不听话”,常与家长“顶牛”、“对着干”;对思想教育及各种管理制度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叛逆心理的起因:
▲问题缘于家长,家长要有正确的定位。现今独生子女偏多,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在进入中学后,就显得固执己见,优越感强,听不得劝告或批评。一旦出现一点挫折,就产生逆反心理。
▲问题缘于教师,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学生是希望得到赞美、理解和支持的,他们一般都循规蹈矩,不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一旦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就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力量,产生失落感,从而变得消极、冷漠。久而久之,便自我消沉,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
▲问题缘于学生自我,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有的学生沉默寡言,而且不太合群,一旦人格受到污辱,或自尊受到伤害,或学习受到挫折,更加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社会出现偏见,产生叛逆心理,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
三、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家庭教育
对于培养孩子,有人说,美国的父母培养勇士,英国的父母培养绅士,法国的父母培养骑士,韩国的父母培养儒士,而中国的父母则培养博士。可见,我们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难管?我们也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我和父母有代沟,他们整天只关心我的吃穿、学习,却一点儿也不关心我的想法和情趣。不许看电视,不许和同学出去玩,由其和异性同学,甚至同学打电话,写信给我,他们都要过问,和他们实在没话可讲”。这里就有一对矛盾存在,一方面,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高中生这时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翅膀硬了,想飞了,但羽毛还未丰满”;另一方面,在家长眼里,他们还是长不大的需要照顾的小孩。于是矛盾就形成了,有时还可能有冲突,甚至冲突升级。
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可以说,小学、初中比较好的贯彻执行,但对于高中而言,特别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却每天沉浸在繁重的负荷之中,难免会重复着应试教育。我组通过调查,并且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分析、解剖,在他们的帮助下走访、调查,拟写了上述关于高中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第三篇:专家谈家庭教育
专家谈家庭教育
一、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然后认真的学习;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
二、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开发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呜”。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 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三、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逞强好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心他人。
第四篇:于丹谈家庭教育
于丹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时值暑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与本报记者论“家教”、谈成长,说事说理,生动活泼。征得于丹教授同意,记者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独家发表于《解放周末》,以飨读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鸡蛋,吃饭时也攥着不放。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说:“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那一刻我心里挺惭愧的,因为我顶多想到给我妈妈买些土特产,但没想过不花钱还能给她带回来什么。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她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做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自我修复的能力,要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面对挑战。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会把你呵护得好好的,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打破花篮。”这就是谎言了。孩子不仅会打破花篮,还会打破他们自己,会撞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一种能力,像修复花篮一样把自己修复得更好,这种能力,我觉得在4岁时告诉他们,并不算太早。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
了,大家很伤心。”听着她这个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没有办法纠正她。她3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景,4岁时看到玉树地震,后来她又看到日本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苦难。所以我想,那就让她这样解读吧,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的。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我很留恋她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她不知道什么是权威,她认为她有阐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可能到她读小学时就要被剥夺了。我认为小孩子在思想上的自由期持续得越长越好,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有一次女儿坐在床上看唐诗,正好那个标题的字她都认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像见到老朋友似的点点头说:“哦,这也是王维的。”我就教她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讲到一半,她说:“王维的诗,也不是都好。”我说:“怎么不好了? ”她说:“不押韵。”我一看,还真是不押韵。到了晚上,我正在漱口,她突然摇头晃脑地感慨:“李白这个人,写诗还是可以的。”我一口水差点喷出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起码比王维押韵。”我后来一想,李白的诗不管多么清浅通俗,还真都押韵。我发现她能讲出一些我没想到的道理,因为我讲诗词讲了那么多年,对大家难免心怀敬畏,却也失去了一个小孩子对诗词的遴选标准。所以,现在经常是她给我讲诗词,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愿意呵护她这种自由的权利。
让一个人有尊严、自由地成长,是我们的一种期许。有时我看着女儿练琴、跳舞或者画画,我就很欣慰。我一点都不求她在专业上能有多大成绩,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种快乐的能力,就够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缺少艺术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疲惫不堪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儿酷爱画画,碰上别人过生日、送礼物,她都说:“我给你画幅画吧!”口气就跟齐白石似的。她现在还不会写作文,但是外出旅游的时候,她可以用绘画记录旅游日记。我觉得这个挺好,因为她有自己的表达,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因为没钱而被剥夺,一个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本事让自己快乐起来。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成功”,或许是一个评判人的标准,但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标准。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套综合、多元的标准体系。一个人,只要生命能成长,就一定有未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对料事如神的老酋长很不服气,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老酋长:“我手里的小鸟是生还是死? ”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你要说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让它飞起来。凭什么你说的都是对的?我一定让你错一回!结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宽容地一笑,他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这是一个好故事,它关乎生命的成长。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第五篇:高中生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高中生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材料
加强家校联系共育栋梁之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上午好!
