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谈家庭教育

时间:2019-05-14 13: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玫瑾谈家庭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玫瑾谈家庭教育》。

第一篇:李玫瑾谈家庭教育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B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在珠海曾经有一个父亲很有本事,通过几年打拼,存了家财百万。但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逃学,惹是生非,最后怎么办呢?父亲开始管,但根本管不了,听说湖北有个专家叫何华彪,曾经把一个网瘾孩子给治好了,于是马上领着孩子到那儿去,啪,10万块钱拍出来,这孩子交给你了,你负责把他教育好。这个父亲的行为当时被报道出来,我看到后还写了一篇博客,我说,可怜的父亲应该把10万块钱当做自己的工资,你把所有的事停下来,你这儿子没准还有救,你得亲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给别人。

概括三句话,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洗菜、摘菜。现在有多少家庭让孩子做这个?没了。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了。结果发现他学好了,却变成了一个自私鬼。第三,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C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家庭教育的理念,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其实我讲人性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是人性中最基础的。我们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为让大家真的摇脑袋。比如说北大曾经有一个化学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医院,查不出来,最后通过别国的科学家知道这种症状叫铊中毒,但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终身残废,到现在凶手是谁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她的同学干的。你看,学了知识杀人不眨眼,这就叫没有人性的教育。

人性先是从小的相依,你给孩子哺乳,在他成年后告诉他你对他的眷念。然后人的情感,任何人彼此之间的支撑。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他说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马加爵的话让我感慨什么?想想人这一辈子,首先生命是有爱才有的,对吧?然后你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靠别人,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人没有白天黑夜地照顾你,那是恩情。你长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给你提供支撑啊?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妈做的吗?不是,那是全社会很多人努力才有的,是一个社会支撑的。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包括友情,成年以后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为一个纯吃纯拉的动物吗?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体会到的领悟。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D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一问我问题就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怎么样,同事之间只要谁家孩子高考,就问考上没有?考哪个学校?我从来不问人家这样的问题,这让人很难受。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你看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爱迪生从上小学、中学就开始被老师排斥,说这孩子根本就不适合教育。这是天赋的。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一个人成年后,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而不是说他所到之处大家很痛苦。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结果这个傻人身边也有很多的人。相反,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这个人身边最后没有什么朋友。E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我经常遇到很多咨询,问,我这孩子现在马上要考大学了,你说他考什么专业?我说我不是神仙,我离你孩子八竿子远,我怎么能告诉你他考什么专业?他又问你认为哪个专业更有发展?我说哪个专业更有发展不见得适合他,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

天津有个案子,杀奶奶,杀妈妈,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得很痛苦,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不及格,跟家里要钱补课,要了钱他又上网了,回去没法交代,最后就杀亲。所以我认为很多家长问我,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我一听这个话,不对劲,你的孩子多大了?21岁了,大四了,按理说应该怎么怎么样。我说你累不累呀,不知道法律规定吗?18岁就是成人了,成人什么概念?他有所有的权利了,民事权利,刑事权利,政治权利,所有权利都有了,爸爸妈妈只有听他的份了,没有管他的份了。这个事情可以商量,我的建议是什么,比如你找一个对象,你应该找个什么样的,但绝对不说不能找她,肯定孩子跟你势不两立。很多孩子从小不懂这个权利,大了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叛逆的人,这种孩子一定跟父母的失误有关,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成年人给了他什么,他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我有大量实例,父母很爱孩子,爱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惨烈,最简单的,你到人家那儿吃饭,你不喜欢吃肉,可对方给你夹了一盘子的肉,你说那是什么感觉?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盘子里全满了,这就叫爱你不商量。所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这特别重要。

孩子行为应先改变大人的行为。北京的中学老师关成华在书上写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赞同,他说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送给孩子们的,现在变了。

补白: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第一,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他痛苦的时候你要帮助他。3岁之后孩子会说话了,他不说话,这东西你不给我,我就跟你闹。所以3到6岁要立规矩,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会他不能任性。

