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
*******水泥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有限公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关于印发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有限公司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利用11月份继续深入开展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培训、宣传工作,使人人参与标准化建设,人人共享标准化成果,使全体员工形成安全价值的共识和安全目标的认同,并实现“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以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全面达到国家一级企业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现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基础,强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以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安全体系标准化,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怎样做到位”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二、参与范围
公司所属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和执行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工作,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办公室:
1、设备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设备处、各车间副主任、设备技术人员
2、电气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电气室、各车间副主任、电气技术人员
3、工艺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生产处、化验室、各车间副主任、工艺技术人员
4、综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安全处、保卫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
四、工作内容
(一)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确定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目标;组织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负责安全标准化展开工作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三)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公司相关规定,按时召开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负责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培训工作。
(四)要根据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保养标准;负责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复查工作。
(五)负责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电子档案,进行标准化的自评和复评申请工作,并向领导小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上报有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
时间:2011年***月***日至2011年**月***日
工作内容: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使全体人员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入心入脑,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阶段、整理、实施阶段
时间:2011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工作内容:
1、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和工作内容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救援机构,制定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将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安全工作。
第三阶段、自检自查阶段
时间: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工作内容:按照*****«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内容,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现场作业、设施设备等各方面进行隐患排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
第四阶段、整改、完善阶段
时间: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工作内容: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和完成时间,并予以完成。
第五阶段、企业自评阶段
时间: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工作内容:由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内容进行自评,做出是否具备申请评定的结论,直至申报审评。
第六阶段、改进、提高阶段
时间: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工作内容:接受安全生产管理局组织的审评,并根据提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各系统和、管理环节,实现企业达标。
第七阶段、稳步提高、全面达标、总结上报一级达标阶段
时间:2013年*月*日至2013年*月***日
工作内容:通过整改后,申请安全生产管理局进行考评,进行等级认定,获得标准化等级认定和牌匾后,进行工作总结,并上报吉林区域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公司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标准化工作,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加快实现企业高标准达标。形成完善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
(二)加强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生产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安全专题教育,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三)完善措施。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将安全生产行为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四)明确责任。对职责履行不到位、影响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达标工作的部门或个人,要实行责任追究
***水泥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
第二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制度编号:LWSNAQBZHZD2016-01 版本号/修改状态:2016/01
XX 水 泥 工 业 有 限 公 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试行)
编制:XXX
审核:XXXX
批准:XXXXX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日 生效日期:2016年10月1日
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发布
目 录
一、发
布
令........................................................................................................................................6
二、授 权 令..................................................................................................................................................7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目标....................................................................................................................................8
(一)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8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12
(一)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12(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15 第三章 安全生产投入..................................................................................................................................18
(一)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18(三)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22 第四章 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8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28
(二)文件管理制度...........................................................................................................................31
(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36 第五章 教育培训..........................................................................................................................................41
(一)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41
(二)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46
(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48 第六章
生产设备设施................................................................................................................................51
(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51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6
(三)设备设施检修、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64
(四)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报废、拆除管理制度...........................................................71
(五)电气设备设施管理制度...........................................................................................................74(六)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75
(七)临时用电线路审批制度...........................................................................................................79
(八)特种设备管理制度...................................................................................................................82
(九)压力容器管理制度...................................................................................................................85
(十)起重设备管理制度...................................................................................................................89
(十一)卷扬机管理制度...................................................................................................................91
(十二)吊索具管理制度...................................................................................................................92
(十三)电焊机管理制度...................................................................................................................97
(十四)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制度...................................................................................................99
(十五)工业气瓶管理制度.............................................................................................................101(十六)厂内机动车管理制度.........................................................................................................103(十七)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管理制度.........................................................................................105(十八)收尘设备管理维护制度.....................................................................................................106(十九)回转窑专项检查制度.........................................................................................................109 第七章
作业安全......................................................................................................................................112
(一)危险作业管理制度.................................................................................................................112
(二)高危作业审批管理制度.........................................................................................................137
(三)动火作业管理制度.................................................................................................................141(四)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45
(五)高处作业管理制度.................................................................................................................149
(六)吊装作业管理制度.................................................................................................................152
(七)交叉作业管理制度.................................................................................................................154
(八)高温作业管理制度.................................................................................................................156
(九)预热器清堵作业管理制度.....................................................................................................158
(十)篦冷机清大块作业管理制度.................................................................................................160