首先感谢曾子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相聚的机会。
我,是高二、三班的学生**的家长,也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孩子的妈妈,又是一名教师(我在兴蒙学校教小学)。昨天下午五点多钟,孩子的班主任林老师打电话说有事想请我帮忙,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就行,当听说是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让我谈谈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我就连忙推托,为什么要推托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更准确地说是羞于表达,不会表达。虽然是老师,但像在今天这么大的场合,面对这么多的人讲话我还是很第一次;第二个原因是:我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孩子的学习在老师们的帮助教育下进步很快,但是还不能说是很优秀,因为我知道我的孩子并不聪明。我的孩子学文,从高二分科以后,成绩稳中有升,上学期第一次考了班内第八名,级内第十一名;第二次考了班内第十一名,级内第十四名,第三次考了班内十四名,级内的名次我忘了;第四次班内第五名,级内第十名。这个学期进行的两次考试都是班内第五名,级里分别排在第九名和第六名。这个成绩,我认为完全是靠着她的苦学、靠着一股拼劲、靠着对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的执著追求取得的,所以总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再三推托林老师也不答应,还一直鼓励我说没问题,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所以,在今天的家长会上,我也就没什么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奉献给各位家长朋友,也就只能借此机会把我的几点切身体会,和在座的同仁们互相交流一下,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进行更好地切磋,这将会有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也会使我们向合格家长迈进一大步。下面说我今天要说的话题:《加强家校联系共育栋梁之才》。
一、我了解的曾子学校。
首先我要说我很高兴,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曾子学校学习。作为家长我们都亲眼目睹了学校近两年来的巨大变化,曾子学校在所有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老师教学作风踏实。特别是学校领导都是年富力强,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青年老师更是干劲十足,朝气蓬勃,虚心学习,密切合作,管理班级。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强强联合,我们的曾子学校,会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要说:在如此优秀的学校里学习,有如此优秀的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表现的优秀。
二、我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1、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望子成龙”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当父母们为子女“成龙”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与辛劳的时候,儿女是否都感其诚而心领呢?事实上,不尽然。因此,要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达到一致,从而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其前提是要加深对子女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最后才能达到找出善解的办法来。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这“三解”是连接父母与子女心灵相近、不可缺少的通行证,是保证孩子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朋友几个问题:
(1)你“了解”孩子吗?
