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时间:2019-05-12 04: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都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民主法治。一方面,安全生产需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社会关注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实现“依法治安”。

公平正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依法对肇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处罚,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经济赔偿,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社会友爱的基本要求。用“诚信友爱”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道德防线。

充满活力。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的活力可言。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活力,即人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工作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调动和发挥。

安定有序。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震荡。事故多发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形象。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频频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就是大自然及其所固有的规律对人类逆行的惩罚。只有正确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第二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范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胡锦涛同志着重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求我们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党中央从广阔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视野,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提出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动力。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急需研究和落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XXX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自然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XXX市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和谐和美新XXX。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近几年来,XXX市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创XXX美好明天”的实践工作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上下努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现在开始,XXX市就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任务要求,努力建设和谐和美新XXX,这也是“共创XXX美好明天”活动的具体化。建设和谐和美新XXX,就是要努力使XXX集改革、发展、稳定于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努力承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转化,营造城市美、环境美、心灵美、生活美的社会环境,成为自然优美、文化繁荣、团结共处、谅解宽容、安居乐业、以人为本的和美社会;努力承接历史,汲取精华抛弃糟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新XXX。

二、切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员和党的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的问题,促进影响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措施。教育活动是以切实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的。同时,以此为载体,在全市各乡镇、各部门抓好“六型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和美新XXX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一要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要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二要打造“创新型”组织,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三是打造“活力型”组织,调动积极因素。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昂扬斗志,营造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四要打造“务实型”组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各级班子、干部队伍建成优质高效、求真务实的组织。五要打造“廉洁型”组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六要打造“协作型”组织,牢固树立团结进取精神。在工作中,要讲大局、顾全局,加强团结,注重协作。

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和谐和美新XXX

建设和谐和美新XXX,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民的创造活力,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和社会合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四家领导班子和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的积极性。要继续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将影响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实施重点突破,成立重点突破工作机构,将市四家班子所有成员和市直单位的负责人全部编入工作组,让每个成员都担负起项目领导的责任,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分工又合作,上下拧成一股绳,以此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其次,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发挥社会政策在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中的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热情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贡献力量。第三,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在全社会努力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进一步做新做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旺做活第三产业。围绕“农业强市”思路,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

农民”的新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紧紧抓好“三农”工作不放松。围绕“工业富市”思路,抢抓国家宏观调控、西部开发及东部产业转移、泛珠三角(9+2)经济合作区等机遇,发挥我们资源、能源及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围绕“旅游旺市”思路,重点开发好各旅游等景点,进而推动整个六大优势特色资源的整合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用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总之,我们要达到依托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依托工业化促进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依托旅游和三产使XXX兴旺发达,依托城镇化使XXX更加文明和美丽。

五是发展民主政治和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和谐和美新XXX的政治保障。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推进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今年要创全国村民自治工作先进市,加强依法治市力度。要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健全和完善市级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质询制,以“票决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开展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扩大民主的工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政治局面。

六是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建设和谐和美新XXX的精神支撑。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掌握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要狠抓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以“XXX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整理具有XXX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增加XXX文化底蕴。要狠抓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做文明XXX人的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XXX社会发展更具现代气息、充满生机活力、和谐和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点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须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1] 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

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

第三,和谐的社会不仅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而且开放并充满活力。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宏伟目标和重大任务。我们党早就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而我们党现在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矛盾,一个是经济目标、一个是社会目标,二者是一鸟两翼,互为前提的关系,“小康”包涵着“和谐”,“小康社会”期待着“和谐社会”的到来,而和谐的社会无疑会推动和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完成执政任务、巩固执政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走在人民和时代的前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意激发社会话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

第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

①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丰富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会提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问题。我们党提出并正在着手解决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既触及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触及了社会建设层面存在的不和谐之处。“五个统筹”渗透和推进到社会结构层面,必然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意味着在我国将要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格局,这大大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②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在建国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于物质严重匮乏、人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客观现状,我国采取了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满足人们必要的物质需求便成了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中心任务。应当说,当时作出的这种选择是合乎客观实际的。当然,这不等于说在社会和谐方面不存在问题,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问题,它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时至今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过剩的经济代替了过去短缺经济,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③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潮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进步进程的新贡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联合国先后提出《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发展指数” 之后,一些国家(如北欧国家)提出了“社会和谐” 的理念。可以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机理和实现途径,不仅将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作出新贡献,而且也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理想社会和文明进步进程作出的新贡献。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

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还不很发达,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5]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在发展中充分注意统筹发展的原则。第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改革稳定的目的是求发展。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也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过程。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6]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所在。特别是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社会经济成分在不断多样化,新旧体制,各种思想、思潮相互激荡,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束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我们付出极大努力持之以恒的伟大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去不断实践,才能得以逐步实现。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要通过发扬光大天人调谐思想,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最终使人类永久性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发展危机、生存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66

[2]黎 滢.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 ,2 :156~157

[3]李英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视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6:18~21

[4]刘伟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科技创新导报,2011,10:251

[5]党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政研广角·党建天地,2005,67:66~67

[6]纪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甘肃农业,2008,261(04):16~18

第四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障的思想。

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须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须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现阶段,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迫切需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精