(十一)筒形库清库作业管理制度.................................................................................................161
(十二)挂牌上锁管理制度.............................................................................................................164
(十三)岗位达标评定管理制度.....................................................................................................168
(十四)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171
(十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75(十六)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78(十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81(十八)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183
(十九)外包单位安全管理制度.....................................................................................................187(二十)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190(二十一)变更管理制度.................................................................................................................195 第八章
隐患排查......................................................................................................................................197
(一)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97
(二)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203
(三)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报告管理制度.........................................................................205
(四)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211
(五)隐患排查治理通报制度.........................................................................................................214 第九章
危险源监控................................................................................................................................215
(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215
(二)危险源管理制度.....................................................................................................................220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228 第十章
职业健康......................................................................................................................................230
(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30
(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管理制度.................................................................................................237
(三)职业病防治责任制.................................................................................................................240
(四)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管理制度.........................................................................................243
(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制度.............................................................................................245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管理制度.........................................................................................247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管理制度.................................................................................250
(八)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52
(九)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57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259
(十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264
(十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处置管理制度.............................................................................267
(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270
(十四)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73
1.粉尘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73
2.高温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73 3.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74 4.危险化学品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75
(十五)女职工保护管理制度.........................................................................................................276 第十一章
应急救援..................................................................................................................................277
(一)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277 第十二章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281
(一)事故管理制度.........................................................................................................................281 第十三章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288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288
(二)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管理制度.................................................................................................293
(三)外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295
(四)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304
(五)安全生产“三违”考核管理办法.........................................................................................31
一、发 布 令
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贯彻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控制公司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绩效,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等要求,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编制了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以本质安全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符合性、适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对公司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删除、梳理和修订,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是指导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和行为准则。
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精神,深刻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中的内涵,并严格贯彻、落实,以提高员工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公司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达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现批准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相关方务必参照执行。
总经理:
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二、授 权 令
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现任命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XXXX同志为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对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监督、管理责任,并将运行情况向总经理报告。
管理者代表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1、全面负责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业绩和改进需求;
3、确保在整个组织体系内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
总经理:
XXXX水泥工业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实现管理标准化,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和考核;适用于公司所涉及的一切生产活动,包括相关方在厂内的活动。3.引用文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和《《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4.职责
4.1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委员主任)负责对公司级的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并与安全总监签订安全责任书,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
4.2安全总监负责对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的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
4.3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对各自分管的部门安全相关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其中,工伤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结果需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4.4财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工伤事故的考核处罚。
4.5各部门负责将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到车间(室)、班组,定期监督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负责车间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
4.6技术安全部(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统计各部门对所属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结果,并向安全总监提出奖惩建议。
4.7车间(室)主任负责将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到班组,定期监督检查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负责班组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部门负责人汇总。
4.8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岗位员工安全承诺书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车间(室)汇总。
4.9每月各部门负责人将所属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安全目标、指标的考核结果报给技术安全部备案。5.管理要求
5.1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依据
5.1.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1.2中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要求。5.1.3公司的实际能力和现有状况,上公司安全目标实施的遗留问题。
5.1.4公司的管理水平、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生产和过程的绩效及安全标准化系统和体系的评审结果。5.1.5公司的相关方管理要求。5.1.6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原则。5.1.7目标制定原则
5.1.7.1 符合原则: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上级要求;
5.1.7.2持续进步原则:比以前的稍高一点,跳起来、够得着、实现得了;
5.1.7.3 三全原则: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即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涵盖所有部门、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1.7.4 可测量原则: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具有行为导向的、可行的和有时间期限。
5.1.7.5 重点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工作。5.2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5.2.1每年十二月底各部门将上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报技术安全部。5.2.2技术安全部根据部门将上安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并要考虑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评价、生产和过程的绩效及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结果,初步拟定下一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草案。
5.2.3技术安全部将下一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草案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再进行修订后,报安全总监审核和综合各分管领导意见后,由安全总监提交安委会审议。
5.2.4公司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经安委会审议、总经理批准后以企业正式文件印发后下发各部门进行实施。
5.2.5制定的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具有行为导向的、可行的和有时间期限。
5.2.6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涵盖所有部门、人员,即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5.3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分解。
5.3.1公司安委会根据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对公司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到各部门;目标、指标应尽量量化,并设置可测量参数。