这样问,有些家长似乎觉得很奇怪:我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会不了解呢?但是,这里我所说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对孩子的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对孩子处在动态成长过程中的了解,是了解孩子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组成的大环境对他们有哪些影响;了解孩子在接受各种教育时,心灵深处会隐藏着种种为大人所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心理上有哪些变化?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对上述问题未必都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下面,请从我平时搜集的一些学生作文中,听听孩子们挚诚的心声。“记得从我四岁那时开始,爸爸妈妈就让我学弹琴,学英语。上了小学,又让我补习数学和作文,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曾有多少回,我是含着眼泪在前往补习的路上走着的。”“我知道,父母对我期望很大,但希望你们不要逼得我太紧,不顾我的感受。”“你们不要样样都替我作主,请给我一些自由,允许我不成功,使我从中吸取教训。”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过错给予原谅,不要责骂不休。”“妈妈,您知道吗?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了。小时候,您在我幼小的心中曾是多么伟大,但现在,我却觉得您是那么陌生,和我的思想距离是那么遥远。”各位,在听到这些发自孩子内心的呼唤时,您是否都有所共呜,或者是感到惊讶、内疚?感到如此的不了解他们呢?平时,你是否给他们机会倾诉呢?确实,平日里,我们大人忙工作,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忙学习,很少有和孩子恳切谈心的时间,甚至一天中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的好时光,对有些家庭来说又成了“家庭法庭”的开庭时间。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还没等孩子坐下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考了的
几名?是不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经常这样问,我有时候就在自觉不自觉犯着这样的错误。
孩子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声讨”,于是“冷战”“舌战”“令人烦恼”的场面一次次地出现。难怪有些父母与孩子的话越来越少,有些干脆“无话可说”,这难道说与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关系吗?这活生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想让孩子成才成人,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如果不了解孩子,只凭家长主观意愿去做,或者不管不问,只能给家长带来一大堆困难、烦恼和焦虑,从而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经常和学校联系,经常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帮助。
(2)你“理解”孩子吗”?
如果说“了解”是对孩子的“知其然”,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那么,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理解,在这里我把它理解为是对子女种种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进行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我认为作为父母必须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换位。从孩子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只有从理解孩子的言行与心态出发,才能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更好地因势利导,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当然,理解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正当的宽容之下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孩子能感其诚,信其道,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与诱导,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我认为对孩子的理解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对孩子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吗?请听听一群孩子的“悄悄话”:“大人做事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也是人,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请给予我表扬和鼓励,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全世界的妈妈们,我恳请你们多给我独立,少一份罗嗦,多给我一分自由,将来少一分羞愧,充满自信豪情走向社会。”“请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我也有思想,有看法.我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爸爸妈妈,为什么让我学习,你们打牌、看电视?”这一连串的请求,难道不足以启动我们家长的心扉?再看看下面两个典型例子: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是否有人听说过,1988年南京工学院学生王林在高考落选后,进了自费理工大专班,后来读书因没达到父亲下达成绩的指标“立约”,在绝望中将父母杀害的伦理悲剧!人们不禁痛切地问:为什么这人间悲剧竟会发生在疼爱子女的父母身上?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进行深刻地反思!王林高考落选后,曾经提出学开车,他喜欢学文科,但是都遭到父母的反对,家长把子女升学当作唯一出路,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孩于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以“立约”的形式给儿子施加精神压力,这种不顾儿子感受,一味期望过高只能给儿子的心理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为悲剧的产生种下祸根。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
我的孩子在上高一分班时成绩可以说在班里倒数,因为那是实验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和她爸爸的不断鼓励,成绩也是不断提高。我是这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我的孩子总成绩虽然不高,但我作为家长对孩子这个成绩是感到满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够努力了,她从小学习惯一直不错,作业按时完成,每天回家都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有时间还多做一些课外资料,我也给她定了不少刊物,让她有选择地阅读。现在通过努力,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是她勤奋的结果,我们是感到满意的。孩子也觉得这确实是对她的成绩的公正评价,这比什么都重要,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犹如一束强劲的光柱,直透射孩子的心灵,激活了孩子的上进心,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件事也深刻启发我们:其一,家长对子女的理解,是打开孩于心灵的一把钥匙,理解可容人所短,容人改错,他可以引发孩子对父母爱的感化,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其二,作为家长,只有理解子女,才能达到心灵相通,取得良好的教子效果。其三,父母经常性的理解,最终会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比如,在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我就看到她自己不高兴,我和她爸爸就鼓励她说没关系,一次考不好并不说明问题。有一次我无意发现她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可是妈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还老是鼓励我,说没关系,下次一定会考好,这都是连续两次没考好了,下次能吗?后边加了好几个问号。说实在的,当时我看了以后鼻子酸酸的,我也很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这么用功怎么就老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后来,我就找机会帮她分析原因,是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是不是学习效率的问题?是不是心理问题?