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谈教育范文

时间:2019-05-15 05: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培根谈教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培根谈教育范文》。

第一篇:李培根谈教育范文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

谈教育

 [人民网教育频道]:各位网友好,3月13日下午3点,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和将做客人民网谈教育热点话题,敬请期待![14:01]

 [主持人]:您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躲猫猫”、“妈妈喊你吃饭”、“被就业”、“被坚强”,这些都是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热词,在2005年,这些热词出现在了一位校给大学毕业生的致辞中。致辞中还这样说到:尽管你们不喜欢“被”,但是根叔在这里还要给你们强加一个“被”,你们被华中大所记忆。没错,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欢迎您李校长。[15:03]

[李培根]:您好。[15:03]

[主持人]:李校长,一提起“根叔”,大家都很熟悉,是该叫你根叔呢,还是该叫您李校

长呢?[15:04]

 

[李培根]:叫李培根更好。[15:04] [主持人]:更喜欢哪个名字?[15:04]

[李培根]:“根叔”它是一个在特定范围里的称呼,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们叫我“根叔”,我觉得很亲切。毕竟这是学生们跟我距离比较近的一个表现。[15:05] 

  [主持人]:一下子缩短了校长原来高高在上的距离感。[15:05]

[主持人]:这次您作为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您比较关注哪些教育话题呢?[15:05]

[李培根]:教育的话题里,我特别关心一件事情。我今年写了一个建议,建议的主题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或者说能够包含于我们国家教育方针里。为什么说到这个话题呢?因为总书记最近谈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教育在这里头是起到很关键作用,我相信很多人会承认这一点,会承认教育的作用。但是,现实中间,可能我们很多人会不一定记得这个,而会一下子想到发展,想到GDP。

[15:06] 

 [主持人]:GDP在我们观点中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15:06]

[李培根]:对,我们现在把发展这个话说得过硬,这也是我在人代会上发言谈到的建议。比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间,我们还说到发展是解决我们国家所有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这个话其实是说得太硬了。至少应该讲,科学发展是解决我们国家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这样纯粹地讲,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是经济的发展,是GDP。如果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恐怕会带来一些误解。[15:07]

 [李培根]:咱们国家在十八大之后,还在强调要继续改革开放,总书记也在报告中强调了。当然,另一方面,到底怎么改革开放,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也注意到俞正声同志昨天在政协上说了一句话,原话我一下子记不清了,就是改革者不要有浮躁的心态。因为我们有一些人对改革的确有比较高的期待,巴不得一下子。可是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改革的确要保证平稳过渡。我就想到一个话题,我是觉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因为教育,一方面它是国家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领域,比如我刚才讲到日本人战后,他们能够认识到国家的财富实际上是取决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我们未来想崛起,想实现中国梦,如果咱们国家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是没法实现的。所以,现在我们着手教育,这也是中国崛起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15:07]

 [李培根]:我们谈到改革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改革不能冒进。的确有时候速度太快了,转弯转得太急、太猛,都会有问题。教育的作用,它不是立马体现出来,假如我们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一点风险的话,风险有足够时间去应付。因为它的效果、它的作用也是很多年后,不是马上能反映出来。所以,我们改革应该抓教育这个方面,或者

能不能把教育作为突破口之一。[15:08]

 [李培根]:要谈到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我个人感觉,我们有一个结没有解开。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我的文章,叫《解教育之结是时候了》。那篇文章里我谈到一点我的观点。就像刚才我讲,我们国家这些年没少提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教育改革也一样,我们没少提教育改革,我们一直在提教育改革,而且实实在在地在施行,比如大学,大学也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我们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似乎总是难以解决,不管是普通老百姓也好,还是我们教育圈子内部的人也好,我们大家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因为,一个结没有解开。[15:10]

 [李培根]:我们在正进行一些改革,但我们还是停留在技术和手段层面上,比如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增加一点、删一点,学时缩减一点等等。这些改革有意义,但是

它没有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15:11] 

[主持人]:治标不治本。[15:11]

[李培根]:对。大家一谈到教育的问题,自然就联想到“钱学森之问”,他很多年前看出我们目前教育体系很难培养杰出人才。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从很穷的时候,一下子快速发展,那个时候杰出人才少一点,可能这还不是一个主要的矛盾。但是,我们国家想要真正崛起,发展到一定层面需要高端人才,想成为强国的时候,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在未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15:12] 

[主持人]:怎么解决?[15:12]

[李培根]:我是感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都是需要的。的确,它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似乎还缺少了一点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这是讲国家的教育理念。现在的问题,每个大学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现在关键的问题,我认为它不是从学校层面上的。[15:13]

 [主持人]:不是学校层面做的改革能够改变的现象。[15:14]

[李培根]:如果我们想真正地深化我们教育改革的话,我们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就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在国家教育理念这个层面上,我们要有进行改革。[15:14]

 [李培根]:什么样子的改革呢?我们现在培养的人,基本上在学校里头,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这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大一统的内容。具体到学校来讲,我们教育有点像批量生产这种方式,我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这是有问题的,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是不利的。[15:14]

[主持人]:完全出来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15:15]

[李培根]:对。我们从实现中国梦这个角度,我们未来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一批杰出人才。这样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如果在模式化教育理念里面,这是难以培养杰出

来的。这是从创新人才培养这方面讲的。[15:15]

 [主持人]:现有的教育模式、环境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所要需求的人才,满足不

了。[15:15]

 [李培根]:另外,我还注意到总书记,他在十八大之后讲了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很朴实,我们当然希望老百姓生活更好一点,收入高一点,住的房子好一点,我们希望有车等等。[15:16]希望

 [李培根]:我在想一个话题,我们很穷的时候,我们想有房子住,吃得好,穿得好,这就是幸福生活了。当我们现在都基本上已经实现,当然,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但是,尤其在城市里头,这个基本上是小康达到了。未来中国崛起,中国梦,那我们不只是这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包括什么,我想它还包括其他一些梦想。[15:16]

 [李培根]:还是用马克思的话来讲,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也应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讲,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多么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他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一切自由发展的前提。也就是说,我们讲社会主义好,讲共产主义也好,共产主义更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不光是从创新能力提高这一点讲,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讲,自由发展也是重要的。[15:18]

 [李培根]:我刚才说两点,一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都是总书记非常关注的。但是这两点都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的自由发展。[15:18]

 [李培根]:我就想,在我们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上,我们似乎对个人的自由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应该让学生自由发展,把他和我们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使他成为我们教育方针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层面涉及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15:19]