5.3.2技术安全部根据公司安全管理目标分解的结果,制定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由总经理与安全总监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总监与各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由各分管副总与各管辖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5.3.3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分解、制定出符合本部门生产安全特点的安全目标和指标,分解至车间(室)班组、岗位员工,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5.4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施与监测 5.4.1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5.4.1.1安全总监根据公司安全目标、指标制定公司的实施计划与考核办法,经安委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1.2各部门根据分解的目标、指标制定各部门的安全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报技术安全部备案。
5.4.2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目标管理负全面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按期保质地完成相应的工作目标。
5.4.3各部门负责人对各自部门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监测,每月对分解到车间(室)、班组、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报技术安全部。5.4.4技术安全部作为公司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监测,每月对各部门报给的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进行复核1次,并保存有关复核监测记录资料。
5.4.5技术安全部每季度将各部门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奖惩建议(可否参与明星员工评选的建议),报安全总监审核和综合各分管领导意见,由安全总监提交安委会审核和决定奖惩。5.5安全目标和指标的考核与评估
5.5.1公司安全总监组织安委会成员每季度对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出全面评估报告。
5.5.2各部门每月对分解到班组、员工的目标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记录交技术安全部存档。
5.5.2技术安全部负责每年年初对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定情况和每季度《安全责任书》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做为公司安全奖罚的主要依据,并向全公司公布。5.5.3安全总监根据评估结果,当实际结果与目标发生严重偏差时,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调整后的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以文件形式重新颁发。各部门根据公司调整后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调整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5.5.4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6.相关文件与记录
6.1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6.2下发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文件 6.3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6.4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 6.5目标和指标修订记录
6.6安全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检查考核记录 6.7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消防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及外协施工方与分包方。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XXXX股份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4.职责
4.1 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使之持之有效运行。组织编制相关管理制度及公司的安全管理网络图。
4.2 行政后勤部负责起草、下发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文件,提出安全管理人员招聘条件,并招聘安全管理人员。
4.3技术安全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安全职责及各部门车间兼职安全员岗位职责,并监督执行。
4.3 各部门根据人员配置实际情况编制本部门安全管理网络图。5.管理要求
5.1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原则
5.1.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即设立公司级、部门级、车间(室)级、班组级安全组织机构。
5.1.2一岗双责、全员负责,部门、车间(室)、班组行政负责人负责制的原则。各级组织机构的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安全工作负责。
5.1.3综合监管、专业指导,安全总监、技术安全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部门、车间(室)兼职安全员进行综合监管和对同级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5.1.3合法性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5.1.4适宜性原则。公司建立安全组织机构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保组织机构资源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5.2 机构设置
5.2.1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机构
5.2.1.1公司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做为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统一管理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各部门在安委会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5.2.1.2安委会主任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总经理)担任,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安全总监)任副主任。其他的公司领导及工会、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委会委员。
5.2.1.3各部门是安委会成员部门,成员部门在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共同完成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5.2.1.4安委会办公室
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安委会日常工作。安委会办公室设置在技术安全部,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由技术安全部负责人担任,下设成员若干名。5.2.1.5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或者安全例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并形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予以保存。安委会会议内容包括监督检查上次会议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问题的整改措施以及研究当期安全生产情况,并进行工作布置安排;会议纪要中应包括会议的时间、会议的地点、主持人员、参会人员、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记录人、会议议题、会议决议等,形成闭环管理。5.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5.3.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公司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安全部,该部门是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对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5.3.2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为组长,车间(室)主任、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等为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的成员。5.3.3各班组长为本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组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工作。5.3.4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应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任命书;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以文件形式下发设置,各部门根据设置,绘制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图。5.4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5.4.1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技术安全部配13
备部门负责人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至2名;各部门至少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5.4.2各车间(室)、班组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不同数量的兼职的安全员,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5.5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5.5.1公司实行公司级、部门级、车间(室)和班组级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5.5.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见《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四级网络图》。5.6 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及管理
5.6.1各部门、车间(室)、班组成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成人员由各部门、车间(室)、班组负责人任命,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审批。5.6.2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及组成人员由安全生产委员会任命。
5.6.3公司安全总监负责设置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并任命配备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5.6.4各部门、车间(室)、班组兼职安全员报公司技术安全部备案。5.6.5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公司必须以红头文件形式进行任命。
5.6.6当本公司出现重大变化或对聘任人员进行更新时,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人员应及时调整,并以公司红头文件形式重新任命发布。
5.6.7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本岗位职责;发生重大渎职、责任事故按相关考核规定给予解聘,严重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5.6.8各部门更换或调动兼职安全员时,必须向技术安全部备案。
5.6.9技术安全部按照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培训和外送培训、考核及资格证书的办理工作。6.相关文件与记录 6.1 安委会成立文件
6.2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文件 6.3 安委会会议记录和纪要及签到表
6.4 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四级网络图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1.目的
构建公司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要求,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XXXX股份公司安全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组织审议、签发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4.2安全总监负责牵头组织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评估及考核。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车间(室)班组及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5.管理要求 5.1制定要求
5.1.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因此,必须明确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车间(室)、班组和所有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负有的安全责任。
5.1.2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由纵向系列和横向系列责任制组成。其中纵向系列的包括各级领导直到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其中包含部门的正副职领导;横向系列的包括各级职能部门和各基层车间(室)、班组的责任制。
5.1.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覆盖到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责任内容应详细明确、具体、可操作,避免责任缺失。
5.1.4在制定具体的纵、横向系列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保持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其责任15
人员的权限职责相一致,责任制内容要与岗位工作实际相符全同,做到适宜性强,有针对性,不能笼统规定。5.2制定、沟通
5.2.1公司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安全责任制,指导、审核各部门编制情况,技术安全部负责处理编制过程中的日常事务。
5.2.2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员工岗位责任制的编制、沟通与评估。
5.2.3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之前,技术安全部应与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充分的调查、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5.2.4技术安全部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起草完毕后,要及时征集相关人员的意见或建议。
5.2.5技术安全部将各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征求意见进行书面汇总、整理,提交安全总监
5.2.6安全总监提出修订意见,技术安全部组织修订,再次报安全总监审核,安全总监审核完毕,报安委会主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审议。
5.2.7安全总监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会,根据会议修订精神,修订定稿,提交总经理审批后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5.2.8各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月度1次)。5.3培训
5.3.1技术安全部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的组织工作,制定公司培训计划。5.3.2技术安全部负责组织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
5.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部门各级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制培训,应及时让下属人员了解、掌握。
5.3.4机构或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发生变动时应及时组织变动人员进行安全职责和权限的培训。
5.3.5所有培训记录应存档备案。5.4评审
5.4.1安全总监每年应至少一次组织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工作。当法规标准发生较大变更或管理机构等发生重大调整等情况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对责任制进行评审、修订。
5.4.2评审应根据法律法规、组织结构、安全健康管理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