第二件事,防止自私。人天生都是把饭往自己嘴里送,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别人。当他5岁左右,他说我要跟你们一块吃,可以,但只要你上桌,就立下规定大人不吃,你就不能吃。让孩子知道,我难受的时候别人也难受,这就是他人的概念。

最后一个,要防止娇气,孩子小时候一定要有一项体育活动。因为我是搞心理学的,我经常讲,很多抑郁症不是纯心理的问题,是生理问题。因为看到有些大学生抑郁自杀,其实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感觉困乏,心理刺激缺乏,还有一个就是体力活动不足,脑力活动过度。孩子要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不是运动的爱好,而是习惯。习惯什么呢?也就是说,从小让他学会一项运动,比如游泳、长跑。我认为体育有两个优点,一就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运动来发育,第二他在运动发育过程中会更加协调。

我讲这些训练都是性格的训练。如果这个孩子6岁,把这几项全部做了,你这孩子上学肯定顺利。

第二篇: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教授

前两天开一个警察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学者对警察的批评让笔者深感不平!同样,笔者在网络或各种报道中,也经常看到人们对警察的评论,且经常是“非正面”的评价或报道……,譬如:广州警察开枪事件。笔者很替他们鸣不平!由于笔者曾在基层公安部门工作过,对他们的工作情况颇有感受,所以感到,若委屈了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真的很不公平,也不公道!——因为他们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的群体,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定生活牺牲性命最多的群体!

我不想举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想谈谈他们日常的工作:

公安最基层的部门应该是派出所。每个派出所都分管辖区内少则千户、多则万户的户籍管理,还有流动的暂住人口管理。他们每天要接待并处理大大小小的民事纠纷案(包括家庭纠纷、买卖纠纷、人际冲突等)数十起;接受各种治安、刑事案件的报案,进行应急处理,并要协助分局刑警队侦查破案等。

派出所是全日工作制,24小时对外办公。一次我因事晚上去北京某派出所,在晚上十点多钟,这里的情况一点不亚于医院的急诊室,仍有人不断地从外面走进来,而民警不仅要接待进来报告的案件,还需要外出出警,只听对讲机里喊:快派人来,这里酒后滋事,连警察都打,一人处理不过来!可派出所这里已经没有富裕的人手……这就是晚十点后的派出所!

在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平均每隔三天就要上一个“全天班”,即值晚班。一个月中,还必须有一个星期日值班。因为人少,即使值班,次日仍需要照常上班。若按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们平均一个月要上一个半月的班。

在全天班中,他们不仅白天要照常工作,而且,晚上更忙,尤其到夜间仍是事情不断。因为这一时间段正是人们因吃饭喝酒滋事、打架斗殴、伤害、拦路抢劫等案件的高发时间。案件发生在前半夜,但处理完就要延续到后半夜了。不管后半夜几点钟躺下,次日早八点还要照常上班。

如此循环,对干警们来说已是最“正常”的生活了。一旦管区内发生了较大的刑事案件,一旦获取了某一重要的侦查线索,那么,就连这样的“正常生活”也享受不到了。外人不知,任何一起刑事案件,从接报案、立案到侦破,少则几天,多则几星期或数月,有的甚至几年。每侦破一起案件都要经过调查访问、技术分析、跟踪、守候等),然后是抓捕、讯问、寻找受害人(或亲属)、补充有关证词、证据,整理材料等阶段,这些活动往往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外,还有法律程序时限的要求,因此,某一案件一开始,干警的工作就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了。这些工作的苦衷若非亲身经历实难理解。

首先看侦查阶段,调查访问,看似最简单,但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我记得在基层时,只为查找一个煤气本的当事人,我就与我的师傅跑过派出所、煤气站、当事人所在单位多次,就这样还是找不到当事人本人……“东跑西癫”地查找线索虽然辛苦,但是,最苦的莫过于“守候”。许多适合守候的地点并非具有较好的守候条件。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案情需要,一守就是数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夜。寒冷、暴晒、饥渴、虫咬、困乏都得忍受。