 [李培根]:我前面讲解教育之结是时候了,就是这个结要解开,要真正地从国家层面上,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宣誓,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甚至应该把学生的自由发展放在最前面,只有学生自由发展了,他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5:20]

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校长这个理念非常的新,也让我们忽然眼前一亮,我也感觉出来您说的这种教育是大道无形的教育,您是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在高等教育当中,我们如何来对待自由发展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究竟是学在大学还是玩在大学?把这个理念下放以后,我们该怎么去实施它?[15:21]

 [李培根]:当然,我们讲自由发展,绝对不是说大家就去玩儿,它不是这个含义。自由发展的含义,简单的讲,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说得具体一点,我们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就推行什么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前年还是大前年,我们在开党代会的时候,就说过华中科技大学三大战略转变,其中之一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的观点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还是有导的作用。[15:23]

[主持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发展。[15:23]

[李培根]:对。我们不是说自由发展就无拘无束了,那也就不是教育了。教育的主导作用,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是主体,这一点,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实情况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不自觉地把学生当做生产线上的产品。既然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作为教师来讲,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们大家都是过来人。

[15:24]

[主持人]:完全没有自由而言。[15:24]

[李培根]:虽然教育中间肯定是有很多教师要教的内容,但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间更能够自主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多人不是太明白。其实我们想一想毛泽东说的话,毛泽东有过谈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述,他的论述,如果我们从教育层面来讲,我们就是怎样引导学生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真正自由发展了,也就是进入了自由王国。所以,我觉得马克思矛盾论,有些东西其实是一致的内容。当然,在毛泽东那个时代,我们教育有过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述,但是在现实教育中,我们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15:24]

 [主持人]: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离这样一种期待、这样的梦想、这样的自由式的发展还这么

远?[15:26]

 [李培根]:我之所以说一个结没有解开,就是我们从国家的层面,对教育的理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工具意义上面。就是我们理解教育,我们停留在工具意义上面。意思是说,我们把人培养成流水线上的工具。教育,首先应该是什么?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为人,使学生个人更好地发展。个人更好地发展了,他们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其实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是可以一致起来的内容。但是,我们如果忽略个人的自由发展,仅仅是停留在希望培养什么工具,这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工具主义,就会容

易陷入模式化的教育。[15:27]

 [主持人]:过度功利化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15:27]

[李培根]:对,成为一种模式化,当然就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杰出人才,这就是我们教

育的一个很大的问题。[15:28]

 [主持人]:也就出现了“钱学森之问”这样的问题存在。[15:28]

[李培根]:对。这个结不是我们的学校,某一所、两所学校能够解开的,需要我们从更高

层面去解决。[15:28]

 [主持人]:刚才对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一些理念,以及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您都给了我们一个专业的看法和认识。谈了这么多,我们又回到之前的话题,就是您在2010年的时候发表了一个致辞,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忽然一下高高在上的校长就一下子走到他们身边了。当时我们觉得大学校长,是一个位高权重的,是非常严肃的这样一个形象。您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创新的想法,就不怕到时候大家觉得这个校长不是太严肃,是不是在这样学术氛围内会引发一些负面的讨论呢?有没有这样一些考虑?[15:29]  [李培根]:我先跟你说一个笑话,我读硕士的同班同学,他目前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有一次他严肃地跟我讲,他说培根你怎么让人叫你“根叔”呢,太庸俗了,身为一个大学校长,你像黑社会这样。我说我完全没有这样的理解,我倒是觉得这是学生跟我距离比较近的表现,学生叫我“根叔”,很亲切。我没有那样感觉很庸俗,甚至像一个黑社会。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他的意思是不准以后让别人叫根叔,现在也无法考证谁先第一个这样叫起来的。所以,总的还是反映了学生跟校长之间的一个距离吧。[15:29] 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当时也很大胆,在毕业致辞的演讲当中,蕴含了这么多学生这么热衷的网络热词,他们口中的新词,怎样想到把这些词用进去?[15:30]

 [李培根]:说实在话,其实我不大善于使用网络的新词。我印象中间,在那之前也好,在那之后也好,我都没有用过网络词汇,平常也很少用网络词汇。但是那一年,说起那个话题,那年恰好有流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我引用几个词,是希望学生从这些词的背后,我们去认识什么东西。比如我希望大家,你们认识公平和正义,你不是从热闹中间觉得好笑,仅仅是这样,这个层面就低了。[15:31]

 [李培根]:我们学生要从热词背后认识什么社会问题,这是我希望学生理解的。它的本意,不是说我们要用这种网络的词汇去取悦学生,用网络词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至少我本意上面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之前的讲话都没有刻意用网络词汇。[15:31]

 [主持人]:和学生这么贴近的一种关系,改变了学生原来觉得我们的大学校长总是离我们很远,我们都是敬而远之的,竟然现在这么亲切地自发地称您为“根叔”,对您的教育

工作有没有很大的改变?[15:33]

 [李培根]:这么些年来,我们学校有一个好的变化,就是什么呢?学生对于学校事务的质疑,对于校长的质疑,比较随意了,放得开了。别看我跟学生有比较近、比较亲切的这一面。但另一方面,我在学校里头说过,我说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受到批评最多的校长。学生可以随意的批评我。[15:33]

 [主持人]:大家开始站在基本上是很平等的层面上开始相互对话。[15:34]  [李培根]:学生对学校事务有什么不满意的,他们批评我的讽刺我的,这些东西也多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我在学校里头,提倡质疑精神,我有一年开学典礼的讲话,就是以质疑的话题跟学生说的内容。其实这是让学生自由发展的一方面。[15:34]  [李培根]:我们强调大家听话,我不大强调这个东西。咱们国家有些学校,非常好的学校,提倡听话[15:35]

[主持人]:一定要顺从,保持大的环境。[15:36]

[李培根]:我觉得质疑精神是非常好的。创新精神、创造精神,都需要质疑。质疑,使社会进步,也使自己进步。不管怎么讲,华中科技大学这些年,我们的学生至少对学校事

务的质疑,这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变化。[15:36]

 [主持人]:自您之后,各个大学的校长开始使尽浑身解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您是如

何看待近些年来上演的流行致辞?[15:37]

 [李培根]:我个人的观点,什么样的讲话不能够去招搬任何一个流行模式,任何的流行,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不主张讲话要有一个什么模式,关键的是要用心。就像一个家长,他用心去跟他的孩子说话,我相信一个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一定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跟孩子说话。我们的学生,他毕业了,他要走了,这时候我想,我内心里想跟我们孩子里说什么呢?你要用心跟学生说话,这就行了,至于什么