5.4.3评审应形成报告,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评审报告应上报领导审批。5.5修订
5.5.1各部门及时修订评审出的不适宜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修订后的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经总经理批准后以文件形式重新发布,并将旧制度收回。
5.5.2修订应参照相关文件管理规定执行,技术安全部保留相关材料备查 5.6考核
5.6.1公司应落实责任制的配套管理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明确奖惩办法。
5.6.2相关部门严格对照责任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逐级考核的方式,分“四级”考核机制,具体为:
5.6.2.1安全总监对公司各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部负责人安全责任制进行考核; 5.6.2.2技术安全部负责对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
5.6.2.3各部门负责对其所属车间(室)、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6.2.4各运行班组负责对其班组岗位、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6.3公司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依照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安全考核,每月进行,考核过程参照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各部门(分厂)对班组岗位、人员依照分解的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每月进行,考核过程参照各部门(分厂)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执行。6.记录
6.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6.2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后发放记录 6.3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6.4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 6.5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记录
第三章 安全生产投入
(一)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预算、提取、使用、统计与监管,不断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3.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4.术语
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5.职责
5.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编制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进行审核及批准,保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2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并监督执行。
5.3技术安全部负责各部门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汇总,5.4财务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结算、统计报表、单独建账等财务管理工作。5.5经营管理部负责安全费用中物资的采购、供应等管理工作。
5.6技术安全部对公司各部门安全费用的计划、使用管理、总体协调负牵头责任,负责监督落实。6.管理要求
6.1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
6.1.1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筹措安全生产费用,足额提取,进行预算管理;水泥生产以本年实际销售收入为依据,按不低于以下比例预算安全费用:
6.1.1.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按照3%提取;
6.1.1.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6.1.1.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含1亿)的部分按照1%提取; 6.1.1.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亿以上的部分按照0.5%提取。
6.1.2矿山开采安全费用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提取,提取的标准为2元/吨原矿。6.1.3本条6.1.1、6.1.2款安全费用应分别提取和预算,不得相互冲抵。
6.1.4安全生产费用计提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公司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及为满足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而进行的整改。
6.1.5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坚持“按需计提、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6.1.6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6.1.7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部应将安全费用纳入公司财务计划,保证专款专用,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6.1.8财务部建立健全安全费用统计台账,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定,每月末、季度末、年终将安全费用使用明细台账、统计台账,交技术安全部审核、存档。6.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 6.2.1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范围:
6.2.1.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具体是生产现场、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及各类机电设备的安全装置。
6.2.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购置安全生产书籍、刊物、安全教育器材、聘请安全专家授课等及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呼吸防尘用具、眼防护用具、防护鞋等。6.2.1.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6.2.1.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6.2.1.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2.1.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6.2.1.7安全标志及标识;
6.2.1.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6.2.2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流程
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按照“公司审批、安全总监分项审核,技术安全部监管、财务部统计、结算,确保需要、规范使用,据实列支”的原则进行。6.2.3计划的提出、审核及费用审批
6.2.3.1每年年初安全总监牵头组织、技术安全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本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按照相关工作流程,由公司预算管理部门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经批准的计划分发到相关部门、各单位要相互配合执行按照计划实施。6.2.3.2根据计划,各单位在进行安全项目施工前报公司技术安全部、安全总监审核后,方可向财务部申请费用。
6.2.3.3费用使用,由使用部门申请,按正常流程办理,必须由安全技术部负责人、安全总监签字,总经理批准。
6.3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公司应将安全投入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司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所需的支出。
6.4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应及时补足,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并纳入安全投入预算管理,专项核算;其它预算的安全生产投入当年结余的,不得结转下使用。
6.5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6.6安全生产投入的监管
6.6.1所有安全生产投入必须注明用途,经技术安全部审核、安全总监监督,财务部复核入账,并建立相应台帐。
6.6.2公司为职工提供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6.6.3技术安全部、财务部根据安全生产费用规定的使用范围、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安全项目投资计划及安全生产费用预算额监督检查并控制投入费用支出情况。6.7安全生产投入的统计
每季度最后一天前,财务部编制本季度安全生产费用完成情况报上级公司审计部门审核。7.记录
7.1安全生产投入预算表
7.2安全生产投入费用使用计划 7.3季度安全生产费用完成情况 7.4安全生产投入台帐
(三)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公司的工伤风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挝水泥工业有限公司所有在册员工。3.引用文件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赔偿标准》 《工伤认定办法》
《XXXX股份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4.职责
4.1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共同负责组织处理工伤事故、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负责工伤事故的认定、员工劳动能力的鉴定工作;负责为员工申请办理工伤保险待遇,协调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方面的问题;协助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处理善后事宜;负责工伤事故档案资料的归档保存。
4.2行政后勤部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缴纳及变更。
4.3各部门负责发生工伤事故后及时向技术安全部和行政后勤部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5.管理要求 5.1基要要求
5.1.1公司应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5.1.2公司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所有员工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5.1.3发生工伤时,必须采取有效、快速的救治措施使工伤员工得到及时救治。5.2工伤保险的缴纳
5.2.1工伤保险的缴纳根据当地政府《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和要求进行缴纳。5.2.2工伤保险费缴费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5.2.3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自治区经办机构根据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以及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确定。
5.2.4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及时向经办机构报送本单位人员情况表和人员增减明细表;按期足额缴费的用人单位报送人员情况表和人员增减明细表的次日为工伤保险参保生效日期。
5.2.5工伤保险费率实行浮动制度。具体浮动办法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必要的风险储备金等因素制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5.2.6工伤保险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下列项目的支出:
5.2.6.1工伤医疗费和工伤康复费; 5.2.6.2住院伙食补助费; 5.2.6.3转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5.2.6.4伤残津贴; 5.2.6.5生活护理费; 5.2.6.6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5.2.6.7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2.6.8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5.2.6.9丧葬补助金; 5.2.6.10供养亲属抚恤金; 5.2.6.11工伤伤残辅助器具配置费; 5.2.6.12劳动能力鉴定费;
5.2.6.13工伤预防教育、宣传、培训费;
5.2.6.14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其他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费用。
5.2.7工伤预防教育、宣传、培训费按当期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百分之八提取,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5.3工伤认定
5.3.1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5.3.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5.3.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5.3.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5.3.1.4患职业病的;
5.3.1.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3.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5.3.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5.3.2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5.3.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5.3.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5.3.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认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5.3.2.1项、第5.3.2.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5.3.2.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5.3.3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5.3.3.1故意犯罪的; 5.3.3.2醉酒或者吸毒的; 5.3.3.3自残或者自杀的。5.3.4工伤认定申请
5.3.4.1工伤事故的申报按照当地政府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相关规定执行。5.3.4.2员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技术安全部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部门,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县级劳动保障政部门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如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部门的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5.3.4.3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5.3.4.3.1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5.3.4.3.2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及近亲属关系证明;
5.3.4.3.3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其他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5.3.4.3.4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时医疗诊断证明书(死亡证明书)及抢救记录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5.3.4.3.5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 5.3.4.3.6与职工受伤事故经过有关的证明材料。
5.3.4.3.7属于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或者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及其他有效证明;属于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
5.3.4.4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5.3.4.5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以及经办机构。工伤认定的决定中应当载明工伤伤害部位。