其次是抓捕嫌疑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人口流动性大,犯罪分子作案后,为逃避打击大多采取“三十六计”中的上策逃之夭夭。有的因一时未被发现而暂时没出逃,但一遇风吹草动也会立即出走。嫌疑人一旦逃窜,就是案件已破,危险仍未消除,而且,“亡命之徒”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这就对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逮捕活动秘密且准确,行动快速且果敢。在抓捕过程中除怕“惊了案犯”之外,更怕的是“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许多公安干警受伤、甚至牺牲都在这一阶段。

再次是讯问工作。抓获案犯后就要讯问,这可是侦查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从我来到治安组后接触过的案犯、到干警们向我谈起他们经办的案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即任何一个嫌疑人在被抓来后的初次审问中绝不肯轻易地、主动地交待问题。显然,他们也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要受处罚的,所以,被抓“现行的”(即正在作案时被抓住的)往往只承认“这一次”,至于根据某一可靠线索抓来的案犯,由于他自己不知是“哪起案子栽了”,更不肯轻易地开口交待。于是,每次讯问对干警来说,都是一种时间和耐力的消耗。

尤其当你明明知道他在说谎,你还得听下去,找出说服他的理由,加上你已经一天没有好好休息过,而且,你不是偶尔遇上这么一个,你的工作决定你几乎天天都在面对这类人,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骗子就已经气得要死了!那么,警察几乎天天面对骗子和谎言,这时,我们还要求警察像医生那么温柔、像老师那么和蔼地面对他眼前的人,那确实是对我们警察的一种人格分裂性的要求!

当一个人无数次地或几乎天天地面对无耻之徒,你能期待着他面对下一个人时能绅士般地礼貌、面带善意、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吗?——这也是很多人对警察最不满的地方:“他们态度为什么总那么横!”我告诉大家:你在派出所干上半年,你的脾气也会大,你的态度也会横!所以,这种现象也被称职业病。

虽然职业病不是好事,需要治愈。但他们有治愈的时间吗?他们没有宽松的休息日,没有规律的生活。他们总在加班加点,他们随时会遇到不善之徒……。所以,尽管我也遇过对我非常横的警察,但当我理解他们,我从不生他们的气,我还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他们!

广州警察开枪之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凌晨四点,遮挡车牌、不服警察查询,甚至抢走警察的警官证后强行开车,如果您是警察,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判断?

回到讯问话题上来,讯问的同时还必须作好记录。为了防止伪供,许多关键之处或细节必须仔细地问、反复地问、变换方式地问。这样边问边记常常要持续数小时。所以一个案件从接警到处置完,时间就是大半夜!

由于连续作战,他们经常数日不能回家。一次我在值班时,一位老妈妈来派出所声称“找儿子”,由于我对当地方言不太适应,所以我最初以为“她要我们派出所帮她找儿子”。后来弄明白,她是找她当民警的儿子,问“怎么五天五夜不回家?”以为出事了。至于妻子打来的“还要不要家?”、再不回……等质问和威胁的电话更是不胜枚举。挣钱不多、生活不规律、经常缺少睡眠、吃饭常过点,工作还常常带有危险性,这就是基层干警的日常生活。听他们讲,这个分局曾有几任刑警队长都没活过50岁。

以往我们从电影、电视、小说情节中看到的警察都是精力充沛、潇洒英俊、无所不能;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更多的疲惫、无奈和烦恼。他们是凡人,但是,却常常不得不牺牲凡人应有的许多生活内容,甚至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的和平生活就是这些无数的平凡警察努力的结果,难道他们不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吗?