通过交流,我们娘俩达成了共识:学习时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勤学加会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老师的话最有用了(咱们的孩子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按老师的要求做题就行了。老师要求做的题一定要做,按老师布置的一点一点地做,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不在于熬夜,在于要把握住效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放松,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出去走走,出去看看。考试的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应该经常调整心态,累的时候听听歌,散散步。有这么多优秀负责的老师教还怕学不好?孩子经常告诉我,说她的xxx同学太用功了,但是他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自己的另一套做法,上课不注意听老师讲,而是做其它科的作业,结果最后证明效果不好。当然,有极个别的同学确实学习实力强,确实有天赋,确实心态好,他们对老师讲的东西已经是滚瓜烂熟了,这样的同学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是可以做点其它东西的。或者干脆与老师商量好,某些课就不去课堂听课了,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钻研自己需要钻的东西就可以了。但这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同学来讲,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做题。我认为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于是她及时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该学的时候集中精力学,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原来我限制她看电视,现在也不一个劲得限制了,有的节目只要她愿意看就让她看,我相信她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爸爸告诉我说,子敏说你了,我说说我什么,他说她写了一首小诗,我说什么小诗,他就拿出来给我看。她是这样写的:“在我心里总是有一首诗:有个人,别人睡了,她还没睡;这个人,别人没醒,她却早早醒来了,这个人在做什么?她正为女儿准备早餐,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我要以最好的学习成绩,报答她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真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我想这是我理解她关心她的结果。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应该知道,在了解了女的前提下去理解子女是教好子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你“善解”孩子吗?
如果以上面我说的问题是“知其道”的话,则下面要说的“善解”就是指“得其法”。即善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了解”和“理解”的落脚点应是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家长要善教孩子,首先要善于更新旧的观念。一些家长常常自相矛盾,有时会把孩子当大人看,对他们的教育成人化;有时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个孩子,可我们必须知道,儿女永远比父母小,但却不会永远是小孩。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否则是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红烧肉再好吃,明智的母亲也不会喂给婴儿吃,成熟的家长会根据子女成长各个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成功的家长对于女的教育要求和具体内容会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教育的方法会考虑其行为能力。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不可没有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要善于掌握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恰当的教育契机,遵循教育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弹奏出人间和谐协调、悠扬悦耳的教育乐章。
每一位家长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长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对家长的期望信息反馈中去寻找和思考。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分资料:
广东省家教研究会曾对六个县22所中学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学生进行对家长的角色期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劳朴素,会做家务;③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相反,“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为: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学习;②说话罗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④对子女溺爱迁就;③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只知柴米油盐,不关心国家大事。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中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对母亲为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整体素质期待。而在最不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把“不关心子女思想学习”列为首位,反映了当前母亲在子女教育中常见的突出缺陷。
这份调查资料还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父亲”的品质序列为:①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②热爱工作,办事公正;③待人热情,容易接近;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①不随便发脾气。相反对“你最不喜欢的父亲”的品质序列为:①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②抽烟酗酒,爱打麻将;③不关心子女思想工作;④不做家务,指手划脚;⑤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唯我独尊,家长制十足;①过分于涉子女行为。可以看出,“关心子女思想学习。是青少年对父亲最热烈的期望,要求父亲有高尚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子女讲民主,这充分反映了孩子随年龄的增长对家长期望的中肯和成熟。
各位家长,我们应从孩子
同学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是可以做点其它东西的。或者干脆与老师商量好,某些课就不去课堂听课了,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钻研自己需要钻的东西就可以了。但这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同学来讲,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做题。我认为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于是她及时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该学的时候集中精力学,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原来我限制她看电视,现在也不一个劲得限制了,有的节目只要她愿意看就让她看,我相信她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爸爸告诉我说,子敏说你了,我说说我什么,他说她写了一首小诗,我说什么小诗,他就拿出来给我看。她是这样写的:“在我心里总是有一首诗:有个人,别人睡了,她还没睡;这个人,别人没醒,她却早早醒来了,这个人在做什么?她正为女儿准备早餐,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我要以最好的学习成绩,报答她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真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我想这是我理解她关心她的结果。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应该知道,在了解了女的前提下去理解子女是教好子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你“善解”孩子吗?