5.3.4.6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或者因工受到暴力伤害以及有其他因工受到伤害情形无法及时提供结论依据的,或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后勤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5.4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
5.4.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技术安全部协调当地社会保险行政后勤部门进行鉴定。
5.4.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5.4.3申请人在劳动保障局领取《劳动能力鉴定表》或《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终结期满和辅助器具确认表》,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医院进行检查诊断。5.4.4劳动能力鉴定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 5.4.4.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5.4.4.2《当地职业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表》;
5.4.4.3《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5.4.4.4身份证复印件;
5.4.4.5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原始病案和治疗的历次诊断证明资料(职业病须持有自治区卫生行政后勤部门批准的职业病机构诊断机构的证明,精神病须持有专科医院的诊断证明)以及相关的生化物理检验报告,如X光片CT片等; 5.4.4.6鉴定费用。
5.4.5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5.5工伤保险待遇
5.5.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具体享受的工伤待遇执行当地政府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5.5.2工伤员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受协议医疗机构条件所限需要转院治疗的,由协议医院机构提出意见,经工伤保险部门同意后方可转院治疗。
5.5.3工伤员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保险诊断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标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5.5.4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执行政府部门规定。
5.5.5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5.6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公司按月支付。5.6残疾补偿金的申领
员工医疗终结后,仍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按照国家规定申领相应的残疾补偿金。
5.7工伤保险资料管理
5.7.1工伤保险的相关资料由行政后勤部归档保存。
5.7.2工伤事故资料由技术安全部归档保存(工伤申报表、工伤认定书、伤残等级鉴定书、赔付证明等);并按年编号进行存放。6.记录
6.1工伤保险缴费发票 6.2事故原因调查记录
6.3工伤申请表、工伤认定书及伤残等级鉴定资料 6.4员工伤残赔付记录
第四章 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定期识别、获取、更新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及时将信息向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传达,保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符合性评价的控制。3.职责
3.1技术安全部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获取、传达、评审、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组织符合性评价。
3.2各部门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报技术安全部汇总。3.3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本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培训、宣贯、评审和更新。
3.4技术安全部负责建立法律、法规总清单并进行发布;各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适用法律、法规清单。4.管理要求 4.1法律法规识别
4.1.1设备物资部负责与设备安全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4.1.2其余部门负责与本部门安全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4.1.3技术安全部负责与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4各部门将收集到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档案,编制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传递给公司技术安全部汇总。
4.1.5技术安全部将各部门识别收集到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再次识别选择适合本28
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编制公司总的法律法规清单向全公司发布。
4.1.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每年一次。4.2法律法规获取 4.2.1获取内容:
4.2.1.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4.2.1.2省(市)地方法规和相关部委的规章; 4.2.1.3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 4.2.1.4国际公约。
4.2.1.5各级政府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行业要求、地方有关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等。4.2.2获取渠道:
4.2.2.1国家、省(市)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和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行业部委的管理部门; 4.2.2.2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和网站;
4.2.2.3订阅的《中国环境报》、《安全生产报》等报刊和杂志;
4.2.2.4参加相关部门、地区的会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4.2.2.5地方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4.3法律法规评审
4.3.1技术安全部每年组织各部门评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和适用性,以确定在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是否适用,有过期的及时更新;
4.3.2评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后,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4.4法律法规更新与发布
4.4.1当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技术安全部应重新对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识别;
4.4.2当公司的工艺、设备、组织机构及人员发生变化时,技术安全部应组织相关部门重新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识别和获取;
4.4.3技术安全部应对新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汇29
总,向全公司发布;
4.4.4技术安全部应及时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收回,并进行管理。4.5法律法规应用
4.5.1编制安全生产制度时要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相关规定中; 4.5.2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4.6法律法规培训
4.6.1技术安全部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向全公司发布,组织宣传和培训,保存培训考核记录;
4.6.2对公司的相关方也要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培训学习。5.记录
5.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5.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本或电子文档 5.3合规性评价报告 5.4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
(二)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制定的与安全标准化有关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的控制,保证所有在用文件的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有效性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安全生产有效运行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安全生产文件的编制、发布、使用、评审、修订等管理。3.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4.职责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批准和发布。4.2公司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
4.3技术安全部负责实施对安全标准化文件的编制、评审和修订,包括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外来文件的收集、发放及其有效版本的控制;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管理; 4.5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级安全文件的备案、登记、发放。5.管理要求
5.1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
5.1.1安全管理制度是公司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公司的工艺流程、生产经营特点。
5.1.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之前,应充分研究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危险源的分布、员工的教育和学历状况、事故记录、环境状况等因素;还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
5.1.3建立、完善适合本公司特点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5.2安全管理制度的范围
5.2.1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31
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和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生产例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消防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
5.1.2公司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5.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具体要求
5.3.1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5.3.1.1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
5.3.1.2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 5.3.1.3国家批准的国际公约和标准; 5.3.1.4风险评估结果或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5.3.1.5管理的流程与控制要求; 5.3.1.6相关方要求;
5.3.1.7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外部信息,如行业要求等; 5.3.1.8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惯例等。
5.3.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应当制定目录及检索方式,保证不同文件系统的相互引用而不会发生误用或混乱,方便各类人员查询使用。5.4文件的编制程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5.4.1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时,要按照系统性原则,分为起草、审核、发布、教育培训、执行、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每一个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都要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5.4.2起草:安全管理制度起草前,应对目的、适用范围、职责、解释部门、实施日期等给予明确,同时还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和收集。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应做到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方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
5.4.3会签:起草的规章制度,应通过正式渠道征得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规章制度颁布后的贯彻落实。当意见不一致时,应由安全总监组织,统一认识,32
达成一致。
5.4.4审核:制度签发前,应进行审核;安全管理制度由安全总监审核;安全操作规程由各编制部门第一负责人审核;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专家进行审核。5.4.5签发: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由安全总监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总经理签发。
5.4.6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采用文件汇编和电子文件两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进行发布,或者可以综合使用。也可采用公司内网发布。发布的范围应涵盖执行部门、人员。5.4.7培训:技术安全部负责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各部门;各部门针对岗位特点进一步发放到班组、岗位;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适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培训和考核。新发布的安全规章制度、修订的安全规章制度,由执行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5.4.8反馈:各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
5.4.9持续改进:技术安全部应每年制定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计划。每年进行1次审查、局部修订;每3年进行1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6.安全操作规程
6.1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原则
6.1.1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6.1.2安全操作规程中应有岗位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和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说明,并应包含公司的各个岗位、主要设备设施等。
6.1.3 在编制操作规程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岗位的生产特点,辨识出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6.1.4安全操作规程应与控制危险源风险相匹配,还应明确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事故情况下的操作规程)。
6.2 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主要要求
6.2.1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应覆盖每个岗位、每个有人活动的生产区域。6.2.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发放和管理等与安全生产规章的要求基本相同。6.2.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可以组织熟悉岗位作业的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作业顺序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编制,方便员工掌握和执行。