第三篇:形式OR形式主义---李瑾

形式OR形式主义

做事不可没有形式,但也不能拘泥于形式,形式是贯穿一件事情始末的精髓,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最后的总结,切不可打乱其中的顺序;而形式主义是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总是追求表面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形式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注重形式主义,忽略了形式,过于在意过程,而不是把重要的结果展示给别人。董事长在会议上提出各人写文件是否都有署名,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书信的格式,有称呼、问候语、主要内容,最后署名及日期,回想自己发的邮件,也是从上个月才领悟,每份邮件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及日期。但如果没有这个统一格式,邮件的内容再真实都会冠以形式主义的帽子。以前自己不成熟,接触的层面稍浅,总会认为自己只要把事情认真做掉了、没有敷衍工作,总结上只要用一些只言片语概括一下既好,有次受领导点拨才知,工作报告是一个与上级领导交流、沟通的过程,工作能力是一方面,这是自己及周围人所了解的,但是领导只能从你的工作报告中才能知道你的一些想法与工作状态,不认真对待的工作报告与废纸又有什么区别呢。

谈到不能拘泥于形式,这里就要说到创新了,衣、食、住、行从古至今哪样不是经过了改革、创新的,而我们的工作却停滞不前,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从思路、方法到结果都由一套方法传授下来的,想要改变是一个字“难”,但有人真正去尝试过吗,如果大家把工作八小时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我觉得还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忙碌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依靠着各种关系维持着,如果没有形式化,只会是一个个的零散个体,无论是做什么都会杂乱无章,形式可以说是一个圆,从开头到结尾相联系,把相关的人们都圈在一个范围内。在工作与生活中,一味的形式化也着实让人厌烦,我们可以在有了形式的基础上带上点形式主义,也算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模式吧。

监审部:李瑾

2014.5.14

第四篇: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 - 肖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网易

博客

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

李玫瑾教授的“生命教育”造就药家鑫

肖 鹰

李玫瑾教授的“生命教育”,宣扬只讲个人亲情、不讲社会正义的“亲情敬畏生命论”。这种“生命教育”,培养的只能是比狼更凶残自私的药家鑫。

在药案审而未判、药家鑫生死未决之际,李玫瑾教授用她的“亲情敬畏生命说”,再次参加“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大合唱。

李玫瑾教授的心路历程:1)3月月23日,开庭审判的当天,首先在CCTV提出“弹钢琴强迫杀人说”;2)4月4日,在公众连续多日持续批评下,李教授在回应我的博客文章中首次承认“(药家鑫)是故意杀人,是恶性的故意杀人”;3)4月7日,又提出以“亲情”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论”。

现在,药案审而未判,“药家鑫激情辩护团”动用各种舆论在为药家鑫保命大唱“不杀”的社会红利,李玫瑾教授及时提出“亲情敬畏生命论”,暗合了“不杀”的“激情辩护”,而且以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二级警监的身份为之提供了强力支持。

在4月7日发表的博客文章中《生命教育之难点》中,李教授说:“我那天在浙江给一个家庭教育研讨班讲课时,几位教育工作者又一次探讨到这个话题,我突然明白了: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 这是我不出20天,第二次见到李教授的“我突然明白了”的理论创见。第一次,3月23日,李教授在CCTV节目中看了几分钟的药家鑫在哭求法院免其一死时的视频片断,就以“我突然明白了”而创见出让媒体狂欢至今的“药家鑫弹钢琴强迫杀人说”。我终于也“突然明白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妇女女士总是乐于第一时间向公众普及“我突然明白了”的理论创见,尽管她实际上是认定缺少知识准备的公众对她的美好心愿的回应只能是基于无知的误解。

[关于李玫瑾教授对药家鑫案言论的专业错误,请见网友徐忠圣《质疑李玫瑾教授的一个高论》(http://)对李玫瑾教授学术错误的批评。]

一、把“亲情”作为生命教育的“第一要义”,剥夺他人生命就是天经地义的。

李教授把生命的要义归结为“真情”,具体讲即亲情与友情。李教授说:“我认为,生命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们形成人所特有的情感:对养育恩情的理解、对友善情谊的学习与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由已及人的爱的能力。”正是在“真情”的大义上李教授又把“生命教育”归结为:“敬畏生命”。