形式,那不重要。个人有个人的形式。[15:40]

 [主持人]:只是外在一种表现方式而已,还是话由心生最关键。也许这一点,学生觉得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跟他们去交流和谈话。[15:40]

 [李培根]:也有过人批评我的意思是说,我的毕业典礼讲话,就是要学生注意什么,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提到,这个没有提到,那个没有提到。[15:40]

[主持人]:上纲上线的东西。[15:41]

[李培根]:我也觉得有很多校长讲话比我更有思想、更有文化,这个我都承认。但是至少一点,我是用心在跟学生讲话。至于别人的的思想有多高,那也是和我的局限性连在一

起的。[15:41] 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很多教育理念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些学生逃离科研现象频频出现,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提高,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方法?[15:42]

 [李培根]:研究生,尤其对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们,当然是太重要了。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确我们可能对数量的发展追求得多一些。前面我们党代会的时候,我们讲三大战略转变,就鲜明地提出来了,其中有一个转变,刚才说了一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也一样,我们现在更重视质量。

[15:42]

 [李培根]:其实前几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很小的举措。我们也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去宣传。我们取消了对硕士发表论文的要求,以前是硬性要求,以前我们规定硕士毕业生一定要在什么什么杂志上面发表多少篇论文。我们对硕士生的要求后来取消掉了,我们觉得尽管他会对学校论文的总数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想那个不重要,我们还是强调质量。别人就会讲,你取消了以后,质量就提高了吗?至少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质量。我们取消了对硕士生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不影响我们学校在论文方面的质量。好的学生,研究做得好,不会因为我们不要求而他不发表文章,好的东西,他一定还是要让它在好的杂志上发表,这不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避免了什么呢?避免了那种为发表论文而发

表论文。[15:42]

  [主持人]: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而刻意去做的工作,失去了它的本意。[15:42]

[李培根]:对,过分的要求,可能的确会导致有些垃圾论文的出现。当然,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关键的问题在什么?还是在于研究水平的提高。学校的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强调在学生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强调质量,包括在大校里头有纵向和横向课题之分,纵向课题,比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下来的课题。横向课题,就是从企业里头的课题,以前通常有人认为,好象纵向课题质量会更高一些,其实也不见得。我们在引导我们的教师拿横向项目,就是从企业拿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希望他们拿高质量的项目,不要去为经费而经费,即使是企业的课题,假如我们做的是稍微前瞻一点,对企业来讲,可能是五年以后所要涉及的事情,它的质量肯定也会比较高。有一些课题,完全是像跟别人打工一样的,就是做一点工程师的事情,现在马上就可以用的。这样的事情,相对来讲,它质量可能会差一点。我们更重视引导教授们,我们要去拿一

些横向项目中间,它也有高质量的课题。[15:43]

 [李培根]:所以,你在学校的研究项目水平提升了,自然研究生的水平也就跟着提升了。

[15:43]

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15:44]

[李培根]:谢谢。[15:45]

[主持人]:在短短几十分钟与李校长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他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也正如他所说,经济的发展可以决定我们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可以决定我们的明天,而只有教育的发展才可以决定我们的后天。中国梦的崛起,还要看教育的改革。好了,今天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15:45]

第二篇:李培根演讲

李培根演讲.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毕业典礼演讲稿全文

(2010-06-25 12:10:56)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以下就是根叔演讲稿的全文: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

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牵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09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2009-07-15 09:58:09 阅读105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前记:诸多高校论坛流传的一篇题为《牵挂》的文章,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今年该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这篇演讲稿字数只有2000出头,在李培根院士不到15分钟的讲话过程中,学生们共送给他19次掌声。学生们也在网上评价“有情之人才能做出如此惜惜之文”、“感动得流泪了”„„

亲爱的09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

四年前,我迎来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的前夕,我想对你们说两个字,那就是“牵挂”。

今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世界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形势,乃至就业形势。同学们,你们是否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牵挂着。

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即将踏入工作的社会,那可是没有在学校那么简单和单纯。你既需

要充分地展示自己,又不能过分地表现自己;你既需要尊重领导和前辈,又不必刻意去逢迎;你既需要有理想和目标,又不能刻意追求、过于功利;你既需要与同事竞争,更需要与他们协同。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大道上,在大城市,在名单位。大道上有千军万马,当你意气风发、策马奔驰的时候,可要当心,那里非常拥挤,脚下甚至还有石头。亲爱的同学,竞争的路上,千万别摔到,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小道上,在乡村,在城镇,甚至在西部。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样通向理想的远方。小道旁时而风景可人,或许有溪流奏响,或许有百鸟鸣唱,还有万紫千红竞芬芳。小路上时而泥泞,时而杂草丛生,甚至蛇蝎横行。当风景迷人时,不要太迷恋;当小路难行时,千万别退缩。纵使山穷水尽之际,只要坚持,相信会有柳暗花明之时。亲爱的同学,你有思想准备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学术,为创业。那是一条攀登之路。你不仅需要优化方向,选择好路径,而且你要看清脚下的每一步。攀登悬崖峭壁时,可不能有一步的闪失。一步不慎,多年的心血,可能功亏一篑。亲爱的同学,你可有思想准备?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 也许此刻你豪情满怀,踌躇满志。你希望未来挥毫于江河,画笔于大山。的确中华崛起的蓝图在期待着你,你可以留下激扬之文字,你还可以指点江山。然而,你也要常常低下头,脚踏实地。同学,你意识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此刻正感到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大学的几年,你或许后悔那糟糕的成绩,甚至痛心没有拿到那一纸文凭。同学啊,你不用灰心,不能消沉。路,其实就在脚下。人生的路是数不清的,通向成功的路也有千万条。低下头,从脚下最不起眼的路起步,昂起头,仰望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对你和他人一样明亮。同学啊,你未来的人生依然充满希望。你意识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其实,牵挂你的人还有很多。你含辛茹苦的父母永远会牵挂着你,他们牵挂着你的一切。你的老师,包括中小学老师,会牵挂着你;你的同学将牵挂着你。同学,能否不吝啬你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父母、亲人,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城里节奏太快,中年的他们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在田野里劳作的父母,他们的背也可能开始驼了,甚至他们可能还在盘算,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为你求学所欠的外债。不时给他们一个电话,常回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惦着他们的健康。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尊敬的老师,给予你尊敬的辅导员。你的成长中,他们也倾注了心血。他们曾经对你的表扬或者批评,都可以成为你牵挂的理由。你只需要偶尔在网上,在电话里,一个简单的问候足矣。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同学。同学中有你要好的朋友。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值得珍惜的,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也许某一个同学与你有过争吵,但是那也没有本质的怨仇,一笑便泯灭。同学中可能还有你的初恋,即使未能终成眷属,初恋也是不能忘怀的,因为那是纯洁的。同窗的友情,可笑的争吵,难忘的初恋,都可以成为牵挂的理由。请把照片留着,把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着。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未来的同事和朋友。多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关心、帮助别人,你将有更多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素不相识的人。5.12地震中伤残的人们怎样了? 地震后幸存的人们生活和心理状况如何?那些从事城市建设的民工们怎样挣扎在贫困线上,还有那些在贫穷乡村的中老年农民们如何绝望地守着那几分贫瘠的土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是这种牵挂的理由。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的母校。在这里,你毕竟度过了人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岁月。在这里,你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培养与锻炼。你会牵挂吗?若干年后,你的学科是否已经一流,母校是否已经国际知名?你会牵挂吗?也许在母校你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你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会牵挂吗?你在校期间,学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事情令你不快甚至愤怒,但那只是培根的不力,却不是母校的丑陋。你会牵挂吗?喻园夏日的荷塘是否还是阵阵清香?秋日月下的瑜园中是否依然浮动着桂香?同济校区里裘法祖之树一定更加茁壮,你和恋人常坐的石凳是否还是老模样?当你牵挂时,常到网上看看,偶尔回母校走走。