6.2.4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投产或使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6.2.5应保证各岗位相关的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6.2.6操作规程内容全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6.2.7员工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无违章行为。6.2.8现场记录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记录.6.3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程序: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程序应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程序相一致。(具体参见5.4文件编制程序)6.4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6.4.1技术安全部负责将安全操作规程要下发到各单位、各个岗位,并建立发放记录。6.4.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看其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并有培训考核记录及考试试卷。
6.4.3各生产班组负责人,应督促所属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操作不允许有违章现象。
7.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评估
7.1各部门和单位,可结合自身的日常性检查工作开展,对本管理范围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控。
7.2技术安全部,每年年底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的开展,组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合规性评价)。
7.3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落实整改。
8.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
8.1技术安全部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组织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8.2当公司发生下列变化时,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8.2.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8.2.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8.2.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8.2.4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 8.2.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8.2.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8.2.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 8.2.8其它相关事项。
8.3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每年进行1次局部修订;每3年进行1次全面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9.记录
9.1《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9.2《安全操作规程清单》 9.3《文件发放登记表》 9.4《安全管理制度评审记录》 9.5《安全操作规程评审记录》
(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加强对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充分利用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材料的保管、借阅、销毁程序,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管理。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4.职责
4.1档案管理部门职责
4.1.1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文件和记录的日常管理; 4.1.2行政后勤部档案室负责公司相关档案的管理;
4.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日常管理和按时归档。4.2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4.2.1积极学习档案法规,熟悉档案管理业务;
4.2.2做好档案资料的前期控制,及时收回相关档案,并编制清单,使本职责范围内的档案资料不丢失、漏交;
4.2.3保管好档案,使档案资料无霉料、虫蛀现象;
4.2.4做好档案的分类管理、借阅管理,不出差错,保持管理档案的地点卫生清洁,无火灾发生。5.管理要求
5.1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涉及内容 5.1.1安全管理制度 5.1.1.1安全生产责任制; 5.1.1.2安全操作规程; 5.1.1.3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1.1.4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通知。
5.1.2上级文件通知 5.1.3事故档案
5.1.3.1事故报告书、登记表、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文件; 5.1.3.2现场调查记录、示意图、照片等;
5.1.3.3技术鉴定报告、伤亡人员诊断书、物证和人证材料; 5.1.3.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5.1.3.5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决定和受处理人员的自述材料、检查材料、有关事故的报告和有关文件;
5.1.3.6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5.1.4安全教育档案
5.1.4.1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记卡、试卷和考核成绩。变换工种和复工教育培训登记表及考核成绩;
5.1.4.2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登记表及资格证; 5.1.4.3安全培训教育记录。5.1.5安全生产检查档案
5.1.5.1对事故责任者及“三违”人员处理材料; 5.1.5.2安全考核材料。5.1.6安全生产检查材料
5.1.6.1各类安全检查的通知和计划总结; 5.1.6.2安全检查记录;
5.1.6.3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情况。5.1.7危险作业档案
5.1.7.1高危作业安全审批表; 5.1.7.2动火作业许可证 5.1.7.3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5.1.7.4高处作业许可证 5.1.7.5起重作业许可证
5.1.7.6其它涉及危险作业的审批表 5.1.8职业卫生档案
5.1.8.1有害作业点分布情况,有害作业点定期检测情况; 5.1.8.2职业卫生检查与监护记录增加职工健康体检档案; 5.1.8.3粉尘治理情况记录; 5.1.8.4其他有关职业卫生材料。5.1.9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5.1.10安全活动记录; 5.1.11法定检测记录;
5.1.12关键设备设施档案,最好分开特种设备; 5.1.13应急演练记录; 5.1.14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5.1.15维护和校验记录; 5.1.16风险评价信息;
5.1.17安全技术图纸、方案等。5.2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保管
5.2.1公司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保管,要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有文件柜、文件夹、档案袋,分类清楚合理,便于查阅,做到防火、防潮、防鼠、防蛀、清洁、通风、干燥;由办公室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技术安全部负责人负责监督。5.2.2归档时间
5.2.2.1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5.2.2.2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5.2.2.3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5.2.2.4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5.2.3档案保存周期
5.2.3.1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
5.2.3.1.1对公司安全生产有长效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
5.2.3.1.2对公司安全生产在一定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是长期和短期保存; 5.2.3.1.3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5.2.3.2事故档案永久保存。
5.2.4档案保存形式
5.2.4.1法规和规章制度可以电子版形式保存; 5.2.4.2其它档案用纸张形式保存。5.2.5归档要求 5.2.5.1材料完整齐全。
5.2.5.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5.2.5.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记录和文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5.2.5.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按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记录和文件,应正件在前,记录和文件在后等。
5.2.6未到保存期限,严禁销毁或严禁因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损坏。5.3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借阅
5.3.1凡借阅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必须按批准时间及时送交技术安全部;逾期不还进行考核。
5.3.2查阅、借阅安全生产档案的,必须经技术安全部负责人签字同意,同时履行借阅手续。
5.3.3借阅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造成损坏的给予责考核;造成丢失的给予任追究并加倍考核。
5.4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利用
5.4.1借阅、复制有密级的安全生产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办理。5.4.2安全生产档案利用中,要处理好安全生产档案和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又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指导、借鉴等积极作用。
5.4.3在提供、利用、公布档案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5.4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销毁
对已到保存期限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材料,由技术安全部提出申请,经公司总经理或主管领导审核签批,对审批同意销毁的材料,由技术安全部负责销毁,并在销毁记录上39
签字。6.记录 6.1档案清单 6.2档案销毁记录
第五章 教育培训
(一)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守法意识,使公司的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防止工伤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范,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班组全体员工,以及在本公司生产区域内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相关方人员。3.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法》新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140号令 4.职责
4.1技术安全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安全培训计划汇总后,编制、上报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登记管理;负责新进员工的公司级安全教育;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公司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4.2各部门负责编制、上报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车间(室)、班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及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4.3各归口部门负责对公司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制定《岗位作业指导书》(含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4.4行政后勤部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取证、复审工作,建立健全41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档案。5.管理要求
5.1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5.1.1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确定技术安全部是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5.1.2 技术安全部征求各部门意见,收集各部门的安全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制定公司安全培训计划和方案。
5.1.3 安全培训计划要包含各类人员的培训,制定计划时还要结合《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要求,所有的安全培训按计划进行。
5.1.4公司实行安全培训教育登记制度,所有安全培训都要做好记录,并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人员,不得在生产现场从事作业或者管理活动。
5.1.5安全培训的实施主要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是指公司的有关专业人员或公司聘请的专业人士对职工的一种培训;外部培训是指公司委托培训单位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取得上岗证或是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5.1.6公司每年组织对员工安全培训结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培训方法。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5.2.1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经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5.2.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5.3.1公司每年对在岗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5.3.2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5.3.2.1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5.3.2.2公司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2.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5.3.2.2.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5.3.2.2.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5.3.2.2.4有关事故案例等。
5.3.2.3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3.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5.3.2.3.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5.3.2.3.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5.3.2.3.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3.2.3.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5.3.2.3.6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5.3.2.3.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5.3.2.3.8有关事故案例;
5.3.2.3.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3.2.4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5.3.2.4.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3.2.4.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5.3.2.4.3有关事故案例;
5.3.2.4.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3.2.5新入厂员工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之后,方可发给个人防护用品进入生产岗位学习。未经安全教育及考核合格,不得进入岗位,不得独立作业。
5.4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设施投入使用前,由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保留相关培训记录。