如果以上面我说的问题是“知其道”的话,则下面要说的“善解”就是指“得其法”。即善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了解”和“理解”的落脚点应是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家长要善教孩子,首先要善于更新旧的观念。一些家长常常自相矛盾,有时会把孩子当大人看,对他们的教育成人化;有时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个孩子,可我们必须知道,儿女永远比父母小,但却不会永远是小孩。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否则是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红烧肉再好吃,明智的母亲也不会喂给婴儿吃,成熟的家长会根据子女成长各个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成功的家长对于女的教育要求和具体内容会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教育的方法会考虑其行为能力。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不可没有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要善于掌握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恰当的教育契机,遵循教育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弹奏出人间和谐协调、悠扬悦耳的教育乐章。
每一位家长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长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对家长的期望信息反馈中去寻找和思考。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分资料:
广东省家教研究会曾对六个县22所中学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学生进行对家长的角色期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劳朴素,会做家务;③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相反,“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为: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学习;②说话罗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④对子女溺爱迁就;③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只知柴米油盐,不关心国家大事。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中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对母亲为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整体素质期待。而在最不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把“不关心子女思想学习”列为首位,反映了当前母亲在子女教育中常见的突出缺陷。
这份调查资料还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父亲”的品质序列为:①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②热爱工作,办事公正;③待人热情,容易接近;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①不随便发脾气。相反对“你最不喜欢的父亲”的品质序列为:①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②抽烟酗酒,爱打麻将;③不关心子女思想工作;④不做家务,指手划脚;⑤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唯我独尊,家长制十足;①过分于涉子女行为。可以看出,“关心子女思想学习。是青少年对父亲最热烈的期望,要求父亲有高尚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子女讲民主,这充分反映了孩子随年龄的增长对家长期望的中肯和成熟。
各位家长,我们应从孩子对家长的期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正自己的角色行为,当一名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适应时代的合格父母。
2、正确面对平凡的孩子
这是您肯定感兴趣的一个俄罗斯男孩的自述:
我12岁,是六年级的学生,一个最普通的男孩,但这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的父母、祖父、祖母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们说:“季玛是非常有天赋的孩子,他有远大前程……”我爸爸是科学家。他酷爱数学,所以我在一所不寻常的学校数学专业中学上学。我的妈妈在青年时代就想成为音乐家,但是没有实现。“嗅,没关系,我有儿子。”妈妈常这么说。“我也有儿子!”这时候爸爸也不甘示弱地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我在专业数学学校求学,而课后还要去音乐学校学习,但是,这还不是全部。
我的祖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他已梦想成真。现在你能明白了,为什么我还要去上图画课。如果我没有非常认真地学习音乐,妈妈就会对爸爸说:“这是你的儿子,你的遗传基因。”而如果我数学得了2分,爸爸就会对妈妈说:“这是你的遗传基因。”祖母赞成爸爸和妈妈的说法,但一定会说:“他在体育方面有前途,应该努力参加体育运动。”祖父什么也不说,保持沉默。他认为在我身上也有他的基因。
我长辈们的爱好,当然我也喜欢,但是我不能同时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健将和画家。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
家长朋友,听了这异国男孩的故事,您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何止似曾相识,在我们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那么多为人父母者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在我们的国度里,家教中的盲目、高期望值的热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热潮汇聚的狂涛巨浪,正残酷地吞噬着孩子们弱小的心灵乃至生命:可爱的孩子,有的惨死在家长高期望值的疯狂心态支配的手下,有的禁不住家长高期望值的威压而小小年纪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在高期望值的重压下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有幸还能这样对您说,您是不是很失望伤心?很对不起您,为了孩子,我要再给各位泼点冷水:大海之中有百鱼,不能都成龙,大林之中有百鸟,不能都成凤。绝大多数孩子的确都是平凡的孩子。
您不信?就请听听心理科学的声音。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智力因素方面说,中外研究一致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在总人口中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常水平。这是为什么?科学告诉我们,凡是影响因素很多的现象都服从常态分布,因为这些因素一齐出现和一齐不出现的机会都很少,有些出现有些不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概率规律决定的。再就非智力因素方面说,其发展状况也是由众多因素制约的,也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水平。这样,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必然是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一般情况。因此,所谓成才,最终是成“高才”或“低才”者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中才”。