亲爱的同学,我牵挂着,你牵挂着,他也牵挂着。让我们彼此牵挂着,让牵挂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

?

点评:此篇演讲乃用真情作成,发人肺腑,感人至深。教育毕业生们在困境之时不消沉,在顺境之时不骄躁。为了那些牵挂着我们的人啊,为了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后半生不再那么辛劳,为了亲人朋友那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朋友们,我们手牵着手,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李培根的讲话

亲爱的2010级新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华中科技大学。

来到这里,你们或许会回味、也许是庆幸少年时代的结束,庆祝你们新时代的开始。在中学和大学里,你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之际,你是否开始质疑你中学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质疑你的学习目标?同学们,也许对你青涩时代的质疑能成为你今后成熟的开始。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谈到中美大学生差异时曾说过,中国大学生相对欠缺质疑精神。现在进大学了,该正视这一点了。

你们的确要学会质疑。在中小学时期,你们确实缺少质疑的训练。你们习惯了培优的课堂,习惯了解题的技巧,习惯了考取名校的目标。你们质疑过吗?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踏入社会的本钱又是什么?所有这些,却并非是培优的课堂、解题的技巧、名校的光环。

让我们回顾质疑的力量。

当今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阿摩司•奥兹认为,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我认为这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质疑是创造的基础,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于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础。哥白尼正是质疑托勒密体系,使他成为推翻“地心说”的第一人,也使他真正成为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

质疑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法拉第对是否可能由磁产生电的质疑使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随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没有对大型计算机功能的质疑,便不会有个人电脑的出现,更不会有划时代的微软和比尔•盖茨。

质疑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有人开始质疑真理的标准。随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逐步产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那便是中国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可以说,没有质疑就不会

就不会有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没有质疑甚至不会有中国近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这就是质疑的力量!

让我们看看质疑需要什么?

质疑需要追求。质疑需要追求真理、需要求是。同学们,“求是”是我们校训的基本成分。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不断追求真理,不管你是有志于科学发现还是政治引领,追求真理是其共同的品质。

质疑需要正义。人类社会需要和谐,和谐的基础是正义。青年知识分子要有良知和责任,这些都源于基本的正义感。不讲正义的质疑甚至是有害的。同学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你应该会质疑很多社会现象,其基本的需要却是正义。

质疑需要勇气和胆量。那是因为,质疑的对象往往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布鲁诺实际上质疑了教会的权威。在当时,那可是绝对的权威。更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碰到权威。学科中的领头人、单位的领导、乃至高级官员,都可能是权威的代表。有时候,质疑会不经意地挑战权威;有时侯,质疑的对象可能直接是权威。如果你真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正义,敢地面对刽子手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同学们,想想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时的情景,那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

如果用一句话表示质疑最需要什么,则是需要科学精神。求是、正义、勇气等,不过是科学精神与品质的外在表现。

你们最需要质疑什么?

你们首先需要质疑曾经的学习目的以及方式。在中学里,很多同学为了考取大学或者一流大学而学习。虽然这也算是情理之中,但目标和目的显然不高。中学里,你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你们致力于掌握解题的技巧,然而却忽略了思想与哲理的领悟,忽视了自己潜能的开发。

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的质疑以及他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实验推翻了先贤亚翁的学说。

有时候也需要质疑常识。曾经,“地心说”就是那时的常识。后来的质疑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当初地心

但对它的质疑也可能促使对其更本质更深刻的认识。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物体自由落体时掉到地上难道不是常识?牛顿的质疑产生了对自由落体物理本质的认识。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认识其实也是一种发现。即使常识就是真理,至少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质疑也可加深对真理或知识的认识深度。

高明的人常常质疑自己。有时需要质疑自己已有的选择。有时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当你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一种特别的快意时,一定质疑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不正常的沉迷。万一有一天你陷入之中而难以自拔时,你更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责任何在?

有时候不妨质疑自己的质疑。可以质疑一下自己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义。质疑自己的质疑或许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学习中的这种质疑往往能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或感悟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大的一种文化。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华

判中步入一流。

同学们,关于质疑,你们知道还要注意什么吗?

疑问是质疑的基础,或者说质疑发端于疑问。真正的学习一定要有疑问,没有疑问的学习不能算作真正的学习。清人刘开《问说》中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朝另一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之重要。“疑”不要仅停留在自己心中,有疑则问。在老师心目中,没有愚蠢的问题,而讥笑提问者却是愚蠢的。当然,疑问还不能算作质疑,或许可以说疑问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质疑则是学习的更高级阶段。

质疑常常产生于逆向思维。有时候真理就潜藏在对常识的逆向思维中。法拉第不就是对电产生磁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才发现磁也可以产生电吗?