5.5操作岗位人员转岗、岗位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必须车间(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5.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5.6.1凡从事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特种作业必须由国家43
主管部门组织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相关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5.6.2公司必须合理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有特种作业岗位必须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无特种作业资格证书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
5.6.3特种作业人员取得操作证后,按期进行复审,保证证件在有效期内(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1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
5.6.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同时应参加公司组织的其他安全培训。5.7每年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低于20学时。5.8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5.8.1为了保证外来参观、检查、学习、施工人员等人员的安全,由接待部门负责在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危险部位以及注意事项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5.8.2进入生产区域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且由专门负责人员带领进入。5.8.3相关方进入现场之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签订安全协议;对经常进入公司的相关方要定期进行培训,保存好培训考核记录。
5.8.4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9安全文化建设
5.9.1 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确定。
5.9.2 建立完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加强各层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和作风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任务,逐条逐款抓落实;
5.9.3联系公司实际,创新安全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形式内容、操作方法、活动方式等方面,认真落实公司相关文件要求,推陈出新,灵活多样,开拓创新,注重实效。5.9.4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5.9.5 利用板报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知识。
5.9.6每年 6 月,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宣誓、安全口号征集评选和应急演练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5.9.7 建立公司安全理念,所有安全理念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发布并且在公司内广泛宣传,技术安全部通过网络,电子屏,宣传栏及制作警示标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安全理念逐步深入职工意识当中,最终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
5.9.8 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认真执行,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制规范和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行为逐步变成员工自身的习惯行为。
5.9.9 开展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考核活动,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6.记录 6.1培训需求表
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6.3月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完成情况 6.4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记录 6.5员工安全教育档案 6.6培训效果评估
6.7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 6.8新入厂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6.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安全教育和培训 6.10转岗、离岗安全培训 6.11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6.1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记录
6.13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协议 6.14入厂安全须知
(二)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维护公司内部治安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保证安全生产,创造一个稳定、文明的工作环境,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所有部门和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AQ/T9004-2008 4.职责
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经安委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安全总监负责监督,技术安全部牵头组织各部门实施。
5.管理要求
5.1 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导则》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确定。
5.2 每年初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讨论和修订活动,进行安全生产目标的编制和分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5.3 利用板报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知识。
5.4 每年 6 月,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宣誓、安全口号征集评选和应急演练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5.5 不定期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鼓励员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事先没有想到或者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潜在的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员工所识别的安全缺陷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建立员工参与和角色认可的机制。
5.6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使员工引以为戒,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
5.7 在厂区道路两侧等显眼位置悬挂、张贴安全文化标语,设置统一的宣传标识牌,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5.8 紧密围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利用广播、信息网、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和载体进行文化建设宣传。
5.9 开展全员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员工对生命健康价值的认识,形成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潜意识观念。
5.10 年末总结本的安全文化建设业绩,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制定下一的安全建设计划。
5.11 开展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考核活动,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6.记录
6.1 安全文化建设计划
(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况,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对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沟通和总结,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班组及以上各级安全生产会议。
3.职责
3.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由安委会主任主持召开,技术安全部负责会议记录整理;
3.2 公司级安全会议由安全总监主持召开,技术安全部负责会议记录整理;
3.3 各部门车间(室)负责人负责主持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会议,技术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
3.4 班组长负责班组安全会,车间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3.5 由各主管职能部门适时召开各专业性安全会议。
4.管理要求
4.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4.1.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安全总监召集,安委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4.1.2 会议主要内容:研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审定、分解、考核公司安全目标管理计划及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隐患,且提出对策,拟定解决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要求和期限;审议企业的重大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等。
4.1.3 会议记录技术安全部负责整理,对会议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单位主管;行政后勤部负责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4.2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
4.2.1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可与公司月度经营例会合并),由行政后勤部召集,公司总经理主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并可根据有关情况对与会人员按需要随48
时增减;时间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地点由召集人决定。
4.2.2 会议主要内容: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部署下月安全生产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文件,并研究提出本企业的贯彻落实措施;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处理和决定;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典型事迹;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等。
4.2.3 会议记录由行政后勤部负责整理,必要时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分发至各车间、部门;行政后勤部应负责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4.3 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
4.3.1 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每月召开二次,由部门(车间)负责人主持,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
4.3.2 会议主要内容:讨论本部门如何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决议和重大问题。
4.3.3部门(车间)级安全会议应形成会议记录,部门兼职安全员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技术安全部不定期抽查会议记录及决议执行情况。
4.4 班组安全会
4.4.1 由班组长负责召开,小组成员参加。班组安全会每周召开一次;班前安全会在每天上班前召开。
4.4.2 会议主要内容: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分析班组内外事故案例;结合本班组特点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等。
4.4.3 会议应形成记录,车间兼职安全员进行检查验证。
4.5 专业性安全会议
由各主管职能部门领导负责召开,根据需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主管职能部门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6 不定期安全生产会议
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安全生产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等情况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各职能部门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7 安全生产会议要求
4.7.1 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准备工作,列出要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49
重要会议要下发会议纪要;按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4.7.2 通知参加会议人员时,要把会议主要内容、开始时间、会议地点交代清楚。
4.7.3 与会人员应按时按要求参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确实不能参加的要在开会之前和召集人说明情况并得到允许;对未经允许擅自不参加或迟到、早退的人员,由会议召集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4.7.4 与会人员须自觉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不准交头接耳,通讯工具应关闭或调到无声状态。
4.7.5 会议决议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相关部门和人员,与会人员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由技术安全部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
4.7.6 会议纪要应包括日期、参加人员、召集单位、主持人、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议及执行情况检查等,技术安全部应定期对各种会议记录及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考核。
5.记录
5.1 会议记录或纪要
5.2 会议签到表
第三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自查工作方案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自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普及安全生活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保持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组织好安全自查活动,公司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张扣华,副组长:金之贵、盛克林,成员:周国庆、郑辉、卞红星、汤宏林、姚俊、巫根林、王永林、洪斌、周金荣、阙云华、纪涛。各车间、科室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自查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自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三、检查内容
1、安全生产月开展情况,安全标准化推进落实情况
2、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落实执行情况
3、隐患排查治理的登记和整改情况,特种作业持证情况。
4、作业现场安全、清洁卫生及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四、内容及时间安排1、6月10日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科室、车间为单位组织一次安全法规和知识培训班,营造氛围、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2、6月10日-20日开展“我为安全查隐患”活动,开展安全自查自纠整改隐患。
3、把握夏季特点,进行一次防暑降温工作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使用专项检查。