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从精神 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 都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间的统一。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的“体”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魂”和“体”的关系,做到强“魂”健“体”,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如何构建美丽中国?首先,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经历了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对国情的把握和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次,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纠正过去传统的把发展压在拼资源、拼环境上,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矿藏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很低,特别是作为能源主要来源的石油,年耗油量的54%需要从国外进口,西方敌对势力明里暗里千方百计对我国石油进口设置障碍,能源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再次,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下大力提高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文化道德指标通常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一种软实力,它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发展的未来。所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符合党情、国情,更符合民心民意,只有沿着党的十八大既定的目标和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人民就一定能够尽享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幸福。

第五篇:浅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多样化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

策。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我们参加这次研讨班的各民主党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集中精力,认真研读,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思路。下面谈谈这次学习的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26年以来来,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但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面临的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形势困难、反腐败任务艰巨、价值观差异增加、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社会问题。所以,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快速增长,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路子。

我们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空想的“乌托邦”。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但它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和伟大的历史过程。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篇大文章。

从现实的针对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的发展理论做出贡献。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的不和谐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民为本”,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我们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制度工程,更是一个感情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一句话,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难看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以民为本”,就是要时时处处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在情感上尊重理解体谅人民群众,在行动上为人民群众谋利、谋富、谋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通过身边事、手头事、眼前事体现出来,要让老百姓从自身生活中听得见,摸得着,看得到。

分析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为9.4,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却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约为3~6倍以上。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够予以正确解决,也会危及稳定。比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分配不公。目前我国存在一些非法致富现象,一些人靠钻政策和体制漏洞而暴得大利,一些部门和单位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这对群众的情绪是一种严重的挫伤。对国民经济作出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改制、搞活,致使大批产业工人下岗。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产业工人和无地农民、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显然是不对等的。利益失衡导致心理失衡,是当前社会情绪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最近“两会”召开以来,几乎全国人民群众的目光,都在关注社会公平,关注贫富差距,关注反腐倡廉,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工待遇,关注教育乱收费,关注困难群体,关注物价上扬,人人都说这些问题非常严重,都说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但这些问题,到底具体地存在和分布于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和哪些单位呢?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件一件地摆到桌面上,才能一件一件地分析,一件一件地解决。怕只怕你等,我也等;你看,我也看;你推,我也推。那样一来,“构建和谐社会”,就真的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市个别部门,都有这样一种倾向,无论是执法部门还

是非执法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地争权、揽权、要权、保权。事不怕多,权不怕大,可批可不批的批,可管可不管的管,可收费可不收费的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权力抬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

但“和谐社会”是用嘴说出来的吗?“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指标,核心是指每个百姓的满意程度,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满意度。一些地方政府机关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与居民低矮

破旧的住房形成巨大反差,怎么和谐?还有,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而农村贫困地区的“毛细血管”乡间小道却经常断头;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而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常发生;市区夜晚灯火辉煌,而不少乡村漆黑一团这一切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尽快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

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比法治社会的内涵广,但法治社会应该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公民的自由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法律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行为模式和规则,因此应该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良法”,但是若是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的理念作指导,很难相信会制定出“良法”,会实现法治化的目标。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一切美好社会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的调整。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和谐的社会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理性精神。理性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法律应当成为理性的最权威的载体。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尤其重要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因为社会主义民主不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应当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多党合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中共中央2005年3月20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特别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件大事。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重要政治准则,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发以及2000年12月召开了第19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以后,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了建国以来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局面大好,催人奋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重视程度不断得到加强,各民主党派也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发挥多党合作的作用,我国社会就更加和谐、稳定;什么时候忽视多党合作的作用,我国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加剧,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妥善协调和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党派、民族、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不仅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社会面貌和社会风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空前团结、和谐。1957年后,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统一战线被摧残得七零八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实行拨乱反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了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最怕的就是嘴上热,身上冷;会上热,会下冷;上边热,下边冷;代表委员热,有关部门冷;人民群众热,领导干部冷。去年以来,呈现了许多新的提法和名词:“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等,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注重自身建设的决心。相应的,民主党派也存在着如何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如何保持民主党派成员先进性等等问题。建议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对中共党员多党合作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并通过适当方式举行中共党员和民主党员共同回顾,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大好形势,党的事业生机勃勃等项活动。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XX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党的文件中首次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市委书记XXX在市委全会上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做好XX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实现今年的经济目标,我们决不能忘了这个大前提。

2004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在新的起跑线上平稳健康、加快发展的一年。全市经济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社会稳定和谐,顺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增长速度近6年来首次达到两位数。按可比口径计算,一般预算收入24.65亿元,增长18.7%。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增长13.1%,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200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结构、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挑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偏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投资增速偏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市商业银行的最终处置任务十分艰巨,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任务很重等困难和问题,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我们也要抓住XX被列为全省规划建设五大石化基地之一的契机,继续抓紧洽谈引进大型石化项目,培育临港工业;积极开展“三条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为城市发展、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战略腹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强“三农”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社会黑恶势力和凶杀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加大力度打击“两抢两盗”,坚决打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关注民生民情,构筑和谐XX。

构建和谐XX是这次“两会”提出的新目标,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任务,就是要把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主动克服困难,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XX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完成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实现XX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学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之后,我对构建和谐社会坐了以下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安全生产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安全生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和谐”已成为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它包......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安全生产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安全生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和谐”已成为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它包括......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效机制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效机制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既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针对现......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途径的思考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途径的思考齐卫平2006年第9期 ——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

    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09级新闻一班郝少杰学号:200914210130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1、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一个新的高级阶段的......

    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波密县委办公室周荣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要有坚强有......

    公安机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

    公安机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安机关作为肩负着巩固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