质疑不需要虚荣。当质疑权威时,免不了有人说不知天高地厚;当质疑常识时,免不了有人说连常识都不懂。虚荣的外衣没有用,不妨用你的本真去求是和接受真理。

质疑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孟德尔家境贫寒,为了探索遗传的奥秘,他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豌豆实验。他的研究成果被埋没三十多年才为科学界所承认,直到他去世前也没能看到应该得到的荣耀。但是,科学精神而非功利支撑了他对研究的兴趣与信心。也许你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很功利,但是请相信,中国恰恰将在你们年轻一代身上找回科学精神,在你们之中呼唤出更多的“赛”先生。这可是中国之希望所在。

质疑不是怀疑一切,不要为质疑而质疑。把质疑变成怀疑一切,只会使自己陷入质疑的偏执,甚至使自己心理失衡。对社会的一切都看不惯,甚至以质疑去哗众取宠的人,最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

同学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请学会质疑。未来的学术泰斗,未来的政界领袖,未来的商界精英,他们共同的、基本的素养之一,那便是质疑。华中科技大学,她快速、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有质疑!

记忆——校长李培根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致辞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喻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喻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

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取得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编者注:【】标记之处是引用白云黄鹤BBS上某些帖子中的话。

钟志华校长为新生倾情讲授大学第一课

在大学第一课的讲坛上,钟校长为千余名身着迷彩服的湖大“新兵”倾情演讲,并与同学们亲切互动。2010级新生第一次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校长的风范。

沙哑的声音夹杂着不时的轻咳。在正式开讲前半个小时,钟志华校长才刚刚走下从武汉返回长沙的火车,被感冒

和睡眠不足严重困扰的他甚至还没顾得上休息一分钟,就迫不及待地驱车赶回学校给新生们上大学生涯中意义非凡的第一堂课。

48岁的钟志华在校园里拥有无数的学生“粉丝”,更多的学生是被他的传奇经历所折服:高一时,参加高考考上湖南大学;22岁,赴瑞典留学攻读博士学位;30岁,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40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3岁,执掌湖南大学帅印;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立志、学习、健康、收获”是钟校长演讲的四个关键词。钟校长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志向,决定学习中的努力方向。“打牢基础总有发挥特长的机会,大家要把大学四年看作能力的综合锻炼和知识丰富的过程。”他说,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与规划,只要紧密围绕社会的发展需要立志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浪费时间。钟校长鼓励同学们,立好志后要有足够的独立性,独立思考、独立设计、把握自己,要学会创新,要发挥聪明才智打破制约。

谈到“学习”,钟校长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他在以往的演讲中反复提到学习,但大三的学生觉得“讲晚了”,而大一的普遍反映“没感觉”。钟校长告诫同学们,“任何一个有志成才的人都不会找任何理由来偷懒,因为深知要学的东

西实在太多,所以他们会不断地学习前人留下来的知识。这一点,我相信大家能够在这座千年学府里慢慢地领悟。” 遥想当年考研的岁月,他多次感叹身体健康的重要。他曾经胃出血好几天,连续住院一个多月,最后打着点滴去考试。钟志华用自己的经历和教训告诉大学生,“只有保持强健的身心和体魄,才能保证自己顺利的工作和学习。”他还不失时机地提醒在座的同学要正确应对感情上的**和来自社会的诱惑。

“别人都说我太顺了,从外表上看是很顺,但是我经历过很多失败和极大的付出。”追随着钟校长的思绪,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忙碌的小伙子的身影,他或打着赤脚在田间地头琢磨收割机技术,他或钻进实验室一忙就是几个昼夜不见出来„„

岁月不饶人,昔日里那个健步如飞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眼前这个头发丝丝银白的中年人。他告诫大学生,要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把失败看作收获的一部分。同时他还不忘提醒大家,不要让周围的习惯思维埋没创新思维的火花,不要把一时的成功夸大化,因为其他人都在不断努力超越你。

到了提问环节时,现场的气氛到了高潮,新生们个个高举双手争相向校长发问。岳麓书院2010级新生杨馥华问到:“人们常说读书人身上有一种书生气,执拗、清傲,在当今

社会中是八面玲珑、圆滑处世更重要,还是保持书生特有气质更重要?”钟校长笑着回答:“我认为要保持书生特有的气质,这个‘书生’并不是指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看到了问题,拥有不愿与社会阴暗面同流合污的特有的气质。我们正是要以这样一种特有的气质,去影响社会的进步,让不良的现象有一个断层,让社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不是被拖到社会不良现象的泥潭中。”

话音刚落,千余名身着迷彩服的大一新生难掩激动之情,把持久的掌声送给了给他们倾情上了第一课的钟校长„„

第四篇:李培根演讲稿

牵挂——华科校长李培根XX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09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四年前,我迎来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的前夕,我想对你们说两个字,那就是“牵挂”。

今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世界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形势,乃至就业形势。同学们,你们是否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牵挂着。