药家鑫杀人,是因为不懂得“亲情”吗?李教授是否注意到,在CCTV节目中,药家鑫向法庭陈述说:“(上大学前)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上了大学以后,我慢慢理解爸妈是特别爱我的,他们虽然严厉,但是希望我好。我上了大学,我想让他们为我骄傲,我在课余时间就会教孩子弹琴。”对于从不质疑药家鑫自述的李教授,难道没有看到药家鑫这样一个勤奋为家的大学生是极重“亲情”的吗?

实际上,如果李教授的“亲情敬畏生命”原则成立,那么,不仅药家鑫父母不择手段拯救死罪的儿子的性命天经地义,而且药家鑫杀人也可从这“亲情敬畏生命原则”中找到“免罪”的依据。关于杀害张妙的动机,药家鑫自我供述说:“当时心里特别害怕,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捅死了就不会看到我了……”试想,药家鑫杀害张妙的动机就是要摆脱他所认定的“难缠”,而这不过就是尚无经济来源的药家鑫为免父母可能为他承受相关的经济负担。如果从“亲情”来看,这不是孝子对父母生命的“忠诚敬畏”吗?依此看来,药家鑫不仅不该死罪,而且还应该作为这个孝心不够的世界的楷模来表彰才是!

如果真要按照李教授的“亲情敬畏生命”理论,恐怕药家鑫们就会在李教授的“生命教育”普及活动中遍地开花了。至少那个说“我也捅”的“药家鑫师妹”会感到李教授以专家身份说出了他们“敬畏药家鑫生命”的哲学真谛。实际上,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法律危机,不就是因为“亲情”大于“法理”,权力大于法制吗?对此,作为中国二级警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教授警官,应当比我们普通公众更有切实经历和感受,但为什么就不能“突然明白”呢?

二、没有社会正义,“敬畏生命”就是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李教授认为就要是受教育者“敬畏生命”。李教授说:“生命,为什么要被敬畏,因为只要不敬不畏,等你明白的时候,你已经无机会了……永远不要拿生命当儿戏!” 一切人的活动,都是以真实的生命为前提的。因此,敬畏生命,无论就个体,还是就社会整体,都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命根子”。其实,不仅人类,凡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都是以敬畏生命为“命根子”的。如果李教授把自己的犯罪心理学稍微放宽一点,看到人类的近亲,看看那些犲狼虎豹,难道它们就不敬畏生命吗?难道它们就不讲亲情、友情吗――它们的“亲亲”的生命精神,难道会低于我们人类吗?如果要依李教授的“亲情生命敬畏原则”,那么,我们人类岂不是要回过头去向这些没有人性的野曾学习?如果“亲情”是“敬畏生命”的核心,那么,药家鑫父母为求儿子免受死刑,如果不是不择手段以求之,则不仅不是“敬畏生命”,岂不是连虎妈狼母都不如了呢?

然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理性的生命。因此,人对生命的敬畏,必须是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的。在社会层面上,“敬畏生命”的社会正义,绝不是如李教授所鼓吹的以“亲情”为核心,而是全社会生命个体具有平等的生命权力,而且不容侵犯和剥夺。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故意恶性杀人,原因是“怕农村人难缠”,而目的是“杀人灭口”。这个案例的典型性是什么?就是表现了在药家鑫们的眼中,某类人是等而下之的,不仅他们品质不好(“难缠”),而且他们的生命也是在“敬畏”之外的。药家鑫不是不懂得自我生命的价值,而是不懂得社会正义,不认为应当平等地看待他人的权利和生命。

没有社会正义,在社会层面,生命的竞争本性就把人类生存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我们之所以指控药家鑫的杀人行为是极端恶劣和残忍的,不只是因为他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而且是因为他对他人的生命的剥夺的目的和手段,表现了对我们的社会正义底线的最凶残野蛮地践踏。这种践踏不仅严重伤害了我们的人性尊严,而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自我生命所遭受的严重威胁。

社会正义使用法律的武器处决药家鑫们,是对生命真正人性的敬畏。

没有社会正义,对于“我”,他人的生命就可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这就是药家鑫们可以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的生命哲学。在药家鑫们面临法律处决的时候,我们还应当为他们高唱“敬畏生命”的弥撒曲吗?