4、加强对重点消防部位的管理,将设施配备落实,并制订责任人。
五、活动要求
1、各车间、科室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把本次互查作为“安全生产月”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安保科要结合深化“安全生产年”和安全标准化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督查,对查出的隐患必须整改到位。
3、从严管理,狠抓违章,坚持日常安全巡检不放松,反“三违”在全公司内真正做到安全保证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江苏远东水泥有限公司2011年6月8日
第四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试卷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试卷
部门:姓名:岗位:工种:
一、判断题(每题1 分,共15分)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车间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2、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3、事故隐患指现存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4、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危险因素。()
5、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模式主要是PDCA循环方式,即计划、实施、评价、改进方式。()
6、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切实实施的基本保证。()
7、施工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施工安全措施所需费用,可以挪作他用。
()
8、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
9、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10、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1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13、水泥企业无重大危险源。()
14、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证书和牌匾有效期为5年。()
15、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 40 分)
1、申请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B、企业未发生90%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C、考核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D、考核内未发生一次死亡两人或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2、事故隐患分为事故隐患和事故隐患。()
A.一般,重大B.一般,特大C.重大,特大D.一般,较大
3、以下()项职责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组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
4、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超过___dB为超标。
A 95B 90C 85D 805、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的平面为基准,机械加工设备凡高度在之内的所有传动机构的可动零、部件及其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A2mB2.5mC 3mD 3.5m6、属于特种设备有电梯、锅炉、压力容器、__等。
A 冲床B车床C起重机械D数控机床
7、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包括:、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
A.综合检查B.指令性检查C.防火防爆检查D.预防性检查
8、用人单位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A.安全生产责任制B.安全生产管理制度C.安全检查制度D.安全操作规程
9、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A、用人单位的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D、国家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10、《安全生产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此款中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属于。
A一般B 强制性C通用D推荐性
11、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的原则认真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执行前,应将“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处理意见报上级安全部门同意后,方可执行。
A、四不放过B、谁主管,谁负责C、五同时D、四落实
12、强化安全责任制,主要是确保落实到位。
A、安全生产B、一人多岗C、一岗双责D、一岗一责
13、《安全生产法》规定,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200B、300C、400D、5001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离开特种作业岗位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3个月B、6个月C、1年D、3年
15、《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下列从业人员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
A、班组长B、车间主任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经理
16、我公司的危险源分为一般危险源、中度危险源、危险源。
A、重大B、特大C、高度D、特别重大
17、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开始创建。
A、2011年5月B、2011年8月C、2011年12月D、2012年3月
18、安全色中的蓝色代表
A、递禁止、停止、危险或提示消防设备、设施的信息
B、传递必须遵守规定的指令性信息
C、传递注意、警告的信息
D、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
19、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A、每月B、每季度C、半年D、一年
20、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
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A、1个月B、3个月C、半年D、一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制定和,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3、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4、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共分三级,我公司目前正准备审评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得分不得少于分。
5、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共由项考评类目(A级元素)、47项考评项目(B级元素)和187条考评内容(核心内容)C级元素组成;总分为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6、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予以保存。内容包括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和问题整改措施,新的工作要求等。
7、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长度限制在米以内,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和破损。
8、各部室采取签定《》等形式,把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每个班组和每个员工,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量化分解,确保总体安全目标的实现。
9、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
10、高处作业是指坠落高度基准面在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
11、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12、四不伤害是指:。
13、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
14、一般气瓶(氧气、乙炔)每年检验一次。
15、临时电气线路审批期限:一般场所使用不超过天。
16、一次进入篦冷机内清理烧结料作业人员不得超过人。
17、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米,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电焊机二次线必须连接紧固,无松动,接头不超过3个,长度不超过米。
18、工业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气瓶与明火距离应大于米。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第4、5题任选一题回答)
1、我公司高危/危险作业有哪几种?
2、特种作业的种类?
3、写出你所在部门的高度危险源和你所在岗位的危险源?
4、写出你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该题为机关管理人员回答)
5、写出你所在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该题为一线操作员工回答)
第五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试题(考试必备)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试题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正确在()内打√,错误(×)内打x。
1.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2.扑救电气火灾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3.企业管理部门是安全管理部门。(×)
4.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5.安装临时线不需要进行办理审批手续。(×)6.自评必须对人员、设备设施进行100%检查考评。(√)7.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属于违章作业。(√)
8.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
9.安全绩效是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10.相关方是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12.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即可上岗工作。(×)
13.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14.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且所有作业岗位制定应急方案和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警体系。(×)
15.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证书和牌匾的有效期为2年。期满前3个月,企业可按规定申请延期,换发证书、牌匾。(×)16.总降、电气室的门应向外开。(√)
17.回转窑传动装置中,应设置当辅助传动装置启动时能切断主电动机电源的联锁装置,同时辅助传动装置必须另设应急独立动力源。(√)
18.水泥企业,人工清理篦冷机“雪人”时,必须停止使用空气炮,维持好窑头正压,在窑头平台上处理。(×)
19.厂内机动车辆应该每季度检验一次,并应有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20.变配电间门应向内开,高压间门应向低压间开,相邻配电门应双向开。(×)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错选不得分)1.《全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文件要求,安全标准化评审评分大于等于 B 分认定为一级。A.95 B.90 C.85 D.80 2.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 D 为基础。
A.危险源辨识 B.绩效评价 C.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D.隐患排查治理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 B 动态循环的模式。
A.检查、策划、实施、改进 B.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C.实施、策划、检查、改进 D.策划、检查、实施、改进
4、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每 C 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A.年 B.半年 C.季度 D.月
5.工业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气瓶与明火距离应大于 B 米。
A.5 B.10 C.15 D.20 6.表压超过 D M Pa的液体和气体的设备和管路,应安装压力表,必要时还应安装安全阀和逆止阀等安全装置。
A.1 B.0.5 C.0.2 D.0.1 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 A,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并及时准确上报。
A.组织抢救 B.冲进事故现场救人 C.疏散人员 D.报警 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与 B 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半小时内 B 1小时内 C 2小时内 D 4小时内 9.企业生产“三违”是指: B。
A.违法生产 违章指挥 违规操作 B.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违反国家标准 D.违法生产 违章作业 违反商业道德
10.水泥企业,一次进入篦冷机内清理烧结料作业人员不得超过 C 人。A.4 B.3 C.2 D.1 11.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压力表至少 B 校验一次,铅封完好。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度 D.每月
12.企业应 B 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13.企业隐患整改“五到位”是指: C。
A.整改措施、处罚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B.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处罚措施“五到位” C.整改措施、整改报告、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D.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B 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半小时内 B.1小时内 C.2小时内 D.4小时内
5.空、实瓶应分开放置,保持 B 以上距离,且有明显标记,存放整齐,瓶帽齐全。
A.0.5米 B.1.5米 C.2米 D.2.5米
16.各类气瓶的检验周期根据盛装气体不同,检验周期有所不同,一般气瓶(氧气、乙炔)每 D 年检验一次: A.5 B.10 C.15 D.3 17.有导电粉尘及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环境,必须采用 C 的电气设施。
A.开启式的配电箱 B.封闭式的配电箱 C.密闭式或防爆式配电箱 D.半封闭式配电箱
18、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长度限制在 C 米以内,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和破损。A.15 B.10 C.6 D.3 19.运输给料设备每个操作工位、升降段、转弯处必须设置急停装置,同时保证每 B 米范围内应不少于1个急停装置。
A.45 B.30 C.20 D.15 20.进行危险源识别要求考虑 D。
A)企业常规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一切设施 D)A+B+C
三、简答题(共20分)
1.写出你所在岗位潜在的事故伤害类型及其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答:(从中选择符合本岗位相关的类型)(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7)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8)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9)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10)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11)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12)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3)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2.写出你所在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该题后勤,管理人员回答)答:
3、写出你所属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该题一线员工回答)