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即将踏入工作的社会,那可是没有在学校那么简单和单纯。你既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又不能过分地表现自己;你既需要尊重领导和前辈,又不必刻意去逢迎;你既需要有理想和目标,又不能刻意追求、过于功利;你既需要与同事竞争,更需要与他们协同。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大道上,在大城市,在名单位。大道上有千军万马,当你意气风发、策马奔驰的时候,可要当心,那里非常拥挤,脚下甚至还有石头。亲爱的同学,竞争的路上,千万别摔到,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小道上,在乡村,在城镇,甚至在西部。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样通向理想的远方。小道旁时而风景可人,或许有溪流奏响,或许有百鸟鸣唱,还有万紫千红竞芬芳。小路上时而泥泞,时而杂草丛生,甚至蛇蝎横行。当风景迷人时,不要太迷恋;当小路难行时,千万别退缩。纵使山穷水尽之际,只要坚持,相信会有柳暗花明之时。亲爱的同学,你有思想准备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学术,为创业。那是一条攀登之路。你不仅需要优化方向,选择好路径,而且你要看清脚下的每一步。攀登悬崖峭壁时,可不能有一步的闪失。一步不慎,多年的心血,可能功亏一篑。亲爱的同学,你可有思想准备?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也许此刻你豪情满怀,踌躇满志。你希望未来挥毫于江河,画笔于大山。的确中华崛起的蓝图在期待着你,你可以留下激扬之文字,你还可以指点江山。然而,你也要常常低下头,脚踏实地。同学,你意识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此刻正感到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大学的几年,你或许后悔那糟糕的成绩,甚至痛心没有拿到那一纸文凭。同学啊,你不用灰心,不能消沉。路,其实就在脚下。人生的路是数不清的,通向成功的路也有千万条。低下头,从脚下最不起眼的路起步,昂起头,仰望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对你和他人一样明亮。同学啊,你未来的人生依然充满希望。你意识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其实,牵挂你的人还有很多。你含辛茹苦的父母永远会牵挂着你,他们牵挂着你的一切。你的老师,包括中小学老师,会牵挂着你;你的同学将牵挂着你。同学,能否不吝啬你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父母、亲人,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城里节奏太快,中年的他们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在田野里劳作的父母,他们的背也可能开始驼了,甚至他们可能还在盘算,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为你求学所欠的外债。不时给他们一个电话,常回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惦着他们的健康。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尊敬的老师,给予你尊敬的辅导员。你的成长中,他们也倾注了心血。他们曾经对你的表扬或者批评,都可以成为你牵挂的理由。你只需要偶尔在网上,在电话里,一个简单的问候足矣。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同学。同学中有你要好的朋友。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值得珍惜的,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也许某一个同学与你有过争吵,但是那也没有本质的怨仇,一笑便泯灭。同学中可能还有你的初恋,即使未能终成眷属,初恋也是不能忘怀的,因为那是纯洁的。同窗的友情,可笑的争吵,难忘的初恋,都可以成为牵挂的理由。请把照片留着,把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着。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未来的同事和朋友。多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关心、帮助别人,你将有更多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素不相识的人。5.12地震中伤残的人们怎样了?地震后幸存的人们生活和心理状况如何?那些从事城市建设的民工们怎样挣扎在贫困线上,还有那些在贫穷乡村的中老年农民们如何绝望地守着那几分贫瘠的土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是这种牵挂的理由。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的母校。在这里,你毕竟度过了人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岁月。在这里,你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培养与锻炼。你会牵挂吗?若干年后,你的学科是否已经一流,母校是否已经国际知名?你会牵挂吗?也许在母校你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你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会牵挂吗?你在校期间,学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事情令你不快甚至愤怒,但那只是培根的不力,却不是母校的丑陋。你会牵挂吗?喻园夏日的荷塘是否还是阵阵清香?秋日月下的瑜园中是否依然浮动着桂香?同济校区里裘法祖之树一定更加茁壮,你和恋人常坐的石凳是否还是老模样?当你牵挂时,常到网上看看,偶尔回母校走走。

亲爱的同学,我牵挂着,你牵挂着,他也牵挂着。让我们彼此牵挂着,让牵挂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

记忆——华科校长李培根XX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XX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等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历历情景;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都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未来——华科校长李培根XX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XX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在你们完成学业并走向未来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前两天,我看到你们歌之,唱之,舞之,蹈之,哭之,喊之,泼之,醉之。我知道,你们在以你们的方式迎接未来。

我知道你们高兴,激动。月初,总书记来到我们的校园,同学们在欢呼激动之后,又深情地畅想华中大的未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你们的娜姐刚刚在法网夺冠,那是我们共同的喜悦。高兴雀跃之余,你们可没忘记想到学校红土网球场的未来。

最近我参加了你们“畅想未来”的活动。我知道了你们中的陈超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未来;刘乐在学校“导演”未来;有的同学准备到西部大企业的车间中“绘制”未来;有的将要到部队里去“保卫”国家的未来;还有的同学打算“创业”未来…我突然有所感慨,华中大的教育开始变得生动起来、饱满起来!那生动和饱满将带给更多学子美好的未来,也将成就华中大的未来!

未来的幸福在内心的安宁,在自身的和谐。你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你就能守住内心的安宁。你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你不需要在别人面前说你爸是谁。未来你们可以在不断努力拼搏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自我,但切切不要偏执的自我实现。

未来的幸福在感恩和报答。成功既需要贵人的提携与相助,又需要众多普普通通人的烘托与帮衬,那都值得你感恩。懂得感恩,你一辈子或许有贵人相助;知道感恩,你未来的生活将充满阳光。至于你伟大的母亲,你更要感恩,更要报答。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有多大能耐,不在于她有多么完美,更不在于她有多么高贵。你们一定知道被网友称为“暴走妈妈”的、平凡的陈女士,咱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和她一起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为了孩子,其实很多母亲都有可能做那样的事情。未来你赚了钱,常常寄点钱回去补贴父母,即使他们说有钱;未来你条件稍好的时候,把父母接过去享享清福,即使他们说不习惯;未来偶尔亲手做一点他们想吃的饭菜,即使他们说不用你做;更要常回去,量量他们的血压,看看是否有骨质疏松,即便他们说感觉还好。同学啊,感恩和报答可是你一辈子的为人之要。

同学们,看清未来不容易。未来是矛盾的,神奇的,难以言说的。

某些未来是很确定的。一方面意味着事物发展的规律终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意味着,你时时在不知不觉中确定你的未来,未来就在眼前的努力与拼搏中。

然而更多的时候,未来是不确定的,有时候甚至是那么不可思议。我年轻时也憧憬过未来能穿上白大褂,我还当过一个多月的赤脚医生,为乡亲的健康效力而感到兴奋的时刻还刚刚开始时,就被下岗了。后来差不多有机会走到医学院的门口时,我又被拒绝了。在失去理想中的未来时,我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未来。日后或许你们会逐渐明白,你很精细地设计自己的生涯、规划自己的未来,你是那么迷恋未来的某一目标,但很可能你迷恋的对象未来却不跟你玩。别难为你的未来。其实,你若真把自己的未来看得那么透彻,人生可能也不那么有意思了。华中大教给你大智慧,不教给你小聪明。

任何社会都存在好些令人不满意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人们有质疑批判精神,另一方面更需要建设精神。未来,倘若一切都令你看不惯,你只知道毫无顾忌地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却不知道如何建设,那你很可能被边缘化。不要嘲笑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不要玩弄人们对未来希翼的真诚。人间的美好需要你们去建设,社会的互信需要你们去呵护。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质疑批判精神,不教给你犬儒主义。

未来是大度的。少数同学可能在茫然、疑惑、不解、甚至痛苦中沉思着未来。也许过去你过分消遣和娱乐过未来,你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光阴,今天方知往事不堪回首,你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站起来,前行就有路。未来依然愿意迎接你,依然愿意把你拥入怀中。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雄起,不教给你趴下。

亲爱的同学们,关于未来的话太多。最后我还想叮咛一句,未来要说真话。你如果说真话,别人会倾听。你如果说假话,或许只有风会听。华中大教你对人说真话,不教你跟风说假话。

再见了,同学们!在未来,在远方!