三、李教授的“生命教育”将使犯罪心理学家再次成为“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又一个理论导演。

在此次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发的媒体活动中,李教授首先抛出了“弹钢琴强迫杀人说”;在公众持续批评下,李教授在回应我的博客文章中首次承认“(药家鑫)是故意杀人,是恶性的故意杀人”;现在又提出以“亲情”为核心的“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原则。

药家鑫恶性故意杀人案审而未判,现在媒体上“药家鑫激情辩护团”,千方百计,千言万语,都是要求公众民意和司法机关“敬畏生命”。无论李教授潜意识如何活动,李教授难道不能意识到她的“敬畏生命”的理论高调,客观上会声援为求药家鑫免于死刑的“激情辩护”吗?

李教授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已经以“弹钢琴强迫杀人说”为药家鑫的故意杀人行为提供了一次“强迫性辩护”,而且这个辩护与药的辩护律师的“激情杀人”在客观上是互相支持的。

我们不希望,药家鑫案判决前,李教授的“生命教育”以呼吁“敬畏药家鑫的生命”的面目,在客观上又一次成为“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理论导演。

李教授以犯罪心理学家的身份要求我们接受她的“敬畏生命”的教育;我们请李教授以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敬畏社会正义。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李国瑾

班级文化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系 李国瑾

依稀记得去年接手的班级那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们,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说最后转班了但是每次见到都感觉那么亲切。今年新带班级从刚开始的一人到现在的二是四人每天重复这相同的工作有时觉得那么疲惫,无趣。

职业学生无外乎的存在的很多问题,他们敏感、脆弱无视班规纪律。观察了多次一直在想如何让他们快速的适应这里,了解学校了解班级,同学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我把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了学长来完成,而他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学们都喜欢他。学生间的交流是最好的。信任他们即时的关心他们,体谅他们。

新生同学们没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

2009-3-20

下载李玫瑾谈家庭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玫瑾谈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工作总结--李晓瑾

    收获 遗憾 展望 -----------李晓瑾 时间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有领导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和支持。有同事给予的帮助和鼓励,有家长给予的理解。还有一群活泼......

    专家谈家庭教育

    专家谈家庭教育 一、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

    小儿趣事--李瑾(5篇范例)

    小儿趣事 儿子现在已经快27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每天生活在一起,时光仿佛流逝得很快,看到别人家的小宝宝都觉得很有趣,想去逗逗,虽然每天生活,但就是想不起宝宝小时候的一些模样和......

    于丹谈家庭教育

    于丹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

    谈高中生的家庭教育

    谈高中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考上了高中,就进入了最紧张的学习阶段,甚至比大学还要紧张,因为在我国现行条件下,高中的学习成绩也许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关于教育孩子,我有以下几......

    交流 李晓瑾12年班主任工作总结

    我是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独山子第一小学李晓瑾 一位名人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

    谢家瑾谈物业管理智慧社区的建设

    谢家瑾谈物业管理智慧社区的建设 2013-09-12 这次论坛选题“智慧社区”是基于一种紧迫感。今天一天的会议非常成功,6位主题发言和下午的互动都非常精彩。对一些问题认识有分......

    嘉陵小学五一班李瑾仪征文

    [电影《雷锋》观后感](略阳县嘉陵小学五一班学生:李瑾仪)今天,看完了《雷锋》这部电影后,雷锋伟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的心中思绪万千。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