还是那句话: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是平凡的人。有人说,只要各种条件具备,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天才,那只是理论假设;有人说,按照某种方案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那不过是现代神话。理论假设很诱人,现代神话很迷人,可都当不得真,能当真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这是让人多么泄气!”您也许这样想。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天下凡事“第一”只有一个,这是盖不住的,也是你我都不得不承认的最基本的事实。就拿我们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不错,我们都有自己奋斗的足迹,可我们不大多还是芸芸众生之一吗?我们过去奋斗大半生,还要毫不泄气地奋斗下去,怎么能面对孩子的平凡就泄气呢?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穆朗玛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高大,同样勃勃向上。我们需要的是以一颗平常心来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满怀期望地去教孩子成人。只要孩子成长为大写的“人”,他就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3、学生考试前的要和不要
学生就要上高三了,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着急,家长比孩子还着急。于是,考试不再是考学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据说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的时候,心理焦虑表现得相当严重。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我认为学生考试时家长一定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疏导不要压制。学生考试很正常,尤其是到了高
二、高三考试几乎就是家常便饭了,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一听说考试就对孩子交代这个交代那个,弄的孩子紧张兮兮的。我觉得做家长的要认识到压力和能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点儿压力没有就可能不重视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能力又可能发挥不出来。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孩子需要施压,有的需要减压。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要疏导而不要压制。例如,有一个学生因过于紧张对自己做的每一道题的结果都抱怀疑的态度,一次他问母亲:“1加1为什么等于2?”结果遭到母亲的斥责:“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问这么幼稚的问题?”结果,这个学生在自责中陷入了更深度的偏执状态。
(2)要言传身教不要言而无信。有的家长一听说考试,就过分干涉。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常常听有些家长家长对孩子说,又要考试了,不能看电视了,不准做这了,不准做那了,整天把考试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左一个复习,右一个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本来就非常紧张,再加上你这样无休止地唠叨,我行我素,自己该看电视地还是看电视,该打牌地还是打牌,该喝酒地还是喝酒,结果是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越说孩子越反感,更加影响影响孩子的正常复习和正常发挥。
(3)要正确面考试对不要盲目许愿或者威胁。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好就会家种地去”“考不上大学,你怎么有脸见人”诸如此类的话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不利于孩子正常发挥。
(4)要尊重孩子不要瞎帮忙。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还有的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想给孩子开小灶,盲目报辅导班,请家教,这些做法虽然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请家教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结果是捡起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觉得孩子要是真有必要辅导,也要和老师商量,和孩子商量,要听取老师建议,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孩子的成绩。
总之,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严爱相济的过程。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教育、鼓励应该持之以恒。随着孩子的成长,勤学上进理想的确立,家长的重要责任是多鼓励,使其感到自己逐渐成熟了。这样,孩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经受磨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扣心自问:孩子的家庭教育理想吗?
教育孩子的事是大事。教育孩子的事不光是老师的事,更是我们家长的事,是社会的事。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同步,要协调,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栋梁之才。曾子学校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就是为了和我们家长取得联系,就是为了共同研究解决孩子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因为有了一次次这样的交流机会,有了各种各样的这样的沟通形式,才有了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渴望上进的心,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成长的家长,成功的家长。
最后让我代表家长再次对曾子学校的领导和所有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耕耘,不懈追求,曾子学校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发展;因为你们的辛勤耕耘,祖国的春天才更加美丽!我坚信:在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下,让学校和家庭联起手来,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创造明年的辉煌!同时也谨祝在座的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万事如意!谢谢!
《高中生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材料(第3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中生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材料(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