远方——华科校长李培根XX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XX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在你们完成学业并将走向远方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过几天你们中的多数人将离开这里,将毅然地奔向理想的、艰苦的、未知的、人生的远方!

希望你们将来能走向事业的远方,我似乎看到你们的远方将是色彩斑斓的。深蓝的天空和海洋或许是你事业的远方;或许你从事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或许你从事先进制造,无论如何,你们都会把绿色带给远方;或许你穿着白大褂,生命就在你心中、在你手上;远方或是红色的。或许你是官员,希望你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在不断革除时弊的过程中,或许你在远方有机会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为官可别忘了政治伦理,要懂得穷人,懂得草民。

你们事业的远方肯定和世界及国家的远方联系在一起,希望未来母校能够看到你们参与人类社会和国家重大发展进程的宏大叙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生命等科学的飞速进展有可能把我们带向神秘的远方,有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追求超能、长生,人类在这条道路上还能走多远?最近几年,国际上经济颇为萧条的时刻,我们国家的发展依然强劲,国内外都有人谈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我们还能走多远?这些年,一方面人们觉得“民主是个好东西”,另一方面又懂得民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民主和自由——在中国还能走多远?这些年,中央强调社会创新管理,我们距离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还有多远?这些年,中央强调对腐败“零容忍”,我们距离清廉的社会还有多远?

人生的远方,不完全在于你能够挣多少钱,有多大的权,成多大的名。你们之间的多数人未必能在钱、权、名方面走得多远,但你们却可以抵达心灵的远方。校友王争艳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她用善良抵达人生的远方。我们09届毕业生胡飞到达神农架苍茫的大山里资教,她的知识和汗水带来孩子们的微笑,孩子们的微笑使她到达心灵的远方。即便那些你都难以做到,你依然可以到达远方。你们03级的一位学长,在华为工作三年,存了几个小钱,然后就踏上了辞职环球之旅。一部脚踏车、一个背包、一顶帐篷,再配一把吉他。旅行“并不只是精彩瞬间的堆砌”,他在数千公里海岸线上的义工,和仰望星空的无数夜晚,那显然是人生的苦旅,但却是心灵的远方。

同学们,你们是否思考过将要把什么带到远方?

你们要把人文情怀带到远方,那是一定不能少的,不管你为学、为商、为官。能如此,你们不枉在华中大几年所接受的文化素质教育。你们要把诚信带到远方,且不说学术、商务,即便娱乐、体育也不能没有诚信。正在进行的欧洲杯,在诡异莫测的小组赛最后一轮,还是体现了诚信与文明;你们要把互信带到远方,今天的中国社会太需要了!如果我们的社会对教育和医疗都不再有互信,中国又何以崛起于远方;希望你们把独立的人格带到远方。独立人格需要真实,需要正直,不要虚伪。你们的学姐李娜不就是一个很真的人吗?要挺起你们的脊梁!最后,我还想请你们带一点浪漫去远方,那就是喻园四季的四华。你们要像喻园春天的桃花,尽情地绽放,无须问到底为谁妆、为谁容,连春雨和东风都会知晓你们的热情和奔放;你们要像喻园夏日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你们要把喻园的桂花带到远方,像她那样不羡娇艳,不慕华贵,然而那浮动的暗香,却长久地沁人肺腑;你们也要把喻园冬天的腊梅带到远方,像她那样冷眼笑看,凌霜傲雪,香韵却自苦寒来。

你们应当为了“成人”而告别。

你的大学生活也许一帆风顺。成绩优异,运动场上吸引过不少异性的目光,社团中也不时留下你的身影。你觉得自己“成人”了,其实未必。也许,不久的将来你恰恰就会告别“一帆风顺”。你可能已有鸿鹄之志,志向满满没什么不好,但谨防志向成为你人生的束缚和负担。不妨让自己早一点有告别“一帆风顺”的思想准备,让志向成为你人生的一种欣赏,一种尝试。

要离开学校了,也有少数同学突然发现要“成人”的恐惧。想着终将逝去的青春,自己似乎还未准备好,懵懵懂懂怎么能一下子走向社会?睡懒觉的时候很香甜,玩游戏的时候很刺激,翘课的时候很自在,挂科的时候很无奈,拿不到毕业证时两眼发呆……可生活还得继续,只是要永远告别游戏人生的态度。

为了“成人”,你们需要自由发展,这是华中大教育的真谛。在日后寻求自我的过程中,你们要告别浑浑噩噩,告别人云亦云,告别忽悠与被忽悠。保持一份独立精神,那才不枉在华中大学习过几年。

为了“成人”,你们又得告别过分自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在华中大几年,你可能不觉得受到过学校的呵护、甚至宠爱,你可能就像天之骄子。可是,真正到社会上,没有人再把你视为天之骄子,社会甚至会让你面目全非!为了“成人”,你们需要告别过分的功利、过分的精明。过分的功利会腐蚀你的心灵,过分的精明会扭曲你的人格。不要把与别人的交往看成实现你自己的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你自己太精明,别人可不是傻瓜;不如“傻”一点,糊涂一点,别人不致于对你使“精明”。让心灵对社会开放,对他人开放!

我相信,你们的告别更多的是为了相约和再见。很多同学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你们相约,十年、二十年再相见。那时候,你们可以交流服务国家社会的心得,可以交流奋斗的体会,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那时候,你们再来瑜园,让母校以你们为荣。告别了,有一天,与老师相约,与母校相约,与同学相约,与初恋相约!有些告别特别艰难。

比如,你成绩优异,深具研究潜质,你将来有条件成为一个科学家;同时,你综合素养很好,今天已经是学生领袖,将来也有条件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现在,无论你选择其中哪一个,意味着你可能告别另一个你将来并不难得到的东西。你或许彷徨、犹豫、纠结了吧?亲爱的同学,只要懂得舍弃,就很容易告别选择的艰难。

告别某些风气或习俗也很艰难。尽管如今有拼爹的现象,但毕竟不是成功之道。有一个“好爸爸”,不妨告别对你爸的依赖;没一个“好爸爸”,那就告别羡慕嫉妒恨。过几年你们可能面临谈婚论嫁。要结婚,是否一定要有自己产权的房子?有些年轻人为此而不惜“啃老”。华中大的小伙子们、姑娘们,千万告别“啃老”,告别“俗气”。

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很容易忘记人的意义与生存价值,忘记信仰和独立精神等。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不能仅仅是经济的跃进,还需要精神的崛起。同学们,希望你们要有告别麻木、告别粗鄙、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为国家,为你们自己!

如果使你自己置身于更大的天地,就会懂得有些告别特别伟大,如三十年多前党中央对文革的否定。否定文革,使国家告别了封闭,告别了破坏,告别了对人的蔑视;使人民告别了斗争,告别了恐惧,告别了贫穷。那是多么伟大的一场告别!最近总书记强调“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告别权力崇拜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告别。希望你们今后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其中,告别对法律的任何藐视!

虽然人生在不断地告别,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告别的。

亲情是不能告别的。曾经我告别乡村,告别与我相依为命的奶奶。但直到今天,我内心从来没有告别奶奶的亲情,尽管她已经去世四十多年。我的一个已经去世的工人朋友,有一个儿子,上了大学,出国了,多年不与母亲联系。他可是告别了亲情啊!我就不明白亲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能告别的呢?

学习是不能告别的,你们可以告别学过的知识,但不能告别学习的习惯;努力奋斗是不能告别的,不然,你一生大概都会不断地告别机会。

改革与开放是不能告别的,如果你们尚有家国天下之情怀,一定铭记于心。

同学们,关于告别,很难说尽,关键还得靠你们自己体悟。

不多说了,我也要向你们告别啦!让我们告别,其实也将是各自新的抵达!

第五篇:培根《谈读书》读后感

谈读书有感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培根写的《谈读书》,从中收益非浅。感觉里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培根简介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其说的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使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和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减少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但是读书又不能费时太多,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不易太盛,太盛则矫。因此我们要善于挑选,只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还可以补先天的不足,而经验又能补读书的不足,盖天下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任何事的,都是经过慢慢积累,以补先天的不足之处。而积累的经验多了又能补读书时所不能学到的东西。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句话说,有只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而且不可尽信书中所言,也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该仔细推敲思考.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盖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皆因以上所叙之诸多好处,我强力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文章.《谈读书》读后感

读书,我个人认为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看书,看一本或一篇从未看过,也可以是重新看的书,第二,学习,上学校,多用于现代社会中,孩子出门前,都说一句:“我读书去了!”

不想读书不爱读书的人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读书(指课外书),80%的孩子都会回答没时间,我想换成是我,也会那么说的。其实,生活中,空闲的时间是很多的,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在书桌前发呆的时候,玩疯了需要平静一会的时候,一个人闲着无聊的时候,……那些细小的时间,要靠你去拾掇。有一个作家说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页书的时间总是有的,慢慢积累起来,将是一个很惊人的数目。“读书”也就是“学习”,那“学习”又得分开说:“学”是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学了,才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习”便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了,转而又忘了,那等于白学,白学又不如不学,所以温习不可少。学习后还得“思”,“思”便是思索学过的知识,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学来也无用。读书必是自愿,只有自愿做的事情才更快乐,更有效果。别人逼你,你本身不愿意,只怀着满肚子的气读书,脑里便不能“思”了。比如说我吧,一本《家》,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办法?但同样厚薄的儿童小说,仅一小时,便半本“下肚”。那时我还想:人生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在我眼里,暂时没有。

我想,看书是需要耐心的,名著的确不同于其他小说,慢慢琢磨,才其乐无穷。

既然我早已读过这篇文章,还写了,就不能光说不做。走,看书去啦!

方航

《谈读书》有感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我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培根说的,我只是觉得这句话说得太过肯定了。

谁说读史就一定会使人明智?历史上的伟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拿破仑就是位历史爱好者,但他在对俄国进行侵略时,还不是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着误区,这也使70余万法军被打得不到5万,正是这次惨痛的失败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位众所周知的历史爱好者,他常用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以此来鞭策自己不要犯那些可能的错误。但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还不是犯了历史性的错误,这还差点让我们国家在世界历史上的倒退变成现实,幸好“文革”过后,新中国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谁说读诗一定使人灵秀?南朝的陈后主应该是位读诗和作诗方面的高手了吧?!但结果却是祖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毁在了他的手里。读诗的确使他在文学方面变得更加灵秀,但没有使他在治理国家这方面变得灵秀。试问:江山社稷与读诗作诗哪个更重要?这也使我更加坚信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谁说数学一定使人周密?1968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到73秒时突然爆炸,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是因为一个“O”型圈由于计算不够精确,导致在低温下失效造成的。人和计算机都没能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所以数学和周密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

谁说科学一定使人深刻?现在所谓的科学家们天天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中工作,他们是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新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也各有利弊,以至于现在的人类生活好了,全球气温变暖了,海平面升高了,冰山也融化了……以后如果有天灾降临在我们后辈的身上,那时人们才会记忆深刻。但现在的人不会,因为他们总是在灯红酒绿的“美好”生活中挥霍着自己的生命。

谁说伦理学一定使人庄重?如果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那么现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就应该是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会”了,也就不会有作奸犯科的人和监狱了。可见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紧密相连的。

谁说逻辑修辞之学一定使人善辨?现在社会中不乏有着高智商的众多罪犯和黑客,他们一般都是有着高文化和高科技的。所以,逻辑修辞之学应该是“善变”而不是“善辨“吧!

学会合作

也许,仅仅读书还是不够的,“用书”也不可少吧!

下载李培根谈教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培根谈教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读书 培根 ---教案

    谈读书 培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

    李培根2012年毕业演讲

    李培根2012年毕业演讲 亲爱的2012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 在你们完成学业并将走向远方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过几天你们中的多数人将离开这里,将毅然地奔向理想......

    李培根校长离任演讲

    华中科技大 李培根校长离任演讲 2013.3.31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微博) 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

    李培根2006年毕业典礼演讲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2006《同歌同行》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现在请允许我代表朱玉泉书记,代表学校党委、校行政,为你们送行,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与......

    李培根校长的经典语录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16分钟演讲、30次掌声,这几个词串起来就是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话题。什么样的大学校长讲话能让7700名学子齐齐共鸣?能让多数看了演讲文字的人感动不已?能让......

    李中莹谈亲子教育

    李中莹谈亲子教育怎样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活泼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最近香港NLP高级执行师、情绪管理专家李中莹在接受记者时的一番话也许对各位有所启发哦。1、有......

    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未来五篇

    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未来 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在你们完成学业并走向未来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前两天,我看到你们歌之,唱之,舞......

    李培根演讲稿(全文).(精选合集)

    亲爱的 2010 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